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下图所示,已知AB//CD, ∠B=30°,∠D=120°;

(1)若∠E=60°,则∠F=________;

(2)请探索∠E与∠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3)如下图所示,已知EP平分∠BEF,FG平分∠EFD,反向延长FG交EP于点P,求∠P的度数;

【答案】(1)90°

(2)解:如图,分别过点E,F作EM∥AB,FN∥AB

∴EM∥AB∥FN

∴∠B=∠BEM=30°,∠MEF=∠EFN

又∵AB∥CD,AB∥FN

∴CD∥FN

∴∠D+∠DFN=180°

又∵∠D =120°

∴∠DFN=60°∴∠BEF=∠MEF+30°,∠EFD=∠EFN+60°

∴∠EFD=∠MEF +60°

∴∠EFD=∠BEF+30°

(3)解:如图,过点F作FH∥EP

由(2)知,∠EFD=∠BEF+30°

设∠BEF=2x°,则∠EFD=(2x+30)°

∵EP平分∠BEF,GF平分∠EFD

∴∠PEF= ∠BEF=x°,∠EFG= ∠EFD=(x+15)°

∵FH∥EP

∴∠PEF=∠EFH=x°,∠P=∠HFG ∵∠HFG=∠EFG-∠EFH=15°∴∠P=15°

【解析】【解答】解:(1)分别过点E、F作EM∥AB,FN∥AB,则有AB∥EM∥FN∥CD.∴∠B=∠BEM=30°,∠MEF=∠EFN,∠DFN=180°-∠CDF=60°,

∴∠BEF=∠MEF+30°,∠EFD=∠EFN+60°,

∴∠EFD=∠BEF+30°=90°.

【分析】(1)分别过点E、F作AB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N=60°,∠BEM=30°,∠MEF=∠NFE,即可得到结论;(3)过点F作FH∥EP,设∠BEF=2x°,根据(2)中结论即可表示出∠BF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EF=x°,∠EFG=(x+1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65°,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

(1)如图①,将三角板MON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时,则∠MOC=________;(2)如图②,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OC是∠MOB的角平分线,求旋转角∠BON和∠CON的度数;

(3)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③时,∠NOC=∠AOM,求∠NOB的度数.

【答案】(1)25°

(2)解:∠BOC=65°,OC平分∠MOB

∠MOB=2∠BOC=130°

∠BON=∠MOB-∠MON=130°-90°=40°

∠CON=∠COB-∠BON=65°-40°=25°

(3)解:∠NOC= ∠AOM ∠AOM=4∠NOC ∠BOC=65°

∠AOC=∠AOB-∠BOC=180°-65°=115°

∠MON=90°

∠AOM+∠NOC=∠AOC-∠MON=115°-90°=25°

4∠NOC+∠NOC=25°

∠NOC=5°

∠NOB=∠NOC+∠BOC=70°

【解析】【解答】解:(1)∠MON=90,∠BOC=65°

∠MOC=∠MON-∠BOC=90°-65°=25°

【分析】(1)根据∠MON和∠BOC的度数可以得到∠MON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由∠BOC=65°,可以求得∠BOM的度数,然后由∠NOM-90°,可得∠BON的度

数,从而得解;(3)由∠BOC=65°,∠NOM=90°,∠NOC= ∠AOM,从而可求得∠NOC的度数,然后由∠BOC=65°,从而得解.

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 .

(1)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的度数;

(3)若按住三角板不动,绕顶点转动三角,试探究等于多少度时,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解:,理由如下:

(2)解:如图①,设,则,

由(1)可得,

(3)解: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所示,当时,,又,

②如图2所示,当时,,

又,

.

综上所述,等于或时, .

【解析】【分析】(1)由∠BCD=∠ACB+∠ACD=90°+∠ACD,即可求出∠BCD+∠ACE的度数.

(2)如图①,设∠ACE=a,可得∠BCD=3a,结合(1)可得3a+a=180°,求出a的度数,即得∠BCD的度数.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1所示,当AB∥CE时,∠BCE=180°-∠B=120°,②如图2所示,当AB∥CE时,∠BCE=∠B=60°,分别求出∠BCD的度数即可.

4.如图,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P 为线段 AB 上任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B 同时向 A 点移动,且 C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长度,D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3 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 t 秒.

(1)A 点表示数为________,B 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AB=________.

(2)若 P 点表示的数是 0,

①运动 1 秒后,求 CD 的长度;

②当 D 在 BP 上运动时,求线段 AC、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3)若 t=2 秒时,CD=1,请直接写出 P 点表示的数.

【答案】(1)-8;4;12

(2)解:①运动一秒后,C点为-2,D点为1,所以CD=3;

②当点D在BP上运动时, ,此时C在线段AP上,AC=8-2t,

CD=2t+4-3t=4-t,所以AC=2CD

(3)解:若 t=2秒时,D点为-2,若 CD=1,则 C=-3 或-1,

①当 C=-3 时,CP=4,此时 P=1;

②当 C=-1 时,P=3.

【解析】【解答】解:⑴

故答案为:-8;4;12;

【分析】(1)由已知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 ,且点A在点B的左边,就可求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的长。

(2)①由点A、B表示的数及点C、D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得出运动1秒后点C、D分别表示的数,再求出CD的长;②当点D在BP上时,根据t的取值范围,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AC、CD的长,就可得出AC、CD的数量关系。

(3)根据t的值及CD的长,就可得出点C表示的数,从而就可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5.如图,线段AB=20cm.

(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cm/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3cm/秒运动,几秒后,点P、Q两点相遇?

(2)如图,AO=PO=2cm,∠POQ=60°,现点P绕着点O以30°/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一周后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A自B点向A点运动,若P、Q两点也能相遇,求点Q运动的速度.

【答案】(1)解:设x秒点P、Q两点相遇根据题意得:

2x+3x=20,

解得x=4

答:4秒后,点P、Q两点相遇。

(2)解:①当点P.Q在OB与圆的交点处相遇时:P点运动所用的时间为:① (秒),P点的运动速度为:(20-4)÷2=8cm/秒

②当点P,Q在A点处相遇时:P点运动所用的时间为:②(60+180)÷30=8(秒),P点运动的速度为:20÷8-2.5cm/秒

【解析】【分析】(1)此题是一道相遇问题,根据相遇的时候,P点所走的路程+Q点运动的路程等于AB两地之间的距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分①当点P.Q在OB与圆的交点处相遇时,②当点P,Q在A点处相遇时两类讨论,分别根据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算出P点运动的时间,即Q点运动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即可算出Q点的运动速度。

6.如图1,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

方形.

(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边长为________.

(2)如图2,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数轴上表示的﹣1点为圆心,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

(3)如图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若把阴影部分剪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 ________.

【答案】(1)5;;

(2)

(3)

【解析】【解答】解:(1)5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后,面积不变,所以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5×1×1=5,边长= ,

(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然后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A点表示的数是

,(3)根据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为6,所以拼成的新正方形的面积是6,则新正方形的边长= .

【分析】(1)剪拼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总面积不会变化,从而得出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可算出其边长;

(2)直角三角形的最大的边就是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以算出其斜边的长度是,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表示-1的点到A点的距离是,利用线段的和差得OA=-1,从而得出A点所表示的数;

(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可以算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剪拼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总面积不会变化,从而得出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可算出其边长。

7.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点是【A,B】的好点.

(1)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________【A,B】的好点,但点D________【B,A】的好点.(请在横线上填是或不是)知识运用:

(2)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4,点N所表示的数为﹣2.数________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好点;

(3)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经过________秒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答案】(1)不是;是

(2)0

(3)5或10

【解析】【解答】解:(1)如图1,∵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

根据好点的定义得:DB=2DA,那么点D不是【A,B】的好点,但点D是【B,A】的好点;

⑵如图2,4﹣(﹣2)=6,6÷3×2=4,

即距离点M4个单位,距离点N2个单位的点就是所求的好点0;

∴数0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好点;

⑶如图3,由题意得:PB=4t,AB=40+20=60,PA=60﹣4t,

点P走完所用的时间为:60÷4=15(秒),

当PB=2PA时,即4t=2(60﹣4t),t=10(秒),

当PA=2PB时,即2×4t=60﹣4t,t=5(秒),

∴当经过5秒或10秒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好点;

故答案:(1)不是,是;(2)0;(3)5或10.

【分析】(1)根据定义发现:好点表示的数到【A,B】中,前面的点A是到后面的数B 的距离的2倍,从而得出结论;(2)点M到点N的距离为6,分三等分为份为2,根据定义得:好点所表示的数为0;(3)根据题意得:PB=4t,AB=40+20=60,PA=60﹣4t,由好点的定义可知:分两种情况列式:①PB=2PA;②PA=2PB;可以得出结论.

8.

(1)感知:如图①,若AB∥CD,点P在A

B、CD内部,则∠P、∠A、∠C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探究:如图②,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APC、∠A、∠C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请补全以下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③,过点P作PQ∥AB

∴∠A=________

∵AB∥CD,PQ∥AB

∴________∥CD

∴∠C=∠________

∵∠APC=∠________﹣∠________

∴∠APC=________

(3)应用:

① 如图④,为北斗七星的位置图,如图⑤,将北斗七星分别标为A、B、C、D、E、F、G,其中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EF,则∠B、∠D、∠E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② 如图⑥,在(1)问的条件下,延长AB到点M,延长FE到点N,过点B和点E分别作射线BP和EP,交于点P,使得BD平分∠MBP,EN平分∠DEP,若∠MBD=25°,则∠D﹣∠P=________°.

【答案】(1)∠P=∠A+∠C

(2)∠APC=∠A﹣∠C;∠APQ;PQ;∠CPQ;∠APQ;∠CPQ;∠A﹣∠C

(3)解:∠D+∠B﹣∠E=180°;75

(1)∠P=∠A+∠C;∠APC=∠A﹣∠C,∠APQ,PQ,∠CPQ,∠APQ,∠CPQ,∠A﹣∠C;∠D+∠B﹣∠E=180°(2)75

【解析】【解答】解:(1)如图①,过点P作PQ∥AB

∴∠A=∠APQ,

∵AB∥CD,PQ∥AB

∴PQ∥CD,

∴∠C=∠QPC,

∴∠APQ+∠QPC=∠A+∠C,

∠APC=∠A+∠C.

故答案为∠P=∠A+∠C;(2)如图③,过点P作PQ∥AB

∴∠A=∠APQ

∵AB∥CD,PQ∥AB

∴PQ∥CD

∴∠C=∠CPQ

∵∠APC=∠APQ﹣∠CPQ

∴∠APC=∠A﹣∠C.

故答案为:∠APC=∠A﹣∠C,∠APQ,PQ,∠CPQ,∠APQ,∠CPQ,∠A﹣∠C.(3)①如图⑤,过点D作DH∥EF,

∴∠HDE=∠E,

∵AB∥EF,DH∥EF

∴AB∥DH,

∴∠B+∠BDH=180°,

即∠BDH=180°﹣∠B,

∴∠HDE+∠BDH=∠E+180°﹣∠B,

即∠BDE+∠B﹣∠E=180°,

故答案为∠D+∠B﹣∠E=180°,

②如图⑥,过点P作PH∥EF,

∴∠EPH=∠NEP,

∵AB∥EF,PH∥EF,

∴AB∥PH,

∴∠MBP+∠BPH=180°,

∵BD平分∠MBP,∠MBD=25°,

∠MBP=2∠MBD=2×25°=50°,

∠BPH=180°﹣50°=130°,

∵EN平分∠DEP,

∴∠NEP=∠DEN

∴∠BPE=∠BPH﹣∠EPH=∠BPH﹣∠NEP=∠BPH﹣∠DEN=130°﹣(180°﹣∠DEF)=∠DEF﹣50°

由①∠D+∠ABD﹣∠DEF=180°,

∵∠MBD=25°,

∴∠ABD=155°,

∴∠D+∠155°﹣∠DEF=180°,

∴∠DEF=∠D﹣25°

∴∠BPE=∠DEF﹣50°=∠D﹣25°﹣50°=∠D﹣75°

∠D﹣∠BPE=75°

即∠D﹣∠P=75°,

故答案75.

【分析】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通过角等量关系转化解题即可.9.【探索新知】

如图1,射线OC在∠AOB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AOC和∠BOC,若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则称射线OC是∠AOB的“二倍线”.

(1)一个角的角平分线________这个角的“二倍线”.(填是或不是)

(2)【运用新知】如图2,若∠AOB=120°,射线OM绕从射线OB的位置开始,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0°的速度向射线OA旋转,当射线OM到达射线OA的位置时停止旋转,设射线OM旋转的时间为t(s),若射线OM是∠AOB的“二倍线”,求t的值. (3)【深入研究】在(2)的条件下.同时射线ON从射线OA的位置开始,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5°的速度向射线OB旋转,当射线OM停止旋转时,射线ON也停止旋转.请直接写出当射线OM是∠AON的“二倍线”时t的值.

【答案】(1)是

(2)解:若∠AOM=2∠BOM时,且∠AOM+∠BOM=120°

∴∠BOM=40°

∴t= =4,

若∠BOM=2∠AOM,且∠AOM+∠BOM=120°

∴∠BOM=80°

∴t= =8

若∠AOB=2∠AOM,或∠AOB=2∠BOM,

∴OM平分∠AOB,

∴∠BOM=60°

∴t= =6

综上所述:当t=4或8或6时,射线OM是∠AOB的“二倍线”.

(3)解:若∠AON=2∠MON,则5t=2×(5t+10t-120)

∴t=9.6

若∠MON=2∠AOM,则5t+10t-120=2×(120-10t)

∴t=

若∠AOM=2∠MON,则120-10t=2×(5t+10t-120)

∴t=9

综上所述:t=9.6或或9.

【解析】【解答】(1)解:∵一个角的平分线平分这个角,且这个角是所分两个角的两倍,

∴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是这个角的“二倍线”,

故答案为:是

【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分三种情况讨论,由“二倍线”的定义,列出方程可求t的值;(3)分三种情况讨论,由“二倍线”的定义,列出方程可求t的值.

10.某数学活动小组在做角的拓展图形练习时,经历了如下过程:

(1)操作发现: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2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如图: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OM边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时,如图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即可).

①∠BOM=60°②∠COM-∠BON=30°③OB平分∠MON④∠AOC的平分线在直线ON上(2)数学思考:同学们在操作中发现,当三角板绕点O旋转时,如果直角三角板的OM 边在∠BOC的内部且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那么∠COM与∠BON的差不变,请你

说明理由;如果直角三角板的OM、ON边都在∠BOC的内部,那么∠COM与∠BON的和不变,请直接写出∠COM与∠BON的和,不要求说明理由.

(3)类比探索:三角板绕点O继续旋转,当直角三角板的ON边在∠AOC的内部时,如图3,求∠AOM与∠CON相差多少度?为什么?

【答案】(1)①②④

(2)解:① ,

②由题意可得:

(3)解:,,

【解析】【解答】解:(1),OM平分,

,故①正确;

,,

,,

,故②正确;

,,

平分,错误;

,,

的平分线在直线ON上,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M=∠COM=∠BOC=60°,即得∠BON=∠MON-∠BOM=30°,从而求出∠COM-∠BON=30°据此判断①②③;由∠AOC=180°-∠AOC=60°,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OD=30°,从而判断∠AOC的平分线在直线ON上,据此判断④;

(2)由∠COM=120°-∠BOM,∠BON=90°-∠BOM,即可求出结论;

(3)由∠AOM=90°-∠AON,∠CON=∠AOC-∠AON=60°-∠AON,两式相减即可求出结论.

11.已知,如图1,∠AOB和∠COD共顶点O,OB和OD重合,OM为∠AOD的平分线,ON为∠BOC的平分线,∠AOB=α,∠COD=β.

(1)如图2,若α=90°,β=30°,则∠MON=________;

(2)若将∠COD绕O逆时针旋转至图3的位置,求∠MON;(用α,β表示)

(3)如图4,若α=2β,∠COD绕O逆时针旋转,转速为3°/秒,∠AOB绕O同时逆时针旋转,转速为1°/秒(转到OC与OA共线时停止运动),且OE平分∠BOD,请判断∠COE与∠AO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60°

(2)解:设∠BOD=γ,

∵∠MOD==,∠NOB==,

∴∠MON=∠MOD+∠NOB-∠DOB=+-γ=

(3)解:为定值 .

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DOB=3t-t=2t,∠DOE=∠DOB=t,

∴∠COE=β+t,∠AOD=α+2t,

又∵α=2β,

∴∠AOD=2β+2t=2(β+t),

∴=

【解析】【解答】(1)解:∵OM为∠AOD的平分线,ON为∠BOC的平分线,∠AOB=α,∠COD=β,α=90゜,β=30゜,

∴∠MON= α+ β=60°,

故答案为:60°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MON= ∠AOD+ ∠BOC,进而求出即可;

(2)设∠BOD=γ,而∠MOD= = ,∠NOB= = ,进而得出即可;(3)利用已知表示出∠COE和∠AOD,进而得出答案.

12.如图,已知 .

(1)如图1,求证:;

(2)为,之间的一点,,,平分交于点G,

如图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如图1,作 .

∵,∴,

∴,

∵,

(2)解:如图2,作 .

∵,∴,∴

∵,∴,∴

∵平分,∴

∵,∴

∵,∴ .

【解析】【分析】(1)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则∠BEF=∠B,∠D=∠DEF,所以∠D=∠B+∠BED;

(2)作,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则,

,由已知求出,可得∠GDF=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即可得的度数.

13.在△ABC中,∠ACB=2∠B,如图①,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在AB 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B=AC+CD。

(1)如图②,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2)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答案】(1)解:猜想:AB=AC+CD.

证明:如图②,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

∵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

∴∠BAD=∠CAD,

∵AD=AD,

∴△ADE≌△ADC(SAS),

∴∠AED=∠C,ED=CD,

∵∠ACB=2∠B,

∴∠AED=2∠B,

∵∠AED=∠B+∠EDB,

∴∠B=∠EDB,

∴EB=ED,

∴EB=CD,

∴AB=AE+DE=AC+CD.

(2)解:猜想:AB+AC=CD.

证明: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

∵AD平分∠FAC,

∴∠EAD=∠CAD.

在△EAD与△CAD中,

AE=AC,∠EAD=∠CAD,AD=AD,

∴△EAD≌△CAD(SAS).

∴ED=CD,∠AED=∠ACD.

∴∠FED=∠ACB,

又∵∠ACB=2∠B,

∴∠FED=2∠B,

∵∠FED=∠B+∠EDB,

∴∠EDB=∠B,

∴EB=ED.

∴EA+AB=EB=ED=CD.

∴AC+AB=CD.

【解析】【分析】(1)首先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DE≌△ADC(SAS),则可得∠AED=∠C,ED=CD,又由∠AED=∠ACB,∠ACB=2∠B,所以∠AED=2∠B,即∠B=∠BDE,易证DE=CD,则可求得AB=AC+CD;

(2)首先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易证△EAD≌△CAD,可得ED=CD,∠AED=∠ACD,又由∠ACB=2∠B,易证DE=EB,则可求得AC+AB=CD.

14.如图,EF⊥AB于F,CD⊥AB于D,点在AC边上,且∠1=∠2= .

(1)求证:EF∥CD;

(2)若∠AGD=65°,试求∠DCG的度数.

【答案】(1)证明:∵EF⊥AB于F,CD⊥AB于D,

∴∠BFE=∠BDC=90°,

∴EF∥CD.

(2)解:∵EF∥CD,

∴∠2=∠DCE=50°,

∵∠1=∠2,

∴∠1=∠DCE,

∴DG∥BC,

∴∠AGD=∠ACB=65°,

∴∠DCG=

【解析】【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可求得∠BFE=∠CDF=90°,可证明EF∥CD;

(2)利用(1)的结论,结合条件可证明DG∥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GD=∠ACB= ,则∠DCG=∠ACB-∠2即可求得.

15.在△ABC中,∠A=60°,BD,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CE交于点F,如图所示,用等式表示BE,BC,CD这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晓东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BE+CD=BC,他发现先在BC上截取BM,使BM=BE,连接FM,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证明CM=CD即可.

(1)下面是小东证明该猜想的部分思路,请补充完整;

①在BC上截取BM,使BM=BE,连接FM,则可以证明△BEF与________全等,判定它们全等的依据是________;

②由∠A=60°,BD,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可以得出∠EFB=________°;

(2)请直接利用①,②已得到的结论,完成证明猜想BE+CD=BC的过程.

【答案】(1)△BMF;SAS;60

(2)证明:由①知,∠BFE=60°,

∴∠CFD=∠BFE=60°

∵△BEF≌△BMF,

∴∠BFE=∠BFM=60°,

∴∠CFM=∠BFC-∠BFM=120°-60°=60°,

∴∠CFM=∠CFD=60°,

∵CE是∠ACB的平分线,

∴∠FCM=∠FCD,

在△FCM和△FCD中,,

∴△FCM≌△FCD(ASA),

∴CM=CD,

∴BC=CM+BM=CD+BE,

∴BE+CD=BC.

【解析】【解答】解:(1)解:①在BC上取一点M,使BM=BE,连接FM,如图所示:

∵BD、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

∴∠FBE=∠FBM= ∠ABC,

在△BEF和△BMF中,,

∴△BEF≌△BMF(SAS),

故答案为:△BMF,SAS;

②∵BD、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

∴∠FBC+FCB= (∠ABC+∠ACB),

在△ABC中,∠A+∠ABC+∠ACB=180°,

∵∠A=60°,

∴∠ABC+∠ACB=180°-∠A=180°-60°=120°,

∴∠BFC=180°-(∠FBC+∠FCB)=180°- (∠ABC+∠ACB)=180°- ×120°=120°,

∴∠EFB=60°,

故答案为:60;

【分析】(1)①由BD,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知∠FBE=∠FBC= ∠ABC,结合BE=BM,BF=BF,依据“SAS”即可证得△BEF≌△BMF;②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ACB=120°,进而得出∠FBC+∠FCB=60°,得出∠BFC=120°,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角平分线得出∠EBF=∠MBF,进而得出△BEF≌△BMF,求出∠BFM,即可判断出∠CFM=∠CFD,即可判断出△FCM≌△FCD,即可得出结论.

【常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

【常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4 2m n3 -= ? ? -= ? ,则m+n的值是() A.1B.0C.-2D.-1 2.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叠,如果∠1=130°,则,∠2=() A.100°B.130°C.150°D.80° 3.不等式组 213 312 x x + ? ? +≥-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4.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则∠DBC的度数为( ) A.10°B.15°C.18°D.30° 5.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 A.6折B.7折 C.8折D.9折 6.黄金分割数51 2 是一个很奇妙的数,大量应用于艺术、建筑和统计决策等方面,请 51的值() A.在1.1和1.2之间B.在1.2和1.3之间 C.在1.3和1.4之间D.在1.4和1.5之间 7.小明要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1.8千米.已知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90米/分,跑步的平均速度为210米/分,若他要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内从甲地到达乙地,至少需要跑步多少分钟?设他需要跑步x分钟,则列出的不等式为()

A .210x +90(15﹣x )≥1.8 B .90x +210(15﹣x )≤1800 C .210x +90(15﹣x )≥1800 D .90x +210(15﹣x )≤1.8 8.下列四个说法: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关于x 的不等式x-b>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32b -≤<- B .32b -<≤- C .32b -≤≤- D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B. 4 C. D. 2 2.二元一次方程有个解. A. 1 B. 2 C. 3 D. 无数 3.如图,能判断直线的条件是 A. B. C. D. 4.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A. B. C. D. 5.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调查了其中100名学生,测试学生在1分钟内跳绳 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形计算,跳绳次数在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A. B. C. D.

6.如图,,,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 长. A. PO B. RO C. OQ D. PQ 7.若,则估计m的值所在的范围是 A. B. C. D. 8.在下列四项调查中,方式正确的是 A. 了解本市中学生每天学习所用的时间,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B. 为保证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对其所有的零部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 了解某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D. 了解全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9.如图,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 A. B. C. D. 10.如图,周董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方向行走 至C处,则的度数是 A. B. C. D.

11.“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诗歌形式的数学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看来脚 有100只,几多鸡儿几多兔”解决此问题,设鸡为x只,兔为y只,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 C. D. 12.若满足方程组的x与y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 A. 1 B. C. 11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3.如图,当剪子口增大时,增大______度 14.将方程变形成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______. 15.点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P点坐标为______. 16.如图,两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若,, 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17.若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1,2,3,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8.从汽车灯的点O处发出的一束光线经灯的反光罩反射后沿CO方向 平行射出,如入射光线OA的反射光线为AB,在如图中 所示的截面内,若入射光线OD经反光罩反射后沿DE射出,且 则的度数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9.某商场对一种新售的手机进行市场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项目是让每个人按不喜欢、一般、 不比较喜欢、非常喜欢四个等级对该手机进行评价,图和图是该商场采集数据后,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大家是不是都在紧张的复习 中呢?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某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0.000 000 94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A.9.4×10﹣7m B.9.4×107m C.9.4×10﹣8m D.9.4×108m 2.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3.已知a>b,则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A.ac>bc B.a+c2>b+c2 C.a﹣1>b+1 D.ac2>bc2 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2=b2,那么a=b B.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C.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项角 D.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20位同学在植树节这天共种了52棵树苗,其中男生每人 种3棵,女生每人种2棵.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根 据题意,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 C. D. 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第三边长为偶数,那 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A.10 B.11 C.16 D.26 7.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 A.20° B.30° C.70° D.80° 8.已知32m=8n,则m、n满足的关系正确的是() A.4m=n B.5m=3n C.3m=5n D.m=4n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9.如图是由射线AB、BC、CD、DE、EA组成的图形, ∠1+∠2+∠3+∠4+∠5=. 10.已知是方程2x﹣ay=3的一个解,则a的值是. 11.命题“若a>b,则a2>b2”的逆命题是. 12.由4x﹣3y+6=0,可以得到用y表示x的式子为x=. 13.由方程组,可以得到x+y+z的值是. 14.已知不等式组有解,则n的取值范围是. 15.如图,边长为a、b的矩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23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了解23000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3000名考生是总体 B.每名考生是个体 C.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200 2、下面4个汽车标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①三角形;②凸四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共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5),B (2,4),C(1,2),△A′B′C′与△ABC关于y轴对称,将△A′B′C′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此时A′的坐标为() A.(-4,3)B.(-2,5)

C.(-1,3)D.(-1,0) 5. 小明说为方程ax+by=10的解,小惠说为方程ax+by=10的解.两人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如果你想让他们的解都正确,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a=12,b=10B.a=10,b=10 C.a=10,b=11D.a=9,b=10 6、已知△ABC的一个外角等于80°,那么它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 A.三角形内B.三角形外 C.三角形的一边上D.无法确定 7、不等式组与不等式组同解,则() A.B. C.D. 8、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则∠A与∠1、∠2之间保持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A=∠1-∠2B.2∠A=∠1-∠2 C.3∠A=2∠1-∠2D.3∠A=2(∠1-∠2)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有答案)

初一数学 一、选择题 1.计算a6÷a3 A.a2B.a3C.a-3D.a 9 2 如果ab+4 B.2+3a>2+3b C.a-b>b-6D.-3a>-3b 3.已知 2 1 x y =- ? ? = ? 是方程mx+y=3的解,m的值是 A.2 B.-2 C.1 D.-1 4.2009年5月26日,中国一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周年,在这15年间实际利用外资16 200000000美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62×108美元B.1.62×1010美元C.162×108美元D.0.162×1011美元5.为了解我市中学生中15岁女生的身高状况,随机抽商了10个学校的200名15岁女生的身高,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总体指我市全体15岁的女中学生B.个体是10个学校的女生 C.个体是200名女生的身高D.抽查的200名女生的身高是总体的一个样本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某灯泡厂生产的10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不宜用普查的方式. B.2012年奥运会刘翔能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是必然事件. C.为了了解我市今夏冰淇淋的质量,应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进行. D.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买100.张该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8.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A′B′C′的是 A.∠A=∠A,∠C=∠C,AC=A′C′ B.∠C=∠C′=90°,BC=B′C′,AB=A′B′ C.∠A=∠A′=80°,∠B=60°,∠C′=40°,AB=A′B′ D.∠A=∠A,BC=B′C′,AB=A′B′ 9.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可变成的象形文字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七下期期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m >-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 是( ) A .6m >-6 B .-5m <-5 C .m+1>0 D .1-m <2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4 B. =-4 3.已知a >b >0,那么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 的是( ) A .?? ?->b x a x C .???-<>b x a x D .???<->b x a x 4.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 ) (A) 先右转50°,后右转40° (B) 先右转50°,后左转40° (C) 先右转50°,后左转130° (D) 先右转50°,后左转50° 5.解为1 2x y =?? =?的方程组是( ) A.135x y x y -=??+=? B.135x y x y -=-??+=-? C.331x y x y -=??-=? D.2335x y x y -=-??+=? 6.如图,在△ABC 中,∠ABC=500 ,∠ACB=800 ,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则∠BPC 的大小是( ) A .1000 B .1100 C .1150 D .1200 P B A (1) (2) (3) 7.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4,5,7,则它们首尾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8.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 1 2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 B .6 C .7 D .8 9.如图,△A 1B 1C 1是由△ABC 沿BC 方向平移了BC 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 的面积为20 cm 2,则四边形A 1DCC 1的面积为( ) A .10 cm 2 B .12 c m 2 C .15 cm 2 D .17 cm 2 10.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 A.(5,4) B.(4,5) C.(3,4) D.(4,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 答题卷的横线上. 11.49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 12.不等式5x-9≤3(x+1)的解集是________. 13.如果点P(a,2)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3,a)在_______. 14.如图3所示,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最方便(即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旁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C 1 A 1

【必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3cm 得到△DEF,若△ABC 的周长为20cm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 A .20cm B .22cm C .24cm D .26cm 2.点M (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N 的坐标是: ( ) A .(-2,-3) B .(-2, 3) C .(2, 3) D .(-3, 2) 3.如图已知直线//AB CD ,134∠=?,272∠=?,则3∠的度数为( ) A .103? B .106? C .74? D .100? 4.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则∠2的度数是( ) A .40° B .50° C .60° D .70° 5.已知32x y =-??=-?是方程组12ax cy cx by +=??-=? 的解,则a 、b 间的关系是( ) A .491b a -= B .321a b += C .491b a -=- D .941a b += 6.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 )

A.20°B.30°C.40°D.50° 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321 1 23 x x x a -- ? ≤- ? ? ?-< ? 恰有3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A.12 a <≤B.12 a <

最新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有下列说法: (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4)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点来表示。 2、如右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是( ) A .(4,3) B. (-4,3) C. (-4,-3) D. (4,-3) 3、去年某市有1530人参加中考,为了了解他们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名考 生的数学成绩,其中有62名考生达到优秀,那么该市约有多少名考生达到优秀( ) A 、500名 B 、475名 C 、450名 D 、400名 4、0.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0.9 B .-0.9 C .0.9 D 0.9 5、如图,AB ∥CD ,那么∠A+∠C+∠AEC=( ) A 、360° B 、270° C 、200° D 、180° 6、 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1g ,则物体A 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7、 若规定误差小于1, 那么60的估算值为( ) A. 3 B. 7 C. 8 D. 7或8 8、如右图,已知∠1=50°,∠2=50°,∠3=100 °, 那么∠4的度数为( ) A .40°; B .50°; C .80°; D .100°。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数2a -是负数 B. a a =2 C. a -一定是正数 D. 实数a -的绝对值是a 10、 若a 和a -都有意义,则a 的值是( ) A.0≥a B.0≤a C.0=a D.0≠a x y O A B E C D 1 3 2 4

【冲刺卷】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附答案)

【冲刺卷】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m 2n 4 2m n 3-=??-=? ,则m+n 的值是( ) A .1 B .0 C .-2 D .-1 2.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 A .15° B .22.5° C .30° D .45° 3.小明对九(1)、九(2)班(人数都为50人)参加“阳光体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B .喜欢足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C .喜欢羽毛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D .喜欢篮球的人数(2)班比(1)班多 4.不等式组12 12 x x +>??-≤?的解集是( ) A .1x < B .x ≥3 C .1≤x ﹤3 D .1﹤x ≤3 5.如图,已知两直线1l 与2l 被第三条直线3l 所截,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12∠∠= B .23∠∠= C .24∠∠+=180° D .14∠∠+=180° 6.如图,将△ABE 向右平移2cm 得到△DCF ,如果△ABE 的周长是16cm ,那么四边形ABFD 的周长是( )

A .16cm B .18cm C .20cm D .21cm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 .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C .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8.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我们规定符号{} max ,a b 表示,a b 中较大的数,如 {}max 2,44=,按这个规定,方程{}21 max ,x x x x +-= 的解为 ( ) A .1-2 B .2-2 C .1-212+或 D .1+2或-1 9.不等式组220 1 x x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 B . C . D . 10.若点(),1P a a -在x 轴上,则点()2,1Q a a -+在第( )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1.某中学计划租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七年级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一辆车乘坐45人,那么有35名学生没有车坐;如果一辆车乘坐60人,那么有一辆车只坐了35人,并且还空出一辆车.设计划租用x 辆车,共有y 名学生.则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 .453560(2)35 x y x y -=?? -=-? B .4535 60(2)35x y x y =-?? -+=? C .453560(1)35x y x y +=?? -+=? D .4535 60(2)35x y y x =+?? --=? 12.如图,直线l 1∥l 2,被直线l 3、l 4所截,并且l 3⊥l 4,∠1=44°,则∠2等于( ) A .56° B .36° C .44° D .46°

【压轴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4 2m n3 -= ? ? -= ? ,则m+n的值是() A.1B.0C.-2D.-1 2.点M(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N的坐标是: ( ) A.(-2,-3) B.(-2, 3) C.(2, 3) D.(-3, 2) 3.将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ABC=30°,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1=20°,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使直线m∥n( ) A.∠2=20°B.∠2=30°C.∠2=45°D.∠2=50° 4.估计10+1的值应在() A.3和4之间B.4和5之间C.5和6之间D.6和7之间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 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3,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至点P4,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5,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至点P6,….照此规律,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 ) A.(﹣26,50)B.(﹣25,50) C.(26,50)D.(25,50) 6.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 () A.20°B.30°C.40°D.50° 7.如图,已知∠1+∠2=180°,∠3=55°,那么∠4的度数是()

A .35° B .45° C .55° D .125°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和∠2是同旁内角 B .∠1和∠3是对顶角 C .∠3和∠4是同位角 D .∠1和∠4是内错角 9.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1)、(2)、(3) B .(2)、(3)、(4) C .(3)、(4)、(5) D .(1)、(2)、(5) 10.如图,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到△A'B'C'的位置,已知△ABC 的面积为9,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AA'=1,则A'D 等于( ) A .2 B .3 C . 23 D . 32 11.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 b ,我们规定符号{} max ,a b 表示,a b 中较大的数,如 {}max 2,44=,按这个规定,方程{}21 max ,x x x x +-= 的解为 ( ) A .1-2 B .2-2 C .1-212+或 D .1+2-1 12.若x <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x 1y 1-<- B .3x 3y < C . x y 22 < D .2x 2y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ab2)2=a2b4 B.a2+a2=2a4 C.a2?a3=a6 D.a6÷a3=a2 2.如图,图(1)的正方形的周长与图(2)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且长方形的长比宽多a cm,则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的差为 ( ) A.a2B.1 2 a2C. 1 3 a2D. 1 4 a2 3.下列代数运算正确的是() A.x?x6=x6B.(x2)3=x6C.(x+2)2=x2+4 D.(2x)3=2x3 4.若正方形边长增加1,得到的新正方形面积比原正方形面积增加6,则原正方形的边长是() A.2 B.5 2 C.3 D. 7 2 5.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 A.B.C.D. 6.点M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四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是5,到y轴的距离是2,则点M 的坐标是() A.(2,﹣5)B.(﹣2,5)C.(5,﹣2)D.(﹣5,2) 7.如图,△ABC中∠A=30°,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C点恰好落在BE上,此时∠CDB=82°,则原三角形的∠B的度数为() A.75°B.72°C.78°D.82° 8.下列给出的线段长度不能与4cm,3cm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4cm B.3cm C.2cm D.1cm 9.七边形的内角和是() A.360°B.540°C.720°D.900°10.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为() A.1 5 1 2 n m m n ? += ?? ? ?+= ?? B. 2311 546 a b b c -= ? ? -= ? C. 29 2 x y x ?= ? = ? D. x y = ? ? = ? 二、填空题 11.计算()() 12 x x --的结果为_____; 12.已知()4432234 464 a b a a b a b ab b +=++++,则()4 a b -=__________. 13.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213 3411 x y m x y m +=+ ? ? -=- ? (m为大于0的常数),且在x,y之间(不包含x,y)有且只有3个整数,则m取值范围______. 14.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出的最小晶体管的长度只有0.00000004m,将0.0000000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 15.一艘船从A港驶向B港的航向是北偏东25°,则该船返回时的航向应该是_______.16.已知某新型感冒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000823米,将0.00000082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___________ 17.已知23 x y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________. 18.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n=________. 19.关于,x y的方程组 3x y m x my n -= ? ? -= ? 的解是 1 1 x y = ? ? = ? ,则n的值是______. 20.如图,已知AE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若AB=8cm,△ACE的周长比△AEB的周长多2cm,则AC=_____. 三、解答题 21.解方程组: (1) 23 38 y x x y =- ? ? -= ? (2) 7 43 8 32 x y x y ? += ?? ? ?+= ??

2017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E D A 2017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为对顶角的图形是() A、B、C、D、 2、调查下面问题,应该进行抽样调查的是() A、调查我省中小学生的视力近视情况 B、调查某校七(2)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C、调查某校七(5)班同学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情况 D、调查某中学全体教师家庭的收入情况 3、点3 (- P,)2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如图是某机器零件的设计图纸, 在数轴上表示该零件长度(L)合格尺寸, 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同旁内角互补 B、对顶角相等 C、直角的补角仍然是直角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下列各式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0 3= + -z y x B. 0 3= + -x y xy C. 0 3 2 2 1 = -y x D. 0 1 2 = - +y x 7、某班共有学生49人.一天,该班某男生因事请假,当天的男生人数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 若设该班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则下列方程组中,能正确计算出x,y的是(). A、 ? ? ?x–y= 49 y=2(x+1)B、?? ?x+y= 49 y=2(x+1)C、?? ?x–y= 49 y=2(x–1)D、?? ?x+y= 49 y=2(x–1) 8、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12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 少道题?如果设小明答对x道题,则他答错或不答的题数为20-x. 根据题意得:() A、10x-5(20-x)≥120 B、10x-5(20-x)≤120 C、10x-5(20-x)> 120 D、10x-5(20-x)<1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把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 9、电影票上“6排3号”,记作(6,3),则8排6号记作__________ . 10、 ? ? ? = - = + = 9 6 2 _________ y x y ax a时,方程组 ? ? ? - = = 1 8 y x 的解为. 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要a∥b,需增加条件(填一个即可). 12、为了了解某所初级中学学生对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是否知道,从该校全体学生1200 名中,随机抽查了80名学生,结果显示有2名学生“不知道”.由此,估计该校全体学生中对“限塑令”约 有名学生“不知道”. 13、甲地离学校4km,乙地离学校1km,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km d,则d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4、解方程组 1 528 y x x y =- ? ? += ? . 15、解不等式 1 32 2 x x -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6、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EAD=∠E=450,∠C=300, AE BC ∥,求AFD ∠的度数. 1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4cm.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另外两边长. 9.9 10.1 9.9 10.1 L=10±0.1

【必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模拟试题(带答案)

【必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93=± B .2(3)3-=- C .33(3)3-=± D .3273= 2.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则∠2的度数是( ) A .40° B .50° C .60° D .70° 3.《九章算术》中记载一问题如下:“今有共买鸡,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8钱,会多3钱;每人出7钱,又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设有x 人,买鸡的钱数为y ,依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 A .8374x y x y +=?? +=? B .8374x y x y -=?? -=? C .8374x y x y +=?? -=? D .8374x y x y -=?? +=? 4.如图所示的表格是某次篮球联赛部分球队的积分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队名 比赛场数 胜场 负场 积分 前进 14 10 4 24 光明 14 9 5 23 远大 14 7 a 21 卫星 14 4 10 b 钢铁 14 0 14 14 … … … … … A .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B .卫星队总积分b =18 C .远大队负场数a =7 D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可以等于它的负场总积 分 5.已知平面内不同的两点A (a +2,4)和B (3,2a +2)到x 轴的距离相等,则a 的值为( ) A .﹣3 B .﹣5 C .1或﹣3 D .1或﹣5 6.点 P (m + 3,m + 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常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常考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叠,如果∠1=130°,则,∠2=() A.100°B.130°C.150°D.80° 2.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 尺,竿长y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组是() A. 5 {1 5 2 x y x y =+ =- B. 5 {1 +5 2 x y x y =+ = C. 5 { 2-5 x y x y =+ = D. -5 { 2+5 x y x y = = 3.方程组 2 3 x y a x y += ? ? -= ? 的解为 5 x y b = ? ? = ? ,则a、b分别为() A.a=8,b=﹣2B.a=8,b=2C.a=12,b=2D.a=18,b=8 4.16的平方根为() A.±4 B.±2 C.+4 D.2 5.下列四个说法: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2x-6,x-5)在第四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3<x<5B.-5<x<3C.-3<x<5D.-5<x<-3 7.关于x的不等式x-b>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则b的取值范围是 A.32 b -≤<-B.32 b -<≤-C.32 b -≤≤-D.-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4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9的平方根是( ). A .81± B .3± C .3- D .3 2.计算42()a 的结果是( ). A. 8a B. 6a C. 42a D. 2a 3.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 调查春节联欢晚会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 B. 了解全班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C. 调查某品牌食品的蛋白质含量 D. 了解一批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4.若0-m n B. 55 >m n C. 33-<-m n D. 2121+<+m n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 .同旁内角互补 D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9.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10,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8 B .22 C .24 D .18或24 10.若关于x 的不等式0->mx n 的解集是1 5 -m n x n m 的解集是 ( ). A .23<-x B .23>-x C .23x 二、填空题(本题共22分,11~15题每小题2分,16~18题每小题4分) 11.语句“x 的3倍与10的和小于或等于7”用不等式表示为 . 1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 若∠EOD =20°,则∠COB 的度数为 °. 1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0°,则它的边数为 .

【好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好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2a a < B .a a -< C .若a b >,c d =,则ac bd > D .若1a b >>,则22a b > 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134∠=?,272∠=?,则3∠的度数为( ) A .103? B .106? C .74? D .100? 3.将一个矩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若∠1=40°,则∠2的度数是( ) A .40° B .50° C .60° D .70° 4.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 ﹣y 2=1 B .2x ﹣y =1 C .11y x += D .xy ﹣1=0 5.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 A .15° B .22.5° C .30° D .45° 6.如图所示的表格是某次篮球联赛部分球队的积分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队名 比赛场数 胜场 负场 积分 前进 14 10 4 24 光明 14 9 5 23

远大 14 7 a 21 卫星 14 4 10 b 钢铁 14 0 14 14 … … … … … A .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B .卫星队总积分b =18 C .远大队负场数a =7 D .某队的胜场总积分可以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 7.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31ax by ax by +=?? -=?的解为11x y =??=-? ,则a ﹣2b 的值是( ) A .﹣2 B .2 C .3 D .﹣3 8.在实数0,-π,3,-4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π C .3 D .-4 9.如图,将△ABC 沿BC 边上的中线AD 平移到△A'B'C'的位置,已知△ABC 的面积为9,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AA'=1,则A'D 等于( ) A .2 B .3 C .23 D .32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0,1,点B 的坐标()3,3,将线段AB 平移,使得A 到达点()4,2C ,点B 到达点D ,则点D 的坐标是( ) A .()7,3 B .()6,4 C .()7,4 D .()8,4 11.不等式组2201 x x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 B . C . D . 12.如图,AB ∥CD ,DE ⊥BE ,BF 、DF 分别为∠ABE 、∠CDE 的角平分线,则∠BFD =

【典型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典型题】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m2n4 2m n3 -= ? ? -= ? ,则m+n的值是() A.1B.0C.-2D.-1 2.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条折叠,如果∠1=130°,则,∠2=() A.100°B.130°C.150°D.80°3.不等式x+1≥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中有3个整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A.3

A.34°B.56°C.66°D.146°8.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y2=1B.2x﹣y=1C.1 1 y x +=D.xy﹣1=0 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和∠2是同旁内角B.∠1和∠3是对顶角 C.∠3和∠4是同位角D.∠1和∠4是内错角 10.如图,将△ABC沿BC边上的中线AD平移到△A'B'C'的位置,已知△ABC的面积为9,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AA'=1,则A'D等于() A.2B.3C.2 3 D. 3 2 11.将点A(1,﹣1)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 A.(2,1) B.(﹣2,﹣1) C.(﹣2,1) D.(2,﹣1) 12.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l4所截,并且l3⊥l4,∠1=44°,则∠2等于() A.56°B.36°C.44°D.46°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 B.|﹣3|=﹣3 C.=3 D.﹣32=9 2.要反映我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 3.已知坐标平面内点A(m,n)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n,m)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4.若m<n,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m﹣4>n﹣4 B.>C.2m+1<2n+1 D.﹣3m<﹣3n 5.在﹣3.14、、0,π、,0.101001…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A.3个 B.2个 C.1个 D.4个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7.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y=4 B.xy=3 C.y=x2+1 D.2y+z=4 8.如图,10块相同的长方形墙砖拼成一个矩形,设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分别为x 厘米和y厘米,则依题意列方程组正确的是()A.B.C.D. 9.如果不等式3x﹣m≤0的正整数解为1,2,3,则m的取值范围为()A.m≤9 B.m<12 C.m≥9 D.9≤m<12 10.如图,AB∥CD,OE平分∠BOC,OF⊥OE,OP⊥CD,∠ABO=40°,则下列结论:①∠BOE=70°②OF平分∠BOD ③∠POE=∠BOF④∠POB=2∠DOF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的平方根是.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3)在第四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14.若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则a=,b=. 15.若关于x、y方程组的解为x、y,且﹣2<k<4,则x﹣y的取值范围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