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M-IMS_网络路由组织原则V2.0.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M-IMS_网络路由组织原则V2.0.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M-IMS_网络路由组织原则V2.0.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M-IMS_网络路由组织原则V2.0.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

C M-I M S

路由组织原则分册

WL-HX-1-003-LYYZ-2013

版本号:V2.0.0

2013-10-22发布2013-10-22实施

目录

前言 (2)

范围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1.概述 (4)

2.网络定位 (4)

3.网络总体结构 (4)

4.网元节点设置 (6)

4.1核心网独立建网省 (6)

4.2区域中心(南方基地) (6)

4.3接入省 (9)

4.4全国集中部署网元设置原则 (10)

4.5CM-IMS核心网容灾备份方案 (10)

5.拨号方式 (11)

5.1拨打本地、国内用户号码的拨号方式 (11)

5.2拨打中国移动网内业务接入码 (11)

5.3拨打其他运营商短号码 (12)

5.4其他 (13)

6.路由解析原则 (14)

6.1SBC发现 (14)

6.2网内地址解析 (15)

7.路由组织 (16)

7.1总体路由原则 (16)

7.2CM-IMS用户之间的呼叫 (18)

7.3CM-IMS用户做主叫呼叫非CM-IMS用户 (19)

7.3.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19)

7.3.2CM-IMS用户采用移动号段时 (20)

7.4非CM-IMS用户呼叫CM-IMS用户 (21)

7.4.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21)

7.4.2CM-IMS用户采用移动号段时 (22)

7.5IMS与TD视频互通路由原则 (26)

7.5.1TD视频用户呼叫IMS用户 (26)

7.5.2IMS用户呼叫TD用户 (27)

7.6短号码路由原则 (27)

8.编制历史 (28)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网络规模不断增加、业务系统种类日益增多,使得网络复杂度、各系统间组网结构和局数据设置原则存在较大差别,造成全网路由组织和局数据设置与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的规范管理,有限公司网络部梳理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网络组织规范体系》,对各专业网络在网络结构、路由组织、局数据、接入要求等方面基本原则进行归类整理,本文档为CM-IMS相关分册。

CM-IMS网络组织规范共包括四个分册,第一分册为《中国移动CM-IMS 网络路由组织原则》,阐述了CM-IMS系统的网络结构、路由组织原则;第二分册为《中国移动CM-IMS局数据设置原则》,明确了CM-IMS系统的局数据设置原则;第三分册为《中国移动CM-IMS码号与网元命名原则》,明确了CM-IMS 系统资源的分配原则及现网分配情况;第四分册为《中国移动CM-IMS接入原则》,明确了CM-IMS系统接入网元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要求、接入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本文档对应为《中国移动CM-IMS路由组织原则》分册。。

CM-IMS网络组织规范是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系列规范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规范编号规范名称

[1] WL-HX-1-003-LYYZ-2013 中国移动CM-IMS网络结构与路由组织原则

[2] WL-HX-1-003-SJYZ-2013 中国移动CM-IMS局数据设置原则

[3] WL-HX-1-003-ZYYZ-2013 中国移动CM-IMS码号及网元命名原则

[4] WL-HX-1-003-JRYZ-2013 中国移动CM-IMSIMS接入原则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徐亮、赵绍刚、吴丽华、孙红芳、李宝峰、崔岩、尹茹。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CM-IMS系统路由组织原则,供网络规划与建设、通信组织、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使用。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1. 概述

CM-IMS(China Mobile 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国移动IP多媒体子系统)特指遵循中国移动相关规范部署的CM-IMS网络。

中国移动CM-IMS网络是为满足全业务市场竞争需求,推进核心网络融合,提供多媒体业务及融合应用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移动已建成覆盖全国的CM-IMS基础网络。

2. 网络定位

中国移动CM-IMS与目前中国移动CS域、PS域网络并行,主要负责固定电话业务、融合通信类业务的接入。

3. 网络总体结构

中国移动CM-IMS网络采用分省独立建设与区域中心统一建设相结合的组网。各省独立设置或在区域中心(南方基地)设置CM-IMS核心网,未设置CM-IMS核心网省接入到区域中心(南方基地)的IMS核心网。

独立建网省:设置全套CM-IMS核心网设备(包括P-CSCF、I/S/E-CSCF/BGCF、HSS/SLF、MGCF、IM-MGW、VIG、SBC、ENUM/DNS、计费网关)和业务平台设备,负责本省CM-IMS用户。一期工程,独立建网省有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西、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甘肃等27省。

区域中心(南方基地):设置CM-IMS 核心网元P-CSCF 、I/S/E-CSCF/BGCF 、HSS/SLF 、ENUM/DNS 、计费网关,为接入省提供IMS 业务控制和业务触发。并设置MMTEL 业务平台,为接入省提供MMTEL 业务。

接入省:设置MGCF 、IM-MGW 、VIG 、SBC 、计费网关等设备,负责本省CM-IMS 用户接入,以及CM-IMS 与CS 域的互通。并设置统一Centrex 业务平台,为本省CM-IMS 用户提供统一Centrex 业务。一期工程,接入省有青海、宁夏、西藏、海南等4省。

全国集中设置一级ENUM/DNS 。全国集中设置多媒体彩铃业务、点击拨号(一级)、双跨核心网、PGM 、多媒体会议及融合语音平台。

各省CM-IMS 网络之间通过IP 专用承载网网状互联;CM-IMS 网络通过各省设置的互通网元设备(MGCF 、IM-MGW 、VIG )与中国移动现有2G/3G CS 网络,通过中国移动关口局连接铁通PSTN 网络,通过铁通PSTN 网络与其他运营商网络互连;CM-IMS 网络与BOSS 系统及网管系统相连。CM-IMS 网络总体网络架构如图所示:

HSS/SLF

方基地)

HSS/SLF

独立建网省

计费网关

P-CSCF I/S/E-CSCF/

BGCF

VIG

图1 CM-IMS 组网架构

4. 网元节点设置

4.1核心网独立建网省

HSS

图2 分省组网网络架构图

同一省内CM-IMS核心网设备HSS/SLF、P-CSCF、I/S/E-CSCF/BGCF、ENUM/DNS 采用单域(按省设置)设置方式。网元设置原则如下:

1)在省中心集中设置P-CSCF、I-CSCF /S-CSCF/ E-CSCF/BGCF、 HSS/SLF

等设备。各网元的设置原则如下:

A.P-CSCF独立设置。根据容量需求设置一套或多套,多套P-CSCF采

用负荷分担组网方式。

B.I-CSCF/S-CSCF/E-CSCF/BGCF初期合设,根据容量需求设置一套或

多套,多套I/S/E-CSCF/BGCF建议局址分开。多套I/S/E-CSCF/BGCF

采用负荷分担组网方式。

C.省内或区域内有1-2套主用HSS时,SLF与HSS综合设置;若主用

HSS/SLF设置有3套或大于3套,SLF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中两

套HSS综合设置。每省设置一套备份HSS/SLF,实现基于BOSS系

统的“N+1”静态数据备份方案。

D.SBC设置在开放业务的本地网,每本地网根据容量需求设置一套或

多套SBC。本地网内设置多套SBC时,多套SBC可采用负荷分担或

分区域管辖的方式。基于各厂家SBC设备情况,SBC存在如下三种

架构:

a)方式一:SBC独立设置;

b)方式二:P-CSCF与SBC合设;

c)方式三:SBC采用分离式架构,信令和媒体分别由两个设备实

现,其中信令处理功能由P-CSCF设备实现,媒体的转接功能

由BGW来实现, BGW在P-CSCF的控制下工作。采用方式三时,

BGW和P-CSCF需采用同厂家设备。SBC采用分离式架构时,SBC

的信令部分P-CSCF集中设置,也可根据需求下放到地市,媒

体部分BGW应下放到地市。

2)ENUM和DNS服务器应分两级独立设置。全网由集团统一设置根ENUM

和DNS服务器,负责网内域间信令路由的查询和解析;省中心应设置

二级ENUM和DNS服务器,负责域内信令路由的查询和解析。ENUM服

务器和DNS服务器合设。

A.省级ENUM/DNS应集中设置在省中心,若核心网设备

I/S/E-CSCF/BGCF多局址设置,需在不同局址设置2套ENUM/DNS

设备,采用负荷分担方式;

B.根ENUM/DNS的设置见本章1.4节:

C.全国集中部署网元设置原则。

3)互通网元MGCF设备应成对设置,MGCF设置在省中心,每个MGCF的

IM-MGW根据容量需求按本地网设置或部分集中设置,初期采用新建方

式。MGCF、IM-MGW应直连业务开放本地网所有与铁通互通的移动关口

局,实现CM-IMS与CS域的互通;互通电路优选采用IP承载方式。4)VIG:有TD手机与IMS用户视频互通的省需部署VIG设备。VIG设备

在各省中心机房部署,初期采用独立设置方式。

5)省内业务平台集中部署在省中心,包括统一Centrex业务、多媒体电

话、点击拨号二级平台以及省内特色业务等业务平台。

A.多媒体电话业务平台(含补充业务、个人融合一号通、传真):采

用新建方式,独立设置。初期,融合一号通业务的锚定功能由现网

SCP实现。

B.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含多媒体桌面电话、融合V网、融合一号

通、融合总机)以省为单位设置,集中设置在省中心,为集团用户

提供多媒体桌面电话、融合V网、融合一号通、融合总机等业务。

可采用如下方案:

a)方案一:采用新建方式,原有VPMN用户不迁移,由BOSS实现

现网VPMN SMP与统一Centrex平台的集团数据同步,新号

段VPMN用户签约在统一Centrex平台;

b)方案二: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也可由现网VPMN SCP升级实

现。

C.各业务平台还需分别设置MRFC/MRFP设备,用于异常放音、多方通

话混音等,同厂家业务平台应尽量共用MRF设备。

6)CM-IMS核心网中计费网关应独立设置,通过计费采集系统连接至本

省BOSS系统。为保证计费信息的安全性,在有计费采集点(P-CSCF、

AS、MGCF、VIG)的局址分别设置计费网关。若同一局址内,存在不

同厂家的计费采集点设备,不能共用计费网关时,需设置多套计费

网关。现阶段作为过渡方案,VIG在不具备Rf接口的情况下,可采

用FTP协议与计费网关交互。

7)漫游至外网接入用户专用的SBC和P-CSCF设备。在北京、上海、广

州分别设置一套专用外网漫游接入SBC、P-CSCF设备,采用负荷分

担方式。

4.2区域中心(南方基地)

HSS

I/S/E-CSCF

图1 区域组网网络架构图

CM-IMS核心网采用单域设置方式。区域中心(南方基地)集中设置HSS/SLF、P-CSCF、I-CSCF/S-CSCF/E-CSCF/BGCF、MMTEL业务平台、ENUM/DNS、计费网关设备。区域中心(南方基地)网元设置原则同本章1.1节中核心网独立建设省的网元设置原则。

4.3接入省

接入省CM-IMS网元设置原则如下:

1)SBC、TDM接入网关设置在开放业务的所有本地网,网元设置原则同

本章4.1节。

2)对于全省总用户较小,或本地网不具备IP承载网接入条件时,可考虑

采用集中部署或部分集中部署SBC的方式,若全省均集中部署在省会,

为保证网络安全,建议SBC至少设置两套。要求1个物理SBC支持按

本地网划分N个逻辑SBC,每个逻辑SBC功能要求如下:

A.信令控制部分应能够在所有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中添加用户接入地

市的地址信息和UE的地址信息,以支持计费、紧急呼叫和号码容错

的需求。

3)各接入省均部署MGCF、IM-MGW负责本省网间话务疏通,网元设置

原则同本章4.1节。

4)有TD手机与IMS用户视频互通的省需部署VIG设备,网元设置原则

同本章4.1节。

5)接入省省内集中部署在省中心的业务平台有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多

媒体桌面电话、融合V网、融合一号通、融合总机),网元设置原则

同本章4.1节。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还需设置MRFC/MRFP设备,用

于异常放音、多方通话混音等。

6)各接入省独立部署计费网关,完成本省部署的MGCF 和业务平台网元

的话单采集。网元设置原则同本章4.1节。

4.4全国集中部署网元设置原则

1)集团根ENUM/DNS:全网由集团统一设置根ENUM和DNS服务器,

负责网内域间信令路由的查询和解析。集团根ENUM和DNS设备应

合设,建议设置两套独立的ENUM/DNS系统,分别设置在北京和广

州。建议北京、广州的两套系统采用相同的设备和数据配置,分区域

主用+备用方式工作。

2)多媒体彩铃业务、:全国集中新建一套IMS多媒体彩铃业务平台,设

置在四川音乐基地。

3)点击拨号(一级)、双跨核心网、PGM、多媒体会议及融合语音平台;

在北京集中设置

4.5CM-IMS核心网容灾备份方案

CM-IMS建设初期,要求HSS/SLF实现网元级备份,其他网元暂不要求。

建议在省中心或区域中心(南方基地)独立设置一套或多套备份HSS/SLF, 采用N+1静态数据备份方式,为保证容灾效果,要求主备设备设置在不同局址。

5. 拨号方式

5.1拨打本地、国内用户号码的拨号方式

CM-IMS用户拨打本地、国内、国外用户号码的拨号方式如下表所示:

5.2拨打中国移动网内业务接入码

CM-IMS用户拨打中国移动网内业务接入码拨号方式如下表所示:

5.3拨打其他运营商短号码

CM-IMS用户拨打其他运营商短号码的拨号方式如下表所示:

5.4其他

由于在MMTEL业务平台和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为了兼容用户拨号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如用户是否拨打国家码等),要求主叫归属MMTEL业务平台或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在收到SIP-Request后,根据主叫归属地信息对request-uri 进行补齐,当SIP-Request由主叫侧MMTEL业务平台/统一Centrex业务平台下发至主叫侧S-CSCF路由时,其Request-Uri(sip uri的username部分或tel uri)必须为形如“国际长途字冠+国家码+地区号+本地号”的号码。同时对于某些不允许加拨区号的短号码或业务接入码,不进行号码补全或仅补全国家码“+86”。

因此在IMS系统与关口局之间传送的号码格式如下表所示:

IMS出局号码格式

6. 路由解析原则

6.1SBC发现

1)用户接入CM-IMS首先需要接入网支持SBC的发现,CM-IMS采用终端静态配置网元标识、DNS解析的方式。终端中需要配置SBC的标识(采用SBC

的统一标识):sip:https://www.doczj.com/doc/d88680228.html,。接入网通过DHCP和公网DNS将SBC 标识映射为用户拜访地SBC的IP地址,提供给用户。在不具备条件前,IMS终端可采用静态配置IP地址的方式接入。

2)CM-IMS用户从归属地CMNET接入时,UE建立与接入网之间的承载通道后,UE向DHCP server请求DNS IP地址,DHCP server返回DNS IP地址,UE使用返回的DNS服务器来将解析SBC标识,如:sip:https://www.doczj.com/doc/d88680228.html,,DNS返回离用户接入地最近的SBC IP地址。要求在接入网的DNS设置SBC标识的解析项,解析为本地的SBC。

3)CM-IMS用户游牧至他省或其他本地网,从CMNET接入时,由拜访地接入网的DNS解析接入地的SBC,SBC发现过程同(1)。

4)CM-IMS用户从其他运营商网络接入时,需要公网根DNS配置解析项,固定解析到CMNET与其他运营商网络互通点(北京、上海、广州)所在地的SBC。

5)CM-IMS用户PS域接入时,CM-IMS用户通过接入地的GGSN接入,GGSN按APN指向CMnet,终端配置SBC的标识,通过CMnet上的DNS解析到SBC的IP地址。

6.2网内地址解析

CM-IMS网内基于域名地址解析方式进行路由。

1)当用户发起注册时,P-CSCF需要查询DNS获得注册用户归属域的I-CSCF地址。I-CSCF通过查询用户归属的HSS获得用户需要注册的S-CSCF域名或能力集。

2)当用户发起呼叫时,UE向注册时发现的P-CSCF/SBC发送INVITE消息,P-CSCF通过之前的注册过程,记录了用户S-CSCF的地址,将INVITE消息转发到S-CSCF。S-CSCF收到会话请求后,根据用户签约,触发和签约应用服务器的交互。之后根据被叫SIP-URI中的地址解析被叫归属网络的I-CSCF继续路由呼叫,若用户呼叫的用户标识是E.164号码格式,S-CSCF需要查询ENUM 将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转换成SIP URI,再查询DNS获得被叫用户归属域的

I-CSCF地址;如果用户呼叫的用户标识是SIP URI,S-CSCF可以直接查询DNS 获得被叫用户归属域的I-CSCF地址。

A.若被叫用户已注册,被叫域I-CSCF通过查询被叫用户归属的HSS

获得被叫用户注册的S-CSCF的地址,将会话请求发送到返回的

S-CSCF地址。被叫S-CSCF收到请求后检查用户的业务数据,匹配

初始过滤条件(iFC)。根据iFC和被叫的AS交互。在被叫AS处理

完后,被叫S-CSCF根据被叫UE注册时的联系地址(contact)选择

下一跳转发呼叫。被叫P-CSCF作为下一跳根据UE注册时的端口将

呼叫发送到被叫UE。后续呼叫信令沿着此路径在主被叫UE间传递。

B.若被叫用户未注册并签约了未注册业务,I-CSCF通过HSS查询为用

户分配S-CSCF,分配的S-CSCF从HSS下载为用户提供未注册业务

的iFC,S-CSCF通过iFC触发到提供未注册业务平台(如一号通业

务),在被叫AS处理完后,被叫S-CSCF根据未注册业务平台对被

叫号码的处理和本地数据配置路由到被叫。

7. 路由组织

7.1总体路由原则

CM-IMS网路由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CM-IMS网络与本网CS域的互通原则:采用“就近(从主叫归属地或归属省)出IMS,就远(从被叫归属地或归属省)入IMS"的原则。

A.CM-IMS用户作主叫时,通过主叫归属省MGCF/IM-MGW就近入

CS域。

B.CM-IMS用户做被叫时,通过CS域就远入被叫归属省

MGCF/IM-MGW。

a)本地呼叫由被叫归属本地网的移动关口局入CM-IMS;

b)省内长途呼叫,对于被叫是CM-IMS移动号码则由主叫接入地的

移动关口局入CM-IMS,对于被叫是CM-IMS铁通固话则由

CMN/SSA或被叫归属移动关口局入CM-IMS。

c)省际长途呼叫,对于被叫是CM-IMS移动号码则通过软交换汇接

网入CM-IMS,对于被叫是CM-IMS铁通固话由CMN/SSA或被

叫移动关口局入CM-IMS。

2)CM-IMS网络与其他运营商网络或铁通的互通原则:通过本网CS域转接。

A.CM-IMS固定号码用户作主叫时

a)若为本地呼叫,MGCF通过特定中继群至主叫归属本地网移动关

口局,关口局对该中继群业务直接路由至本地铁通关口局,通过

铁通网络疏通话务。

b)若为长途呼叫, 通过主叫归属省MGCF/IM-MGW就近入CS域,

由CS域根据现网路由原则疏通,不经过铁通网络转接。

B.CM-IMS移动号码用户(一号通用户、包括与手机绑定的PC客户端

等)作主叫时,通过主叫归属省MGCF/IM-MGW就近入CS域,由

CS域根据现网路由原则疏通,不经过铁通网络转接。

C.CM-IMS用户做被叫(固定号码用户)时,经铁通网络疏通至被叫归

属本地网,经移动关口局入CM-IMS。

D.CM-IMS用户做被叫(移动号码用户,(包括一号通用户、与手机绑

定的PC客户端等))时,由被叫归属SCP触发后,锚定到被叫归属

省MGCF、IM-MGW入IMS域。

3)路由原则还应兼顾尽量减少路由转接的跳数和数据制作的简洁。

采用租用铁通固网号段的IMS用户与他网PLMN/PSTN网络间的呼叫需要通过铁通PSTN网络转接。建议各省MGCF/IM-MGW、VIG选择连接业务开放本地网所有与铁通互通的关口局,MGCF/IM-MGW、VIG还需要与SSA/TMG连接,通过软交换汇接网疏通与CS用户间的长途呼叫。

下述路由以MGCF不具备独立关口局能力,MGCF/IM-MGW与GMSC 采用IP承载方式,现网MSC采用IP承载为例说明各场景路由组织原则。

其中信令路由均省略了AS,根据用户签约不同在IMS用户主叫侧、被叫侧

均需经过一个或多个AS的业务触发。

7.2CM-IMS用户之间的呼叫

CM-IMS用户之间的呼叫在CM-IMS网络内完成接续,具体路由组织如下:

信令路由:

1)SIP用户接入方案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所在地P-CS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被叫归属省(基地)I/S-CSCF→被叫所在地P-CSCF→被叫所在地SBC→被叫UE

2)TDM接入方案

主叫UE→主叫所在地AG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被叫归属省(基地)I/S-CSCF→被叫所在地AGCF→被叫UE

3)混合组网方案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所在地P-CS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被叫归属省(基地)I/S-CSCF→被叫所在地A-CSCF→被叫UE

主叫UE→主叫所在地AG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被叫归属省(基地)I/S-CSCF→被叫所在地P-CSCF→被叫所在地SBC→被叫UE

媒体路由:

1)SIP用户接入方案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被叫所在地SBC→被叫UE

2)TDM接入方案

主叫UE→主叫所在地MGW→被叫所在地MGW→被叫UE

3)混合组网方案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被叫所在地MGW→被叫UE

主叫UE→主叫所在地MGW→被叫所在地SBC→被叫UE

7.3CM-IMS用户做主叫呼叫非CM-IMS用户

7.3.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1)CM-IMS用户呼叫中国移动PLMN用户:通过主叫归属省MGCF/IM-MGW

就近入CS域。

A.IM-MGW集中设置在省会时。

信令路由: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所在地P-CS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BGCF→主叫归属省省中心MGCF→主叫归属省省中心GMSC Server→HLR->主叫归属省省中心GMSC Server(主叫归属本地网GMSC Server)->(主叫归属省CMN→被叫所在省CMN→)被叫VMSC→被叫UE

媒体路由: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归属省中心IM-MGW→主叫归属省中心GMGW(主叫归属本地网GMGW)→被叫VMSC→被叫UE

B.MGCF分管辖区域,IM-MGW下放到本地网时

信令路由: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所在地P-CS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BGCF→主叫归属地所属的MGCF→主叫归属本地网GMSC Server→(主叫归属省CMN→被叫所在省CMN→)被叫VMSC→被叫UE

媒体路由: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归属本地网IM-MGW→主叫归属本地网GMGW→被叫VMSC→被叫UE

2)CM-IMS用户呼叫他网PLMN/PSTN或铁通PSTN用户:本地呼叫回主叫归

属地接入与铁通相连的关口局,就近接入铁通PSTN网络;长途呼叫就近出IMS网络,由CS域根据现网原则疏通。

A.若被叫为本地号段:

信令路由:

主叫UE→主叫所在地SBC→主叫所在地P-CSCF→主叫归属省(基地)S-CSCF/BGCF→主叫归属地MGCF或省中心MGCF→主叫归属本地网GMSC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差不多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得力量,它得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得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进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得进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得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进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得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得协同进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进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进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进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得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得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得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得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歪,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得业务进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得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如此中国联通得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得强劲竞争.两者得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得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1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摘要: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络,其路由设计问题是无线移动网络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制造工艺和设备性能的不断进步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移动Ad Hoc网络开始从军用进入商用和民用领域,如会议数据分发、数字化农业、保健医疗、智能公路等。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路由协议的性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自组织网络常用路由协议出发,简要介绍表驱动路由协议CGSR、WRP、DSDV,以及按需路由协议AODV、DSR,其中以DSDV、AODV、DSR为本文重点内容,介绍其路由算法,分析比较表驱动路由协议以及按需路由协议的性能。本文也简要介绍了AODV路由节点中断时如何应对的改进办法--本地修复。另外,本文也将Ad Hoc多播路由协议作为研究对象,综述多播路由协议面临问题及其主要协议,但不涉及具体算法。 关键词:Ad Hoc;DSDV;DSR;AODV;多播路由协议 Routing for ad-hoc wireless networks Liu Shuang (Class 001111,Student No. 00111127) Abstract:Mobile Ad Hoc networks are a special kind of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its routing design problem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 performance and progress of basic research, starting with mobile Ad Hoc networks into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civilian areas, such as meeting data distribution, digital agriculture, health care, smart highways. So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uting protocol is an important current problem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this paper, self-organizing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s commonly used starting brief table-driven routing protocols CGSR, WRP, DSDV, as well as 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s AODV, DSR, which DSDV, AODV, DSR key content for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ts routing algorithm,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able performance-driven routing protocols and 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s. This article also briefly describes ways to improve how to deal with the AODV routing node is interrupted - local repair.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also Ad Hoc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for the study,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and its main agreement, but does not involve a specific algorithm. Key words:Ad Hoc;DSDV;DSR;AODV;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1 引言 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基础设施的移动通信网络。也正因为没有固定基础设施的限制,无线自组织网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有线网络的限制,适合军事通信以及发生自然灾害现场有线通信设施已经被破坏的情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基于无线自组网络背景,立足于其特殊性,比较当前几种已经存在的路由协议,分析其优缺点,给出结论。 2 Ad Hoc网络特点 无线自组网是一种无线多跳通信网络,无固定基础设施,具有移动、自治的特点,可以在不能利用或不便利用现有通信设施的情况下,建立起通信支撑环境,拓宽了移动通信应用场合,其主要特征如下[2]: ⑴独立组网:即网络的组织无需依赖于任何规划和先验信息。节点开机后可以迅速、独立的组成一个网络。 ⑵多跳路由:由于单一节点发射功率以及覆盖范围的限制,当需要通信节点超出当前节点覆盖范围时,需要其它节点的转发,即要进行多跳路由。 ⑶动态拓扑结构:由于其移动性,使得网络内节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作者:唐敏赵贵 摘要:移动自组网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用来为远程操作、战场和地震或者洪水救援等紧急通信和易变的移动通信提供服务。由于移动自组网与有线网的区别,使得为移动自组网设计一个合适的分布式路由协议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本文主要是介绍了DSR和ADOV协议以及与有线网络中DV路由协议的区别。 关键词:无线自组网、DSR、ADOV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传统的无线蜂窝通信网络,需要固定的网络设备如基地站的支持,进行数据的转发和用户服务控制。而无线自组织网络不需要固定设备支持,各节点即用户终端自行组网,通信时,由其他用户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这种网络形式突破了传统无线蜂窝网络的地理局限性,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部署,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需要,如战场的单兵通信系统。但无线自组织网络也存在网络带宽受限、对实时性业务支持较差、安全性不高的弊端。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此项目研究。 无线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个由几十到上百个节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动态路由和移动管理技术传输具有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信息流。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能量供给。 由于Adhoc网络具有节点节电、减少带宽消耗、拓扑快速变化、适应单向信道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得现有的IP路由协议,如RIP(选路信息协议)和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等不能满足要求,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具有很大难度。IETF的MANET工作组重点研究无线Adhoc中的路由协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草案: 1.AODV(AdhoconDemandDistmceVectorRouting)Adhoc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2.TORA(TemporallyOrderedRoutingAlgorithm)临时顺序路由算法。 3.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4.OLSR(OptimizedLinkStateRoutingProtocol)优化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5.TBRPF(TopologyBroadcastBasedonReversePathForwarding)基于拓扑广播的反向路径转发。 6.FSR(FisheyeStateRoutingProtocol)鱼眼状态路由协议。 7.IERP(theInter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间路由协议。 8.IARP(theIntrazoneRoutingProtocol)区域内路由协议。 9.DSDV(DestinationSequencedDistanceVector)目标序列距离路由矢量算法。 下面我将重点就DSR和AODV两种协议进行介绍。 (一).DSR(DynamicSourceRouting)动态源路由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第三版) 目录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 (3) 三、总部各部门及处室的中英文名称 (9) 四、研究院、设计院和管理学院内设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13) 五、常用职务的中英文名称............................................................................. (15) 六、常用职称的中英文名称............................................................................. (16) 七、备注............................................................................. .. (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〇〇九年五月 1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序号 中文 英文 公司名称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2 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Group Limited 3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Limited 4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TieTong Tele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5 辛姆巴科公司 CMPak Limited 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ny Limited 7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Shenzhen) Limited 8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驻外机构名称 9 驻英国代表处 UK Representative Office 10 驻美国代表处 US Representative Office 其他 11 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 序号 中文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VoLTE码号和网元命名原则分册v1.0.4.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 WL-HX-1-006-ZYYZ-2015 V o L T E网络 码号和网元命名分册 版本号:V1.0.3 2015-1-20发布2015-1-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前言 (4)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 1.概述 (7) 2.总体要求 (7) 3.网元设备命名原则(用于维护管理) (8) 4.用户标识及编号原则 (9) 4.1MSISDN号码 (9) 4.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9) 4.3IMS用户私有标识(IMPI) (10) 4.4IMS用户公有标识(IMPU) (10) 4.5S-CSCF能力集 (11) 5.APN (12) 6.网元设备标识 (12) 6.1EPC HSS/HLR/IMS HSS网元设备标识 (12) 6.2EPC相关网元设备标识 (13) 6.3IMS核心网相关网元设备标识 (13) 6.4IMS业务平台网元设备标识 (16) 6.5现网改造业务平台网元设备标识 (17) 6.6DRA网元设备标识 (18) 7.业务标识 (19) 7.1IMRN (19) 7.2CSRN (19) 7.3eSRVCC相关路由码 (19) 7.3.1STN-SR (19) 7.3.2ATCF management URI (19) 7.3.3ATCF path URI (20) 7.3.4C-MSISDN (20) 7.3.5ATU-STI (20) 7.3.6default SAI (20) 7.4锚定业务键(智能业务键) (20) 7.5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 (20) 7.6400业务标识 (21) 7.7彩铃IVR接入号 (21) 8.IP地址 (21) 8.1IP承载网段的IP地址及VPN (21) 8.2CMNet段的IP地址 (24) 8.3用户IP地址 (24) 8.4与BOSS相关的IP地址(计费、用户开户) (25)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它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的发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 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经典案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 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 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支柱业务;全国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占本地话务总量的89.3%,明显分流了固话业务;移动长话占长话总时长的27.9%。

规程总册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

中国电信CDMA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8年9月V1.0版本

编写说明: 为顺利承接CDMA网络维护工作,保证CDMA网络平稳过渡和运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了移动网络有关维护标准、规范的编写工作,包括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维护规程、网优管理办法等内容。本册为维护规程,包含以下文档: 《维护规程总册》 《分册1-网络设备维护指标和作业计划分册》 《分册1-1无线网设备》 《分册1-2 室内及小区分布系统》 《分册1-3 基站配套设备》 《分册1-4 核心网设备(电路域)》 《分册1-5 核心网设备(分组域)》 《分册1-6 增值业务平台》 《分册1-7 信令网设备》 《分册1-8 网管及支撑系统》 《分册2 移动应急通信设备管理分册》 《分册3 基站设备代维管理分册》 《分册4 CP/SP/AP维护支撑管理分册》 本次维护规程的编写总体思路是以继承为主,在原联通的移动网运行维护规程(2005年修订版)基础上,修订了与中国电信现行维护体制不相适应

的内容,并根据中国电信实践经验补充了部分维护管理有关内容。有关中国电信CDMA网络运营和维护组织主要参考《关于中国电信全业务经营下组织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电信[2008]458号)和《关于做好移动网络维护准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电信[2008]534号)。本次修订的维护规程版本编号为2008年9月V1.0,主要用于指导CDMA网络交割过渡期内的运行维护工作。 本维护规程各分册之间以及本规程和本次编写的其他CDMA网络维护标准、规范的衔接关系如下: 维护规程总册和分册关系:总册规定原则和共性内容,分册根据各类设备特性规定维护技术指标、维护作业、特定的维护管理要求等具体内容;总册是组织维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分册是实施维护工作的具体参考。 维护规程与指标体系、考核管理办法之间关系:维护规程明确维护目标、原则、工作内容以及开展各项维护工作应遵守的标准和流程;指标体系规定网络运行质量的具体指标定义,统一衡量网络运行和服务质量的标准;考核办法则根据不同时期网络维护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每年进行修订发布,规定具体考核实施的办法。 维护规程与网优管理办法的关系:网络优化是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规程里规定了网络优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要求,而;网优管理办法则规定网络优化工作实施的具体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CSFB

WL-HX-1-007-SJYZ-2013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 WL-HX-1-008-SJYZ-2013 T D-L T E C S F B 局数据设置原则分册 版本号:V1.0.0 2013-10-1发布2013-10-1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前言--------------------------------------------------------------------------------------------------------------------------------- 4范围--------------------------------------------------------------------------------------------------------------------------------- 5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5 1.TD-LTE CSFB网络架构------------------------------------------------------------------------------------------------ 6 2.TD-LTE CSFB相关信令流程 ----------------------------------------------------------------------------------------- 6 2.1联合附着/联合位置更新 -------------------------------------------------------------------------------------- 6 2.1.1联合附着信令流程---------------------------------------------------------------------------------------- 6 2.1.2联合位置更新信令流程 --------------------------------------------------------------------------------- 7 2.2CSFB寻呼信令流程 ---------------------------------------------------------------------------------------------- 8 2.3R8重定向回落流程 -------------------------------------------------------------------------------------------- 10 2.4空闲态小区重选返回方案----------------------------------------------------------------------------------- 12 2.5CSFB终端自主F AST R ETURN方案 --------------------------------------------------------------------------- 13 3.TD-LTE CSFB数据配置原则 --------------------------------------------------------------------------------------- 13 3.1MME数据配置 ---------------------------------------------------------------------------------------------------- 13 3.1.1MME配置目标 ---------------------------------------------------------------------------------------------------- 13 3.1.2对接MSC的SGs接口配置 ---------------------------------------------------------------------------------- 13 3.1.2.1配置数据 ------------------------------------------------------------------------------------------------------ 13 3.1.2.2配置原则 ------------------------------------------------------------------------------------------------------ 14 3.2SGSN数据配置--------------------------------------------------------------------------------------------------- 15 3.2.1SGSN配置目标--------------------------------------------------------------------------------------------------- 15 3.2.1.1配置数据 ------------------------------------------------------------------------------------------------------ 15 3.3DNS数据配置 ---------------------------------------------------------------------------------------------------- 15 3.3.1DNS配置目标 ---------------------------------------------------------------------------------------------------- 15 3.3.2MME根据RAI进行DNS查询SGSN-------------------------------------------------------------------------- 15 3.3.2.1配置数据 ------------------------------------------------------------------------------------------------------ 15 3.3.2.2配置原则 ------------------------------------------------------------------------------------------------------ 15 3.3.3SGSN根据RAI进行DNS查询MME-------------------------------------------------------------------------- 16 3.3.3.1配置数据 ------------------------------------------------------------------------------------------------------ 16 3.3.3.2配置原则 ------------------------------------------------------------------------------------------------------ 16 3.3.4SGSN根据APN进行DNS查询融合网关 ------------------------------------------------------------------ 16 3.3. 4.1配置数据 ------------------------------------------------------------------------------------------------------ 16 3.3. 4.2配置原则 ------------------------------------------------------------------------------------------------------ 16 3.4MSC数据配置 ---------------------------------------------------------------------------------------------------- 16 3.4.1MSC配置目标 ---------------------------------------------------------------------------------------------------- 16 3.4.2对接MME的SGs接口实体配置--------------------------------------------------------------------------- 17 3.4.2.1配置数据 ------------------------------------------------------------------------------------------------------ 17 3.4.2.2配置原则 ------------------------------------------------------------------------------------------------------ 17 3.4.3对接MME的SGs接口SCTP链路配置 ------------------------------------------------------------------ 17 3.4.3.1配置数据 ------------------------------------------------------------------------------------------------------ 17

自组织网络和路由技术

自组织网络及其路由技术 一、背景及概念 1.发展历史 无线通信网一般都是有中心的,要基于预设的网络基础架构才能运行。例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要有基站的支持;无线局域网一般也工作在有接入点(AP)和有线骨干网的模式下。但对于有些特殊场合来说,有中心的移动网络并不能胜任。比如,战场上部队快速展开和推进,地震或水灾后的营救等。这些场合的通信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而需要一种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即可以满足这样的应用。 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 DARPA 出于军事需要,开始研究分组无线网(PRNET)在战场环境下数据通信中的应用。项目完成之后,DAPRA 又在 1993 年启动了高残存性自适应网络项目。研究如何将 PRNET的成果加以扩展,以支持更大规模的网络,还要开发能够适应战场快速变化环境下的自适应网络协议。1994 年, DARPA 又启动了全球移动信息系统项目。在分组无线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能够满足军事应用需要的、可快速展开、高抗毁性的移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一直持续至今。1991 年成立的 IEEE 802.11 标准委员会采用了“无线自组织网络”一词描述这种特殊的对等式无线移动网络。 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指出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我们将实实在在地掌握这个物理世界。2003年美国《商业周刊》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排名第一。另外,像 IEEE((ComPuter》等众多杂志也都发表了一些关于无限传感器网络的论文。我国也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3年已经开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行了资助,并于2004年将其列为重点项目。2005年我国开始传感网络标准化研究工作。2006年,国家973计划,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也设专项资助该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同年,我国政府将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列入未来15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