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AC电路基本原理

DAC电路基本原理

DAC电路基本原理
DAC电路基本原理

§ 9-2 DAC 的一般工作原理

一、解码原理

1 .基本公式

D/A 转换的基本原理涉及到代数基本定律,即任意一个非负整数 A ,总可以用一个 t 进制数表示为: A= a t +a t +···+a t +a t (9-1)

(9-1) 式是一个线性多项式,因此可用线性元件组成的网络来实现解码。图 9-2 所示是一个电阻解码网络,不难得出:

(9-2)

其中,( 9-3 )

式中为所有电阻均接地时的并联等效电阻,称为t 进制加权网络的特征电阻。显然,这是一个等比级数和的倒数,即:

( 9-4 )

当n→∞ 时有(9-5)

2 .推导过程

在电子系统中,一般 t = 2 ,即二进制加权网络,如图 9-3 所示。在n→∞ 时该网络的特征电阻为:

(9-6)

图 9-2 t 进制加权电阻网络图 9-3 二进制加权电阻网络

于是,当有一个电阻 2 i R 接 V R 时, V O 可表示为

(9-7)

将 (9-3) 式代入上式可得

(9-8)

显然,当有一个以上电阻分别在 i 、 j 、 k 、…、 s 、 p 等位上接 V R 时,V O 的值可用叠加定理求得

(9-9)

如果用 a i (i = 0 , 1 , 2 ,…, n-1) 为“ 0 ”表示 i 位电阻接地。 a i 为“ l ”表示 i 位电阻接 V R ,则有(9-10)

这就实现了由代数基本定律到 D/A 转换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二、 D/A 转换器的基本结构

1 .权电阻网络 D/A 转换器

⑴解码网络

由电阻网、受数字控制的模拟开关、基准源三部分构成。

图 9-4 权电阻解码网络

①解码网的特点

每位一个电阻,称为位电阻, n 位需 n 个电阻;取值上(电阻),按二进制整数代码权的规律取值:、、…、,例如 n=8 , R=15K ,则位电阻依次为:、、…、;

②模拟开关

每位一个开关,分别由各自数字量控制其切换,“ 1 ”接,“ 0 ”接地,是电压型开关,各路切换的电流不同,最大(电阻为 R ),最小(电阻为);

③基准源 V R

⑵ I/O 传输关系

由电路结构图可看出:数字量代码不同—— > 开关 S 的状态不同—— > 电阻网结构改变。

①求解原理

根据(假设 n=3 )的取值,求出电路的等效内阻,由此推导出输出电压;

②求解结果

叠加原理求解步骤:

a .求解 R 、 2R 、…、的内阻

b .分别求出 2R 、 4R 、…、并联的电阻值;

分别求出 R 、 4R 、…、并联的电阻值;

分别求出 R 、 2R 、 8R 、…、并联的电阻值;

……

分别求出 2R 、 4R 、 8R 、…、并联的电阻值;

之后,与 R (或 2R 、或 4R 、…、或)并联;

c .求解,为的分压值;

d .求解

由于该解码网电路存在等效内阻,因此输出电压(或电流)与内阻和负载 R L 均有关,应用极为不便,为此需增加读出电路,进行隔离、匹配。由此导出下面两种类型:空载输出型;短路电流输出型。

③空载输出型

如果,即输出端开路,此时的输出电压为:

补充图 9-1

④短路电流输出型

补充图 9-2

利用运放虚地的作用,并把电流转换为电压。公式:

注意:此时对地输出为负极性电压,若用负基准源,则可获得正极性输出。

⑶权网的优、缺点

优点:线路简单、直观;电阻数量少,每位一个电阻,对应一个电压开关;

缺点:①阻值种类多, n 位就是 n 种;

②阻值差距极大,最小,最大;

③各位电阻均要准确(精确)。(致命缺点)

该权网在变形权电阻网中被成功的使用。

⑷变形权网简介(补充)

减小权位数,每阶以链接电阻相接。

补充图 9-3

相同的三阶权网,通过链接电阻构成 12 位 DAC 。关键:求解出链接电阻。

2 .梯形 R-2R 解码网

⑴电路结构

图 9-7 T 形 R-2R 电阻网络 D/A 转换电路

①电阻网;

②模拟开关;

③读出电路;

④基准源 V R 。

⑵ I/O 传输关系

即求解解码网输出模拟量与输入数字量间关系。

①各位电流分析

因各位模拟开关均为恒流开关,当解码网输出双电流模拟量的右边接成负反馈状态的读出电路后,不管开关打在左边或右边,所有 2R 电阻的下端均接地(或虚地)。所以,可以根据代码画出等效电路图。

②公式推导:

方法:用叠加原理求解。

、与数字量的关系如下:

(注:指当时,;时,)③读出电路(思考:为什么用此电路?):

式中:——反馈电阻; R ——解码网电阻;

3 . 2nR+ 开关阵解码网简介

若 n=8 位,需电阻:个;开关:个。

图 9-8 2 3 R 电阻分压式 D/A 转换电路

4 .集成化 D/A 转换器各类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⑴分类:双极型和 CMOS 型

双极型:转换速度快,适合于高速转换的场合。

CMOS 型:优点――制造容易、造价低;缺点――转换速度较慢。

⑵电阻网络:离子注入或扩散电阻条、薄膜电阻

离子注入或扩散电阻条:价廉物美,但精度不高;

薄膜电阻:高精度。

电路学习心得

电分学习心得 通过近一学期的电分学习,不仅使我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还从中感悟到许多的学习心得,下面我就谈一下这一学期学电分的心得体会。首先,对于电分的学习,获取知识是必然的,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我们接下学习像模电等其他电路之类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分刚开始学的时候或许有些生疏,因此会感觉有点困难,但当我们掌握其中的一定理并理解透彻之后,就发现其实电分还是十分简单的,它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在分析和做题上都上都有比较明确的步骤指导,只要我们能按老师课上所讲的那样去做,基本上所有的题都可迎刃而解。电分方法也固定唯一的,一个题并不一定只有一种分析方法,有时这种方法不会,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法。这样大大降低我们解题的难度。 然后就是关于我我们所学具体内容的问题,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认真对待这一部分内容,争取学的细致,学的透彻,避免存在知识上的漏洞或盲区。第七、八章,主要介绍了电容和电感两种电器元件及其一点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零输入、零状态及完全响应,含有电容和电感的动态电路第一次接触感觉用微分方程去解挺复杂,但当我掌握三要素法就会发现,一切问题都变的那么简单,所以一阶动态电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了。还有十章以后内容,主要是和正弦电路有关的了,当我们采用相量分析方法的时候就避免了微分方程带给我们的种种不便,以前直流电路中所适用的定律完全拿过来直接用,只不过是在这里是变成了相量形式。但是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就是在复数运算过程中一定保证正确性,否则,因为计算而导致最后结果出错那可真就是前功尽弃了。所以,对于复数计算有问题的同学在这方便可要多多注意咯。再谈一下对于老师讲课的一些感想:钟建老师的讲课方法我十分喜欢,讲课思路十分清晰,而且效率也特别高,虽然有些内容要求我们自学,但那些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对于特别重要的知识点,钟建老师总是讲的特别透彻,再加上课上一些习题的训练,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可理解。我现在对电分知识的掌握,钟建老师是功不可没的。 最后关于课余时间电分学习的一些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还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不要得问题积累的解决不了才想到去问老师,那时候成效也就不见的有多大了。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报告数模转换器DAC0832双缓冲输出设计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模转换器DAC0832双缓冲输出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AC0832芯片引脚、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应用单片机I/O 端口控制DAC0832实现数模转换的方法; 3)掌握DAC0832单缓冲和双缓冲控制技术及编程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DAC0832是8位分辨率的数模转换集成芯片,内部采用倒T 形网络,电流型 输出模式,电流输出稳定时间为1us ,采用单电源供电。 片内部由一个8位输入锁存器、一个8位DAC 寄存器和一个8位D/A 转换器构成,内部具有双缓冲结构,可以实现单缓冲、双缓冲数字输入。 双缓冲同步控制方式 : 针对多个模拟量需要同时输出的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双缓冲同步控制方式。D/A 转换数据的输入锁存和D/A 转换输出分两步完成。首先,CPU 分时向各路D/A 转换器输入要转换的数字量并锁存在各自的输入锁存器中,然后,CPU 同时对所有D/A 转换器发出输入所存数据打入DAC 寄存器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 VREF IOUT2 IOUT1 DGND VCC AGND RFB

多通道的同步模拟量数据输出。 应用双缓冲方式,可以在输出模拟信号的同时采集下一个数字量,有效地提高转换速度。另外,可以在多个D/A转换器同时工作时,利用双缓冲模式实现多路D/A的同步输出。 三、实验内容 通过单片机I/O端口控制两路DAC0832实现数模转换,控制方式采用双缓冲控制方式。 1.阅读理解双缓冲控制电路图,分析双缓冲模式下DAC0832与单片机接口电路的设计及两次DA转换实验在控制电路上的异同。 2.设计程序,实现双缓冲模式下DA转换的同步输出。 首先,CPU分时向各路D/A转换器输入要转换的数字量并锁存在各自的输入锁存器中,然后,通过按键控制,同时对两个DAC0832锁存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同步产生三角波、正弦波模拟输出信号。 四、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图 2,实验源程序 #include sbit DAC1_WR1=P2^0; sbit DAC2_WR1=P2^1; sbit DAC_SW1=P2^2; sbit DAC_SW2=P2^3;

2019年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

2019年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总结,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使之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下面就是整理的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一下吧。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知识点总结。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 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工作总结《电路知识点总结》。 十一、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

DAC0832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

附件1: 学号:0121109320507 课程设计 DAC0832接口电路 题目 及程序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信息sy1101 姓名芦启超 指导教师陈适 2014年 6月18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芦启超专业班级:信息sy1101 指导教师:陈适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DAC0832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 初始条件: (1) Quartus II、ISE 等软件; (2)课程设计辅导书:《Xilinx FPGA 设计与实践教程》 (3)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 主要任务: (1)掌握DAC0832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仿真软件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 (3)完成对DAC0832接口电路设计,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时间安排: (1)2014 年6月11日--2014 年6月18日理论设计、仿真设计 地点:鉴主13 楼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鉴主15 楼通信工程实验室。 (2)2014 年6 月18 日进行理论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基本原理 (1) 1.1 系统背景 (1) 1.2 FPGA最小系统简介 (1) 1.3 DAC0832简介 (2) 1.4 DAC0832 接口电路设计 (2) 1.5 DAC0832 接口电路程序设计 (3) 1.5.1 DAC0832 时序 (3) 1.5.2 DAC0832接口电路输出控制程序 (4) 2 仿真结果与分析 (7) 2.1 关于Quartus II 软件 (7) 2.1.1 Quartus II 的优点 (7) 2.1.2 Quartus II 对器件的支持 (7) 2.1.3 Quartus II 对第三方EDA 工具的支持 (8) 2.2 输出仿真结果 (8) 3 结论 (10) 总结与体会 (11) 参考文献 (12)

DAC0832中文资料

DAC0832引脚功能电路应用原理图 DAC0832是采样频率为八位的D/A转换芯片,集成电路内有两级输入寄存器,使DAC0832芯片具备双缓冲、单缓冲和直通三种输入方式,以便适于各种电路的需要(如要求多路D/A异步输入、同步转换等)。所以这个芯片的应用很广泛,关于DAC0832应用的一些重要资料见下图: D/A转换结果采用电流形式输出。若需要相应的模拟电压信号,可通过一个高输入阻抗的线性运算放大器实现。运放的反馈电阻可通过RFB端引用片内固有电阻,也可外接。DAC0832逻辑输入满足TTL电平,可直接与TTL电路或微机电路连接。

dac0832应用电路图 dac0832应用电路图: DAC0832引脚功能说明: DI0~DI7:数据输入线,TLL电平。 ILE:数据锁存允许控制信号输入线,高电平有效。CS:片选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WR1:为输入寄存器的写选通信号。 XFER:数据传送控制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WR2:为DAC寄存器写选通输入线。 Iout1:电流输出线。当输入全为1时Iout1最大。

Iout2: 电流输出线。其值与Iout1之和为一常数。 Rfb:反馈信号输入线,芯片内部有反馈电阻. Vcc:电源输入线 (+5v~+15v) Vref:基准电压输入线 (-10v~+10v) AGND:模拟地,摸拟信号和基准电源的参考地. DGND:数字地,两种地线在基准电源处共地比较好. 采用ADC0809实现A/D转换。 (一)D/A转换器DAC0832 DAC0832是采用CMOS工艺制成的单片直流输出型8位数/模转换器。如图4-82所示,它由倒T型R-2R电阻网络、模拟开关、运算放大器和参考电压VREF四大部分组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的模拟量V0为: 图4-82

电路实验总结

电路实验总结 总结的对象是什么?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电路实验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后来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可以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该要有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该怎么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该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

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应该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特别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特别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特别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电路实验总结二: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在

DAC0832电路与程序(正弦波)

DAC0832电路与程序设计(正弦波) 1.函数法正弦波 #include #include sbit cs1=P2^3; sbit rd=P2^4; unsigned char p,q; float f; int a; #define pi 3.1415926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i) { unsigned char j; for(;i>0;i--) for(j=0;j<110;j++); } void main() { cs1=0; rd=0; while(1) { q=0; for(q=0;q<225;q++) { p=5+q; if(p>255) p=0; f=(sin(2*pi/225*q)+1)*128; a=f;

P1=a; //delay(10); } } } 2.查表法正弦波高低频叠加 #include #include sbit cs1=P2^3; sbit rd=P2^4; unsigned char p,m; unsigned char code sin[]={ 0x80,0x83,0x86,0x89,0x8D,0x90,0x93,0x96,0x99,0x9C,0x9F,0xA2,0xA5,0xA8,0x AB,0xAE, 0xB1,0xB4,0xB7,0xBA,0xBC,0xBF,0xC2,0xC5,0xC7,0xCA,0xCC,0xCF,0xD1,0x D4,0xD6,0xD8, 0xDA,0xDD,0xDF,0xE1,0xE3,0xE5,0xE7,0xE9,0xEA,0xEC,0xEE,0xEF,0xF1,0x F2,0xF4,0xF5,

电路原理知识总结

电路原理总结 第一章基本元件和定律 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 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 4.负载大小的意义: 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 电路的断路处:I=0,U≠0 电路的短路处:U=0,I≠0 二.基尔霍夫定律 1.几个概念: 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2)表达式:i进总和=0 或:i进=i出 (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2)表达式:1 或:2 或:3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 三.电位的概念 (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称为接地。(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 (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1.理想电压源 (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 (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电流源起作用。 (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并联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压源的电压,电压源起作用。 4.理想电源与电阻的串并联 (1)理想电压源与电阻并联,可将电阻去掉(断开),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2)理想电流源与电阻串联,可将电阻去掉(短路),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5.实际的电压源可由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电阻的串联来表示。 实际的电流源可由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电阻的并联来表示。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报告:数模转换器DAC0832双缓冲输出设计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模转换器DAC0832双缓冲输出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AC0832芯片引脚、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应用单片机I/O端口控制DAC0832实现数模转换的方法; 3)掌握DAC0832单缓冲和双缓冲控制技术及编程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DAC0832是8位分辨率的数模转换集成芯片,内部采用倒T形网络,电流型输出模式,电流输出稳定时间为1us,采用单电源供电。 片内部由一个8位输入锁存器、一个8位DAC寄存器和一个8位D/A转换器构成,内部具有双缓冲结构,可以实现单缓冲、双缓冲数字输入。 双缓冲同步控制方式: 针对多个模拟量需要同时输出的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双缓冲同步控制方式。D/A转换数据的输入锁存和D/A转换输出分两步完成。首先,CPU分时向各路D/A转换器输入要转换的数字量并锁存在各自的输入锁存器中,然后,CPU同时对所有D/A转换器发出输入所存数据打入DAC寄存器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

多通道的同步模拟量数据输出。 应用双缓冲方式,可以在输出模拟信号的同时采集下一个数字量,有效地提高转换速度。另外,可以在多个D/A转换器同时工作时,利用双缓冲模式实现多路D/A的同步输出。 三、实验内容 通过单片机I/O端口控制两路DAC0832实现数模转换,控制方式采用双缓冲控制方式。 1.阅读理解双缓冲控制电路图,分析双缓冲模式下DAC0832与单片机接口电路的设计及两次DA转换实验在控制电路上的异同。 2.设计程序,实现双缓冲模式下DA转换的同步输出。 首先,CPU分时向各路D/A转换器输入要转换的数字量并锁存在各自的输入锁存器中,然后,通过按键控制,同时对两个DAC0832锁存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同步产生三角波、正弦波模拟输出信号。 四、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图 2,实验源程序 #include sbit DAC1_WR1=P2^0; sbit DAC2_WR1=P2^1; sbit DAC_SW1=P2^2; sbit DAC_SW2=P2^3;

数模转换DAC0832的应用(含电路和源程序)

[实验要求] 通过用单片机控制DAC0832输出锯齿波,让实验板上发光二极管D12由暗到亮变化,循环下去。[实验目的] 学会用单片机控制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 DAC0832:DAC0832是8位全MOS中速D/A 转换器,采用R—2RT 形电阻解码网络,转换结果为一对差动电流输出 [实验要求] 通过用单片机控制DAC0832输出锯齿波,让实验板上发光二极管D12由暗到亮变化,循环下去。 [实验目的] 学会用单片机控制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 DAC0832:DAC0832是8位全MOS中速D/A 转换器,采用R—2RT 形电阻解码网络,转换结果为一对差动电流输出,转换时间大约为1us。使用单电源+5V―+15V供电。参考电压为-10V-+10V。在此我们直接选择+5V 作为参考电压。DAC0832 有三种工作方式:直通方式,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在此我们选择直通的工作方式,将XFER WR2 CS 管脚全部接数字地。管脚8 接参考电压,在此我们接的参考电压是+5V。我们在控制P0口输出数据有规律的变化将可以产生三角波,锯齿波,梯型波等波形了。 [硬件电路] [源代码]

//TX-1BDA测试程序,下载后可观察到D13发光二极管由暗变亮再熄//灭过程, #include sbit wela=P2^7; //数码管位选 sbit dula=P2^6; //段选 sbit dawr=P3^6; //DA写数据 sbit csda=P3^2; //DA片选 unsigned char a,j,k;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i) //延时 { for(j=i;j>0;j--) for(k=125;k>0;k--); } void main() { wela=0; dula=0; csda=0; a=0; dawr=0; while(1) { P0=a; //给a不断的加一,然后送给DA delay(50); // 延时50ms 左右,再加一,再送DA。 a++; } } 注意:随着给DA送的数字量的不断增加,其转换成模拟量的电流也不断的增大,所以我们观察发光二极管D12就会从暗变亮,熄灭。。。

接口芯片dac0832的应用三角波、梯形波两种波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组 别:
第十组
题 目: 接口芯片 DAC0832 的应用
院 (系):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202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 月 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202学生姓名: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签名):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基于 Proteus 软件,绘制 8086 微处理器和 DAC0832 外围电路,实 现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 参数、设计要求等)
1、利用 Proteus 软件绘制由 8086 微处理器和 DAC0832 构造波形发生器; 2、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三角波、梯形波两种波形; 3、综合调试实现仿真功能。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刘乐善.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红卫.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顾晖,梁惺彦等.基于8086和Proteus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五、审核批准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摘要
D/A 转换器即 DAC 是指把输入的数字信号量信息转换成为对应的模拟量信 号输出。本次课设是采用 DAC0832 波形发生器来设计和实现,系统利用 8086 作 为系统的核心来控制整个电路,加上 74154TTL 4 线—16 线译码器和 74273TTL 带公共时钟复位八 D 触发器以及 7427TTL3 输入端三或非门等器件的使用来完成 整个电路的设计,从而实现三角波,方波,锯齿波和阶梯波等波形。
关键字:DAC0832 波形发生器

基本电路理论心得体会

浅谈我眼中的基电课 5100309423 李亦言开学之前,看着那厚厚的一本基电书,我真怀疑一个学期是不是能够学完,现在这个疑惑已经有了答案。翻翻前面学过的厚厚的多半本内容,有一点成就感的同时,也有一点小小的感触。 刚刚接触这门课,我仍然停留在高中电路分析的思维模式之中。由于高中所学电路比较简单,只需要你把为数不多的几个式子列出来,解一解方程就行了。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思维很有条理就能做出来。我按照这种方式,刚开始的内容还可以应付。但是随着电路逐渐复杂,内容的增加,这种偏重于经验的解题方式就失去了优越性,往往会漏写方程,或者写着写着思维混乱,或者根本无从下手。而且到后面列写节点矩阵,回路矩阵的时候,就完全对不上号了。于是我只能静下心去看课本,按照课本的思路进行,才慢慢有了感觉。所以我觉得,学习基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的规范化,在规范的基础之上再讲究灵活变通。如果一味的追求灵活和快速,丢掉了规范化的根基,越到后面学习会越发吃力。 此外我觉得,学好这门课,不仅要把基本知识点搞清楚,前后内容的横向比较,方法的归类总结也非常重要。纵观课本内容,有许多地方都是相似相通或者相互继承的,比如拉普拉斯变换与相量变换,回路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等等。比较性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学习更加高效,并找到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便加深理解记忆。翻一翻课本,我们会发现分析电路的很多方法,比如经典的电路分析法,三要素法,

拉普拉斯变换法,相量变化法等等。在我学习完这些方法之后,我觉得每种方法我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在实际应用这些方法时却出现了问题:到底什么时候用哪种方法比较好?缺少宏观的统筹把握,精力都放在了细节的方法上,这是我觉得我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随后我和同学进行了交流,把问题进行分类,找到每类问题对应的最佳解决方法,并对每种方法之间的包含关系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才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宏观的框架。 对于陈老师的上课风格,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和钦佩的。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上课时很有激情,思路清晰,简明扼要,有时候还很幽默与同学交流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给人感觉没有架子,很容易交流。 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老师上课所讲的只能是知识的主干和关键部分,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难以兼顾。而且讲课速度较,许多东西无法当场理解和记忆。所以,课后看教材就显得很关键了。对于这本教材,我个人认为编写的相当出色。从排版上看,重点突出,插图与文字结合得很好,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整本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相互承接的方式来安排内容,思路清晰。而且有适量的实例应用,和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对于我而言,这本教材所学过的内容,我都会认认真真的看上一遍。但是我觉得,只听课看书也是不够的。因为在听课和看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关键性的内容因为你体会不到它的作用而被你忽视掉。所以我觉得,理解记忆知识点之余,勤奋的去做一些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并弥补知识的漏洞。对于我而言,往往是做题遇到了困难,回头再去看书上相关内容,会给我更加

电路实验原理心得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在大二上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路实验,从简单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到示波器的使用,再到一阶电路,一共五个实验,通过这五个实验,我对电路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了电路的神奇与奥妙。不过说实话在做这次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这次电路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验,难度很大,但我知道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因此我想说,虽然我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后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竟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验中受益匪浅。 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中,进一步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验数据,经计算实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验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过在做这个实验,我想我们应该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尽管它的操作很简单,但如果你马虎大意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是你整个的实验前功尽弃! 在接下来的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对示波器的使用,我们通过了解示波器的原理,初步学会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在不同频率、不同振幅下的各种波形,并且通过毫伏表得出了在不同情况下毫伏表的读数。总的来说,通过此次电路实验,我的收获真的是蛮大的,不只是学会了一些一起的使用,如毫伏表,示波器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培养了我们的具体实验的能力。又因为在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实验现象,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并且分析现象的原因。特别有时当实验现象与我们预计的结果不相符时,就更加的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和分析了,并且进行适当的调节。因此电路实验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后来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可以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该要有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该怎么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该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应该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特别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特别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特别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应用笔记--DAC0832双电源

DAC0832双电源使用调试心得 2012-1-12 经过了一两天的制版和软件的调试,DAC0832的双电源的D/A转化已经完成,成功输出三角波。下面来分享自己的制作经历。 先贴下原理图和PCB:

设计的时,考虑布线的方便,8个数据线的顺序是打乱的,实现了真正的单面板,没有一根跳线的。 下面介绍下这块芯片的基本原理:8位并行、中速(建立时间1us)、电流型、低廉(10-20元)。 图1.1内部的控制方式(摘录DAC0832的Datasheet) 图1.2相应电路的具体介绍 在这次的实际使用时第8号脚(Vref)接的是负电源,可以用图1.2的电路理解,运放的负端和正端因为虚端而成零电位,因此运放的负端经过T型电阻网络向Vref(负电压) (Vo-V-)/Ro=(V- -Vref)/R 流出电流Ia,则Vo经过Ro向运放负端流出电流Ib,明显,Ia=Ib,由 可得,Vo输出为正电压。在这里,我们使用了反相放大电路,可得到的是Vo是正电压。如果你觉得还有点奇怪的话,那说明你还要看下模电书本了!还有,这里如果我们是从Vref 端经T型电阻网络向运放负端流电流,则必有运放负端经过Ro向输出Vo流出电流,这样的画输出就成负电压(运放也是双电源供电)!双电源电路实现的原理介绍就到这边。 在自己的制作过程中因自己的一个小马虎而使我调试了差不多一天。我是用Atmega16编的软件的三角波的程序,实现电压的0V~5V的三角波。程序在这边就不献丑了,这几十条代码。因为我的板子上的接口的数据线(D0~D7)排列是无序的,使我在与单片机的引脚连接时有点眼花缭乱。刚开始写好的三角波的程序一直不能实现标准的三角波,用示波器看

经典的20个模拟电路原理及其电路图汇总

经典的20个模拟电路原理及其电路图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是电子爱好者,只要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故障时电路的功能受到什么影响,测量时参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故障元器件的处理方法;定性分析电路信号的流向,相位变化;定性分析信号波形的变化过程;定性了解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大小,信号与阻抗的关系。有了这些电路知识,您极有可能成长为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出色的维修维护技师。 高级层次:是能定量计算这二十个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电路中信号电流或电压与电路参数的关系、电路中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特性、相位与频率关系特性、电路中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达到高级层次后,只要您愿意,受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将是您的首选职业。 一、桥式整流电路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伏安特性曲线: 理想开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输入输出波形: 3、计算: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二、电源滤波器 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 波形形成过程: 2、计算:滤波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选择。 三、信号滤波器 1、信号滤波器的作用: 与电源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LC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幅频关系和相频关系曲线。 3、画出通频带曲线。 计算谐振频率。

四、微分和积分电路 1、电路的作用,与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2、微分和积分电路电压变化过程分析,画出电压变化波形图。 3、计算:时间常数,电压变化方程,电阻和电容参数的选择。

电子电路实习报告范文

电子电路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1、学习焊接电路板的有关知识,熟练焊接的具体操作,电子电路实习报告。 2、看懂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了解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学会动手组装和焊接收音机。 3、学会调试收音机,能够清晰的收到电台。 4、学习使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动手绘制电路图。 二:焊接的技巧或注意事项 焊接是安装电路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焊锡之前应该先插上电烙铁的插头,给电烙铁加热。 2、焊接时,焊锡与电路板、电烙铁与电路板的夹角最好成45度,这样焊锡与电烙铁夹角成90度。 3、焊接时,焊锡与电烙铁接触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焊锡过多或是造成漏锡;也不要过短,以免造成虚焊。 4、元件的腿尽量要直,而且不要伸出太长,以1毫米为好,多余的可以剪掉。 5、焊完时,焊锡最好呈圆滑的圆锥状,而且还要有金属光泽。 三:收音机的原理 本收音机由输入回路高放混频级、一级中放、二级中放、前置低放兼检波级、低放级和功放级等部分组成接收频率范围为535千赫—1065千赫的中段。

1、具体原理如下原理图所示: 2、安装工艺要求: 动手焊接前用万用表将各元件测量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安装时先安装低矮和耐热元件(如电阻),然后再装大一点的元件(如中周、变压器),最后装怕热的元件(如三极管)。电阻的安装:将电阻的阻值选择好后根据两孔的距离弯曲电阻脚可采用卧式紧贴电路 板安装,也可以采用立式安装,高度要统一。瓷片电容和三极管的脚剪的长短要适中,它们不要超过中周的高度。电解电容紧贴线路板立式焊接,太高会影响后盖的安装。棒线圈的四根引线头可直接用电烙铁配合松香焊锡丝来回摩擦几次即可自动上锡,四个线头对应的焊在线路板的铜泊面。由于调谐用的双联拨盘安装时离电路板很进,所以在它的圆周内的高出部分的元件脚在焊锡前先用斜口钳剪去,以免安装或调协时有障碍,影响拨盘调谐的元件有T2和T4的引脚及接地焊片、双联的三个引出脚、电位器的开关脚和一个引脚脚,实习报告《电子电路实习报告》。耳机插座的安装:先将插座靠尾部下面一个焊片往下从根部弯曲90度插在电路板上,然后用剪下来的一个引脚一端插在靠尾部上端的孔内,另一端插在电路板对应的J孔内(如图),焊接时速度要快一点以免烫坏插座的塑料部分。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要弯曲后,直接插在电路板上焊接。喇叭安放挪位后再用电烙铁将周围的三个塑料桩子靠近喇叭边缘烫下去把喇叭压紧以免喇叭松动。 3、调试过程:

基本电路理论心得体会

浅谈我眼中的基电课 23 李亦言 开学之前,看着那厚厚的一本基电书,我真怀疑一个学期是不是能够学完,现在这个疑惑已经有了答案。翻翻前面学过的厚厚的多半本内容,有一点成就感的同时,也有一点小小的感触。 刚刚接触这门课,我仍然停留在高中电路分析的思维模式之中。由于高中所学电路比较简单,只需要你把为数不多的几个式子列出来,解一解方程就行了。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思维很有条理就能做出来。我按照这种方式,刚开始的内容还可以应付。但是随着电路逐渐复杂,内容的增加,这种偏重于经验的解题方式就失去了优越性,往往会漏写方程,或者写着写着思维混乱,或者根本无从下手。而且到后面列写节点矩阵,回路矩阵的时候,就完全对不上号了。于是我只能静下心去看课本,按照课本的思路进行,才慢慢有了感觉。所以我觉得,学习基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的规范化,在规范的基础之上再讲究灵活变通。如果一味的追求灵活和快速,丢掉了规范化的根基,越到后面学习会越发吃力。 此外我觉得,学好这门课,不仅要把基本知识点搞清楚,前后内容的横向比较,方法的归类总结也非常重要。纵观课本内容,有许多地方都是相似相通或者相互继承的,比如拉普拉斯变换与相量变换,回路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等等。比较性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学习更加高效,并找到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便加深理解记忆。翻一翻课本,我们会发现分析电路的很多方法,比如经典的电路分析法,三要素法,

拉普拉斯变换法,相量变化法等等。在我学习完这些方法之后,我觉得每种方法我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在实际应用这些方法时却出现了问题:到底什么时候用哪种方法比较好缺少宏观的统筹把握,精力都放在了细节的方法上,这是我觉得我自己学习中的问题。随后我和同学进行了交流,把问题进行分类,找到每类问题对应的最佳解决方法,并对每种方法之间的包含关系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才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宏观的框架。 对于陈老师的上课风格,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和钦佩的。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上课时很有激情,思路清晰,简明扼要,有时候还很幽默与同学交流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给人感觉没有架子,很容易交流。 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老师上课所讲的只能是知识的主干和关键部分,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难以兼顾。而且讲课速度较,许多东西无法当场理解和记忆。所以,课后看教材就显得很关键了。对于这本教材,我个人认为编写的相当出色。从排版上看,重点突出,插图与文字结合得很好,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整本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相互承接的方式来安排内容,思路清晰。而且有适量的实例应用,和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对于我而言,这本教材所学过的内容,我都会认认真真的看上一遍。但是我觉得,只听课看书也是不够的。因为在听课和看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关键性的内容因为你体会不到它的作用而被你忽视掉。所以我觉得,理解记忆知识点之余,勤奋的去做一些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并弥补知识的漏洞。对于我而言,往往是做题遇到了困难,回头再去看书上相关内容,会给我更加

电路原理知识例题总结

电路原理知识例题总结 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 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 4.负载大小的意义: 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 电路的断路处:I=0,U≠0 电路的短路处:U=0,I≠0 二.基尔霍夫定律 1.几个概念: 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2)表达式:i进总和=0 或: i进=i出 (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2)表达式:1 或: 2 或: 3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 三.电位的概念 (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称为接地。 (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 (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1.理想电压源 (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 (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 (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电流源起作用。 (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并联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压源的电压,电压源起作用。 4.理想电源与电阻的串并联 (1)理想电压源与电阻并联,可将电阻去掉(断开),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 (2)理想电流源与电阻串联,可将电阻去掉(短路),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 5.实际的电压源可由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电阻的串联来表示。 实际的电流源可由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电阻的并联来表示。 五.支路电流法 1.意义:用支路电流作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列方程的方法: (1)电路中有b条支路,共需列出b个方程。 (2)若电路中有n个结点,首先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n-1个电流方程。(3)然后选b-(n-1)个独立的回路,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的电压方程。3.注意问题: 若电路中某条支路包含电流源,则该支路的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少列一个回路的电压方程)。 六.叠加原理 1.意义:在线性电路中,各处的电压和电流是由多个电源单独作用相叠加的结果。 2.求解方法:考虑某一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它电源去掉,把其它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开。 3.注意问题:最后叠加时,应考虑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与总电流的方向问题。 叠加原理只适合于线性电路,不适合于非线性电路;只适合于电压与电流的计算,不适合于功率的计算。 七.戴维宁定理 1.意义:把一个复杂的含源二端网络,用一个电阻和电压源来等效。 2.等效电源电压的求法: 把负载电阻断开,求出电路的开路电压UOC。等效电源电压UeS等于二端网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