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一.城市与城市规划任务

1. 城市主要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2.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2.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3.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3.城市规划的形式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建筑设计

4.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5年。

编制程序:准备、调查、纲要、成果、审批

城市规划的成果

文本、附件、规划图纸、说明书

图纸比例:

大中城市:1:10000或1:25000

小城市:1:5000或1:10000

郊区/城镇:1:50000或1:100000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城市道路分类

平曲线:道路在平面上的投影(道路平面、转弯半径)

竖曲线:道路在竖直面上的投影

坡度小于8%大于千分之2

横断面:垂直道路切开,形成断面形式,反映道路结构

纵断面:沿道路中心线切开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交通干道、主要交通干道、交通干道、次干道、支路及专用性道路六类道路断面各部分宽度

车行道:小型车3.5米、大型车与混合车到3.75米,支路最窄不小于3米、人行道宽度2-3米、绿化带:植树1.5米,花丛灌木0.8-1.5米非机动车道宽度4.5-8.5米

2.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一块板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适用于道路红线窄(小于40米)机动车不多,设四条车道已能满足交通需要。(机非不分离、对向不分离、仅靠地面标线组织交通)

优点:占地少,工程投资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安全性差,通行能力低,车速慢

适用范围:商业区、老城区、交通流量不太大

二块板是中间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对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中间机动车道,两旁非机动车道,适用于道路红线大(大于40米)机动车多,要四条以上车道,行车速度以及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机非分离、对向不分离)

城市道路横断面应根据道路性质、等级,并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组织以及城市用地具体条件确定。

道路红线宽度:城市快速干道60-100米,主干道40-70米

城市道路宽度(路幅宽度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s of roads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3. 道路交叉口设计

(一)平面交叉口:T形,Y形,十字形,X形,错位,环形等

环形交叉口的条件是地形开阔平坦,交叉口为四岔以上的路口,相交道路通量均匀,左转弯交通量大,路口机动车总交通量每小时不大于3000辆轿车。

(二)立体交叉口

1).组成:苜蓿叶式立交、叶式立交

2).设计立体交叉的条件:交通量大、车速80-120km/h、干道与铁路相交、有特殊要求(战备)、适合修建立体式的

三.城市用地分类

1.城市用地含义: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2.城市用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3)经济属性(4)法律属性

3.城市用地的区划:(1)行政区划(2)地权区划(3)用途区划

居住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底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工业用地分类:M1一类工业用地无干扰污染: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M2二类工业用地有一定干扰污染:食品工业,纺织,医药制造工业M3严重干扰污染: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造纸工业

仓库用地分类:W1普通仓库用地:以库房建筑的,存放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W2危险品仓库用地: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堆场用地W3 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仓库用地

四.城市性质

1.含义: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

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分类

中心城市:全国性质的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

工业城市:多种工业城市,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为主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内河城市)

县城

3.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者结合

4.依据:1).党和国家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要求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3).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

五.城市规模

1.含义: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组成: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2.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出生大于死亡),机械增长(迁入大于迁出)

3. 城市人口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劳动(人口)构成,职业构成

4. 有关人口指标:城市自然人口增长净增长率=(一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平均

人口数×100%

5. 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劳动平衡法

2).劳动比例法: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45%-60%左右,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的比例一般为60%-85%之间.3).综合平衡法4).综合增长率法:Pt=Po(1+r)n(字方)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Po: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r:人口增长率n:预测年限

5).职工带眷系数法6).环境容纳法

6.城市用地规模计算:A=P*a(P-城市人口,a-人均用地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总人口

7.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名称用地指标(㎡/人)

居住用地18.0~28.0

工业用地10.0~25.0

道路广场用地7.0~15.0

绿地≥9.0

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20~32

工业用地15~25

道路广场用地8~15

绿地8~15

※大城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取规定的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但不宜超过30%。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第IV级的小城市,其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取下限。※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

※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工业用地分级:工业区,工业小区,分散工业点

8.居住用地布局

1)居住区分级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户数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2)小区道路;小区级组团级宅前路

路面宽6-9米3-5米大于2.5米、

组成:道路,住宅,公共设施,绿化景观

绿化景观: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小区级绿地

公共设施:会所,物管中心,小学,幼儿园,粮油店等

住宅形式:条式,塔(点)式

用地面积:红线范围

总建筑面积:住宅,公建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底层所占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基底面积/用地面积×100%

住宅间距(进深,面宽)

日照间距:冬至日保证底层住户阳光直射1小时以上

距离高度比约为1左右,南方小,北方大北部D:H为1:1.1-1.3

南方D:H为1:0.8 中部为1左右

9.仓库用地规划布置

1)分类;按服务范围和职能分:国家和地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保税仓库、城市供应仓库

六.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1.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2)。安全防护功能3)。改善城市面貌4)。陶冶人的情操5)。体现一种文化

城市园林绿地占城市总用地比例=市区绿地总面积/总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市区绿化覆盖面积/市区面积

绿化率:所有绿化树冠投影面积(不计重叠)

绿地布置形式: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沿河,沿路)鍥形绿地(由宽到窄)环形绿地(沿环路或护城河)混合式绿地

绿化的构成:园路:桥。主要园路(交通性、便捷、顺直)次要园路(联系小景点)游步道(曲折)

园林植物:乔木,灌木,花,草皮(单植,对植,列植。丛植,对并图)

园林建筑小品:亭,廊,榭,花架,茶室,楼,台

园林水体:动水的静水(联合分散水体)

七.用地条件分析与用地适用性评定

1.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滑坡,冲沟,地震

2.水文条件:

河流,湖泊,地下水

河流水位(枯,丰,平水期)---影响城市供水

防洪水位(桥梁建设)---5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

地下水位---影响地面潮度

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

2)气温:离地面1.5米高的温度-避免产生热岛效应

3)。风象风向与风速

风向玫瑰图;一年内统计16(8)个方向风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值

最大频率风向:主导风向

工业用地一般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口或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布置

4. 地形条件:地形图(1:10000)地形坡度小于10%(10%-20%)

5. 用地适应性评定

一类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小于=10%

二类建设用地: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10-20%

三类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大于20%

八.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

1. 铁路:运量大速度一般

1)。线路轨距1435mm 用地宽度单线12米,双线16米单线与双线之间的距离大于=5.3米

2)。站场;中间站(客货站设置在一起)、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货运为主,机车修理,维护)

2.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高级公路

国道50米省道40米县道30米乡道20米村道10米

九.城市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技术指标

1.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三级内确定,当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二级内确定

镇规划标准(一:60-80 二:80-100 三100-120 四:120-140)

小于等于60 增0-15

60-80 增0-10

80-100 -10--10

100-120 减0-10

120-140 减0-15

大于等于140 减至140内

2.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水利工程系统

1)水源选择供水量大于用水量

2)水厂布置河流上游

3)输配水管网布置

4)用水量预测根据规划人口×人均用水量标准(600L/人.日)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污水污水管---污水厂

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河流

1)布置污水管2)雨水管3)布置污水厂(设置在下游)

城市供电工程电源: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邮政系统邮政局的设置

电信系统电信局---电信交换中心接线箱(线对)

广播电视系统

例5某镇有1.4万人,建成区2km2,处于山区平原,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威胁。城北有一条重要过境公路,公路以北800米处平行有一高压走廊。旧城以西为大片高产田(亩产1400斤),地势平坦;旧城以北地势高低不平,且低洼地势较多,其农田亩产量为1000斤左右。

因当地资源情况不明,交通不大方便,现有工业以小型农产品加工及农机制造为主,工业污染甚微,近期尚无大工业的建设计划。镇西拟建一条南北向过境公路。

该镇发展规划将人口近期控制在3万,远期5万左右,形成相对集中的工业区。据现状条件分析,因东、南方受自然条件限制,城镇只能向西、向北发展。特拟定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

以旧城为基础主要向西发

展,其北、西分别以现有和拟建

公路为界,工业在现状基础上发

展,新工业、仓库摆于西北部。

方案二

以旧城为基础,主要向北发展。

跨过现有公路,布置仓库和部分

工业,西侧仍以拟建公路为界

方案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建设用地条件

2、建设投资情况

3、过境交通与城镇的关系

4、城镇发展后的总体

布局形式 5、远期发展的余地6、占用农田情况7、工业、仓库、居住用地的关系 8、与旧城区的关系。

方案一

优点:

1、用地条件好

2、投资省

3、过境交通与城镇关系好

4、集中紧凑布局

5、远期发展有较大余地

6、工业、仓库、居住用地三者关系良好

缺点:

占用高产农田较多,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方案二

优点:

1、对亩产1400斤农田的占用减少

2、工业区与居住区关系尚好

3、仓库对城镇干扰小

4、布局较为集中紧凑

缺点:

1、地形地势条件差

2、过境公路对城镇有干扰

3、远期发展余地不大

规划调研提纲(1)

总体规划调研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 1.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 5.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 6.政府工作报告 7.人口普查资料 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 1.人口资料 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 2.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3.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发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

4.城市商业(含市场)现状及发展设想 5.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 6.城市居住设施(用地) 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7.城市教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 8.城市文化娱乐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9.城市医疗卫生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 10.城市体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1.城市宗教设施 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2.城市对外交通 内容包括: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及规划设想,铁路及城市轨道现状及交通规划设想,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 性质、交通运输手段,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 13.城市道路及交通系统 内容包括:各条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公共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

综合资料备注 1、统计年鉴(近10年)统计局或规划管理部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3、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4、政府工作报告 5、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 6、历次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镇)总体规划(文字或图纸)规划管理部门 7、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国土局 8、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相关的部门如交通局、水利局及环保局等 8、行政区划图民政局 9、1:5000或1:10000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 10、卫星遥感影像图(针对不同城市而言)规划管理部门 分类资料(基础资料汇编撰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大类: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项目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项目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 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 13、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第二大类:经济环境调查

【课程大纲】《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英文):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14351145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总学时:5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在明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同时,也要对长远发展有所估计,留有充分的弹性。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位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技术问题,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 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内容、编制原则与步骤,通过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城市各组成要素与布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广场、街道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实施等。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具体的内容有城市的产生和

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城市各组成要素的布局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等,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习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与基本内容,熟悉城市规划学科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体系;从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内容与方法;培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调查分析、初步设计、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等能力;训练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境观;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研究的能力,为城市规划培养专业人才。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所授知识,在对城市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的形态,并对城市各类用地和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内容与程序;了解城市社会经济、用地、交通工程等要素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了解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汇总的能力和协调各专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规划文件编写与方案介绍、交流的能力。

旅游总体规划调研资料清单

旅游总体规划 调查资料清单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2、规划区1:10000、1:5000、或1:2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上一级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上轮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的上位规划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3、规划区统计年鉴(近10年) 4、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 5、规划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 6、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 7、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市/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9、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10、其他资料:山岳、峡谷等特殊地貌、典型地质现象、地质剖面;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的村寨、民居、集市和节庆活动、风土民情;有关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城市所处的经纬度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市 (县)志】 2、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市(县)志】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市(县)志】 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滑坡、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 载力、地下矿藏等【市(县)志】 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 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 没范围的变化情况【市(县)志】 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等的频次与特征 等。提供风向玫瑰图。【市(县)志】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市(县)志】 8、降雨:包括雨量、降雨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 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近三年来城市建设情况专题汇报

近三年来城市建设情况专题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领导: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历年来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分二个部分向大家汇报近三年来**城市建设情况,不到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县建设局是县人民政府主要职能部门,赋有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城镇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内设11个科室,下辖6个单位,归口管理单位1个。职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68%。 近年来,我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工作全局,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积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开创了城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县城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新的商业中心逐渐形成,以开发区和新城区为核心的道路框架快速拉开,城市环境不断提升,住房保障事业健康发展,一批居住新区正如雨后春笋,奠定了“一城四区”的城市格局,一个新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我局先后被省建设厅表彰为“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拆迁工作先进单位”及多项南京市先进称号,并连续三年

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南京市城市建设立功竞赛先进单位”。 到目前为止,县城建成区面积18.6平方公里,占近期(2020年)城区规划面积23.31平方公里的79.8%,县城框架面积3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12.2万人;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的园林绿地面积为734.4公顷,绿地率39.53%,绿化覆盖率41.03%,人均公园绿地9.95平方米;县城人均道路面积27.5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9平方米;城市路灯亮化率98%。 二、关于近三年全县建设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局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发展要求,围绕融入南京主城、融入苏南板块的目标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县城扩容,加快中心镇建设,加快人口聚集,始终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引领新一轮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县组织编制了县域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等一批规划,从宏观调控、微观建设实施上提供了城镇建设发展的科学依据。 1、加大总体规划编制的力度。首先,编制完成了**县县域规划、**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作为南京都市圈中的重要生态示范区,南京郊区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同时也是南京市重要的产业制造业基地,南京外向型经济新的聚集区。其次,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

“反规划”理论以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作者:德胜:本站原创点击数: 839 更新时间:2005-12-31 1、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正以每年近1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而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据《中国百姓蓝皮书》(《人民网people》,2002)中公布的数据:我国现阶段城市化水平为33%,指标表明我国城市化的列车已驶入快车道,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预测表明,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甚至更高。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已显诸多弊端,需要逆向思维以应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反规划”理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反规划”理论释义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迪华,2002)一文中,它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 “反规划”理论(Anti-planning Methodology)是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理论而言的,如果把“城市与环境”比作“图与底”的关系的话,传统规划理论是将城市当作“图”,环境当作“底”来设计的;而“反规划”理论则是“图——底”易位,将环境作为“图”先行设计。“反规划”理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2.1“反规划”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传统规划理论的弊端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工作方法有许多弊端,包括: 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周干峙,2002;秉钊,2002),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闲置。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的无法和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发表时间:2018-11-05T19:01:53.59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振华[导读]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苏州市吴中区水利局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主要是针对包括城市排水防洪、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一、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涝频发、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环境问题尤其突出。了解以城市规划中所遇到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作用体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因此,了解以上城市规划问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从城市规划的源头着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层级规划中,涉及到规划、园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运作。 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指导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空间布局、控制目标的制定等。最后,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等,以水系或绿道为构架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的用地性质和重大设施的布局,同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管控、建设时序等做出要求。城市的总体规划还应统筹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处理好城市小排水系统和河流大排水系统、城市点源污染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关系,确保城市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上下游洪涝、污染问题。尊重自然规律,修复城市原有湿地、河流、绿地等生态系统,渗、滞、蓄、排结合,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排水。 三、具体实施方式 规划方法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方面的内容。 1、在总体规划层面,首先做好在规划前期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合现状调研,开展对城市各要素的专题研究。如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专题研究;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的专题研究。在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依据自然现状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职能和性质,确定城市规划范围等。依据对城市的定位,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原则、策略和要求,明确城市雨水总体控制目标等。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地块的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竖向条件及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通过对地块的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用地性质,为地块配置市政、公共设施等。然后以汇水分区为单元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和具体指标,确定地块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率、下沉式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如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最终提出地块的城市设计引导,对地块内的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及其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相关规定。 3、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对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水系、绿化及工程建设情况等的分析评估,通过模型分析评估场地开发前后地表产汇流情况。确定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等,并合理利用场地内的坑塘水系,根据场地现状选择合适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最后应综合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可行性、经济性等。 四、有益效果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能够将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以“快排”、“末端控制”为单一控制模式,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 1.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5.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 6.政府工作报告 7.人口普查资料 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 1.人口资料 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 2.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3.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发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

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 4.城市商业(含市场)现状及发展设想 5.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6.城市居住设施 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7.城市教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 8.城市文化娱乐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9.城市医疗卫生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 10.城市体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1.城市宗教设施 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2.城市对外交通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实施评估报告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4) 一、总则 (5)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 (二)评估范围 (5) (三)评估对象 (6) (四)评估期限 (6) (五)评估依据 (6)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7)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9)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9) 1、城市性质 (9) 2、城市规模 (9) 3、城市结构 (9) (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0) 2、调整的要点 (11) 四、评估主要内容 (13)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3)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3)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6) 3、小结 (17)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7)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7) 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18) 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19) 4、小结 (26)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7) 1、重大产业项目 (27)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0) 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1) 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1) 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1) 6、小结 (32)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2) 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2) 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3) 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4) 4、小结 (36)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6) 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37)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8)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9) 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39) 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39) 6、小结 (40) (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0) 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0) 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1) 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2) 五、实施绩效分析 (43) (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3) 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3)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3) 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3) 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4) (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4) 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4)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资料清单

总目录 A 社会经济类资料 (1) A-1 单位:县发改委 (1) A-2 单位:县经贸委 (3) A-3 单位:县统计局 (4) A-4 单位:县工商局 (5) A-5 单位:县公安局 (9) A-6 单位:县民政局 (10) A-7 单位:县计生委 (11) A-8 单位:县农机局 (12) A-9 单位:县财政局 (13) A-10 单位:县人社局 (14) A-11 单位:县工贸企业局 (15) A-12 单位:县外经局 (16) A-13 单位:县计划局 (17) A-14 单位:县旅游局 (18) 附表一:2012年襄城县开发区(工业园区)调查表 (20) B 城市建设类资料 (21) B-1 单位:县规划局 (22) B-2 单位:县住建局 (24) B-3 单位:县房地产科(管理处) (25) 县住建局调研附表一:2011-2012县城建设用地变更表 (27) 县规划局调研附表二:现状道路(含规划设计、在建)调查表 (28) B-4 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9) B-5 单位:县气象局 (31) B-6 单位:县矿产局 (32) B-7 单位:县交通局 (33) B-8 单位: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34) B-9 单位:县公交公司 (35) B-10 单位:县公路局 (36)

B-11 单位:县科信局 (37) B-12 单位:县文体局 (37) B-13 单位:县教育局 (41) B-14 单位:县卫生局 (42) B-15 单位:县档案局 (43) B-16 单位:县林业局 (44) B-17 单位:老龄工作委员会 (45) B-18 单位:铁路局 (46) C 基础设施类资料 (48) C-1 单位:县水务局 (49) C-2 单位:县自来水公司 (51) C-3 单位:县市政工程处(县城建局) (53) C-4 单位:县环保局 (54) C-5 单位:县环卫所 (56) C-6 单位:县园林处 (57) C-7 单位:县电业局 (58) C-8 单位: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60) C-9 单位:县电信局 (61) C-10 单位:县邮政局 (63) C-11 单位:县燃气公司、供热公司 (64) C-12 单位:县消防大队 (66) C-13 单位:县地震局 (67) C-14 单位:县人防办 (68) D 乡镇类资料 (1) 单位:各乡镇(一式20份分发至各乡镇政府) (1)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大纲

总体规划调查大纲 1.城镇概况与规划背景 1.1 城镇概况: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地资源——(镇政府办公室) 1.2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镇政府办公室) 1.3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人口、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统计办) 2.村镇体系 2.1 村镇体系现状分析——(村镇建办) 2.1.1 城镇化水平 2.1.2 村镇体系现状特征 2.2 发展优势和限制条件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十五”计划) 2.2.1 区位条件 2.2.2 交通联系 2.2.3 区域环境 2.2.4 资源优势 2.2.5 经济基础 2.3 村镇体系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政府工作报告、“十五”计划) 2.4 1999年工作总结、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五”计划 2.4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人口统计资料、社会经济报表、——(统计办) 2.5 农村居民点体系:原农村居民点分布、拆迁合并规划——(村镇建办) 3 镇区总体规划 3.1 已有规划参考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农田保护规划、镇区总体规划 3.2 城镇人口规模:各居委会及周围村庄的人口资料、人口预测 4 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政府工作报告、“十五”计划、村镇建办) 4.1 城镇性质:城镇职能分析、镇区工业发展方向、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4.2 城镇规划区范围确定 5 镇区总体布局结构 5.1 镇区发展用地选择、用地发展条件

5.2 镇区发展用地设想 6镇区用地布局现状 6.1 居住用地布局: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民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6.2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6.2.1 行政办公用地设施:现状主要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6.2.2 商业金融设施:现状主要商店、超市、宾馆、市场、银行等商业设施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主要商业街的现状建设;——(工商所) 6.2.3 教育科研设施: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教委) 6.2.4 文化娱乐设施:现状主要娱乐场所(歌舞厅、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文化站) 6.2.5 医疗卫生设施:现状主要医院、卫生院(站、室)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医疗设备状况等级;——(卫生院、体卫办) 6.2.6 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体卫办) 6.2.7 其它公共设施:宗教场所、历史保护建筑或地段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宗教办、统战办) 6.3 工业用地布局:现状主要工业区、主要企业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生产性质、经济状况、污染程度、环保处理、交通运输手段、联系方便是否;——(工商所、工办、工业副镇长) 6.4仓储用地布局: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污染程度、 环保处理;交通运输手段、联系方便是否;——(工办、工业副镇长) 7.对外交通——(交管所、公路段、交通大队) 7.1 货运对外交通: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交通运输手段、 联系方便是否;主要货运道路的定位、路幅、横断面等现状 7.2 对外客运交通: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交通运输手段、 联系方便是否;主要客运道路的定位、路幅、横断面等现状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 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 .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 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 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 从与自 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 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 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 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 要求发展的同时, 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 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 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 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 朝着既定的发 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 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 在接近工业区时, 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 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 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 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 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 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考试题目如下: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B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B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B)来实 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D.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11.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A)。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 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12.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B )。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15-2016年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班级:13园林A班 学号:20134708007 姓名:刘龙飞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