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之论语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之论语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之论语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之论语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学而》)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7.子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

8.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学而》)

9.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1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yì),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1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2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2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2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2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2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2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3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3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3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3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5.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3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39.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4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4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4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4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4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4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5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

5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4.食不语,寝不言。(《乡党》) 55.席不正,不坐。(《乡党》)

56.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5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58.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5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6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61.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6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6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6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65.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66.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6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68.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6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宪问》)

7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7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7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7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

7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75.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

7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7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7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7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8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1.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8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8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8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85.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8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7.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8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8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

9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名句默写(《论语》篇)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过则勿惮改。 6、曾子曰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谓好学也已、 8、子曰: 9、子曰:为政以德 10、子曰:,齐之以礼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13、子曰:由, 1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 16、子曰:“不仁者 ,就是人这所恶也 食之间违仁 18 19 20 21 22 2,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5就是以谓之文也。” 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子路曰:“愿闻子 " 2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28 29 3 31 3 33 也。” 3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 :其为人也 38" 40 41 42、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有若无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4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44天下有道则见,无 4 46 47 48 49 50

5" 52、曰:“暮春者,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 5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54,死生有 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55、子贡问政,, 57,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言之 58、子曰:“其身正 ,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60 6 63 64 65 66 67、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失人失言。知者不失人, 69、子曰:“志士仁人 7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事其大夫之贤者, 7 7" 73 7 75

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大全

名篇名句默写 1、路漫漫其修远兮,_ ______ (屈原《离骚》)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 (诸亮《出师表》) 3、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4、______ 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长云暗雪山,___ ______ 。(王昌龄《从军行》) 6、 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清照《声声慢》)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 ________!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 ______,___ _____。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愈《师说》) 8、________ ______,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9、吾生也有涯,______ ________ 。(《庄子?养生主》) 10、风急天高猿啸哀,__ __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杜甫《登高》) 11、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仲淹《渔家傲》) 1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 ____,_________ 乌鸟私情,__ _____。(密《情表》) 13、____ 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 同是天涯沦落人,__ 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16、故木受绳则直,____ 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荀子.劝学》) 积善成德,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 。(渊明《移居》) 18、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 ___,__ ___ 。(禹锡《陋室铭》) 20、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煜《虞美人》) 21、山映斜阳天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淹《幕遮》) 22、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论语情景默写 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 《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汇编

高考课外名句 《诗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2、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4、呦呦(yō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7、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尚书》 1、满招损,谦受益 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4、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 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7、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礼记》(不含《大学》《中庸》)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4、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周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智者见之谓之智) 4、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兰 6、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春秋左氏传》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3、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9、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 10、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论语》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3、当仁,不让于师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5.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三、仁者爱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10.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江苏高考语文限时训练十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

限时规范练十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 (时间:40分钟分值:3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缺少可观赏性。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我看得。 A.坦诚以强凌弱半斤八两津津有味 B.坦率以强凌弱棋逢对手津津有味 C.坦率弱肉强食半斤八两津津乐道 D.坦诚弱肉强食棋逢对手津津乐道 答案 B 解析坦率:直率。坦诚:坦率诚恳。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弱肉强食: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泛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棋逢对手: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2.下列成语均涉及古代文化知识,不可以归为一类的一组是(3分)( ) A.乐不思蜀指鹿为马闻鸡起舞望梅止渴 B.巧舌如簧滥竽充数鸣锣开道钟鸣鼎食 C.黄发垂髫豆蔻年华及笄之年春秋鼎盛 D.笔走龙蛇飞沙走石力透纸背败笔成丘 答案 D 解析A项“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后主刘禅,“指鹿为马”说的是秦朝的赵高,“闻鸡起舞”说的是东晋时期的祖逖,“望梅止渴”说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该组词语都与历史人物有关。B项“簧”“竽”“锣”“钟”均为乐器名,该组词语都与乐器有关。C项“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春秋鼎盛”指正当壮年,其中“春秋”是“年龄”的意思。该组词语都与年龄有关。D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败笔成丘”指用坏的笔堆得像小山岳一样,形容书法精良或著述甚多。这几个词语都与书法有关。而“飞沙走石”形容风很大,与书法无关。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修订本)

高考课外名句默写(珍藏版修订本) 一、先秦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5、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或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1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舌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小言》) 1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19、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2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2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8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8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论语》 2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2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江苏高考课外名句复习

2013江苏高考课外名句复习 江苏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共计8分,初中25篇考查占2分,高中14篇考查占4分,还有两分是课外的。纵观近几年江苏高考名句默写,一般情况下课内的6分,相对来说学生容易得,课外这两分不太好得,但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多加积累,有备无患! 【温故而知新】(2008年以后都是8分,课外2分;2006、2007年满分是6分,课外1分)2012年 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011年 ⑸以古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2010年 (3)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果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2009年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008年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007年 (4)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2006年 ⑷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论语》《孟子》选读之名句整理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五》)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七》)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七》)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十四》)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十八》) 7、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孟子·万章下》 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六》) 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十七》) 10、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确实)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1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尽心上》 1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尽

江苏历年高考名句默写题汇总(2004-2017)

江苏历年高考名句默写题汇总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2004江苏)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2005江苏) ⑶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2006江苏)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2007江苏)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2008江苏)

壁赋》) 子·第六十四章》)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2009江苏) 秦娥娄山关》)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2010江苏) 学》) 轼《水调歌头》)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2011年)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 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 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____________ 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_______,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2012年)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013年) (1)至人无己,_____ 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 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 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 ____。(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 ______。(李煜《虞美人》)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 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 ____。(陆游《游山西村》) (8)祸兮福之所倚,_____ _____。(《老子》五十八章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014年) (1)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015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资料汇总(一)

2015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资料汇众(一)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1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22.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2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2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2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29.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30.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

符》) 3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2.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3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3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3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3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3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4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4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4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4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5.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47.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4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5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5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5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5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56.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5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58.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59.一登龙门,身价百倍。6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62.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6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6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

江苏省2020高三语文一名篇名句默写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于嗟女兮,。(《诗经·卫风·氓》) (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4)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5)蜂房水涡,。(杜牧《阿房宫赋》)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血沃中原肥劲草,。(鲁迅《无题》) 11.(1)无与士耽(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4)砯崖转石万壑雷(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6)起舞弄清影(7)不义而富且贵(8)寒凝大地发春华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3)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 (5)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7) ,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8) ,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1.(1)造化钟神秀(2)百废具兴(3)孙叔敖举于海(4)肇锡余以嘉名(5)艰难苦恨繁霜鬓(6)君子不齿(7)质胜文则野(8)人事有代谢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3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诗经·卫风·氓》)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4)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5)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8)为山九仞,。(《尚书·旅獒》) 11.(1)言笑晏晏(2)君子生非异也(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半卷红旗临易水(6)一时多少豪杰(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8)功亏一篑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4周周测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诗经·卫风·氓》) (2)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论语名句默写及参考答案

《论语》名句默写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不好犯上,,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子曰:,鲜仁矣。”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4、子曰:“,出则弟,,,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主忠信。;。” 7、曾子曰:“,民德归厚矣。” 8、子曰:“父在,观其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9、有子曰:“,。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 行。,,亦不可行也。” 10、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子贡曰:《诗》云,‘,’,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3、子曰:“,患不知人也。” 14、子曰:“为政以德,,。” 15、子曰:“,,曰:“思无邪。” 16、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子曰:“,;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9、孟武伯问孝,子曰:“。” 20、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皆能有养,,?” 2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酒食,先生馔,?” 22、子曰:“,,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3、子曰:“,可以为师矣。” 24、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2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27、子张学干禄,子曰:“,慎言其余,则寡尤;,慎行其余,则寡悔。,,禄在其中矣。” 28、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则民服;,则民不服。” 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 3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31、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宁俭;丧,,宁戚。” 32、子曰:“,必也射乎!,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曰:“礼后乎?”子曰:“,始可与言诗已矣。” 34、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 35、子曰:“《关睢》,,。” 36、子曰:“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哉?” 37、子曰:“里仁为美,,?” 38、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39、子曰:“,能恶人。”

高考语文专题名篇名句默写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名篇名句默写试题(附答案) 专题十二名篇名句默写[学法――读写结合,注重理解] [考题位置――第10题] [题型一语境理解式默写] 1.(2015?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2)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参考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2015?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参考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2014?全国 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 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参考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2014?全国

先秦诸子选读常考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训练(二)姓名:班级: 2.,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3.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4.子曰:“当仁,。”(《论语·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过也,人皆见之; ,。”(《论语·子张》) 7.子曰:“工欲善其事,。”(《论语·卫灵公》) 8.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0.岁寒,。(《论语·子罕》) 11.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子罕》)12.人谁无过,,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5.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颜渊》)16.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8.,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9.,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0.不愤不启,,,则不复也。21.古之学者为己,。(《论语·宪问》) 2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论语·颜渊》) 23.子曰:“,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4.子曰:“人无远虑,。”(《论语·卫灵公》) 1.,社稷次之,。(《孟子·尽心上》)

3.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4.,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5.知之为知之,,是知也。(《论语·为政》) 6.仁者爱人,。爱人者,。 ,。(《孟子·离娄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8.,失道寡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孟子·公孙丑下》) 9.富贵不能淫,,,此之谓丈夫。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论语·子罕》)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12.,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音声相和,,恒也。(《老子》第二章)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以圣人终不为大,。(《老子》第六十三章) 15.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老子》第六十四章) 16.强大处下,。(《老子》第七十六章) 1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庄子·逍遥游》) 19.不登高山,;不临深溪,。

2018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复习题(含答案)

1.【2017年高考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4),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今年的八句依然沿袭往年的习惯,即高中四句,主要源自《诗经?氓》《逍遥游》《锦瑟》《赤壁赋》;初中两句,源自《相见欢》《天净沙?秋思》;课外两句,源自《论语》和《长恨歌》。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诗歌和古文兼顾,而去年以诗歌为主。应注意“浩 浩”“冯”“御”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17年高考课标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7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7年高考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历年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真题汇总

2017年高考语文理解性名句默写 全国卷丨 分值:5分,每空1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语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1)句的“澹”“竦”不能写错。 全国卷Ⅱ 分值:5分,每空1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解析】 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名句默写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给出上句填写下句,另一种是给出情境进行填空。本题属于后一种。 全国卷Ⅲ 分值:5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 的观点。 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 本题名句名篇的考查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还要一方面要理解 原文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如本题中要注意“善”“焉”“俄”“漠”等字的正确书写。 北京卷 (分值:6分,每空1分)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 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高考语文课外名句默写能考的都在这了

高考语文课外名句默写能考的都在这了 高考语文中的名句默写,有一些是书本以外的,想要得到这部分的 分数,那幺就和小编一起来记下以下这些课外名句吧,希望对考生吗有所帮 助哦。《诗经》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易经》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子》9.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3.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 不善。《尚书》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7.满招损,谦受益。《左传》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辅车 相依,唇亡齿寒。2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国语》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论语》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0.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3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5.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 而道远。3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4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

高考语文课外名句默写汇总

高中课外名句默写 1. ,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2.知我者,谓我心忧,。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如切如磋,。 5.;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言者无罪,。 7.。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8.他人有心,。 9.,可以攻玉。 10.,鲜克有终。 11 ,报之以李。 12高山仰止,。 《论语》名句 1.无欲速,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3. ,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4. ,必有近忧。 5.不以言举人, 6.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7.知者不惑,, 8.子在川上曰:“” 9. ,言不顺则事不成。 10.岁寒,。(同上) 11.仰之弥高,(同上) 12.己所不欲,。(论语·颜渊) 13.学而不厌,。(论语·述而) 14.君子坦荡荡,(同上) 15. 。,则不复也。(同上)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上) 17.,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8. ,行必果。(论语·子路)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同上)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1.往者不可谏,。 22.八佾舞于庭, 23.见贤思齐焉,。 2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5.《诗》三百,,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26.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7.。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28.,小人喻于利。 29人而无信,。 30.,。,。知者乐,仁者寿。 31 ,不知为不知。 《孟子》名句 1.夫子言之,。 2。穷则独善其身,。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民为贵,。 5.,此之谓大丈夫。 6.尽信书,。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 9。,不能成方圆。 《老子》名句: 1.知人者智,。 2.祸兮福之所倚,。 3.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大直若屈,,。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名句:

精选名句420条(江苏高考必背)

精选名句420条 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1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14.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周易》) 15.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8.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1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22.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2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2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6.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 2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2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34.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3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3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3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3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3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4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4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 4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