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第一章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

诚诚,现在上幼儿园小班。他很聪明,主动表达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局限,他说的话常常真假参半。这天下午妈妈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后,他对妈妈说,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把我放在旮旯里,不让我学英语”。还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不让我玩,老让我跳,老让我蹦”。妈妈并没有听信诚诚的一面之词,而是在第二天向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英语老师是幼儿园外请的,并不认识班里的小朋友,她教英语的时候是随便排的座位,碰巧把诚诚安排在边上了;而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诚诚作为超重儿童参加了幼儿园专门设计的训练课程,教师根据他的体质状况设计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活动。所以,从现场描述的角度来说,诚诚说的话是事实;但是从教育情境的角度来说,他的话并非事实。听了诚诚的话,诚诚的家长之所以没有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是因为诚诚的老师经常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原因,而且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平时,利用接孩子离园的时间,诚诚的老师会及时地与诚诚的家长讲讲诚诚当天发生的事。比如,有一天,诚诚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在另外一个孩子身上,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保育员洒的。而当时,保育员正在活动室的另一角落里打扫卫生。那天下午离园的时候,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诚诚的家长,并对诚诚家长说,这孩子很聪明,他知道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一旦犯错了,为了怕大人批评或者责备,他会把自己从错误中“摘"出来。这个很正常,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此外,他们还往往把假想的当成现实。所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要了解清楚情况,

再慢慢引导孩子。

上述案例中,教师到位、得当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了解到孩子的特点,所以家长才不会轻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从而避免了种种误会的产生,为家园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很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并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家园矛盾,如沟通不足造成的沟通缺位、沟通过度造成的沟通越位等。

一、沟通缺位的三个误区

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忽视沟通,即有的教师只顾认真带班,没有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过度自卑,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

历水平不高,缺乏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因而不敢与家长

沟通;过度自信,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因而不注意尊重和吸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一)忽视沟通

张老师热爱幼教,对孩子也很负责任,但是她与家长沟通不多。她认为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忙,而自己平时的事情也很多,只要自己对孩子好,孩子在幼儿园不出事,家长就不会对教师有意见。可是,有一天她说与家长的沟通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欣喜与快乐。那是在一次公交车上,张老师偶然碰到了她班上一位幼儿的家长,两人一路搭车便有了充分的时间交流。这位家长说,孩子经常在家里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故事、歌曲和舞蹈,有时还冷不丁冒出一些很恰当的“大道理”,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自豪地说:“是张老师教给我们的,张老师是我们小朋友的妈妈!”张老师听了家长的描述非常感动,她没想到这些平凡的小事竟然能够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认可,她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她认识到,不能只在孩子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才与家长沟通,沟通还是提高教师自我认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确实如张老师的感悟,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和家长一起解决孩子的问题,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

案例中的张老师忽视沟通,实际上是在思想意识上割裂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联系,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各行其是就够了。事实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各有不同的优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以相互替代。通过沟通,家长与教师能够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统一协调好各自的教育方法,促使家园共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2.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烦恼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很多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外部环境和成人身上,找出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不过,仅仅发现根源是不够的,教师除了反省自身外,还要与幼儿家长深度交流,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具体分析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比如,有的家长教育观念很科学,但是不会与孩子交流,不会做亲子游戏,教育行为具有成人化倾向。教师只有与家长频繁地进行沟通,才能有效地帮助家长及其孩子。

3.是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与宽慰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低,当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牵挂与担心。即使孩子在幼儿园一切都很好,家长还是希望知道当自己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样的。这种心情并非不信任教师,而是父母之心、人之常情。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幼儿

园会采用视频录像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这种方式固然开放透明,但是这种“人机沟通”并不能代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真正的家园沟通是教育观念的共识、教育责任的共同担当、教育烦恼的相互理解以及教育方法的相互配合。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清晰的自我认识: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样、怎样做才是最佳、自己的能力如何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其答案并非靠苦思冥想就能获得,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得到的反馈。离开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就很难多角度地、客观准确地把握自我。当然,如果是积极的沟通,教师就可能获得如张老师一样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是消极的沟通,教师则难免会出现难过、郁闷等不良情绪,但是要勇敢地、开放地面对冲突与困惑,而这恰恰是自我成长的契机。

(二)过度自卑

朱老师从幼师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了,但是她在与家长沟通时一直存在一个心理上的障碍。她所在的幼儿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虽然后来她自己又读了大专、续了本科,但还是觉得现在的家长能说会道,了解的知识与信息比自己广泛,所以她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是很自信。她说:“我们班有几个家长太难‘对付’了,你说一句,他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

样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于是,当孩子和家长有问题时,她觉得自己很难说服家长,所以家长说怎样就怎样了,自己也就不再深度交流了。

朱老师的困惑是当今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国家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家长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而高学历家长通常有较长并且较成功的受教育经历,有的家长还直接从事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研究或者教学工作,对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也很多。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教育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幼儿教师的学历进修和素质提升速度远不如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得快。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确实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是同时也蕴藏着高效沟通的机遇。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拓展知识范畴,树立幼儿教育的专业自信

幼儿教师在家长面前不自信,也与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广度有关。有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很强,管理班级幼儿很有经验,发表的教研论文也不少,但这些都属于幼儿园教育范畴。广义的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大众传媒教育。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育范畴,而家长的知识和信息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

和大众传媒的教育范畴,如果教师与家长的知识结构交叉较少,不了解家长的知识内容,就很可能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想的,与家长沟通时没有共同的话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除了钻研幼儿园教育的知识外,还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科普趋势,了解幼儿经常看的读物和电视,对一些流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就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他们进行对话,逐渐成为家长认可的“行家里手"。

2.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

现在的家长学习早教知识的热情很高,但是很多家长的教育知识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而是通过看电视和阅读书籍、报刊获得的。这种方式使得他们接触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内在的联系,导致他们在行动上存在盲目性。比如,有的家长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后,这种理念试试,那种理念试试,结果发现孩子的教育成效并不理想;有的家长发现各种育儿观念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应该坚持哪种做法。在多元观念并存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是驾驭不了众说纷纭的、零散的理论的,而任何偏激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能不能批评孩子?该不该打孩子?自由重要还是规则重要?尊重孩子是不是就应该放纵孩子?早点学英语好,还是晚点学英语好?是多教孩子还是让他自己多探索?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要不要对

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这些问题往往让家长纠结不清。可见,高学历家长的早教观念也是需要引导的。而幼儿教师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幼儿教育训练,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在这方面能够给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3.挖掘高学历家长的教育资源

家长,作为和孩子最亲密、最了解孩子的成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最有感悟和发言权。尤其是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并不存在“隔行如隔山”的“鸿沟”,反而感觉到很多“隔行不隔理”的共性,这也是因为教育专业不像医学或者电子信息等专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所以,这些家长对幼儿园来说,是很难得的资源,可以把他们发展成为沟通层次比较高的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对于幼儿园来说,这样的家长越多,越有利于家园间的对话和沟通,越有利于幼儿园全面地了解和教育幼儿。

(三)过度自信

一天,田园长收到一位家长的来信,说他的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师做事精干利落,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重视家长的建议和进言。随信,这位家长还画了一幅画,画中的教师和家长背对背抱手站着,并在旁

边写了一行字:“特意给老师画了一个大大的嘴巴,寓意

是在当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拥有理所当然的话语霸权。”

家长的来信和绘画反映了该教师在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这位家长想与教师沟通的愿望。

1.克服经验优越感带来的自负心理

幼儿教师经验丰富有助于做好教育工作,丰富的经验为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积累了一个策略方法库,但是如果因此产生经验优越感则可能给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优越感是自视高人一筹的自负心理,容易给家长一种刚愎自用的感觉,进而使家长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造成家园间的沟通障碍。幼儿教师工作时间长了,如有着1 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经验优越感,尤其是面对初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或者显得有点过时的祖辈家长,这种优越感更为强烈。但是明白了经验优越感的不当之处,努力在客观的优越中减少和避免滋生主观的优越感,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2.以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

教师年复一年地面对许多大致相同的早教问题,然而在教师看来是常见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则可能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教师要保持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当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不要带着理论上的条条框框简单地否定或者批评家长的早期教育

观念或者方式,而是要与家长深入交流,与家长一起分析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家长逐渐提高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家长灌输理论知识。在平和的沟通过程中,教师的措辞要诚恳、礼貌、客气,用词不绝对,态度不强硬,尊重家长的成人身份与角色,这样才能与家长建立持续、频繁、充满信任感的沟通关系。

3.沟通不仅要说,更要倾听

沟通不仅要把自己认为好的观念和做法说给家长听,更要倾听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和理解家长,才能为家长提供针对性比较强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而了解和理解家长的前提就是在沟通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随便便听,而是全神贯注地、用心地听。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便打断家长的话语,不要随意插入自己的见解;要用点头、微笑、目光注视以及“哦”、“嗯”、“是的”、“然后呢’’等非语言或简单的言语方式,表达对家长谈话内容的兴趣、专注和认真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家长把自己所遇到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描述清楚,这将为教师与家长深层次的沟通和对家长深层次的指导打下基础。

4.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经验优越感和过度自信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而且有的教师的个性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倾向,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矫正过来的。为了尽快改善与家长的沟通关系,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教师避免口头交流的惯性。书面交流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把书面意见或者建议收集上来之后,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和调整,然后再以适当的形式反馈给家长,以提高家园沟通的深度与效率。

二、沟通越位的三大表现

很多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越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距离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人际沟通的空间距离;话题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话题和内容;权限越位,即没有正确把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范围,混淆了“公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

(一)距离越位

李老师文文静静,为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的家长却私下里说不太习惯与李老师说话。因为李老师说话的时候与家长离得比较近,如果家长默默地往后撤出一点空间,李老师为了让家长听得清楚,就会不自觉向前靠近,而家长又不好意思打断她,于是只能暂时忍着。

与此同时,幼儿园里还有一位白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持与家长间的交流距离。她有时会压低声音以说悄悄话的形式跟家长交流,其实说话内容也没有什么不适宜公开的,可能

是她觉得应该对其他人有所回避才采取这种耳语的说话姿势,但是这种姿势并不雅观。

1.人际沟通需要适宜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礼貌和文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亲疏决定着空间距离的远近。人类学家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应与沟通双方的关系相称,否则就是不礼貌的,甚至会引起沟通一方的反感。15厘米之内为亲密距离,适宜亲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6~122厘米为个人距离,适宜熟人之间,表现为能够相互亲切握手,沟通时比较具有分寸感,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更靠近122厘米一端;122~370厘米为社交距离,适用于面试、讲座等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370~760厘米为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讲的距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适宜采取46~122厘米的个人距离,以至少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话时的呼吸为宜。

2.与家长沟通属于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发生的场合,可以把沟通分为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和私人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工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工作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比较正规。与家长的沟通属于幼儿园工作内容,是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要求教师的沟通言行大方得体。耳语是凑近别

人耳朵小声说话,已经达到亲密距离,属于私人生活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不适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果有在场的其他人不宜知道的交流内容,可以选择人少安静的场所或者另选时间交流。

3.非言语沟通姿态要符合教师身份

人们在言语沟通过程中通常会伴随一些非言语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这些肢体语言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习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既活泼又认真、既放松又严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文雅的非言语沟通姿势表现出来。即使在长期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已经建立了友好、融洽的沟通关系,也要与普通的私人交往有所区别。不是说关系一好了就没必要重视这些“形式"了,因为虽然正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只有一个人,但是看见教师在沟通的家长却有很多人,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仪表和仪态,以维护好教师形象。

(二)话题越位

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园长听见王老师正在与一位家长说一家新开业的商场促销打折的事情。当问及王老师怎么与家长聊起这件事的时候,王老师说是家长提起的,自己不好意思不接茬儿。

同样是在接待家长的时间,年轻的郑老师在与家长聊孩

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聊着聊着就转移话题了。这位家长说:“我家孩子挺喜欢你的,我也觉得你性格脾气好,你有没有对象啊?你想要什么条件的?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个.”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1.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

与家长沟通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人际沟通与交往有三大基本动机:亲和动机、赞许动机和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理解、关心与好感的愿望;赞许动机是指通过沟通希望获得家长的认可、肯定、称赞和嘉许的愿望;成就动机是指通过沟通追求工作优异、事业成功的愿望。不同的沟通动机对提高家长工作都是有益的:与家长拉家常、聊一些与孩子和幼教无关的事情有利于融洽与家长的情感;向家长展示孩子的进步与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家长的自信心。但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工作顺利开展、孩子快乐发展、教师专业获得成长,所以与家长沟通的首要动机应该是成就动机。

2.注意与女性家长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幼儿园以女性教师为主,经常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家长也以妈妈和奶奶等女性家长为主,因此,幼儿园是女性之间交往与沟通的集中地带。女性之间的沟通比较热情、随和、细腻、生活化,除了工作和孩子的事情以外,大家很容易聊起衣着、购物、美容、保健、瘦身、旅游、婚姻等方方面面

的话题。而且,家长都有与教师拉近关系的朴素愿望,一些家长会主动向教师提供生活、休闲和情感的话题,家长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宜一口回绝或者闭口不谈这些内容。但是,应该注意沟通的时间、场所与程度,不宜在接待家长和带班的工作时间以及幼儿园工作场所交流这些话题。如果家长主动提及,教师可以礼貌地应承几句,然后说还要接待其他家长,等以后有机会再聊。

3.适度把握与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的原则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工作关系,但是沟通久了、沟通得开心了,在观念、性格、脾气和爱好上比较投缘的教师和家长,从工作关系发展为朋友关系也在所难免。很多孩子因为升班或者上小学之后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教师,但是孩子及其家长仍然与教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但是,要记住,与家长发展朋友关系的基础是无功利、无取巧、无偏袒的工作关系。一心一意、公平无私地对待所有的孩子,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是赢得家长信任和尊重、与家长建立真正纯洁友谊的基石。

(三)权限越位

一个星期天,钟老师与未婚夫在建材装饰城遇见了成成的妈妈,原来成成的妈妈是做家庭装修的。她得知钟老师就要结婚了,需要装修新房,就说安排自己的工人给钟老师装修。钟老师认为这样不合适,成成的妈妈说:“为谁装修不

是装修啊?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看建材、做监工,你把新房交给我就放心吧。”家长非常热情,钟老师盛情难却就答应了。可是不久,成成无意中跟其他小朋友说:“你知道吗?钟老师就要当新娘子了,你给老师送个什么礼物?”小朋友问他送什么,他说妈妈送给老师“一间大房子”,这个“大礼物”就在小朋友和家长中间传开了,钟老师“辟谣”也没有用,因为虽然没有送给“大房子”,却是在给“装修”。钟老师说自己是出装修费的,但她没办法让别人相信自己是“全额自费”的,总之很苦恼,装修风波闹得她非常不愉快。

1.与家长沟通的权限仅限于教育范围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赋予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权利与义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由来源于教育的需要,并且是为了教育幼儿。逾越教育范围的事情均属沟通权限越位,年轻教师尤其要有这种职业敏感性,把握沟通的分寸,切忌与家长合作私事,不给其他家长、幼儿和教师留下误解的隐患,为自己营造一个简单、安心、没有纷扰的班级工作氖围。

2.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沟通的必修课

与家长沟通是出于工作需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常常

容易涉及工作以外的事情,如果断然打断或者拒绝家长显得不礼貌,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有意识地总结处事经验,提高沟通的艺术。如果钟老师保持一定的职业敏感性,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当时就可以婉言谢绝家长的好意。比如,不要一股脑儿地跟家长说很多关于结婚细节的事情;如果家长要帮助自己装修,可以说自己先看看、转转建材城,需要的时候再与家长联系;家长再问的时候,就说已经开始装修了;如果家长继续问装修的细节,可以说是由未婚夫安排自勺',自己不清楚。

幼儿教师不但要学会做工作,还要学会做人处事。做人处事的经验是一本无字之书,需要教师用心去感悟。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人际沟通的必修课。

3.“充分利用”但不是“过度利用"家长资源

时常听教师说“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感觉被“过度利用”。比如,很多幼儿园都在做主题教育,需要收集很多资料,于是教师经常给家长布置作业,收集新主题的图片、视频或者实物,而且时间紧张、说要就要,使得家长下了班就赶紧上网查资料、去书店买资料或者做手工。事实上,教师可能并没有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做,但是孩子会攀比,教师表扬其他小朋友给班级做这事、做那事,自己却没有做,感觉比较失落,于是闹着家长必须要做。这种情形会造成家长与教师的

误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虽然教师的目的是家园共育,但家庭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充裕的时间或者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对此给予理解,妥善安排家园共育的内容,有限利用家长资源。不要过度宣传家长志愿者的工作,不要在幼儿面前过度表扬为班级服务的幼儿家长,以免使幼儿产生攀比心理,给其他家长造成压力。

三、沟通到位的三个目标

有效沟通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才能实现,而沟通目标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因为人们彼此间在性格和生活阅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教师与一些家长沟通时很快就能产生信任感并愉快地合作,而与另外一些家长沟通时则一直停留在增进理解与信任方面。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教师与家长之间从相互理解到彼此信任再到携手合作,是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普遍规律。

(一)理解

张女士因为自己的女儿“不被教师重视”感到很苦恼。她说了两件事。一次电视台来幼儿园录像,有将近一半的孩子上了镜头,而自己的女儿却没上。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不吃饭,

总是哭闹。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儿园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一次,贴在班级墙壁的集体生活照片上,有一张是女儿站在旮旯里的,还有一张正好女儿闭上了眼睛。张女士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女儿缺乏关注,缺乏爱心,她心里很不舒服,为此还向幼儿园领导反映了这些情况。教师则觉得张女士不应该向领导告状,所以张女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疙疙瘩瘩的。

1.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对教师与幼儿园的期望都很高,再加上有的家长是完美主义者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类型,所以孩子、教师和幼儿园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所愿,这类家长就会很失望,难以理解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理念、规则和做法。因此,帮助这些家长逐渐理解科学的幼儿园教育,与他们在家园共育方面达成共识,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第一个目标,而且教师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优势。因为在沟通的经验方面,教师与家长是不对等的。幼儿园是家长与教育机构产生正式沟通关系的第一站,而教师年复一年地接触一届又一届的幼儿家长,积累了丰富的沟通经验。所以,教师要以理解为基础开展家长工作。托班或者小班作为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第一个窗口,承担了第一个沟通目标的重要任务。

2.理解偏差是站位视角差异造成的

家长对教师产生误解并不像幼儿那样是由于认知水平较低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站位视角差异造成的。就像一把椅子,站在一个角度看有两条腿,换个角度看可能是三条腿或者四条腿。家长主要是从个体角度看教育,教师主要是从集体角度看教育,在个体家庭范围内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在幼儿园则可能是不适宜甚至不正确的,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调整看待幼儿教育的视角。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孩子在家庭相册里永远都是中心和主角,但是在幼儿园集体照片里总有孩子站在中央,有孩子站在边缘,而且孩子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在集体环境中存在非中心、非主角的现实,恰恰是他们成长和成熟的表现。理解教师,是家长需要调整的主要视角。

3.相互理解需要教师先接纳再引导

正是因为家长的误解不是由于认知水平低,而是因为视角差异产生,所以家长很容易产生“我理解但是难以接受……”的心理。因此,教师的工作不能停留在讲道理的层次,对于家长来说,不是听不懂道理而是难以接受现实。所以,教师要理解并接纳家长的这种心理状态,以宽容的态度配合家长的需求,在无损原则、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先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得到理解的家长更容易理解教师。有了这种沟通交流的第一步为基础,以后再引导家长的需求就更容易被家长所接受,家园沟通再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才

幼儿园家园沟通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3603382.html, 幼儿园家园沟通的策略 作者:黄蔓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2期 [摘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沟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要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依需求,聊话题;多报喜,巧报忧;重细节,勤反馈;用专业,助沟通。 [关键词]沟通技巧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只有和家长沟通好,达到家园教育一体化,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因此,实现有效的家园合作,关键在于沟通。一个家长对一个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时候只来自一两次谈话和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要尊重家长,态度诚恳,主动微笑,用字遣词优雅。能察言观色,取得沟通的主动权;能耐心对待,取得沟通的真诚权;能换位思考,取得沟通的和谐权;能合理赞美,取得沟通的有效权。沟通时还要运用一些技巧: 1 依需求,聊话题 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方式不同。 老人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多些;小班孩子的家长关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多些;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园的家长则每天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所以教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展开沟通,进而再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反映问题时也要注意对象选择,例:一连几天,陈老师接二连三地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投诉的对象都是小东。有的说孩子被他抓伤了,有的说孩子被他扮的“僵尸”吓到了,还有的说他讲粗话。陈老师决定找小东的家长谈一谈。离园时,陈老师跟小东的奶奶交流了一番,希望家长配合管教。只见奶奶抱起小东,亲了亲他的脸颊说:“这孩子,就是调皮,跟他爸小时候一模一样。”然后乐呵呵地走了。见问题没解决,接下来几天陈老师只好继续找奶奶沟通。几天下来,奶奶不耐烦了:“你这老师怎么这样,孩子小,懂什么啊?长大了就好了。” 很多教师都像陈老师一样做事认真负责。然而,只抱有良好的愿望,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沟通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家长的性别、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期望值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碰到此类情况,老师可以绕开这类沟通困难的家长,主动找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沟通。因此,家园沟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注意对象选择。

家园沟通案例

家园沟通是幼儿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不难发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忽视沟通,有的教师只重视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却没有意识到家长沟通的重要性;二是不够自信,认为自己的学历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怕说错话,不敢与家长沟通;三是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不注意尊重和吸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容易与家长发生争执。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作为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对幼师在园的常见问题有较高的关注程度,家长工作作为幼儿教师的必要工作内容,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案例分析中,考察到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目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误区(附1),2013年下半年案例分析(附2)中,考察家园合作的原则等,都暗示我们要关注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今天我们将就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进行剖析,学习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把握的方法和技巧: 1.反映问题的艺术 (1)先说进步,后提要求 比如,幼儿小便时不会主动提出,导致总尿湿裤子。教师在向家长反映问题时,应先说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进步表现,然后再提出应在鼓励孩子

大胆表达意愿方面多加关注,不然总尿湿裤子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身体健康,并且表示老师也会及时提醒,帮助孩子尽快拥有这种自理的能力。这样表达,家长一定会感到老师对孩子的细心关注,也会好好配合老师的工作。 (2)准备在前,表达在后 教师在和家长反映问题前一定要有所准备,对孩子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特别是生活活动方面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让家长感到老师对孩子很重视,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想向家长反映的问题上去,这样也更有说服力。 2.解决问題抓要害 对于家长提出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或者是不理性的要求,教师也不要过于迁就和服从,应当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教师要真诚地与家长分析事情的原因,向家长解释自己的做法。比如,幼儿同伴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家长极为不满,教师应引导家长认识到同伴之间的矛盾应该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事事都依靠成人。对于祖辈家长责怪老师不帮孩子扣扣子、系鞋带,不喂孩子吃饭的问题,教师应和老人心平气和地沟通:要培养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事事依赖成人;孩子不愿来园是因为家里有爷爷奶奶喂饭,而幼儿园里老师要求他自己吃饭……家长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也就能配合着对孩子进行教育了。 3.沟通问题投喜好

【浅谈家园沟通的方法】浅谈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

【浅谈家园沟通的方法】浅谈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 浅谈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 浅谈家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 观看了常瑞芳教授的讲座,感触颇深。我认识到家园沟通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师能否让家长在教育上取得共识、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关键在于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获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共同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沟通艺术与技巧也是幼儿教师的必须课。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反思了这两年工作以来,我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着许多错误,需要改正。 我班有个孩子,习惯非常差,而且自由散慢,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影响了其他幼儿,我曾和孩子的妈妈交流过,孩子的家长并没有认真对待,还是对孩子比较骄纵,不管不问的。有一次在画画的时候,这个孩子,拿着画笔在画对面孩子的眼睛,当时我急忙呵斥并阻止这一行为,之后又对这个孩子教育了一番。在放学后,我把这个孩子留在了最后,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的妈妈,并建议孩子的家长注意孩子的习惯问题,孩子的妈妈还是不以为然,当时我就有点生气,对孩子的妈妈说道:“如果你们不管,我们管作用也不大。”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方式方法很不妥当,在和家长沟通前没有做细致的工作,

考虑不周,太急于求成,认为几句话就可以让家长改变态度,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家长语气生硬,当着孩子面,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好。而且,没有达到沟通的预期效果,而且适得其反。 通过本次的研修学习,对于我在家园沟通上的问题,我总结了几点方法: 一、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和谐关系。在和家长沟通时,不要把家长作为孩子来教育,也不要把自己视为专家去教育他们。有人说:教师会有职业病。教师看到不对的事情时,会习惯性地不由自主地去说服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所面对的人。 二、在进行家园沟通之前,必须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水平、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根据这些情况选择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使家园合作的形式多样、情趣化。如:通过亲子运动会活动,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更有助于增进家园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了解,也是家园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四、学会倾听,言简意赅。有时候,倾听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方法、技巧固然重要,更要学会倾听。就像常老师所说的那样,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理解家长的这份“爱子之心”,同时抱着信任的态度倾听家长的描述,切不可随意打断家长的话,更

家园沟通小策略

家园沟通小策略 沟通能力,家长也是那个“陪考”的人。面对种种家园沟通的小问题,孩子解决不了可以回家向家长哭诉,那家长又该如何解决呢? 策略1: 宝宝投诉老师时,妈妈一定要冷静下来,多方了解情况,在明了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再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妈妈可以策略地跟老师谈谈宝宝的情况,找知情的小朋友或其父母了解情况,从不同的侧面多和宝宝交谈,以确认宝宝的投诉是否真实可靠等等。只有在确认老师有问题的情况下,妈妈才可以与老师或园长等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涉。 此外,在和老师交涉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发一时之气,弄得彼此都很难堪。倘若不幸碰上那种素质一般的老师,甚至可能给宝宝带来更多的麻烦。当然,如果你试图为宝宝转园,那就另当别论。妈妈平时可以找机会多和老师沟通,一方面全面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老师交流增进与老师的友谊。这对更好地处理问题无疑是好处多多。 策略2:为宝宝梳理情绪 宝宝在幼儿园受了委屈,情绪自然很差。而事实上,宝宝的这种委屈可能仅仅是很一般的小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妈妈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帮助宝宝梳理情绪。妈妈知道你很难受,你受了委屈是不是?妈妈表示理解的话对宝宝来说是一剂良药。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在你面前哭一会儿,发泄发泄他的不满。 请尽管放心,这阵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等宝宝冷静下来,妈妈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好好帮宝宝分析一下,告诉宝宝老师爱他,只是爱他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这对帮助宝宝重建对老师、对幼儿园小朋友、对自己的信心都有好处。 策略3:淡化宝宝的投诉 宝宝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幼儿园不比自己家,没有人会事事让着他,因此宝宝经历一些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妈咪大伤脑筋。事实上,让宝宝在幼儿园适当受点委屈不见得就是坏事。至少这可以让宝宝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凡事遂愿。只要事情不严重,妈妈尽可以淡化宝宝的投诉。凡事都为宝宝兜着,这对培养宝宝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好处。另外,妈咪为了宝宝的投诉折腾来又折腾去,还没等折腾出什么结果,宝宝可能早把这事抛在脑后了。 策略4:教宝宝解决的方略 想象一下宝宝在幼儿园可能会遇到些什么问题,为宝宝创设一些类似的情景,发动家人一起扮演老师、小朋友等角色,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让宝宝在游戏的过程中,明白他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有效地解决他遇到的各种问题。教给宝宝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妈咪出面为宝宝解决问题可能更行之有效。

幼儿园家园沟通 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对孩子的期望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双方心情愉悦,沟通起来很容易,既能解决问题,又让彼此都感觉很亲切,也能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进一步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幼儿教师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教育者,有知识、有能力。因为我们的职业特性造就了我们的职业性格比较活泼、坦率,这是优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往往在与家长沟通时会显得态度急躁、说话太直截了当,表达不太婉转,因此有的家长会觉得教师态度不好,语气僵硬,甚至会联想到老师对工作、对孩子也是用这样的态度与方法,所以家长与老师之间会产生误会,不能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由此可见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彼此理解,取得共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与家长沟通要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那就是爱孩子。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沟通的时候,要让家长时刻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及关注,这样能很快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沟通能够顺利进行。要让家长了解我们和他沟通的目的是争取家长的配合,更进一步的教育好孩子。

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开始,某某家长,你好,某某小朋友以前吃饭很好,不挑食,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吃饭总是挑食,我也给他讲过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效果不太好,我觉得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孩子最近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觉得这样沟通家长会立刻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这样的前提下的沟通应该是很顺利的。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地点。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这时候,我们要充分的对家长观察进行观察,如果家长一副急匆匆的样子,这时候我们就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因为家长或许有事要急着上班或去做其它事情,即使家长耐着面子和你说话,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就可以以后再找时间,如果是简单的交流与沟通,比如说几分钟就能解决的,可以用这个时间,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自己心里要明白我们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几分钟以后没有达到共识,那老师要先行结束谈话,可以这样说:“某某家长,这样吧,您先去上班,等您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好吗”老师可以和家长预约下次谈话的时间,在老师和家长时间都很充裕的时候,沟通起来能更从容、彻底一些,这样处理能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体贴入微,甚至联想到老师对成人都如此体贴耐心,那对孩子就会更好了,这样对今后开展工作更有利。 其次是地点的选择。如果是谈论孩子的优点,那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如果是和家长沟通要改正孩子的缺点,那地点的选择就十分的重要。第一、要避开其它的家长,给家长以充分的尊重。避免当着其他人的面让家长难看、尴尬,下不来台,老师也会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因为有的家长会尽量的避免和老师接触,如果是这样还怎么进行家园沟通达到共识呢第二,要避开孩子,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谈论孩子的缺点,避免孩子产生老师在向家长告状的误会,这样孩子会对老师产

家园共育促进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促进共同成长 麻家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曾艳芳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园自2011年课程研究以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南》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我们将尊重家长、保护家长权利放在首位,视家长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努力开发家长的潜能,并通过资讯与服务、沟通与交流、支持与参与的途径,改变以往家长被动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局面,逐步确立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善于合作、互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探索园本课程的建构过程中,把幼儿、教职工、家长三大群体视为三个核心,缺一不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规范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1、我园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幼教管理理念和近两年的探索实践,逐步生成和建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家园共育”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对家园工作的依据、目标、原则、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统整,建立了“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为我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图:(略) 2、我们根据家园共育工作的不同内容、性质和需要,先后建立建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家长行为规范》、《家长的权利》、《家长的义务与职责》、《家园联系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使家园共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家园共育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下正常运转。同时,我们将家长和社区工作列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落实了岗位负责制,加强了专人管理的力度。为了让家长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园时我们通过发放资料和新生家长会议,及时向家长宣传我园有关家园共育方面的要求,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办园理念、办园宗旨及对家长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与幼儿园签定“幼儿园、家庭相互承诺协议书”,使孩子一进入我园家长就成为了教育的合作伙伴。 二、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家园沟通 家园共育,沟通是桥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才能达到家园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家教宣传专栏:幼儿园和各班都设有家长园地,每月更换一次,向家长介绍保教内容、要求、情感方面培养的目标、手段、措施、生活中应掌握的技能技巧、有关的育儿小常识以及班级、教研组、学校等各方面举行的大活动等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班级中的教育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方式与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达到家园同步的教育效果。 2、开展家长约访:教师每学年安排一次将幼儿家长邀请到幼儿园进行半小时以上的互动交流,并做好约访记录。结合幼儿档案向家长介绍幼儿发展情况,有针对地交流教育方法。 3、上门家访:教师每学年对每位幼儿家访一次,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新生家访在幼儿还未入园前到家里访问,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加以初步分析;同时,还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入园的一些准备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为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家园沟通的有效方法

家园沟通的有效方法 家长是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可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情感桥梁,多沟通、多交流、多探索家园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而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自己的孩子,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就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信任感,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和配合,为家园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地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他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二、要尊重家长 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三、要肯定孩子 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报告

在我国家庭特点不断变化的今天,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一、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要有五颗“心” 1、要有一颗“爱心”。 无论你是哪一类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从心理上来讲,人对于事物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所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 2、要有一颗"公平的心"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必须是公正地评价,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成绩好差,而有所不同。在公正的前提下,正确地评价学生,实事求是的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 3、要有一颗"体谅的心" 即体谅学生,体谅家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大可公开表扬,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为接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 4、要有一颗"耐心 许多家长是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都是本分老实的农民。而也有一些少数不讲理,素质相对差的家长,对于家中唯一的孩子,都比较溺爱,什么都听孩子的,自己的孩子都对,错都是别人带的。对有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并且特别讲话多注意。不仅要不卑不亢,而且要注意语言,能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让这类家长了解孩子不对的地方,认识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伤害,用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5、要有一颗"恒心 1

现今幼儿园家园沟通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现今幼儿园家园沟通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密切合作,做好家长工作。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教师、幼儿和家长,要实现更好的沟通,就要在思想、认识、行动上保持一致,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家园沟通的能力。幼儿的成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实现和家长之间的高效沟通合作和交流,找到教育幼儿的好时机好方法好策略,实现幼儿园家园更好地沟通。 一、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和分析 1、教师处在权威的地位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在家园沟通中,教师大多数时候是处在权威的地位上的,家长则是被动接受的,只能跟着老师的节拍来行动的辅助的教育工作者。一般在教师和学生沟通中,都是教师说得多,家长被动聆听,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地位不平等,造成了沟通的不顺畅。家园沟通需要双方合作交流。一些家长总是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不关心孩子的教育,不问孩子的各个方面的成长的问题,将孩子推给幼儿园,甚至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因为我们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多数家长不懂教育,不会教育孩子,说不定参与教育进来,还会给幼儿园工作添乱。因此,家园沟通应该以幼儿园为中心,教师来指挥,教会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幼儿园要充分多地考虑家长的意愿和想法,让家长主动参与进沟通中来,发挥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作用。 2、沟通的内容往往多倾向于幼儿的缺点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听到教师反馈的一些好的想法和意见,得到一些积极正面的反馈意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园沟通中,教师反映的又大部分是幼儿园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家长配合教师来帮助孩子改正和完善。所以,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家长都是接受教师的教育任务。 3、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机会不多 每个家长都希望和教师展开沟通和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幼儿园教师都会选择一些社会地位高的,或者幼儿在学校表现出色的家长来进行沟通和交流,甚至会考虑家长有没有对幼儿园有一定的贡献。而那些幼儿表现一般的,家长社会地位一般的幼儿经常容易被忽略和冷落,家长也会受到冷落。 4、家园沟通缺少艺术性 一些幼儿教师语言组织不到位,影响了沟通的效果。教师有怎样的语言引导,家长就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也没有换位去思考,这样就伤害了那些对孩子充满期待的父母们。 二、了解家园沟通的特点 我们要了解家园沟通的特征和特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找到家和园之间的“沟”,然后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1、沟通的复杂性 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都是四个祖辈和两个父母,一个孩子。因为父母亲都要忙上班,所以,带孩子的事情一般都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来带。也有少数孩子是由父母自己带的。因为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文化层次不一样,教育观念有差别,因此,家园沟通还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呈现差别性的特点。 2、沟通的时候关注的重点不一样 教师更关注班集体建设,而家长则关注自己的孩子,教师关注全体孩子,而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受到欺负,是否得到特殊照顾,家长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优点,而幼儿园教师则关注孩子的缺点更多一些。 3、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家园共育有哪些方式方法

家园共育有哪些方式方法,请你联系工作实际,记录一次你认为最成功或失败的一次家园活动。 幼儿园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 活动目的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真实、全面、近距离地观察、感受孩子的在园学习、生活情况,举行了长开放日活动。 活动过程 家长们观摩了孩子们的晨间活动、早操、生活与教学活动。有爸爸、妈妈的关注,孩子们早操时特别认真,饱满的精神,有力的动作、专注的神情,令家长们啧啧称赞。随后是教学活动《彩虹的尽头》,家长一边聚精会神地观察幼儿的表现,一边专注地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心情随着活动的进展,或哈哈大笑,或皱起眉头思量,一句“老师,你们工作真是辛苦!”道出了家长的心声。 接着,由部分孩子和家长进行的绘声绘色的故事表演,为其他孩子和家长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激发了他们“我也要讲故事”的欲望。随后,全体孩子和爸爸妈妈的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更是让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由班主任老师向家长介绍了班级情况、班级管理方式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还向家长提出了家园配合的事宜与意见的征求,此外,还解答了部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 经验效果

此次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活动表现更自信了,言行举止更有礼貌了,想像思维更活跃了,游戏学习更主动了;也让家长们看到了幼儿园为孩子的成长所做的努力,进一步意识到家园配合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活动,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升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 我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思路与策略 做好家园共育应以家园同步教育为突破口,在统整各方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等方面进行大胆而有效地尝试,从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1、家园沟通个别化 家园合作,首先就要随时适当的沟通。只有做好沟通,才能使家园双方特别是家长动态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一改以往家园沟通仅开一两次的家长会、搞一周一换的家园共育园地或家园联系册的做法,随时地抓住各种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我的家园共育园地,除常规性的计划、家教指导等,我还记录每天班级的动态的信息反馈,向每位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心中有数。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进步的地方进行展示,如那些小朋友在今天的什么活动中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表达、如何合作等,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并且家长也配合主题,进行对幼儿在家

家园沟通

家园沟通------用心,让距离消失 当今,年轻教师是独生子女,幼儿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是独生子女,这给家长 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不善交流、难以接受意见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作者认为:只有用“心”沟通,家园通道才会畅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共赢。 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协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可见,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二字,教师和家长通过用心去交流彼此的教育理念、情感,以求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加深彼此的信任。让双方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都要接触到家长,家长是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了一批,因为家长的社会地位、学历层次、家庭背景、经济地位、家教观点等等的不同经常会使我们老师和家长之间产生一些距离: 距离一:家长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减少了。 1、为了增强幼儿园管理,确保幼儿园内人身财产的安全,优化幼儿园内活动秩序,保证幼儿园内教育教学的正常实行。 务就由老人或者保姆的来承担,有时老师的信息通过老人、保姆的传达,不是不详细,就是忘了传达。这样家长就减少了和老师直接接触和了解信息的机会。 距离二:家长的观点与行为不一致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家长的素质也在持续提升,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注重水准越来越高。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但家长的教育行为又有另外表现: 1、我们以前作了一次调查,很多家长在内心深处很想去了解一些家教知识,但是实际上仅有少许一部分家长能够主动去翻阅一些相关的育儿书籍、杂志,或者主动向老师了解育儿知识,收看相关育儿的电视节目和上网查询相关内容等;说明绝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2、在班中,也只有很少家长能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知道他最近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行为表现、园内重大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尽可能地满足了家长:教学内容,各项通知等家长人手一份,但是真正去注重教学内容,和孩子一起去温习、去交流的家长也只占少数。 距离三: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浅谈当前家园利用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家园利用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浅谈当前家园利用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家园利用微信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周天瑶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XX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微信通讯技术、软件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成了人们即时沟通的有效软件,几乎是人人必备,微信沟通超越了时空限制,就幼教领域来说,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群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阅读、发表或者回复班级留言,更好地满足家长对视频与音频信息需要的同时,也能更快更多地获得孩子在幼儿园的信息,培养了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凝聚力,有利于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但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研究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家园沟通; 微信利用;问题及对策 家庭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进行的,且双方面临的任务和目标是一致的,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家园利用微信或者微信群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沟通内容缺乏针对性,更新速度缺乏即时性 许多年轻教师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的经验,专业能力不足,不知如何选择一些有利于促进孩子发展的情

况告知家长。还有的教师转载的文章很长,不知道文章中哪些问题能引发家长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家长阅读起来很累,降低了家长的阅读量和互动交流,使得微信的独特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再加上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工作紧张繁杂,只能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查看信息,导致信息更新不够及时。 2.教师和家长在微信沟通中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还不完全具备使用微信的能力,所以微信沟通的用户名虽然一般是孩子的姓名或者乳名,发言人却是孩子家长。孩子发言的机会很少,也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能注意到应该调动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微信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长俱乐部。 3.教师与家长沟通缺乏艺术性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良语一句三冬暖。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措辞来表达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许多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微信交谈中,不讲究方式方法,为了尽快处理问题,直来直去,不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运用技巧与其沟通,这样速战速决,直来直去的沟通有时候显得生硬,对于敏感的家长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微信沟通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沟通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微信沟通具有特殊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做好家园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做好家园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一、我们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很不容易的。特别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这就对教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性地、积极地沟通配合,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1、教师是家长沟通工作的主导者,要主动积极的与家长沟通,不要等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事情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家长面队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不理解,甚至与教师或幼儿园大闹一番,给教师或幼儿园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何况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是动态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家园持久性地进行沟通。 2、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为家园沟通奠定坚实基础。要真诚的与家长交流,真心的为孩子着想。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说话要有艺术性,善于揣摩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这样事情就会事半功倍。我们相信只要教师真心对待幼儿、尊重理解家长,把工作做细、做到位,那么家长工作就迎韧而解,就不难做了。 二、灵活运用家园沟通方法家园沟通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运用并创新方法。 1、根据当前形势:家长必须在家长在园门口接孩子,除了幼儿早上来园和下午离园的短时间沟通外。老师要把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和学

习情况及时的发布在留言板和短信平台上,以便家长更详细、更及时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情况。 2、建立幼儿档案:每个幼儿一个档案袋,教师把幼儿每月、每段时间的成长进步和表现,以文字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而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后,又把幼儿在家的一些表现反馈给老师,经过这种“文字”沟通,教师就会根据家长的需求调整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教,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 3、根据园所的安排,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等活动、让家长详细了解幼儿园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及配合方面;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做好记录,以便更好的改进工作。 4、做好卫生防疫、安全工作:在流行病的传播期间,向家长介绍卫生防病的科学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当今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家长们都非常恐慌,幼儿园在采取多种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老师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消除不安的心里因素,让家长放心送幼儿来园,保证幼儿身体不受任何伤害,同时保证了班级幼儿的出勤率。 5、进行个别沟通:由于幼儿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家长文化素质不同,再加上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抽出时间进行个别沟通。当然这种沟通要靠老师做出非常大努力,当遇到误会时要忍受委屈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寻求解决的良策。 总之,我们做好家长工作的宗旨是: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

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协调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同样充满无奈:“现在的老师,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通常遇到如下问题: 其一,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二,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三,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

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四,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五,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其六,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

最新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园本着“提高家长工作实效性,达到家园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原则,开展了一些活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担教育责任。 针对这些,我园把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教师指导家长服务工作能力。 通过对一些指导性的学习及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使教师们认清当前形势,理清思路,履行职责,从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知识,共同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二、做好常规工作。 1、充分利用班级家园联系栏。 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及需家长配合的事项,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园坚持及时更新班级家园栏内容,每周公布教学活动计划,科学知识,个案观察记录,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能更加主动、更加直接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都及时在家园栏上公布,与家长互通信息。 2、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双方共同商讨教育方法,交流育儿知识,让家长与老师互相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每个班级都认真登记孩子家长电话,身体不舒服时会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每个班都有QQ群或博客,一方面宣传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理念,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家长之间的育儿经验、育儿困惑,都可以通过QQ群进行交流、探讨,这样,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使家园联系更加快捷、密切。 4、上门家访。 教师每学年对每位幼儿家访一次,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在家访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

家校沟通的策略及技巧

家校沟通的策略及技巧 做好家校沟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学生,八十多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因此,要求我们班主任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以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矛盾。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 1、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1)多赞美,少批评。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孩子挺聪明的”“小家伙非常机灵、反应很快”“孩子可关心集体啦”,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的其他缺点,自然就会接受老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2)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3)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校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一般我会避实就虚,不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2、利用网络促进家校沟通 作为家长,谁不关心自己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而家长想知道小孩的“详情”,必须从老师的口中才能具体得知。给老师拨个电话吧,白天怕老师在上课不敢贸然打,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还是不敢“下手”,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方式,在班建立班级QQ群,在QQ群的群空间里大家发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

《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阶段性研究报告

《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况 2014年1月我校申报的保教课题“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正式立项。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园务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半年来经历了课题准备、实验、第一阶段总结阶段,现在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操作进行回顾与反思。 (一)、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 本课题旨在以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具有目的性、针对性、适宜性的家园沟通计划,积累梳理适宜的沟通方式,分配拓展好全体与部分、个别对象的沟通时空,从而形成有效的沟通方法和策略。同时,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具体目标: (1)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家长,探索其共性和个性的心理需求特点。 (2)发现家园沟通的技巧,构建家园沟通的操作框架。 (3)促进家园良好互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4)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构建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网络家园沟通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往往依赖于幼儿

园,但家长仍然是孩子教育的最主要影响者,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做法,其中有一些是和幼儿园老师的观念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又有着不同生活、文化背景的各种各样的家长,而教师自己也是如此,这中间存在着太多不定的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家园沟通,共育孩子,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却有着无穷的学问。 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家长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合力,从而产生最大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除了教育好孩子之外,还有一个责任就是与家长进行不断的、充分的沟通,在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础上,产生教育的合力。因此,探索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不可缺乏的一个方面。因为从家长处教师可获得许多宝典的知识经验与信息,对提高教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我国的幼教界也意识到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科研重要项目来研究。并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进行家园合作。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面向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早起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