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 超高计算公式 七、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 标准差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180°)

Y ′=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

Y ″=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

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I=C -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

s L DR

J H -+

=180

π:圆缓桩号

K=H+L :缓直桩号

2. 计算公式: 1)当P

中桩坐标:X m =U+(C -P)cos(A+180°) Y m =V+(C -P)sin(A+18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

2)当I

()s

2

30RL I P M

A O π-?+= ()()2

3

90R I P I P G --

-=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 Y m =V+Tsin(A+180°)+GsinO

()s

2

90RL I P W π-?=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

3)当J

()()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

=??

?

??-?+?+=909090 ()R

J P R G π-?=90sin

2

中桩坐标:

()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

s m cos 30cos 90180cos 2

3

+??? ???+???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

s m sin 30sin 90180sin 2

3

+??? ???+???

? ?

?-+?++=π ()R

J P W π-?=

9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90°) Y b =Y m +Bsin(O+MW+90°)

4)当H

()s

RL K P M

MD A O π2

30180-?-?++= ()2

3

90R P K P K G --

-=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

()s

2

90RL K P W π-?=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 -MW+90°) Y b =Y m +Bsin(A+MD -MW+90°)

5)当P>K 时

中桩坐标:X m =U+(T+P -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90°) Y b =Y m +Bsin(A+MD+90°)

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

“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五、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R :曲线半径

i 1:ZY ~JD 方向的坡度 i 2:JD ~YZ 方向的坡度 T :曲线的切线长 E :外失距

x :竖曲线上的点到直圆或圆直的距离 y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修正值

2. 计算公式:

212

i i R

T -=

R T E 22

=

R

x y 22

= 六、 超高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i 0:路拱坡度

i b :超高坡度 L s :缓和曲线长

b 1:所求点~路中线距离

x 0: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C---C x :所求点~直缓或缓直的距离 h b :超高值

X0

LC=LS

1×i b

b 1HY(YH)

ZH(HZ)

相对于路中线超高值

行车道外侧边缘

行车道内侧边缘

X0=2×i0/(i0+ib)×Ls

X≤x0

hb=b1×(i0+ib)×X/Ls-b1×i0

hb=-(b1+bx)×i0

X≥x0

hb=-(b1+bx)×X/LS×ib

2. 计算公式(公式1):(绕中线旋转)

()

b s

i i L i x +=0002 1)当x ≤x 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行车道内侧边缘:()01i b b h x b +-= 2)当x ≥x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行车道内侧边缘:()b s

x b i L x

b b h +-=

1 3. 计算公式(公式2):

行车道外侧边缘:()100b L x i i i h s

b b ???

?

??

++

-=

行车道内侧边缘:()100b L x i i i h s

b b ???

? ??--

-=

七、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N :锤击数 M :地基承载力

2. 计算公式(公式1):(绕中线旋转)

()100

2785.0-?=

N M

注:贯入深度为30cm ,单位为MPa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样本平均值

S:样本标准差

2. 计算公式:

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差:

()

2

2

1

2

1

2

n

X

X

n

n

X

X

S

n

i

i n

i

i∑

∑?

?

?

?

?

-

=

-

==

=

基于样本估算标准差:

()

()1

1

2

1

2

1

2

-

?

?

?

?

?

-

=

-

-

=

∑∑

=

=

n

n

X

X

n

n

X

X

S

n

i

i n

i

i

五种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三版)计算题汇总 历年考点:定员,劳动成本,人工成本核算,招聘与配置,新知识:劳动定额的计算 一、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1.按产量定额计算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 2.按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 【能力要求】: 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原)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 实际上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适用于:有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公式中: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劳动定额可以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基本形式,两者转化关系为: 所以无论采用产量定额还是工时定额,两者计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一般来说,某工种生产产品的品种单一,变化较小而产量较大时,宜采用产量定额来计算。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如果把废品率考虑进来,则计算公式为: 二、劳动定员 【计算题】: 某企业主要生产 A、B、C 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和 2011年的订单如表所示。预计该企业在 2011 年的定额完成率为 110%,废品率为 2.5%,员工出勤率为95%。 请计算该企业 2011 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 【解答】: A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150×100=15000(工时) B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200×200=40000(工时) C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350×300=105000(工时) D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400×400=160000(工时) 总生产任务量=15000+40000+105000+160000=320000(工时) 2011 年员工年度工日数=365-11-104=250(天/人年) 【解答】:

数字信号处理常用公式(不惧怕繁琐的推导)

数学信号处理基本公式 1、傅里叶变换定义 连续正变换:X j ω = x t e ?j ωt dt ∞ ?∞ 连续反变换:x t =1 2π X j ω e j ωt d ω∞ ?∞ 离散正变换:21 ()(),0,1,,1N j nk N N N n X k x n W W e k N π--== ==-∑ 离散反变换:210 1()(),0,1,,1N j nk N N N n x n X k W W e n N N π---====-∑ 2、傅里叶变换性质 线性:[] )]([)]([))()((t g F t f F t g t f F βαβα+=+ 位移:)]([)]([0 0t f F e t t f F t j ω-=-; )]([)]([1010ωωωωF F e F F t j --=-. 尺度:设)]([)(t f f F =ω, )(||1)]([a F a at f F ω= . 微分:)]([)]('[t f F j t f F ω=,要求0)(lim =∞ →t f t )]([)()]([)(t f F j t f F n n ω=,要求()lim ()0(1,2,1)k t f t k n →+∞ ==- 积分:)]([1 ])([ t f F j dt t f F t ω= ? ∞ -,要求lim ()0t t f t dt -∞→+∞=? 帕塞瓦尔等式: () 2 2 1 ()()2f t dt F d ωωπ +∞ +∞ -∞-∞ = ?? ,)]([)(t f f F =ω 频率位移:若()ωj e X n x ?)(,则()() 00)(ωωω-?j n j e X n x e 时间共轭:若() ωj e X n x ?)(,则() ,)(**ωj e X n x -? 频率共轭:若()ω j e X n x ?)(,则()ω j e X n x * * )(?- 序列卷积:若)()()(n y n x n w *=,则)()()(z Y z X z W = 序列乘积:若)()()(n y n x n w =,则++---<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 式 1、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2、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οο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οο 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0 )y ,x (F b kx y 消y :02=++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5、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6、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0(,π∈αα 适用范围:k 1,k 2都存在且k 1k 2≠-1 , 2 11 21tan k k k k +-= α 若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 θtan 2 1211k k k k +-,]2,0(π ∈θ 注意:(1)l 1到l 2的角,指从l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l 2所成的角,范围),0(π l 1到l 2的夹角:指 l 1、l 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l 1⊥l 2时,夹角、到角= 2 π 。 (3)当l 1与l 2中有一条不存在斜率时,画图,求到角或夹角。 7、(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 ∈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 ,,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8、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各种百分率计算方法(公式)

百分数应用题中各种百分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公式) 所求的百分率名称意义公式(计算方法)出勤率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缺勤率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缺勤率=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达标率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达标率=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未达标率未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未达标率=未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占种子的总量(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种子的总数×100% 出粉率面粉的质量占小麦的质量的百分之几出粉率=面粉的质量/小麦的质量×100% 出米率出米的质量占稻谷的质量的百分之几出米率=出米的质量/稻谷的质量×100% 出油率油的质量占油料作物(黄豆、芝麻、花生仁等)质量的百分之几出油率=油的质量/油料作物的质量×100% 入学率实际入学人数占应入学人数的百分之几入学率=实际入学人数/应入学人数×100% 优秀率优秀的人数占参加考试的人数的百分之几优秀率=优秀的人数/参加考试的人数×100%及格率考试及格的人数占参加考试的人数的百分之几及格率=考试及格的人数/参加考试的总人数×100%不及格率考试不及格的人数占参加考试的人数的百分之几不及格率=不及格的人数/参加考试的总人数×100%正确率正确的题目数量占题目总量的百分之几正确率=正确的题目数量/题目总量×100% 错误率错误的题目数量占题目总量的百分之几错误率=错误的题目数量/题目总量×100% 成活率成活的树木的数量(动植物)占树木总量(动植物)的百分之几成活率=成活树木的量/树木总量×100% 命中率投中的球数点占投球的总数的百分之几命中率=投中的球数点/投球的总数×100% 射中率射中的次数占射击的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射中率=射中的次数/射击的总次数×100% 含盐(糖)率盐(糖)的质量占盐水(糖水)的百分之几含盐(糖)率=盐(糖)的质量/盐水(糖水)×100%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量占全部产品量的百分之几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量/全部产品的数量×100%不合格率不合格的产品数量占全部产品量的百分之几不合格率=不合格的产品数量/全部产品的数量×100%鸡蛋孵化率孵化成小鸡的数量占鸡蛋总数的百分之几鸡蛋孵化率=孵化成小鸡的数量/鸡蛋总数×100% 参与率参加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百分之几参与率=参加的人数/总人数×100% ××率=要求量(就是××所代表的信息)/单位“1”的量(总量)×100% 【注意:关于××必须理解其所代表的内容是人数、质量、物品的数量、次数等。】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水灰比定则)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的要求。作者提出的"全计算法"是以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了体积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推导得到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且将其二式与水胶比定则相结合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的配比和用量。因此称谓全计算法。全计算法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己近十年,广泛用于各种大型混凝土工程和近100个混凝土预拌站,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了便于广泛应用现制作成计算机软件。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5SR00529 1.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板(1) . 2.HP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2) 3..固定用水量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3) 4.卵石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4) 一. 模板使用说明 1..模板适用范围: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版(表1)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HPC)、高强混凝土(HSC)、流态混凝土(FLC)、泵送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细砂混凝土、以及其他现代混凝土。 2.有关参数的变化范围: 模板(1)中红色的数值是使用者根据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应输入的设计参数(共12项)。相关参数输入后,模板中自动生成混凝土系列配合比。 (1)..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p≥fcu.0+1.645σ 或 fco.p=fcu.0+10 (Mpa)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的计算,大家可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 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 1、栅隙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 25~40mm,机械清除16~25mm。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 50~100mm。 (3)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 (1)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栅渣/废水)。 (2)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3、其他参数 (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栅槽宽度B 式中,S 为栅条宽度,m;n 为栅条间隙数,个; b 为栅条间隙,m;为最大设计流量, m3/s;a 为格栅倾角,(°);h为栅前水深,m,不能高于来水管(渠)水深;v 为过栅流速, m/s。 (2)过栅水头损失如

解应用题必备的公式

解应用题必备的公式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百分之几?” 解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

内插法计算公式

内插法计算公式 1、X1、Y1为《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附表二中计费额的区段值;Y1、Y2为对应于X1、X2的收费基价;X为某区段间的插入值道;Y为对应于X由插入法计算而得的收费基价。 2、计费额小于500万元的,以计费额乘以3.3%的收费专率计算收费基价; 3、计费额大于1,000,000万元的,以计费额乘以1.039%的收费率计算收费基价。 【例】若计算得计费额为600万元,计算其收费基价属。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附表二: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表,计费额处于区段值500万元(收费基价为16.5万元)与1000万元(收费基价为30.1万元)之间,则对应于600万元计费额的收费基价: 内插法(Interpolation Method) 什么是内插法 在通过找到满足租赁交易各个期间所支付的最低租金支付额及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估计残值的折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的折现率,即租赁利率的方法中,内插法是在逐步法的基础上,找到两个接近准确答案的利率值,利用函数的连续性原理,通过假设关于租赁利率的租赁交易各个期间所支付的最低租金支付额及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估计残值的折现值与租赁资产的公平价值之差的函数为线性函数,求得在函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租赁利率。 内插法原理 数学内插法即“直线插入法”。其原理是,若A(i1,b1),B(i2,b2)为两点,则点P(i,b)在上述两点确定的直线上。而工程上常用的为i在i1,i2之间,从而P在点A、B之间,故称“直线内插法”。 数学内插法说明点P反映的变量遵循直线AB反映的线性关系。 上述公式易得。A、B、P三点共线,则 (b-b1)/(i-i1)=(b2-b1)/(i2-i1)=直线斜率,变换即得所求。 内插法的具体方法 求得满足以下函数的两个点,假设函数为线性函数,通过简单的比例式求出租赁利率。 以每期租金先付为例,函数如下:

全计算法HPC配合比设计

全计算法HPC砼设计 (刘良亚整理于2008-4-11)Hpc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王栋民、陈建奎教授研究发展的hpc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2.1Hpc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小,细掺量多 材料组成及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掺加新型高效减水剂,改善与提高砼的多种性能。 2.2全计算法配合比设计的技术基础 砼各种组成材料(包括固、液、气三相)具有体积加和性; 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来填充; 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气所组成。 该模型假定砼总体积为1m3(1000L),由水、水泥、细掺料、空气、砂、石部分组成,对应的体积分别为vw. Vc. Vf. Va.vs.vg.,浆体体积(Ve)=Vw+vc+vf+va,vs+vg(骨料体积)=1000-ve;干砂浆体积(ves)=vc+vf+va+vs.在HPC配合比计算时,式中ve和ves应根据原材料及施工现场具体确定,理论值可作为参考。 □C50HPC配合比设计实例 我们假定ve=350;ves=460,砼含气量4%。 原材料采用P.O42.5低碱水泥,细集料采用渭河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8,粗集料为二级级配碎石,最大粒径25mm;外加剂为聚羟酸高效减水剂,试验减水率26%,掺量(1.0%×胶体材料用量);各原材料经检验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砼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3.1配制强度=50+1.645*6=60MPa fcu。p——砼试配强度(mpa); fcu。0——砼设计强度(mpa);ó——强度标准差(mpa); 3.2水胶比=1/((60/0.48*42.5*1.09)+0.52)=0.31 A B―――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AB资料显示以下取值都有人用过,而且更倾向于后者,实际上水胶比很大程度

解方程的公式

解方程的公式: 1. 加法方程,求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x+3.7=9.2 1.8+x=11.6 解:x=9.2-3.7 解:x=11.6-1.8 x=x= 2. 减法方程,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如:15.6-x=10 如:x-3.6=1.8 解:x=15.6-10 解:x=1.8+3.6 x=x= 3. 乘法方程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 3.5x=7 解:x=7÷3.5 x= 4. 除法方程,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如:x÷6.3=5 如:21.7÷x=7 解:x=5×6.3 解:x=21.7÷7 x=x=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解方程的公式: 1. 加法方程,求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x+3.7=9.2 1.8+x=11.6 解:x=9.2-3.7 解:x=11.6-1.8 x=x= 2. 减法方程,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如:15.6-x=10 如:x-3.6=1.8 解:x=15.6-10 解:x=1.8+3.6 x=x= 3. 乘法方程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 3.5x=7 解:x=7÷3.5 x= 4. 除法方程,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如:x÷6.3=5 如:21.7÷x=7 解:x=5×6.3 解:x=21.7÷7 x=x=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计算方法公式总结

计算方法公式总结 绪论 绝对误差 e x x *=-,x *为准确值,x 为近似值。 绝对误差限 ||||e x x ε*=-≤,ε为正数,称为绝对误差限 相对误差* r x x e e x x * *-== 通常用r x x e e x x *-==表示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限||r r e ε≤或||r r e ε≤ 有效数字 一元函数y=f (x ) 绝对误差 '()()()e y f x e x = 相对误差 ''()()()()()()() r r e y f x e x xf x e y e x y y f x =≈= 二元函数y=f (x 1,x 2)

绝对误差 1212 12 12 (,)(,) () f x x f x x e y dx dx x x ?? =+ ?? 相对误差 121122 12 12 (,)(,) ()()() r r r f x x x f x x x e y e x e x x y x y ?? =+ ?? 机器数系 注:1. β≥2,且通常取2、4、6、8 2. n为计算机字长 3. 指数p称为阶码(指数),有固定上下限L、U

4. 尾数部 120.n s a a a =±,定位部p β 5. 机器数个数 1 12(1)(1)n U L ββ-+--+ 机器数误差限 舍入绝对 1|()|2 n p x fl x ββ--≤ 截断绝对|()|n p x fl x ββ--≤ 舍入相对1|()|1||2 n x fl x x β--≤ 截断相对1|()|||n x fl x x β--≤ 九韶算法 方程求根 ()()()m f x x x g x *=-,()0g x ≠,*x 为f (x )=0的m 重根。 二分法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如绝对体积法和假容重法),是以强度为基础的半定量计算方法,不能全面满足现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的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将此二式与水灰(胶)比定则相结合能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水泥、细掺料、砂、石、含气量、用水量和超塑化剂掺量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用量。用于流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防渗抗裂混凝土等现代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混凝土(HSC)和流态混凝土(FLC)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料多掺;(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因此,HPC的配合比设计比HSC和FLC更为严格合理,图--1表示各种材料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分区范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设计,HSC、FLCHE和PLC(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个范围之内,而HPC在AB线附近,由此证明HPC的配合比设计必须严格、精确和合理。 图1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 一、强度与水灰(胶)比的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早在1919年Duff Abrams(D.艾布拉姆斯)就发表了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定则:“对于一定的材料,强度仅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这一定则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σc=a/b1.5(W/C) 式中:σ c----一定龄期的抗压强度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碳源、除磷、反渗透、水泵和隔油池计算公式,由于篇幅较长,大家可选择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 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 1、栅隙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 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 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 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 (1) 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 (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 (栅渣/废水)。

(2) 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 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 (1)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 格栅前渠道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 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 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 大中型格栅间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 栅槽宽度B

七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梳理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所涉及的各种问题的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3.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 4.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市场经济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 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7.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8.储蓄问题 利润=本金×利润率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陈建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 北京工业大学陈建奎教授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 二.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三.砂率和用水量计算公式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五.配合比设计工程应用实例 六.结论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现代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组成的多相聚集体,并能满足“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水下浇筑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综合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多掺细掺料; (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

配合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二. 图1 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中最基混即假 定容重法和(的问题。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现代混)绝对体积法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并推导出混凝土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基础建立的普适数学模型,比定则相结合就能实现混凝土配(灰)公式。进而将此二式与水胶全计算法的创建和推广合比和组成的全计算,故称谓全计算法。应用几近十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近“现代混凝土配合期在总结混凝土工程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国 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这样使“全计算法”更加实用化、科学化和智能2005SR00529)化。全计算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计算,而且能检验和验证其它配合比的正确性。 2 1.现代混凝土的数学模型现代混凝土组成复杂,其中包括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7个组分。最简单处理方法是用多项式表示: F(x)=a+bx+cx+fx+gx+hx+ix+jx 7412635(1)

Excel公式处理文本有妙招

前面我们在《菜鸟进阶:Excel公式应用初步》中介绍了Excel公式应用的基础知识,以及几个简单实用的实例剖析:《销售情况统计》、《家庭收支管理》和《业绩奖金计算》等,并介绍了Excel日期与时间计算的常见实例,今天我们介绍Excel公式处理文本的实例剖析。文章末尾提供原文件供大家下载参考。 阅读导航: 一、判断单元格数据类型是否为文本 有时,我们需要判断单元格中是否包含文本,这时可以借助ISTEXT函数。 二、确定文本字符串的长度 当需要确定文本字符串的长度时,利用LEN函数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三、从文本字符串中提取字符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从文本字符串中提取字符,比如从姓名字符串中提取出姓,从包含国家和城市的字符串中提取出城市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供我们使用的常用函数有三个:LEFT、RIGHT和MID。 下面我们用三个实例进一步的体会它们的使用方法: 1. 使用LEFT函数提取姓名字符串中的姓字符 2. 使用RIGHT函数提取城市名称 3. 使用MID函数提取区域字符参阅专题: Excel常用函数 及实例剖析 四、将数值转换为文本并以指定格式显示 在某些任务中,我们需要将数值转换为文本,并以指定的格式显示,比如在将金额小写转换为大写格式的过程中,就有这种需求。这时在公式中利用TEXT函数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五、在文本中进行替换 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文本字符串中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文本,可以在公式中使用这两个函数:SUBSTITUTE和REPLACE。 一、判断单元格数据类型是否为文本 有时,我们需要判断单元格中是否包含文本,这时可以借助ISTEXT函数(具体函数功能以及用法请参阅《Excel常用函数及实例剖析》),如图1所示,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STEXT(A2)”。如果单元格中包含文本,则返回值为TRUE,反之,返回值为FALSE。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 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1)教学的重点 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 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3)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昨天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并补充理解判别公式的分类与应用。 (3)在小黑板上补充课后思考题:李强和萧晨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李强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萧晨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由特殊的解法(配方法)引导探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形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如绝对体积法和假容重法),是以强度为基础的半定量计算方法,不能全面满足现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的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将此二式与水灰(胶)比定则相结合能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水泥、细掺料、砂、石、含气量、用水量和超塑化剂掺量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用量。用于流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防渗抗裂混凝土等现代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混凝土(HSC)和流态混凝土(FLC)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料多掺;(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因此,HPC的配合比设计比HSC和FLC更为严格合理,图--1表示各种材料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分区范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设计,HSC、FLCHE和PLC(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个范围之内,而HPC在AB线附近,由此证明HPC的配合比设计必须严格、精确和合理。 图1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 一、强度与水灰(胶)比的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早在1919年Duff

Abrams(D.艾布拉姆斯)就发表了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定则:“对于一定的材料,强度仅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这一定则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σc=a/b1.5(W/C) 式中:σ c----一定龄期的抗压强度 3 a----经验常数,一般取925kg/m 该式成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强度的基础,近80年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几经发展,到目前为止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绝对体积法和假定容量法。 二、混凝土的普适体积模型, 混凝土是多相聚集、其组分包括: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水、空气和外加剂。我们基本观点如下:(1)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包括固、气、液三相)具有体积加和性(2)石子间的空隙由干砂浆来填充(3)干砂浆的空隙由水来填充(4)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气组成,根据以上观点混凝土普适体积模型建立如图---2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摘要】 数学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有较强的规律可探索,而探索与猜想不仅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而且要注重在观察实践中抽象出规律。在计算量较大时,规律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公式,按照:质疑—猜想—类比—探索—归纳—应用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公式法由配方法产生,且优于配方法,从而达到知识正迁移的目的。【关键词】 猜想探索配方交流矫正归纳拓展应用 【正文】 一、使用教材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2、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加强推理技能训练,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关键点: (1)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2)确定求根公式中 a 、 b 、 c 的值 四、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发现法 2、学生学法:质疑探究发现法 五、教法设计 质疑—猜想—类比—探索—归纳—应用 六、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己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想不想再探索一种比配方法更简单,更直接的方法? 大家一定想,那么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研究。 < 设计意图 > 数学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并且有时计算量较大,如果能简化计算,那是我们所期望的,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下面我们先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每组一题,每组派一名同学板演) 1.2x 2-4x-1=0 2. x 2+1.5=-3x 3.02 122=+-x x 4. 4x 2-3x+2=0 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进行反馈矫正。 学生: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板书:(1)移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建筑工程量计算方法(含图及计算公式)

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基础挖土 1、挖沟槽:V=(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沟槽长度+放坡增量 (1)挖土深度: ①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内,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室外设计地坪标高; ②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与自然地坪标高在±0.3m以外,挖土深度从基础垫层下表面算至自然设计地坪标高。(2)沟槽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3)放坡增量:沟槽长度×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 P7) 2、挖土方、基坑:V=(垫层边长+工作面)×(垫层边长+工作面)×挖土深度+放坡增量 (1)放坡增量:(垫层尺寸+工作面)×边数×挖土深度×系数(附表二 P7) 二、基础 1、各类混凝土基础的区分 (1)满堂基础:分为板式满堂基础和带式满堂基础,(图10-25 a、c、d)。

(2)带形基础 (3)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1)独立基础:V=a’× b’×厚度+棱台体积 (2)条形基础:V=断面面积×沟槽长度 (1)砖基础断面计算 砖基础多为大放脚形式,大放脚有等高与不等高两种。等高大放脚是以墙厚为基础,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2皮砖。不等高大放脚,每挑宽1/4砖,挑出砖厚为1皮与2皮相间(见图10-18)。

基础断面计算如下:(见图10-19) 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厚墙基面积+大放脚增加面积或 砖基断面面积=标准墙厚×(砖基础深+大放脚折加高度)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现浇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体积以m3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墙、板中㎡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全面工程造价全计算公式

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构成及计算 设备购置费= 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 进口设备抵岸价的构成及计算 进口设备抵岸价=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费+车辆购置附加费

国产非标准设备原价的构成及计算 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1+专用工具费率)×(1+废品损失费)+外购配套件费]×(1+包装费率)-外购配套件费}×(1+利润率)+销项税金

1、以直接费为基数: 间接费=直接费合计×间接费费率(%) 2、以人工费、机械费合计为基数: 间接费=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间接费费率(%) 3、以人工费为基数: 间接费=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合计×间接费费率(%) 间接费费率(%)=规费费率(%)+企业管理费费率(%) 规费的费率 1、以直接费为基数: )(人工费占直接费的比例工费含量 每万元发承包价中的人数每万元发承包价计算基规费缴纳标准)规费费率(%%??= ∑ 2、以人工费、机械费合计为基数: %100%??= ∑工费含量和机械费含量 每万元发承包价中的人数 每万元发承包价计算基规费缴纳标准)规费费率( 3、以人工费为基数: %100%??= ∑工费含量 每万元发承包价中的人数每万元发承包价计算基规费缴纳标准)规费费率( 企业管理费的费率 1、以直接费为基数: ) (人工费占直接费的比例人工单价 年有效施工天数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费率(%%??= 2、以人工费、机械费合计为基数: %100%?+?=每一工日机械使用费) (人工单价年有效施工天数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费率( 3、以人工费为基数: %100%??=人工单价年有效施工天数生产工人年平均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费率( 利润 1、以直接费为基数: 利润=(直接费+间接费)×相应利润率(%) 2、以人工费、机械费合计为基数: 利润=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相应利润率(%) 3、以人工费为基数: 利润=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合计×相应利润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