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1《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了解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4)知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发声体的发声现象,了解发声体在振动。

(2)通过“真空铃实验”,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声现象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有关声音的知识。

(2)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声音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认识声现象》是学习声音的第一节,十分重要。教材把物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第二节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启下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学习物理不久,他们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本课力求通过多设置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声波的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声音的产生

学生动手实验:(1)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发出多种声音。

(2)发声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停止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演示实验:放在发声音箱上的小米在振动。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发声的音叉使静止的乒乓球多次弹起;发声的音叉使烧杯中的水水花四溅。

说明固体发声时也在振动。

本实验物理方法:转换法(具有放大作用)

二、声音的传播

1、探究实验:声音的传播

观察: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播放视频) 思考:闹钟的声音如何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抽气过程中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把空气放入过程中闹钟的声音又逐渐变大。

实验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

实验结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在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时,用到了土电话。

小结:(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本实验物理方法:实验推理法

(2)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声的介质。

2、声音传播的形式

利用水波讲解声波。

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类比法)

三、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通过交流谈话,人们可以交换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通过演示实验: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喇叭前面,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舞蹈。

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六、本课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以声波 的形式传播。

5、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6、三种物理方法:转换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

七、板书设计

§3.1认识声现象

八、当堂练习

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

2、悠扬的琴声由琴弦的 而产生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 能传声。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 、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声音

产生 传播 接收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气体可以传声。 液体可以传声。 固体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 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20Hz ——20000Hz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