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视觉心理学基础

5 视觉心理学基础

5 视觉心理学基础
5 视觉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

自然科学依赖于知觉,没有知觉一切科学发现无从谈起。但是直到今天,知觉本身还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引起普遍好奇。只是到了近期,科学探索才向内转移,指向人类自身。视觉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觉。对人类视觉的研究,始于对光的研究,因为要看见东西,就需要光。迪卡尔、牛顿、胡金斯等人在研究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在人类视觉系统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指出暗室装置可用于作画,17世纪迪卡尔成功地看见了动物视网膜上的映像。从此,人们开始了对人类视觉系统生理与心理的研究。

以德国科学家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科学心理学才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心理学内部却是派别林立,纷争不断。仅视觉心理学而言,就有五大学派。要将视觉心理学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中,先必须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对视觉心理学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梳理,找出有利于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的视觉心理学结论。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人类视觉系统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结论,然后重点介绍本文要用到的视觉心理学结论。

2.1 人类视觉系统生理基础

人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已经进化到比较完美的阶段。随着人类对自身视觉系统的研究逐步深入,无论是从初级视皮层到高级视觉区域,还是从知识的记忆到与视觉功能相关的脑功能等,都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神经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在大脑中按照一定的通路进行传递。首先,视网膜细胞接受外界信息的信号,其中,柱状细胞主要感应光照条件的变化,而锥状细胞则主要接受信号的颜色变化。视网膜有两类神经节细胞:M和P细胞,其中,M细胞的感应域范围较大,主要接受轮廓和形状等信息,而P细胞的感应域较小,主要接受颜色和细节信息。之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视交叉和视束传到中枢的侧膝体。最后,信息到达大脑的皮层细胞。在大脑主皮层内,视觉信息是按照视皮层简单细胞(Simple cell)→复杂细胞(Complex cell)→超复杂细胞(Hypercomplex cell)→更高级的超复杂细胞(High-order hypercomplex cell)这样一个序列,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

14

第二章 视觉心理学基础

15

级分级进行处理。图2-1给出了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到大脑皮层的简单示意图。

图2-1 视觉信息的处理生理过程

从神经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可以看到,视觉信息处理过程是一个既有信息的横向流动,又有信息的纵向流动的极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2.2 视觉心理学结论

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描述和解释人类视觉心理现象。大多数视觉心理学结论是通过心理学实验,并经合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另一些是对自然观察的结果通过归纳得到的。还有一些来自计算机和模拟实验,如Bela Julesz 在1960年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立体点对图(Random-dot stereograms)。

根据对视觉心理现象解释的不同,视觉心理学被分成五大流派:(1) 格式塔流派,它与强调心灵的先天趋向的传统有关系;(2) 推理理论流派,它通常与经验主义的观点密切相关;(3) 刺激理论流派,与它相联系的传统是寻找自然界中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物理变量与感觉变量间的对应关系;(4) 计算理论流派,它强调视觉问题的精确光学计算与模拟;(5) 拓扑理论流派,它强调整体观点和拓扑数学在视觉认知过程中的应用。

这些学派虽然对人类视觉心理现象的解释差别很大,但是各学派对视觉心理现象的描述却基本相同,这是因为人类视觉现象是客观实在的。仅是这些相同描述就特别有助于我们弄清许多计算机视觉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应用视觉心理学来帮助解决计算视觉问题时,我们主要从这些相同的描述出发,同时也从多数学派都同意的解释中获得灵感(如第四章的图像物体大小恒常性计算理论)。

2.2.1本文用到的视觉心理学结论

自科学心理学创立以来,视觉心理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篇幅有限,不可能对它们一一陈述,故只介绍与本文后面各章应用相关的视觉心理学结论。

(1)感官世界[Rock 1984, pp5][Gregory 1997, pp85][Mach 1999, pp25-248] [Gibson 1979]。客观世界与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大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是由感官作为中介的,是从内部构造出来的世界表象。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声音、味道与气味在现实物质世界中要么没有意义,要么具有另外一种意义。狗眼中的世界是黑白世界,而盲人却是漆黑一团。对于知觉中的颜色,物理学家说,这是一些表面对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的反射。颜色、音响、味道与气味都是感官刺激所产生的构造。作为这些东西本身而言,它们在活的心灵之外是不存在的。如果森林中倒了一颗树,附近又没有动物听见,那么树倒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存在的仅是树倒下时引起的空气振动。

(2)眼脑并用[Rock 1984, pp128-136 ][Gregory 1997, pp1-13]。人脑存有大量关于客观世界存在与变化的知识,这使视觉系统能进行推理。所以,当我们考虑视觉问题时,不要仅专注于眼睛,而忘记了大脑。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能加速推理。结构化知识约束(自上而下的控制):如果要想设计一个通用的机器视觉系统,必须首先对现实世界的知识进行分类,使之结构化。当人们组织和理解客观世界时,使用三个基本的构造原则:(1) 识别物体和它的属性,例如,树和它大小、空间与位置;(2) 识别物体的整体和部分,例如,树和它的枝叶;(3) 识别不同的物体集,例如,关于树的类和关于石头的类。

(3)看,需要学习吗?[Gregory 1997, pp136-169]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无论

16

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

在生物社区,还是机器人社区,人眼使用的算法与机制都是最好的、最通用的。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但是遗传仅形成学习的基础,为了会看,每个人必须学习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个体的后天所形成的看的能力并不能直接遗传给他或她的后代。机器学习约束:人们不得不连续地帮助计算机学习,以便计算机把知觉信息与概念理解联系起来,就像人们对他的小孩所做的那样。

(4)注意力机制[Best 2000, pp36-71][Treisman 1980]。注意是指心理努力的集中和集焦,是一种有选择性、转移性和可分解性的集中。在知觉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丧失。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倾向于把注意理解为一种有限的心理资源。假若注意被指派去执行一定的任务,因为有限性,所以一旦它们被全部指派去执行任务,则不能同时执行其它任务。根据需要注意与否,有两种认知加工方式。一种是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分配注意来激起和维持的认知过程,如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这种加工方式一般是自下而上的,知觉系统直接接受外部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而不受上层知识的影响。这种加工方式也叫做“数据驱动的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另一种是控制加工(Controlled process),它需要注意来激起与维持有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如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这种加工方式一般是自上而下的,知觉系统不仅受外部输入信息的影响,而且也受已有的、有组织的知识结构的影响。这种加工方式也叫做“概念驱动的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或“任务驱动的加工”。一般认为这两种加工方式是相互补偿的,当知觉系统更多地依赖感觉输入的直接作用时,控制加工(自上而下加工)就会减弱,即大部分信息来自环境;相反,当知觉系统更多地依赖控制加工(自上而下加工),则对外界刺激直接的依赖程度就下降,即大部分信息来自知觉者本身。注意力机制告诉我们,应该把计算资源优先分配给那些容易引起观察者注意的区域,以提高现有图像分析方法的工作效率。

(5)视觉系统类似于概率计算机[Gregory 1997, pp9-13]。视觉脑先形成一个假设,然后用证据来检验这个假设。如果不对,不断重复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直至得到一个最好的或合情合理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存贮在大脑深处的知识将会被利用。而眼睛和其它感觉器官与其说是给出关于环境的直接图像,倒不如说是给视觉脑提供提出假设、检测假设的证据。有两种视觉

17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脑推理机制:无意识推理与有意识推理[Rock 1983, pp1-16]。英国心理学家Gregory提出了人类视觉系统通用信息处理模型[Gregory 1997, pp251],见图2-2。容易看出:自下而上的图像信号经无意识处理(格式塔变换、恒常性变换、拓扑变换等)后,结合过去的知识被自上而下(有意识)地解释,然后指导个体进行物体探索。成功或失败的个体体会将由学习与反馈系统对知识库(记忆库)进行更新,而且情绪(Qualia)也会影响对图像信号的处理。

图2-2 人类视觉信息处理模型[Gregory 1997, pp251]。

(6)格式塔(Gestalt)组织原则[Rock 1984, pp113-123][Koffka 1935, pp106-121] [Watt 2000]。图像是光的强度阵列,仅仅是物体识别、事件感知、语义提取的基础,为了感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人类视觉系统必须先用格式塔组织原则对视觉刺激进行分组。格式塔组织原则主要包括分组原则和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分组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 邻近性规律:如图2-3-(a),我们倾向于把这些分离的点看作行与列。(2) 相似性规律:如图2-3-(b),我们倾向于把相似的点分到同一组,所以我们仅看见了列。(3) 良好连续性规律:如图2-3-(c),我们倾向于把构成曲线的所有部分分到同一组,同时把直线排除在外,因为直线与曲线的连续性不够好。(4) 闭合倾向规律:如图2-3-(d),我们通常认为是两个矩形,一个挡着另一个,尽管我们只能看见一个矩形和一个L状的图形。(5)共同命运规

18

第二章 视觉心理学基础

19

图2-3 格式塔分组原则的实例。 图2-4格式塔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的实例。

(a)

(b) 律:以同一速度与同一方向运动的单位倾向于被分到同一组。

人类视觉系统能把图像分成图形(前景)与背景,图形(前景)是图像中重要的区域。我们经常简单认为,图像中突出的部分是前景(图形),而向后退去的部分是背景。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意味着:(1)在存在二义性的图形中,小的区域(图2-4-(a))、对称的区域(图2-4-(b))、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区域倾向于被感知为图形;

(2)如果有两个区域,一个被另一个包含着,那么被包含的区域将被感知为图形,而包含它的区域将被感知为背景;(3)在图形与背景间的共同边界一般将会被分配给图形区域。

(7) 同时对比(Simultaneous contrast)[Gregory 1997, pp87-92][Marr 1982, pp259-261]。人眼并不检测亮度、明度、颜色、运动等信号的绝对能量值,而是图形区域与背景区域的能量差异比值,就像Weber 定律所描述的那样。阈值约束:局部阈值一般比全局阈值好。补偿约束:图形区域中的亮度、明度、颜色、运动等的能量应按照图形区域与背景区域间的对比度进行相应的补偿。

(8) 恒常的世界[Rock 1984, pp15-52]。根据几何光学知识,物体在视网膜的映像,会随着人和环境不断变化,而且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对我们而言,外界的物体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有着标准的形状、大小、颜色、明度和位置关系。这种现象称作知觉恒常性(Perception constancy ,恒常性变换)。恒常性主要包含如下种类:大小恒常性(尽管视网膜的大小在变,但人的感知大小基本不变)、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尽管外界的光照在变,但人对颜色的感知基本不变)、明度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及运动恒常性等。图2-5-(a)是物体大小恒常性的例子,图2-5-(b)是颜色恒常性的例子。恩默后像定律(Emmert ’s Law ,相当于大小恒常性的另一描述)[Gregory 1997, pp225]:视网膜上的后像大小与后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20

图2-5恒常性的例子。(a)大小恒常性:各树干上涂白色防腐剂的部分在图像中的高度是不同的,但对它们的感知高度却基本相同。(b) 颜色恒常性:阴影中草地的RGB 值与阳光中草地的RGB 值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对草地颜色的感知却基本相同。

像的参考屏幕离人眼的距离成比例缩放。这是视网膜图像在人脑内部进行心理映射的典型例子。物体恒常性约束:尽管时间流逝,但客观世界的物体却连续地、唯一地、恒常地存在着[Marr 1982, pp205]。

(9) 模块化原则 [Marr 1982, pp99-103] [Gregory 1997]。人体感觉的每个子系统(如视觉、触觉),这些子系统的每个通道(如视觉子系统中的颜色感知通道、运动感知通道)基本是各自独立地工作。有时,不同的子系统,子系统的不同通道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此时,大脑不得不进行推理、权衡并做出最后的决定。多通道约束,信息封装约束已经被面向对象分析方法论采用。而且,视觉系统中某个通道的信息(如颜色)也许会影响或掩盖另一个通道的信息(如形状),这被称为视觉掩盖效应(Visual masking effects)。

(10) 双眼和深度线索 [Rock 1984, pp53-90][Gregory 1997, pp61-66]。双眼一起共享并比较信息,它们能完成许多单眼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从两张稍微不同二维图像中建立三维立体视觉。双眼间的会聚角(Convergence angle)能用来测量距离。其它的深度感知线索有:双眼视差,晶状体调节,运动视差,及各种图像线索(Pictorial cues ,如物体在图像中的高度、线性透视、纹理梯度、大气透视、物体间的遮挡、对物体的熟悉程度等)。但是仅有会聚线索能提供绝对深度信息。深度感知约束:为了产生正确的深度感知,必须综合各种深度线索。

(11) 亮度是一种体会[Gregory 1997, pp84-97]。亮度不仅是在某一时刻投影

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

在视网膜一定区域上的光线强度的函数,而且与落在其它区域上的光线强度有关(见同时对比部分),还与视网膜刚刚接受的光线强度有关。在黑暗中,暗适应机制(Mechanisms of dark-adaptation)以牺牲在时间与空间内的视敏度而提高视觉系统的感受野。这是优美降级(Graceful degradation)的一种较好方式(亮度变化连续性约束)。亮度也能通过它的影子反映出来,物体的影子能指示它的形状、大小和方位(自上而下的光源约束)。

(12)两种运动视觉系统[Rock 1984, pp17-202][Gregory 1997, pp98-121]。一是图像/视网膜消极运动检测系统,用于被动地接受客观世界光线的投影。另一个是头/眼系统,用于检测主动视觉,感知头眼的运动信息。两者构成了双重运动检测约束。当搜寻物体时,眼球以一系列快速颤动的方式移动(运动不连续性假定);当眼睛跟踪某物时,眼球平滑地移动(运动连续性假定)。尽管所有的运动都是相对的,但是倾向于假定大的物体是静止的(运动参考系约束)。视觉残留(Persistence)与似动(phi现象)使电影电视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这些现象暗含了连续性,稳定性和唯一性假定。更有趣的是,眼睛在检测物体的速度时,不用考虑时间(运动速度估计约束)。

(13)RGB能组合出所有的颜色吗?[Gregory 1997, pp121-135] 仅用两种颜色,而不是三种就能产生大量的颜色。三种基色(如RGB)并不能产生人眼能分辨的所有颜色,如棕色、金属色等。颜色是一种感觉,它不仅依赖于刺激光的波长与强度,而且跟刺激物与背景的强度差异,以及刺激模式被识别成的物体性质有关(颜色计算约束)。人眼不倾向于把白光作为各种颜色的混合光,而是把它看作一种通用的照明。因此,在乡村的晚上,感觉汽车的灯光是白色,而在城市里,因有更亮的灯作比较,汽车的灯光看上去是黄色(颜色语义约束)。

(14)拓扑认知理论[章明1991, pp100-158]。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连续变形下整体性质保持不变的科学。我国心理学家陈霖、章明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拓扑性质的视觉认知实验。比较重要的拓扑规律是局部同伦律:当一类景物的局部在容限空间内进行同伦变换时,人的视觉认知结果存在不受景物局部同伦变换影响的现象。例如,人的眼睛和嘴的张开或闭上是局部同伦变换,但当一个熟人出现时,我们决不会因为此人将嘴张开或将眼闭上而不认识这个人,如图2-6所示。视觉认知中的其它拓扑规律有:同胚律、群集同胚律、群集零伦律,及似动与拓扑不变性等。视觉拓扑认知理论是人类视觉系统从图像中重构信息的

21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22

图2-6 局部同伦变换的两个例子。无论眼睛是睁开还是闭上,基本上不影响人脸的识别。

重要规律。目前,计算机视觉系统在实时识别拓扑变换的同一物体时,碰到了实质性的困难,拓扑认知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15)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Biederman 1987][Biederman 1995][Koffka 1935, pp176][Marr 1982, pp300-327]。如果仅仅着眼于问题的每一点,很多视觉问题都无法解决,答案还在于对整体的考虑。研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解决视觉问题的核心所在。相同的部件,因各部件之间的关系不同,也许构造不同的物体。所以,用少量的模板来匹配大量的物体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识别少量基元的概率方法是很成熟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约束)。

(16) Marr 的基本物理假定[Marr 1982, pp44-51]。(1)表面的存在:可以认为可见世界是由一些平滑的表面组成的,这种表面的反射率函数的空间结构可能是非常复杂的。(2)分层次的组织:一个表面的反射率函数的空间组织,往往是由一些不同的成像过程产生的;每个过程是在不同的尺度上起作用的。(3)相似性:对任一给定表面,通过以某一给定尺度产生反射率变化的过程所得到的各个项目,就其大小、局部反差、颜色、空间组织而言,它们相互之间的相似性比它们与该表面上其它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总是要大得多。(4)空间的连续性:由单一过程在任一表面上所产生的标记往往是有空间组织的,它们排成一条直线或曲线,也许还能形成更复杂的模式。(5)不连续中的连续性:深度或表面朝向不连续的轨迹几乎处处平滑。(6)运动的连续性:如果运动的方向在多于一个点上(例如沿一条直线)不连续,那么就意味着出现一个物体的边界线。

(17) 边缘感知与边缘类型[Rock 1984, pp49-50]。视觉系统仅捕获位于区域之间边缘处的照度差异,并且假定照明差异在整个区域内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边缘出现。而且视觉系统把各种各样的边分成两类:光度边缘和照度边缘。光度边缘是基于表面的光度差异;照度边缘是基于照明差异。一旦分清了两类边缘,在确定光度的具体大小时,就只需要考虑在全部区域中表面光度有差异的边缘的光度比率。照明有差异的边缘在这个运算中不予考虑。视觉系统也许

第二章视觉心理学基础

用三种信息来把光度边缘从照明边缘中区分开来。最重要的也许是通常伴随照明边缘的、由暗到亮的逐渐过渡区域,即围绕阴影的半阴影。另一种可能的信息是相邻平面的朝向,比如构成墙角的两墙。一般来说,墙角两边的照度不等。第三种可能的信息是边缘处照度比率的大小。光度边缘的照度差异不可能超过30:1 [Marr 1982, pp86-88],但是照明边缘却可以产生很大的照度差异。

(18)生态学理论。它是描述人们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有文化意义的情境下使用知识的心理学理论。在实验室受控环境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与现实环境中人们真实使用的认知系统相吻合[Best 2000, pp28-29]。人类感知到的客观世界不同于物理学家所描述的物理世界[Gibson 1979]。如果无法看见脚下的大地(地板)或头顶的天空(天花板),人类将很难能想象出纯粹空洞的空间(Empty space)。生态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变的信息,如纹理梯度[Rock 1984, pp12-13][Gregory 1997, pp192]等高阶不变量、地平线在视网膜中的位置等等[Palmer 1999, pp229-236]。如果在图像处理中能提取、利用这些不变量,就能为更高级的处理提供一些稳定的参考特征。

(19)其它。从其它的心理学文献,可以整理出更多结论和人类视觉系统使用的假定(约束),例如物体刚体假定,高斯分布假定,光滑假定等。表2-1列出了Thacker选用的关于计算机视觉错误评价模型的一些通用的假定[Thacker 2002]。表2-2列出了Marr所使用的从图像推导表面信息时所使用的隐含假设[Marr 1982, pp280]。但是,在计算机视觉中连续性、唯一性、恒常性和光滑性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假定。

表2-1 Thacker 的标准错误模型假定[Thacker 2002]。

23

视觉心理学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表2-2 Marr的从图像推导表面信息时所使用的隐含假设[Marr 1982, pp280]。

在后面章节中,我们会陆续用到这些结论。在第三章中,我们将应用第(1)、(2)、(3)、(5)、(6)、(7)、(8)、(9)、(14)、(15)、(16)条结论来定义图像语义与图像语言,构造图像语义提取算法流程。在第四章中,我们将应用第(8)、(10)、(18)条结论进行图像大小恒常性计算。在第五章、第六章中,我们将在第(10)、(18)条结论的启示下,进行单幅二维图像深度估计与三维重建。在第七章中,我们将应用第(2)、(4)、(5)、(7)、(9)、(11)、(12)、(13)、(16)、(17)、(19)条结论进行计算机视觉算法评价。

24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误) 2、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再此列的一条是(C) A、高难度原则,B 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 ~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及时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 的教学观(错)新课程要求老师是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艾兵豪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确) '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教育愿者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脚趾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由底层地到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4组题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时(应激) 第5组题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______ 的基础之上。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的代表 (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 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 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 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 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 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 皮肤觉的等) ,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 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 显的普遍性, 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 法是 _____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相关法 ( A )14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 应该选用 ___ 。 A 、相关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B )1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 ____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完形主义 D 、人本主义 ( B )16 、詹姆 斯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练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交感神经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额叶_;_顶叶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讲解学习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单选) 1、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树突 2、自主神经由()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丘脑是()。 (C)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4、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D)中央后回 5、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 (B)相互诱导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B)感受性 7、"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 (C)颜色对比 8、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C)线条透视 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C)内隐记忆 10、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C)间接性 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C)定势 12、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再造想象 13、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 14、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5、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C)兴趣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C)两极对立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情绪状态 18、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1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20、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 消费: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的消耗物质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过程。 消费主体:指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参与消费活动的人或集团。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 消费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消费者分类:1、需求消费者、购买消费者、使用消费者2、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非消费者3、个人消费者、家庭消费者、企业消费者 消费行为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发展性 消费心理三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消费心理学研究内容:1、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2、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3、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4、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关系5、消费心理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度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简单形式,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产品个别属性的感觉,就没有对产品的整体知觉。在实践中消费者通常以知觉直接反映产品,知觉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主动反映。 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消费者认识过程的重要心理要素。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人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形式和极其复杂的神经生理基础。 情感:指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对正在进行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着重表明情绪过程的感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感觉在消费活动中的作用:1、使消费者获得对产品的第一印象2、是引起消费者某种情绪的通道3、对消费者发出的刺激信号要适应人的感觉阀限4、推销人员职业对感官的要求5、感觉导致流行的趋势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意志过程: 1、做出购买决定阶段2、执行购买阶段3、体验执行阶段 意志、认识和情绪的关系:1、意志依赖认识,又促进认识的变化发展。2、意志依赖于情绪,又导致情绪变化发展。3、三者相互作用渗透,共同影响消费行为。 第二章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心理倾向 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 性格: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人的生理或心理因素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动机:指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并达到一定目标的心理原因。态度: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指人们极力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活动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 个性的特征:稳定性、可变性、整体性、独特性、社会制约性 消费者那里构成在消费过程中表现的不同特点:1、能力全面的消费者有丰富的消费知识和经验,可以轻松、正确的做出购买决策2、能力一般的消费者了解不够系统全面,不能完全独立做出正确判断,易受外界影响3、能力差的消费者缺乏知识和经验,缺乏独立主张,目的性不强。 消费者购买动机特征:主导型、转移性、内隐性、冲突性 影响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因素:1、消费者需要2、知识经验3、消费者所属社会群体、家庭、文化环境、地理环境等。 第三章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 女性消费心理特点:1、求美心理2、求实心理3、追求方便4、攀比炫耀5、自尊自重6、情感性心理 男性消费心理特点:1、求新求异求癖2、目的明确果断3、注重质量效果4、追求方便快捷 青年消费心理特点:1、追求时尚2、个性突出3、注重感情、易冲动4、有成熟、实用趋势5、消费欲望强 第四章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社会文化:指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世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方式、伦理道德等。 体制转轨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1、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摩擦性失业”。企业体制改革引起的减员增效,农业科技进步释放劳动力,使城乡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大,人们对预期收入的增加缺乏信心。2、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一些抑制性消费政策未完全清除,加上市场法制、秩序不完善,社会信用低等,消费者消费时心有余悸;股市低迷,国际经济形式严峻,加上传统消费习惯的支配作用,即期收入成为消费的最大极限。 社会阶层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1、不同阶层有不同消费倾向。越高越储,越低越消。2、不同阶层对消费内容和方式选择不同。越高越全面,越低越单调。3、阶层不同影响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Ⅰ. 课程性质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Ⅱ.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未来工作对象的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Ⅲ. 学时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 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如何研究心理学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本质,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心理的本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的起源

2. 心理的实质 3.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脑功能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2.本章难点 (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习题辨析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视觉 3. 听觉 4.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 B. 1879年 C. 1903年 D. 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 B. 脑电 C. 心理 D. 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需要、动机、意志 B. 能力和人格 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 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1913年产生的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 行为主义 D. 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系统。 A. 需要 B. 动机 C. 意志 D. 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 B. 爱与归属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 B. 效价低 C. 期望值高 D. 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有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动物心理进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有感应性,没有心 理现象。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外界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了人的心理,因此,心理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学科。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同期研究结果 有184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的费希纳定律(开创心理物理学研究领域);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 二、学派纷争: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现象,所以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特别强调客观性原则是必要的,不 能对心理现象进行主观的猜测,而忽视去寻找它的客观证据,以臆测代替事实。) 2、辩证进展的原则(动物从没有心理到有心理,再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直到出现人的意识,这是心理现象的 种族发展;人从出生,历经幼儿期,学龄期,青年期,中年期,最后到老年期,人的心理也有一个发生,发展 和成熟、衰老的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 目录解读 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 1、认知: 感觉、知觉 记忆 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和人格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 需要和动机 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意志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Skinner激进行为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完全可以根据可观察的事件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也就是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的前提和结果是分不开的,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前提指的是环境中的各种线索,这些线索决定了特定行为是否合适;结果决定了学生行为是否被重复,以及是否被学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行为矫正原理;3.注重学生的行为;4.反馈之后得到强化。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同样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是根据学习者内部的过程来解释学习。Atkinson和Shriffin(1986)所提出的多阶段、多层次的记忆理论一般被认为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他们认为学习者的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并加以转换存储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注意、编码、检索、反馈等过程也在起作用,注意使学习者能够接受到信息,编码使学习者将新信息和原有知识相联系,检索式学习者可以从记忆中会议信息并用于适当的情境,反馈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得当,反馈还可以提供矫正性的信息以便学习者可据此修正个人行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表现为两种方

式:1.改变了我们队反馈的概念并将研究重心转到了教学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促进或妨碍信息的加工并进而影响学习;2.促使实践者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策略,以此来引导注意、促进信息的编码和检索、提供各种情境中的练习机会。 图式理论认为知识是以被称为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较大知识单元或信息块)的信息包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图式来解释事件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经验和学习而发展新的更复杂的图式,教案《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复杂的、自动化的图式能使学习者摆脱工作记忆能力的限制,使理解和推理等加工过程得以出现;当缺少合适的图式时,就会使学习者感到很大的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等,1998)提出应设计一些教学策略来减少教学材料中无关紧要的认知负荷,它使教学设计领域更加关注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中情境所起的作用更为核心、更为重要。与行为主义理论和信息技工理论不同,塔更多依赖于社会文化决定因素,而不是个体心理学,也就是知识是在"有意义的行动(指一定文化系统中的彼此间具有有意义联系的行动)"中自然形成和增加的(Lemke,1997)。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参与社群实践而发生的,所谓社群实践指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 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________ 的基础之上。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________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 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相关法 ( A )14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应该选用 ________ 。 A 、相关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B )1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 __________ 。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 的基础之上。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______________ 的基础之上。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 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 表 (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 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 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 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 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 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 皮肤觉的等) ,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 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 显的普遍性, 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 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相关法 ( A )14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 应该选用 ________________ 。 A 、相关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B )1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 _______________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完形主义 D 、人本主义 ( B )16 、詹姆斯是 学派的 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第五讲认知与心理健康

第五讲认知与心理健康 认知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于同样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该刺激的认知存在差异。因而可以说,一个人在精神上是苦还是乐,既与他遇到什么事有关,更与他怎样对待这些事有关。片面、错误的认知方式和非理性观念(又称不合理信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大敌之一。 研究生群体虽然具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的认知。因而学习认知理论,掌握认知调适技术,调整认知结构,学会理性认知,将有助于我们减少情绪困扰,增强对应激、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 一、认知与心理健康 认知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通过认知的转换,而使刺激具有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意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认知合理与否有关。 (一)认知是情绪和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1.认知是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中介 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特性及联系以及周围事物对自己的意义与作用的想法和观点。认知理论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与人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间的关系。 认知理论有一表达其基本思想的公式:S-C-R。其中S代表刺激(stimulus),R代表反应(response),C(consciousness)是指意识、经验因素。它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简单S-R的关系,而是要通过意识经验因素作为中介。这里S 因素指整个外部世界中可以引起刺激作用的成分,包括外部事件、情境、他人、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表现等等。意识C就是对这样的现实世界的认知。 譬如,通常人们会认为考试不及格(S)是引起个体失望、消沉(R)的直接和必然因素,其实不然。期望越高,对不及格毫无心理准备或对考试成绩很在意的同学,与有所心理准备或考试经常不及格或不在意的人,两者间的反应会有很大的差别。显然,这种差别来自于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S)的不同的认识和评价(C)。不仅仅如此,对同一个学生而言,不同情况下,对考试不及格的反

消费者心理学及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消费者心理学及案例分析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的; 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心理引发的。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消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如为什么或怎样产生对异性的需求; 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消费行为学问题,要用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如,是通过抢婚、还是上帝安排、还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来满足对异性的需求; “消费行为学”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有: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年龄、生命周期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 心理因素(动机、认知、学习、信念、态度)。 消费心理仅仅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别,不是可有可无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营销史上的多数企业的胜败得失,促销活动方案或策划者本人的优劣判断,往往都是以二者的区别为起点的。 端正促销目的:消费行为VS消费心理 应该是定价策略吧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比自己说的好就引用了还有案例 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商品价格,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营销战术。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脚跟,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1、取脂价策略 取脂定价策略,又称撇油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长期,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激烈竞争尚未出现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将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尽快地收回投资的一种定价策略。其名称来自从鲜奶中撇取乳脂,含有提取精华之意。 案例1: 柯达如何走进日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