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1)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1)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1)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1)

一、名词解释

1、玄言诗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东晋玄言诗的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人虽多与名僧交往,但玄释合流,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在现存的玄言诗中,没有多少佛学的痕迹,即使在名僧支遁的诗中,也是以抒情老庄玄理为主。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但很少。

2、唐传奇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3、永明体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固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沈约、谢朓。

4、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生活在高宗、武则天时期。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都有自己想要改变六朝诗风的愿望,在创作上都显出自己的实绩,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

5、正始诗歌

正始是曹芳(240-249)的年号,但正始时诗歌并不单指这9年的诗歌创作,包括了建安之后晋灭魏之前,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是阮籍和嵇康。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歌中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水、寄托遥深。

6、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这是杜甫自己对自己诗歌风格的一种概括。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诗以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又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7、大历诗人

大历诗人主要由两大诗人群体组成。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制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在题材上,他们的诗歌没有任何新的发展,但在应用上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

8、“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是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地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二、简答-

1、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他的田园诗风特点就是平淡自然

(2)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

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

(4)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但是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2、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1)早在《诗经》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中间经过了《楚辞》、曹操的《观沧海》等,但都只是作为比兴、一种修辞手法出现,并没有独立出来。但为山水诗的出现准备了经验。直到魏晋时期,山水景物才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的出现与魏晋之后的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魏晋时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士,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的多了起来。

(3)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玄学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玄言诗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因而山水审美的意识渐增,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

(4)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有哪些风貌的转变

(1)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陶渊明是写意,谢灵运是摹象。陶渊明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水姿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

(2)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想,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

4、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几个代表作家

(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

(2)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有: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

(3)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的火爆之后,终于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杜光庭《虬髯客传》

5、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

(1)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

(2)在这篇诗序中,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石峰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3)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6、杜甫诗的艺术风格

(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这是杜甫自己对自己诗歌风格的一种概括。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诗以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又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他的风格,就是说杜诗风格具有多样性。而造成杜诗不同风格的多样性,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就像他在四川写的诗和他以前写的诗的风格就不一样。

三、论述题

1、太康诗风的特点

太康诗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例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与陆机的《拟西北有高楼》相比,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境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和华丽之别。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猛虎行》的拟作很简单,而陆机的拟作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而以繁复取胜。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二首,诗歌写自己被召如洛时留恋家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忧虑。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诗作。

总之,追求华词丽藻、描写反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2、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建安文人政治人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了当时是个“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慷慨”一次为建安诗人所习用,如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还有“悲风”这个意象,在建安诗歌中也常出现,如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

(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叹人生之短暂,如阮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在努力追求,如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表达了人生短促,事业难成的哀叹。第三种就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如曹操的《龟虽寿》。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曹丕诗便娟婉约,曹植诗骨气奇高,诗采华茂。这个时代强调作者追求个性,“文以气为主”。

(4)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表现曹操诗的“悲凉”

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

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3)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意象就极为阔大壮观。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5)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4、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

(1)不平则鸣是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地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如在《送孟东野序》,韩愈专为一生困厄潦倒、怀才不遇的孟郊所作,文中以“善鸣”推许孟郊,则其更重视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不言自明。“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例如韩愈提倡“不平则鸣”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2)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认为将天地纳入“胸臆”之中,“由我”来尽情得裁夺,这是何等大的气魄!而只有发挥创造性的诗思,才能“裁”物象。与孟郊相比,韩愈则更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

(3)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例如韩愈的《调张籍》一诗中,给予李白、杜甫高度的赞誉,但这赞誉的落脚点不在李杜诗的思想内容,而在其诗“巨刃磨天扬”那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敦煌变文(16) 1.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请你就魏晋的文学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 法。(10) 6.结合李商隐试论晚唐诗歌特色。(11) 7.比较六朝志怪小说和清代志怪小说。(12) 8.谈谈唐传奇的艺术特点。(14) 9.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15) 10.试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演进。(16) 11.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17) 北大中文本科课程考试 《霍小玉传》正始之音花间词派正始之音宫体诗牛李党争志怪小说古文运动吴中四士花间集 1.结合具体作品说说李商隐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营造朦胧的意境美。 2.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发展。 3.结合诗句分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特点。 4.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 5.结合作家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 6.唐朝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论述分期的由来并举出每个时期的作家及 流派。 7.建安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对“中唐之再盛”的理解。 9.举例作家作品,论述从建安到西晋文学风气和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10.韩愈“以文为诗”。 11.请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新特点。 12.比较李白和杜甫。 13.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的不同影响。 14.结合文学史写出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演变; 古代文学考研考点 徐庾体讲经文裴鉶《传奇》 1.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2.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3.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4.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5.试评述白居易和元稹为代表的诗歌运动的理论。 6.试论建安风骨及其对诗歌史的影响。 7.结合诗歌发展和社会风尚,谈盛唐山水诗对齐梁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 8.简述“永明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9.建安诗风对唐朝诗风影响的具体体现。 10.论初盛唐时期诗人对诗的复古理论和创作实践。 11.论述李白杜甫对晚唐诗歌的影响。 12.结合具体的诗人诗作,谈谈你对“诗到元和体变新”的看法。 13.试论晚唐诗风的新变及其代表诗人的创作情况。 14.论述杜甫创作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15.论述从建安到太康的诗风演变。 16.论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资料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习题库)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库 鲁克兵 一、填空题 1、,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 3、,食野之苹。 4、,若出其里。 5、明月照高楼,。 6、高台多悲风,。 7、援琴鸣弦发清商,。 8、,志若无东吴。 9、薄帷鉴明月,。 10、箫管有遗音,。 11、,手挥五弦。 12、,梦想骋良图。 13、郁郁涧底松,。 14、,濯足万里流。 15、何意百炼刚,。 16、,斗酒散襟颜。 17、众鸟欣有托,。 18、采菊东篱下,。 19、晨兴理荒秽,。 20、,依依墟里烟。 21、,吾亦爱吾庐。

22、,良苗亦怀新。 23、,双鬓鸦雏色。 24、白骨露于野,。 25、祁祁伤豳歌,。 26、云日相辉映,。 27、,园柳变鸣禽。 28、,游子憺忘归。 29、余霞散成绮,。 30、单衫杏子红,。 31、白骨露于野,。 32、祁祁伤豳歌,。 33、江南无所有,。 34、丈夫生世会几时,。 35、大江流日夜,。 36、天际识归舟,。 37、风光蕊上轻,。 38、,晓灯暗离室。 39、禅噪林愈静,。 40、,曾何足以稍留。 41归去来兮,。 42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文学分化、文体区 分、审美追求三个方面。 43曹植在《白马篇》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使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 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 甫。 45、记言则玄远冷峻,。

46、曹植的《_洛神赋______________》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的描写,是建安 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47、建安七子中,被刘勰许为“冠冕”的是王粲。 48、建安七子是指、、、、、 ,以诗文著名于世。 49、竹林七贤是、、、、、 。 50、竟陵八友是、、、、、 、。 51、北朝著名的三大才子是、、。 52、我国最早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是。 53、陆机的《》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54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主要表现 在、、 。 55、《_______________》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 56、西晋末年最擅长于写游仙诗的作家是。 57、王羲之的《》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58、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和。 59、陶渊明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和。 60、陶渊明的文章《》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61、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 62、被钟嵘成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63、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64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65、开创的山水诗,使自然景物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6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6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出现在时期。 68、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律诗的

最新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3)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 1.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7.(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8.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 9.(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10.(《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蔡文姬)。 11.(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12.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称为他的象征。 13.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4.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15.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代表作是(《芜城赋》)。 1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7.《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 1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20.《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刘义庆)。 21.“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 23.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 24.苏轼对于孟郊和贾岛的评价概括是:(“郊寒岛瘦”)。 25.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讲经文)与(变文)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类作品。

山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自觉(名解、问答):文学的自觉始终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它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帓尚实,诗赋欲丽);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文学自觉的理论体系表现:由简单的文论向论著发展;由简单的批评现象的描述到理论的深化;一般、面上的描述到纵向源流的探索、历史挖掘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体系,也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2、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貌。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4、建安文学的时代风貌:建安诗歌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生活,赋予浓厚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慷慨悲壮的风格; 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特点: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正始之音/文学:正始文学是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建安之后,又有“正始之音”。作品表现彷徨苦闷、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6、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三曹的出现,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苍劲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7、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以王粲、刘祯成就最高,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刘祯的诗俊逸而奇丽。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8、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9、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由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开创。在唐朝时更是得到了繁荣发展。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10、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这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由谢灵运开创。山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新隽永,恬淡高远。代表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等人。 1)谢灵运山水诗特点:善造画境、缘情而绮靡、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2)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进步。 1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谢眺、唐代王维、

大学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部分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主要作品有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等。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布匹的“匹”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成双关。又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其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

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0分) 1.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 创世神话__。 2.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_尚书_》。 3.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__音乐类型___为划分标准的。 4.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 赋诗言志__。 5.《_卫风·氓_》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6.《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_小雅·采薇》。 7.《诗集传》的作者是__朱熹____。 8.“《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穀梁传》和__《左传》___。 9.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_战国策_》一书中。 10.战国时代,儒家和_墨家_并称“显学”。 11.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_语录_体和格言体。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出自《_论语_》。 13.“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孟子_》。 14.《庄子》所谓“三言”是指卮言、重言和__寓言__。 15.《__湘君__》和《_湘夫人_》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16.《_橘颂_》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17.《_九辩_》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 18.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过秦论_》。 19.“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_论衡__》的基本精神。 20.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主客问答___的形式。 21.张衡的《归田赋》属于东汉辞赋中的__抒情赋 _类型。 22.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_通古今之变_,_成一家之言_。” 23.《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本纪_、_世家_和列传中。 24.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无韵之离骚__。” 25.赵晔的《_吴越春秋_》是东汉杂传的代表作。 26._乐府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27.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古诗十九首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赋、比、兴 2.知人论世 3.《史记》三家注 4.《孔雀东南飞》 三、问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左传》以战争描写见长,试举例分析其特色。 2.试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3.试述《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特色。 (以上三题任选两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1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想像世界的丰富。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它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随之扩大了。 2.故事性的加强。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传入中国,甚至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在梵语的拼音法的启发下,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进而注意到汉字的声调并应用于诗歌创作。 4.词汇的扩大。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许多反应佛教概念的词语也随之大量进入汉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如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都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问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哟中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替,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候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期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文学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自觉大体表现在: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别,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 【曹操诗歌的诗史性】 曹操文学创作: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现存20多首,数量不多,但是成就非常突出。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最新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

学习-----好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 1.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7.(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8.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 9.(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10.(《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蔡文姬)。 11.(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情寄八荒之表。”) 12.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称为他的象征。 13.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4.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15.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代表作是(《芜城赋》)。 1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7.《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 1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20.《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刘义庆)。 21.“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 23.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 24.苏轼对于孟郊和贾岛的评价概括是:(“郊寒岛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

中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

正始时期的隐士,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太康诗风:陆机、潘岳 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的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文章四友: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大历十才子: 中唐大历时期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位诗人的合称,首见于姚合《极玄集》李端小传。钱起、卢纶成就最高。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风格特征是“省净清约”。 韩孟诗派: 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以不平则鸣为旗帜,奇崛险怪是其主要特征,与元白诗派的浅近通俗相对,对宋诗影响较大。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乂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淸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 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來,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吋又有文笔Z分,《文心雕龙?总术》:“今Z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牛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 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璃与阮藉、嵇康与具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了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步丰富发展起來。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吋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建安、正始文学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C)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 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B)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 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C )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 B)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 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 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B ) A.“百无聊赖以诗鸣” 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 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 D )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 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A)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 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 D ),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 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A )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 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 C )首之多 A.89 B.120 C.315 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A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 B.“文化” C.“军事” 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B )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 14.(D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研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B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C)的人物 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17.黄遵宪于( A )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 A.1887 B.1900 C.1902 D.1905 18.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 C )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辛亥革命” B.“抗英” C.“辛亥广州起义” D.“北伐” 19.《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 B)的代表作 A.陈衍B.陈三立C.沈曾植D.郑孝胥 20.1904年,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与著名戏剧家( D )一道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中国文学史考试重点

中国文学史考试重点 一、客观题 1.(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 2.宋代诗坛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以(平淡)为美。 3.宋末的方回说: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4.晚唐体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 5.(晏殊)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6.张三影指北宋词人(张先)。 7.三影指:(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 8.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诗人。 9.(欧阳修)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0.(“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以诗为词”在苏词中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11.“文章最忌随人后”是由(黄庭坚)提出的。 12.黄庭坚的诗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13.陈师道(苦吟)作诗。 14.一祖三宗: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5.(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16.(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 17.在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18.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19.元代的戏剧活动,实际上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 20.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21.(《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 22.《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 23.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24.《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25.白朴的代表作是(《梧桐雨》)。 26.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27.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2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 29.《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所作。 30.(《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 31.戏文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32.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33.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34.(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 1.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2. 《三国志演义》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 3. 余邵鱼编写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第二卷(简答及赏析)

简答及赏析 柳宗元的散文成就: (1)政论文:表现了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逻辑谨严,文笔犀利流畅。如《封建论》、《天说》等; (2)寓言:共20多篇,大多以虚构的动物故事,讽刺社会的病态现象,揭露和批判当权的旧官僚。想象丰富奇特,细节刻画生动,语言犀利幽默,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使寓言由先秦散文中说理的工具,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代表作有《三戒》等; (3)杂文: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深刻透露出作者对混浊世事的强烈不满;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语言辛辣,笔无藏锋,嬉笑怒骂,痛快淋漓; (4)传记文与抒情文:通过人物本身的活动与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5)山水游记:是他散文中成就最高、最有特色的。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对宋以后的散文家有较大影响。总的说来,柳宗元思维缜密,笔锋锐利,行文周密,语言“峻洁”,风格雄深雅健。体现出与孤高脱俗的人格相统一的散文风格。 五言诗的发展历程: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诗经》中已经有五言诗的萌芽,至秦及西汉,民间歌谣已较多五言,发展至东汉,乐府中所保存的五言歌辞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到汉末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古诗十九首》代表了该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文人五言诗最早具名的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诗》。至魏晋时期,五言诗真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如林,影响深远,并逐渐成为文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形式,进而取代四言诗占据文坛的重要地位。 建安时期五言诗代表人物为三曹和建安七子。曹植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如《野田黄雀行》。七子中,以刘桢、王粲为最佳,如《赠从弟》及《七哀诗》皆是五言诗中的佳作。 建安以后,两晋和刘宋时期,五言诗进一步发展,涌现出许多各具风格的诗人,其中,阮籍以《咏怀诗》著称,左思的《咏史》更是开创了咏史诗的创作的新路。及至陶渊明,五言诗创作则是鲜明的凸显了出来,五言诗占大多数且上乘之作颇多。如《归园田居》、《饮酒》。 到了齐梁时期,永明体的提出使得声律学说得到了实践,宫体诗的出现巩固了永明体在格律、声韵上的成绩并有所发展,诗中的对偶、平仄和成熟的律诗已相去不远。而该时期,五言诗的代表诗人有谢朓、沈约、江淹、薛道衡等。 李白诗作赏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

各高校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各高校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98年 一、简答题(60分) 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3、丁玲的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 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 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二、论述题(40分,任选两题) 1、论20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 以及历史评价。 2、论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3、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 99年 一、简答题 1、"语丝的文体"的主要特征。 2、"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文艺观及你对它们的看法。 3、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的艺术特色。 4、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 5、艾青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二、论述题 1、论"新感觉派"小说。 2、简述五十年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你对这一运动 是如何认识的? 3、张天翼的讽刺艺术与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比较。 4、论"孤岛文学"中的戏剧创作。 2000年 一、简答题 1、从《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和《死水》(闻一多)看 新诗在第一个十年的发展。 2、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以及你对这一文艺思想的评判。 3、《寒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巴金创作史上的地位。 4、田汉历史剧创作的成就及其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 二、论述题 1、"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的"美文"理想,在当时以及后来散文 创作中是否实现了,以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论述之。 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分析胡风文艺思想对"七月派"作家 的影响。

3、比较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4、从社会、历史的和美学的角度,对"革命样板戏"进行分析的 评判。 武汉大学2000年现当代考题 一,名词解释(20) 1,文明戏 2,《中国新诗》 3,肖也牧的创作倾向 4,轰动效应 二,简答题(20) 1,左翼小说的主要特征。 2,“朦胧诗”给当代诗歌带来的革新意义。 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2,比较分析李准,王汶石的短篇小说创作 B 1,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艺术特征 2,马原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 C 1,曹禺《北京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2,高行健的话剧所受外来影响 武汉大学2001年现当代考题 一,名词解释(20)1,《汉园集》(新诗集) 2,《人啊,人!》(长篇小说) 3,太阳社 4,西部文学 二,简答题(20) 1,30年代京派小说的总体特征 2,新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三,论述题(60,每一组选作一题) A 1,鲁迅《野草》的艺术特色 2,90年代“大散文”的艺术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