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

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

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
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

内容提要:在过去的10年中,教师压力(stress)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教师的压力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什么会引起压力以及新教师面临的压力问题、解决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引起教师压力的压力源,指出导致教师压力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源;策略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研究结果已经证明,教师是一个高压力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压力过大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很多教师抱怨他们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已经快要“崩溃”了。他们自我报告感到焦虑和不被理解,尤其是面对一些令人讨厌的问题学生、具有高期望值的家长、课程以及面对一些无休止的考试时。

心理学有关研究认为,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外界情境使个体产生压力与否,关键在于个体的主观评价。人在活动中遭受到的压力与活动效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压力过小,无助于活动任务的完成;压力过大,易造成过度焦虑、紧张,也无助于活动的良好实现;只有中等程度的压力才有利于活动任务的良好完成。压力因个体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的地域(城市、农村等)或者社会给与学校的评价等很多因素相关。

一、压力过大的消极影响

美国教师联盟网上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过大对个体身心健康都是有害的。压力阈值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人体内一些生化反应的失调。当大脑感觉到压力时,视丘下部会向垂体发出警告信号,这时,信号会刺激肾上腺分泌激素和其他生化物质。激素会起到帮助调节血压、胰岛素分泌、新陈代谢以及心脏血管的功能的作用。但是个体处在一种慢性(长期)或者极端压力的情况下,会导致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对海马中的脑细胞造成破坏,进而导致短期记忆损伤、急剧增肥、易怒或者其他情绪问题、高血压以及易疲劳等其他外在的症状表现。

工作压力过大体现在生理症状上的变化包括:头痛、疲劳、溃疡、胃功能混乱以及失眠,另外还会伴有一些更严重的神经失调、心律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症状。

内在心理上的变化通常包括暴怒、抑郁、无休止的紧张和焦虑、易混淆、工作迟缓、对人缺少关注以及经常性的忧虑等等。研究者还发现,教师压力过大还会导致一些无理由的攻击行为和烦躁、旷工等。

明尼苏达州的一项关于教师的研究也证明,教师压力不但可能给教师自身带来消极的影响,这种压力能否处理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的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因为对不堪重负的教师而言,在其教学质量、义务承担方面会相对受到削弱,他们可能给学生提供的信息较少,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对学生的思想观点不认同,甚至对学生不感兴趣。

二、为什么会产生压力?

是什么因素导致教师感受到压力?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俄克拉荷马州教育专家罗

恩·拉奇克和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学爱德华·凯恩斯教授的研究认为,教师职业的众多冲突是引发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不同、教师工作成效的潜在性、教师自身价值观与教学中所传输的价值观的冲突等,都可能引发教师感到压力与紧张。

他们的研究样本包括来自102个学区的400名中学教师,被调查的教师自我报告说,有四个职业以外的因素会导致压力过大,而且他们会将这些压力感受带进他们的课堂中。这些因素包括:理财(包括信用卡和其他债务、消费模式、退休和财政计划、抚养孩子的花费);健康(包括严重的抑郁、睡眠不足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关系(包括抚养孩子的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孩子离开家庭或者重新回到家庭生活的问题);关怀的给与(包括接送孩子、为孩子请保姆以及如何照顾家中的老人)。

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师的自我报告,所得出的教师压力源有相当的一致性。主要有:工作中相互作用的特征(与学生、与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有关社会地位问题;职业声望与薪水等。杜汉姆在《教学中的压力》中把教师压力表现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由体制和课程改变引起的问题;由角色冲突与角色混淆所出现的问题;由儿童行为与态度产生的压力;不良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压力;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中级管理者的压力。

(一)个体因素

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个体间的差异性所导致压力主要来源对教师本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自身的个性、价值观、技能与环境之间精细复杂的交互作用也和自身压力息息相关。外界情境使个体产生压力与否,关键在于个体的主观评价。因此探讨教师的压力必然要考虑其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因素、认知方式和个人处事方式等。

(二)职业因素

2002年,迈特·简维斯的研究发现,教师的一些压力是由教育职业本身引起的。

首先,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在当今个性化的时代,除正常教学外,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个性的个别化教学、创新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不得不面对学生和各级领导的评价、考察、组织、管理班级、处理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等。角色超载(role overload)是与工作负担紧密相连的一个因素,当教师在工作中同时扮演多个富有挑战性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多种工作时,就会发生角色超载。

其次,班级纪律也是产生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无纪律通常表现为谩骂、斗殴、吵闹、毁坏学校财产、欺骗、嘲弄、暴力行为等。

(三)系统因素

1.领导方式

一个重要的压力源可能要追溯到管理者身上。哈里斯1999年的一份报告描述了三所美国小学中校长的领导风格与教师的压力的关系问题,发现一所学校的教师对校长在工作和人际关

系上的评价很高,那么这所学校教师的压力就明显的较同类学校低。在教师感受到较低压力水平的学校中,校长为学校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校长与教职员工之间具有亲密的关系。在这项调查研究中,教师们希望他们的校长能够帮助处理已经影响到他们教学工作的一些至关重要的个人问题。教师们对有效的校长的描述是: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尊重教师,信守承诺,为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信任和关怀的工作氛围,倾听、理解教师的需要。

坐落在英国沃尔瑟姆福雷斯特(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城市)的国际压力管理协会在他们的一份题为“压力消息”的出版物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美国、英国、德国以及加拿大诸多研究中都提到:校长或者其他行政管理者是影响教师压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社会支持

如果教师能够得到强大的社会支持,会对减少教师由于工作带来的压力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1999年,杜尔斯特曾对1100名加拿大教师进行测定,发现孤独和压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同年,万迪克也曾对来自德国各级学校的424名教师进行测试,发现社会支持对教师健康状况和教师工作压力直接相关,即拥有较多社会支持的教师不仅健康状况良好,而且压力水平较低。1997年,美国关于教师压力的一份调查研究也发现:那些受到同事、朋友或者家庭较少社会支持的教师受到的压力最大。所以,提倡教师之间进行团队合作,家庭和教师之间进行家校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而不是一味指责,对缓解教师压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3.频繁进行的教育改革

近年来,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许多国家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试图向教师灌输新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观念,要求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实施新的课程。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些改革较少征求教师的意见,较少考虑教师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了。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多,个性鲜明,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权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进行角色转变,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压力也会增加。

其他影响教师压力的一些压力源还包括没有能力来实现一些过高的目标或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困难。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来说,压力源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由教师个体因素带来的压力,例如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外因是指教师个体以外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三、新教师面临的困境

艾萨克·弗里德曼教授在临床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新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师生涯的早期阶段,教师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校通常会向新教师分配一些最困难的任务,而这些目标往往难以完成,所以导致新教师身心俱疲。

参加该项研究调查的一位教师描述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总在被一种“不满意状态”所折磨,感到自己“很失败”,责备自己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学生身上。许多被压力困扰的教师都具有这样类似的感受。弗里德曼认为:那些感觉到自己有力使不出或者将自己的工作看作自己的负担的教师通常会抱怨自己的工作负担太重。如果不加以解决,他们会变得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

艾萨克·弗里德曼教授在谈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提出一个大家都明白的基本商业策略,即避免新教师和他们的任务之间的不匹配。尤其在教育中,当一个新教师还在习惯于依赖书本的阶段就把他放到和其他的教师共同工作的团队当中,并且进行同等要求,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质疑。因为新教师和老教师两者之间的关注点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而且处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以应该允许新教师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时间。

艾萨克·弗里德曼教授建议管理人员在招聘或者进行面试时,为受聘者提供现实的工作预演,使受聘者明白预期的工作环境、学生和学校的期望。如果教师已经被雇用,他建议为教师提供自由的空间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例如团队合作。

四、为什么要缓解教师压力(另一个角度)

采取各种策略减少教师的职业压力对于教师自身和学生都有好处。感到压力过大的教师经常会感到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对同事和学生具有消极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一般或者很差。为了解决他们的私人问题,很多教师承认他们通常会改变他们的教学计划或者在教学活动中偷工减料,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处理个人事务。作为一种衍生后果,教师变得很没有耐心,而且由于纪律原因,他们会经常把学生送到校长那里,严重的甚至造成和学生或者管理者矛盾的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感到不愉快,学业成绩下降。

减少教师的压力对于提升教育的质量来说是一种很经济的方法。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教师自身工作状态的下降和缺课频率的增加,进而导致代课教师的支出增加(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波纹效应,即教师的缺课将导致学生的旷课频率的增加),而且还会带来其他一些负面的连锁反应,例如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声誉受到影响———影响生源质量———学校质量进一步下降———教师流失等一系列恶性循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教师流失,学校将不得不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来招聘新的教师或者代课教师。管理者应该明确哪种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会更大?所以通过权衡利弊,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五、解决策略

研究者认为解决教师压力的关键在于处理两个变量:原因和结果。都柏林大学卡罗林·威利教授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使导致发生结果的原因没有产生的土壤和气候,消除它得以生长的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正确评估学校的文化和氛围。他列举了一些解决策略,例如制定明确的管理方针和问责机制,为教师设立导师或者其他形式的社会支持,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制定中来,例如招聘或者目标的制定。

然而,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人能把引起教师压力所有的源头都消灭掉。没有“最优”的解决策略,退而求其次,一种“次优”的解决策略就是:学校对教师进行减压方面的培训。研究者们为教师制定了压力管理的计划,例如通过团队活动或者使用健身房,跟踪调查结果

表明,实验组3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水平减小了。而在对照组,只有6%的人认为自己的压力水平减小了。

这些策略会给那些饱受压力折磨的教师一个暂时缓解的机会,但是并不能消除导致他们压力失衡的那些潜在的因素。所以一些研究者提出,最有效的缓解教师压力的办法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其次是减轻升学的竞争压力,让教师有空间发展新教学法。”

美国心理健康协会认为减少或者控制压力是一个需要决心、耐心和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或者教师本人无疑都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还是值得付出这些努力的。我们怎样才能帮助教师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呢?美国教育协会“减轻压力”网站上提出了一些在线服务策略:

1.确保教师具有合理的工作量和足够的休息时间;

2.减少或者取消那些价值不大的任务,尤其是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又与课堂教学和学习关系不大的任务;

3.给教师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尤其是关于个人或者专业发展方面的决策;

4.制定一个信息联系系统,使教师了解学区、学校或者年级、班级以至个人的一些决策情况,将建立地区性的教师交流网络,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

5.促进教师发展、进步和自我提升的机会,进行教师生涯规划;

6.创建尊重教师和教师工作成果的学校文化氛围,让教师有更多舒展身心的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促进整个教师团队的合作,同时校内可多增加些信息科技的技术人员,协助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7.减少容易引起压力的一些环境因素,包括噪音、空间拥挤以及污染等;

8.确保学校或者周围社区的安全,制定相关的政策预防问题学生、严重的纪律问题以及其他容易引起学校暴力发生的行为;

9.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建立支援教师的措施如辅导会和工作室等,鼓励教师说出自身的感受,以减轻心理负担,遇到问题及时向校方求助,或主动与教育服务部门联络。

教师工作压力与缓解

教师工作压力与缓解 一、教师工作压力源分析 1 .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报酬与教师付出之间差距太大 2 .工作负荷大教学准备、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大,有太多的非教学性会议和事务性工作要做。 3 . 社会期望高社会各界都关注着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在乡村更甚,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改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现状,光宗耀祖。这对孩子的厚望不自觉就转嫁到教师身上,期望教师能教出高分生。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就觉得那是教师的责任。 4 .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校用考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水平,从评价功能看,多为奖惩性而忽视发展性;从评价组织实施看,多为横向的与他人比较,而忽视了纵向的自我比较;从评价理念看,仍以应试的观念、考试的分数、升学率为尺度评价;从评价主体看,仍然存在单一化问题,尚未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从评价过程看,仍过于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教育教学过程 二、缓解压力的策略 1 .教师自身的努力 教师要正确认知压力,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压力,人有适当的压力不是件坏事,但过大的压力会把人压垮。教师要主动适应环境,自觉调整自我,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2 .学校的措施 (1)在评价过程中,要恰当处理业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关系。在某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下一定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着重要作用;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反馈,改进或完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能力。 (2) 学校和家庭相配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联系活动,传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技能。 (3) 赏识教师。校领导要善于赏识教师,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心情舒畅地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 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即参与决策。使教师成为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与实施者,这样使教师觉得自己被充分地尊重,也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激情。 (5) 学校应当精简各种会议,提倡开短会,开专题会议,提高会议的实效。学校还要努力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 浅谈教师职业压力新源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以其劳动长度的连续性,劳动空间的可延伸性,角色的多重性,及工作回报相对较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实际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而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在任何社会中,教师的社会责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相同的,即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 1.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后,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也涌了进来,不可避免地对人们有所影响。 2. 家庭教育的变化的影响,社会上许多追求私利而有违集体主义的现象的涌现,使得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思想道德意识产生了怀疑,甚至会认为教师“老土”、“跟不

教师职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写作提纲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本论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生活压力大 3、经济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使教师的心理失衡 (二)教师的职业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3、考试压力 4、角色冲突 (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 2、教改,课改给青年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 (四)管理因素 1、过份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3、评价体系不科学 二、减轻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争取社会为教师“减压”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4、根据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又要从思想和生活予以关心。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参考文献

写作提纲 绪论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生活压力大 3、经济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使教师的心理失衡 (二)教师的职业因素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3、考试压力 4、角色冲突 (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 2、教改,课改给青年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 (四)管理因素 1、过份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3、评价体系不科学 二、减轻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争取社会为教师“减压”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应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减压” 1、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3、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4、根据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又要从思想和生活予以关心。 (三)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3.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4、嫉妒心理。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 5、失落心理。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6、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教师压力就是教师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个体目标受到长期、持续地威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这种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些片面强调工作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从而主张消除工作压力,以还教师的的愿望是好的,但却是不实际的。我认为工作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我们学校管理者能做的,就是正确认识这把“双刃剑”,从学校角度,做出有效的压力管理和应对,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教师们的生活相协调。 一、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压力导致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独生子的增多,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所以导致教师超负荷承担工作,体力和精神出现透支。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社会的期望、教育的改革、学校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产生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因素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了,而是需要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时,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当教师是纪律的维护者时,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当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时,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方方面面的角色期望直接冲击着教师自我价值观的实现,把教师职业过分的神化。使教师居在高高的“神坛”之上,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被“侍奉”为完美的偶像。社会对教师角色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产生压力感,这类似于家长对学生如果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会使学生由于产生过大压力而在学习上容易导致失败的道理一样。从而出现因为社会出现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现象,这必将妨害教师正常心态的保持,从而产生压力。 (二)自身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培养出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优秀的教师”,“教的不好很大可能是我的错”等等,导致工作上形成了障碍,继而产生了职业压力。传统观念中教师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教师不得不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为人师表”犹如“高堂明镜”时时对照自己,不但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而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比如怯懦的性格:表现出进取心差,意志薄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狭隘的性格:因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易受暗示、自我封闭、人际关系不良,在压力大的时候还会产生抑郁症或消化系统的身心疾病。这些都是产生职业压力的因素。 (三)学校因素 考试表面上是考学生,但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间接考教师。有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发展,两眼只盯着教学成绩看,有些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发展,两眼只盯着教学成绩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大部分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和成绩直接挂钩的。这些都是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又如何缓解压力呢?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 状的研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摘要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进行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的教学人员都感到了压力和一定的职业责任感,而这种源自于思想层面的压力和危机感仍然在不断地增加,因为现如今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的压力过大,让不少教师感到压力大,可以对他们的心情和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可以发现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示对岗位的厌倦感。所以,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从学校,社会和个人等层面,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思想压力和来自职业的危机感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身心反应状况和幼儿教师压力以及压力的反应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幼儿教师压力的分析,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身心反应的阐述,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解压实践进行指导;更好的更积极的解决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工作压力; 压力源; 应对策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I have been conducting job is teaching.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re are a number of teaching staff are feeling the pinch and certain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comes from the ideological level of stress and crisis continues to increase, because today's kindergarten teaching job stress, many teachers feel the pressure is big, can be a larger impact on their mood and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eachers, their career happiness index is low, can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 lot of teachers said boredom of jobs. So,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research, from the schoo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leve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urce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and how to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comb from professional sense of crisis. On this basis, and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stress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cond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stress and stress rea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found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sure on preschool teachers,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and reaction of body and mind, extract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teachers' guidance; Better a more positive solv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sure. Key words:Pre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of work; Pressure sourc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教师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中相互作用的特征(与学生,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有关社会地位问题;职业声望与薪水。 ⒈社会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教师的定位(特别是小学教师)却难以令人喝彩。 第一、角色期待压力。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赋予“圣人”的人格定位。“天地君亲师”,教师不但承载了文化传递的使命,更承载了道德传递的使命。人们对教师的人格期盼也超出了普通人能够承受的程度,这样的定位可望而不可即,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二、学生家长压力。目前,学生家长对子女普遍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必然投射到教师身上,对教师也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近乎苛刻的过高要求。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某些学生家长对老师过于热情,请客送礼,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方面,也有某些家长对教师态度蛮横,冷嘲热讽,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稍稍出现失误,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动不动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将学校或老师诉诸公堂,甚至直接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学生家长的刻薄和非难,目前成为部分教师的一大心理压力,搞得老师整天紧张兮兮。有教师戏称自己的工作是“如履薄冰”。 ⒉工作压力 来自于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全部心理压力中最主要的部分。

一些不合理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工作量方面。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兼课现象,主要课程的工作量一般都在每周14节以上,大部分还要从事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教学来讲,传统的质量要求是所谓的“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进行课外辅导、认真组织考核),需要“认真”的还有各类被“规范化“了的德育工作、体卫工作、教育科研……都有书面材料要完成。这种提法本身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流于形式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其次是工作质量要求。表面上看,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率压力,但不合理的工作质量压力并不轻松。频繁的冠名以“教学质量检测”的考试让每一位教师终年神经紧张。矛盾的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象流水线上的铸件,仅靠加工者猛锤猛打就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用于流水线上的所谓“标准化质量管理”却被当作改革成果地用于教育质量管理。一味地追求片面的几个“度”、几个“率”,一味地攀比极不科学的几个“均分”,使广大教师疲于奔命。 ⒊人际压力 来源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但教师的人际压力有其特殊的一面。由于教师的工作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同时自身又肩负着如此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压力可想而知。 学生压力:近年来,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的实际地位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由“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正在变为“协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正正在经历着前

教师的压力来源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他具有普遍性,在各项国内外的调查中,教师压力的来源显示了相当的一致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中相互作用的特征(与学生,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有关社会地位问题;职业声望与薪水。 ⒈ 社会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教师的定位(特别是小学教师)却难以令人喝彩。 第一、角色期待压力。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赋予“圣人”的人格定位。“天地君亲师”,教师不但承载了文化传递的使命,更承载了道德传递的使命。人们对教师的人格期盼也超出了普通人能够承受的程度,这样的定位可望而不可即,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二、学生家长压力。目前,学生家长对子女普遍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必然投射到教师身上,对教师也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近乎苛刻的过高要求。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某些学生家长对老师过于热情,请客送礼,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方面,也有某些家长对教师态度蛮横,冷嘲热讽,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稍稍出现失误,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动不动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将学校或老师诉诸公堂,甚至直接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学生家长的刻薄和非难,目前成为部分教师的一大心理压力,搞得老师整天紧张兮兮。有教师戏称自己的工作是“如履薄冰”。 第三、传统文化压力。中国传统文化下儒生特有的“迂腐”形象与当代社会开拓性主题相去甚远,传统思维中教师那种简单的“知识搬运”的单一职能逐渐被文化层次日益趋高的现实社会抛弃,多元的社会媒体取代了小学教师相当大量的知识传递,以至于教师职业成为懦弱无能的象征。 第四、媒体压力。当代文化对教师形象的描述,过重地倾向于无私奉献精神的塑造,甚至神化,所谓的“春蚕丝尽”、“红烛泪干”,忽视了现代教师作为现实的人的多元特质的展现,而使教师职业在一般人心中成了需要社会慈善保护、社会良知关照的“受救济者”。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价值观客观地受到经济利益深入渗透时,小学教师的低收入水平决定了低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许多媒体乐于报道教育的负面现象,如“教师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乱收费”、“某某学生跳楼身亡”,甚至“某某色狼教师”等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师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同样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⒉ 工作压力 来自于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全部心理压力中最主要的部分。 一些不合理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工作量方面。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兼课现象,主要课程的工作量一般都在每周14节以上,大部分还要从事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教学来讲,传统的质量要求是所谓的“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进行课外辅导、认真组织考核),需要“认真”

关于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专业:小学教育本科 姓名:梁小英 学号:071010668 工作站:晋源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教师压力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师的压力源、应对方式特点及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干预。 调查内容:教师对教学、家庭、经济的感受 调查时间:2009.6 调查地点:晋源区教育局 调查对象:全体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教学、家庭、经济压力使广大教师不堪重负,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年纪轻轻便秋霜满额,有的精神压抑……学生读书,书包稍微重了一点,教师稍微严了一点,家长呵护至致,全社会大声呼吁:为学生减压!部分干部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出门有车,餐桌有鱼。又有谁为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减压。 一、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 结合教师工作特点与全区教师实际情况,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有: (一)工作的因素。 1、实施课程改革的困惑。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但如何落实仍然是个难题。绝大多数老师(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老师)根本不懂一点电脑,不知道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境界,年轻教师会制作课件,但也只是听课时才做做样子。至于利用网络,查找新的信息,更是天方夜谭。 2、面对学生的束手无策。“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是许多教师的口头禅。难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蠢了吗?肯定不是,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重要的是不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①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痛苦郁闷,有的懒惰冷漠,有的逆反对抗……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②父母离异的

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哪些 方面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职业现如今已经成了非常苦不堪言的行当,教师的压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来自于教师自己的责任心。教师历来以五认真的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和认真考核。每一个认真都会倾注教师实实在在的心血。有责任心的教师要真正做到五认真,其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已经非常重,更何况压力还来自于其它方面呢?二、压力来自于社会。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以外,还必须肩负起本来属于社会的责任。学生的业余时间本来因该是自己用来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来应该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一些有利于自主发展的活动。但是,社会却并没有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活动的场所,现在除了那些被家长和学校视为毒品的网吧以外,学生有哪些地方可去呢?家长巴不得自己的孩子整天呆在学校里,既省事又放心。这样教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得肩负起为家长看管孩子的责任。三、压力来自于政府。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评价主要就是看升学率,进而这种升学率的压力又转嫁到教师身上。第二、政府在评价学校和教师时总是以一些非自然状况的结果作为追求的目标,即当教师群体中出现某个极端的例子以后,也就是说,当一个教师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利用极端的手段,拼命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获得非常高的考试成绩以后,这个教师所任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就会成为其他教师必须达到的目标,于是教师纷纷效仿,唯恐落在别人的后面而遭淘汰。教育成果的评价缺乏常态的科学的自然发展指标,而是将一些极端的或者偶然的结果作为评价的目标。第三、学校要通过提高升学率来招揽学生,一个学校的升学率高,就能招收更多的学生,学生多了学校的收入就高。这些钱正是在现在政府教育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学校赖以生存的救急之钱。四、教师替代了学生家长的责任:让学生一

浅谈教师工作压力与对策

浅谈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措施 ----大通县多林镇中心学校李生寿摘要: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老师都抱怨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面对一些学困生、期望值过高的社会及学生家长、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没完没了的考试。 关键词:教师工作压力压力原因应对措施 一、教师工作压力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原因造成的压力 1、应试教育因素 虽然目前国家和社会在不断地推广素质教育,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资源的短缺,使得升学考试的成绩仍然是各个中小学的主要成绩。因此教师面临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子们。 2、同行之间的竞争因素 教师与教师之间由于职称评定、教学业绩评比等各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竞争性,即便是不出于利益因素,仅出于个人自尊及在工作中希望得到认可也会使教师之间产生竞争意识,这种竞争可以是良性的竞争,也可能是恶性竞争,良性竞争会使同行之间有赶超意识,教师会更加努力认真地工作,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在竞争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恶性竞争则是教师与同行之间因为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互相攀比,发展严重则可演化为相互敌

视或相互攻击等不当行为,这种竞争不但影响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教师专心于教学。无论良性竞争还是恶性竞争,都会对教师产生心理压力,恶性竞争带来的压力会更严重。 3、工作量大的因素 对于教师来说,每天并不是简单的8小时工作制,除了正常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进行课下的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等着教师去做,非教学性会议和事务性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考评,业余时间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各种资格、认证考试越来越多,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各种新要求也多。 4、社会期望高 社会各界都关注着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在乡村更甚,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改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现状,光宗耀祖。这对孩子的厚望不自觉就转嫁到教师身上,期望教师能教出高分生。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就觉得那是教师的责任。因为家长认为我们把学生交给学校,教师就得负责,教师也就常常遭到家长的指责。学生期望教师的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社会期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这无疑要求教师是一个完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这种矛盾冲突使教师有很大压力。 二、减轻教师压力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自身的努力

教育职业压力来源

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上的压力。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社会对于教师的认知观,总认为教师是无私奉献,辛勤的园丁,努力工作不辞辛劳,没有一点缺点的一群人。但是教师也是人,会犯错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群人。所以社会也就给教师戴上一顶高帽子,这个高帽子压得很紧。 其次,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教师这份工作,担负着家长的期待。孩子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在一块,所以无形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必然存在着压力。学生学不好怎么办,家长怪罪了怎么办,班级管理不好怎么办? 学校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教学任务的完成,值班任务的安排,成绩的下滑都是教师压力的来源,一个不好就会被批一顿。所以这也是一个压力的来源,是我认为两个主要压力来源之一。 教师自身其实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心态的调整是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经历的过程。每一个行业都不容易,作为教师这个行业,本着为国家输送人才,担负着数不清的孩子的未来,和多少家长的盼望。如果教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松懈,或者以消极的情绪工作,那么损失的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说远点儿就是国家的未来。自己长期生活在这个消极的情绪中,身体也就出问题了。所以教师需要心理调节。如何调节,我也在寻求方法。主要是如何乐观的对待生活!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同时也就给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去探索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自我、完善自

我。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一线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为此我一直在教育教学方面大胆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并躬身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按照山东省教学目标的要求一直坚持: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在备课组带领下,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明确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向优秀教师探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珍惜学校组织的活动,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 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准备学习。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心理压力 虽然在当今社会,教师是一个被普遍认为收入稳定,地位重要的职业,有些统计还显示出教师属于高收入人群,然而事实上城市里老师的工资几年来已有所上涨,但面对飞速上升的房价、物价,作为教师,就那一两千元的月收入,何时才能买上城里的昂贵的住房呢?如果单位没有住房福利和补贴,老师们辛苦一辈子,也许也顶不过那几十方米的房子。这样的收入与房价比,教师们忧心住房问题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忧虑和压力也可想而知了。 一、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三、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时代要求的压力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已。他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树立为人的榜样,为人师表必须铭记在心,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凡人与榜样的冲突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不必要的“神坛”带来的心灵束缚。另一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教师在“传道、解惑”的教学活动中传给学生正面映像。教师“减压”,实际是为学生“减负”,只有教师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发,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有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还有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

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有关报道,在杭州市随机抽取五所小学的300名教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列出心理健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特征。收回问卷后,按照各特征出现的频率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频率最高,具有代表性的30个主要特征,然后要求教师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在30个特征中重要性排在前二位的依次是:有责任心、有爱心,具备良好看道德品质;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处事客观公正;积极进取;诚实守信,良好的人际关;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打开魄。中小学教师认为相对不重要的有:风趣幽默,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在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后,分成了以下几个类别:(1)与道德品质有关的特征,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有爱心;(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特征,开朗乐观,宽容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3)与责任感有关物特征,有责心,处事客观公正;(4)与自我效能和情绪有关的,良好的适应性,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自信心,自我评价客观正确,冷静理智,坚毅有恒心,情绪稳定,胃耐心;(5)与创造力有关的: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风趣幽默,兴趣爱好广泛;(6)与工作态度和素质有关的,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工作认真踏实,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教师心理问题因何而生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2.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2.1 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 赞誉与现实的背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但现实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一样面临生存状况等现实问题;其次,教育工作的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再者,现实中的一些不公平与非公正,造成个人对工作的灰心和不满。如果一个人选择当教师是为了能够教书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工作中却因不能实现这一理想而沮丧和不满,那么离职或倦怠就是难以避免的后果。 2.2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下的工作竞争压力大 工作负担过重与教师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作为一线教师,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人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作为专任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组织的大考、小考不断,不少学校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公布,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作为毕业班老师,还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等。一些边远地区的老师,干得最累,拿得最少,成就感最低。这里的学校处境极其尴尬,有门路的教师争先调离,补充教师特别是优秀师范毕业生难,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年龄偏大。 2.3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反差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发展精神文明的使命,但可悲的是,毋容置疑,尽管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教师是不可比的,特别是非重点中学、小学的教师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很少有成就感。山区与沿海地区的教师待遇悬殊巨大,给山区教师以强烈的刺激,我的工资2500元左右,在福州达3500元左右,而在厦门超过4000元;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头衔的名师在山区本是凤毛麟角,但在本地,其工资待遇方面没有任何体现,而这种级别的老师到厦门则是近千元的特殊津贴。山区学校名师的心里尤其不平衡,他们不但经济待遇差,在山区的背景下他们的价值常常得不到体现,在一个多数都是专科文凭的学校,本科毕业生反而成了弱势群体,不但找不到被重视的感觉,反而常有被挤压的感觉。如果我们不认真地研究和改进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那么想要维持一支稳定的、富有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就是纸上谈兵了。 2.4教师自身原因 职业倦怠源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教师的自身因素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大致有以下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1)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姓名李艳丽 学号48 专业教育管理

目录 目录-------------------------------------------------------- 1论文提纲--------------------------------------------------- 2内容摘要(关键字):----------------------------------------- 3正文-------------------------------------------------------- 参考文献---------------------------------------------------

论文提纲 一、引言------------------------------------------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1.社会因素--------------------- 2.学校因素--------------------- 3.教师自身因素------------------- 三、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1.寻求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营造和谐氛围,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3.教师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个人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应对个案研究 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造成影响,本文尝试用压力理论来研究当前教师的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 因素及教师个人因素三方面探讨,并从、从社会、政府管理、职业特点、个人专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寻求有效的对策来为教师“减压”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 明,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 但也发现,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动作紊乱现象,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 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 导致活动失败。长期的工作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持续的情绪紧张, 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 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的生存压力。 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也愈发明显,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压力则 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分析教师压力的来源并提出应对 教师压力的对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

教师的压力

教师的压力 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职业,社会对教师期望很高,过去,一提起老师,人们自然就想到辛勤的园丁,仿佛老师就应该无私地奉献,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存在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原因是生活中教师要面对很多的压力。 一、教师压力来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各种问题,核心原因在于:职业、角色等多方面的压力较大与其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一)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常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极个别的学生不仅不学习,还经常吵闹。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有时在课堂上个别学生的恶作剧,使教师身心遭到摧残。 (二)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工作量大,工作琐碎。主要是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不良行为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也不高,教师在教育方面常要付出比一般教师多得多的努力。学校的老师基本上还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众所周知劳心费力,使得教师身心俱疲。 (三)来自教师自我发展的压力: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要不断转换,这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还有非

常重要但常被人忽视的情绪调控能力,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压力源。此外,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对象又是人,因此工作投入比较大,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怠惰、自卑、失望等心理。 (四)自身素质缺陷的焦虑感。新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都成为“双师型”的理实一体化复合人才。以前教师用传统的书本、黑板、教鞭等进行教学,现在要求教师掌握使用投影仪、幻灯、自制教具等,现又迅速地发展为自己制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等等。时代在发展对老师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似乎高不可攀。诚然,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接受培训来提高自己,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由于自身素质的缺失将难于适应改革的要求,遂有“跟不上形势之感”,并由此而产生无助感、焦虑感。 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困惑,给予教师心理上的关怀,确保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二、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措施从辩证的观点看,压力对人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能使人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如果当教师不堪压力而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