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可靠性技术的材料疲劳极限快速试验方法

基于可靠性技术的材料疲劳极限快速试验方法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000616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WUHAN AUTOMOTIV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0 Vol.22 No.6 P.64-67

基于可靠性技术的材料疲劳极限快速试验方法

吴波 黎明发

摘 要:利用疲劳破坏的基本特性而建立起来的疲劳强度频率分布与疲劳寿命频率分布之 间的数学关系式,探讨一种快速确定机械工程材料疲劳强度极限分布的寿命试验方法。

关键词: 可靠性 ; 疲劳极限 ; 试验方法 ; 加速试验

中图法分类号: TH 1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144X(2000)06 - 0064 - 04

Research of the Engineer Material Fatigue Limit Rapid Experiment Method Which is on Account

of Reliance Technique

Wu Bo, Li Mingfa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 ngineering, WAPU,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essential specific property of the fatigue destroy to establish a math relation equality. This relation equality is betwee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fatigue strength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fatigue l ife. At the same time inquire into a kind of life experiment method which can ra pidly definite fatigue strength limit distribution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Key words: reliance ; fatigue limit ; experiment method ; accelerate experiment

作者简介:吴 波(196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副教 授.

吴波(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

黎明发(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基础 课部, 湖北 武汉 430070)

参考文献:

[1] 王锡山. 机械强度数据库[J]. 机械强度,1991,13(3):54-59

[2] 高镇同,付惠民. 疲劳强度的频率分布和疲劳强度特征函数[J]. 机械强度,1985,7(2 ):12-15

[3] 黎明发,吴 波. 用Monte Carlo法分析机械零件在分布应力下的疲劳寿命[J]. 武汉工 学院学报,1988,10(2):52-59

[4] 王时任,陈继平. 可靠性工程概论[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 3.

[5] 徐 灏. 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收稿日期: 2000-04-25. file:///E|/qk/whqcgydxxb/whqc2000/0006/000616.htm2010-3-23 9:52:19

可靠性与优化设计

可靠性与优化设计 【摘要】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机械工程制造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三多年的努力,机械工程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在机械工程制造业当中,对其进行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 1、前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不仅对多功能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也需要多功能产品可以实现其应具备的功能。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是以产品功能的可靠性使用为目的而应运而生的产物,从产生开始到现在,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广泛地使用[1]。在进行机械工程的产品设计时,将可靠性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其中,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将产品的可靠性使用作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准则;在满足时间、费用及性能的基础上,让设计出的机械工程产品符合可靠性的要求。可靠性的设计问题在涉及传统的设计技术的同时,也与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环境工程及质量控制工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靠性设计是多学科与多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一种新兴技术。

2、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原因,机械工程制造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相比,显得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可靠性设计的研究方面更是显得滞后。直到二世纪八年代,我国在机械工程的可靠性研究才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在某些个别的行业还成立了专门从事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团体,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的技术人才,制定出了整套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规范标准[2]。从总体上来看,过去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比较偏重于理论,但在生产实践中,对于理论的应用则是比较少,就这一点而言,与制造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3、可靠性优化设计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在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周期的各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环节主要有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及售后维修等。以下就机械工程产品的设计、制造及使用三个环节展开讨论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 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环节可靠性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产品的设计主要包括装配整体设计与零件组装设计。对机械产品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时,可以将其当作一个整体,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为:先大致了解机械的完整系统,并分析组成整体的零部件具有多大程度的可靠性,据此推断出整体具有多大程度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即为预测整体设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题目: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零件 自从出现机械,就有了相应的机械零件。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机械零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限元法、断裂力学、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等理论,已逐渐用于机械零件的研究和设计。更好地实现多种学科的综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求新的原理和结构,更多地采用动态设计和精确设计,更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进一步发展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向。 机械零件是指直接加工而不经过装配的机器组成单元。机械零件是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基础,机械产品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按照零件的应用范围,可将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二类。通用的机械零件包括齿轮、弹簧、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机械零件设计就是确定零件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参数,使零件满足有关设计和性能方面的要求。机械零件除一般要满足强度、刚度、寿命、稳定性、公差等级等方面的设计性能要求,还要满足材料成本、加工费用等方面的经济性要求。 机械零件优化设计概述 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一般需要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计算准则及零件尺寸参数。零件计算载荷和计算准则的确定,应当依据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方案对零件的工作要求进行载荷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零件的力学模型,考虑影响载荷的各项因素和必要的安全系数,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对零件工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确定零件设计或校核计算准则。零件材料和参数的确定,应当依据零件的工作性质和要求,选准适合于零件工作状况的材料;分析零件的应力或变形,根据有关计算准则,计算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参数,并进行参数的标准化。 所谓机械零件优化设计是将零件设计问题描述为数学优化模型,采用优化方法求解一组零件设计参数。机械零件设计中包含了许多优化问题,例如零件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零件尺寸参数优化问题、零件设计性能优化问题等。国内机械设计领域技术人员针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零件优化设计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齿轮传动比优化分配、各种齿轮参数优化、各种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各种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齿轮传动和减速

机械结构抗疲劳与可靠性分析

机械结构抗疲劳与可靠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18T15:51:40.7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秦俊沛 [导读] 摘要:在机械结构运行过程中,疲劳破坏现象是影响机械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在机械结构运行过程中,疲劳破坏现象是影响机械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疲劳破坏过程复杂多样,常发生在机械设备某些隐蔽处且易断裂、易磨损的部位,通过局部的损伤来影响整个机械结构的正常运行。因此怎样增强疲劳寿命与结构的可靠性一直是机械产品设计研究中的热点内容,也是企业提高生产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对机械结构抗疲劳的方法与分析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原因。 关键词:机械疲劳;结构可靠性;交变应力 引言 大多数机械结构中,疲劳破坏现象发生主要因为物体受到力或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载荷作用。长期以来,机械疲劳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技术与质量。随着机械设备智能、精准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机械结构可靠性的分析来增加疲劳寿命,从根本上解决因疲劳破坏给结构造成的损伤,并对机械结构疲劳方面做出安全评估。 1.分析机械结构疲劳与抗疲劳 1.1机械结构疲劳的概述 疲劳是机械设备受到循环交变载荷作用下,材料局部逐渐产生永久性累积断裂、磨损、腐蚀等损伤的过程。在材料设备受到循环应变与应力不断变化的载荷作用时,应力值虽然在材料的极限强度范围内,甚至低于材料的弹性极限时,就有可能发生破坏,在这种交变载荷循环作用下材料发生的破坏,叫做机械结构的疲劳破坏。 机械结构疲劳主要因素为循环应力次数、平均应力强弱、应力值大小。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机械零件经过一定时间,因结构内部的不均匀,承受应力的多变性,导致在高应力集中区域形成细小裂纹,再由小裂纹逐步扩展至断裂。使其具有瞬时性以及对缺陷的突发性常常不易发现且易造成事故,影响生产。调查发现机械零件疲劳破坏占企业事故发生率的80%左右,应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疲劳寿命的长短。通常条件下,根据静力实验来测试材料的机械性能,但是静力破坏与疲劳破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静力破坏是在超负荷作用下一次完成,而疲劳破坏是受反复作用力很长时间才发生的破坏。其次,在交变应力小于屈服强度,甚至远小于静强度时,可能发生疲劳破坏,但却不会发生静应力破坏。最后,疲劳破坏没有明显的破坏现象,例如金属的脆性破坏不易察觉。静力破坏有明显塑性变形。所以在确定材料的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屈服极限等机械性能时,不能单单依靠静力实验数据,来反映材料在受到交变应力时的特性。 1.2提高抗疲劳性能的方法 1.2.1添加“维生素” 在金属零件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可以增强零件抗疲劳的性质,延长疲劳寿命。例如:在有色金属和钢材里,加入一定比例的稀土元素,可以提高金属抗疲劳的强度极限值。 1.2.2结构表面处理 因材料承受扭转、弯曲等应力大部分都集中与表层,故对金属零件表面进行电镀或涂层处理,可有效改善应力腐蚀、锈蚀现象以及零件间滑动过程中的摩擦。还可以利用辅助工具将表面打磨光滑或对零件使用前进行塑性变形,有助于提升材料强度及屈服极限值。此外表面热处理通过淬火、氰化、渗碳等措施,改善机械结构表层材料的抗疲劳强度。 1.2.3改变机构外形 在设计构件时,常采用改变外形来减小应力的集中。例如在轴与轮毂安装时,可以通过在轮毂或者轴上开减荷槽。过盈配合时,可以增大配合轴的直径。当需要改变构件横截面时,应增大过度圆弧,以上都可以有效减小应力集中。 1.2.4降低温度、负荷 设备运行时,零部件之间的摩擦生热是正常现象,通过对局部降温的方法,可有效增加疲劳寿命。如电子元器件,采用降温技术可以提升70%的使用寿命。在交变应力作用较低的环境下机械部件不易发生疲劳破损,一旦发生疲劳损伤,其速度也较为缓慢。结合实际,当机构在低应力作用下稳定工作一定时间,再逐步提升到所需求的应力范围,可有效改善抗疲劳强度。 1.2.5利用豪克能技术 常温下的金属具有冷塑性,利用豪克能中冲击能和激活能复合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二次深加工,可以使金属零件表面Ra值在0.2以下,降低表层的损伤,通过改善表面的压应力,提高表面的耐磨性、显微硬度以及疲劳寿命。 2.分析机械结构可靠性 2.1对机械结构可靠性的分析 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在保证产品性能、质量及成本的情况下,需要重视产品可靠性技术、理论以及使用过程中维护方面的研究。机械结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和环境下,产品性能的完成情况。其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如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及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人工操作水平以及产品制造技术等。而在正常使用中,机械结构通常受到材料本身机械性能、环境、受力时间长短以及负荷大小,都会减短产品疲劳寿命,以上过程同时考验静态与动态下的产品可靠性。我国对于机械结构可靠性的研究相比较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技术不够成熟发展缓慢,需要大力培养可靠性研发的技术人员以及对各个领域机械机构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创新,所以不管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还是使用过程中维护维修方面,可靠性都属于重要的研究对象。 2.2机械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2.2.1储备技术 储备技术又称为冗余技术,是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转而采取系统并联模型来提高可靠性的一种方法。为保证设备工作有冗余,通常是同种规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单元并联工作,使各处受力均匀,来增强可靠性。 2.2.2产品疲劳寿命估算 产品的可靠性会随着受到交变应力的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从静态试验角度出发,以产品在常温、常态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为参考条件,评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当达到评估值时,及时对机械结构易损件进行更换,从而稳定运行。

实现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实现机械工程的可靠性 优化设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实现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机械工程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机械工程行业里面,对其可靠性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工程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中的问题,以便参考。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人们不仅对多功能产品的强烈需求,还希望多功能产品的各项能力非常突出。以提高产品的功能可靠性为目的,促使了产品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应运而生,从其概念的产生到如今,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在开展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时,需要把可靠性理论和技术融合起来,并依据具体的要求,可以优先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在延误开发时间,增加成本和性能的前提下,使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尽量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由于可靠性设计是一个跨多学科,多技术的新兴技术,所以可靠性的设计涉及诸多问题。 1.机械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常用方法 1.1.鲁棒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敏感性。使产品的性能不会因为制造期间在变异或是使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稳定,并且让产品在额定的使用期限内,不会因为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参数变动,系统老化等问题而影响到工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统计分析为基础由日本的机械设计师田口玄一提出的,它根据产品的可用性对用户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来判断设计的可靠,这是它的基本原理,其中的损失通常是可靠的用户流失的可用性正比于产品的功能和目标,简单而言就是损失越多说明偏差越大,从侧面反映出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减小偏差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办法,大多是通过严格控制材料和生产工艺,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目的。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经费相对昂贵以及技术太过复杂,难以完成。经过人们不断的摸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已成为此方法的主要途径,此方法的途径也非常的多,它是将很多的办法融合起来。良好的机械强度会比较高增强产品的可靠性。 1.2.降额设计 这个方法是当产品工作时其零件所受的应力都在其额定范围之内,为了达到降低应力的目的可以使零部件的所承受的应力降低或是提高零部件的质量。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机械故障率非常低的产品其机械零件都是在低于其设定的工作压力之下进行工作的,而可靠性也随之升高。为了找到最好的降额办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反复的实验。这是就

实现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参考文本

实现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实现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参考文 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机械工程制造业取得 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机 械工程行业里面,对其可靠性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 的。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工程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中的 问题,以便参考。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人们不 仅对多功能产品的强烈需求,还希望多功能产品的各项能 力非常突出。以提高产品的功能可靠性为目的,促使了产 品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应运而生,从其概念的产生到如 今,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在开展工程机械产品的

设计时,需要把可靠性理论和技术融合起来,并依据具体的要求,可以优先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在延误开发时间,增加成本和性能的前提下,使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尽量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由于可靠性设计是一个跨多学科,多技术的新兴技术,所以可靠性的设计涉及诸多问题。 1.机械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常用方法 1.1.鲁棒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敏感性。使产品的性能不会因为制造期间在变异或是使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稳定,并且让产品在额定的使用期限内,不会因为产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参数变动,系统老化等问题而影响到工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统计分析为基础由日本的机械设计师田口玄一提出的,它根据产品的可用性对用户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来判断设计的可靠,这是它的基本原理,其中的损失通常是可靠的用户流失的可用性正比于产品的

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的简单分析

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的简单数学分析 ---《数学文化》的读书报告 徐华超 机设8班,2009302349 摘要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把设计变量当做确定性变量来看待。但是对于一大批同类产品总任何特定的一件来讲,许多设计变量(例如工作载荷,极限应力,零件尺寸等)都是随机变量。如果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概率与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处理这些随机变量,则可以更为准确的把握产品的可靠性。基于上述思想及相应的方法进行对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中变量分析,可以确定产品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及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这一概率就是反应产品可靠性的定量指标之一。 关键词 应力 概率密度函数 正态分布 引言 可靠性作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特征,它表示产品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及规定 的使用期限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在现实中可靠性好可以有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功能,对产品的安全性,口碑和性价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产品中所遇到的各种变量采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产品的可靠性。机械零件的概率设计和相应的可靠度计算是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机械强度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做一阐述。 (一)基本概念及公式 如果广义的讲,可以把一切引起失效的外部作用的参数叫做应力,而把零件本身抵抗失效的能力叫做强度,则通过判断应力是否超过强度就可以判断零件的安全性。若将应力和强度视为随机变量,通过计算强度高于应力的概率,就得到零件的可靠度。根据这一思想建立的可靠度计算模型成为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这也是进行各种机械零件的概率设计的基础。 狭义的概念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是以零件的强度指标(例如零件的极限应力 lim δ)和作 用力σ都是随机变量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由于它们都是随机变量,因而必然会有相应的分布规律。令g (r)表示强度指标r 的概率密度函数,p (s )表示作用应力s 的概率密度函数。显然,零件失效的条件可以用以下两式的任一个来描述 r s <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 韩帅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韩帅 发表时间:2019-09-11T11:56:54.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韩帅 [导读] 摘要: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在可靠性优化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仍旧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比如严重缺少优秀的设计人才,企业领导人的重视力度不够等。 身份证号码:13070519891203XXXX 摘要: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在可靠性优化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仍旧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比如严重缺少优秀的设计人才,企业领导人的重视力度不够等。它们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优化设计工作的开展,作者在这个前提之下,论述了提升该设计力度的几个要点等。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促进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工作的发展,带动国家经济进步,社会稳定。 关键词: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此时机械工程开始发挥出它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经济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相关的设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不过,和西方国家比对来看,我们国家在机械工程制造领域的发展相对要落后一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之中,未真正的落到实处。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高等院校和企业都未真正的意识到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人才缺失的局面。还有一些企业甚至错误的认为该研究有无都可,认为其不会对企业的总体发展产生影响,很显然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设计工作的开展,当然也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此处讲到的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具体来讲,指的是产品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宣称的功效。这一要素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可靠性的优化设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遵守有关原则,确保时间以及费用和性能等要素都满足的前提之下开展,确保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靠性。其不但关系到传统技术革新,同时还和环境之类的要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 开展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原因简述 第一,社会发展所需。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以及科技等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此时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类型的产品,广大群众对于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而且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人们对于品质和性能的要求要远远的超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要求。所以,作为相关企业,要想获取稳定发展就要积极开展可靠性设计工作,这即我们开展该项设计工作的主要原因所在。第二,科技发展的需要。自从进入到新世纪之后,科技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产品的发展也是一个典型。从一方面来看,其更新使得产品的功能更多,不过从另外的层面上来看,这也表示着产品的制造人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在确保产品的性能方面,即产品可靠性方面。所以,可靠性的优化设计就诞生了。 2 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可靠性设计能力简述 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之后,我们国家的机械生产行业获取了显著的发展,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方面也获取了很多成就。不过相比对于西方国家来看,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不是很早,速度较慢,所以设计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到位。为了缩小差距,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可靠性设计工作,对此不少企业纷纷成立了对应的研究机构,积极引入相关人才开展研究工作。不过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的研究工作仍旧处在发展的初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能够付诸实践,对于提升可靠性方面没能够发挥出实质作用。 3 设计工作中的不合理要素 第一,缺少专业人才。众所周知,机械项目的可靠性设计工作非常繁琐,而且系统性明显,因此设计工作必须由高水平的设计工作者来完成,但是实际情况是此类人才非常紧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人才匮乏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的不到位。目前许多的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将重点放到大众型的人才方面。没有做好高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有关机械设计的人才更是匮乏。虽说个别高校开设了对应的课程,但是仅仅停留在浅表。所以,无法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的人才,严重制约了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从大的层面上来看制约了国家经济的进步。第二,领导人的重视力度不够。目前很多的企业领导人未真正意识到该项工作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此设计工作本身非常繁琐,而且系统性很强,它关乎到产品品质的提升,关乎到单位效益的增加。当今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稳定的发展,就要高度关注可靠性设计工作。相反的如果忽略了设计工作的话,就会导致产品的品质变差,导致企业不具备竞争能力,最终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4 完善设计工作需要关注的要点简述 4.1 积极关注机械工程的设计环节 对于一个产品来讲,它的整个制造以及使用阶段的所有的环节都不能够脱离可靠性优化设计而单独存在。总的来看,这些环节中以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和使用环节的难度最高。对于产品的设计工作来讲,其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组件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设计。接下来具体阐述。第一,在开展整体装配设计工作的时候,规定工作者要严谨细致的分析系统中的所有的零件,确保其可靠性分析到位,以此来判定该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关的工作者在进行整体设计可靠性预测的时候,务必要使相关预测结果要达到设计的要求。当然,可以利用再分配法、等分配法以及比例分配法等来使整体装备中每一个零部件都能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进而保证该机械工程的整体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第二,在开展组装零件的设计工作的时候,要认真选择使用的零件,确保其符合国家条例规定,而且要选择那种在实践中大量运用的零件。此处要注意的是,不一样的零件的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结合零件特性开展可靠性测试,假如零件未通过测试的话就要多次修改,一直到其通过测试才可以停止。 4.2 要加强机械工程制造工艺可靠性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的高质量是离不开机械工程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因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机械工程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在进行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所用的加工设备达到相关的加工标准,其次要选择适当的加工工艺及其流程。机械工程在制造这一环节中往往涉及很多工艺,所以该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机械工程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相关的因素,比如加工设备的选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工材料等。只有做好了机械工程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才能真正有利于确保整个机械工程的可靠性。 4.3 积极开展机械工程的使用与维修过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设计离不开维修过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有关的工作者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采取逻辑分析措施来明确维修

滚动轴承的疲劳可靠性

滚动轴承的疲劳可靠性 化工过程机械邓坤军612080706048 摘要: 以可靠性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了滚动轴承在不同可靠度要求时的设计计算方法,找出了轴承寿命与可靠度间的关系及基本额定动载荷与可靠度间的关系。对从事可靠性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引言: 滚动轴承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标准零件,在它的选用设计中,通常要进行抗疲劳点蚀的寿命计算。目前使用的计算方法规定,在等于基本额定动载荷C 的当量动载荷作用下,滚动轴承可以工作10 车,而其中90 %不发生疲劳点蚀失效,这就意味着其可靠度为0.9。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轴承组件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如美国探险者1号宇宙飞船上仪器的滚动轴承要求可靠度为0.999999999。为了用样本中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 进行不同可靠度的轴承选用设计。在工业生产中轴承作为经常使用的零件应用十分广泛, 由于轴承工特点作的,经常更换维护。一般的轴承主要起支撑转动轴的作用,有的轴承也在支撑转轴的同时也承受很高的载荷。正确地评价一个滚动轴承的有效、安全的工作寿命对安全生产,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使生产顺利高质量进行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的滚动轴承寿命计算方法[1],是先 计算出可靠性为90% 的额定寿命, 再对不同可靠度下的寿命用可靠性系数 a进 1 行修正, 其中 a的导出是以寿命服从二参数Weibull 分布为基础的。这种方法在 1 通常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多年来一直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但是, 早在1962年, T. Tallian 分析了2520 套轴承的寿命试验数据后指出对存活概率在0. 4~ 0. 93之间时[2], 寿命分布与二参数Weibull 分布吻合较好, 超出此范围, 则有较大偏离。此外,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轴承研究机构( 如瑞典的SKF工程研究中心)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中,观察到了超长寿命现象,亦即轴承在理想条件下进行耐久试验,其寿命远远高于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寿命。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滚动轴承均存在一个无限寿命,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不为零的最小寿命。二参数Weibull 分布不能很好地体现上述两个特点, 这些都说明用二参数Weibull来描述滚动轴承寿命的局限性。这里以文献[3]的观点为基础,对在不同可靠度范围下的寿命分别采用二参数和三参数Weibull 分布的规律进行计算, 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 2 滚动轴承的寿命与可靠度间的关系 滚动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寿命的关系通常用,P—L 曲线(见图1)表示,P 是载

网络性能和可靠性优化方案及对策

网络性能和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案 当前整个社会已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已越来越强,几乎成为工作、商业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工具,但随之伴随而来也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系统可靠性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网络的快速应用,一旦网络中断必将影响大量业务,甚至可能造成极其重大的社会影响和极大经济损失,因此,作为业务承载主体的基础网络,其可靠性日益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网络中,总会避免不了出现网络故障和服务中断的情况,因此,提高系统容错能力、提高故障恢复速度、降低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主要研究网络可靠性影响因素及提升网络可靠性的方法,并对网络可靠性方案做出了归纳总结。 网络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核心思想则是,通过合理的组网结构设计和可靠性特性应用,保证网络系统具备有效备份、自动检测和快速恢复机制,同时关注不同类型网络的适应成本。为了保证网络的不间断运行,特别是核心出口网络的高可用性,通常在部署较大规模网络时,会采取链路级备份、设备级备份等方式。技术上通常使用多管理引擎备份、浮动静态路由、VRRP、HSRP、GLBP等。虽然这些技术给网络备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网络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网络系统进行科学优化设计是网络可靠运行的重要

基础。网络建设目标就是使网络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应对网络各个方面的正常需求,以避免网络建成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网络的可靠性和冗余设计在网络建设中必须重点加以考虑。不同的网络,其可靠性的设计目标是不同的,网络解决方案的可靠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高可靠性的网络不但涉及到网络架构、设备选型、协议选择、业务规划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受用户现有网络状况、网络投资预算、用户管理水平等影响,因此在规划可靠性网络时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网络可靠性影响因素 网络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操作方式、维修方式、负载条件、温度、湿度、辐射等)下,在规定的时间(1000小时、一个季度等),网络保持连通和完成通信要求的能力。它反映了网络拓扑结构支持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与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从现实层面讲,当前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外因素较多,且形式多样,容不确定性逐渐增加,诸如电子元件老化,传输介质及设备接口故障,软硬件配置因素失当、网络设计层次不恰当、用户非常规操作等等,这些因素的集聚均相应导致网络可靠性的下降。 网络设备及用户终端的影响。要保证网络可靠稳定运行,硬件设备的质量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硬件的质量越好,网络运行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就会越高。尤其是网络核心和骨干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机械可靠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可靠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541032 课程名称:机械可靠性设计 英文名称:Reliability of Mechanical Design 开课学期:第6,7学期 学时/学分:30 / 1.5 课程类型:选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选用教材:自编讲稿 主要参考书:机械可靠性设计徐灏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可靠性设计刘惟信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王军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选修课,介绍了可靠性设计的原理及概貌。系统地讲述了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原理,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和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了解可靠性设计的概念、重要性及原理。 2、掌握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掌握机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4、有能力解决一般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的问题。 5、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和技术措施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早已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我国对工科学生开设此门科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可靠性设计的概念、重要性及原理,掌握机械静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机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有能力解决一般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的问题。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1、可靠性概念(4学时):可靠性与质量的关系;可靠性的定义; 衡量可靠性的尺度。(掌握) 2、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4学时):随机变量;概率的概念;母 体、个体和子样;均值与中值;方差与标准差;平均秩与中位秩; 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了解) 3、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6学时):可靠性设计方法 的基础理论(理解);零件强度分布率及分布参数的确定;零件应力分布率及分布参数的确定;强度可靠性计算条件式与许用可靠度;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及步骤(掌握)。 4、静强度可靠性设计(4学时):拉杆;梁;扭转圆杆;转轴的 强度可靠性设计。(掌握) 5、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8学时):S-N及P-S-N曲线;疲劳极限

可靠性优化设计简介

可靠性优化技术简介 班级:2014级车辆工程2班学号:222014322220127 作者:熊健宇 前言 在现代生产中可靠性技术已贯穿到产品的开发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运输、保管及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 统称为可靠性工程。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为产品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正确性。 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优化设计是以数学规划为理论基础,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所以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机械可靠性设计则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可靠性优化技术 CAD 人们对于可靠性的一般理解, 就是认为可靠性表示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总成、机器、设备、或整个系统等产品,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是否长期可靠, 性能是否长期稳定的特性。这里除了有概率统计等量的概念外, 尚包含有预期使用条件, 工作的满意程度, 正常工作期间的长短等内容 在可靠性的上述定义中, 含有以下因素: (1)对象 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产品,它是泛指的,可以是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总成、机器、设备,甚至整个系统。 (2) 使用条件 包括运输条件、储存条件、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湿度、载荷、振动、腐蚀、磨损等等)、使用方法、维修水平、操作水平等预期的运输、储存及运行条件, 对其可靠性都会有很大影响。 (3) 规定时间 与可靠性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关于使用期限的规定, 因为可靠度是一个有时间性的定义。对时间性的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可以是区间(0,t),也可以是区间(t1,t2) 。 (4) 规定功能 要明确产品的规定功能的内容。一般来说, 所谓“完成规定功能”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维持所规定的正常工作而不失效(或发生故障), 指研究对象(产品)能在规定的功能

不同故障模式下的可靠性优化问题

文章编号:!""#$%&’(()""))"&$"!"($"& 不同故障模式下的可靠性优化问题! 李孟良,金家善 (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以阀门流体系统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讨论了组成单元具有多个故障模式情形的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对传统的冗余技术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确立了考虑不同故障模式时可靠性优化的一般模型,最后得到了必须根据不同故障模式比率确定配置方式的结论* 关键词:系统可靠性;可靠性优化;故障模式;冗余技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制造可靠度较高的元件或采用冗余技术,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两个途径!在材料、技术水平及制造工艺等条件的制约下,当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不能显著地提高单元的可靠性以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冗余技术! 通常情况下,冗余有可靠性并联和冷(热)储备两种方式[!]!传统的冗余技术一般仅认为单元具有一种故障模式,例如,为提高阀门截止功能的可靠性而在管路中串联几个阀门,为提高管路系统通流的可靠性而并联几个阀门等!其结果是,串联的阀门增加了打不开的概率,降低了通流的可靠性;并联的阀门增加了漏泄的概率,降低了截止的可靠性!在动力、机电以及其它复杂系统中,大量的单元都具有多种故障模式,减少某种故障概率的冗余措施,可能增加另外一种故障模式发生的概率!因此,在利用冗余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时,必须考虑单元的故障模式! 定性分析来看,如果阀门容易发生打不开的故障而极不容易发生关闭不严的故障,如一种由电磁控制打开而弹簧自动关闭的阀门,则应该采取并联措施以提高通流可靠性;而如果阀门工作在高温高压的流体中,是一种手动开启和关闭的阀门,因其阀座极易受到侵蚀而关闭不严,为提高截止的可靠性,则需要采用串联方式以提高截止的可靠性!而当两种故障模式比率并不是如上所述的具有显著差别时,必须通过定量计算才能决定应该采取的配置方式! 下面以由阀门组成的流体系统为例,探讨系统在组成单元具有多个故障模式时的最优化问题!最优化的目标是满足可靠性定量指标,约束条件是最少的阀门数量,而优化的途径则是不同的冗余方式! !不同故障模式下的可靠性模型 图!所示的阀门!和阀门)为两个相同阀门[)],成功实现其功能的判据是:既能在需要时让流体通过,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截止流动!因此,故障的定义为: 故障!———打不开,不能保持通流; 故障)———关不上,不能进行截流! 图!阀门系统的结构图图)阀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分析可知,对于截流功能和通流功能,其可靠性框图分别为图)(.)所示的并联系统和图)(/)所示 !收稿日期:)""!0!)0)’;修订日期:)"")0")0"% 作者简介:李孟良(!#1#0),男,硕士生* 万方数据

疲劳可靠性

机械 机械构件的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本质(如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纤维方向、内部缺陷分布)、工作条件(如载荷特性、加载频率、服役温度、环境介质)、零件状态(如应力集中、尺寸效应、表面加工)等[1]。其中,最为复杂的是应力集中、表面加工和尺寸效应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于应力集中、表面质量和尺寸因素各自对试样疲劳寿命或疲劳强度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1飊5]。对于在疲劳设计中如何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见文献[4],文献[5]则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各因素的分散性。目前考虑各因素对机械零件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的影响,疲劳断裂的前提是结构应力分析,因此有限元求应力是第一步!目前疲劳断裂国内分成力学帮,航空帮,机械帮,和土木帮。力学帮主要在求三维断裂,以西交大的匡振邦,清华的杨卫为主。但他们的研究的大多是静态加载,没考虑循环加载,无法进行结构的寿命估算。航空帮又分疲劳帮和断裂帮。航空疲劳帮以北航的高镇同为主,主要是疲劳可靠性和雨流法。如果不考虑可靠性,很简单了,考虑了可靠性,由于以前的老家伙没几个懂概率统计,所以全被老高头蒙得一愣一愣的(笑)。其实西工大的吴富民教授水平很高,他的疲劳书比老高头的好。航空断裂帮以前是西工大的黄玉珊(黄神童),后来是北航的张行。主要是求飞机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后来又搞了损伤容限与耐久性设计。这个很蒙人,没一两年时间你学不会。因为首先要学懂断裂力学,然后实际搞的是裂纹扩展。黄神童当年自

做聪明,70年在国内第一个搞断裂力学,(当时清华的黄克智还在算什么波纹板应力分析呢,可现在成了断裂帮总舵主)。黄玉珊认为疲劳比断裂简单多了,所以向航空部建议北航成立疲劳小组,西工大成立断裂小组。可惜黄是江浙人,喜欢单干,后又得了病早逝。加上我国的飞机一直以修修补补为主,使得航空疲劳帮一直有科研课题,有课题就自然会得奖,奖多了就会当院士。与黄玉珊同时搞断裂的是西南交大的孙训方先生。孙老先生水平很高,学生出国的很多。他经常出国开会发现什么是热门就让学生做,因此他的学生做好论文毕业之后出国机会很大。孙老先生绝对是院士水平。可惜老先生性子直不会讨好部里头,每次报院士铁道部提不成名。后来能提名了,已当成院士的又建议新院士要选年青的。所以中国院士一半是狗屎。只要有水平,一百岁时被人承认学术成就,就应当选为院士!机械帮首推东北工学院的徐灏老先生。徐老先生在疲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惜他的学生生源不好,他有许多新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就是做不出来,他的有的学生是老外做什么只会照着做一遍。使得徐老先生未当成院士。按老先生的水平和著作早应是院士了。土木帮好像大连工学院的赵国蕃院士做了不少东东。但在理论上基本是照国外的在做。大工的课题很多,攀登B什么的。另外赵院士做的很扎实,有很多实验而且他还考虑了可靠性。因此各位如果想学疲劳断裂,不妨查一下以下各位学术大师的论文。实用的还是航空帮做的东西。 msc系列就是老美nasa资助搞起来的,我感觉其界面和功能就是用起来舒服。因此,疲劳并不难,只是很烦,考虑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16324434.html,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作者:刘峰王庆鑫赵秉祝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01期 摘; ;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机械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工程产品应用广泛,对产品可靠性有较高要求,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对产品可靠性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要点,提出几点具体的优化方法,以期促进其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 1; 引言 我国机械工程制造业发展较快,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已经进入良性发展期。但是在机械工程产品设计中,由于未能处理好产品功能扩展与可靠性要求的关系,导致产品可靠性存在不足,容易对产品使用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应在提升产品可靠性设计重视度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为产品可靠性提供保障。 2; 机械工程可靠性优化的现状 我国机械工程制造业发展的起步较晚,在上世纪80年代时,才在产品可靠性设计方面取得一定突破。随着国内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研究组织机构的相继成立,加快了我国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标准化进程,对于推动机械工程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客观而言,我国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研究仍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研究成果也偏重于理论,在实际生产领域的应用较少。从机械工程实践情况来看,由于缺少产品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经验,难以根据机械工程产品的实际用途、功能性能特点,对产品可靠性作出有效优化。或因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周期较长,影响了实际工程进程。再加上成本等方面的客观限制条件,导致部分产品可靠性不足,容易影响机械工程产品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这种状况,必须提高对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的重视,同时应明确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优化应贯穿于工程实践的全过程中,与产品制造、安装、使用及维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水平。 3;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原理 3.1; 机械可靠性定量设计方法

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摘要:主要目的是把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常规设计方法结合起来,说明优化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根据数学和可靠性设计理论建立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探讨其计算方法。结果可靠性优化设计优于常规设计方法,说明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是一种更具有科学,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可靠性齿轮传动优化设计齿轮 0 引言 齿轮传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它是利用两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齿轮传动的随机性是指其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先量变后质变,人们常常只注重“唯一性”、“正确性”,追求质变的同时却忽略了量变。采用可靠性优化设计可以使齿轮的随机参量取值更加合理,并使其结构更加规范。 直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常用零件,工作中它要承受交变载荷。齿轮设计、制造都很重要的。它是机械中重要的传动部件,它的质量,体积和成本在整个设备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果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齿轮传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机器性能,设计一个质量轻,结构可靠的齿轮传动必大受人们的欢迎。 通常齿轮传动的设计是将齿轮所受载荷,应力和强度都视为定值,按一定的强度条件进行设计或校核,这种常规设计安全系数一般比较保守,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成本,往往由于一个参数的改变,而影响其他参数的确定,并且考虑齿轮传动的应力,强度及各几何参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与实际不符,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设

计的齿轮传动质量差,可靠性低,承载能力小。因此,为了使齿轮传动设计既贴近实际工况,又有最优方案,提出将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无论对缩小尺寸,减轻质量,提高承载能力和保证设计可靠性均有现实意义。可靠性设计方法认为作用在齿轮上的载荷和材料性能等都不是定值,而是随机变量,具有明显的离散性质,在数学上必须用分布函数来描述,由于齿轮的载荷和材料性能等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必须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解。齿轮可靠性设计认为齿轮存在一定的失效可能性,并且可以定量地回答齿轮在工作中的可靠程度,从而弥补常规设计的不足,它已成为质量保证,安全性保证,产品责任预防等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手段。 1 齿轮传动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设计一对齿轮传动(目标函数为体积或质量最小),已知条件:传递功率N=20 KW,小齿轮转速n=1000rpm,传动比u=3,小齿轮材料为40Cr,齿面淬火,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齿轮制造精度为8级,中等冲击,单向传动, 每年工作300天,工作十年,要求齿轮强度的可靠度为0.98以上。 1.1 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方法 根据已知条件和设计要求,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可选用均值模型。 求 X=|1,2 |T x x xn min E{f(X,ω)} s.t. p{g n(X,ω)30}3a n (n=1,2,3 n p)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