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课题报告

最新《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课题报告

最新《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课题报告
最新《高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结题报告

研究时间:2006.9---2007.6

温州二中黄龙校区高一(3)班

指导老师:张家强

组长:何江浩(第一执笔人)

小组成员:肖子俊吴旭升杜天伟邹振宇陈贤武

《我校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

男排社团

指导老师:张家强

(本文获2007年温州市第五届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省重点中学

组一等奖)

摘要: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如果锻炼时没有遵守科学的锻炼方法,不注意安全,不讲究运动卫生,以及一些客观的原因,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有损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如何减少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以及伤后治疗成了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对学生运动损伤作比较详细的调查,找出一些原因和一般规律,总结一些经验,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最大限度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12月2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到会,并做重要讲话,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有针对性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此校园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为减少学生损伤的发生,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和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对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发生运动损伤的124名学生。

2、研究的方法:采用问卷、访谈的方法向学生发放有关运动损伤调查表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男92人,女27人,高一45人,高二38人,高三36人。调查表除常规调查外,主要填写运动损伤的项目、部位、受伤的原因。

三、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1、损伤的一般情况

在一年中,学生受伤次数为2、03次/人,新伤占了62.18%,老伤占了37.82%,轻伤占了52.1%,中伤占了42.02%,重伤占了5.88%,另外在受伤月份上,发生损伤较集中在3、4、10、11这四个月份,因为这四个月份正好是学校组织各项比赛(如篮

球赛、足球赛、运动会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运动损伤的高峰期。从伤后症状看,

急性占了50.4%,慢性损伤占了49.6%。

表1 运动损伤的项目及发生率

项目短跑长跑障碍跑跳远跳高足球篮球排球标枪双杠单杠技巧跳箱

人 20 6 9 11 2 50 60 3 2 16 2 2 15 % 16.8 5.04 7.56 9.24 1.68 42.02 50.42 2.52 1.68 13.45 1.68 1.68 12.61 从表1看出,在不同运动项目中,以篮球运动损伤率最高,占了50.42%。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各个学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近

几年来,姚明在NBA的出色表现以及CUBA联赛的大力推广,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好多学生有着自己崇拜的偶像,心目中的英雄,英雄的高难度动

作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不管自身身体素质如何,都去模仿。而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

质还不是很好,弹跳能力、滞空能力、速度、耐力等跟不上,较难完成技术动作,勉

强去做,很容易造成损伤。另外,在比赛中,好多学生连起码的篮球规则都不懂,对

自己要求也不严,年少气盛,加上双方拼抢激烈,容易引起损伤。最后,现在的很多

中学,篮球场地少,学生多,形成僧多粥少的场面,课外活动时,缺乏组织,一定程

度上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足球项目损伤率仅次于篮球,占运动损伤的42.02%。足球运动是一项相互对抗,

剧烈而富有战斗性的球类运动,活动范围大,比赛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近几年来

随着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的大力宣传,特别是转播了世界杯,意甲联赛,英超联赛,国内的超级联赛等,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与兴趣,不少班级和个

人自发买了足球,进行班级之间的比赛。然而,学生对足球的基本技术掌握一般,身

体素质还跟不上激烈的比赛,比赛前准备活动又不充分,好胜心却很强,加上对一些

足球规则一知半解,危险动作不断,双方都容易受伤。

短跑项目损伤率位于第三位,占了16.8%,田径中的跑是趣味性较差的项目,较枯燥,学生缺乏积极性,比较被动,平时练习次数少,练时也怕吃苦,不肯下功夫,经

常偷懶,而一到正式比赛时或考试时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发力或加速,经常大腿内

侧肌肉损伤,或大腿后群肌拉伤。

2、损伤发生的部位

表2 损伤部位的分布

部位头颈腰背胯踝关节上肢腕关节膝关节大小腿手指足趾腹部肩部

人 3 12 1 60 9 18 28 25 41 2 5 10

% 25.2 10.08 0.84 50.42 7.56 15.13 23.53 21.01 34.45 1.68 4.2 8.4

表2表明,损伤较多的部位是踝关节和手指、足趾、膝关节、大小腿和腕关节。

其中占首位的是踝关节损伤,损伤率为50.42%,球类、体操、田径运动中都易发生。其原因主要是由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所决定的,由于踝关节外踝比内踝长,且靠后方,

内侧三角韧带强于外侧副韧带,因此足的内翻活动比外翻活动大,又因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较宽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内,允许有一定的侧后运动和较大的内翻

运动,踝关节显得较不稳定,一旦落地不稳就可发生足外侧韧带损伤。在体育活动

中,由于场地不平,以及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

引起外侧韧带的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若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多有踝关节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引

起不同的韧带损伤,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踝关节的联合动作,在发生外侧韧带损伤的

同时,往往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踝关节的反复损伤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病。

在足球中外脚背带球,跳高,跳远,篮球等项目落地时容易受伤。

手指、足趾的损伤率为第二位,占了34.45%,其中主要是掌指关节损伤居多,

掌指关节除拇指掌指关节外,均为球窝关节,指间关节均属滑车关节,关节囊的背侧

较松弛,关节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固,因此屈的运动大于其他运动,侧向运动受到限

制,掌指关节的侧副韧带呈三角形,关节伸直时松弛而屈时紧张,但是指间关节的侧

副韧带则在伸直时紧张,屈时松弛,掌指间关节损伤在排球、篮球运动中比较常见,

这是由于手指受到侧向的外力冲击或手指受到暴力作用使关节过伸所致。如篮球、排

球运动中常因手指受到球的撞击或因接球技术的错误,而发生掌指间关节扭伤,引起

侧副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一般多发生在第一掌指关节和各指的近侧指间关

节,有时拌有撕脱骨折。

3、受伤原因

表 3 受伤原因

技术因素身体机能因素组织安排因素心理认识因素环境因素

受动动落伤疲身准保项运局思精动思器场垫光受服

伤作作地病劳体备护目动部想神作想械地子线人装

原不节技初素活帮安量负不紧犹不故器不不干不

因正奏术愈质动助排过担集张豫重障械平良扰符确破不不不不不大过中视布合坏正够足当当重置要确求

人12 62 25 23 45 37 33 28 6 31 34 28 19 43 20 3 23 6 5 65 7 % 10.1 52. 1 21 19.3 37.8 31.1 27.7 23.5 5.0 26.1 28.6 23.5 15.9 36.1 16.8 2.5 19.3 5.0 4.2 54.6 5.8

从表3中可以看出造成学生受伤的各种因素中,占比例较大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动作节奏破坏

是指技术掌握不准确,动作不熟练,主要是没有掌握技术要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在三级跳远、双杠、跳箱等项目中,三级跳远的三跳要有节奏,节奏不好,如第一跳太大太高,落地不稳,肌肉力量不够使膝踝两关节的肌肉、韧带容易受伤,高中学生进行跳箱练习时,如助跑节奏不好也容易受伤

⑵疲劳

这是由于上体育课时学生处于疲劳状态下,在这时学生的反应、协调性较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伤,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预防学生在疲劳状态下进行激烈运动而受伤。

⑶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因为准备活动不单单是提高肌肉的温度,它的生理作用在于克服人体惰性,保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加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增加关节内滑液,使关节灵活性加大,因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有不少学生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教师也应在平时多加指导、引导,让学生养成运动前进行一些热身的准备活动的习惯。

⑷动作犹豫

特别是在器械项目中,由于动作犹豫,不果断,想做又不敢做,缺乏自信心,这时候最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勇敢、果断等思想品质的培养,在练习中不断鼓励学生勇敢完成动作,并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教育。

⑸受人干扰

主要在学生进行一些竞技性项目锻炼时容易发生,如篮球运动中落地时脚踩在别人的脚上,使踝关节受伤,接球时的手指挫伤,被人撞了以后受伤,足球比赛中,被别人踢伤、铲伤,或在双杠,单杠练习时受到学生的嘲笑、取笑,从而使练习者注意力分散,也往往容易引起受伤。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加强一些比赛规则的教学,提倡文明比赛,在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项目练习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组织观念教育。

4、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对急性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现场急救上,非常懂或大部分知识懂的只占了29.41%,懂一点的或一点不懂的占了70.59%,而对易损伤部位有无采取保护措施上,每次都有或大部分时间有占了41.17%,偶尔有或干脆没有的占了

58.83%,这说明学生对有关运动损伤方面的预防和急救知识了解的还不够,在有关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方面也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结论和建议

1、调查表明,我校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课外活动和阳光体育的开展,应引起有关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预防观念,采取必要措施。

2、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使学生能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以便较快较好地掌握动作技术,预防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易伤部位,确保准备活动质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对身体接触性项目,易伤部位要使用保护支持带,并且注意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

4、把学生运动损伤的重点放在急性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上,特别是关节韧带

扭伤,擦伤,肌肉拉伤,挫伤的预防和现场处理,把3、4、10、11四个月份作为预防损伤和进行损伤教育的重点月份。

5、在校内开展一些与运动损伤紧密相关的教学讲座,包括裁判知识讲座,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足球、篮球等体育运动的规则,遵守规则,减少危险动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而一旦受伤,也懂得如何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减轻受伤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社出版 2007年第一期 P8

2、黄有基 353例学生运动损伤调查浅析北京:北京高校体育 1997(3)75-82

3、林建芳对我院新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福建:福建体育学院学报 2004(4)

4、王洪勋、陈凤文体院学生运动损伤一般规律的探讨山东: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

5、顾丽燕对体育系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体育学通讯(2)84-89

6、吕立达、梁培根华师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广东:广东高校体育 2005

(2) 20-30

附1、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运动损伤发生。

二、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

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

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何江浩肖子俊附2、运动损伤自我保护措施

㈠、在操场上运动的自护措施:

⑴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且增加弹性。女生摘掉发卡等饰物,衣兜不装东西。全身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扭伤。

⑵服从:在教师指导下再做器械运动,投掷运动要听口令,闪开跑道以免冲撞。

⑶严肃:垫上运动若嘻嘻哈哈,容易扭伤颈部,会伤害脊柱或大脑。

⑷处理:一旦受伤,不要着急,乱搬乱揉会加重伤势,要请校医来处理伤口,伤情彻底养好再运动。

㈡、上体育课时衣着上的注意事项:

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单双杠、铅球……所以为了安全,上课时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⑴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⑵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⑶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⑷尽量不要戴眼镜。

⑸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⑹衣服要宽松合体,应该穿着运动服。

㈢、上体育课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⑴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⑵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⑶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⑷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⑸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⑹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⑺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杜天伟陈贤武附3、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恢复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严重的运动损伤,常要用到压迫包扎,冷敷,垫高受伤部位等方法进行急救,以减轻疼痛感.有时以为不痛了,就好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要想恢复到以前的运动水平,不休息几个礼拜,是不可能恢复的。但也在发生运动损伤后不能完全的“等待”其损伤部位的恢复,而应充分考虑到发病的特点和规律,及时采取各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