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洁等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3-30

一.概述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增长趋势。据BrandenburgNA[1]报道,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20%。据忻仁娥[2]等调查,我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4~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2.19)%,其中上海为12.25%,武汉为13.89%,南京为13.84%。可见,目前国内外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成为急需心理卫生支持和治疗的健康问题。

二.儿童行为问题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儿童行为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而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行为问题,常见的症状表现如

下[3]:

1.一般行为问题指在一般儿童群体中存在的某些发生率较高的单项偏异行为,当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时,可考虑具有病理意义,构成一般行为问题,其症状主要为最初行为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偏异和依赖与独立失去平衡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其症状表现不一,表现形式有:遗尿、多梦、挑食、夜惊、恶梦、害怕、担忧、易激惹、抽动、作怪像、发脾气、嫉妒、不服从、咬指甲、吮吸手指或口唇、咬衣服、挖鼻孔、抓皮肤及其他轻度发育性语言障碍,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活动过多等。以上行为偏异在一般儿童中的检出率为5%~60%,多数在3岁左右开始发生,学龄儿童发生率较高,以后随

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2.攻击性行为很多研究证明,攻击性行为问题多发生于儿童早期,症状持续存在,并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通常具有以下5个症状特点:(1)攻击性:打架、辱骂父母或他人、好斗殴、毁物、以破坏行为来发泄内在的矛盾冲突。(2)不服从性:如漠视命令、违纪、不尊敬师长、不接受批评等。(3)反社会行为:撒谎、偷窃、破坏公共财物、纵火、对年幼者或动物残忍等。(4)活动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不安、冲动、无恒心、情绪易变等。(5)自我中心:如故意招人注意、好指责他人或支配他人、自私、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等,还可伴焦

虑、抑郁症状。

3.违法行为多指与社会法制要求相冲突的一类错误行为,常发生于少年期,故也称少年违法。因各个国家的法律不同,其含义、判断各异,按其表现内容分为3类:(1)身份违法:如逃学、深夜不归、放荡不羁、酗酒、药瘾、不适当的性行为。(2)财产违法:如破坏财产、偷窃、伪造证件等。(3)人身违法:如抢劫、围攻、谋杀、强奸等。违法行为问题多发生于10~18岁,一般认为发病年龄越大,成年期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男孩多表现为财产

违法和人身违法,女孩则以身份违法为主要表现,违法少年常伴有学业不好、冲动、克制力

弱和撒谎等特点。

三.影响儿童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几个方面

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后天环境因素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尽管家庭的一些功能被其他社会机构所取代或分担,但是家庭仍承担再生产、社会化和情感支持这些主要的社会功能。父母的性格、养育方式等以及他们创造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早期行为的塑造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

1.家庭规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化国家的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向着更小规模的方向发展。Wagner[4]等调查认为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随着家庭规模的大小而变化。小家庭中的父母对儿童施加的压力会更多,焦虑的现象在这些儿童身上更为普遍。相反,在多子女家庭中,过于压抑以及缺乏监督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反社会行为和过失行为。然而,这些理论有很大局限性。大家庭一般没有小家庭富裕。与低收入相联系的多种因素,例如拥挤的居住条件、父母的生活压力都可能导致家庭规模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确实有一些证据支持这种观点。在研究南非贫困黑人家庭时发现,居所稳定而不拥挤的家庭中的儿童无论是在体质、认知、情感还是在社会方面的发展都更为理想[5]。同时,当儿童成长在规模大的但富裕的家庭中时,与典型的大的家庭规模有关的不利影响减弱了,但并未完全清

除。

2.家庭结构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占多数,部分是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同堂的联合家庭以及少数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据王玉凤等[6]报道,联合家庭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核心家庭次之,单亲家庭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单亲家庭不论是父母病逝还是离婚,都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由于无法得到完整的家庭的爱,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恐惧或忧郁心理,进而出现行为问题。另外,与低收入的双亲家庭相比,低收入的单亲家庭的儿童很少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缺乏沟通和管教,并且缺少父亲的形象作为自己发展的榜样,这些因素通常会导致儿童的学业不良,并且出现反社会行为[7]。MekosD等[8]调查结果表明,再婚家庭(尤其是生活在继父家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自20世纪60年代起,大量的研究证实婚姻的破裂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痛苦的事[9]。但研究同时也指出儿童在对待父母离异上的反应有着广泛的个体差异。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儿童的个性特征,家庭获得的社会支持和社区环境都会影响儿童对父母离异的调适。Paganil等[10]研究认为父母在儿童童年早期离婚对儿童日后的焦虑、多动及违纪行为有着长期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尤其当家庭冲突很大时,他们可能出现心理调适方面的障碍,可能会在一些不良的同龄交往中寻求解脱,例如离家出走,旷课,过早性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等

等。

3.父母个体因素父母健康状况差、患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尤其是母亲抑郁)、父亲酗酒、性格内向、家庭成员违法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2]。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其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最关键的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自身修养越高,孩子的行为

问题发生率越低[10]。父母具有理想的职业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13]。父母职业为个体劳动、工人、服务性行业,其孩子发生行为问题明显多于父母从事科技文教工作的儿童。一般说来,父母的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密切相关,所以父母职业可能是通过以上诸方面共同影响着儿童行为发育;另一方面,工作不稳定、失业的父母由于疲劳、忙碌,再加上情绪低落,往往对孩子的应答少而降低了育

儿质量,不利于儿童的行为发育。

4.家庭养育类型儿童行为问题与婴幼期养育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孩子出生后采取母乳喂养的儿童,通过母亲的抚摸和语言交流进行皮肤接触,对儿童日后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丧失母性哺乳将给婴幼儿的心身发育带来深刻的影响,如形成病态人格、冷漠、孤僻等[14]。婴幼期寄养的儿童常会表现一定程度的行为问题和情绪紊乱,如焦虑、恐惧、害怕、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不良的学习习惯等[15]。研究表明,早期的经验和影响儿童发展的目前状况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成长环境得到改善,从早期剥夺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中恢复过来还是可以的,但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

5.儿童教养方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父母教育态度的分歧使儿童处于矛盾的环境中而无所适从,久之会导致儿童心理或行为的异常。Dania Baumrind[11]通过研究观察得出儿童教养有两个维度:要求和负责。组合这两个维度可形成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儿童能力的多方面发展。文献报道[6]父母期望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关系密切。父母对儿童的适宜的期望是儿童成功的动力,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妥当的。如果父母不考虑儿童的实际能力,要求过高,会使儿童经常处于过大的学习压力之下,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障碍。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学龄前儿童存在焦虑、退缩和抑郁的特征。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容易表现出敌对的反应,男孩会变得极其愤怒,而女孩则采取回避的态度。同时StrausMA等[16]调查发现父母过分斥责、打骂儿童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发生,并明显增加儿童日后反社会行为。放任自流型的教养方式与男孩子的依赖性不健全的行为之间的联系特别密切。漠不关心型教养方式会引起儿童的许多心理障碍,他们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情绪控制力很低,学业不佳,与毒品有染,容易出现违法行为[11]。

6.家庭气氛结构稳定,气氛轻松愉快,亲子关系密切的家庭对儿童的个性塑造和心理行为的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不良家庭气氛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7]。生活在紧张、压抑或沉闷的家庭气氛中,亲子关系差,父母与子女缺乏感情上的交流,双方容易产生隔阂,情感破裂,甚至对抗,是儿童不良行为的诱因。Pagani L等[10]研究表明,父母之间关系紧张、互相冲突、甚至离婚,均会增加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机会,这类儿童常见的

行为问题有焦虑、多动、反社会行为等。

四.各种家庭因素致病的机制

各种家庭因素致病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18]:(1)社会学习理论的强制性相互作用学说:认为儿童的行为障碍是父母对儿童采用了不适当的、不一致的教育方式的结果。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中,儿童学会了要建立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模式,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嫌恶行为”来改变他人的行为。例如,孩子以哭的方式来降服父母,使父母改变原来的态度而

达到自己的愿望。这里“哭”是嫌恶行为,哭之前后父母若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使儿童建立起不正常的行为模式,从而造成行为偏异。(2)内在精神活动理论:认为儿童通过建立一系列内在的精神防御反应来对付家庭的不良环境。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对孩子缺乏慈爱、温暖的感情,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抑郁或违法行为。(3)行为理论:强调父母角色不当或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凡被奖赏的行为都会维持下去,不管行为良好与否,也不管父母的奖赏是有意或无意的。(4)社会学习性行为理论:认为人的不良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儿童可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模式而学习到一些

不良的行为。

总之,儿童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或工作的效能、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有些还可能成为成年期精神疾病的根基。家庭是影响儿童少年行为外环境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影响儿童少年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指导:(1)提倡优生优育原则,给儿童提供一个规模适当、结构稳定、居住环境宽松、经济充裕的家庭环境;(2)婴儿出生后采用母乳喂养,母亲给予充分的抚摸和语言交流,以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和情感需要;(3)减少父母个体危险因素,如保持身心健康、职业稳定、无不良嗜好等;(4)提高父母科学文化素质,普及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和运用正确、积极的教养方式或行为,指导家长认识家庭职责,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5)对发现行为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教育,严重者辅以药物治

疗。

参考文献:

1. Brandenburg NA , Friedman RM, Silver SE. The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psychiatric disorders: prevalence findings from recent studies. J Am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0, 29 (1): 76-83

2. 忻仁娥.全国22省市26单位24013名城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上海精神医

学,1992,新4:47-50

3. 余红平.儿童行为问题.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6(17):61-65.

4. Wagner ME, Schubert HJ, Schubert DS. Family size effects : a review, J. Genet

Psychol. 1985 Mar: 146 (1): 65-78.

5. Godula IN, Poole DA. Aotaki Phenice 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lack south African Children from three different contexts. Child Dev. 1992 Jun: 63 (3): 509-25

6. 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00,14(1): 51-53

7. Coley RL.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and functioning in single-mother households: 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and other men. Child Dev. 1998

Feb:69(1):219-30

8. Mekos D,Hetherington EM,Reiss D.Sibling difference in problem behavior and parental treat mentinnon divorced and remarried families.Child Dev,1996,67

(5):2148-65

9. Hetherington EM, Bridges M, Insabella GM. What matters? What does not? Five

perspectiv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ital transitions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Am Psychol. 1998 Feb;53(2):167-84

10. Paganil L,Boulerice B,Richard E,et al.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 [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1997,38(7):769-781.

11. 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75-832.

12. Jensen PS, Bloedau L, Degroot J, etal. Childatrisk: I. Risk factors and child

symptomatology. Jam Acad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iatry,1990, 29(1):51-59

13. 谭英,崔伊薇,胡虞志,等.儿童行为问题与早期家庭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

校卫生杂志,1998,19(1):68-70.

14. Kalff AC,Kroes M,Vles JS,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education as well as occupation [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1

15. Dubowitz H, Sawyer RJ. School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kinship care. Child Abuse

Negl, 1994, 18(11):899-911

16. Straus MA,Sugarman DB,Giles-Sims J. Spanking by parents and subsequent anti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1997,151(8):761-767

17. Formoso D,Gonzoles NA,Aiken LS. Family conflict and children,s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edictive factors. AmJ Community Psychol,2000,28(2):

175-199

18. 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0.

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专业研究)

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活动以“关注人、关注家、关注下一代”为主题,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馨、欢乐的家园。恰逢“天时地利人和”,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如何为孩子营造健康之家等话题,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 “孟母三迁”的现代版故事 面对记者采访,刚搬来长沙晚报宿舍小区的殷先生笑脸灿烂:“搬了三次家,终于为我儿子找到了一个好的住所。小区里安全静谧,草木四季葱茏,健身设施齐备,左邻右舍熟识,文化气息浓郁,儿子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尽情地在院子里撒野、在图书室里学习,还有,小区旁边就有蓝猫幼儿园和大同二小,儿子上幼儿园和上小学都非常方便。我相信,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儿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 关于“环境”的定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系教授张卫民给出了一个答案:“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够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对于类似殷先生的现代版“孟母三迁”之举,张卫民教授赞许说:“这是对儿子健康成长负责任的体现。” 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张卫民教授表示“相当重要”,好的居住环境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好的居住环境则对孩子的成长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

什么是好的小区环境呢?张卫民教授给出了5条衡量准则: 首先是幽美的自然环境,孩子在小区里就能看到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于四季美景中陶冶美的情操。而且,生活在宁静、清幽环境中的孩子智力优秀、智商较高,相反,噪声充斥是智力开发的障碍。 第二是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小区邻里之间的相互走动中,让孩子学会宽容、奉献、分享、合作等种种健全性格,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陋习。 第三是良好的文化环境,小区自建活动室、图书室,不仅能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是“把每个家庭的孩子看成是小区孩子”的温馨之举。试想想,如果小区能够把放学回家的孩子召集到小区活动室、图书室学习,将为多少业主家长解除后顾之忧(如沉迷网吧、安全隐忧等等)? 第四是完善的典章制度,这其实是优秀小区的人性化之举,比如道路标志、池塘水深危险标志……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五是配套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匮乏,业主孩子无法就近上幼儿园、上小学,是许多新开发楼盘的“软肋”。好在一些开发商已经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精编WORD版

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 影响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文法学院课程论文(作业)封面Array( 2011 至2012 学年度二学期) 课程名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提交日期: 2012 年 06 月 18日 评阅日期: 2012 年 06月 22日 标题:浅析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摘要:家庭是最初级的社会群体,是人生开始的第一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中的各种关系、父母素质及其受教育水平对子女人格的形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参考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关内容,以自己的家庭环境为例,结合现实生活,主要探讨分析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如何营造更有益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提出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环境、人格、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正文: 环境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人格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的密切相关。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是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的同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创造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完善着自身的人 格。我在此主要从环境因素来分析人格的形成,缩小在家庭这个框架里,来阐述家庭环境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即启蒙之师。孩子几乎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这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其潜移默化地作用相当大。家长应配合学校,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健康、顺利地完成学业。 关键词:家庭教育和谐氛围健康发展 有这么一个案例,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活泼开朗,可等到初二上学期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作业完成的也不是很好,整天垂头丧气的,各科老师都找这名同学谈话,其效果不甚理想。最后从别人那里知道他变化的原因,就是父亲经常酗酒,也没有工作,回家就找事,打孩子,打孩子的母亲,整天就是这样。孩子也没心学习,最后导致这孩子的成绩一点点下滑,还结交了不少社会青年,上网,旷课等等不良嗜好。好好的一个孩子最后给毁了。可见家庭氛围的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人们常说,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育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展开。家长们的观念、态度、教养方式等等都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子女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如何创造良好的氛围能够使孩子在这个氛围里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家庭氛围也就是在环境中家庭成员产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为人处世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

探究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探究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顾艳娟08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各种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儿童时便打下了基础,人们总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约定俗成去教育影响下一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地独特的风格,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发展。而良好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电脑网络为人们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交流信息,促进个人心理成熟和个性的发展。另外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稍作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环境;发展;影响;生态圈;家庭;学校;社会;电脑网络 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儿童发展的生态圈——家庭、学校、社区,这些环境被专家们称为儿童发展的生态圈。对儿童发展因素的影响的探究,在心理学甚至教育学界从未停止过,从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到斯腾“幅合论”;从华生“环境决定论”到鲁克森伯“共同决定论”,这些都是在探究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也愈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趋势。〔1〕在传统研究中,一般学者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归结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类。而外部环境又包括:社会、家庭、学校。〔2〕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校即社会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我在阐述这个问题时,将学校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来研究。同时,加入了电脑网络这一特殊的现代化工具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分布图) 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指遗传方面的作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历来都深入而周祥,在这里我便不再赘述,下面我主要探讨一下外部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培养了不同的人类群体。中外有不同是许多人所共认的,然而广博的中国也有东西、南北之差异。就江苏来说,还有江南、江北之异。江南地区的人多乖巧、细心、谨慎、清秀,而江北地区则以豪爽、豁达、有气量、不拘小节而见称。

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对学前儿童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生物学因素。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学前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的生理状态在不断变化。机体自身某一部分的发育障碍,或者机体遭受损伤等,都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如果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那么他们的孩子必定是单眼皮,因为双眼皮是显性基因遗传:双是A,单是a,双眼皮的基因是AA或Aa,而单眼皮必定是aa。所以双眼皮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双)的孩子可能是单眼皮,而单眼皮父母(双方都是单)的孩子必然是单眼皮。(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维持和促进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发展,也会为他们提供各种精神条件,使他们愉悦、积极向上。如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合理的膳食、安全的设施等都是保证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条件。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快,肺换气功能差,血液中含水分及浆液较多,盐类较贫乏,脑对氧的需要量较大,儿童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也较差。因此更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应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并尽量多让孩子在户外活动。所以保持幼儿生活环境空气的清新对于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良好机能状态的维持都很重要。2.社会环境 (1)家庭 家庭的诸多因素都会给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心理上占有了孩子,就会在行动中要求孩子根据成人的指挥行动,造成孩子心理、人格、能力上的独立性欠缺。许多有主见、心智良好、比较成熟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几乎都与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在家里,他们年龄虽小,但具有独立的地位,能对各种家庭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家长也非常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即使孩子很小,对有的问题还不足以正确判断,但父母还是让孩子发表意见,让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 (2)幼儿园 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生活的小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 例如幼儿园自然角的环境,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教学的需要、季节的变化及其他条件进行设计。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物有选择地、集中地、分层次地著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更好的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幼儿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自由地操作和探索,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社区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学前儿童熟悉的地方,学前儿童生活在这里,社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现在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尤其缺少那种比较至纯的感情,儿童的身心发展欠缺一些集体环境和一些社会化的自由交往的机会。城市社区中的孩子们作业极多,睡眠严重不足,更不要提玩耍时间了。 (三)生活方式因素 学前儿童正处于初步形成自己生活方式的阶段,帮助他们接受和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益于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将对其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所谓的环境,广义地讲即一切可以影响孩子生长和学习的各种环境。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灵最能产生大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主要环境。社会教育中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同样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同样要加以重视。所以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所指的各类环境,都应当担起各自的职责,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以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就家庭环境来讲,良好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反则,会给儿童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幼小的孟子接受好的社会环境,曾一度三迁住所。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巨大的。 我们再来谈一下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样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学校中,孩子最长打交道的有老师和同学,好的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有责任来教育好学生。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等是全面关心的,他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但如果处理不当,学校环境也会对孩子造成大的伤害。 虽然说环境只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外因,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生长在某种环境中的儿童就只能消极地成为某种样子的人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但也决不能忽视恶劣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消极影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每个家庭的继承者,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就请给我们的孩子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一起努力。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广南县珠街镇初级中学校张仁德 摘要: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最早的课 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需要教育环境、生存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心理环境、情感环境和创造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家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孩子成长 什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总的来说,家庭中一切的人、事、物都可纳入家庭环境的范畴。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家庭物质环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穿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家庭精神环境指孩子意识、思维、心理、情感等精神活动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要素,包括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这些非物质的精神环境称为家庭氛围。家庭环境这两方面的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某种意义讲,精神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影响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主要指经济收入)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更优越条件,于是认为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父母也因生活压力大而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抑郁。这样,致使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现实生活中家庭与家庭之间社会经济收入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事实也有体现,一般情况下,家庭条件较好的环境更能帮助孩子接受新知识、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在意识。而家庭条件较差(收入教底)的家庭,一方面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帮助,诸如,必要的工具书、学习用具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心里造成自卑心理,从而使得孩子性格内向、孤僻等情况。 2.职业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前言:家庭,学校,社会,时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优质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学校教育,和谐的社会环境能让孩子健康发展。然而,学校、社会环境对一个刚步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较为固定的,而家庭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孩子从哇哇落地就开始接受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学习及将来的成长道路。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父母长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本文将从本文从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家庭里实施的教育。即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家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予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环境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家庭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心理、学习。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与成长和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猜忌、落后的家庭环境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让孩子陷进一个“乌烟瘴气”不健康的境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 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其个性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其不可或缺性。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 这时期,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例如,在幼儿看天上的白云时不停地变化说法,一会说像冰激凌,一会说像风火轮,一会说像怪兽……但与大人的想法毫无关联。如果父母经常纠正孩子的说法就会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

浅谈材料与环境对小班幼儿建构游戏行为的影响.

案例分析 吴琼浅谈材料与环境对小班幼儿建构游戏行为的影响 案例背景: 在小班区域游戏中,建构区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地方。建构区中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各种不同材质的积木非常吸引孩子。同时,建构游戏对孩子运用不同材料表达和表现生活,培养和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儿童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它是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儿童的基本权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指出,游戏是儿童认知机能活动的反映,游戏既能满足儿童情感和智慧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表象格式)得到练习和发展的机会,促进认知的发展。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自我的重要机能。游戏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功能,有助于儿童认识 世界和克服心理危机。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和健康具有无可替代的发展效应。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儿童依据自己的想象构建各种虚假情景的创造性活动,反映着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我国的老一辈儿童心理学家、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原则就是“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指出,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被所有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该如何创设游戏环境,如何介入幼儿游戏,如何自然、不着痕迹地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却是令教师煞费脑筋的问题。 从自身的带班经历中,我发现,起初的一个月,孩子们在建构区玩时,兴趣很高,但是拼搭的物品却不尽人意。孩子们在最初的五分钟里,能够非常认真投入地进行拼搭,各自搭着自己设计的房子,形状不一。但是不一会儿孩子们将积木全部用完了,开始实行“拆房子”再“拼搭”。于是,满地的积木堆积在区域中,孩子们又开始玩弄着某一个形状的积木,有的咬在嘴中,有的把积木放在屁股地下。 从孩子们的搭建成果来看,孩子们拼搭的建筑物也是非常的单一的,没有运用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生下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 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 1.环境因素的分类 环境是指一切能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按类型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气候、食物、 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 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按范围分,环境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两部分。 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小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儿童交往的小群体等。 2.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之一。儿童年龄越小,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 学前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是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他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前儿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行为与习

惯,养成不同于他人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则会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的家长下班回到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从来不读书、看报。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极有可能向其父母学习,养成不爱读书的习惯。又如,有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的氮围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吵吵闹闹、剑拔弩张的家庭生活氛围,会让孩子感到极不安全,久而久之,会给其社会性的发展造成伤害 因此,帮助每一个家庭创道(重平等入温?)励支持)清洁安全)家庭生活环 境,搞好家庭教育,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 (2)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导环境。在所有的环境影响中,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1)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儿童的重任同家庭一样,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每天要生活的地 方、在幼儿园中,每天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保育员对学前ル童进行大量的和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要面设计触低(目的)て有计划)で有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保育员不间断地观察儿童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影响,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匿合的教。同时,幼儿园的环境氛围、文化品位、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根 学前儿童的赞点计合)的育方案)还要常注意幼几园文化的建设)(规范保育员的言行 举)(创造和谐宽松入快极向上的环境使学前儿童受到良好的环境票陶,促进学前儿童的 发展 2)幼儿园还担负着筛选、协调、整合各种对儿童发展有影响的因素的职责对学前儿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1]

研究背景: 人与人是互相影响的,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影响人。而学生,属未成年人,思想没有成熟,对事物的好坏鉴别力不强,最易受外界影响,家长的任何不文明言行和落后思想,都会让他们耳濡目染,最后形成坏的习惯,根深蒂固,影响一辈子。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虽小,结构却很复杂,家庭成员、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家庭亲友关系等等,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生动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大家庭里,家庭成员多,虽然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个人的隐私和自由也很有限,但是,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而言,社会交往能力会比较强,比较注重家族伦理观念,比较善于互助合作。现代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个人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少受各种各样的干扰,但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社会交际能力会比较弱,家庭伦理观念淡薄,不太善于合作。过于简单的家庭人际关系不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观念,毕竟国家、集体观念的形成跟群体生活… 课题目的、意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建设者,孩子的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首先要从改善家庭教育开始;一个人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说由家庭环境决定的,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国家人才,为了让孩子真正地享受成长的快乐,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 研究主要内容:研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指出各种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并通过总结给天下父母提出合理的建议,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研究主要方法:1、搜集、整理文献 2、问卷调查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1.指导组 刘德长老师负责指导小组成员讨论所选的课题,意见汇总,确立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理清研究思路; 2.课题组 (1)组长:张苗苗负责指导师和课题成员的沟通和协调,承担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并陈述等。(2)记录员:王路路、刘云负责及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 (3)信息员:张苗苗、王路路、刘云负责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问卷分发和调查 (4)数据统计分析员:张苗苗、王路路负责对收集而来的统计分析 (5)文笔员:张苗苗、王路路负责问卷的制定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设计印制问卷调查表: 学生卷 1、你的监护人是( ) A. 父母双亲 B.单亲 C.其他 2、你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次数()

浅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09秋教管本何颖 [摘要]家庭是儿童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生活场所,也是第一所学校,更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对于儿童来说,是最温馨的、最安全的港湾;父母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可信任的、最可依赖的亲人。而家庭环境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成绩,而且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据国内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儿童有焦虑或抑郁问题的发生率达6%—7%左右,这些儿童显得孤僻,易激动,烦躁或交往不良。其中学龄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且易出现违纪行为。经焦虑或抑郁量分析可发现焦虑或抑郁问题。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是焦虑或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对女性儿童来说,不仅可因家庭矛盾或父母离异而产生心理问题,还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等有关。如果女孩生活在一个缺少关爱,缺乏亲情,呆板而毫无情趣的家庭中,亦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 [关键词]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健康心理 一、引言 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前提。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结果。 健康心理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接下来就从几方面来谈谈: 一、家庭结构与家庭心理环境因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结构和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古人早有认识。 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孟母因此三迁。环境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古人也早有认识。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有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下面我就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环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孩子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往往是家庭,因为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因此孩子在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刻骨铭心,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最牢固的。 家庭教育往往是与孩子的生活想统一的,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言传身教,甚至一言一行都对子女的成长与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孟母之所以三迁是为了给他儿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好有助于孩子的成才,可见好的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塑造一个孩子的个性,对他们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孩子养成勤奋好学,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 我最近见过一种现象,我做家教的一个小孩,关看他的家庭条件在同龄小孩中真的算是优越了,而且在他补课的时间父母都会给他制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照理说这样的家庭环境是很不错的了,可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却特别的强烈,尤其是任性,崛强是我所罕见的,究其原因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法顾及孩子的生活,虽然给了他优越的生活环境却让孩子失去了家庭那份应有的关爱。 由此我想谈谈家庭环境中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关心,而这种关心不仅包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生活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就越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了良好的个性,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要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使他们适应家庭环境,努力去消除不良家庭对他们个性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上面的论述也不难

浅谈家庭氛围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浅谈家庭氛围对家庭教 育的影响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家庭氛围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不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例如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心理素质、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氛围等家庭内部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区外部因素等。其中家庭氛围也就是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因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酝酿一种快乐和睦、温馨甜蜜的家庭气氛,对子女身心的健康发育成长相当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子女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 家庭氛围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卢梭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最简单的常识就是我们都知道受人们欢迎的孩子,多来自于和谐温暖的家庭。事实也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第一点,家庭氛围很重要?。培养孩子的乐群性家庭生活中,各成员之间也应该相互宽容,彼此友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才可以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熏陶。第二点,用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情感氛围要靠一点一滴去营造,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态度。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家长一定要端正孩子的成才目标,不要给孩子现在已经很紧张的生活,再施加压力。有的家长总是爱在吃饭的时间教育孩子,常会这样问孩子:“今天上课认真听讲了吗?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啊……. 导致很多孩子对父母有种恐惧感,患了“吃饭恐惧症”、“爸爸恐惧症”。?其实,在吃饭的时候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督促作用,只是给孩子增加紧张,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也破坏了家庭里的情感气氛第三点,注意关注孩子的成长细节?。家庭情感氛围对孩子的心态影响影响很大,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可能出现的那种封闭和孤僻倾向,因为,凡是在成长中出现危机的孩子,往往就是幼年时候过于孤僻造成的。生活氛围和品质对学习品质的塑造和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关心智能开发、学习成绩而忽视生活修养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妈妈们让我们携手爸爸们一起努力吧。 为了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努力建立民主平等、温馨愉快的人际氛围,建立整洁、美观、舒适的生活氛围,建立爱阅读、爱提问、爱探索的文化氛围,促进家庭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生下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 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 1.环境因素的分类 环境是指一切能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按类型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气候、食物、 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 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按范围分,环境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两部分。 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小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儿童交往的小群体等。 2.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之一。儿童年龄越小,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 学前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是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他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前儿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行为与习惯,养成不同于他人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则会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的家长下班回到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从来不读书、看报。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极有可能向其父母学习,养成不爱读书的习惯。又如,有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的氮围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吵吵闹闹、剑拔弩张的家庭生活氛围,会让孩子感到极不安全,久而久之,会给其社会性的发展造成伤害 因此,帮助每一个家庭创道(重平等入温?)励支持)清洁安全)家庭生活环 境,搞好家庭教育,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 (2)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导环境。在所有的环境影响中,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1)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儿童的重任同家庭一样,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每天要生活的地 方、在幼儿园中,每天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保育员对学前ル童进行大量的和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要面设计触低(目的)て有计划)で有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保育员不间断地观察儿童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影响,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匿合的教。同时,幼儿园的环境氛围、文化品位、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根 学前儿童的赞点计合)的育方案)还要常注意幼几园文化的建设)(规范保育员的言行 举)(创造和谐宽松入快极向上的环境使学前儿童受到良好的环境票陶,促进学前儿童的 发展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良好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形成。 在下面这篇论文中,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这个有关家庭环境和孩子成长的关系。 即:农村与城市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庭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庭物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家庭精神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首先,从农村和城市不同的生活环境的比较来看: 我们认为,大学生人格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学生生源城乡差距的影响。据调查,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城市大学生严重。一方面,这些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由于他们在群体中地位的变化,心理没有重新定位而导致强烈的失落感。农村孩子普遍比较朴实,视野相对狭窄,上大学后,他们或多或少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城市的环境的时间,这其中面临着一些城市学生不可能有的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城里学生由于地域与文化氛围的优势,从小接受比较好的基础教育,养成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在班级活动中,城里的学生多才多艺,始终是主角;农村的学生则自

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以上种种,长时间地压抑着农村孩子的心灵,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应有的自信,导致他们变得少言寡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心态失常,缺乏青少年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报复同学、家长、老师、社会的过激举动。而且,来自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学生相对贫困,城市居民现人均年收入约为7000元人民币,农村很多地方目前才到2000元人民币,这样的贫富差距贫困加剧了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而用孤僻和冷漠来掩饰贫困的尴尬是人的一种自然选择。农村的学生比较朴实勤奋,肯吃苦耐劳;城市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视野比较开阔,敢于开拓创新,这些性格的差异也引发了象牙塔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其次,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 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 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

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3班 120406110 陈彩萍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会反映出某些特征。如热带地区的人比较早熟;山区的人强壮耐劳。母亲怀孕期间,如果发怒、恐惧、忧愁持续时间较长,会影响内分泌,从而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从受精卵就开始了。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母亲的年龄、营养、疾病、情绪以及药物、烟酒等等都会对胎儿发育发生作用。胎儿时期如果营养不足则影响到脑细胞数目正常发展,从而导致智力的发展迟滞。国外有一个研究:孕妇分成两组,一组提供充分的饮食补充,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仅给以安慰剂。事后当她们的孩子长大到3~4岁时,测定他们的智力,结果证明实验组的孩子IQ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的贫穷地区做的,她们的营养往往是在最低需要线以下,因此,适当增加营养产生了显著效果。 出生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人的后代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虽然遗传提供了发展儿童心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 野兽哺育成长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遗传素质,却不具备儿童的心理。典型的例子如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卡玛拉和阿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分别是7岁和2岁左右。他们用四肢爬行,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不肯洗澡。吃东西不用手拿,把食物放在地上用牙齿撕着吃。他们没有感情,对别人不感兴趣。卡玛拉已经7岁多了,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孩子的水平。虽然受到精心培养,还是不能适应人类直立行走,快跑时还需要用四肢。她于十六七岁左右死去,这时还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幼儿的水平。 直立行走和说话本来是人类的特征,但是,对每一个具体儿童来说,遗传只提供了直立行走和说话的可能性,没有人类的社会环境,这种可能性不能变成现实性。许多正常儿童似乎是自然而然地学会走路和说话,其实都是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不过有时不被人觉察而已。丹尼斯在德黑兰的孤儿院发现,该院58%孤儿1岁以上还不会独立坐,85%到3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着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70周。后来,抽出10个婴儿进行实验,增加保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中一班胡瑞轩家长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偶然的机缘,上苍的眷顾,一个如白纸般纯净可爱的小天使加入到我们的生活,从此也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张白纸我们该如何图画,如何着色,如何引领他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却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头等大事,应该像经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一样,全情投入。或者有点自私地说略胜一筹。初为人母不多时,但和孩子四年多的点滴相处中,总会有些令人深思的东西,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说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一、不同的环境的家庭成长出不同人生的孩子 1、初识最基本的家庭环境 最基本的家庭环境是可以耳闻目睹的,在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等。良好的基本家庭环境无疑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反之,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2、和气氛有关的家庭环境 不同的家庭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而分析这种层次的家庭环境,心理道德环境则是核心,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温床”它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父母的道德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行为问题均有较大的影响。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谐,讲求的

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以及与社会的和谐。 3、比较特殊的家庭环境——单亲或离异 孩子的脆弱程度是已是成年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的,貌似坚强冷冰的表情之下则暗藏危机。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家庭的构造也不似从前那么稳固,而孩子作为这一切看似局外者却一直耳闻目睹,所以他们的体会较为特殊。无论是单亲还是离异,对孩子来说他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他所获得的爱是有缺失的,更有甚者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婚姻或更为长远的未来。 二、健康直接关乎孩子的未来 1、涉及肉体的健康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抑或因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的,所以孩子身体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每这个时候家长的关爱和付出无法用言语去表达,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大部分的病痛是可以治愈的,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忍受这样的折磨却无能为力,才是一种更大的痛。但有些事情,比如疾病,是人类很无奈的事情。 2、关乎灵魂的健康 世界上,有些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去摸、去看或用仪器去探测。而另一种痛苦则不露声色,却藏在心灵最深处,在气氛紧张、父母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于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