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

周晓敏①

 吴 芳②

 夏迎秋

摘 要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了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总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招募困难、流失严重、队伍不稳、乡村医生执业化程度低等,提出了从调整目前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加强现有农村卫生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稳定卫生人才三个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建设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农村 卫生人力资源 现状 策略

A Study of Curren t S itua ti on and Stra tegy of the Rura l Hea lth Hu man Resource i n Ch i n a Zhou X i a om i n ,Jingjiang Health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y,Jiangsu Pr ovince 214500P .R.China W u Fang,J ingjiang Health Bureau,J iangsu Pr ovince 214500P .R.China

X i a Y i n gq i u,J iangsu Pr ovince Depart m ent of Health,Nanjing Jiangsu Pr ovince 210008P .R.China

Abstract:The study,thr ough literature revie w and expert consultati on,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 on of the rural health human res ource in China and found that it is large in quantity while I ow in quality,with irrati on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 on .W hat is more,it is difficult t o recruit and t o keep the talented peop le there with I ow rate of licensed (assist )rural doct ors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 on the study puts for ward strategy in devel op ing rural health human res ource in three as pects,i .e .adjusting the p r ofessi onal structure of the p resent medical educati on,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 on and training for the existing staff,for 2mulating p referential policies by the government t o attract and stabilize the rural health workers .Key words:rural area health human res ource the p resent situati on strategy

①靖江市卫生进修学校 靖江市 214500②靖江市卫生局 靖江市 214500③江苏省卫生厅 南京市 210008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制定与实现卫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1]

。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是卫

生人力资源的重要资源。我国乡镇卫生院承担25%左右的农村医疗工作,约60%以上的农民在村

卫生室就诊,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问题已经制约农村卫生工作开展和影响农民卫生服务的获得

[2]

。农村卫生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能否发挥作用,关系到国家农村卫生政策落实的程度,关系到能否有效应对非典、甲型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能否保障农民的健康。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卫生人力资源的论著、期刊和国家的政策文件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发展的策略。1 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

1.1 人员总量不少 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卫生人

力资源数量无论城乡还是全国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

若干发展中国家。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总量并不少,但存在“缺才不缺人”的现象。乡、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中高级人才短缺,初级人才过剩。据江苏省某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占到半数以上,本科及以上人数相对较少,且仍有21.72%的无任何专业学历;技术职称以初级为主,占73.42%,中级占15.74%,高级职称只有0.96%,仍有9.88%的无任何职称[3]

。乡村

医生年龄老化、学历低。

1.2 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1)医护比例不合理。

全国6个省12个抽样县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卫生资源调查表明,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0.34

[4]

,远未

达到卫生部建议的农村1∶1的比例水平。医护比

例低是医疗服务低效益、低质量的一个标志。(2)医防比例不合理。大连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调查显示,社区西医师与防保医师的比例为16.1∶1

[5]

,轻

预防重医疗的问题突出。原因可能在于基层卫生机构缺乏稳定的资金补偿渠道及自身生存的需要,预防、保健是不收费和收费低的公共服务,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了生存,只有以利润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为主。(3)卫生管理人才匮乏。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仍以生物医学为主,卫生

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人数十分有限,部分地区有很多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卫技人员兼任,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他们有待针对性培训提高。

(4)全科医生紧缺。截止2007年10月,全国具有全科高、中级技术资格的人员为10670人,其中全科高、中级分别为844人和9826人,但是注册的仅6321人。按照每万人口2名全科医师的最低配置标准计算,目前我国具有全科医师资格的人数仅占配置需求的8.98%,注册的全科医师占配置需求的5.32%。全科医师数量极少和执业注册工作不落实,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1.3 人员分布不合理 城乡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呈倒三角型。优质的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卫生人力远低于城市和东部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导致区域性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

1.4 招募困难 流失严重 队伍不稳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作条件差、收入低、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少、缺乏事业发展阶梯,加上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需求,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报酬、更好的职业发展吸引,导致基层社区人力招募难和留用难[6]。一方面,由于流失较多,基层卫技人才队伍不稳定。乡镇卫生院流出人员以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年富力强的人员为主;另一方面,流入不畅。目前医药卫生类本科毕业生在城里供大于求,在城市大医院就业相当难,最后一部分人宁愿放弃五年医学专业知识,选择改行,而不愿到基层工作。这样造成基层卫生机构招募和留用人才两难的局面。如何引导医学毕业生向农村基层流动,是当前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引起重视并要很好解决的问题[7]。

1.5 乡村医生执业化程度低 2002年10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卫生部也提出:“到2015年,农村地区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其中85%的乡村医生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但截至2008年底,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

2.0万人(其中乡村医生89.4万人》,仅占乡村医生总数的1

3.42%,不难看出,要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尚存在很大困难。

2 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策略

2.1 改革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 调整卫生人才的培养结构 确保农村未来卫生人才的质量优化、结构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从传统的以治疗为主向医疗、预防、康复等综合服务发展,这些都对卫生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适应新的要求,培养适应需要的多专业、多层次医学人才。

2.1.1提高培养层次,实施医学人才的精英教育。医学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数量,更要讲究质量。未来城乡高、中、基三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都应调整到以本科为起点[8]。这是国际培养医学人才的统一要求。这样将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卫生人才的质量。当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可适当培养大专层次的护理、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卫生人才充实到乡村卫生机构。有关研究表明,专科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适宜性优于中专生,中专生优于本科生。因此,我们认为,专科生应当成为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主体部分,且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必须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1.2调整专业结构。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根据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结构现状,增加培养全科护理、公共卫生、全科医学、卫生管理等专业的急需人才,解决农村基层医护、医防比例不合理,全科医学紧缺、卫生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使人才的比例配置趋于合理。

2.1.3发展高等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生的培养远落后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并影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为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应增设全科医学专业教育。全科医生是当前卫生人才建设的重点。全科医疗应当具备六位一体功能、五结合(防治、中西医、医护、药物与心理、医疗与卫生管理结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高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可直接进入社区基层工作。美国90%的医学院开设全科医学系及专业,全科医学是美国目前20多种医学专业中最完善、最有发展前途的专业[9]。

2.1.4走定向培养本土化的乡村医生。充分利用现有医学高等教育资源,面向农村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由政府出资为贫困地区免费培养大专层次的社区全科医学专

业人才,造就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医生。入学前由学生所在地卫生局与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这样建立了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培养卫生人才的有效渠道,使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日本积极创办农村医学院或农村医学专业,定点招生、定向就业,通过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偏远地区和海岛培养高质量、实用型卫生人才[10],解决了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

2.2 加强农村现有卫生人才的教育、培养

2.2.1积极举办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是现有卫生人才实现学历提升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知识的更新加快、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只靠医学院校的一次性教育,远不能满足卫生人员终生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获得。对当前在职人员的学历提高,可通过从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教育解决。目前江苏省对持有乡村医生证在岗的村医开展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凡获得中专学历的村医可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规定:只有2002年10月30日前入学的医学类成教学员取得的成教学历,才能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解决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资格的问题,建议对乡村医生应放开限制,凡获得医学类成教大专学历的村医都可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2.2加快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要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全员(包括乡村医生)的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政府要设立基层卫生人才专项培训教育基金,资助培训项目,做到专款专用。全科医生的培训最好是带学历(大专或本科)的培训,对象可含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或上级分流医生。现阶段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在职教育,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的短期培训,考核合格者准其上岗。要认真落实卫生部门医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2.3 制定优惠政策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

3.1引导卫生类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许多国家在引导毕业生向社区流动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定向培养、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当前,一方面农村基层、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卫生人才短缺、流失;另一方面卫生类本科毕业生不愿去。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毕业生流向基层和社区。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豁免贷款、提高工资待遇、提供事业发展机会等,引导卫生类毕业生到农村基层、贫困地区工作。各地引进高级卫生人才常有许多诱人的优惠条件,如优厚待遇、住房、配偶工作就业、子女学习教育等。解决毕业生下得去的问题,也须借鉴“人才引进”的方式。对于农村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专科生也应享受哪怕是低层次的优惠待遇。江苏省《关于公开招募医学类相关专业人员到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管理办法》(苏卫人[2008]27号)明确8项优惠政策,为每个乡镇卫生院招募3~5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或在职医生。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每人每年2.5万元的补助标准下达至个人。对到基层的本科生纳入县(市)卫生局人才库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县(市)财政确保其工资全额拨付,这样引导卫生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毕业生在基层服务一定年限,在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时给予加分照顾政策,或者允许其向高层卫生机构流动。在政策上,应更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多给予优惠条件。

2.3.2加强城市对口支援农村的力度,促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对口支援制度和城市卫生人员晋升职称前下基层服务制度,建立有效的考核与监督制度,保证制度的落实。制定优惠政策,返聘城市退休医生到乡村卫生机构工作。借鉴印度的做法,利用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由红十字会组织和招募卫生类志愿者到偏远地区为当地农民的健康服务。这虽在我国略显超前,但在四川汶川地震救援中,可以看到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不可低估的力量,深刻体会到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3.3完善农村基层卫生人力配套政策。我国在对基层卫生人力的支付方式、激励机制、事业发展、教育机会、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制度尚存在不足,造成招募和留用人才困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广大农民受益的公共和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政府完全有责任完善和实施财政补偿机制,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购买,对准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定向补助。要建立绩效考核的分配激励机制,即员工收入要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量等挂钩,激发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的内在潜能,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将有助于吸引不同知识结构的卫生人才流向社区,留在社区[11]。其他配套

政策还有人才建设和培养规划、经费投入机制、继续医学教育、职称晋升制度等。

2.3.4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收入、养老问题,稳定村医队伍。作为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一直以来都是半农半医,身份不明,无退休保障待遇。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收入和养老保障问题是稳定人心、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的重要法宝。江苏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意见》(苏卫基妇[2007]19号)明确,凡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尚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可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执行;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中未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地方政府给予补助,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也应给予补助。省在安排省级养老保险补助方案时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支持。对于新录用的村医,严把准入关(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明确为纳入乡镇卫生院的事业单位员工管理,实行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管理,这样必然有利于村医的引进。对年老的村医实行过渡期管理,建立基本工资、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和劳务收入的工资体系。要加大对在职村医的学历补偿教育,鼓励他们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对在规定时间达不到执业标准的村医要分流。规范乡村医生的医疗行为,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订乡村医生用药目录,限制乡村医生用药范围,促进他们合理用药。建立村医的退休和养老制度,对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的村医一律办理退休手续,让年龄大、知识老化的村医自然淘汰,以利于村医的新老更替。

参 考 文 献

1 毛瑛,杜英东,陈钢.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6,8:28.

2 赖爱华,陈烈平.国外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557~559.

3 湛乐,陈家应,周珉,等.江苏省农村卫生人力现况、问题或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28.

4 金建强,王云霞,梅乔生,等.农村地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6):330~332.

5 李新伟,张耸山,张振忠,等.大连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51~53.

6 杨晶,李传荣,崔爽.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入力资源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302~1304

7 方铁红.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54~56.

8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R]。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483~487.

9 秦美娇,褚詹玄,胡涵锦.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02,6:29~30.

10 胡志.日本的卫生管理对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借鉴[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8(22):60~63.

11 姜润生,赵文兰,祁秉先,等.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74~1475.

(收稿日期2009-11-04)

?本文编校 朱 毅?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文稿中作者及作者单位书写格式的说明

根据有关科技期刊编辑格式的国家标准,本刊文稿中作者及作者单位编排格式如下:作者置文题下,仅

排列作者姓名,作者名次请作者自行排序。作者单位脚注于同页左下方,顺序为单位名称、单位所在的地名,

邮政编码。

本刊编辑部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3)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3) (二)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 (4)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条件不足 (4) 二、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4) (一)供需数量不平衡 (4) (二)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5) (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模式存在问题 (5) (四)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6) 1、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不合理 (6) 2、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不健全 (6) 3、重视人才的引进,轻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6) (五)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7) 三、提高人力资源对策分析 (7) (一)提高人口素质 (7) (二)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7)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 (7)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 1、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要科学化 (8)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9) 3、完善激励机制 (9)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之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人才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综合上述,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本文就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我国虽是全球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但真正意义上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探索着符合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式和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概况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整体素质较差,可利用率低,这些都是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该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总量、配置及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标签: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现状 [Abstract] Through to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found that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health workforce in our province,configuration and structure of existing problems,and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our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workforce;Status quo 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環节。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影响着该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关系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发展。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来获取该省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资料和政策性文件,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研究河南省卫生机构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寻找出制约该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并从政策角度对实现该省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文献资料 河南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资料主要来源于《2013年河南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1.2 研究内容 包括河南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总量、配置及结构等。 1.3 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数据资料,再由Excel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整理分析,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是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近十年中国人力资源现状

石河子大学 论文题目: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物流一班 学号:20115173** 姓名:***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目前现状,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人事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某些优点提出了质疑。 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大体是35%,而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大体是75%,差距高达40个百分点。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个研究和关注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和管理人员,要正视这个差距。一下就是我总结的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1、总量过剩而质量偏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劳务出口仅占世界劳务出口贸易额的0.1%而且是以低技术含量的脏、累、险工种居多。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供不应求,这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例如,许多人青睐的耐克鞋,在中国耐克的需求很大,而中国人只在其中争取可怜的一点加工费。 2、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总体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从业人员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近7000万人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3.5%。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一般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但潜力很大,国家必须加大开发力度,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还显得十分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信息不能够全面、准确而及时地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人才的需求,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4、我国的人力资源已呈现出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所需劳动力越来越强劲之际,而我国执行的22年“独生子女”政策,逐步使劳动力缺乏;而推出劳动市场的老年人相应增多,加上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得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快。因此,针对我国的老龄化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总量多。据悉,2009年12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6亿,约占总人口的1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而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我国。第二,进程快。我们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反思一下,我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尽然从2005年的11%到30%;这样的快速老龄化,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大约需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支撑老年资金有限。如今我国刚刚达到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撑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国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帐较多。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没有养老基金的积累,这个包袱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定)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对策及规划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满足病人需求。根据本院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如何激励护理热情,强化竞争意识。把“以人为本”的哲理纳入管理中,对全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给护士以精神动力,关心护士生活,满足护士的求知欲。 1 护理人力资源状况(人员结构) 1.1 年龄结构截止2014年3月,我院有护理人员448名,开放床位1006张,病房与临床护士比例为1:0.34,护士与医生比例为1∶0.86。年龄结构见表1: 医护人员年龄结构(474) 根据年龄结构表显示:474名护理人员中,30岁以下326人,占72.78%,31-40岁64人,占15.82%,41-50岁27人,占9.7%,50岁以上4人,占1.69%。从表中分析31-40岁所占比例较小,缺少护士工作经验人才,护理质量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最佳年龄段为30-40岁,此年龄段护士护龄相对较长,护士工作经验丰富。而目前我院护理人员集中于30岁以下,年龄偏低,虽然年轻的护理队伍有朝气,但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却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这个阶段年龄的护士大多数为合同式护士,正面临恋爱、结婚、生育的高峰,工作压力大,人员流动性大,每年均有人提出辞职,导致熟练护士流失,医院在花大力气培养出来之后就离职了,造成了医院人力物力的浪费,难以利于医院的发展。 1.2 学历结构见表2: 1.3 进修学历见表3: 我们从学历结构表可以看出:474名护理人员中,学历:高中毕业1人,占0.2%;中专毕业59人,占1.9%;大专毕业335人,占70.7%;本科毕业78人,占16.5%;硕士毕业1人,占0.2%。大部分的临床护士主要是以大专学历为主,多年来大部分在职护士边坚守岗位,边刻苦学习,提高学历,主要通过参加函授、自学考试,虽然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结构,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由于护士基础学历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护理人员本身带来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对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在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由于我国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和整个护理事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现在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不合理。现将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情况和原因 1.1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护理人员编制仍是根据1978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 中有关规定确定的,要求医护比例1 :KG-*2]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

1 [KG-*2]0.4。据2004年资料统计,在医护比方面,全国平均只有1 [KG-*2]0.68,而全球的医护比例已经达到 1 [KG-*2]2.698,亚洲的平均比例为1 [KG-*2]2.019,台湾地区1 [KG-*2]3.27 :2]。护理人员的不足,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造成护士排班、各种应急情况的发生难以管理和解决。 1.2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深化,护理内涵不断拓展。随着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和社会,社区以及家庭都要取得联系和对全面情况的了解,以对患者实施整体的全面的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这些都需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直接护理项目及间接护理项目都增多 [3 ],护理人力相对不足。 1.3护理人员的流失严重护理工作辛苦且责任重大,却待遇低;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晋升难,前途无望等都是导致大量护理人员离开护理岗位的重要原因。此外,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不 高,护理编制被非护理人员占用较多。护士工作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体现,加速了护理人员的流失。中国已经跨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护理人才专业承诺低下]4],离职率高。 1.4实际床护比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临床工作中,实际占用床位远远高于核定床位,加床多,床位周转率快等均导致护理工作量的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张辉陈思谦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的现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瓶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着手,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开发动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关键是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把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因分析 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普遍提高,通过将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合理配置,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和资源环境优质化,即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代替传统农业技术,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取代自给半自给的生产方式,用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优化来替代掠夺式的破坏性农业,走中国式集约化持续发展道路。现代化、集约型农业主要依赖农业科技开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即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而素质低。数量大,表明其蕴含着庞大的潜在生产力,开发潜力十分巨大;素质低,则说明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镇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格局的过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是支撑城镇经济的重要基础,城镇

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总结分析

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总结分析 一、护理人力配置 截止12月31日,全院护理人员共计46人。其中护理部主任1人,护士长6人。 1.护理人员科室分布情况 2.护理人员职称分布情况(不含消毒供应中心两名消毒员) 3.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情况(不含消毒供应中心两名消毒员)

4.2017年辞职护理人员共计18名,离职率为28%。 其中:①入职1年内新员工离职2名,1-5年员工11名,6 年以上员工5名。②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护士12名。 二、 护士岗位管理 1. 护理部及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对各岗护理人员岗位 职责进行了梳理和修订,手术室调整了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麻醉复苏室护士的岗位职责;病区取消了助理护士岗位职责,并将相应工作职责调配至其他岗位;门急诊调整了急诊室护士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 护理部、人事及科室共同对护士资质进行审核,完善了 护理人员技术档案,追踪新入职人员执业证书变更情况,护理部检查护士依法执业情况符合要求。 3. 医院研究决定于4月起发放员工工龄工资,进一步提高 了员工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因工资待遇离职人数。 5% 59% 36% 本科 大专 中专

4.特殊科室如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相应防护设施,工作人员能落实职业防护措施,上半年护理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及其他意外伤害。 5.护理部于5月修订了护理人员调配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了护理应急组及机动护士库,完善了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措施及流程,保障了突发应急事件时护理人力的调配和使用。 6.制定了机动库护士培训计划及方案,通过培训,使机动护士能掌握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接待处置流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技能,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能胜任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三、护士在职培训 1.护理部及科室均制定了护士分层级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各层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 2.护理部共组织培训14次,其中全院护士培训10次,护理管理人员培训1次,新入职护士培训1次,机动库护士培训2次。 3.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考核7次,其中理论考核5次,操作考核2次,考核合格率100%。 4.为了使心肺复苏操作更加规范,医院购置了一台全自动心肺复苏模型,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给予了有效指导。 5.全院护士均能积极参加成都市及青羊区继续教育活动,参与率100%,达标率100%。 6.护理人员外出培训共9次,25人次,其中护理技术培训1次,护理管理培训6次,手术室及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各1次。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董兵 (指导老师:颜怀坤)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甚至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重视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理念,探索一条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路子,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乡镇企业发展及非农化进程、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以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城镇化战略国民经济

前言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民工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更多关注。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重视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农村人力资源的研究背景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下一步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一共提出了28条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在实现这一系列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最关键和根本的一环。 2.农村人力资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2.1.1从增强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农民占到人口的大约70%,讲人力资源开发绝大多数是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来随着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口降到占全国人口的30%时,仍然有4-5亿农民,这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力,也是巨大的购买力群体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果处在现代化的门槛之外,则中国谈不上富裕。在21世纪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中国靠什么取胜?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国民素质问题,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劣势是如此的明显:稀缺的土地上生存者9亿农民,在其中有两亿文盲半文盲,贫困地区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失学少年。如果对这些人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1]。卫生人力是一个国家、地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的关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卫生资源中的基本要素。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二是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2-4]。因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需求、规划、预测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形势下,了解国内外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更显得尤为重要。 1 世界卫生人力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6年4月7日发表了以“通力合作,增进健康”为主题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重点强调全球普遍缺乏医务人员的严重问题。长期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人员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危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卫生人员的移民、疾病或死亡等各种原因的存在,各国没有能力培养和保持足以提高人民生存或健康福利的卫生人员队伍。根据各国人口统计调查,目前全球共有5910万名全职医务人员,其中2/3是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药剂师等,1/3是医疗管理和服务人员,如实验室

和社区卫生人员;但这些医务工作人员的分布很不均匀,全职医务人员中的1/3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工作。美洲每1000人中提供的医务人员最多,平均24.8人;非洲最少,只有2.3人。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亦存在差距;美国和加拿大平均每名医生配有4名护士,而在智利、秘鲁等国,每名医生配备护士不足1名。美洲地区还拥有世界50%的全球医疗资金投入额;而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医护人员的比例仅为4%,医疗资金投入额不足全球份额的1%。正是因为卫生工作人员的短缺,全球至少有13亿人不能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且这种情况在充斥着贫困和疾病的非洲国家中尤为沉重。卫生人力的短缺在撒哈拉南部非洲最为严重,那里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1%,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4%,但卫生工作人员却仅占全球的3%。医疗人才危机是全球公共卫生与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WHO估计全球至少缺乏430万名医生、护士、助产士和医疗辅助人员。可见,必须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更多的投资以改善工作条件并迎接未来的挑战。报告还建议,为了实现“使有适宜技术的适宜人员到适宜的地方做适宜的事情”,各国应制定下述计划:改善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促进安全性,更好地提供治疗和护理;制定完善的计划以培训今后的卫生人力;制定人力计划;发展领导者和管理者;确定标准、资格认证和颁发许可证,作为改进卫生服务质量的推动力。报告还敦促全球开展合作,共同努力改进卫生人力资源状况[5]。题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初级卫生保健全民受益、以人为本的核心[6]。无论从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质量、构成

人力资源行业现状前景

深圳人力资源师培训: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4-08-27 10:09:00来源:中鹏培训浏览次数:35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 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是不全面、缺乏客观公正的,其考核结果往往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科学。有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只是单向的考核,即上司对下属的审查式考核。如果考核者曾有过私人感情或冲突、存在偏见等许多非客观的因素将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而且由于考核人员也有自己的职责分工,有时考核者也很难了解被考核者在上司不在场时的工作表现,这样会形成信息不全面,绩效考核结果产生偏差。

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普外二科2015年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为医院和科室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果,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现将2015年全科护理人力资源情况分析如下。 一、护理人员配置情况分析 截止2015年1月底,2013年前科室共有护士15名,2013年新进护士5名,2014年新进护士6名,现全科共有护士26人,其中护理岗26人。占护士总数的100%,病房编制床位数与病房护士比为1:0.50,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病房护士比为1:0.325。 二、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一)整体。 全科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28.57岁,趋于年轻化,充满活力。 (二)年龄结构分布。 1、30岁以下人员19人,占较大比例,为73%,应对这部分人群加大培养力度,作为护理队伍发展壮大的人才储备。 2、30-39岁人员2人,占比8%,这部分人员学历水平较高,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人生观、价值观已发展成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各科室的中坚力量。应对这部分人群加强文化教育,使其成为人文关怀理念的传播者,建立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下一阶段的管理队伍和专科人才形成人才库。 3、40-49岁以上人员4人,占比15%,这部分人员本身有着良好的医院文化底蕴,宜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激励机制,鼓励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4 50岁以上人员1人,占比4%。 (三)性别分布。

在男女分配比例中,本科室均为女性。 三、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全科护理士大专以上学历25人,占全科护士96.1%;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到2015年底三级医院护士大专学历≥80%的要求,已完成学历教育目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学历教育层次结构趋于合理。 1、硕士学历0人,占比0.0%。 2、本科以上学历9人,占比27%。一方面,科室鼓励在职护士通过自学考试或成人教育等方式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另一方面,近年来医院对新进护士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优先招聘本科护士,不再招收大专以下人员有关。 3、大专学历护理人员16人,占比69%。这部分人占比较大,是目前科室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如能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对护理队伍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4、中专学历1人,占比4%。该学历人员年龄52岁,以辅助班为主。 四、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全科护理人员26人中,副主任护师1人,占比3.85%,主管护师6人,占比23.07%,护师7人,占比26.92%,护士12人,占比46.16%。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之比为1:2:7。今年,科室拟晋升正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高职称人员逐渐增多,科室护理人员梯队比较合理。 五、护理人员离职情况分析 2013年、2014年科室离职人数均为0人,离职率0.00%。从医院护理部分析的离职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24~29岁年龄群占比94%,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生职业发展的磨合期,流动性较高,科

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预测与管理研究

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预测与管理研究 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在于卫生人力资源,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活动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卫生人力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化。人们对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②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1]。因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预测与管理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之一。 1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 1.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途径①发展医学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径,卫生人力的供给,卫生人力的质量,卫生人力劳动技能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医学教育来实现。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其前提是加强医学教育,迅速改变教育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局面。②国际国内的卫生人才交流、互换和培养等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既经济又有效的另一途径。③开展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卫生人才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经[2]。 1.2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卫生人力的开发与利用相脱节,卫生人力需求、培养和分布缺乏统一的协调。卫生人才市场机制调节功能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卫生人力在专业结构及层次上与社会用人单位不相适应,尚未着眼于广大农村和第三产业培养医学生。而是盲目扩置专业,发展高校规模和高层次教育,且医学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只以分数定胜略,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机制不灵活,人才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卫生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使用困难[3]。 1.2.1卫生人力分布不平衡我国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人员数量相差较大,1995年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及医生数为3.54及1.58,同期上海市分别为11.84,4.66。1993年西部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仅0.72人,同期农村平均水平为1.06。卫生人力分布水平与经济水平有关系,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广东省每千人口卫生人力主要指标均仅为上海市的1/3,个别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卫生人力在各行业部门间分布不平衡,如1992年全国铁路系统医生密度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美国的 1.5倍;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及防疫人员分别占37.5%、36.0%及5.4%。因此,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仅在地区、城乡的分布不平衡,而且在部门及行业间的分布也不平衡,制约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的发挥。 1.2.2.专业结构不平衡医疗机构中医护比例不合理现象十分明显,据第一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全国县医院医护比为1∶0.81,乡镇卫生院为1∶0.4,均未达到卫生部建议的农村1∶1、城市1∶2的比例水平,医疗与防疫人员比,

简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议

_________行政管理___________专业毕业论文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简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议 姓名:吴伟权 学号:0 专业:行政管理 工作单位:0 联系电话: 0

2014年 2 月20 日 目录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现状 (4)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4)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4)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 (6) (二)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6) (三)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 (8)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8) (一)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制造农村人力资源良好开发 (8) (二)科学规划制定,稳步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营 (8) (三)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力度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 (10) (五)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11) 参考文献 (13)

内容摘要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是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素质差 ,且存在着心理贫困、公民意识薄弱、权利缺失和差别歧视等问题。如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的有效对策。 。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问题;开发对策

简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议学号:姓名: 农村人力资源应该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包括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更多地则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因此,仅仅数量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概念已经不能反映问题实质,人力资源要通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现状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9亿多,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 5.8%,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04%,且青壮年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同时,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但这些 人力资源目前大多处于潜在状态,现实人力资源是一种量大质 低的资源,这种资源状况既无助于中国今天及未来社会经济的 发展,甚至还会加重中国社会经济的负担,已经形成了严重的 失业问题和就业压力。因此,分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和就 业形势,是开发人力资源,解决就业问题的前提。c” (一)人力资源总数庞大,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有13亿多人口,其中 人力资源总数为7.4亿左右,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帆以 上。改革开放近四年来,中国文盲人口规模持续大幅度下降.全 国15岁以上文盲从2.3亿降至O.87亿,减少了62%。1964—2M年 期间,我国15岁以上人口成人识字率累计提高了43.3个百分点, 高于发展中国家累计平均增速13.6个百分点,更超越世界平均 增幅,2000年中国成人识字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 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2 年多,受教育总年限翻了一番多。19827—20凹年期间,我国从业 人员规模从4.5亿人增长到7.2亿人.增长了59%;从业人员的人 均受教育年限从5.81年提高到7.99年,提高2.18年;从业人员受 教育总人年数则从26.3亿人年增长至57.6亿人年,增长了1.2倍。 从1982年至2咖年,TDK贴片电容我国从业人员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从o.87%增长到4历%;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人口比例 从10.54%增长到12.历%;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比 例从62.58%下降至40.98%。同朗,我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整体 文化素质均得到持续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 由4.82年提高至6.79年,增加了近2年,增幅超过40%,其中小学 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由73.1%下降为55.0%,大专及以 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由o.04%提升为0,14%;第二产业从业 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内8.09年提高至9.44年,增加了1.4年,增幅 为16.7%,其中初个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由78.4%下降 为71.6%,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由1.58%提升为5.9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由929年提高至 10.79年,增加了15年,增幅为16.1%,其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 平的人员比例出62.3%下降为49.6%,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 人员比例由5.64%提升为18.99%。’ 分析显示,近20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的持续 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相对较快的提高,主要 得益于文百半文盲率的下降和初中受教育水平人员比例的急速 提升,但与第二、三产业的差距仍然很大,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员比例有明显上升。 (二)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尽管我国 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但是总体素质却比较低。据2003年 肿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仅相当于发

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卫生事业中最具活力、最积极的因素。该文用2014年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与北京、上海卫生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对比,以及对广州市卫生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从增加卫生总量,调整卫生人力结构,以及区域调配等3个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标签: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随着卫生经济研究的深入,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正朝着科学、合理、效益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然而,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民物质以及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逐步多样化、系统化,但是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全部健康需求。北京,上海,广州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吸引了来自全国以及海外的优秀人才,先进仪器、设备,卫生资源总量大,实力强,成为我国卫生资源的聚集地。但因其区域卫生辐射面积广,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患者都慕名而来,又加之北、上、广经济发展迅速的名头,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递增,医疗卫生需求量不断增大,如何保障居民的健康权利是近年来医务研究人员调查的一个重点。该文从2014年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入手,对各区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来解决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卫生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中资料来源于《2015广州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1.2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的卫生人力分配状况,以及广州市各区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运用卫生人员数,技术人员数等指标的绝对数,占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对比。 2 结果 2.1 广州市卫生人力资源总体状况 卫生机构数以及床位数是评价地区卫生资源总量的重要指标;2014年广州市衛生机构一共3 749家,床位数77 011张,而同期北京卫生机构数9 638个,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农村教育总体上薄弱, 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选择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道路并由此带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 发现国内学者大都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宏观上论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对策, 理论研究比较贫乏, 描述性研究居多, 定量和实证研究少, 对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等专题研究也很少。也有文章谈及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可匙续发展内涵,简要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提及了农村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但均未展开论述。为此,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引入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新概念, 着重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在传统开发的基础上如何可持续发展, 并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概念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 或称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是指以农村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为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措施,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适度控制农村人口数量,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公平、永续地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的发展, 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和培训, 发展的内容包括农村人口的医疗与保健、教育与培训、劳动力的流动与配置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而且更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公平、公正和永续利用。因此,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它丰富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并拓展了其外延, 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化、合理化和成熟化。 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重心, 优先发展和保证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福利改善的发展内容, 努力克服农村发展以自然资源开发和物质资本投资为中心, 重视“硬件投资”,忽视“软件投资”的思想倾向, 并通过追求农村综合发展而非单纯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手段,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