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 含答案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2.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3.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能正确列出氯水(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4.掌握氯气与碱的反应,认识含氯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1.氯元素的存在及Cl2的物理性质

(1)氯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主要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注: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2.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

成Cl -,表现出典型的氧化性。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反应方程式:H 2+Cl 2=====点燃

2HCl ,反应现象:H 2在Cl 2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与水的反应:Cl 2+H 2O

HCl +HClO ,氯水中含有的微粒有:Cl 2、H 2O 、HClO 、H +、Cl -、ClO -、OH -。

(4)氯气与碱的反应 ①Cl 2与NaOH 溶液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②工业上制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 2、Ca(ClO)2,其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

4.次氯酸的性质

(1)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 2CO 3还弱),在新制氯水

中主要以HClO 分子的形式存在。

(2)HClO 不稳定,易分解,光照时分解速率加快。其分解反应为2HClO=====光照

2HCl +O 2↑。

(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和漂白。漂白性实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气有毒,氯的化合物也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

(2)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3)Cl 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

(4)任何物质的燃烧都必须有O 2参与( )

(5)物质有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 2( )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

C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 .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气杀灭田鼠,利用了氯气有毒和密度较大的性质

[解析] Na 在Cl 2中燃烧生成NaCl 固体颗粒形成白烟,A 项错误;Cl 2是强氧化剂,变价金属与Cl 2反应生成高价态氯化物,Cu +

Cl 2=====点燃CuCl 2,B 项错误;H 2在Cl 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答案] D

知识点一 氯气的性质

1.Cl 2的物理性质

(1)氯气在通常条件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5℃时,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氯气。

(2)氯气易液化,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和固态,二者都是纯净物。

(3)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实验室制取的氯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Cl 2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把变价金属(如Fe 、Cu)氧化到最高价态(FeCl 3、CuCl 2)。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Cl 2除了能与H 2化合,还可跟P 、S 、C 等非金属直接化合,都体现了Cl 2的氧化性。

注:(1)燃烧是指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强调的是:①发光时也要发热;②反应剧烈;③实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④不一定要有氧气的参加。

(2)描述现象时,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烟;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雾。

(3)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Cl2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

Cl2与KI溶液反应:Cl2+2KI===2KCl+I2;

Cl2与SO2的水溶液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

【典例1】下列氯化物既可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也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3C.FeCl2D.AlCl3

[思路启迪]解决金属氯化物制备时,要抓住以下两点:(1)Cl2是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变价金属与Cl2反应生成高价态氯化物。

(2)盐酸是非氧化性酸,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氯化物。

[解析]Cu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CuCl2,但Cu与盐酸不反应,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Fe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FeCl3,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Fe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FeCl3,得不到FeCl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Al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AlCl3,且Al与盐酸反应制得AlCl3,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出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得到FeCl3;氯气不但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也能与某些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

(2)只有活泼金属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氯化物和H2。

[针对训练1]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 A.苍白色火焰B.瓶口有白雾

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D.爆炸

[解析]H2在Cl2中燃烧时生成氯化氢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生成。瓶内气体因Cl2的消耗而变浅,但不发生爆炸。故A、B、C正确,D错误。

[答案] D

知识点二氯水及其性质

1.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 HCl+HClO。

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

(2)氯水中的成分

“三分子”是:H2O、Cl2、HClO。

“四离子”是:H+、OH-、Cl-、ClO-。

2.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在氯水中含有多种微粒,因此在与不同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不同微粒的性质,现列表如下:

3.次氯酸(HClO)的性质与应用

(1)次氯酸的三大性质

(2)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4.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液氯的比较

【典例2】下列对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氯水中不含氯气分子,因此没有颜色

B.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先变红后褪为无色C.向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

D.由于次氯酸很稳定,因此氯水长时间保存也不会变质

[思路启迪]解答有关氯水性质问题的关键是清楚氯水中的各成分及其性质:Cl2决定了氯水的颜色,HClO决定了氯水的漂白性和不稳定性,H+决定了氯水的酸性,Cl-遇Ag+会生成白色沉淀AgCl。

[解析]氯水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分子,因此氯水呈浅黄绿色,故A错误;氯水中含有HCl和次氯酸,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先变红,后褪为无色,故B正确;向氯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故C错误;由于次氯酸很不稳定,因此氯水很容易变质,故D错误。

[答案] B

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性质的多重性:

[针对训练2]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B.加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OH-

C.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O2

[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因含HClO而具有漂白性,Cl2没有漂白性;B项,氯水中含有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C项,氯水中的盐酸与KHCO3反应产生CO2;D项,光照下氯水中的HClO发生分解反应产生O2。

[答案] D

知识点三漂白粉及其性质

1.反应原理

(1)与NaOH反应——制漂白液

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

(2)与石灰乳Ca(OH)2反应——制漂白粉

化学方程式: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漂白粉的成分为Ca(ClO)2、CaCl 2,有效成分是Ca(ClO)2。

2.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漂白液、漂白粉的漂白、消毒原理相同,都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具有漂白、消毒作用的次氯酸(HClO)。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家用漂白、消毒) Ca(ClO)2+2HCl===CaCl 2+2HClO(工业漂白)

3.漂白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会生成CaCl 2而失效,其反应原理为

Ca(ClO)2+H 2O +CO 2===CaCO 3↓+2HClO

2HClO=====光照

2HCl +O 2↑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典例3】 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 2

C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D .使用漂白粉漂白衣物时让衣物在漂白粉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让漂白粉与水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次氯酸

[思路启迪] 此题是考查各类漂白剂的制备原理及成分,漂白液是Cl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为NaClO ;漂白粉是Cl 2与石灰乳Ca(OH)2反应生成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

[解析] 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是混合物,故A 错误;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所以B 选项是错误的;因为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低成本较高,工

业上通常用石灰乳与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故C错误;利用HClO 的酸性弱于碳酸,浸泡一段时间,让CO2、H2O与Ca(ClO)2反应生成HClO,D项正确。

[答案] D

漂白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含有效氯约为35%;漂粉精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含有效氯约为70%。

[针对训练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次氯酸钠溶液B.次氯酸钙溶液

C.氯水D.氯化钙溶液

[解析]NaClO、Ca(ClO)2、HClO均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B、C均正确;D中CaCl2无漂白性,故选D。

[答案] D

课堂归纳小结

[知识脉络]

[核心要点]

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2.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3.氯水的成分——“三分子、四离子”。

“三分子”为Cl2、H2O、HClO;“四离子”为H+、Cl-、ClO -、OH-。

4.HClO具有弱酸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5.漂白粉的成分及性质。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B.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C.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D.铁在氯气中燃烧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是一样的

点燃[解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使铁显+3价:2Fe+3Cl2===== 2FeCl3,稀盐酸氧化性弱,使铁反应生成Fe2+:Fe+2HCl===FeCl2+H2↑,D项错误。

[答案] D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Ca 2++2ClO -+H 2O +CO 2===CaCO 3↓+2HClO

B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2OH -+Cl 2===Cl -+ClO -+H 2O

C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Ag +===AgCl ↓+H +

D .氯气通入水中:Cl 2+H 2O 2H ++Cl -+ClO -

[解析] A 项中CO 2过量,应生成Ca(HCO 3)2;C 项中HCl 应写成离子形式;D 项中HClO 为弱酸应写化学式。

[答案] B

3.某化学教师为进行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 溶液的棉花。先用酒精灯给钠预热,钠熔成小球时,撤去酒精灯,立即通入氯气,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 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发生的反应为2Na +Cl 2=====点燃

2NaCl

[解析] A 项,Na 和Cl 2发生反应生成NaCl 固体,对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有白烟(NaCl)生成;B 项,Cl 2有毒,为防止空气污染,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Cl 2;C 项,钠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

焰,发生的反应为2Na +Cl 2=====点燃2NaCl 。

[答案] C

4.下面对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氯可使湿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液氯具有漂白性

B .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的红色褪去

C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D .氯气有毒,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尾气;久置的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解析]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液氯没有漂白性,A 项错误;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B 项正确;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可以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C 项错误;氯气有毒,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而澄清石灰水浓度太小,吸收效果不好,D 项错误。

[答案] B

5.某化工厂生产的漂白粉,产品说明书如下:

(1)请为漂白粉写一份保存、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漂白粉的生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 ,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 与氧气,导致漂白粉失效,故保存时应密封、避光、在干燥地方保存,避免受潮与酸性物质接触;(2)①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 2===CaCl 2+Ca(ClO)2+2H 2O 。②漂白粉中含有Ca(ClO)2,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HClO ,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反应的相关方程式

为: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2HClO=====光照2HCl

+O 2↑。

[答案] (1)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随配随用,勿接触皮肤,不能用以漂洗丝、毛织品等

(2)①2Ca(OH)2+2Cl 2===Ca(ClO)2+CaCl 2+2H 2O

②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2HClO=====

光照2HCl +O 2↑

课后作业(九)

[基础巩固]

一、氯气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

B.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等盐的形式存在

C.人体的血液中含有NaCl,其浓度大约为0.9%

D.氯化钠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解析]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A选项错误。

[答案] 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

C.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

D.氯气和氯离子都显黄绿色

[解析]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Cl:、

Cl-:,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氯离子无毒、无色。

[答案] B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l2与碱的反应,属于Cl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B.利用Cl2与碱的反应,可以消除Cl2污染

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检验Cl2

D.Cl2与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Cl2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该反应前后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Cl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故A、B正确。因为Cl2的氧化性大于I2,可以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淀粉遇I2变蓝,故C正确。Cl2与盐的反应,氯元素均有价态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 D

二、氯水及其性质

4.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配得的溶液变质的是()

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NaBr⑤FeCl2

A.只有②④B.只有④⑤

C.只有②④⑤D.全部

[解析]氯气消毒的自来水相当于新制氯水,因此配制溶液时,可能会使配得的溶液变质。

①Cl2+2NaOH===NaCl+NaClO+H2O;②Cl-+Ag+===AgCl↓;③Na2CO3+2HCl===2NaCl+H2O+CO2↑;④2NaBr +Cl2===2NaCl+Br2;⑤2FeCl2+Cl2===2FeCl3。

[答案] D

5.在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的实验和结论一致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的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体,说明溶液中有Cl2的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氯水中有Cl-的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溶液中有HClO 分子的存在

[解析]A项,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HClO;B项,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有Cl2;C项,因为先加盐酸酸化,已经引入了Cl-,不能确定氯水中是否含有Cl-;D项,Cl2与NaOH发生反应。

[答案] 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有三分子:Cl2、HClO、H2O,三离子:Cl-、ClO-、H+

B.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Mg粉末,有气泡冒出,发生反应:Mg+2H+===Mg2++H2↑

D.向紫色石蕊中滴加新制氯水,其现象为溶液变红

[解析]A项中新制氯水中含三分子:Cl2、HClO、H2O,四离子:H+、Cl-、ClO-、OH-;B项氯水中的Cl2可氧化Fe2+,则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故错误;D项中溶液先变红,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后褪色,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故C项正确。

[答案] C

三、漂白粉及其性质

7.以下有关漂白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

②漂白粉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漂白粉有毒,能毒死病菌

③漂白粉放入稀酸中可以提高漂白速度

④氯气与碱反应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漂白粉是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①错误;漂白粉能用来杀菌消毒的原因是Ca(ClO)2与空气中的CO2和H2O作用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②错误;当漂白粉与酸接触时,也可生成HClO,且漂白粉与稀酸反应生成HClO的速度较快,故漂白粉放入稀酸中可提高漂白速度,③正确;氯气与碱反应可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次氯酸盐可与CO2、H2O或与稀酸作用生成HClO,④正确。

[答案] C

8.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 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________________;

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_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为氯气;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则C为氯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2011-11 此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指定的位置,否则所做答案无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Fe:56 Zn:65 Cu:64 Ag:108 Ba:23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NaCl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B、SO3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3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纯净物②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③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④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⑤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A、全部 B、⑤⑥ C、③④ D、①② 3、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 4、Ag+、PO-3 4 、Cl--B、Fe3+、H+、I-、HCO- 3 C、K+、Na+、NO- 3、MnO- 4 D、Al3+、Ca2+、SO-2 4 、CO-2 3 4、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 5、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最多的是() A、4 g H2 B、22.4 L O2 C、36.5 g HCl D、0.5 mol SO2 6、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直径在1nm-l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这样的分散系是 A、悬浊液 B、胶体 C、溶液 D、乳浊液 7、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8、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 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A、250mL 1mol/L AlCl3溶液 B、300mL 5mol/L KClO3溶液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2.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4.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5.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6.进一步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 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 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和氯气的性质实验,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氯气与几种单质的演示实验,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由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PPT2)[ 对图片作简单解释:树状图由根部的salt(食盐)开始,正好衔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树冠上白色背景的文字表示这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灰色背景的则表示物质中不含氯元素。矩形框图表示中间产物(媒介物等)或生产的中间环节,椭圆形框图表示最终的用途。]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来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样品,嗅闻气味――注意嗅闻方法。 [板书]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PPT3)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叙述]现在我们可以解释“氯气”这个名字的由来了,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的",英文名称为"Chlorine",我国清代翻译家徐寿最初把它翻译为"绿气",后来把两个字合并称为"氯"。 氯气曾被用作强杀伤性的武器,因为它会对呼吸道造成有害影响,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里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在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 虽然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只要我们恰当、合理地使用氯气,它会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设问]怎样保存、运输氯气呢? [媒体]展示氯气的钢瓶图片。 [板书]从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判断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氯气易液化――液氯――纯净物。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设问]氯气作为一种非金属单质,它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演示实验]氯气与钠反应 氯气与铁丝反应 氯气与铜丝反应 氯气与氢气反应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氯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氯及其化合物 要点一: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常温条件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氯气容易液化,液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液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 1、无色气体A在一种黄绿色气体B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气体C.B与金属D反应可生成白色固体E,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F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D与水反应可生成A,A在G中燃烧生成水、推断出各种物质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E.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由D生成F:; b.F与CO2反应:; c.D与水反应:. 【解答】解:黄绿色气体B为Cl2,气体A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应为H2,反应生成HCl,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浅黄色固体F,D应为Na,F为Na2O2,

则E为NaCl,Na2O2与CO2反应可得到气体G,G为O2,则 (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Cl2,C为HCl,E为NaCl,故答案为:Cl2;HCl;NaCl;(2)D为Na,F为Na2O2,Na与O2反应可生成Na2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2=Na2O2,F为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D为Na,与水剧烈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a.2Na+O2=Na2O2;b.2Na2O2+2CO2=2Na2CO3+O2↑;c.2Na+2H2O=2NaOH+H2↑.2、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B.11:3C.3:1D.4:1 【解答】解:根据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ClO﹣,失去1个电子,由Cl到ClO3﹣,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1+3×5=16个电子;由Cl到Cl﹣,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1。 故选:D。 变式训练 1、某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 ?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 ?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 ?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 ?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 ?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B.????C.????D.????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B.CuCl2C.HCl D.FeCl2 要点二:氯水及次氯酸 1、氯水的成分 三种分子:Cl2、HClO、H2O 四种离子:H+、OH-、Cl-、ClO- 2、氯水的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志强教育一对一讲义 教师: 王转转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生签字:______ 课 题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的分类,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 离子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 学 习 内 容 与 过 程 一、 物质的分类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Na 2O C .NaClO D .FeSO 4 2、 按要求给下列物质分类: ?Ba(OH)2 ? AgNO 3 ? BaCl 2 ? BaCO 3 ? FeCl 3 ?Mg(OH)2 ? BaSO 4 ?AgCl ?Ag 2CO 3 属于碱的是_______ ___ ___ 属于硝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碳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硫酸盐的是____ ___ 属于盐酸盐的是 ____ ____ 属于钡盐的是_____ ______ 以上题中的物质为例 ,填空。 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海水 ②蒸馏水 ③氨水 ④食盐水 ⑤汞 ⑥液溴 ⑦硝酸溶液 ⑧硝酸银 ⑨纯碱 ⑩烧碱 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二、离子反应 1、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看不清就放大点) 2011、9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 (1) 不正确。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若不指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而仅指出气体的体积,则无法知道气体的物 质的量,也无法知道分子数。 (2) 不正确。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3) 不正确。水在标准状况时将结成冰(严格地说是处于冰、水共存状态),1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 (4) 正确。

高一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2009-2010豫南七校期末)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3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6.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SO2-4+Ba2+===BaSO4↓来表示的是() A.BaCO3+H2SO4===BaSO4↓+H2O+CO2↑ B.BaCl2+Na2CO3===BaCO3↓+2NaCl C.Ba(OH)2+CuSO4===Cu(OH)2↓+BaSO4↓ D.BaCl2+Na2SO4===BaSO4↓+2NaCl 8.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l-、Fe3+、NO-3、OH- B.HCO-3、Cl-、Na+、H+ C.Ba2+、Cl-、CO2-3、K+ D.NH+4、K+、OH-、Cl-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Mg2++2OH-===Mg(OH)2↓ 10.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11.(贵州兴义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次月考,17)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1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下列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HCO-3B.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 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 (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 (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 (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 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 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 KClO3 KMnO4 HNO3 H2O2 Fe3+等H2 C CO 金属单质等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 4.C 5.D 6.C 7.C B 8.B C 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 (2)还原剂P氧化剂O2 转移电子20e- (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 (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10.略 第二章复习题 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 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 (2)2Cu+O2+H2O+CO2=Cu2(OH)2CO3转移4e- 2.还原性 3.C;S和KNO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