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

1、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宣告了中国电视的诞生。

2、第一档信息类的新闻节目是《图片报道》

3、1958年6月15日电视史上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演播室内直播,标志着中国电视创作的开始。

4、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1959年直播《新的一代》

1963年《相亲记》外景直播电视剧

5、1958年6月26日,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内容是残疾军人的文艺演出

6、1959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实况转播,天安门建国十周年大庆文艺晚会

7、1960年的春节第一次在电视上举办综艺晚会

8、1961年4月20日直播的第一个大型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9、1961年8月90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个专业晚会《笑的晚会》,其内容全部是相声。

10、1964年1月4日,为庆祝《毛泽东诗词》出版,第一次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

11、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第一次使用录像技术录制《朝阳沟》《红灯记》片段

12、彩色录像技术的普及也促使电视制作中录像的方式被更加广泛采用,从而促使:“专场录像”这一工作方式

变成经常化

13、专场录像:即导演对镜头进行认真设计,演出者专门为电视录像而进行表演,是导演对作品精心的电视加工

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14、我国第一部外景制作的电视剧是在1978年5月22日播出的《三家亲》

15、1979年《永不凋谢的红花》上海电视台录制,反映了“文革”期间张志新烈士在狱中和“四人帮”当与斗争

的英雄事迹。

《有一个青年》反映十年动乱后青年一代振奋精神投入新生活。

《乔厂长上任记》反映新时期工业改革中的人物及思想变革。

16、1981年的飞天奖,于1983年正式命名,专门针对电视剧创作

1983年金鹰奖设立,又为电视剧的繁荣创造条件。

17、1989年开始实行“许可证”制度,为电影生产的正规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18、境外电视剧的引进对国产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80年代初播放的香港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霍

元甲》台湾的《一剪梅》日本的《血疑》《姿三四郎》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

19、1988年《家教》采用了棚内搭景,多机拍摄的方法,

到90年代初的长篇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都是以室内剧的形式制作的

《我爱我家》开创内地情景剧的先河

20、90年代中期的《戏说乾隆》构造了“戏说”与“娱乐”旋风的开端

《将爱情尽情到底》打出“中国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旗号

21、主旋律电视剧:

是以当代主旋律话题或事件为题材,籍以弘扬主流文化,塑造社会集体价值观,鼓励积极健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电视剧。主要包括有: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反映当代改革生活的电视剧,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电视剧,军旅题材电视剧,重点革命题材电视剧等等。

代表作品:《亮剑》《士兵突击》

言情剧:

可以有都市和乡村的划分,是以男女主人公家庭生活、爱情纠葛为主线的电视剧,同时也必然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展示现代社会的生存理念。长期以来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都市言情剧。

代表作品:《北京人在纽约》《乡村爱情》

青春偶像剧:

这类作品最早也应该是“都市言情剧”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言情剧,这列电视剧大多以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关于他们的青春,理智的故事,剧中主要演员形象亮丽,俊朗,有的还是偶像歌手。这类电视剧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理念,将各种爱情故事演绎得浪漫,唯美,动人,同时也反映出年轻人对生活的热切期盼。于是,这类剧的主要受众也自然是年轻人。

总体上看,中国的偶像剧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目标受众心理需求的把握和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开掘,还存在着过度模仿,脱离生活,制作粗糙等问题,很多作品还有拼凑之嫌。

代表作品:《一米阳光》《情定爱情海》

武侠剧:

是指通过对“江湖”世界的刀光剑影、侠肝义胆、爱恨情仇的描写,力图体现“侠”“义”“勇”“武”

内核的电视剧。

代表作品:《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

戏说历史剧:

是指以娱乐、消遣为创作目标,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构,以满足大众观赏需求的电视剧。

代表作品:《戏说乾隆》《还珠格格》

情景喜剧:

情景喜剧概念是个舶来品,是一种以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叙事性系列喜剧,是英美等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形式之一,一般都是固定的几个演员在特定情景中的喜剧表演,在播出时伴有现场观众和后期加入的笑声,长度一般为30分钟,与栏目化的播出方式非常协调。

代表作品:《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

22、1979年1月,中央电视台《外国文艺》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具有明确的栏目形式意识的电视文艺节目

23、栏目\专栏的固定特点:

一、将多个内容组合在一起,以相对固定的系列节目形式播出

二、定时定期播出

三、节目之间有播音员串连(后来叫主持人)

24、“栏目化”包含着两层涵义:第一层指运作和管理机制,

第二层是“栏目”成为一种节目结构框架。

25、电视运营与管理机制(栏目化即制片人制的代名词)

制片人制是目前电视节目制作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机制。

26、由于制片人掌握了节目的统筹权,使一系列的节目制作人员目的明确,进入了有序的工作状态。同时,由于

栏目的工作人员是相对固定的,栏目的成功与集体的智慧,团体的努力合作有直接关系,故电视节目的栏目化还带动了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有利于节目整体质量的提高。

27、日常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样式的栏目化:是指将主题相似或行使相关的,时间相对短的内容划入同一板块或段

落使之串联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在固定的时间以系列的形式播出。

28、栏目化的利与弊

利:当栏目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和长度时,对内容的编排方式则与杂志非常接近

故又可称为“电视杂志”或“板块式”。这些相对固定的模式使创造有了标准,更能提高产量,也利于更好的吸引“目标受众”。

弊: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节目内容、风格和样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对于注重精彩纷呈表现、倾向于抒情风格的文艺节目而言。栏目的风格、时长给节目本身增加了诸多限制。

大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会使编导放弃个人风格而一味迎合节目模式,使得节目内容雷同,甚至质量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制片人制”的经营模式强化了管理者的意志,导演不再是节目的制作中心,其创造力下降使作品也逐渐丧失独创性。

29、1981年1月1日,广东电视台开播的《万紫千红》是中国电视文艺史上第一个综艺样式的栏目

30、《正大综艺》开播于1990年4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与国外企业共同制作的栏目

31、文艺栏目的专业化:

不再强调“杂烩”从内容的专业性出发,强调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展示,如果是综艺栏目,则推崇每期主题鲜明内容集中。

32、电视文艺栏目的“大众化”与“市场化”

“大众化”与“市场化”是电视整体娱乐化的根本动因,这不仅体现在观念上,更落实到节目的内容形式上。

33、1993年1月24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快乐大转盘》是全国第一个游戏娱乐节目

34、湖南卫视的娱乐游戏节目《快乐大本营》第37期获得第16界金鹰奖评选综艺类大奖,娱乐类游戏节目才真

正有了生存空间。

35、娱乐节目被分为:竞智型博彩型竞力型综艺型感情直销型

36、发展的角度上看,诸多走向“大众化”的变化也来源于几个方面:

(一)政治更加开放

(二)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三)是电视运作机制的变革

(四)发展中国家受众的娱乐需要

(五)节目自身发展的必然

37、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卫视,整体节目编排成熟,而且开播就推出《星空不夜城》《星空热舞俱乐部》《美

人关》《人小鬼大》

38、春节晚会是从1983年算起,标志着我国电视文艺“综艺时代”的开始。

其突破了以往晚会的模式,并影响至今,包括:

一、实况播出

二、设立节目主持人

三、在现场设热线电话

四、邀请国家高层领导出席晚会现场

39、1993年春节晚会,第一次由卫星向海外直播,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实现了四地互传,导演张子扬是由

招标会胜出,成为选拔导演的固定方式,不仅要看业绩,还要审查节目的设计方案

40、1994年,随着整个电视文艺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首次实行在三个频道同时分别播出“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戏曲晚会”“春节音乐歌舞晚会”,传统的春节晚会被定义成“综艺晚会”的范畴,电视文艺晚会“专业化”创作趋势正是文艺晚会整体创作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

41、1996年春晚实现技术上的“三地互传”导演张晓海设计了上海、西安分会场。

42、2000年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定期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43、2003年春晚没有分会场,减少插播内容,表现出了导演对文艺本体和晚会“现场感”的充分关注。

44、抗击非典特别节目《我们众志成城》中“现场互动”成为晚会专业化重要特征。

45、歌会形态的《同一首歌》,舞美灯光也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

46、电视文艺专题的概念:

专题是内容形式为主题表达服务,于是其构架往往是“夹叙夹议”的。所以从风格上,专题具有纪实性的,也有非纪实性的。作为专题文艺,实践中定义也比较复杂,一般呈现三种状态:

一是文艺为题材。

二是因某个主题将文艺与纪实手法结合,或较多运用文艺样式抒发感情,纪实与文艺形成夹叙夹议的节目。

三是文艺作品的电视化处理,将文艺作品改造为与电视手段相适应的形态,或进行文艺本体的“电视化”深入探索。

综上所述:当文艺类“专题”成为一种节目“样式”时。意味着对主题的深入表达或专注于艺术本体

“电视化”表现,而且“专题”可能是一种单独成片的节目状态,与栏目,晚会等其他节目的制作有较大区别:这类节目往往采取录播的方式,不带现成观众,有较为复杂的后期剪接。

47、电视文艺专题的成长(即为更加的电视化)

电视文艺专题的代表作品

优秀人物专题片贵州电视台《刻刀下的黑与白》吉林电视台《朝阳与夕阳的对话》

《西藏的诱惑》曾荣获1989年全国首届录像片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电视文艺“星光杯”一等奖。

其实电视文艺专题最独特之处在于艺术本体进行了,“电视化”或“视觉化”处理。使文艺本体与电视手段高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时空拓展”进而提倡用电视思维来创作文艺节目。

48、MTV即音乐电视

歌曲在电视中的处理手法有:一、舞台记录式

二、画面拼接式

三、情节化处理形式

四、舞蹈化处理式

五、电视特技处理式

49、1993年,音乐电视成为内地电视创作的一大亮点。前身是《百花园》的《东西南北中》在整合播出地方台文

艺节目的同时也成为容纳电视音乐作品的品牌栏目,在年底还举办了首届音乐电视大赛《93中国音乐电视大赛》

50、2004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播

51、电视文学的形态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电视诗歌、电视散文和用于直接表达文学本体的栏目。创作核心在于表现

文学作品的意境。

52电视散文代表作品:《船娘》

电视诗歌代表作品:《红树林》

53、刘郎创作《江南》、《苏州六纪》、《苏州水》等片为专题片

54、1999年张以庆进一步运用音乐和真实音响的结合《英和白——99纪事》

55、1998年,湖北电视台,武汉新田公司联合制作电视记录片《周周的世界》

获得国家级奖项“奋进文明进步奖”的唯一电视大奖,并获得“中国电视记录片学术奖”长篇学术大奖和编导单项奖以及16届“金鹰奖”特别奖。

56、电视的“社会化”,包含两个方面内涵:

一是指电视节目内容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深入,及时反映社会需求,

二是指创作队伍更多汲取和依赖社会创作力量。

而所谓政策层面的一些电视“产业化”整个措施则是电视发展的作用强劲的“催化剂”从而很快促成电视创作的普遍社会化——制播分离,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诸多经济发达国家经常实行的媒体运作模式。57、,最早明确呈现出“赛季”形式特征的节目是一系列“真人秀”:

真人秀源自境外有室内室外两种类型,

室外:美国哥伦比亚《幸存者》室内:荷兰《老大哥》

国内的真人秀: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上海卫视《走入香格里拉》

上海纪实频道和上海卫视联合《走通黄浦江》

中央财经频道《欢乐英雄》湖南经济电视台《完美假期》

《超级女声》第二季把中国的真人秀推向一个新高峰,成功带动了真人秀节目的大量推出,《超级女声》是在《美国偶像》的启发下推出的。

58、2000年电视行业整体开始试行“制播分离”“集团化”“公司化”的改革,这极大促进了电视的“产业化”进

程,也体现了电视管理的逐步开放

59、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是节目制作与播出机构的分离,制作方要“竞争上岗”——节目要竞争在众多电视台播出,还要竞争好的播出时段,电视台可根据自身定位和需要选择节目,节目创作机构也可选择电视台——直播双方形成“买卖关系”。与之配套的是创作机构的“公司化”。

60、电视文艺的发展过程

1在内容样式方面,电视文艺走过一条从

“单一的、原生态的文艺——综合、电视化——电视化、专业化”的道路,

2电视文艺的目标受众经过了“精英——大众——精英与大众并存”的变化,

3从电视观众对电视媒体的心态来说,也经历了一系列转变:

“仰视——平视——参与、娱乐工具”,

4电视的社会化也经历了“社会、电视台——电视台——全社会参与”的过程,

5其产业化,正经历由政府拨款——自收自支的状况。

61、电视文艺的未来展望

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前途光明

二发展由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62、狭义的电视文艺概念:

专指以前经常在舞台时空演出的,所有包涵了文学、音乐、舞蹈、戏曲、话剧、相声、小品、杂技等的内容和样式在电视手段节目后形成的带有“电视特性”节目,如诸多被冠名为“TV”的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电视等等

63、电视文艺的特性:、

电视特性和文艺本体特性的结合。

包括:一、电视的特性

二、文艺本体的特征:

(1)文艺有门类之分:文艺本体有着丰富的内容样式,因不同材料、

载体、展现领域形成相应的表达语汇,从而造就不同的艺术门类。

(2)文艺作品的实质往往是主观思想与浪漫情感的表达

(3)文艺是“美育”的手段

(4)艺术的接受因人而已

三、电视文艺的特性

(1)电视文艺的“试听”俱全

(2)电视文艺的综合性

(3)电视文艺表达语汇与手段的独特

(4)电视文艺的大众文化属性

64、电视节目的分类:

一、以电视媒体的功能和受众的基本需求划分:

1新闻信息类2文化娱乐类3生活服务类4知识教育类5经济手段类

二、从现有的节目形态划分:

1新闻2剧3栏目4专题片5纪录片6晚会7广告8谈话9竞赛与赛季节目

三、从受众的情况来划分:

1按受众的年龄分

2按受众的性别分

3按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分

4按受众所处的行业分

5按受众所在的地域、社会环境分

四、从电视具体创作方式来划分—按表现层画分:

1按表现层画分

2按创作风格分,所有节目可以被分为纪实性与飞纪实性的两大类

3按节目的播出方式分

4按节目的制作场所分

五、适用范围较广的分类:

1新闻社教类2文体娱乐类3生活服务类

65、电视文艺节目的分类:

一、电视文艺节目二、电视音乐节目三、电视舞蹈节目

四、电视戏曲节目五、电视曲艺节目六、电视综艺节目

66、电视文学节目:

是一种电视节目形态,这些作品有的依据文学原著进行创作,有的没有文学原著但是作品带有强烈的文学气质。

67、电视文艺节目的表现有两个层面:

一是那些在屏幕上较多保留了文学特性——特别注重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电视艺术样式。

二是以文学本体为表达核心的,直接将文学的文字本体转化为声音语言来表达的节目,画面表达并不重要。

68、程式化语汇:

电视编导在进行电视舞蹈的转播中,首先必须懂得舞蹈的程式化语汇,如舞台调度、舞蹈的专业技巧难点、舞蹈的高潮所在、动作规范等等。

注:程式化即为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