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植理论综合试题

种植理论综合试题

种植理论综合试题
种植理论综合试题

种植综合理论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下列植物细胞,已形成次生壁的是

A.分生组织细胞B.正在伸长的细胞 C.茎表皮细胞 D.刚分裂形成的细胞2.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的细胞器是

A.核糖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液泡D.叶绿体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和aabb的个体杂交,按独立遗传规律, F1表型有

A.1种 B.2种 C.3种D.4种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间期染色体复制 B.前期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

C.中期染色体最粗最短 D.后期染色体从着丝点处一分为二

5.植物幼根的根毛细胞属于

A.营养组织 B.机械组织 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

6.双子叶植物从根上发生的芽是

A.顶芽 B.侧芽 C.不定芽 D.分蘖

7.辣椒的果实属于

A.坚果 B.肉质果 C.荚果 D.瘦果

8.兰花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采用的再生方式是

A.丛生芽繁殖方式 B.原球茎发生方式

C.不定芽发生方式D.胚状体发生方式

9.不是单子叶植物叶片组成的选项是

A.叶片 B.叶鞘 C.叶舌 D.托叶

10.芹菜的主要食用部分是

A.茎 B.变态茎 C.叶柄 D.变态叶

11.下列植物的雌蕊结构,属于单雌蕊的是

A.玉米 B.花生C.棉花 D.大白菜

12.南方的大麻品种引种到我省种植,表现特征正确的是

A.生育期变短 B.开花结实早C.生育期不变D.株型高大

13.蓖麻的种子属于

A.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B.双子叶有胚乳种子

C.单子叶无胚乳种子 D.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14.植物种子发芽时,其吸水方式主要是

A.渗透吸水 B.吸胀吸水 C.根压吸水 D.降压吸水

15.枝条扦插时,要求枝条不能倒插,是利用了植物的

A.极性 B.再生性 C.顶端优势D.相关性

16.长日照植物在能正常开花的前提下,光期给予短时黑暗,则

A.正常开花 B.不开花C.提前开花 D.延迟开花

17.枝条扦插时,能促进其生根的植物激素是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生长素 D.乙烯

18.下列属于头状花序的植物是

A.菊花 B.大葱 C.无花果 D.草莓

19.桃树育种时选择秋季落叶早的植株,可选育成早熟桃品种,原理是A.独立遗传规律 B.连锁遗传规律 C.分离规律 D.细胞质遗传20.在植物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抑制剂是

A.矮壮素 B.萘乙酸 C.乙烯利 D.赤霉素

21.地膜覆盖栽培效应,错误的选项是

A.提高地温B.保持水分 C.增加有机质 D.促种子早发22.下列选项中,不是同源多倍体植株特点的是

A.茎秆粗壮B.生长势旺 C.生育期长 D.结实率高23.核状结构的土壤存在的土壤层次是

A.表土层 B。耕作层 C。犁底层 D。心土层24.“不施肥稻象草,多施肥立即倒”,反映的是

A.砂质土的保肥性 B。重壤土的保肥性

C。中壤土的保肥性 D。粘质土的保肥性

25.当植物体缺水萎蔫时,呼吸作用

A.升高B.不变C.降低D.停止

26.下列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正确的选项是

A.陆地大于海洋B,沿海大于内陆C,冬季大于夏季D。阴天大于晴天27.粪便被掩埋后臭味消失,原因是土壤的

A.机械吸收作用 B。物理吸收作用

C.化学吸收作用 D。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28.在土壤温度垂直分布中,若表土温度高,越向下温度越低,此类型为

A.日射型B.辐射型C.上午转变型D.傍晚转变型29.关于麦田早春顶凌划锄的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A.提高表土温度 B。降低表土温度

C.促下层土壤水分散失D。减小地表温度日较差

30.光合作用中,CO2同化的场所是

A.叶绿体基粒片层B.叶绿体基质C.细胞质D.线粒体31.苹果生长期间套袋,收获后继续保留套袋贮藏,主要目的是

A.防碰伤B.防腐烂C.抑制呼吸作用D.防失水32.小麦叶面积系数最大的时期是

A.苗期B.拔节期C.挑旗开花期D.灌浆期33.下列属于高CO2补偿点的植物是

A.高粱B.小麦C.玉米D.甘蔗

34.下列营养元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的是

A.磷与锌B.钙与镁C.氮与氯D.氮与镁35.适宜在弱碱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是

A.棉花B.花生C.茶树D.烟草36.“发老苗不发小苗”的土壤质地是

A.沙土B.壤土C.黏土D.都不对37.新叶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不易伸展,可能缺

A.氮B.钙C.钾D.硫

38.大气中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称为

A.等高线B.等压线C.等高面D.等压面39.土壤中的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氨和铵离子的过程,称为

A.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反硝化作用D.氨的挥发40.磷矿粉比较合理的施用方法是

A.基肥撒施B.追肥条施C.叶面喷施D.拌种施

41.我省干热风主要发生的时期是

A.二月前后B.五月前后C.八月前后D.十月前后42.适宜施用人粪尿的植物是

A.烟草B.菠菜C.甘薯D.西瓜

43.下列肥料组合,能够混合施用的是

A.磷矿粉与尿素 B.磷酸铵与草木灰

C.碳酸氢铵与钙镁磷肥 D.硝酸铵与堆肥

44.配方施肥时,要参考土壤、灌溉、气候等条件,其原理是

A.养分归还学说 B.报酬递减率

C.因子的综合作用 D.最小养分率

45.若要秋菊提前到“七·一”建党节开放,采取的措施是

A.短日照处理B.长日照处理C.白昼短时黑暗D.午夜闪光

46.炎热中午,用井水浇地,造成植物萎蔫,这种现象属于

A.大气干旱B.土壤干旱C.生理干旱D.干热风害

47.两对相对形状的遗传试验,F1测交后代中亲本型个体数目多,则两性状为

A.独立遗传B.连锁遗传C.母系遗传D.细胞质遗传

48.细胞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有“十”字形联会,则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49.油菜杂交种的配制,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人工去雄制种 B.自交不亲和系制种

C.雌性系制种 D.利用雄性不育性制种

50.组织培养中,将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去掉细胞壁而裸露的原生质体的培养,称为

A.愈伤组织培养 B.细胞培养

C.原生质体培养 D.胚状体培养

高唐职教中心2012年春季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种植综合理论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个大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密封线内的内容必须填写清楚。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中性笔书写,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书写要工整清楚。

3、不得在卷面上做任何标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调整植株的目的在于使植株各器官分布更为合理,提高光能利用率,并使营养更多的运向产品器官。举例说明植株调整的方法。

2、杂交种的制备要求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杂交种的纯度和制种产量。说明规格播种的工作内容,并简要说明其工作要求。

3、有机肥在土壤和植物方面有多种作用。试说明有机肥的作用有那些。

4、合理灌溉,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天气状况,及植物的需水规律,来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做到用水经济有效。说明合理灌溉的指标有哪些?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王涛同学从职业学校毕业回家,大胆从南方引进优良大麻品种,并承包了两公顷砂壤土地种植。他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种植专业知识,适当提高了种植密度,田间管理中增施氮肥,多浇水。结果他种植的大麻大丰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请你分析说明,王涛同学成功的道理。

2、玉米早期出现的“白苗病”是因为缺少哪种矿质元素?指出这种矿质元素的生理作

用。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1、红光职业中专,为保证小麦丰产试验的示范效果,对土壤进行了一次测定。测得土壤耕层厚度22cm,土壤容重1.25g/cm3,速效氮含量40mg/kg,供氮校正系数0.6。计划小麦产量为600kg/667m2,

(每生产100kg小麦吸收氮素3kg )已施用优质圈肥3000kg/667 m2,(含氮量0.9%,利用率20%),问还需施用多少尿素?(含氮量46%,利用率40%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1、在进行土壤酸碱度测定时,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关系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说明速测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有几种,并叙述其操作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土壤的团粒结构,是一种良好的土壤结构形态,具有团粒结构多的土壤,可达到水、肥、气、热肥力因素协调,从而满足了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提高其生产能力。试述土壤团粒结构有什么作用,并说明培育团粒结构的措施。(10分)

2、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针对不同收获器官的植物,协调好其相互关系,可使营养更多的运向产品器官,提高产品器官的产量。试述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内容,并说明对不同收获器官的植物,怎样提高产品器官的产量。(10分)

种植综合理论试题答案卷

第一卷

二、简答题1、

2、

3、4、

三、分析题1、

2、

四、计算题

1.

五、实验题1、

六、综合题1、

2、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教育学部分得分评分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得分 评分人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_ 。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_________直观,二是_________直观,三是_________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 。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 活动。 得分 评分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最新中职种植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综合应用)

种植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 综合应用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老王是种地能手,他所承包的50公顷土地,粮食、蔬菜连年丰收,经济效益很高。据了解,老王近几年在降水偏少、天气干旱、水源缺乏的情况下,多管齐下,在农田中修建了储水窖,应用了拱棚栽培技术、地面覆盖技术及精耕细作的保障措施,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请你总结老王的丰产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 2.大华农产公司地处小沽河畔,生产水梨。该地带土壤沙化松软,漏水漏肥。公司早期所产梨果产量偏低、品质差,导致公司一度处于亏损状态。近几年,该公司在梨树管理上改进了栽培技术,注重在花期、幼果期使用植物激素GA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增加了果实的单果重,提高了产量。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公司也采取了多种农业技术措施,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健壮了树体,改善了果品品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一举扭亏为盈。 根据上述事例,运用所学知识,从激素理论和土壤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大华农产公司扭亏为盈的原因。 综合应用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 集水技术,如储水窖收集水源(1分);喷灌技术(1分);微灌技术,有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1分)膜上灌技术(1分)地下灌技术(1分);植物调亏灌溉技术(1分)保护地栽培,如拱棚、温室等(1分);地膜覆盖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稳定耕层含水量,起到保墒作用(1分);秸秆覆盖,具有保墒、蓄墒作用(1分);创造团粒结构体,增加土壤保水能力(1分)。 2.GA作用:促进生长(1分);诱导成花,促进花芽分化(1分);打破休眠,促进发芽(1分);防止果实脱落(1分) 沙土性质: 沙粒大,大孔隙多,透水透气性强而保水保肥性差(1分)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脱肥,肥力猛而不长(1分);昼夜温差大(1分);易于耕作,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1分) 改良措施:引洪灌淤,客土压沙(2分);增加黏粒含量,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1分);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2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营养供应,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了果品产量和品质,成为公司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2分)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 政治理论综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 A.有神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把握到电能的规律和原理,把这个成果运用到生产领域,研制生产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的电器,方便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一事实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则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 A.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 C.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 D.经济增长的规律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B.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 C.以生产资料私人占用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 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经济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 B.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C.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答案:D 2.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3.实验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的类型是()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C.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答案:B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A 5.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读书指导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D 6.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答案:A 7.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中心 C.基础 D.内容 答案:D

8.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永恒性 B.相对独立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历史性 答案:C 9.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A.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克鲁普斯卡姬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C 10.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11.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前者决定后者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就是后者

最新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精品文档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 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 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种植专业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

种植专业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 分。) 1.有些果实肉质成熟后变软,与其有关的结构是(B)。 A.细胞壁B.胞间层C.初生壁D.次生壁 2.组成质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下列选项中的(A)。 A.脂类B.糖类C.醛类D.醇类 3.质膜向细胞内凹陷,吞食液体的过程叫做(A)。 A.胞饮作用B.吞噬作用C.胞吐作用D.胞吞作用 4.下列结构中属于亚显微结构的是(D)。 A.液泡B.质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 5.下列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属于有丝分裂的是(C)。 A.不定根的产生B.竹笋节间的伸长C.形成层细胞分裂D.胚乳的发育 6.一个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子细胞的个数为(D)。 A . 1 B.2 C.3D.4 7.下列四类细胞中是活细胞且具有细胞核的是(D)。 A .导管B.管胞C.筛管D.伴胞 8.下列结构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D)。 A .腺毛B.腺鳞C.蜜腺D.乳汁管 9.侧根起源于(C)。 A .表皮B.皮层C.中柱鞘D.韧皮部 10.下列植物的根不能产生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的是(D)。

A.苹果B.大豆C.棉花D.小麦 11.大多数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内没有(A)。 A.中柱鞘B.维管束C.髓D.表皮 12.下列植物茎的变态属于球茎的是(C) A.大蒜B.洋葱C.荸荠D.芦苇 13.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壁发育成为(B)。 A.果实B.果皮C.种子D.种皮 14.植物一年中的生长随季节春夏秋冬呈现出的规律为(A)。A.快慢快慢B.快快快慢C.慢快快慢D.慢慢快慢 15.除遗传因素外,可促使植物体叶片衰老的激素是(D)。A.生长素赤霉素B.生长素脱落酸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乙烯 16.气温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增高而(A)。 A .增大B.减小C.一样D.不确定 17.能表明植物在生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C)。 A.活动温度B.有效温度C.积温D.界限温度 18.干燥种子的吸水过程属于(B)。 A.渗透吸水B.吸胀吸水C.降压吸水D.升压吸水 19.植物生长中,出现“烧苗”现象是因为(D)。 A.土壤水分多B.土壤温度高C.土壤通气不良 D.土壤溶液浓度太高 20.表示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的是(B)。

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十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意念直观 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 B.教学 C.综合实践活动 D.团队活动 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后辅导 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带答案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 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 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 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A )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B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背景。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辅助作用? D.基础作用? 8.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 A.1903?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

4、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A )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 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制订种植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中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专业需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明确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农业职教特色。 (二) 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管理学分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改基本思路,来构建21世纪初叶中等农业职业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模块化由于种植专业将涵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许多原有的专业,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考虑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即根据种植类专业的特点,把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按不同性质分解成五大模块,各模块均占一定的课时比例,以分层次、分阶段完成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综合化通过综合化课程的设置,调整传统课程的结构,协调课程之间的联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的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综合化的重点放在专业通修课模块上,通过对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的综合,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过长,占用课时过多以及课程间的交叉重复,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教学管理学分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度,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应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弹性学制。 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VCD播放设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则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实习设备,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实习基地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执行技术操作所需的行为、过程、方法、技巧、知识和原理等。 产学研一体化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活动既不同于大学本科,也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职业性,即要与生产紧密结合。因此,应紧紧围绕相关的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专业教学活动和产业服务活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

综合素质课程理论试题

1、身体训练是指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等身体素质的训练。 A 柔韧 B技能素质 C心肺功能 D肌肉骨骼答案为A 2、身体训练是为了提高(),增强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 A心肺功能 B身体健康水平 C肌肉力量 D协调性答案为B 3、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训练。 A灵敏性 B力量型 C专项身体 D柔韧性答案为C 4、一般身体训练也称全面身体训练,目的是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的均衡发展。 A田径 B篮球 C足球 D专项所需要答案为D 5、一般身体训练的内容十分广泛,多是通过()、球类、体操、滑冰、游戏、越野跑、爬山等多种形式进行。 A田径 B棋牌 C交谈 D静坐答案为A 6、专项身体训练是指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的身体训练。 A 提高专项成绩 B力量型 C灵敏性 D柔韧性答案为A 7、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运动协调性等。 A灵敏性 B爆发性 C肌肉骨骼 D心肺功能答案为A 8、在进行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训练任务和水平区别对待,要根据项目特点、训练阶段、比赛任务和个人特点合理安排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与比例。A身高 B年龄 C体重 D性别答案为B 9、只有掌握先进合理的(),才能充分发挥运动素质的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专项运动成绩。运动技术越完善,越能有效地利用外力和非代谢能量,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A力量素质 B运动技术 C柔韧素质 D耐力素质答案为B 10、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及其对()的分析,为争取最好的成绩和名次所采用的专门比赛方法的训练。 A自己的能力 B体育明星 C自我身体素质 D对手能力答案为D 11、径赛项目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合理分配跑的速度、体力和选择最佳跑位。它不仅表现在预、复、决赛的各赛次中,而且每次比赛中也有()问题。这对中长跑项目比赛极为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2015年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 《论语》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8、“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原则 2、教育艺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2、概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及基本要求。 3、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4、概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对口高职招生考试护理专业理论综合模拟试题

对口高职招生考试护理专业理论综合模拟试题

理论综合模拟试题 第2页共4页 祝同学们高考成功! 对口高职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护理专业理论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几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并将前面的符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单纯扩散、异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 ) A .物质顺浓度差移动 B .不消耗能量 C .不需膜蛋白帮助 D .转运的都是小分子 2.下列哪项是神经调节的特点 ( ) A .缓慢 B .持久 C .广泛 D .准确 3.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物质不包括 ( ) A .电解质 B .葡萄糖 C .尿素 D .血浆白蛋白 4.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 ( ) A . 酪氨酸 B .丙氨酸 C .赖氨酸 D .谷氨酸 5. 胸骨角平对 ( ) A .第一肋软骨 B .第二肋软骨 C .第二肋间隙 D .第三肋间隙 6. 区别颈椎的主要特点是 ( ) A . 棘突细长并斜向后下方 B .椎体两侧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关节面 C .椎体棘突宽而短,呈矢状D .椎体较小,横突有孔 7.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 、喉腔 B 前庭裂 C 、喉中间腔 D 、声门裂 8.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肺回缩力 B 、肺泡表面张力 C 、气道阻力 D 、吸器肌收缩 9.食管的第3处狭窄距中切牙

理论综合模拟试题 第3页共4页 祝同学们高考成功! A 、15CM B 、25CM C 、35CM D40CM 1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 、I 期复极快 B 、兴奋性高 C 、有缓慢的2期平台 D 、4期自动除极 11肺动脉干起始于 A 、主动脉弓 B 、左心室 C 左心房 D 右心室 12.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 、博出量 B 、大动脉弹性 C 、心率 D 、外周阻力 13.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的原因的是 A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小管液溶质的浓度增大 14.血管膜的结构是 A 、角膜 B 、巩膜 C 、睫状体 D 视网膜 15.听觉感受器是 A .壶腹脊 B 螺旋器 C 、球囊斑 D 、椭圆囊斑 16.乙肝抗原抗体检查结果,HbsAg (+),其余指标为(—),说明( ) A 、 HBV 感染或携带者 B 、HBV 感染转为恢复期 C 、接种过疫苗 D 、机体有免疫力 E 、HBV 停止复制 17.正常人血清中最多的免疫球蛋白为() A 、IgG B 、IgM C 、 IgA D 、 IgD E 、IgE 18.何种免疫球蛋白增高,表示近期有抗原进入() A 、IgG B 、IgM C 、 IgA D 、 IgD E 、IgE 19.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A 、T 淋巴细胞 B 、B 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20.下列何项抗原的清除依赖细胞免疫() A 、外毒素 B 、胞内寄生菌和内毒素 C 、胞外寄生菌 D 、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21.接种乙肝疫苗属于() A 、主动免疫 B 、被动免疫 C 、抗感染免疫 D 非特异免疫 22.被动免疫的优点是() A作用出现快 B 、维持时间久 C 、制剂好保存 D 、注射剂量少 E 、副作用小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A卷) 2003- 4- 24————————————————————————————————— A1 型题 (最佳选择题——肯定型) 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问题表述形式为肯定陈述,在 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 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画一条黑粗线。————————————————————————————————— 1. 心脏复苏时,一般首选的注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氯化钙 E.利多卡因 2. 椎管内麻醉时出现明显低血压首选的处理是: A.头高位,控制麻醉平面 B.50%葡萄糖静点 C.吸氧 D.静注麻黄碱10-15mg E.静脉输液 3.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当局部药剂量、容积、比重一定时决定麻醉平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注药速度 B.体位 C.穿刺部位 D.局麻药种类 E.年龄 4. 成人蛛网膜下腔的下界在: A.骶5 B.骶4 C.骶3 D.骶2 E.骶1 5. 臂丛阻滞时最易引起气胸的径路是: A.肌间沟法 B.锁骨上法 C.腋路 D.喙突下 E.改良肌沟 6. 利多卡因一次最大用量(加肾上腺素): A.200mg

B.300mg C.400mg D.500mg E.600mg 7. 患儿6岁,20公斤,角膜外伤行缝合术,用2.5%硫贲妥钠400mg肌注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有鸡鸣音,发绀,您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Mendelson综合征 B.下呼吸道梗阻 C.上呼吸道梗阻 D.呕吐 E.支气管痉挛 8. 能引起肌震颤的药物是: A.箭毒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琥珀胆碱 E.阿曲库铵 9. 安氟醚的MAC为: A.1.3 E.1.6 10. 椎管内麻醉时,术前用阿托品的目的是: A.抑制腺体分泌 B.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C.防止支气管痉挛 D.减少胃肠道蠕动 E.减少局麻药用量 11. 输血反应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变态反应 C.酸碱平衡失调 D.溶血反应 E.出血倾向 12. 成年男性60kg,面颈部,一侧上肢烧伤,应补液体(第一个24h)为: A.2520ml B.3360ml C.1260ml D.4520ml E.30% 13. 7岁小儿头面颈,一侧下肢烧伤,面积为: A.29% B.27% C.34% D.30% E.32%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12) 一、单项选择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B.140C.150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D) A.一般化 B.具体化C.分化 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A.注意B.需要C.动机 D.兴趣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 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A.苛勒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B)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考查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着有与张之洞同名着作( )。 A.《学记》 B.《为学》 C.《劝学篇》 D.《我的大学》 3. (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4. (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5.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6.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 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15.当前存在的学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1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年满_______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一般为_______年)的教育。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_______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_______和_______。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和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___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_______与_______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