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实验一上肢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2.掌握主要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其他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1.上肢骨的组成

2.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材料:人体骨架标本,人上肢骨干标本

四、实验步骤:

(一)上肢骨的组成

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及手骨三部分。上臂骨只有一块,即肱骨;前臂骨包括尺骨和桡骨;手骨又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

图2-1上肢骨(右)

(二)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1.锁骨

锁骨略呈“∽”形,横位于胸骨与肩胛骨之间,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

图2-2锁骨(右)

2.肩胛骨

肩胛骨是一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的后方上外侧,上下平齐第2、第7肋,可于皮下触知。三角形底部在上方,顶部(尖)向下方,可区分为两面、三角和三缘。

图2-3肩胛骨(左、前面)图2-4肩胛骨(左、后面)3.肱骨

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肱骨体和上、下端。

图2-4肱骨(右、前、后)

4.尺骨、桡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为尺骨体和上、下两端,上端肥大下端细小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上端、骨体和下端。它与尺骨相反,上端上而下

端大。

图2-5尺骨和桡骨(右)

5.腕骨、掌骨、指骨

腕部8块小骨的总称,掌骨包括5块小长骨,指骨共有14块小长骨。

图2-6手骨(右)图2-7腕骨

五、作业

上肢骨的组成以及数量,并举例说明上肢带骨和上肢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

2.掌握主要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其他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1.下肢骨的组成。

2.观察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材料:

人体骨架标本,人下肢骨干标本。

四、实验步骤:

(一)下肢骨的组成:

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大腿骨、小腿骨和足骨。大腿骨即股骨;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此外,还有位于膝关节前方参与组成膝关节的籽骨——髌骨,它也在自由下肢骨之列。

图2-8下肢骨

(二)观察下肢骨的形态、结构

1.髋骨:

每侧下肢带骨各有一块,即髋骨,为不规则骨。

图2-9髋骨内侧面(右)图2-10髋骨外侧面(右)

2.股骨

人体最长的骨,约为身长的1/4,可区分股骨体及上端、下端。

图2-11股骨(右)

3.髌骨: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可在体表扪到。

图2-12髌骨(右)

4.胫骨、腓骨

为小腿两骨之一,位于小腿内侧,亦为典型的长骨,由骨体和上下两端组成。

腓骨细长,位于小腿外侧,由腓骨体、腓骨上端与腓骨下端组成。

图2-12胫骨、腓骨

5.跗骨、跖骨、趾骨

跗骨是一组骨的总称,包括7块短骨,位于足的后半部。

跖骨与掌骨相似,为5块小型长骨。

趾骨类似于上肢的指骨,共14块。

图2-12趾骨、跖骨、跗骨

五、作业

下肢骨的组成以及数量,并举例说明下肢带骨和下肢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实验三:中轴骨

一、目的: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了解颅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胸骨、肋骨、颅的形态、结构

二、材料:人体骨架标本,人中轴骨干标本。

三、步骤

(一)中轴骨的组成

1.躯干骨的组成

躯干骨包括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12对,24块)及胸骨

(1块)共51块。

图2-13躯干骨(后面观)

2.颅骨的组成

颅骨位于脊柱的上方,包括29块,可划分为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和听小骨(6块)3部分。

图2-14颅骨(前面观)

(二)观察躯干骨的形态、结构

1.椎骨的形态、结构

独立椎骨分为颈椎(7块)、胸骨(12块)、腰椎(5块)。椎骨的一般形态包括一个椎体、一个椎弓、一个椎孔和7个突起(以胸椎为例)各部分椎骨的特征:颈椎、胸椎、腰椎各有其特征,而颈椎中,第1、第2和第7颈椎又特别明显。

颈椎:其特征是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脉、椎静脉及神经由此通过;棘突末端

分叉;椎体较小。第1颈椎又称寰椎,无椎体和棘突,有前弓、后弓。

. 图2-15胸椎

2.观察胸骨、肋骨的形态、结构

肋骨可分为肋骨体、胸骨端及椎体端三部分。

胸骨:胸骨位于人体胸前皮下,是一块长扁骨。它由胸骨柄、胸骨体与剑突三部分构成。

图2-16肋骨图2-17胸骨四、作业

中轴骨的组成及数量,是说明不同椎骨各自的特点及其体表标志。

骨的成分

骨的成分(第二课时) 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 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 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有机物——能燃烧,不溶于酸。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 反馈:至少需要三根骨,煅烧骨与正常骨的对比,脱钙骨与正常骨的对比,煅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镊子、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 指导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 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2.第二根用镊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 3.第三根作对照。 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2. 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对比。 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思考: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骨在煅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煅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 性。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 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 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 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坚固。 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板书设计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题目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 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 物质的名称: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6、进入21世纪,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些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 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综合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中含有离子 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数 3、由原子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是( ) A、五氧化二磷 B、汞 C、硫酸 D、液氧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铜 B、氯化钠 C、氯化氢 D、氩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氧化镁、液态氧 B、铁、二氧化硫、石油 C、铜、二氧化锰、甲烷 D、磷、二氧化碳、水银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分析

公司的组织机构与结构 A:公司的组织机构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和原则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 公司组织机构是指从事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公司最高领导机构。 一般讲来,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二)公司组织机构的原则 (1)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要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2)要把公司组织机构成员的利益同公司经营治理的好坏紧密联系起来。 (3)公司组织机构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但对不同成员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公司的决策机构 (一)股东大会 1.股东 一个公司的股东是指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个人或组织。 任何拥有财产的组织或个人都有资格购买公司股票而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但公司不可自为股东,否则,当公司停业解散时,属于公司的那部分股份将没有最终的所有者。 股东对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理权和监察权,还有取得股息的受益权以及对公司资产的拥有权。股东对公司行使的操纵权一般差不多上在股东大会上或以书面同意方式通过决议而实现的。股东通过选举而操纵董事会,进而获得对公司业务的操纵权。股东所拥有的治理权一般不是指股东直接治理,而是指股东通过董事会间接地参与对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的领导和治理。股东还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的大小完全由其所持有的股票或股份数量的多寡而定。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由各公司的章程和内部细则规定。

2.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表达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要紧场所和工具。 (1)股东大会的种类有: ①股东一般年会,即公司一年一次必须召开的股东大会。一般年会一般由董事会组织召开。通常由公司法对两个年会之间的间隔期限做出具体规定。假如公司超过一定的期限仍不召开会议,有管辖权的法院有权依照任何股东的请求,迅即责令公司进行会议。会议的要紧内容,在公司法规定的范围内,一般由各个公司的章程或内部细则具体规定。通常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一般权限,即经常性的只需一般决议的权限,包括: A.通过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 B.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成员的选任、解任及其酬劳的确定; C.审议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报告; D.分配红利,确定并宣布股息。 第二,特不权限,即需通过特不决议的权限,包括:

大气层结构组成

1+1教育自然科学个性化教案 教师 朱银炎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2012年6月8日 学科 自然科学 年级 初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类型 知识讲解□:考题讲解□: 学生课时统计 学案主题 班主任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气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______。 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__________着地球。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________趋势。3.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_________,________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 ___________,下沉,形成对流。 二、我会选择: 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火山喷发 C、雷电交加 D、碧海蓝天 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7.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是( ) A、暖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 9.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A、1000千米 B、2000千米 C、3000千米 D、5000千米10.大气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B、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变化

道路工程的组成和分类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 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

骨的成分和特性

初一年级生物学科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一)骨的成分和特性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1)概述骨的成分物理特性。 (2)尝试探究骨的成分,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知识 链接 学法 指导 自主合作互助 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复习提纲:学生回顾记忆知识,再师友互相抽查。 1、人体的运动系统组成。 2、骨的形态:、、、。 3、人体有_____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4、骨的结构? 导学提纲:自主学习新知识,找出疑难问题。 1、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 度又有弹性。为什么骨坚硬而有韧性?它为什么又有这样的物理特性呢? 2、骨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4、骨浸泡在稀盐酸中,被溶解的成分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5、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 性? 二、探究释疑 师友共同总结骨的特性和骨成分的关系。

弹性变____,易骨折 既坚硬又有弹性 弹性____ ,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特性 <1/3 1/3 >1/3 ________ >2/32/3<2/3无机物老年人成年人少年儿童 骨的成分及特性 ①成分:水分、无机盐(主要是____ 盐,所以骨质坚硬)、 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能使骨具有______) 。②人体骨成分的特性 钙韧性有机物大小 三、巩固理解 师友自主理解骨的成分、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互助提高 幻灯片出示检测题,学生自主完成。 全班交流正确答案,基础题让学友讲给师傅听,学友解决不了的请师傅讲解,较高难度题型教师点拨后,师友交流合作提高。 1、公共汽车上年轻人未给老人让座,请对此加以评述,并说明其科学 道理。 2、出示学生课堂上标准的坐资图片,质疑:为什么老师上课要求正确 的坐姿?应该有哪些正确姿势? 3、老年人为什么易骨折?为防止老年人骨折,我们能够做什么? 4、为什么说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青少年、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 5、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是:( ) A 、骨中有机物成分多 B 、骨中无机物含量超过1/3 C 、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D 、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6、人体内终身存在红骨髓的部位是:( ) A 、骨密质内 B 、骨髓腔中 C 、骨松质内 D 、骨膜中 7、少年儿童若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正确姿势骨骼就会变形原因:( ) A 、骨中无机物多,有机物少 B 、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相等 D 、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 五、梳理总结 师友谈收获: 1、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友互评(主要是感谢或激励的话) 3、评选优秀师友

七年级生物下册《骨的成分和结构》讲学稿(无答案) 冀少版

《骨的成分和结构》讲学稿 课题:骨的成分和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骨的成分和结构。 2.了解骨的功能。 3.了解骨的卫生保健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骨的成分和结构。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学会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由运动、支持、连结等作用。 (一) 人体的主要的骨 人体骨骼由________块连接而成,以其分布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详细内容看课本P121图6-2。 (二) 骨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4.完成实验: [ 方法步骤 ] (1)从解剖盘中取一根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有什么感觉? (2)用镊子夹取一块肋骨,放到酒精灯上燃烧,直到再不能燃烧为止,看看此时骨的颜色,用镊子触及骨,有什么感觉? (1)青少年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冀少版七下生物讲学稿]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骨的成分和结构 兴华路中学 08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2)分析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 (四) 生活在线 1. 骨为什么硬而不脆,坚而不重? 2. 什么是骨折?骨折之后怎样处理? 3. 为什么骨能够生长和再生? 二、课堂教学 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视发现优秀的作品以及代 表性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解决疑难。 2、组织观看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三、小小练兵场 1.人体骨骼包括_______块骨。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构成。躯干骨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骨的基本成分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骨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在长骨中,集中在骨干的是_______,骨的两端是_______。 3.青少年时期,骨中的有机物成分含量超过_______,容易使骨骼变形。 4.青少年的胫骨长长,新增的骨组织主要来自() A.软骨层 B.骨髓 C.骨膜 D.骨质 5.法医鉴定某被害人的遗骨,发现无机物和有机物之比是2:1,则此人可能正处于 ()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 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城市道路的组成2. (和路面三大部分。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1. 5个等级。 全部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4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全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2.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 . 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如居住区)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80cm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第一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第一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 和 ;构件是机构中的 单元体。 2.具有 、 、 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机器是由 、 、 所组成的。 4.机器和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 5.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 三部分组成。 6.运动副元素是指 。 7.构件的自由度是指 ;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 8.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副,它产生 个约束,而保留 个自由度。 9.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 10.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 机构的自由度。 11.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 1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 ,最小约束数为 。 13.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 ,至少为 。 15.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 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 副 。 17.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 铰链,(B) 自由度,(C) 约束。 18.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 ;局部自由度是指 ;虚约束是指 。 19.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 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 级别确定。 20.机构运动简图是 的简单图形。 31.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 ) 32.一种相同的机构 组成不同的机器。 (A) 可以 ; (B) 不能 33.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 产生任何相对运动。 (A) 可以 ; (B)不能 34.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 (A) 0; (B) 1; (C) 2 35.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 。 (A) ?1; (B) +1; (C) 0 36.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 。 1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 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及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及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及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及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

1.全身骨的组成及名称

实验一上肢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2. 掌握主要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3. 了解其他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 1. 上肢骨的组成 2. 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材料:人体骨架标本,人上肢骨干标本 四、实验步骤: (一)上肢骨的组成 上肢骨可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部分。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上臂骨、前臂骨及手骨三部分。上臂骨只有一块,即肱骨; 前臂骨包括尺骨和桡骨;手骨又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 图2-1 上肢骨(右) )上肢骨的形态、结构 1. 锁骨 锁骨略呈“∽”形,横位于胸骨与肩胛骨之间,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分为尺骨体和上、下两端,上端肥大下端细小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上端、骨体和下端。它与尺骨相反,上端上而下 肩胛骨是一三角形扁骨, 位于胸廓的后方上外侧, 上下平齐第 2、第 7 肋, 可于皮下触知。三角形底部在上方,顶部(尖)向下方,可区分为两面、 三角和三缘。 4. 尺骨、桡骨 图 2-2 锁骨 (右) 2. 肩胛骨 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肱骨体和上、下端 3. 肱骨 图 2-4 肩胛骨(左、后面) 图 2-4 肱骨(右、前、后) 图 2-3 肩胛骨 左、前 面)

5. 腕骨、掌骨、指骨 五、作业 上肢骨的组成以及数量,并举例说明上肢带骨和上肢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实验二 下肢骨 一、实验目的: 端大 图 2-5 尺骨和桡骨(右) 腕部 8 块小骨的总称,掌骨包括 5 块小长骨,指骨共有 14 块小长骨 图 2-7 腕骨 图 2-6 手骨(右)

经典机构结构原理与分析

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AB为原动件作匀速转动,当它由AB1转到AB2位置时,转角φ1=180°+θ,摇杆由右极限位置C1D摆到左极限位置C2D摆角为ψ,当曲柄从AB2转到AB1时,转角φ2=180°-θ,摇杆由位置C2D返回C1D,其摆角仍为ψ,因为φ1>φ2 ,对应时间t1>t2,因此摇杆从C2D转到C1D较快,即具有急回特性,其中θ为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曲柄两个位置之间所夹的锐角,称为极位夹角。 双摇杆机构 摇杆AB为原动件,通过连杆BC带动从动件CD也作往复摆动,虚线AB1、AB2为摇杆AB的两极限位置,也是当摇杆AB为原动件 时,机构的两死点位置。

双曲柄机构 当曲柄AB为原动件作匀速回转时,曲柄CD跟随作周期性的匀速圆周回转,当曲柄从位置AB1转过φ1角到位置AB2时,从动件CD转过180°,当曲柄从位置AB2转过φ2角到位置AB1时,从动件CD转过180°,因为φ1>φ2 ,即t1>t2,从动曲柄的角速度不是常数,而是作变角速度回转。 平行双曲柄机构 当机构处于AB1C1D和AB2C2D时,机构的传动角γ=0,即为死点位置,若在此位置由于偶然外力的影响,则可能使曲柄转向不定,出现误动作。 当原动件曲柄作匀速回转,从动曲柄也以相同角速度匀速同向回转,连杆作平移运动。

平行机构 该机构为机车驱动轮联动机构,是利用平行曲柄来消除机构死点位置的运动不确定状态的。 搅拌机 该机构是一曲柄摇杆机构的应用实例,利用连杆上E点的轨迹来进行搅拌。

夹具机构 当工件被夹紧后,BCD成一直线,机构处于死点位置,即使工件的反力很大,夹具也不会自动松脱,该例为利用死点位置的自锁特性来实现工作要求的。 K=1的曲柄摇杆机构 从动件摇杆处于两极限位置时,对应主动件曲柄位置AB1、AB2共线,即极位夹角θ=0,K=1,机构没有急回特性。

骨结构

第二章骨的构造与骨折愈合 第一节骨的结构 人体有206块骨,通常依据骨的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每一块骨骼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的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解剖学和生理学上都可以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虽然骨的形状各异,但是骨的结构具有共同的模式,即骨的表面被覆一层骨膜,骨膜深方是结构致密的皮质骨,虽然皮质骨的厚薄不等,但是都形成一个封闭的皮质骨壳,即骨的外表面。在表层皮质骨的深方是海绵状的松质骨。在长骨的内部和松质骨的小梁骨之间有骨髓腔,容纳骨髓。骨组织是组成骨器官最基本的成分。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矿化的细胞外间质组成的、坚硬的结缔组织。在生活状态下,骨组织有活跃的新陈代谢,其对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应力变化,有积极的反应,并且以其微细结构周期性的重塑建,适应内外环境和应力的变化。骨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支持、运动和保护等3个主要方面。此外,骨组织是机体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钙离子“库”;红骨髓是机体的造血器官;骨组织合成及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参与机体造血、内分泌和免疫等许多系统的机能调节。 一、骨的组织学构造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3部分构成。骨膜是骨的被覆。骨质即骨组织,由骨系细胞和骨间质组成。骨系细胞主要指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等,有时也涉及到中胚层间充质的多能干细胞。骨间质即骨组织的细胞外间质,通常分为有机间质与无机间质。有机间质由骨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无机间质即骨盐,它们主要沉积在骨的胶原原纤维上。为方便起见,拟分骨系细胞、细胞间质、骨膜和骨髓4个标题介绍。 (一)骨组织的细胞:骨组织的基本细胞有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骨细胞最多,埋于骨间质内部,其它细胞均位于骨质的表面(边缘)。 1. 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也称前骨母细胞(Preosteoblast)或骨祖细胞,它们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外膜和骨内膜的深方。骨内膜除贴覆在长骨干皮质骨内面外,也贴覆在小梁骨表面和骨内管道系统的腔面。换言之,在骨

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课题: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一,基本知识: 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主要由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成人有602块骨。骨有新陈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过程,外伤后有修复再生能力,所以骨是一种器官。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官外,骨按其在体内的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前二者统称为中轴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人体骨骼图片)。骨为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体内99%的钙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在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由骨质(骨组织),骨膜和骨髓构成。 二,骨结构的主体—骨组织(骨质) 1基本介绍: 骨组织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也是由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的。纤维为骨胶纤维(和胶原纤维一样),基质含有大量的固体无机盐。骨与其他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组成。但骨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的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的组织,构成身体的骨骼系统。可分为密质和松质。骨密质质地

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2.骨组织中的细胞 成骨细胞

一个成骨细胞在3~4d内可分泌其三倍体积的基质,然后自身埋于其中,即变为骨细胞。骨细胞 骨细胞是骨组织的主要细胞。 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细胞也参与骨吸收过程。 三,骨膜 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被覆于新鲜骨的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也称形成层。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也衬着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骨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 四,骨髓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班级姓名组名家长签字【探究目标】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1、元素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 单质 单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4 C2H5OH CH3OH CH3COOH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 3、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 原中子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桥梁的结构及分类(最新整理)

桥梁的结构及分类 1、桥梁一般讲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指主要承重结构和桥面系;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2、桥梁的分类:按使用性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桥梁分类多孔跨径总长L(米)单孔跨径L0(米) 特大桥L≥500L0≥100 大桥L≥100L0≥40 中桥30

机构的组成及其自由度的分析计算

一、机构的组成及其自由度的分析计算(共170题)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称为机器。 3.机器是由、、所组成的。 4.机器和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5.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6.运动副元素是指。 7.构件的自由度是指。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8.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9.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10.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11.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1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3.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 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5.计算机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17.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 (A) 铰链,(B) 自由度,(C) 约束。 18.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19.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20.机构运动简图是的简单图形。 31.任何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构都是由机架加原动件再加自由度为零的杆组组成的。--------------() 32.一种相同的机构组成不同的机器。(A) 可以;(B) 不能 33.机构中的构件是由一个或多个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间产生任何相对运动。(A) 可以;(B)不能 34.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 平面机构,则其自由 等于。(A) 0;(B) 1;(C) 2 35.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A) 1;(B) +1;(C) 0

骨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课题:骨得结构及其组成成分 一,基本知识: 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得组织部分.主要由骨组织(包括骨细胞、胶原纤维与基质等)构成,成人有602块骨。骨有新陈代谢活动与生长发育过程,外伤后有修复再生能力,所以骨就是一种器官。除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官外,骨按其在体内得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与四肢骨.前二者统称为中轴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与下肢骨。(人体骨骼图片)。骨为体内最坚硬得结缔组织,体内99%得钙就是以羟基磷灰石形式贮存在骨内,因而骨为体内最大得钙库,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由骨质(骨组织),骨膜与骨髓构成。 二,骨结构得主体-骨组织(骨质) 1基本介绍: 骨组织就是一种坚硬得结缔组织,也就是由细胞、纤维与基质构成得。纤维为骨胶纤维(与胶原纤维一样),基质含有大量得固体无机盐。骨与其她结缔组织基本相似,也由细胞、纤维与基质三种成分组成。但骨得最大特点就是细胞基质具有大量得钙盐沉积,成为很坚硬得组织,构成身体得骨骼系统。可分为密质与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强,分布于骨得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得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得内部。

2.骨组织中得细胞 成骨细胞 一个成骨细胞在3~4d内可分泌其三倍体积得基质,然后自身埋于其中,即变为骨细胞. 骨细胞

骨细胞就是骨组织得主要细胞。 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具有特殊得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细胞也参与骨吸收过程。 三,骨膜 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外,被覆于新鲜骨得表面含丰富得神经,血管与淋巴管,对骨得营养,再生与感觉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也称形成层。骨髓腔与骨松质得网眼也衬着一层菲薄得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骨膜得内层与骨内膜有分化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得能力,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得功能. 四,骨髓 为充填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得软组织。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与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

桥梁的组成和分类(1)

第一章桥梁的组成和分类 一.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桥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桥跨结构是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 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通常设置在桥两端的称为桥台,桥台与路堤相街接,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堤填土的滑坡和坍落。单孔桥没有中间桥墩。 基础是桥墩和桥台中使全部荷载传至地基的底部奠基部分。是确保桥梁能安全使用的关键。 上部结构是指桥梁的桥跨结构。 下部结构是指桥梁的桥墩或桥台。 支座是桥梁在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 锥形护坡是指在路堤与桥台街接处,在桥台两侧设置石砌护坡,为保证迎水部分路堤坡的稳定。 低水位是指在枯水季节如丘而止最低水位。 高水位是指在洪峰河流中最高水位。 设计洪水位是指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对于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总跨径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也称桥梁孔径,它反映了桥下宣泄洪水的能力。

计算跨径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对于拱式桥,是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水平距离。国为拱圈(或拱肋)各载面形心点的连线称为拱轴线。 桥梁全长简称桥长,是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在一条线路中,桥梁和涵洞总长的比重反映它们在整段线路建设中的重要程度。 桥梁高度简称桥高,是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桥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桥梁施工的难易性。 桥下净空高度是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对该河流通航所规定的净空高度。 建筑高度是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它不仅与桥梁结构的体系和路径的大小有关,而且还随行车部分在桥上布置的高度位置而异。 公路(或铁路)定线中所确定的桥面(或轨顶)标高,对通航净粉顶部标高之差,又称为容许建筑高度。 净矢高是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计算矢高是从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矢跨比是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也称拱矢度,它是反映拱桥受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外,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对标准设计或新建桥涵路径在60m以下时,一般均就尽量采用标准跨径。对于梁式桥,它是指两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