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关税的历史沿革与今后发展之我见

中国关税的历史沿革与今后发展之我见

中国关税的历史沿革与今后发展之我见
中国关税的历史沿革与今后发展之我见

中国关税的历史沿革与今后发展之我见

中国关税,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周秦以来,关税的征收从未间断。关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不仅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重要经济屏障,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贸易关系的经济机制。关税的重要不在于它的收入多少,而在于它的地位:它以税率的高低调节进出口贸易,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进而影响物价稳定的程度。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各国都非常重视关税政策、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在此,我想通过本文回顾我国关税发展的历史,汲取历史经验,同时发表对关税今后发展的个人看法。一、关税的历史

(1)关税的产生阶段

西周建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活动的频繁,开始在城门设立“关”的管理机构和官员。史载:“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在置官治关的同时,开征了关市之赋。

到战国时期,关税之征已得到普遍认同,这时关税收入不仅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而且成为国家实施经济发展的战略工具。当时征收关税主要是增加财政收入,充实国库。墨子曾言:“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充实国库。”,也作为促进贸易往来的工具、强化霸主地位、作为赏赐奖励有功之臣的作用。但此时期的关市之征,大多属于境内关税,即城关之税,国境关税还不多见,只有在西北、东北等少数与

匈奴接壤的国家,如燕、赵、秦几个诸侯国色有少量的国境关卡,出入这种关卡的商旅所纳的税,才属于国境关税的范畴。这是因为,尽管当时中国出现若干个诸侯国,但仍然奉周王为天子,因而与欧洲国家不同。

(2)关税的发展与完善阶段

秦汉时期的关税征收,史载不详,不得而知。尽管如此,关税仍是国家财政的来源之一。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关税制度,基本沿袭了两汉时期的关税制度,关税种类包括境内关税的城关税和水关税,边关税的陆路和海路边关税。但在这样纷乱的环境下,关税的征收表现出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

隋朝建立后不久,就相继下令除去了各类关市税和商税,所以隋无关津之税。唐太宗即位不久,又下令停废诸关,允许商人自由运输货物。因而唐初也无关津之争。知道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军旅支出浩大,于是逐渐开征关市之税,而且关税的品种日渐增加,征收制度日渐杂乱,然而国境关税却日臻完善与规范,唐代的国境关税主要是指市舶税,它是中国海关税之肇始。

据历史记载,宋代主要的境内城关税称过税,水关税则有河渡钱、舟车税、黄河竹索钱、力胜钱等等。宋代关税较唐后期和五代十国进步之处,在于宋经常颁布商税则例,试图规范商税的征收。两宋时期设置市舶司的城市显著增加,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贸易的商品显著增加,国家获得的财政收入更加丰厚,宋代的市舶制度比之前代有

的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元朝对海关的征税十分重视,主要以市舶税为主,将国内商舶与海外诸国的往还贸易及海外诸国船只的来华贸易统称市舶,队进行贸易的中外船舶所载之货的抽分与课税简称为市舶课。

明朝的关税与元朝截然相反,主要以境内关税为主,国境关税因为受到来自国境方面的挑战,时兴时废。明朝境内关税主要有境内城关税、津关税、钞关税、工关税及门税、过坝税和船税等。

清朝前期,人们对海上贸易征税改成洋税,对国内水路交通要道集散地设置的征税关卡称“税关”,这就是后来的“常关”,索征税为“常关税”;对国境设置的征税关卡则称“海关”,所征税为海关税,但变化仍未超出封建制度下的关市之征的范畴。

(3)关税主权旁落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英江宁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关税不再自主管理、自主征税,而成为了协定关税。自此,中国的关税首先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清朝设立的常关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但为筹集军费,清廷创办了厘金。殖民地性质的洋关也在中国出现。

在这个阶段,由于中国关税主权旁落殖民主义列强之手,关税主权遭受严重侵蚀,中国丧失了海关税税则制定权,海关行政管理权为洋人所实夺。这期间迫于广大民众要求关税自主呼声的压力,曾争取实现关税自主,但历届反动政府最终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4)关税真正自主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中国的关税才真正恢复了关税的本来意义: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之一,保护民族工商业的重要经济屏障,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贸易关系的经济机制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关税总水平不断降低,税则税目设置更加注重科学化、精细化,关税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从“高税率、窄税基”向“低税率、宽税基”的转变。

二、今后发展

(1)寻求自由与保护的平衡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完全的自由贸易不仅会导致获利的减少,而且会扩大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水平上的差距。因此,就近期而言,仍然需要通过关税对国内年轻产业实施合理保护,完全的自由贸易只能成为我国将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需要关税保护并不等于100%完全的保护,完全的关税保护会限制国际分工,影响国内、国际间的产业布局,使国内产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永远处于落后的境地,还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并不能简单地选择自由关税或者保护关税,应该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石油化工等产业实施保护。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由于生产和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全球组装、全球销售、全球计算成本成为这个领域所有公司的选

择,需要削减关税才能适应发展的内在要求。

(2)绿色关税

绿色关税是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采用的手段,它指一些国家以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为由,对某些影响生态环境的他国进口产品征进口附加税,即除征收一般正常关税外加征额外的环境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征收“绿色关税”可缓解国际贸易性环境恶化问题。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不断打开,一些国内企业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目前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肆意开发资源、能源,加重了我国对资源、能源的损耗;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出于本国环保的需要,有意向我国推销垃圾物品,将所在国大量危险废弃物运入我国境内加工、处置,形成生态公害。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对外贸易的纵深发展必将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