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化腾的进化

马化腾的进化

马化腾的进化
马化腾的进化

作者:罗燕 | 出处:《环球企业家》杂志 | 2011-01-11 10:18:45

已经12岁的腾讯在2010年迎来自己的本命年。

它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过去180多天却遭到行业内迄今为止的最大非议。

噩运始于2010年7月。 一篇标题近乎谩骂的文章引爆对国内互联网大公司抄袭和垄断等“作恶”行为的集体控诉,标的正是这只企鹅。4

个月后,真正的危机爆发,中国第二大客

户端软件奇虎360以安全为名开始真枪实弹地围剿QQ。腾讯最著名的代言人马化腾做出全线产品与360不兼容的“艰难决定”,业界哗然。

回顾这些介乎闹剧与正剧间的情节,居然无人说得清楚风何时起于青萍之末。以即时通讯产品QQ起家的腾讯悄然变成中国互联网的“水与电”。随处可见的以“QQ”或“腾讯”开头的产品是其“全民公敌”的铁证。

马化腾自然感到委屈:“外界说我们封闭,其实挺冤枉的。”

这个平素尽量躲避闪光灯的互联网超重量级人物用了近两个小时向《环球企业家》阐述腾讯的未来。他以数字反驳封闭论者——腾讯180亿元的年收入中,60%以上分给各类合作者。其中,约40亿元完全归合作伙伴所有,另有60至70亿元通过各种比例的分成提给对方。“这已经是中国互联网总额最大的分成。”

无论是否被妖魔化,腾讯的确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靶子。从未有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体量和产品线如此庞大:2004年6月上市至今,其股价从开盘的4.375港元飙升至现在的170

港元以上;400多亿美元的市值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2009年,124.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几乎3倍于百度;旗下7大业务涉及产品多达60个左右,每个都是同业的噩梦。

对为何涉足几乎所有互联网产品,马化腾的解释是“把选择简单产品的权力还给用

户”(详情请参阅附文《马化腾路径进阶》)。事实上,过分纠结于腾讯在具体产品或细分领域是否抄袭垄断无异于一叶障目。真正的问题在于,马化腾和腾讯是否深刻反思了自己备受争议的成功,并顺势变革。

看上去,马化腾做出了正确选择。2010年底,他发表《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期,以开放和共享拥抱未来。腾讯成立12周年纪念日当天,马向全体员工发出邮件:“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过去,我们在追求用户价值的同时,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外界对此始终将信将疑。但这并非姿态,而是现实所迫。“腾讯一直感到很大压力,不是等别人革你的命,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采访伊始,马化腾便如此对《环球企业家》定性腾讯的开放转型战略。

马所言的“很大压力”,便是从苹果App Store到Facebook引发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开放趋势,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尤其如此。人类行为正在全面网络化,以信息堆积、信息检索为竞争力的门户和搜索时代开始成为历史。社交网络王朝迅速降临时,若不能随之进化,强大如腾讯也无法保证不被用户抛弃。

知易行难。虽然QQ有很强关系链,仍内生封闭于客户端中,与融入更多外部关系的社区关系链相比差距很大。Windows Live Messenger和Yahoo!Messenger等国外即时通讯客户端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冲击下日益式微。即便腾讯早已将QQ社区化,更新型社交网络的兴起及其对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仍是对它未来的根本挑战。因此,马化腾明确指出,QQ客户端的渠道优势未来将不再存在;截杀渠道者仅是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

如果被视为腾讯终极武器的QQ客户端优势都可以重估,马化腾的变革决心远比外界质疑的更坚定。财付通、拍拍网、搜搜、腾讯社区和腾讯微博已被收录在“腾讯开放平台目录”网站。不久前,首批28款应用登陆腾讯朋友社区。2011年6月,腾讯的开放战略将有更详细的发布,届时至少会开放用户量最大的8个产品。

理解腾讯未来的核心关键字已不是客户端优势,而是社区和开放。可以肯定,拥有最多用户的腾讯不开放,中国互联网就不会真正开放。而马化腾的“8条论纲”若得到切实执行,腾讯的未来和价值将被改写。

是时候重新认识腾讯和马化腾了。

【社区化升级】

两年前,开心网凭“开心农场”蹿红,但直到这款能让用户“摘菜”的社交游戏2009年5月登陆QQ空间(即Qzone),其巨大潜力才真正体现出来:上线不久,蜂拥而至的用户就将游戏开发团队“五分钟”的服务器冲垮。截至2010年9月30日,QQ空间活跃帐户数达4.812亿。开心网逐渐走向衰落时(详情请于https://www.doczj.com/doc/dd9790850.html,查阅《告别开心网?》),它的用户仍迅速增长。

不难看出腾讯社区优势的建立路径:相比历史不到3年的开心网,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2005年底诞生伊始就试图复制Facebook;QQ空间同年推出,但起点就是4亿QQ注册用户。

当时最流行的仍是博客这一非常初级的社交网络产品。腾讯没有像新浪等像门户网站那样简单复制博客概念,而是将韩国社区网站赛我网(Cyworld)的空间装扮模式整合到QQ客户端,并推出与QQ账户绑定的QQ空间。这一做法为腾讯日后社区化奠定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根基。

QQ空间界面早期只占1/3屏幕,旁边是相册等功能按钮。Facebook成为社交网站标准样本后,QQ空间首页也变成全屏幕显示,并从个人空间模式转变为现在常见的好友动态集成(feed)模式。这个转变中常被忽略的一个用意是,极大简化用户界面,使对装扮行为毫无兴趣的成熟型用户也能产生兴趣。

最能体现腾讯特色的,是向高级付费用户提供装扮等增值服务的包月“黄钻”。QQ空间向社交网站模式转变后,已非常成熟的黄钻商业模式也被注入新内容,整合进各种社交游戏特权。比如,给予率先开通测试资格、赠予“一键摘菜”游戏道具等优惠。这使现有黄钻用户

不增加支出就得到更多好处,也激励更多用户拥有黄钻。现在,几乎所有与腾讯合作的开发者都为黄钻用户提供激励,以吸引这一活跃度非常高且有支付能力的用户群体。

一个最常被追问的问题是:Facebook已作出足够表率,人人网等国内社交网站抢先跟进,开放社区又能与黄钻结合带来切实利益——腾讯为何迟迟不开放?

2008年7月,马化腾与《环球企业家》谈及Facebook时,表示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确实很好,但社交网站的兴起绝不是靠这个,并对因此带来的“小农心态”批评不以为意。负责社区业务的腾讯互联网业务系统总裁吴宵光最近在采访中亦对《环球企业家》表示:“Facebook第一阶段的成功完全不是因为开放,只能说开放让它更成功。”

马、吴二人的言下之意不外乎,开放是社交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需求,是演进而非天生属性。过去几年,腾讯主要专注做好日志、相册、音乐分享等社交网络基础服务。当带宽增加,用户花在网上的时间和需求越来越多,行业也随之发展,社交游戏开始兴起,于是有了风靡全国的QQ农场。但游戏有生命周期,等用户对社交游戏兴致高昂却对一款游戏感到厌倦时,腾讯就必须提供更多游戏和应用。此时,开放社区平台才真正成为战略方向。

“开放趋势没问题,但很多时候有能力累积的问题。一开始准备不足时没人知道将来是什么样,不可能高瞻远瞩地想到开放平台。”吴宵光说。“2009年出现爆发性增长,2010年我们就看得更清楚了。”

腾讯看清楚的正是全面社区化的趋势和成为开放平台的必然性。它已谈论多年的一站式生活平台隐约可见雏形——一个非常方便使用和接触到各种应用的互联网服务;腾讯搭建起基础设施网络,并提供日志、相册和音乐等最基础的平台必备应用,其他更丰富应用则向合作伙伴开放,让他们满足用户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需求。这就像腾讯盖好商场后,通过帮助商家把东西做得好、卖得火收取更多租金,并形成生态系统。

方向一眼即可眺见,问题在于执行。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腾讯尤其如此。

推出QQ空间时,腾讯修改了原来封闭的代码,在底层构架上预留了自定义组件的空间,现在仍须花很大精力在技术上进一步升级平台,解决认证和计费等问题。除此,它还须保障用户安全,并帮助第三方开发者在海量用户基础上运营。最初自行运营QQ农场的五分钟服务器被用户冲垮后,不得不与腾讯合作,将程序、后台、数据库、安全验证机制等全部重写一遍。

“我们有丰富强大的运营经验,可以做出一套规范,解决技术、安全和运营等等周边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平台开放给开发者,他们也可以专注于产品设计。但做这些事情需要时间。”马化腾对《环球企业家》说。

【规则与秩序】

解决上述问题后,腾讯开放平台能否成功还有一个关键——规则的建立。

马化腾并不讳言QQ空间刚接入第三方应用时会刻意挑选与时下热点切合、成功希望更大的产品。随着开放程度和应用数量的增加,从内容上腾讯将放开限制,包括受众很窄的长尾型应用也将得到欢迎。

但这不等于腾讯社区将上演野蛮竞争。吴宵光说:“归根到底,平台作为还是不作为?两者各有好处。不作为是彻底自由竞争的纯粹市场经济,这肯定不行。腾讯必须参与价值链打造,建立更多规则与秩序,扶植优秀合作伙伴。这既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也能帮助上游开发商。”

吴所说的“作为”,最直接的体现是与公平性紧密相关的社交游戏排序。在腾讯看来,Facebook上的社交游戏之王Zynga的成功原因之一,便是舍得花数百万美元买广告并以此轰炸用户。这就使更多实力不如Zynga的开发者很难出头。在中国情况更恶劣,从寡头通过广告霸占流量,直接升级为不良开发商赤裸裸地自消费刷流量,中国移动的手机应用频道“移动梦网”就深受其害。

腾讯平台试图避免这些弊端。它现在选择的是相对公平的时间排序,并在探索更综合、更能与用户体验挂钩的排序方式。马化腾表示,从腾讯的经验来看,最好的排序方式是用户留存率,即有多少用户在一个时间段后还在使用这一产品。现在,腾讯开始在规模更小的朋友社区中测试一些游戏,并通过用户留存率检验其吸引力,以此为基础向开发者提供一些引导。在朋友社区中崭露头角者,才有机会登陆QQ空间。

此外,作为平台管理者的腾讯还要考虑用户体验和应用盈利需求间的平衡。吴宵光表示,有些东西如果要更长期地具备用户价值,平台商就必须担起责任控制平衡。QQ农场发展到后来,腾讯刻意压制其盈利模式,以免为短期过度赚钱而牺牲用户互动乐趣,加速折损游戏生命周期。

最后一个腾讯在开放过程中必须廓清的问题是,如何与第三方分享收益。

马化腾表示,腾讯社区之所以在别人匆忙开放时仍按兵不动,除了当时大部分应用质量不高,也因为存在裁判和运动员同台竞技的问题——哪个游戏应用赚钱,社区平台就自行投入人力开发。“如果裁判员本身没有安身立命的模式就冒然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去和运动员抢饭吃。这很危险,会失去开发者信任。”作为裁判员的腾讯已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这便是前文所说的黄钻。这个腾讯独创的商业模式两大好处是收入稳定和可持续,整合进与各种应用相关的特权后更受欢迎。

“目前腾讯在开放平台上的商业模式,主要还是利用黄钻提供与第三方开发者联名的服务点。要注意的是,各种应用中自设的收费点可以与我们结合,却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点区分好后,腾讯不介意第三方做任何应用,即便再造一个QQ农场我们也欢迎。”马化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显然,腾讯已精心计算过关于开放所能遇到的一切问题。但实现起来并不简单。此前,腾讯以几百万元从五分钟手中获得其开发的农场社交游戏最高使用权,将其改名为QQ农场,并可自主决定这款游戏的开放和关闭。业界普遍认为,五分钟接受这笔交易,是因为如不就范很容易被腾讯自行开发的同类游戏狙击,它也没有能力面对数亿用户做运营;而当腾讯通过这款社交游戏赚进大把钞票,五分钟的主要收益还是腾讯最初支付的一次性费用。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体现出来的情绪却很真实:长期保持低调的腾讯因其强大而让外界恐惧。

对此,马化腾表示不同产品分成比例不同,设计时会考虑既能鼓励新进来的应用,也给成熟的大流量应用提供有效激励;整体上,第三方开发者目前分走腾讯社区平台总收入的30%多,将来会越来越多。他认为只有当腾讯社区50%以上收入都分给第三方开发者时,才能算成功。

但《环球企业家》接触的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对腾讯是否真心开放仍持观望态度,其中不乏与腾讯有直接合作者。其中一位不愿具名者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对开发者而言,腾讯社区开放平台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出现Zynga这样的超级开发商,以是否将50%收入留给开

发者论成败仍是腾讯视角。他亦指出,因为腾讯互动娱乐业务系统中已有包含棋牌类产品的“QQ游戏”,QQ空间和朋友社区均不让第三方棋牌类社区游戏上线运营。

腾讯取信于开发者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动,而这有赖于时间证明。面对《环球企业家》提出的种种质疑,吴宵光表示:“我们承认这些确实都是要不断解决的问题。长期看腾讯的战略就是开放。这是一种决心,短期问题不能总是阻挡前进脚步,也不会成为整个战略的阻碍。”

即便问题重重,依附腾讯所能带来的利益还是让开发者无法抗拒。博雅互动CEO张伟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初,张伟在与《环球企业家》交流时表示,腾讯正在谨慎洽谈下一批愿把游戏

接入自己的第三方开发者。当年2月,博雅互动的“开心宝贝”、恺英科技的“摩天大楼”和昆仑在线的“功夫英雄”3款应用在朋友社区的前身“QQ校友”上线。9月,腾讯社区开放平台正式上线,一些游戏开始接入其最重要的社区产品QQ空间。张伟近日对《环球企业家》表示,目前开心宝贝在腾讯朋友社区中日活跃用户约90多万,超过其在人人网和开心网上日活跃用户总和。恺英科技表示,在腾讯平台上月盈利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经济利益并非开发者从腾讯得到的全部。张伟同样看重与腾讯团队共同改进产品,学习在海量用户中运营的机会。开心宝贝接入QQ校友的过程中,腾讯团队每周会给博雅互动好几次反馈,指导改进技术和产品等方面。

【重构关系链】

论社交网络的本质,不过是:你是谁?你的朋友是谁?你的朋友的朋友是谁?

Facebook的成功就是因为抓住了这3个要素。它之前的美国社交网站先驱Friendster和MySpace的失误在于,分别将自己做成了约会网站和个人展示网站,缺乏基础更广泛的用户互动。

马化腾曾在美国与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见过面。他从这个

被追捧为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之处,学到的最重要一点便是关系链的立体化。“我们以前的关系链比较简单,是一维的,没有二次修正和更新关系链的演变。”2008年马化腾与《环球企业家》交流时说道。

腾讯没有对QQ客户端关系链进行二次开发,很大程度是因为马化腾不同意。马的慎重不难理解:如果贸然启动关系链蔓延,让用户沿着朋友的朋友一路找下去,必然产生巨大的隐私问题;一旦用户对QQ过于开放造成的杀伤力感到恐惧,腾讯多年累积的海量用户必将毁于一旦。

这正是腾讯在社区化转型上遇到的根本矛盾——即时通讯工具固有的封闭与社交网站

必然的开放。2008年时,马化腾表示尽管想过可能性,但明确认为QQ空间不会成为Facebook。2010年底《环球企业家》再度与其谈及关系链的立体化时,他仍表示这是最纠结的地方。

马并无先例可借鉴,国外即时通讯产品无缘社区化,只能无可挽回地衰落。而腾讯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很早便通过QQ号和QQ空间的绑定,成功将客户端上的关系链移植进社区产品。

现在,QQ空间中的好友大部分来自QQ客户端,但彼此不是QQ好友的人也可相互关注。此基础上,2010年初,已有一年历史的QQ校友升级为现在的朋友社区。有别于匿名

半封闭的QQ空间,实名制的朋友社区更多倾向熟人关系,也更接近开放关系链模式。这对腾讯未来至关重要——中国互联网用户容量进入增长放缓的高原平台期后,陌生人网络开始向熟人网络转化,用户关系变得更固定,Facebook熟人社区般的腾讯朋友重要性立刻凸显。如吴宵光所言,“熟人社区最稳定且具有长期煽动力”。

用户用QQ账户登陆朋友社区选择开通“腾讯朋友”时,可选择填写毕业院校和班级,以及工作单位。同时拥有QQ空间的用户的日志、照片等内容会自动同步到朋友社区,但在“隐私设置”一栏中,对各种用户资料和内容有极详细的设置,从“仅自己可见”、各种“自定义”

到“所有人可见”,分类非常多。吴宵光表示,朋友社区在构建用户关系过程中使用来自QQ 空间的资料和内容时,考虑得非常仔细,用户对权限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可以看出,腾讯在极其节制地尝试将既有关系链立体化。另一证据是,新版QQ在用户添加好友时,会显示双方拥有几个共同好友,尽管目前腾讯还不敢开放出共同好友的名字。

“Facebook引发的浪潮遍及全球,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但在社交网络中,一个人需要多个面具,尤其是中国人。我们不能判定QQ空间和朋友社区谁会取代谁,因为不能预测几亿用户到底怎么想,只能顺势而为。目前二者是并行的。”吴宵光对《环球企业家》说。即便如此,做出这个决策也并不容易。马化腾表示,做朋友社区时,腾讯反复考虑过是放弃原来QQ上的关系链重新做一个,还是在原有关系链基础上改造,最终选择的还是后者。“长

远来看,不能冒重新开始这个险。这不仅没有发挥原有优势,重新组织用户关系也很麻烦,并且不符合用户习惯。”

事实证明马化腾的正确。艾瑞咨询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10月底,正式上线仅一个月的朋友社区已有1.31亿用户。这意味着即便没有超越人人网,也与之非常接近。

除了将QQ空间和朋友社区联系起来,腾讯还在通过QQ客户端将QQ签名和聊天记录等内容导入腾讯微博。这为腾讯微博带来大量用户、内容和流量,但也从侧面说明腾讯旗下有太多具有社会化性质的产品和入口。对此,马化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我们在未来社区的发展上一定要采用新的形态,将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和微博等产品串联起来。即时通讯是私有的,社区是消息和好友动态集成的结合,微博则以话题导向更开放地面向全体公众。这些都是关系链的消息体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即便原来某些产品的流量减少,也应该流到我们统一构架下的新形态中,这样整体用户体验才最好。”

马化腾所说的“统一构架下的新形态”目前仍在摸索。一个现成例子是,用户QQ时,可迅速从客户端面板进入QQ邮箱,无论需要通过QQ进行即时沟通还是通过邮件沟通都可以,且邮件能方便快速地收到。新形态下关系链挖掘例子则是,腾讯微博上公开的信息流转比封闭的QQ更容易让用户发现自己认识的人并建立起关系;而当用户添加通过其他腾讯社交产品发现的好友时,腾讯后台会自动建议将对方归入哪个分类。最终的目标是,“希望未来用户的所有动态信息都可以汇集到一起,统一通知、统一处理。”现在,QQ弹窗已开始整合用户在QQ空间、QQ邮箱和腾讯微博等产品上的最新动态。

这种社会化网络的思路甚至可以用于改造关系链最封闭的QQ。典型例证是WebQQ 2.0。在“https://www.doczj.com/doc/dd9790850.html,”这个网址中,用户不仅可登录网页版QQ,还有群?志趣、腾讯微博、QQ邮箱、QQ空间和网页浏览器等多种应用。这种基于网页添加应用的方法将简单的即时通讯产品改造成整合应用平台。马化腾进一步指出,WebQQ 2.0的这个思路可以再反之用到QQ客户端上,比如未来在WebQQ 2.0里添加的应用可在QQ客户端自动同步更新。这意味着,QQ客户端面板上用户头像下放置的一排进入其他应用的快捷按钮将变成高度自定义的,“用户甚至可以添加腾讯竞争对手的产品”。可以想象,当WebQQ 2.0通过更兼容开放的腾讯浏览器成为跨终端、跨操作系统的云平台时,将带来怎样的冲击力。

尽管这些设想现阶段仍停留在纸面和腾讯实验室,其中的巨大力量和可能性让人回味。最值得中国互联网业者深思的是,上述一切并非基于腾讯某一款或几款产品,而是基于与用户身份和关系直接划等号的QQ账户。通过QQ账户,用户可从腾讯众多入口中的任何一个接入它的“一站式生活平台”,并在多个产品和无数应用中通行无阻。正因为此,QQ客户端作为渠道的极端重要性在社会化网络中必将被消解,而腾讯的未来在2005年便已埋下伏笔——那一年,它将QQ与QQ空间绑定。

【超越产品经理】

当腾讯在做如此庞大的布局时,其最高领导人马化腾最常被贴上的标签却是“超级产品经理”。

某种程度上,马化腾本人也认同这一说法。2008年的采访中,他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自己擅长3秒、10秒得出印象并判断好坏,每天花在产品体验上的时间最多,最大的乐趣也来自于做产品。现在,他有3部手机,分别是用来体验腾讯产品的S60系统诺基亚、回复邮件的黑莓、学习揣摩其优点的iPhone4。因为很快还要再多加一部Meego系统的诺基亚N9,马化腾有点苦恼这么多手机如何都带在身上。

正是这样的细节让外界对他陷入“产品经理”的认知陷阱。与此类似,广为流传的还有马化腾性格害羞、内敛、书生气,他自己也在12周年给员工的信中写到“我是一个不擅言辞的人”。但只要真正与他交锋,便可发现并不完全如此。马化腾在谈及腾讯未来和大格局时思路清晰,并不像产品经理那样沉迷于细节。他语气自信,反驳起来异常坚定,谈到尽兴处会大笑着重重靠向椅背。

对马化腾的正确解读并非无关痛痒的花絮。腾讯已是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业务线极复杂,此刻更正面临关键的战略转型。如果马化腾只是产品经理——即便是超级的,很难让人相信他是最适合带领腾讯走向下一个12年的人。因为除了产品,腾讯内部还有太多利益需要平衡。

当被《环球企业家》问及拥有众多产品的腾讯,最主要的平台入口到底应该是什么时,马化腾表示“内部还在PK”。他指出,不同用户不同情境下选择的入口都不一样,无法强迫所有人从一个总入口进入腾讯平台,所以干脆让有冲突的产品入口相互竞争,由用户选择。

这并非坏事。很多即便马化腾也没有答案的问题将由此得到回答,比如正在PK的QQ 空间和朋友社区到底谁会成为未来腾讯社区的核心。主观上,选择两条路径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充分理由。因此,以产品吸引用户,通过竞争得到自然结论是马化腾最希望看到的PK。

马亦坦率说到,有些昙花一现的PK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真正该做这些事的人暂时做得不够好,后备产品才有一段上升空间。比如QQ校友最开始放在腾讯研究院,一段时间后发现研究院不适合做这个,而且和QQ空间有竞争。再加上两个产品如果没有一定整合用户体验就很不好,腾讯便把归在研究院下的整个团队调入社区部门,放弃原来的QQ校友入口,将其改造成朋友社区。

真正让马化腾头疼的是,有些产品上的冲突是因为下属过于从部门利益角度思考。比如,做音乐产品的想做自己的音乐社区。遇到这种情况,马会劝告对方:“独立公司才需要从单一产品向更宽的领域扩展。腾讯旗下的很多部门其实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利用周围部门整合产品,并将自己擅长的垂直领域做深,而非做宽。”尽管道理很容易明白,马化腾至今仍须不断扭转下属的错误意识。

而且,问题客观存在:产品线的扩展使原来看似区隔明显的几大业务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融合与竞争。2010年上半年,用户在手机上用UCWEB浏览器登陆QQ农场摘菜会导致等级下降,很大原因是腾讯无线业务部门和互联网业务部门的协作出现问题。与UCWEB

直接竞争的前者让用户只能用QQ手机浏览器摘菜;但后者与UCWEB是合作关系,且设定的是只有QQ空间黄钻用户才能用手机摘菜。QQ手机浏览器的介入消解了黄钻用户特权,必然招致用户投诉。未来,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腾讯若在国外推出手机社交游戏,便横跨社区、游戏、无线和国际化4大维度,到底归哪个部门管?

为从根本解决各类产品及其部门归属的重合,最近两三个月腾讯专门组团去思科学习对方的管理体系。这种源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体系核心是建立跨部门决策团队,下放决策权。当时思科亏损22亿美元,CEO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遂带领全公司再造组织。阶梯型架构被彻底打散,转而以100亿美元收入业务和10亿美元收入业务为标准分别建立理事会和委员会。这两个跨职能协作的团队成员是各部门高管,他们的薪酬更多取决于其所属理事会或委员会的成功程度,而非个人部门业绩的好坏。这样,管理层就能摆脱单个部门视角,更从公司整体范围思考问题。

马化腾将这种变革称为组织构架的社区化。现在,腾讯已在几个产品重合非常严重的方向上设点改革。能否解决这一内部冲突,直接关系到它的开放战略转型能否成功。但马化腾并无意将自己变成纯粹的管理者,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他思考,比如腾讯能从Facebook 学到什么。

2009年10月,腾讯美国团队开发的类似“连连看”的游戏《宝藏猎人》(Treasure Hunter)登陆Facebook。这款游戏赚的钱悉数被用于购买Facebook广告。相比国际化,腾讯此番尝试的用意更多是研究Facebook的运转机制,比如如何做API、如何建立竞争机制、如何与开发者磨合、如何提供营销资源等。

比学习Facebook运营和技术等方面技巧更重要的是,马化腾必须想清楚,如果扎克伯格真的把他那全球最昂贵的社交网站——目前Facebook估值已达500亿美元——输送到中国,双方是做朋友还是敌人。如果选择前者,他和扎克伯格有太多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腾讯在琢磨Facebook的广告模式,而Facebook对腾讯擅长的增值服务充满兴趣;如果选择后者,从未停止的中国互联网斗争史将迎来新的高潮。

腾讯主要管理团队介绍

腾讯主要管理团队介绍 马化腾: 主要创办人,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本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1998 年创立本集团前,马先生曾在中国电信服务和产品供应商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 工作。马先生于1993 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刘炽平: 总裁 刘炽平,腾讯公司总裁。2005 年加盟腾讯,出任本公司首席战略投资官,负责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和投资者关系;于2006年升任总裁,协助董事会主席兼首 席执行官监督公司日常管理和运营。2007 年,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加入腾讯之前,刘先生为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的执行董事及电信、媒体与科技行业组的首席运营官,并曾在麦肯锡公司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刘炽平先生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以及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张志东: 主要创办人,首席技术官 张志东,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身兼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本集团专有技术的开发工作,包括基本即时通信平台和大型网上应用系统的开发。 1998年创立本集团前,张先生在深圳黎明网络有限公司任职,主要负责软件和网 络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张先生于1993 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于1996 年取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 许晨晔: 主要创办人,首席信息官 许晨晔,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首席信息官,全面负责网站财产和社区、客户关系及公共关系的策略规划和发展工作。1998 年创立本集团之前,许先生在 深圳数据通信局任职,累积丰富软件系统设计、网络管理和市场推广及销售管理经验。许先生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于1996 年取得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 陈一丹: 主要创办人,首席行政官 陈一丹,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首席行政官,全面负责集团行政、法律、人力资源和公益慈善基金事宜。陈先生亦负责集团的管理机制、知识产权、政府关系。

腾讯最大股东不是马化腾 谁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幕后老板

腾讯最大股东不是马化腾谁是国内互联网巨头幕后老板 在2004年上市之前,腾讯对股权结构重新调整,MIH 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目前,南非MIH集团持有腾讯33.93%的股权,马化腾持股10.22%,还不及MIH的三分之一。所幸的是,南非MIH集团对于马化腾给予充分信任,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持有腾讯的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他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 百度:美国德丰杰持股25.8% 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中概股中,百度超过560亿美元的市值远高于其他公司,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发行价为27美元,2010年曾以10比1的比例进行拆分,目前股价仍然超过160美元。 同样,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百度从创办到上市前一共进行过三轮融资,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德丰杰都是主要投资人。百度上市时,德丰杰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25.8%。 当时,百度高管团队持有公司43.5%的股份,其中李彦宏个人持股22.4%,为最大的个人股东。根据百度2012年年报,李彦宏持股比例变为15.98%,其妻子马东敏持股4.8%。 虽然李彦宏和马东敏持股比例合计为20.78%,少于德丰杰,

不过美国股市允许“AB股”的双重架构,通过该模式李彦宏和马东敏的投票权高达68.17%,稳稳地掌握了公司控制权。 阿里巴巴:日本软银持股31.9% 2012年,阿里巴巴和雅虎签署协议,前者以76亿美元回购雅虎持有的20%阿里巴巴股份。回购之后,雅虎和软银持股比例分别为24%和31.9%,来自日本的软银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 阿里巴巴管理层目前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马云一人就占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原则,投票权应与股权比例相当,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只有10%左右。 摆在阿里巴巴管理层面前原本只有两条路,要么采用“AB 股”架构赴美上市,要么效仿腾讯,说服大股东放弃投票权。此前有消息称,为了让阿里巴巴能够顺利在香港IPO,软银愿意放弃部分投票权。不过,阿里巴巴管理层却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与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人人网:日本软银持股34.2% 2008年4月,人人公司的前身千橡互动集团对外宣布,获得软银总额400亿日元(约合3.84亿美元)的投资,交易完成后软银持有千橡约4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人人公司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日本软银是最大机构

腾讯 马化腾(管理)

腾讯:鲜为人知的“水”凶猛 2009-10-12 10:36:13 作者:林涛来源:中国企业家[字体:大中小] 关键字:腾讯鲜为人知发展策略 -------------------------------------------------------------------------------- 自1999年2月QQ上线到现在,十年间,马化腾把一个最轻、最不主流的IM做成了中国互联网王国里无处不在的“水公司”,腾讯的王道是什么?是“抄袭”吗?仅是跟随战略吗? 看上去,马化腾和腾讯王国达到了一个巅峰:2300亿港元的互联网“市值王”,2009年上半年54亿元的销售额,活跃帐户数达到4.480亿,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6130万。 这些破天荒、彪悍数字的背后却站立着一个并不彪悍的人。 这个被称作“小马哥”的潜行者,在中国互联网大佬里,不是最先行的(早期ICQ有五六十款模仿者),不是最帅的(以前是张朝阳,现在是李彦宏),也不是最有野心的(你当然会想到马云),“不比一般人聪明”,不够凶猛、缺乏传奇,总之,不够酷。 业界对腾讯有敬畏也有愤怒。腾讯有点像互联网界的微软,凭借着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后发制人”战略,先后在休闲游戏、网络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域攻城略地,最近,被谈论得最多的则是QQ邮箱、QQ输入法、QQ旋风、QQ影音等的来势汹汹。在这过程中,腾讯的一些做法被某些同行指责为“抄袭”。 一贯谨慎的马化腾喜欢使用“渗透”这个词汇来代替进攻。这份谨慎使得腾讯在过去十多年里几乎没有犯过大错,同时代的中国互联网大佬,大都曾经因为冒进而吃过苦头,包括盛大陈天桥的“盒子”、马云收购雅虎中国。 对外部人而言,马化腾的凶猛王道只是一个垄断者不断扩张的传统故事,但对腾讯内部员工而言,让腾讯一骑绝尘的并不仅仅是所谓的腾讯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马化腾管理公司的方式。其核心在于,永远认为公司处于危险之中的马化腾,在“用户体验,快速迭代”这一战略下,建立了一整套从运营、产品、技术创新、管理,到数据挖掘、企业文化等的学习型系统。 当这套系统被赋予一种明确的方向,发挥出的能量是可怕的。在内部演讲中,马化腾不断强化这种方向感,“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和电的依赖一样,我们要做成互联网上的水和电。” 是的,互联网之水。 中国有三家最重要、也是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之水”——全业务模式平台型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家公司分别依托IM、搜索和电子商务,又都同时在试图以全业务的模式进入对方领地,结果他们每家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搜索、IM和电子商务。过去几年,他们之间已经有过多次小规模的短兵相接。不过在一番试探之后,三家公司均发现对方的实力

马化腾的人物访谈

马化腾的人物访谈 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Facebook和iphone 也成就了一批依赖于其他互联网平台上诞生出来的开发商、服务提供商,产业环境的变化让马化腾深刻认识到社区、开放将是未来互联网产业的潮流和趋势。 NBD:腾讯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筹备开放平台,为什么现在才正式对外提出? 马化腾:如何建立一套规范体系,解决技术、安全和运营等问题,是制约平台开放速度的重要原因。我们虽然走得慢些,但一步一个脚印。我一直认为,仓促开放必然弊大于利。除了产业环境的成熟度决定了当时不可能贸然这样做,如何在开放的背景下保护好用户利益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就好象给奔跑中的火车换发动机一样,腾讯必须确保用户利益。 NBD: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马化腾:我们在去年12月5日就对外宣布,要步入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的原则就是开放和分享,但是当时不是特别有底。半年来,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公司组织架构上,心态调整上,资本层面上,上半年腾讯办了连续10场“诊断腾讯”的活动,邀请了100多位专家为我们把脉,“腾讯就像照了一次X光一样”,我们将自己几乎所有的业务线都向开放平台进行切换,已经形成了腾讯朋友、QQ空间、腾讯微博、财付通、电商、搜搜、彩贝以及QQ八大开放平台,这些都是我们所做的努力。 NBD:开发者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腾讯的平台? 马化腾:首先是提供的流量,腾讯平台上有海量的用户,其次,有非常完善的账户系统,第三是,拥有国内最大、最紧密的一个关系链。 NBD:您刚才说,开放也是一种能力,您觉得具备这种能力的难点在哪里? 马化腾:主要技术比较麻烦,来自安全方面,腾讯也有顾忌,怕出乱子。开放之后就等于在别的地方让你输入QQ或密码,会产生很多钓鱼等欺诈。这个黑色产业链在地下已经非常完善。腾讯必须保证用户的利益不会因为盗号、钓鱼、欺诈等不良行为而遭受损失。 NBD:您如何看待外界质疑腾讯的真假开放之说?

马化腾采访

马化腾要求每个中层管理为自己“备份”副手,腾讯的高层团队里也一直有着这样的配对模式。早期,在创 业团队中负责研发的张志东和负责市场的曾李青是力量最突出的一对,2004年上市之后,腾讯进行了一轮大规 模的职业经理人引入。 38岁、天蝎座的马化腾有他安静、封闭的一面。童年时的马化腾生长在当时尚属偏僻之地的海南,观察天 象成了他最大的爱好,时至今日,马化腾仍然是一个天文爱好者。有一次去美国参观E3游戏展,看到此前从未 见到过的北半球天象,他当时就在路边如痴如醉地观测起来。马化腾痴迷天文直到高中毕业,他还甚至一度准 备报考天文专业,不过他后来选择了更加实用的计算机。从某种程度上,这些经历塑造了马化腾后来的一部分 性格:不擅长与人交流,但是让他静下心来研究一件事情却是手到擒来。而大学则培养了马化腾的领导力和现 实主义的一面,他把自己的研究成功出售给一家公司,并因为获得了5万元报酬而欣喜。由于总是能在中立的 态度看问题,同时还能尊重他人的意见,他逐渐成为一些小团队里的主轴,他思维能够迅速从一个产品原型发 散到“这个可以怎么用”,于是“一下子把别人的兴趣也挑起来了”。 马化腾既没有马云那种强悍的作风、非凡的个人魅力,也不像海归派李彦宏那样洋气十足,一副绅士派头。有一次腾讯公司开晚会,一个女性主持人激动之下拥抱了马化腾一下,当时现场所有人都看到小马哥立刻就窘 迫得涨红了脸。 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记得,他第一次见马化腾时,马化腾握着他的手说,“我们通过电话,幸亏我们握手 晚了几年,要不然当年就被你们买走了。”在谢文看来,“腾讯是比较自然的一个公司,你跟它打交道不痛苦,人很谦虚,很简单,也不强人所难,那种自傲或者是自得压得非常深。这是马化腾,他们几个创始人带过来的,是人的本色。”在谢眼里,马云是狂人,马化腾则是强人。 在他看来,马化腾的“强”表现在,认真执着,学习力惊人,同时尤其肯去倾听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会 很主观臆断地去下结论。 一位熟悉腾讯创始团队的人士评价,腾讯的5人创业团队内部有合作也有制衡,“对外马化腾知名度很大,但是对内是相对民主的,就像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大家都是老板”。 这5人早年就是同学或同事,所以互相之间知根知底,马化腾根据各自特点分工来确定各自出资和占有股 份的多少,马化腾虽然一股独大,但并不绝对控股,这导致腾讯的创始人团队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民主决策的氛围,后来,当腾讯公司发展到数千人的规模时,这种民主决策的风格被保留了下来。谢文曾经参加过腾讯公司 的会议,留给他的印象是,“集思广益,是投票表决,是专业的,是公正的。”

马云简介

马云简介 马云简介 马云,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绍兴嵊州(原嵊县)谷来镇,中国着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 2013年5月10日,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但兼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菜鸟网络董事长等职务,是中国IT企业的代表性人物。 求学时期 马云,1964年9月10日出生,祖籍浙江嵊州(原嵊县)谷来镇,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都考了两次。 1982年,当18岁的马云参加高考的时候,他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83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直到1984年,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 短暂做教师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去了杭州电子工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 1994年海博翻译社营收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 开始创业 “我自己觉得,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杭州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后不到三年时间,他们利用该网站赚到了500万元。 1997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网站。 再度创业 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和他的团队回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意识到互联网产

马化腾:腾讯的发家史10年QQ在线人生-马化腾,腾讯,成功故事完整篇.doc

马化腾:腾讯的发家史十年QQ在线人生- 马化腾,腾讯,成功故事 马化腾:腾讯的发家史十年QQ在线人生中投网 受惠母亲 一本清晰的财务账 “她很负责任地帮我整理财务报表,后来公司搬家,搬那些桌椅板凳都是家里人帮忙,因为公司要减轻负担。” 现在看起来,马化腾的创业途径很符合年轻人对所谓“知识英雄”的想象,写代码出身,几个同学合伙创业,一起加班吃盒饭,熬夜改产品,凭借创意和勤奋取得成功,慢慢地公司上市,简陋的办公室换成宏伟的大楼,创始人进入富豪榜。

但实际的情形要艰苦得多,以至于马化腾需要给自己最感谢的人列一个长长的名单,“要感谢家里人,最开始我妈不同意,我爸挺支持我的,可最早的董事长却是我母亲。”马化腾回忆说,一开始,几个年轻人是拿着母亲的退休证去注册的公司,但这位法人母亲几乎都没来过公司,“可是她很负责任地帮我整理财务报表,后来公司搬家,搬那些桌椅板凳都是家里人帮忙,因为公司要减轻负担。”马化腾的感谢名单里还有当时深圳电脑协会的秘书长“丁阿姨”,还有现在深圳电信局的一个朋友,“是他们帮我们找了办公场地,免我们的租金,联系托管服务器,现在看好像这些事情很小,但没有这些,当时真不敢往下走。” 也许是对创业过程中这些帮助难以忘却,马化腾在招聘时定下一个标准——“人品好”,“我几乎是有点偏执地超级强调这一点,我们几个创始人都喜欢简单,不喜欢搞政治化,哪怕你说我不懂也好,我就是强调简单,人品第一,这样的毕业生进入我的公司培养三年,我让他成为业务骨干。” 增值业务

多元化从“Q币”开始 “门户可以帮忙黏住用户,网络游戏也可以,增值服务也可以,既然我们在即时通信已满足了90%的要求,为什么不多做尝试?” 喜欢玩QQ的年轻人,听到“增值服务”这个名词会觉得陌生,但你如果提到“Q币”、“QQ秀”、“欢乐豆”,他们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些小玩意儿啊”,截至上个季度,对于腾讯来说,这些小玩意和网络游戏每个季度的销售收入已经开始迅猛增长,占腾讯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它们保证了这家公司足够的经济实力,并且为腾讯在门户和等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马化腾认为,腾讯之所以开发五花八门的增值服务,后来又运营网络游戏,最后更进入包括搜索和门户在内的全业务竞争,都是源于某种危机感,“门户可以帮忙黏住用户,网络游戏也可以,增值服务也可以,既然我们在即时通信已满足了90%的要求,为什么不多做尝试?”

腾讯最大股东竟然不是马化腾,工商银行才是腾讯幕后控制人

腾讯最大股东竟然不是马化腾,工商银行才是腾讯幕后控制 人 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中国三大互联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最大股东都不是他们的创始人,而且也不是中国企业。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是日本软银、百度的大股东是美国的德丰杰,腾讯的大股东是南非报业集团HIM。因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所以阿里巴巴多年因为大股东的事情也产生了颇多争议。李彦宏从美国归来拿了美国投行的钱可以理解,马云为了顶住互联网泡沫以2000万美金的价格就把阿里巴巴给卖了。腾讯当年又是为什么落入南非人之手呢?腾讯创业初期,IDG和盈科数码以各占腾讯20%股份的代价向腾讯投资了220万美元。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控股20%的股权悉数出售给MIH 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之后,MIH 从盈科手中购得20%腾讯股权的同时,还从IDG手中收购了腾讯控股13%的股份。2002年6月,腾讯控股其他主要创始人又将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让给MIH,腾讯的股权结构由此变为创业者占46.3%、MIH占46.5%、IDG占7.2%。2003年8月,腾讯创业团队将IDG所持剩余股权悉数购回,并从MIH手中回购少量股权,经过股权结构的重新调整,最终完成了上市前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的股权结构。

随着腾讯市值超过3350亿美元,其最大股东南非Naspers所持的近34%股份价值增至逾1100亿美元,比该公司自己的市值还高出20%。HIM是现在是南非报业集团(Naspaer)全资子公司。不过之后,宇宙第一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数十亿的美金入股了南非标准银行,成为了南非标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于是网上许多人就传言腾讯已经落入了工商银行的口袋,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南非标准银行(SB),之前宇宙第一大行以五十多亿美金入股SB,为第一大股东,占股20%,第二股东是PIC,占股13.2%。而问题的关键是SB真的是南非报业的控股股东么?PIC是类似中国的社保基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南非报业(Naspaer),前十大股东,除了第一的PIC占股14.2%,其他的股东就没有一个超过5%的。前十大股东中就没有南非标准银行,更遑论控股了! 前十大股东加一起大约占股33%,有将近一半是欧美投资机构把持的。而且南非报业,实行的是类似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真正控制整个集团的就是那一群荷兰裔南非人。即使SB是南非报业集团的大股东也控制不了南非报业集团。何况SB并非南非报业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而且工行虽然SB的第一大股东,但是不一定能完全控制SB。而在腾讯内部的管理上,南非报业集团除了在董事会上占了两席与指派首席财务管官外,腾讯的控制权完全在马化腾手里,虽然他这些年一直在减持股份,但是依然是腾讯是实际控制人。所以网上那些说工行才是腾讯的实际控制

马化腾成功之路

马化腾成功的原因 个人简介:马化腾,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阳;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1989 年-1993年,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1998年,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09年当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2010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249位,大陆富豪第6位;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34.2亿元资产排名第5位。 成功原因之一:高瞻远瞩 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马化腾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本行,到深圳润讯做寻呼软件开发工作。工作之余,这个文静的年轻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当时的深圳,真正了解互联网的人还不多,马化腾是最早的一批网虫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出一种类似ICQ的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1998年11月,马化腾利用炒股所得的资金与大学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腾讯之始。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成了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他们常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马化腾的名片上也仅仅印了一个"工程师"头衔,当时的主要业务只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这家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公司力量单薄得可怜,创业的艰难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疲于奔命。马化腾回忆,在那时的深圳,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他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公司能生存下来。公司创建3个月后,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OICQ,这就是QQ的前身。可是这个后来风靡全国并为腾讯公司创造巨大财富的聊天工具并没有给当时的腾讯人带来太多喜悦,因为那时国内也有好几款同类的软件,用户也不多,没有人看好马化腾的OICQ。然而这位1971年出生的倔强的潮州人不肯服输,他认定这个聊天工具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QQ放到互联网上让用户免费使用,可是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料到,这个不被人看好的软件在不到一年就发展了500万用户。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腾讯难以招架,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眼前的困难迫使马化腾把自己的公司转给他人,但由于和很多内容提供商没有谈拢,马化腾下定决心留下这个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孩子",并把它培养长大。于是他四处筹钱,国内筹不到就寻找国外的风险投资。几经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化腾遇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22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利用这笔资金,马化腾给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喜不自禁地回忆。不过马化腾很清楚,光靠国外的风险投资是不够的,他开始想办法从客户身上挣钱,因为如果每个用户愿意花1至2元的话,就是近4亿元的收入。有一次他发现韩国有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于是马化腾把它搬到了QQ上。他还找来了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把这些公司最新款产品放到网上,让用户下载。所有注册用户都可以得到他们一如既往的免费服务,以满足其即时通信需求,而想享受到更具诱惑力的体验性增值服务,就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这一措施使腾讯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这一块业务增长很快,有超过40%的用户已尝试过购买。2004年前三季度,腾讯盈利达3.28亿。2004年6月16日,腾讯成功在香港上市,又募集了2亿美元的资金。当年弱不禁风的小树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试想如果当年马化腾把

腾讯QQ总裁马化腾

腾讯QQ总裁马化腾 他,创业7年身家9亿;让2亿中国人改变了沟通习惯,打造了最具知名度的“深圳制造”;与软件巨擘微软争锋中国网络通信市场,被美国《时代周刊》和有线新闻网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之一,他就是年仅34岁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CEO马化腾。 潮州小子闯深圳 尽管创造了中国网络领域其中一个最经典的神话,被视为中国IT界的“风云人物”,但当记者见到这位低调的神话创造者的时候,马化腾则更象是一位儒雅而内敛的斯文学者。即使谈到1月份为了赈济南亚海啸灾区,马化腾捐出了自己的“88888”QQ号,并被意外地拍卖出26万元“天价”的时候,他也只是一笑置之。 只有谈到计算机和网络,马化腾才会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和得意。看得出,他是一个完全沉浸在IT感觉的人。1984年,13岁的马化腾跟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一个百业待举却充满希望的年轻城市。进入大学后,曾经酷爱天文的马化腾在深圳大学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在深大的岁月,马的计算机天赋已经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的克星,又可以为学校的PC维护提供解决方案,有时还干些将硬盘锁死的恶作剧,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谈起大学的趣事,马化腾回味无穷。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而也正在这一年,他的大学师兄史玉柱开发的“汉卡”软件已经红遍中国,巨人集团名噪一时。从师兄的身上,马化腾得到了某种启示。马化腾是潮州人,潮州人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商业细胞开始在马的身上“激活”。当时正是股市最红火的年代,聪明的马化腾于是与朋友一起开发了针对股民的“股霸卡”,结果这个软件一炮而红,在赛格电子市场甚至卖到断市。同一时间,马化腾亦弄潮股海,并在1994年完成了一次飞跃,为其后来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那时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马说。1998年11月,27岁的马化腾创办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腾讯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信(Tencent Instant Messenger,简称腾讯QQ),一个网络神话开始了。 微软其实并不可怕 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腾讯QQ的用户群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注册用户高达2.91亿,活跃用户7100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600万,腾讯QQ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网络,而QQ的标志——那两个憨态可掬的企鹅更是风靡了无数年轻人。通过和中国移动的合作,腾讯移动QQ曾占据了移动梦网70%以上的业务量,几乎每一个网民都用过她来聊天,她的知名度超过了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名字。现在每十三个中国人中有一个人逢人会说:“别call我,Q我”,还有不少人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制服,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扔着QQ靠枕……要做QQ一族。有人说:马化腾打造了一个QQ 江湖,而他就是这个江湖无可替代的帮主。但这个江湖并不平静,全球软件巨擘——微软的MSN并不愿意让腾讯独美。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对手,马化腾却显得出奇的从容。 他说:“腾讯在与微软正面交锋,但我们并不畏惧。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多变的市场,腾讯创造竞争力的方法就是紧密跟踪市场,超前地思考。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最强的竞争对手当然是微软的MSN,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腾讯应该并不惧怕来自微软

腾讯公司创始人 现任CEO 马化腾

腾讯公司创始人现任CEO 马化腾 马化腾,这个年仅34岁的年轻人缔造了一个风靡中国的“网络神话” 他,创业7年身家9亿;让2亿中国人改变了沟通习惯,打造了最具知名度的“深圳制造”;与软件巨擘微软争锋中国网络通信市场,被美国《时代周刊》和有线新闻网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之一,他就是年仅34岁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CEO 马化腾。 潮州小子闯深圳 尽管创造了中国网络领域其中一个最经典的神话,被视为中国IT界的“风云人物”,但当记者见到这位低调的神话创造者的时候,马化腾则更象是一位儒雅而内敛的斯文学者。即使谈到1月份为了赈济南亚海啸灾区,马化腾捐出了自己的“88888”QQ号,并被意外地拍卖出26万元“天价”的时候,他也只是一笑置之。 只有谈到计算机和网络,马化腾才会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和得意。看得出,他是一个完全沉浸在IT感觉的人。1984年,13岁的马化腾跟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一个百业待举却充满希望的年轻城市。进入大学后,曾经酷爱天文的马化腾在深圳大学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在深大的岁月,马的计算机天赋已经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的克星,又可以为学校的PC维护提供解决方案,有时还干些将硬盘锁死的恶作剧,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谈起大学的趣事,马化腾回味无穷。1993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而也正在这一年,他的大学师兄史玉柱开发的“汉卡”软件已经红遍中国,巨人集团名噪一时。从师兄的身上,马化腾得到了某种启示。马化腾是潮州人,潮州人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商业细胞开始在马的身上“激活”。当时正是股市最红火的年代,聪明的马化腾于是与朋友一起开发了针对股民的“股霸卡”,结果这个软件一炮而红,在赛格电子市场甚至卖到断市。同一时间,马化腾亦弄潮股海,并在1994年完成了一次飞跃,为其后来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那时马化腾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马说。1998年11月,27岁的马化腾创办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腾讯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信(Tencent Instant Messenger,简称腾讯QQ),一个网络神话开始了。 微软其实并不可怕 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腾讯QQ的用户群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注册用户高达2.91亿,活跃用户7100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600万,腾讯QQ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网络,而QQ的标志——那两个憨态可掬的企鹅更是风靡了无数年轻人。通

腾讯CEO马化腾写给公司内部的一封加薪邮件

腾讯CEO马化腾写给公司内部的一封加薪邮件 腾讯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员工是腾讯最宝贵的财富。一直以来,公司都希望大家能在腾讯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工作、安居乐业。这几年来,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员工的收入和回报也在同步增长,但我们确实也看到,在过去的2010年里,CPI、房价上涨等种种社会因素也映射到了我们每一位员工身上,从而影响了每个腾讯员工和小家庭的实际生活品质,对此公司管理层与大家一样感同身受。为了让腾讯人通过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公司管理层在充分调研并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决定为了全体腾讯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今年内为大家做四件实事: 一、加大2011年度调薪力度,让员工的年收入有力增长: 大家将在本周内收到这次年度加薪的个人明细通知。本次调薪公司特别向董事会申请额外追加了年度加薪的预算。除了公司业绩与个人绩效等因素外,也充分把国内CPI增幅加大等影响员工实际收入水平的外界因素充分考虑在内。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薪酬调整,让每位腾讯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个人收入上得到更加有力的回报。 二、优化薪酬结构,提高员工每月的可支配收入: 在年度加薪的基础上,为了让员工每月的可支配收入更好的应对生活的开销,带来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公司还决定对现有正式员工薪酬结构进行优化,在个人年收入总数不变的基础上,将年底目标奖金的一部分转移到固定月薪中,以增加大家每个月的收入和支付能力。 具体的调整方案为:把原来15.3个月的薪酬结构调整为按14个月来发,在年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员工每月实际的税前月薪可提高9.3%。 调整示例:(假设加薪后的年收入为15.3万元,月薪1万元;调整后的年收入不变,新月薪为10929元) 这项调整将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并从2011年1月1日起追溯生效。详细的方案,人力资源部会给每位员工发出调整明细,大家可以通过薪酬福利系统查询自己基于此项调整的细节。 三、调整深圳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 去年底深圳市出台住房公积金政策后,我们很高兴,相信这个政策可以为深圳的同事们买房带来帮助,因此按照12%的比例及时进行了缴交。但是最终的执行政策出台后,却与公司和员工们当初的预计有所不同。在经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并充分征求了深圳的员工代表意见之后,我们计划,如果深圳市的具体执行政策维持不变,公司将在今年7月份(深圳市规定的每年可以进行比例调整的固定时间点)对深圳员工的住房公积金缴交比例做必要

讲述马化腾创业故事

在中国,马化腾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1993年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1998年11月他注册并创立了腾讯公司,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短短十年间,马化腾将腾讯成功缔造成一个有6亿用户、年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40%以上、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企鹅帝国”。 提到马化腾的成功,有人总结说他是运气好遇到了好机会;还有人说是马化腾对QQ的专注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关于马化腾,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看看从腾讯离职创业的元老员工是如何评价他的吧。 各位兄弟: 我在腾讯整整工作了6年。如果我能活到60岁的话,就有1/10的生命是投入到一个“初创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过程里的。这不是随便说说,6年的时间,意味着我知道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事情: 1、腾讯98年10月成立。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和销售“BP机寻呼系统”,后来发现市场饱和(早干吗来着),于是转到互联网寻呼系统(TIPS)。这套系统一直卖到99年的夏天,只赔不赚。出于兴趣爱好,99年2月马化腾顶着其他股东的压力,执意开发OICQ,当时

的原话是“大不了回去做程序员”。与此同时TIPS还在卖着,号称给公司带来营收,实际收不回钱来。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初创公司走弯路是有先例的,有它的必然性。 2、随着OICQ用户不断增加,公司的经费却逐日减少。到99年11月,公司帐上只有1万多元。大家不得不跑到香港去搞来便宜的笔记本电脑,然后高价卖给内地人。我自己就买了一台。从99年10月,也就是公司运营一年后,腾讯开始正式融资。之前也接触过一些VC,甚至想过卖公司、卖OICQ。经过长达7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4月份融资到位。 3、融资的唯一理由就是“用户”。当时OICQ用户已经是百万级了,没有任何收入。VC 问马化腾,你觉得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说,“以色列的ICQ卖了几千万美元,它有多少多少用户。我现在有多少多少用户,所以我就值这么多钱”。IDG林栋梁几年后亲口告诉我,他就是因为这句话投资Tencent的。值得一提的是,融资的介绍人是林栋梁的弟弟,林森。 4、同事们上下班没有时间概念,但在公司里的时间必然超过家里。后来怀疑是用OICQ 聊天,因为家里上网费贵。 5、几个创始人每天必定在一起吃午餐或晚餐,用这个时间来沟通。 6、创始人经常吵架,拍桌子,甚至相互不理。马化腾从来不吵,只会生气,生气的时候言语刻薄。他的管理能力、领导风范都是后来的事。 7、公司帐上没钱时,没有人垂头丧气。这是真的。 8、在融资的7个月里,大家都很关心融资(因为开不出工资)。但从没有人耽误工作,也没有人问。 9、马化腾在融资过程中,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是平躺在床上,高举着Notebook办公的。 10、当时国内的即时通信包括:ICQ,Yahoo mesenger,MSN(能见到,就是不会用),SINApager,PICQ,QICQ,PCICQ,MoMo,8d8d,SOQ,TomQ等等,至少十余家,还有IP6.0这类东西。OICQ是最穷的,最小、最没钱。尽管IM有了十多家,在几百万互联网用户眼里,它仍然是个新生事物。现如今在几百万上网企业的眼中,“广告超市”也是个新生事物。 11、腾讯的营收是按照回款计算的,并非开票收入。这是吃了当年TIPS的亏。 12、马化腾后来曾说腾讯的成功有一定运气。其实了解腾讯的人都明白,是“务实+专注+创业热忱”促使腾讯成功的。 我告诉大家这些,并非忆苦思甜。以上仅用于内部培训,切勿外传。

马化腾之父揭秘腾讯创业之初

马化腾之父揭秘腾讯创业之初 本文是关于创业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化腾之父揭秘腾讯创业之初 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马陈术生于1940年,中专学历,经济师,曾担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会计、统计员、计划科科长、副局长,深圳市航运总公司计财部经理、总经理,深圳市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现已退休。 马陈术是潮汕人,是李嘉诚的乡党,所服务的盐田港又是李嘉诚最喜欢的业务形态之一,加上第一次给腾讯做风险投资者中出现过香港盈科的身影,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测马化腾的父亲与李嘉诚之间是不是有很多交往,而这种交往给马化腾以很多帮助。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马陈术对儿子最直接的帮助主要是在腾讯公司早期开着奔驰前来给儿子做账,而间接的帮助可能是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传承。马化腾的家庭给马化腾的另一个帮助是,马化腾的母亲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是腾讯公司的法人代表。根据腾讯上市的相关公开文件显示,腾讯的发起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马化腾的母亲黄丽卿。对于为什么母亲很长时间是公司的法人代表,马化腾的解释是当时创办公司的法人代表必须是待业或退休身份,所以只好让退休的母亲来担任法人代表。 虽然马化腾家庭富裕,但其创业资本更多是来自自己的积累。有

传言马化腾的启动资金来自炒股,传说他曾经有过把10万元炒成70万元的手笔。对此,马化腾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过,但马化腾承认自己曾经靠开发股霸卡发过一笔小财,并借此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本原始积累。众所周知,马化腾的父亲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此在资本市场上马化腾还是有人可以请教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论马化腾还是张志东,光靠做工程师的收入是很难积累下他们最早的创业资金的。在润讯的马化腾和在黎明网络的张志东当时的收入水平大致为每月1000-2000元,即便加上年底的分红也没有多少积累。而在深圳电信的曾李青、许晨晔以及在出入境检疫局的陈一丹,由于是在事业单位,收入就更少了。按照当时的《公司法》规定,要成立一家公司,必须具备最少50万元的注册资本,因此摆在马化腾和他的创业伙伴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筹集50万元的注册资本。 最开始的50万元,大部分是由在二级资本市场有所斩获的马化腾出的。不过,马化腾并没有因此占据绝大部分的股份,他聪明地将自己名下的股份定义为47.5%,而其他4个人的股份加起来为52.5%。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不会给其他创业合作伙伴造成一股独大的感觉,在极端的情况下其他4个创始人可以一起说服他改变决定,而他要通过任何决议必须至少有两个创始股东同意才能实施。这样腾讯自创始之初就明晰了集体领导的策略,同时马化腾自己也没有失去对整个公司的控制权。 “股票分析系统”掘得第一桶金

马化腾腾讯的发家史十年在线人生马化腾腾讯成功故事.doc

马化腾:腾讯的发家史十年QQ在线人生-马化腾,腾讯,成功故事 马化腾:腾讯的发家史十年QQ在线人生中投网 QQ诞生 砸在手里的产品 “从没想过一定要开公司当老板,我们几个同学只是想有个机会去发挥所长,最好有点儿小回报,仅此而已。” “不能否认,很多事情都离不开运气。”在回忆创业历程时,马化腾并没有首先说起技术或者创意,而是开玩笑似的谈起了自己的幸运。“从没想过一定要开公司当老板,我们几个同学只是想有个机会去发挥所长,最好有一点小回报,仅此而已。”

1998年,马化腾和几个同学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当时公司很小,主营业务是为其他公司做软件外包。据马化腾回忆说,当时跟他很熟的丁磊正在做邮箱系统,之后也卖了很多版本,“我也做过邮件,也给寻呼台做过互动系统,比如短信查邮件什么的,即时通信是其中一个项目。” 做好了软件系统,接下来就是销售,“当时并不止我一家在做这种通信产品,有一次投标,为了抢先,我甚至在产品成型前就先写好了投标书。”结果当然是投标失败,“但现在想想还真的是幸运,那个拿到项目的公司没有再维护产品,只有我们的QQ被砸在手上,才会持续做下去。” 连马化腾自己都没有想到,到了2000年的时候,随便走进一个网吧,聊天工具QQ跳动的企鹅已经成了流行,“我没想到那么多人在网上争着和认识不认识的人聊天,好多人为此刻苦学习打字,真疯狂。” 困境

投资人曾拖后腿 “要说煎熬,我创业最煎熬的就是这段时间,我不喜欢这样的拖延,那时候纳斯达克已经快崩盘了。” 产品有人用,离公司上市还有一大段距离,无论如何,2000年的腾讯还是个小公司,而且它的驻地在深圳,“深圳没有北京的海归圈子,当时的风险投资也不懂,全靠高交会帮了忙。”马化腾回忆说,看在国外的前辈ICQ的成功经验上,盈科数码和IDG 投资了腾讯,“两家一起进,壮着胆子。” 但马化腾的融资过程并不顺利,随着互联网冬天的临近,IDG 投资完之后一直忙着为马化腾的公司找下家,“找过搜狐、新浪,他们都没看得上眼。”马化腾记得,当时任职搜狐的古永锵和冯珏都到腾讯看过一眼,2001年春天,马化腾自己又去新浪见了王志东和汪延,但后来都没了消息。 最后进场的买家是传媒集团MIH,而最令马化腾心焦的一段创

马化腾

马化腾 儿时的马化腾 【马化腾个人简介】 马化腾,腾讯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本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全面负责本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创办人之一。出任现职前,在中

国电信服务和产品供应商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逾十年经验。当选为深圳大学校友会副主席计算机系大学校友会主席。 中文名:马化腾别名:QQ之父,企鹅帝王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潮阳 出生日期:1971年10月29日 职业:商业,企业家 毕业院校:深圳大学 主要成就:创办腾讯 2009福布斯富豪榜第7名 星座:天蝎座 38岁的马化腾,原是电脑软件工程师,1998年创立“腾讯QQ”,2004年QQ的母公司腾讯在香港上市,股价由不足4元飙升至现在的150元/股,账面身家已有300亿。今年他更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49位,中国互联网富豪榜首位。今年他以数亿元在香港“名门”及石澳大浪湾购入天价豪宅。 【马化腾之父】 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母亲黄惠卿 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在海南当干部曾任多个职衔。举家搬到深圳后,马陈术在盐田港集团任总经理,1997年盐田港在香港上市,马陈术任董事,近年已经退休。籍贯潮阳的马家与李嘉诚很熟,腾讯上市后,电信盈科是大投资者之一。

【马化腾婚恋】 马化腾网恋史: ■我和太太就是通过QQ认识的,不过当时她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就说我是工程师。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没有什么特殊的,顶多是房子大一点,也不是说什么太大变化。潮州人习惯喝粥,还是这样。 ■现在成家了,有小孩了,要照顾家里,会占用一些时间,跟单身汉不一样了。工作方面呢?没有太大的分别。我始终是产品经理的角色 马化腾结婚的比较晚,他和妻子是在北京见的面,而且是网友, 但不属于完全意义的网恋,更多的交往和认识是在网下进行的。网上有消息说马化腾花6000万办的婚礼,这不符合马的风格,马的婚礼很低调,在深圳办的,只请了一些老员工和老朋友,外人均不得知。 【马化腾之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