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中国超越美俄首创超短波超视距通信单跳距离大于200公里

近日,来自深圳市军民融合相关报道显示,深圳市近年来民技军用项目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深圳市对民营企业参军建设的大力支持,深圳越来越显示出高技术创新领头羊的地位,据报道,深圳一公司历经十多年时间研制出全球领先的超短波对流层折射散射无线通信系列产品,该产品目前美军和俄罗斯均未见报道,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传统理论认为,超短波和短波都存在空间大气层折射散射现象,但是理论认为,在高于100MHz的频率上,无线电波不能像短波借助于电离层反射实现超视距传播,因为电离层对它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也不能凭借沿着地球表面的绕射进行超视距传播,因为其球面绕射衰减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加剧,进而传统电磁波理论认为超短波通信距离不论任何环境,两点之间通信距离受地球曲率限制不会大于50公里。后来随着人们对空间大气层的深入研究,发现空间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分布着大量的非均匀体,电磁波通过该层时存在折射和散射,这使对流层电磁波传播研究成为电磁波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1950年美国人H.G.布克和W.E.戈登提出超短波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以后,P.K.贝利等人使用大功率发射机和高灵敏接收机进行电离层超短波散射传播,建立了超短波、超视距、低电离层散射通信电路,这种散射机理是利用85~100千米高度的电离层不均匀体的散射作用,通信距离为1000~2000千米,适于跨地区或岛间通信。这种通信方式最大特点是不受电离层扰动的影响,尤其适合高纬度地区和跨极光区使用。但通信容量低,一般只能通一路电话或四路移频电报,而且与短波设备相比体积庞大费用昂贵,无法拓展广泛应用;之后,美国科学家坚持研究从30千米高度—10千米高度对流层的超短波通信情况,但是由于30千米-10千米范围内超短波散射折射杂乱无章,多径效应复杂,而且散射折射信号相当微弱,如何实现超短波对流层折射散射稳定实用的通信系统,一直成为世界性难题。

据深圳市军民融合相关报道,深圳该公司团队三十多年长期致力于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和产品工程化,在无线通信行业积累三十多年研发经验,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尤其是在微弱信号提取和超短波折射多

径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射频滤波和噪声抑制上多次创新,使得接收灵敏度在实际应用中达到-128dB;该公司列入深圳市民技军用推荐目录的超短波超视距通信产品已被海军海警、武警边防等多个行业应用,该公司研制的超短波超视距通信电台能跨越大山及障碍物,电台之间实现无线自组网,在4.8kbps速率上,50瓦电台海上单跳稳定通信距离200公里以上,城市环境和多山地区固定点之间通信距离100公里以上,机动点之间通信距离50公里以上;同时该公司在电台稳定性,低功耗,体积重量,抗干扰等方面都做了突出改进,50瓦电台仅3.5公斤,单兵电台含待机100小时电池在内仅1.3公斤,同时该公司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了多功能网关,随时随地接入到现有电话网,移动通信网,IP数据网等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用手机APP 指挥千里之外的海上船只;该公司还研制了便携式低功耗拉杆箱基站,随时随地打开就能覆盖半径陆地100公里(海上200公里)的通信,对于边境地区执法反恐、林业无人区作业、地质勘探,海上通信,救援抢险应急通信等意义重大。

超短波超视距通信的研制突破,不仅会引发未来偏远地区通信方式的重大变革,更会大幅提高我军战斗力,据广东海上某部用户介绍,坐在广州办公室,通过架设在海岸边的基站,能够轻松指挥从黄海到南海的每一条船只,同时,美军航母编队到今天也只有短波通信和卫

星通信两种方式,众所周知短波通信很不稳定数据速率极低还有100公里以内的盲区,卫星通信战时容易受到干扰而中断,超短波超视距通信的出现,无疑为未来我国战力提升意义深远,“美军航母编队通信覆盖要求在200公里范围,如果算上派遣前方侦察舰,覆盖范围也不会超过400公里,我们一个基站就可以全部通信覆盖,加上跳频抗干扰和量子加密技术,面对任何强敌,我们的通信都是打不垮的”该公司专家如是说。

超短波综述

超短波综述 1.超短波的概念、特点、优势 2.超短波的工作原理优势 3.超短波现有应用情况介绍 4.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超短波能做到的业务等 5.超短波的发展前景 一、超短波的概念 1.1无线通信的划分 通常无线通信按工作频段可分为以下几个频段: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表1-1列出了无线通信各工作频段所对应的频段名称、频率范围、波段名称和波长范围。 超短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0~1m(频率为30~300MHz)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由于超短波的波长在1~10m之间,所以也称为米波通信。整个超短波的频带宽度是270MHz,是短波频带宽度的将近10倍。由于频带相对较宽,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导航、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 表1-1无线通信按工作频段的划分

1.2 超短波的传播方式 图1-1描绘了几种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超短波通信主要依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 优点:频段宽,通信容量大;视距以外的不同网络电台可以用相同频率工作,不会相互干扰;可用方向性较强的天线,有利于抗干扰;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小,通信较稳定。 缺点:通信距离较近;受地形影响较大,电波通过山岳、丘陵、丛林地带和建筑物时,会被部分吸收或阻挡,导致通信困难或中断。 (a ) 射线 (b ) (c ) 电离层(d )

图1-1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 (a)直射传播; (b)地波传播; (c)天波传播; (d)散射传播 二、超短波通信的工作原理 超短波电台一般用于近距离通信,其形式主要是车载、机载、背负、手持等,一般要求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抗干扰能力强。超短波电台经历多年的发展,其电路形式变化不大。但就具体电路而言,新技术、新器件大量地应用于超短波电台,使超短波电台的性能和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扩频通信技术在超短波电台中的应用,使得电台的抗干扰能力、组网能力都有了质的变化。 传统超短波通信系统由终端站和中继站组成,终端站装有发射机、接收机、载波终端机和天线。中继站则仅有通达两个方向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相应的天线。 (1)超短波发射机:一般采用间接调频法,即利用调相获得调频的方法。这样可用频率稳定度较高的晶体振荡器作主振器,而不必用复杂的频率控制系统。但为了减少寄生调幅和非线性失真,调制系数不能太大(一般小于0.5 rad)。因此,在这种发射机中要用多级倍频器,以获取所需的频偏,从而提高发射频率的边带功率。发射机末端使用高频率高功率放大器。在超短波低频段尚可用集中参数元件构成调谐回路,其高频端可用微带部件。 (2)超短波接收机:一般采用典型的调频式超外差接收机。主要由高频放大、本地震荡、变频(一次或二次)、中频放大、限幅、鉴频及基带放大等部件组成。超短波段外来干扰较多,需在接收机输入端加螺旋式滤波器,在中放级加输入带通滤波器以抑制干扰。中放后的调频信号,通过限幅器,可消去混杂近来的脉冲干扰或寄生调幅波,以改善信噪比。然后用鉴频器把原来的基带信号恢复出来,加以放大,再由载波终端机分路输出相应用户。 (3)载波终端机:将超短波发射机和超短波接收机的四线基带信号分路还原合并为多路二线语音信号,接通用户或接至市话交换机的设备。载波终端机只装载超短波终端站。 (4)天线:由于超短波波长较短,一般采用结构简单、增益较高、方向性较好的三单元或五单元八木天线。在接近微波段的高频段,也可采用角形面反射天线。 现代超短波通信系统的组成可归结为发信通道、接收通道、频率合成器、逻辑控制器、跳频单元、电源及其辅助电路等,如图所示。图中,发信通道部分主要由音频信号处理部分、锁相环调频单元、功放、滤波输出单元电路组成,其作用是将音频信号放大后送至锁相环对VCO调制,形成调频波,再经功率放大、

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分析

航空超短波通信的互调干扰分析 作者:于潞唐金元王思臣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要:超短波地空通信是空管系统对航空器实施有效空域管制的重要手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大量无线台站的建立,使得无线电磁环境日趋复杂,航空超短波频段受到各种干扰比较严重,特别是互调干扰已经成为危害航空通信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航空超短波频段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并提出为减少互调干扰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超短波互调干扰三阶互调干扰 中图分类号:TN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11-01 1 引言 无线电干扰是指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组合源所产生的电磁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接收产生影响或对无线电通信所需接收信号的正常接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通过直接耦合或间接耦合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系统的电磁能量,可以导致无线电通信性能下降,质量恶化,甚至会阻断通信。 无线电干扰通常分为互调干扰、同信道干扰、邻道干扰、带外干扰、杂散辐射干扰、阻塞干扰和来自非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这七大类。其中,互调干扰是无线电通信中最严重的干扰之一。 互调干扰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信号同时输入收、发信机时,由于电路的非线性而产生第三个频率f0,当f0恰好落入某个电台的工作频段中,则该台将受到干扰。互调干扰不仅影响通话质量,严重的时候会造成信号严重失真,致使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与飞行人员通话困难甚至联络不上,严重干扰地空指挥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互调干扰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当发射机调试好以后,它的工作频率是处在输出电路的最佳谐振点上,这时候电路电流最小,但是互调干扰信号使工作电路失谐,电流增大,元器件发热严重,大大增加发射机的故障,影响飞行安全。 2 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和分类 2.1 互调干扰形成的机理 任何一个线性系统都存在非线性系数。三阶互调是指当两个信号或多个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因素存在使一个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另一个信号的基波产生差拍(混频)后所产生的寄生信号。比如f1的二次谐波是2f1,它与f2产生了寄生信号2f1-f2。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另一个信号是基波信号(一阶信号),它们俩合成为三阶信号,其中2f1-f2被称为三

超短波超视距-终端产品版本-2018年版-180520

SPD-3000超视距无线自组网数字通信系统及终端产品 北京天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8年5月28日 吴先生(负责人):

一、超视距数字通信系统技术简介 1、超视距通信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技术,利用无线信号在对流层的反射、超折射的机理,创设超折射传输模式,采用混合数字编码技术,自适应低噪相干与非相干解调技术、信道频域均衡技术,优良的信道设计,在极微弱信号下获得足够的信噪比增益,数字语音时可用灵敏度高达-127dBm,实现全天候超视距无线通信。 超短波超视距数字通信是超短波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突破了传统超短波视距通信的理念。超短波超视距传输的实现,解决各行业各部门在远距离、弱信号的情况下通信难的瓶颈,将通信距离提升到现有超短波通信产品的3倍以上,填补超短波超视距通信空白。该技术为天立通公司原始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技术水平为国内外领先水平。已多次经有关部门组织,分别在我国北方、南方的大陆、海上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海上最大通信距离达400公里以上,陆地平坦地区可实现130公里多山地区可实现40-50公里以上的超视距通信,同时经过军方和武警相关多个部门的试用,超视距通信具有典型的电磁波折射翻越大山阻碍的功能。 2、基站无线自组网技术 无线自组网是一种先进的、灵活的新型组网方式。基于先进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采用TDMA、FDMA相结合的多址技术,在空中接口协议上嵌入有互联信令,话路在语音通信的同时,亦可担当通信链路,而不影响正常的语音或数据通信。从而以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相互覆盖构建网络的通信链路,可替代传统的基站与基站之间用有线网络或微波专用无线链路进行互联组网。如图1.1所示。

微波通信系统讲解学习

微波培训 一、概述 1.微波通信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 线通信手段。所谓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 电磁波! 2.微波不像无线电广播那样从一个点向许多地点发送信号,微波 通信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系统,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物 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微波通信。 3.微波通信设备对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的互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容易。其室外单元和天线可直接安装于 无线基站的轻型铁塔上,使用十分简便。配置也比较灵活,工 作频段和发射功率可以很容易的调整,我们在现场根据现场的 需要来进行调整即可,通信容量和备份配置也是多种多样,可 供用户选择。 4.备份最常用的就是1+1。就是在一端的微波设备里有两个室内 单元,一个做主用,另外一个做备有,当主用的室内单元出现 故障,不能继续工作的时候,通信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备用的室 内单元上进行,这样就不会中断通信,。 5.现在省内移动所使用最多的微波设备有3种,分别是地杰的 SUPER STAR、戴维斯的WaveLink PDH、爱立信的MINI LINK E!另外今年刚出现带有美化天线烽火科技的虹信微 波,这几种微波的基本组成结构是一样的,都是由天线、室 外单元、馈线、室内单元组成。 6.

戴维斯的WaveLink PDH是智能化中、短距离点对点P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频段是从7GHZ----38GHZ,容量为4/8/16 E1等类型。根据基站的需要,安装的IDU配置也不一样,有4个E1的,8个E1的,16个E1的,最常用的是8个E1的。戴维斯的WaveLink PDH具有全频段无损切换,前向误码纠错及自动功率增益控制等先进功能。 7.硬件组成 它们的硬件是由天线、软波导、室外单元(ODU)、馈线、避雷器、室内跳线、室内单元(IDU)组成。 (1)天线: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塔上看到那个大锅,根据系统频率,传输距离,和系统的需求,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直径的天线, 常用的有0.3m、0.6m、1.2m、2m等几种,当然还有更大的2.5m、3m的。天线还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电磁波垂直于地磁方向称为垂直极化,如果是水平于地磁方向的成为水平极化。一般多采用垂直极化,因为垂直极化的抗干扰能力要比水平极化的强。 (2)软波导:除了0.3m的天线不使用软波导采用硬连接以外,其余各型号的天线均使用软波导叫软连接,软波导就是起到一个连接天线和ODU的作用。 (3)室外单元( Out Door Unit:ODU ):微波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室外单元来完成的,通信的处理,微波容量的大小就是由ODU 来完成的,ODU里面的容量卡决定了这跳微波的容量,跟IDU上面的E1输出口数量是应该对应的,如果容量卡和IDU 对应不上就会出现E1不通的现象。

大气波导与微波超视距雷达

以大气电离层为“反射镜”,工作于高频(High Frequency, HF) 波段的OTH-B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典型探测半径可达1800 海里(e.g. MD 空军的AN/FPS-118),但天线阵体型过于庞大,尺度以千米计,无法安装于机动式武器-传感器平台(如水面战舰) 之上。

MD 海军AN/TPS-71 ROTHR (Relocatable Over-the-Horizon Radar) “可再部署型” 天波超视距雷达。 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典型探测半径为180 海里(绿色),庞大的HF 天线阵同样无法应用于水面战舰等空间紧的机动平台。由于工作波长达数十米,高频超视距雷达的分辨率相当糟糕,且很难捕捉到小尺寸目标(如反舰导弹)。

高频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缺陷十分明显,空中预警平台成本则高昂,数量有限,且要伴随舰队长时间远洋活动须获得大型CATOBAR 航母的支持,舰载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接近,但不等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随着大气温度,湿度,压强的变化,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相应改变,大气对无线电波的折射率也就发生变化。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折射率为 1.000250 至 1.000400,变化幅度看似微小,却足以引起无线电传播路径的弯曲。通常情况下大气折射率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造成无线电传播路径向下方弯曲(见上图)。理想大气条件下这一折射作用的效果是使雷达地平线/水天线的距离比光学地平线/水天线高出约1/6,但如果某一高度区间大气的温度和/或湿度迅速变化,则可导致其无线电传播路径的弯曲度超过地球曲率,令雷达波束折向地面/水面方向,从而实现超视距探索。 n = 大气折射率,数值为光速/大气中的无线电传播速度 p = 干燥空气压强 T = 大气绝对温度 es = 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 通常所谓利用大气散射实现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的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由大气构成不均一导致的对流散射(下) 虽能够有效地扩展微波通讯的覆盖半径,却因反射信号强度大幅度下降且传播路径无法确定而难以用于雷达探测(被动电子侦察手段却可利用散射信号推算发射源方位,不过这也是十分耗时费力的工作)。真正的微波超视距雷达所依赖的,是由折射率迅速变化的气层提供的大气波导通道(上)。

短波通信概述

短波通信概述 短波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一种。波长在50米~10米之间,频率围6兆赫~30兆赫。发射电波要经电离层的反射才能到达接收设备,通信距离较远,是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由于电离层的高度和密度容易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短波通信的稳定性较差,噪声较大。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电报、、低速传真通信和广播等方面。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旦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围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无

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 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1)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 (2)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

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5030577.html, 浅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 作者:由迪袁春娟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2期 摘要:超短波通信是航空通信中最重要的通信手段,而其通信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到地空通信效果。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通信效果不佳、通信距离近的问题,并且某些科目又要求满足一定通信距离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得到合理的距离估算方法。指导实际工作,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解决工作中通信距离近的实际问题,从而为飞行提供优质、可靠的通信保障奠定基础。 关键词:超短波通信;距离;因素 超短波通信是飞行中地空通信最重要的方式。管制员利用电台对飞行员发送指令,实时了解飞机的工作状态、位置及完成飞行科目的进程,飞行员根据所接收指令,及时更改飛机飞行状态、飞行参数,确保飞行数据的准确性。此通信方式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飞行的安全,飞行员的安全,国家财产的安全。如果能尽可能将一部电台的作用距离发挥到最大,那将减少一定数量的设备,同时避免了飞行过程中来回切换电台的麻烦。 1 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日常飞行工作中,对超短波通信效果及距离往往通过声音质量主观的评价来衡量。而声音的质量与超短波通信距离也有参考标准。 由此可见,通信效果的好与坏和通信的距离长短成一定的反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通信距离。 通信距离不仅取决于发信机功率的大小、天线的增益,天线的有效高度,而且还与要求的话音质量、收信机灵敏度、电波传播等有关。下面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1.1 超短波通信为视距传播 “当收、发天线架设高度较高(远大于波长),电磁波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点,就称为视距传播。”超短波信号频率在30~300MHz,属于视距传播方式。由于地球是球体,突起的地表面会阻挡电磁波,因此,视线能到达的最大距离也就是通信的最大距离。 1.2 场强因素的影响 通信距离还受到通信中的传播损耗、地面电台发射功率及调制度、接收电台的灵敏度、天线的增益等因素的影响。

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 背景资料:超视距雷达(OTH),也称为超地平线雷达。它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来探测目标。OTH雷达一般工作在短波波段,工作频率为3~30MHz。这种雷达最重要的优点是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从电离层(高度80~360km)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测空中(飞机、导弹)和海面目标(各种舰船)。 该雷达探测距离远(800~3500km)、覆盖面积大(单部雷达60°方位扇区可达560万平方千米),具有天然抗低空突防、抗隐身飞行器、抗反辐射导弹等优点。它主要用于战略预警及远程战术警

戒情报雷达系统,能以最经济的手段,最高的效费比实现对境外远程目标的早期预警,使国土防空(海)的预警时间提高到小时量级。 目前,世界上拥有先进雷达技术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等,都先后研制和部署了OTH雷达系统。 美国空军对东海岸超视距雷达AN/FPS-118的验证过程中,该雷达不仅能发现3335.4千米(1800海里)以外的巡航导弹,而且能在大部分时间跟踪它们。这些巡航导弹的RCS(雷达散射截面积)小于B-2轰炸机,但高于F-117A隐身战斗机。该超视距雷达还能跟踪波多黎各岛上空飞行的长度只有4.3m的私人飞机。 超视距雷达能探测远距离的舰船。ROTHR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雷达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力超过了海军的规定指标,它成功地跟踪了某一海域的25艘舰船中的24艘,而且对另一艘也能勉强跟踪。

苏联从1976年就研制出了OTH雷达,主要作用是作为第二层战略预警系统(预警卫星为第一层战略预警系统)。

S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S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摘要:SDH数字微波通信是新一代的数字微波传输体制。它兼有SDH数字通信和微 波通信两者的优点,本文简单介绍了SDH的速率和帧结构,阐明了S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SDH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关键字:SDH 微波通信数字 ABSTRACT:SDH digital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is the new generation of digital microwave transmission system. It both SDH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advantage of the two,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rate and frame structure SDH, expounds SDH digital microwav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he key technologies used and SDH digital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osition. Keywords:SDH digital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1.SDH简介 SDH是新一代的数字传输体制。SDH有全世界统一的数字信号和帧结构标准,它把北美、日本和欧洲、中国流行的两大准同步数字体系(三个地区性标准)在STM—l等级上获得统一第一次实现了数字传输体制上的世界睦标准,因采用了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避免对整个高速复用信号分解,达到一步复用特性,使上、下业务十分容易,也大大简化了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SDH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大大加强了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通,降低了联网成本。毫无疑问,传输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高度灵活和规范化的SDH网。SDH不仅可以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而且还可以运用于微波通信系统之中,从而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SDH数字微波通信网络。 1、SDH的比特速率 同步数字体系最基本的模块信号(即同步传送模块)是STM—l,其比特速率为155.520Mbit /s,更高级的STM-N信号可以按字节同步复接获得,其fbN=(155.520*N)Mbit/s,目前SDH只能支持一定的N值,即N为l、4、16、64等。 S rM—l l55.520Mbit/s STM-4 622.080Mbit/s sTM一16 2488.320Mbit/s STM一64 9953.280Mbit/s 2、s1M一1的帧结构 STM—l的帧结构为净负荷区域、段开销区域和管理单元指针区域组成。以矩阵结构表达,共为9行270列(字节),帧长125us。SOH较为复杂,已经包含了定帧信息、公务、段误码监测、自动备用倒换、段数据通信等信息。

超视距系统中的应用

ITU-R F.752-2*建议书 点对点固定无线系统的分集技术 (1992-1994-2006年) 范围 本建议书说明了点对点固定无线系统的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包括在空间、角度、频率范畴或它们的组合中考虑的那些技术。选择分集、获得或处理分集信号的基本方法已在附件中列出,附件还给出了基于传播数据的实际分集效应。本建议书未涉及使用其它传输介质或可能提高系统可用性的路由/站址分集的分集技术。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在视距和超视距路径上,频率选择性衰落可能使所接收到的信号失真和强度降低,所以使固定无线系统的性能受到损害; b) 应用分集技术有利减少衰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c) 在有绕射和超视距的路径上,为了达到满意的性能,必须使用分集接收; d) 对在视距、绕射和超视距路径上实施分集的各种技术已经进行了研究,并且已经得到使用; e) 采用分集技术可以使视距系统达到高性能,从而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 f) 有关分集技术使用和应用的更多信息可以在ITU-R P.530建议书和ITU-R F.1093建议书中找到, 建议, 1当考虑把分集技术应用于固定无线系统时,应该使用附件1中所提供的资料(见注释1); 注释1 –ITU-R手册–数字无线电中继系统也包含将分集技术应用于固定无线系统的相关资料。 *本建议书应当提请无线电通信第3研究组注意。

附件1 点对点固定无线系统的分集技术 1 获得分集信号的方法 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有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是将同一信息在一个以上的微波信道上进行传输。空间分集是信号通过一个以上发射/接收天线的路径到达接收机。要说明采用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系统中分集实施方案,必须更详尽地介绍各种空间分集方法。 超视距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用了分集。它们采用了完全三维的多重分集,天线放置的布局比较灵活,有时还用角度分集。在角度分集中,有时用一个天线形成多个射束或多个方向图。由于散射能量到达接收机的到达角是变化的,因此角度分集提供了相对不相关的信号。 在视距路径上,一般装备空间分集,在接收端用两副天线,这两副天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要足够大,从而得到两个多径衰落引起的损伤足够不相关的信号,这里损伤是指信号失真和信号功率损耗。就数字微波的性能而言,信号失真是主要的传播减损,因而引进了一些分集方法,这些方法依赖于主接收天线附件入射电磁场的不均匀结构使信号减损不相关,而不是依赖于大的空间间隔。 在被称为方向图分集或角度分集的这些方法中,分集信号是从第二个天线或第二个射束得到的。这个天线或射束在垂直方向上有不同的方向图或射束宽度和/或俯仰方向有不同的指向角。这些分集方法可以用位于相同高度或相近高度的多个天线来实现或用单个天线的多个馈源来实现,从而允许将分集加到现有的接力段上,而不需要为了分集接收获得足够的路径余隙而提高微波塔的高度。虽然有些研究想把角度分集和方向图分集区分开来,但其它研究把这两个术语相换使用。 因为任何分集系统的有效性取决于信号中减损的相关性,空间、指向角和频率的位移对于决定系统性能十分重要。 2 处理信号的方法 2.1 配置方案 图1a)和1b)表示了某些数字系统情况下的基本配置方案,它用二个或四个信号得到一个公共输出或判断。虽然,在视距路径中的系统经常用图1a)中采用频率分集来实现1 + 1的保护倒换的配置,但是更常见的方式是几个工作信道使用一个或者有时使用二个保护信道。图1c)表示1 + 4工作时的配置方案,这样的保护方式经常与各个信道上的空间分集工作联合起来使用。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有时在有反射的视距路径上所遇到的情况,空间分集和1 + 1频率保护结合在一起使用。传播条件困难的长路径或跨越水面的路径也已经用了四重分集,或者采用四重空间分集的形式,或采用二重空间分集和二重频率分集的组合。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填空: 1、分集技术是指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途径传输同一信息,以减轻衰落的技术措施。 2、微波中继通信最基本的特点是:微波、多路、接力。 3、微波频率波段频率为300M~300GHZ,波长为1mm~1m范围的电磁波。 4、SDH三大核心特点是:同步复用、标准的光接口、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5、基带传输系统频带利用率的最大值,也就是说任何基带传输系统在单位频带最多每秒钟 传输2个码元,不管二元还是多元码。 6、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线路是由终端站、中继站、枢纽站、分路站等组成。 7、在传输线路上以1000bit/s的速率传输数据,经测试1小时内共有50bit的误码,则该系 统的误比特率为50X100% 1000X3600 选择: 当电波的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时,此电波就为垂直极性波。 在S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没有上下话路功能的站是中继站。 两个以上的电台使用同一频率而产生的干扰就是同频干扰。 在天线通信系统中,很多都采用两个接收天线,以达到空间分极效果。 厘米波频率范围是3G~30GHZ 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散射波。 判断: 无线通信可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图像数据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通信业务。正确 无线电波的传播不受气候和环宽的影响。错 基本同步传输模块是STU-1,其速率为155.520μb/s,STU-N是将STM-1同步复用并插入一些字节实现的。错 由于大气折射作用实际的电波不是按直线传播,是按曲线传播的。正确 QAM是一种调幅调制模式,不是调相调制模式。错(既调幅又调相) 简答: 1、SDH结构图及各部位作用 1)信息净负荷(payload)是存放各种信息的负载。 2)段开销(SOH)是为了保证信息净负荷正常传送所必须附加的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字节。 3)管理单元指针(AU-PTR) AU-PTR是用来指示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的准确位置,以便接收端能进行正确分接。各种信号装入SDH帧结构的净负荷区需经过三个步骤:映射、定位、复用。 基本网络单元有再生中继器,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应急通信超视距传输系统设计方案

应急通信超视距传输系统 设计方案 XX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概述 (1) 2超视距无线通信介绍 (1) 2.1原理 (1) 2.2特点 (1) 2.3与其它无线通信方式对比 (2) 2.4应用环境要求 (3) 3系统方案设计 (3) 3.1系统组成 (3) 3.2设备介绍 (5) 3.2.1超视距/卫星双模传输设备 (5) 3.2.2可搬移超视距无线传输设备 (6) 3.2.3背负式超视距无线通信设备 (7) 3.3设备安装 (8)

1概述 应急通信超视距传输系统主要建立事故突发地点与指挥中心的干线传输链路,实现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的视频、话音和数据的传输,通信距离几十到几百 公里。 2超视距无线通信介绍 2.1 原理 超视距无线通信,定义为一种利用高空(10~12公里以下)对流层大气媒 介中的不均匀体对电波的前向散射作用而实现的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大气层中 的对流层(地球表面至8~12km高空)存在大量不断变化的湍流团,在电波的照 射下湍流团向四周散射电波,当电波波长与湍流团尺寸相当时,主要辐射方向在 前方,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向地面,形成超视距“弯管传输”,达到类似无源转发 效果,如下图所示。 ??? ??? 50~60km??? ??? 8~12km ?A?B 2.2 特点 超视距无线通信有如下特点: 1)单跳跨距远,可达数百公里 超视距无线通信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单跳跨距远,通常可达100~600公里。 并具有明显的“越障”能力。因此,特别适合于跨越海岛、沙漠、群山、湖泊、

海湾、沼泽等天然屏障和特殊地域。 2)通信容量较大,传输速率可达34Mbit/s以上 作为中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超视距无线通信容量要比短波、超短波通信大得多,可达34Mbit/s以上,承载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视频和IP等。 3)传输时延小 信息经散射信道传输时,仅有电波传播时延,一般为几毫秒。 4)信道免费使用 对流层传输媒质永恒存在,信道可免费使用且无需申请。 5)全天候可靠性通信 对流层传播信道稳定,支持全时域、全天候工作,传播可靠性高(可达99.9%)。基本不受雷电、极光、磁暴和太阳黑子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战场状态的威胁,在核爆炸后能够很快恢复正常通信。 2.3 与其它无线通信方式对比 1)与VHF/UHF电台相比 超视距微波通信虽然不能实现面覆盖,但其通信距离比VHF/UHF电台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远远好于VHF/UHF电台。 2)与短波通信相比 短波信道为开放、不稳定的窄信道,易于遭受电子干扰;超视距微波通信虽然传输距离不及短波,但其传输容量、传输质量、传输可靠性、抗干扰和抗截获能力都远优于短波通信,能提供定向、稳定的宽带传输。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24小时的稳定传输,短波电台的传输速率仅能达到2400bit/s;而超视距微波通信可提供比之高2~3个数量级的全天候可靠通信。 3)与微波通信相比 散射传输速率已达到三次群,因此在应用中速率已经不是问题;由于超视距微波通信单跳距离远,能够实现超视距越障传输,因而与微波通信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大量节省设备,以2个散射端站即可代替至少3跳微波接力。 4)与卫星通信相比 卫星通信单跳距离远,通信质量好,通信容量较大;缺点是通信建立费用较高,特别是由于信道开放性及卫星位置公开性,平时易被侦收,易受干扰甚至遭

浅析直升机通信中的超短波链路

浅析直升机通信中的超短波链路 通过分析超短波通信链路,可以建立相关链路模型,以此在超短波通信距离要求的实现基础上,对链路中对通信距离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每个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继而依照直升机所处的实际环境条件,改善直升机上其他设备以及超短波电台的电磁兼容性。 标签:直升机;超短波;通信 引言 对通信链路进行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对通信系统指标的合理分配,依照相关指标要求,对多部机载通信系统之间所具有的影响进行分析。直升机上所使用的超短波通信具有较高的通信频率,其主要通信依赖于直射波,因而直升机的通信多为视距通信,直射波在绕射能力上较差;而除了视距限制这一影响因素外,超短波通信距离还会受到电台性能的影响,例如接收灵敏度以及天线增益和发射功率等影响,另外插入损耗也是制约通信距离的因素之一,所以,通信距离想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即保证战术要求又实现经济合理性,就必须掌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超短波通信链路指标分配,这一点极为重要。文章通过对超短波链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相关模型,并对链路中会对通信距离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更好的实现超短波通信的距离要求。此外针对机载设别电磁兼容性以及多部电台配置提出了粗浅的改善建议。 1 通信视距 由于超短波通信的载体介质为直射波,而地球是球形的,所以凸起的地表必然会影响两个天线之间的信号收发。而两个天线所能够达到的距离便是视线距离。 电磁波的传播理论中这样写道: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电磁波会发生弯曲,即在大气中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电磁波会受到大气的折射作用而在地表声控发生弯曲现象。这一理论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当高于30MHz的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弯曲。所以,即便是在几何视线距离外的天线,仍旧能够接收到信号,从一定意义上讲,通信的实际距离会大于理论距离。 2 影响超短波通信距离的因素 2.1 天线增益以及隔离度影响分析 在超短波电台的通信距离影响因素中,天线增益影响以及天线间的隔离度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任务要求,很多直升机不会只配备一部电台,在多部电台中会采用分离天线或者复合天线两种天线设置形式,天线的形式会依照需要的不同而做出适当的调整。直升机装载了天线后,机身会在一定程度中对电磁波造成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对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来讲,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很多探讨和研究,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微波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信道和信号模型进行了讨论。 1.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介绍 微波被广泛用于点对点的通讯,因为它们的波长可以直接使用小尺寸窄波束天线,而接收天线也和发射天线有良好的指向性。这使得附近的微波设备,使用相同的频率不互相干扰。另一个好处是,使微波高频微波波段有一个非常大的信息承载能力,缺点是只限于微波传输线达到的视线,他们无法像较低频率的无线电波那样可以绕过山脉通过周围的山区。 微波无线电通信是常用于对地球表面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中的深空通信。微波无线电波段的其他部分用于雷达,无线电导航系统,传感器系统。 2.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要求 本系统实现了在采样率为102.4MHz 的条件下,中频为128MHz,比特速率为155MB/S,要求误码率指标为在信噪比为23dB 下,误码率小于1*10-3;在信噪比在26dB 下,误码率小于1*10-6。 3.数字微波系统的参数分析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采样率为102.4M,是因为考虑到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的是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标准,因而155MB/S 的比特率无法改变,经过符号映射后,信息数据率为原来的七分之一(因为是QAM128 调制方式), 对应的符号映射的符号速率为155 /7=22.142MB/S ;另外由于器件原因,系统实现的最高符号速率为25.6MB/S,信道编码预留的带宽是 3.46MB/s 左右,因而整个系统的带宽是相当有限的,导频序列只有RS编码中的帧信号能够提供,而RS编码的帧信号长度不会超过15bit,所以对信道均衡来讲如果用非盲均衡或是半盲均衡,必须在15bit内收敛,否则,必须采用盲均衡算法。 4.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方案比较与选取 在本系统中,发射机的算法与工作方式的变化相对较少,如图 1 所示,发射机的信源通过RS 编码,内交织编码,卷积编码,外交织编码的信道编码后,经过符号变换和星座映射后,变成IQ 正交两路分别进入 4 倍的升余弦成型滤

超短波在军事中的应用

超短波在军事中的应用 【摘要】超短波通信由于其天波传播特性,在通信领域具有其它通信手段无法替代的地位,尤其是抗毁性强,组网灵活,成本低廉等特点,决定其在军事通信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对于航线覆盖与极地飞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浅析了超短波的传播方式及通信特点,阐述其在军事中的应用机遇及挑战。 【关键词】短波通信;传播特性;军事应用;机遇及挑战 一、引言 短波通信是指利用频率为3 MHz~30MHz(波长为10m~100m)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超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充分利用短波近距离通信的优点,由于短波通信的固有特点,长期以来,短波通信始终是军事指挥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外交、气象、邮电、交通等各个部门,用以传送图像、数据、语言、文字等信息。短波通信能实现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距离的信息传送,因此,一直是远距离通信,特别是洲际通信的主要手段。同时,它也是海上航行和高空飞行的必备通信方式,在国际通信、防汛救灾、海难救援及军事等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超短波通信的传播方式及特性 超短波传播方式:一是地面波。地面波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沿着半导电性质和起伏不平的地表面进行传播,一方面使电波的场结构不同于自由空间传播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并引起电波吸收,另一方面使电波不像在均匀媒质中那样以一定的速度沿着直线路径传播,而是由于地球表面呈现球形使电波传播的路径按绕射的方式进行;二是天波。天波是经过地面上空40~800公里高度含有大量自由电子离子的电离层的反射或折射后返回地面的电波传输方式。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实现长距离的传播,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的多次反射,传播距离可以由几百公里达到上万公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在天波传播的过程中,路径衰耗、大气噪声、时间延迟、电离层衰落、多径效应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畸变与弱化,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三是直接波。直接波是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不经过任何发射,直接到达,电波就象一束光一样,所以有人称它为视线传播,短波通信由于其天波传播特性,在通信领域具有其它通信手段无法替代的地位。 超短波通信传播的特性:一是超短波通信无需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二是超短波通信元器件要求低、技术成熟、制造简单、设备体积小、建设和维护费用低;三是超短波通信设备简单,目标小、架设容易、机动性强,遭到损坏易修理,由于其造价相对较低,可以大量装备,因而系统顽存性强;四是超短波通信电路调度容易,灵活性强,可以使用固定设置,进行定点固定通信,也可背负或装入车辆,实现移动中的通信,因此,短波通信具有抗毁性强,组网

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

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至300GHz的电磁波。 微波通信是指用微波频率作载波携带信息,通过无线电波空间进行中继(接力)通信的方式。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是宇宙无线电通信形式之一,宇宙通信是指以宇宙飞行体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它有三种形式:(1)宇宙站与地球站之间的通信;(2)宇宙站之间的通信;;(3)通过宇宙站转发或反射而进行的地球站间的通信。2.卫星通信的特点 (1)静止卫星通信的优点:①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②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③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④信号传输质量高,通信线路稳定可靠。⑤建立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 (2)静止卫星通信的缺点:①静止卫星的发射与控制技术比较复杂。②地球的两极地区为通信盲区,而且地球的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③存在星蚀和日凌中断现象。④有较大的信号传输时延和回波干扰。⑤ 具有广播特性,保密措施要加强。 3.一条微波中继信道是由终端站、中间站和再生中继站、终点站及电波传播空间组成。 微波中继站的中继方式:直接中继(射频转接)、外差中继(中频转接)、基带中继(再生中继)。 4. 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4大部分组成的;卫星通信线路是由发端地球站,上、下行无线传输路径和收端地球站组成的。

5. 频率配置的基本原则 不论是模拟微波还是数字微波,其频率配置都应符合下面的基本原则。 (1)在一个中间站,一个单向波道的收信和发信必须使用不同频率,而且有足够大的间隔,以避免发送信号被本站的收信机收到,使正常的接收信号受到干扰。 (2)多波道同时工作时,相邻波道频率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隔,以免互相发生干扰。 (3)整个频谱安排必须紧凑,使给定的频段能得到经济的利用,并能传输较高的信息速率。 (4)因微波天线和天线塔建设费用很高,多波道系统要设法共用天线。所以选用的频率配置方案应有利于天线共用,达到天线建设费用低,又能满足技术指标的目的。 (5)不应产生镜像干扰,即不允许某一波道的发信频率等于其他波道收信机的镜像频率。 我国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建议的三种射频波道配置方案:集体排列方案、交替波道配置方案、同波道交叉极化方案。卫星通信频段的选取 选取工作频段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1)天线系统接收的外界干扰噪声要小;(2)电波传播损耗要小;(3)适用于该频段的设备重量要轻,且体积小;(4)可用频带宽,以便满足传输信息的要求;(5)与其他地面无线系统(雷达系统、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等)之间的相互干扰要尽量小;(6)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通信技术和设备。 综上所述,应将工作频段选择在电波能穿透电离层的特高频段或微波频段。 卫星通信的无线电窗口 目前大多数卫星通信系统选择了如下频段: (1)UHF(超高频)频段——400/200MHz;(2)微波L频段——1.6/1.5GHz;(3)微波C频段——6.0/4.0GHz;(4)微波X频段——8.0/7.0GHz;(5)微波Ku频段——14.0/12.0GHz和14.0/11.0GHz; (6)微波Ka频段——30/20GHz。 6.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表面波传播、天波传播、视距传播、散射传播、外层空间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s(dB)=92.4+20lgd+20lgf;(距离d以km为单位,频率f以GHz为单位)

短波通信原理

短波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

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 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