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威特金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威特金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威特金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威特金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威特金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威特金”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威特金

【生卒】:1916—1979【介绍】:美国心理学家。

生于美国纽约。

1935年于纽约大学获生物学文学士学位。

1936年在石内尔勒指导下研究动物行为,获心理学文学硕士学位。

1939年以关于白鼠迷津学习的研究论文获哲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的助手。

1940年任布鲁克林学院讲师,致力于空间定向问题的研究。

1952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地区医疗中心精神病学系副教授,不久任教授。

1971年任教育测验服务部(ETS)人格与社会行为研究组主任。

其主要成就在于开创认知方式的理论建构与应用研究。

在统合瑟斯顿个体差异心理学、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和实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抓住认知中的形式问题,把通过知觉和思维的形式体现的个体一致性作为重要的心理学课题来研究,发现认知方式场的依存性(即视觉线索)和独立性(即身体线索)对心理过程与人格的重要作用,证明个体认知上的差异正是个体的情绪、人格、神经心理过程中占优势功能的表现。

随着个体的成长,认知方式一般从场依存性向场独立性发展。

多数个体的场独立性产生于个体养育中自发的和牢固的自我感觉。

发现了寻求个体差异的方式和手段,形成一种共同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睡梦、社会化中的文化差异、智慧过程、心理病理、人际关系(师生、医生患者、双亲子女等)、脑一侧优势和染色体异常等。

将场依存性与独立性的认知方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1977年获荷兰女王颁发的梯伯格大学荣誉博士证书。着有《通过知觉看人格:一种实验和临床研究》(1954)、《心理的分化:发展研究》(1962)、《认知方式:要素和成因》(1981)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