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知识点练习第一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知识点练习第一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知识点练习第一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知识点练习第一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5、光与热知识点练习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下面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是( )。

A、放大镜

B、太阳灶

C、哈哈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发现了( )。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普里斯特列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有一天,他把一种化学物质放置在玻璃钟罩内的水银面上,用透过放大镜的光照射这种化学物质,结果发现这种化学物质被分解了,并放出了一种气体。他经过实验发现这种气体可以使蜡烛燃烧,火焰非常明亮,

普利斯特列发现的这种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下列关于放大镜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放大镜能清楚地看到分解的过程

B、放大镜能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

C、放大镜是一种凹面镜,它能会聚光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是利用( )取得的。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在纸上,用的镜子越多,纸的温度(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下各种物体的温度应该是一样的

B、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一定也在发热

C、物体温度受光照强度影响

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比两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的亮度( )。

A、暗

B、亮

C、相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阳处的温度等于背阴处的温度

B、向阳处的温度高于背阴处的温度

C、向阳处的温度低于背阴处的温度

下列关于强光和弱光携带的热量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强光携带热量多

B、弱光携带热量多

C、强光和弱光携带热量一样多

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再用温度计测量纸上的光斑处的温度。用一面镜子与用多面镜子相比,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在我国,人们很早就会用凹面镜取火。(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太阳在发光的同时也在产生热。(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同一时间,阳光下水泥路面和草地表面温度一样高。(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判断题。

凹面镜又叫凹镜,它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聚光线。

A、正确

B、错误

太阳灶是利用凸面镜原理做成的。

A、正确

B、错误

我们不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A、正确

B、错误

一片平面镜也能会聚光线。

A、正确

B、错误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氮气。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填空题。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______,光源可分为______和热光源。

______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______,光弱温度就______。

阳光照射的地方是______,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______。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简答题。

请你解释一下太阳灶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能点燃枯叶吗?使用放大镜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案】:

【解析】:

第13题【作图题】

画图题。

画出光线照射凸透镜和凹面镜后的路线图。

凸透镜凹面镜

【答案】:

【解析】:

第14题【作图题】

根据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的原理把下图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第15题【实验探究题】

本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同时用______面镜子反射阳光时,光线最强。

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柱状图。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______。

【答案】:

【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知识点)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4.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案-教科版

光与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二、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四、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光与热 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验证: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我们的数据: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

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打开的手电筒等。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屏,遮挡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1.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 2.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 光,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4.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与光源方向相反;光源的照射角度大时,影子短,光源的照射角度小时,影子长;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远,影子越小。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照得的影子形状也不同。我们把这种方法获得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5.不同时间物体影子的方向不同。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向相反。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6.影子会变化是因为不同的时间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是不同的。一天中影子的规律是长→短→长,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与太阳的方向相反。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长短、大小不同。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会举例:汽车大灯发出的光、舞台灯、窗帘缝里漏进的阳光等。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会举例:万花筒、潜望镜、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等。 9.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 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10.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浅色升温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在黑色、黑色蜡光纸、红色、白纸中,黑色升温最快,白色升温最慢。与阳光垂直摆放,升温快。 14.夏天为什么人们喜欢浅色的衣服?(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热较少) 15.会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灯光下看到书上的字时的传播路线、潜望镜里光线的传播路线。(要用直尺、带上箭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4.杠杆尺上有,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 工具。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时:× = ×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杠杆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杠杆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有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点,秤砣是点,称重物处是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点,手握物体处是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 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点。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的机械,叫做。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部分是。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在一个位置而不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名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所起的作用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其次 是,不省力的是。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

反思 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让一个学生靠墙背对阳光拿着温度计,先记录好温度计上的原始温度。然后,让一个学生拿着一面小镜子反射太阳的光,把光照到温度计上,几分钟后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升温了多少;接着,再添一面镜子照射,几分钟后再记录升温多少;最后3面镜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温度计的温度上升。 需要几面镜子,我从三班学生那里借来。温度计从科学实验室借来。 记录表的打印,尤其天气需要xx呢! 课堂上,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 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这不仅使学生有了胜利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反思三 今天讲了光与热这一课,感受颇多。虽然已经是秋天了,可是今天的天那么高那么蓝,阳光稀奇的好,难得的灿烂。使本课的实验做的十分得胜利。前

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反射教案教案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 反射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反射教案 赵小强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学是光是怎样传播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学生将通过相关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并了解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明白知识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原理。 教具准备:手电筒镜子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通过亲历探究活动得出光的反射概念,通过照亮物体让学生能够运用最后运用光的反射及利用反射原理搞的制作,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 3、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了解反射的作用。 二、体会方法,感受反射 (一)反射含义 1、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对着镜子使用电视的遥控器,还是能够 打开电视呢?生:反射

2、光的反射:①什么叫反光?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 ②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③展示生活中运用光反射原理物体。 探照灯、照镜子、反光镜、太阳灶、灯罩、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等。 3、凸面镜原理: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当光线射到凸面镜后,不会聚于一点,而是要发散开来。所以它要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要大得多。 4、凸面镜:能够聚集光线。额镜、奥运会圣火的采取。 (二)自然现象反射——月全食 师:月全食中月亮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图例) 原来,这个现象是跟折射有关的。太阳的光线经过地球表面大气层的时候会被折射,因此一部分的光线仍然可以到达地球的影子。 另一方面,由于大气层会把大部份蓝光散射,所以有较多的红光到达月球(如图)。红光被月球表面反射回来,所以看起来是红色而不是漆黑一片。 (三)课外延伸 1、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2、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白色的墙壁有利于反射。 3、眼睛瞳孔的变化? 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4、课后用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的眼睛,把头从黑暗处移到光明处,观察瞳孔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 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 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

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5、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A、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B、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C、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6、从食品包装上一般能获取的信息有:(1)食品的名称(2)营养成分(3)生产日期(4)食品的配料(5)保质期(6)储存要求(7)食用方法(8)生产厂家(9)联系电话(10)质量安全标志等。 17、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8、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使我们的饮食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19、小鱼在短时间里腐臭了,鱼干却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我们能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吗? 答:因为小鱼具备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并且可以吸收小鱼的营养,使小鱼腐败变质了。而鱼干去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场合四间的保持着好闻的气味。 20、通过“食物”单元的学习,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②尽量少选或不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如话梅、烤羊肉串等。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1、脂肪的辨别方法:答:(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2)分别用肥肉、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案教科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光与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二、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三、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四、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光与热 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验证: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我们的数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

科教版五上《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如:草→兔→蛇类→猛禽。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 (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 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8、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19、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20、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澳大利亚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没有兔子的,是英国殖民者将兔子带到这片大陆来并进行养殖。刚开始只是监狱和少量自由民自给自足,后来有兔子逃离饲养地到达野外,由于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等天敌,兔子繁殖失控,泛滥成灾。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斯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四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 22、动物的身体构造、行为习性是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影响动物,反过来动物也影响环境。动物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习性。 23、观察动物之后,科学家常常用图画准确地记录动物的特征,并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内容。 24、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25、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2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依赖环境。 2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之一 28、简答题 ⒈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那么草原上的草就会被吃光,其他的生物因缺乏食物而饿死或迁移,草原最后可能会变得荒芜,从而引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这是因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⒉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案)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教学重、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5.总结归纳 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作业设计】 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折线图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光和影教案 教科版

光和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三、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五、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光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光 第二单元《光》 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温暖)。 9、(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

形成强光和高温, 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和热。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二、解释概念。 1、光: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三、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皮影戏、手影表演、 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 1、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 萝卜、带盖的空瓶。 3、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 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 改变。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6、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 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 能是排开水的体积。 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 水第二.油最轻。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 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反思 在教学《光与热》这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热光源、冷光源)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度。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反思一 在光学这单元,很多的实验都需要到操场上进行,比如测量影子的长短,测量温度,用不同颜色的纸测量吸热的程度,也需要到操场上进行。但是由于现在的季节没办法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所以感觉到这类型的课程不实际测量缺乏了一些自主体验的感受。发现的问题或许也只是被动的。 新教材的光单元,没有关于光的折射的内容,但是在后面进行的《怎样吸收更多的光和热》就需要孩子们了解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光组成的。而我在课堂把这部分教学加入其中,自己感觉对孩子们的认识的帮助更有梯度,学生们更容易认识到问题所在。 谈到为什么看到各种物体的颜色时,很多学生说这个物体就是这样的颜色,或者是被染成的。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提高认识,是告诉还是帮助分析是一种好的办法。 脏雪融化的快还是干净的雪融化的快等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们的认识一点点的提高。认识到颜色与吸收热量本领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颜色深的吸收的热量的快。但反光能力弱,这样的结论。要引导学生们分析,不要生硬的给出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热》教学反思二

我校每学期都要进行研究课活动,本学期我执教科学《光与热》一课。教后收获很多。 作为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课下准备资料、知识、小组设计活动等需做充分、全面的考虑。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在教学《光与热》这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热光源、冷光源)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度。接着,大家猜想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着什么样的密切联系。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需要做一个“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实验: 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让一个学生靠墙背对阳光拿着温度计,先记录好温度计上的原始温度。然后,让一个学生拿着一面小镜子反射太阳的光,把光照到温度计上,几分钟后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升温了多少;接着,再添一面镜子照射,几分钟后再记录升温多少;最后3面镜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温度计的温度上升。 需要几面镜子,我从三班学生那里借来。温度计从科学实验室借来。记录表的打印,尤其天气需要阳光明媚呢! 课堂上,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