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2020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学业分层测评4第1单元自读文本金字塔感言版含答案

【高一】2020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学业分层测评4第1单元自读文本金字塔感言版含答案

【关键字】高一

学业分层测评(四)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

(1)如果长安福特对质量问题________,则将透支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

(2)这些不正之风长期存在,暴露了相关部门和部分官员的________。

(3)有些官员既不调查也不研究,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竟然________。

A.漠然处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麻木不仁漠然处之漠不关心

C.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漠然处之

D.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漠然处之

【解析】“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漠然处之”表示对人对事不关心、听之任之。语境(1)不关心,应用“漠不关心”;语境(2)强调反应迟钝,应用“麻木不仁”;语境(3)听之任之,应用“漠然处之”。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A.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B.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高速增长,交易规模主要来源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支付业务,其中客户端支付和刷卡器支付模式增长突出。

C.野战生存训练因受训练环境的特殊性、训练任务的整体性、训练对象的多元性等因素制约,战士们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

D.如今的中国,在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比以前更加关注精神生活的充实。

【解析】A项,“娱乐化倾向”与“提高”搭配不当。C项,偷换主语,在“战士们”前加“使”。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建立和完善”。

【答案】B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

(1)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该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一种语言叫言不由

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要急着去看春天里开的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作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你去看树上的果实,____①____。

(2)此刻,月亮别无选择,必须铺排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势:____②____。让一代诗仙故地重游,有一种醒来顿感乾坤大,壶中悟得日月长的超现实主义感觉。然后把酒问天,重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优美幻境。

A.①果实是树的注释,也是花的语言②幕天席地,纵意所如,银光泄地,一统江山B.①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②银光泄地,纵意所如,一统江山,幕天席地C.①果实是树的注释,也是花的语言②银光泄地,纵意所如,一统江山,幕天席地D.①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②幕天席地,纵意所如,银光泄地,一统江山【解析】①考虑的是句子的侧重点,与“树”相呼应;②考虑的是空间顺序,自上而下。

【答案】D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①______。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②______,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成。③______,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语段的中心和空格前后的内容等。语段表述的是有关“病毒”的问题,空格①前面的内容表述的是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在细胞前已经产生,再从后文的“更可信”可知,①处应填“这种说法不太准确”。空格②是解释病毒是从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的,从“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等内容可以看出,②处应填“基因的能力提高”等相关内容。空格③,从后文的“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可以看出,③处应填“进化完美的病毒对人体没有危害”等相关内容。

【答案】①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准确②这些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③大部分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或:进化完美的病毒对生命体没有危害)

5. 下面是中央文明办颁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记”。请写出该标记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导学号:】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解答本题主要是把标记中的构图要素找出来。除文字外,该标记是“志”字变形,上面是一只展翅的鸽子,下面则是一个“心”字,根据“中国志愿服务标记”分析各要素的寓意,如鸽子象征和平、发展;“心”则象征志愿者的爱心等。标记蕴含着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

【答案】标记是汉字“志”的变形:上边是展翅高飞的鸽子,象征和平、和谐;下边是中国书法中草书的“心”字,象征志愿者的爱心。蕴含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导学号:】

戈壁听沙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大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⑥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⑧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⑨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氏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⑩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节选自韩少功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状。

D.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解析】B项,“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是为下文张本。C项,目的是为了突出治沙的意义与自己的美好愿望。E项,错在“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可改为人们展现出的精神力量,繁荣、悠久、壮丽的西部文化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等。

【答案】AD

7.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

(2)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

(2)

【解析】对于语言的赏析应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内容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比如(1)(2)句分别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另外第(1)句“沙的严酷,使人们……于是……”“沙的单调,使人们……于是……”对称的语言表达,显

得整齐而有美感。

【答案】(1)作者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沙漠的严酷、单调与西部人坚韧和物的绚丽形成对比,从而让人由衷赞赏西部的美。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抒情,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母胎”是孩子的诞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脉,十分形象。“眷恋和向往”表达作者对本源文化的追寻和怀想,这正是作者文化寻根意识的体现。

8.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

【解析】引用的手法,首先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联系下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王国维《读史》正好佐证。诗歌又是情感的产物,表情达意自是必然,而文章自然也有了诗意。

【答案】①印证下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②用情感强烈的诗句引出下文对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和眷恋;③引用名人诗句,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信性。

9.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解析】本题从概括题目涵盖内容角度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首先划分层次,在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围绕“看沙、听沙、治沙”进行整合。

【答案】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人们展现出的精神力量;③繁荣、悠久、壮丽的西部文化;④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