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基于对江苏省xx小学的调查

摘要: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编制“关于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建湖县草堰口镇xx小学展开调查,通过各种比较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在与父母的关系上表现较为冷漠,与抚养人的关系虽然比较亲密却经常有孤独感,认为老师像亲人一样、期望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信心和鼓励,与同伴的关系甚为紧密。同时,对留守儿童中“母亲是否外出”的两类样本进行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母亲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相对父亲更为重要。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口流动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和大幅度。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1亿流动人口,由此所产生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研究者的大力呼吁和各级政府的积极行动,关注并解决“城市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已经纳入了各地的工作议事日程。然而,流动人口子女除了“城市民工子弟”外,还包括“留守儿童”,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更加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留守儿童”的概念在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里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其外延越来越大,逐渐演化为上述含义。“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事实,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这些“准孤儿”的成长状况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这一领域的逐渐关注,相关的研究和报道也越来越多。代表性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究所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认为,由于现实或他们(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原因,他们对子女的关爱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这就造成许多“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方面的真空。1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还有很多,主要是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养成入手,对于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是很多。然而,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客观地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特征和能力表现是研究必需的。因此,我们的研究问题是:对于父母两方或一方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状况怎样?在与各种群体的共处中他们是如何成长的?面对他们成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困难,作为家长和学校以至社会该如何作为,才能培养他们在这种近乎天然的弱势独立生存的能力,从而削弱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公平?

基于以上的研究问题,我们选择了江苏省“留守儿童”的集中地之一——江苏省xx 小学展开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和揭示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

二、研究工具及对象

1、研究工具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编制问卷的方式进行。《关于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了解和把握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1)生活独立性,(2)学习独立性,(3)与教师的关系,(4)与父母的关系,(5)与扶养人的关系,(6)与同学的关系,(7)其他。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江苏省建湖县草堰口镇xx小学为调查对象。江苏省建湖县草堰口镇xx小学是江苏省留守儿童的聚集地之一, XX小学共有604名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1.2%。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及有效率100%。其中,“留守儿童”255名,“非留守儿童”425名。

三、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七个方面,关于流动儿童成长状况的研究结果如下:

1、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是我们所关心的。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的状况,问卷特设7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起居、穿衣、做家务、整理书包、上学等方面都存在较高水平的独立性,其具备了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74.3%的儿童“每天不需要别人叫醒起床”,96.2%的儿童“每天起床是自己穿衣服”,95.8%的儿童“每天是自己整理书包去上学”,78.2%的儿童“每天能自己按时休息”,49.6%的儿童“经常做些家务”。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强于当地的非留守儿童。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很重要的,因此父母外出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而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

2、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独立性水平。91.1%的儿童“每月迟到的次数在5次以下”,84.1%的儿童“经常能够自觉地按时完成作业”,63.3%的儿童能够“经常看一些课外书”,93.3%的学生“喜欢上学”。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中发现:(1)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13个百分点;(2)留守儿童中“父母管其学习”的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10个百分点;(3)在他们“遇到困难找父母帮忙”的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低14个百分点。“请同学帮助”的则比非留守儿童高出14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平时无法给他们以学习上的帮助,以致于他们只有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有帮助的。然而从比较的差异性上来看,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困难更多,这对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

心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毕竟有一种生理上的弱势,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并非足以很好的学习,在遇到困难时没有父母给予适时的帮助会使其心理遭受更大的挫折。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3、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父母,部分儿童在与父母的关系上稍显冷漠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们认为亲子之间还是互相理解的。85.1%的留守儿童认为在“遇到困难时,爸妈给了很大的帮助”,89.6%的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95.7%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会很想念他们”,90.6%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父母外出回家,会非常高兴”,94%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比较了解他们”,90.6%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关心他们”,96.6%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比较亲密和正常的。

但是其中一个问题的结果也许又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即29.2%的留守儿童认为“当同学和他的父母一起出去玩时,并不羡慕”。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应该会对这种事情比较羡慕或者期待,可调查的部分结果反映却恰恰相反。其中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父母外出,并未在亲子关系上给孩子留下任何不良的影响,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二是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孩子已经对于良好甚或亲密亲子关系的期望很低,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如果原因是后者,作为家长应该引起重视。

4、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4.3%的留守儿童认为“当父母外出时,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把他照顾得很好”,71.1%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照顾他的人就像爸爸妈妈一样”,88.5%的留守儿童“觉得现在生活很开心”。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抚养人能够像父母一样比较好地照顾孩子,因此生活得比较开心。这种调查结果会让我们对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状况少了几分担心。

然而,在调查中还有一项结果值得注意,即虽然留守儿童与抚养人关系比较亲密,然而他们有孤单感的比例还是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抚养人虽然能够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还是无法让孩子在精神上有一种支撑和依赖。这种孤独感的长期存在无疑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作为家长和学校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5、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

问卷调查表明,94.4%的留守儿童“喜欢老师”,79.8%的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

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14.4%的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只有9.9%的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6、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同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5.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77.4%的留守儿童“在

遇到困难时,很多朋友会帮助他”;79.1%的留守儿童“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愿意找他帮忙”;除父母以外,他们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开心。

从年龄特征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是有非常强烈的需要的,“同辈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留守儿童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的感情沟通便更多的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如此以来,同学则成为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7、母亲留守更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问卷的统计分析中,我们以母亲是否外出为纬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在12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的独立性、学习兴趣、对父母的感情、对抚养人的态度和与朋友的关系上。此结果表明,母亲是否留守对儿童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有母亲在的情况下,孩子的成长与能力发展状况与非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差异。可见,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成长过程更需要母亲的参与,这是此年龄段儿童成长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性。

表1:母亲是否留守的不同儿童差异性分析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四、讨论及建议

1、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该如何作为?

通过问卷以及两天的系列活动,我们发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是这样一个概念:(1)异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即使不在家也从不放松要求;(2)长时间外出,孩子们已经习惯了;(3)他们很辛苦,没时间陪“我们”玩。

虽说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它使得孩子在亲情体验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调查中有那么多孩子有很强的孤独感就是力证。在活动的交谈中,一些孩子对于“家长是否回家陪他们”表现出异常的淡漠。如此看来,长时间亲情体验的缺失既可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很小就对人间的冷暖失去兴趣,如此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于是在此,我们倡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对孩子多付出一些关心,不能让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不良影响。

也许,对于孩子多一些关心是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但是父母应该关心什么,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仅仅是学习成绩吗?当然不是。可是通过了解2我们发现,正是因为家长不在家,比在家的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致于每次回家或者打电话仅有的沟通时间都用在了关心学习上,对于其成长体验中所缺失的那部分关注的非常不够。如此以来,也就使得很多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具备了可能性。因此,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建议留守儿童的家长们更多的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更多的在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上作出努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其学习成绩。

2、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将如何作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样一群有着特殊成长背景的孩子,学校教育应该抱有怎样的期待,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树立恰当的学生观,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一种应有的合作竞争意识?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从问卷调查和活动中我们已经体会到,由于学校里大多是女教师,因此留守儿童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像母爱一样的情感体验,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言,仅此而已是不够的。基于调查给我们的思考,我们建议留守儿童的教师们不要吝啬你们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许在这些孩子身上会有更明显的体现。此外,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更应该培养其坚强的社会适应力,如何能够让他们通过体验父母在社会上生存的艰辛,来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不至于变得孤僻或感情冷漠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孩子可能是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地成长,这些孩子可能是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地成长,这些孩子也可能是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但是,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不会不习惯遭受冷落;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不会将别人也当作自己的玩具;也许只有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感恩。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孩子时,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那些随处坚韧生长的“小草”。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群体中来,让我们一起去关注留守,守望未来。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在中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不去管制。那将会使留守儿童成为流浪儿童的新来源,或被操纵走向犯罪。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云南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一、基本情况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 XX年末总人口为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万人。云南现有农村劳动力216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30万人,截止XX年6月,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本报告所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4个月或全年累计6个月以上,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孩子。 (一)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是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今年8月,我省留守儿童总数已达万人,占全省万0-17岁儿童的%。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总数的比例为%,七年来上升了个百分点。 二是分布广,不均衡。从统计分析,我省16个州市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三是留守早,时间长。我省有32%的留守儿童不到6岁就留守,有53%的留守儿童在7-12岁时留守。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三年以上的占34%,一年至三年的占31%,四个月至一年的占35%。 四是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省外务工的占53%,在省城务工的占17%。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经常保持联系的占46%,偶尔联系的占46%,从不联系的占8%。每年能与父母能见上一面的占%,多年才见一面的占%。 五是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调查中,有%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也因此,有%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一是以隔代监护为主,多监护方式并存。我省留守儿童主要有单亲监护(父亲监护、母亲监护)、隔代监护(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儿童自我监护、其它监护等几种,其中又以隔代监护为主,占49%。 二是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管教方法简单。我省留守儿童监护人没上过学的占%,小学及小学未毕业的占%,留守儿童父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母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监护人采用放任自流的管教方法的占%,采用打骂教育方法的占%,采用说服教育、民主教育的仅占%。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落差拉大,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中青年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远赴发达地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因为多方面原因滞留家中,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父母的远离深刻影响着这些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综述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进行一个梳理,希望有利于理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方便后续学者的研究。一、概念界定 虽然社会各界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就“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仍然缺少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定义(璐叶敬忠,2009),根据不同的研究实地取样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着眼点,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共识 就概念而言,学者均认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有学者专门就留守儿童的

概念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国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是以流动儿童为参照的,同时指出,留守儿童比流动儿童复杂的多,因开阔视野,从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林培森袁爱玲,2007)。 (二)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分歧 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的概念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 1.父母外出现象 现有的研究对于这一标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父母双方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才可称为留守儿童;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父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孩子就可称为留守(罗静等,2009)。 2.留守时间 就留守时间而言,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角度。有的学者描述过于模糊,如方用到的是长年外出这一词;也有学者用了具体时间,吕绍清则以半年作为标准。然而究竟是以一个累加的时间还是一个连续性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研究。 3.儿童年龄维度 现有研究对于儿童年龄维度的使用差别较大,丁杰、吴霓等认为在6~16周岁之间;吕绍清则认为在读初中或小学阶段;方认为在未成年阶段;段成荣、周福林认为在14岁以下;于小燕则认为在4~16周岁之间。 4.留守地域 留守地域是其留守状态的一个体现(璐叶敬忠,2009)。一般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许德斌时间:2011年4月3日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

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

庙滩镇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展开“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动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留守儿童”问题既影响到“留守儿童”个体的性格、心理、学习、行为方面,也影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其群体之庞大,所暴露的问题之多,使“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活动旨在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关爱,并得到一份珍贵的礼物。社会的关爱是留守儿童的精神食粮,能为他们开设一扇理解世界的窗口,树立他们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亲情缺失,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协助。 学习习惯差。 2、生活失助: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贫困,衣食住行等方面缺乏照顾,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3、心理失恒:留守儿童普遍存有着不同水准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好玩,行为失控。如部分留守儿童有偷盗等恶劣行为。 4、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5、安全失保:因为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生活安全问题: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放学)。 6、因为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水平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募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校团委展开的“团员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展开“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展开“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九龙镇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 年 11 月 7 日—13 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为区委、区政府出台帮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地点: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 调查方法:工作驻点、走访、访谈 一、基本情况 颍州区明珠双语学校共有17教学班,其中幼儿园6教学班,小 学部8教学班,初中部3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836人。其中共有“留 守儿童”697 人,占在校人数的83 %,年龄在4—15岁不等,经调 查得知:这697名“留守儿童“中有102 名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 其余595 名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 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

脱离了法定 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 育”的现象。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在校能够安心 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明珠双语学校从2004年开始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 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 “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 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 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 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 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

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打开留守儿童的心灵之窗》 ——马娟娟 理论分析: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心,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助人及自助的过程。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不在承受着孤单,都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玩耍,消除各种压力,使其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不再自我封闭、抑郁等倾向。 二、辅导对象 低年级留守儿童。 三、活动准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放下原有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的城市谋生,但是由于受到体质因素的影响,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阶段、急需父爱和母爱的孩子被留在了家中,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此时的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他们的心理成长更容易被人忽略。这个阶段的心理成长状况直接到他们的一生。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已经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一、让他们写出所思所想 1、设立“知心话”信箱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成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困难,想要寻求的帮助,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做有助于老师了解班级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2、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写信告诉父母,既有助于满足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又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沟通,让孩子体味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有效化解孩子对父母的不公正的怨恨。 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1、心里不愉快时就大声喊出来。 由于父母长不在身边,很多孩子比较敏感,看到别的同学有家长接送,下雨有父母送伞,生病有父母嘘寒问暖,可以跟父母撒娇,可以和父母一起玩,他们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于在受到一些委屈时,总感觉是因为没有父母在而受了委屈,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此时,我们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正确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实践证明: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喊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心理释放方式。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平时在班级与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情在同学面前说长出来,大家以平和的心态,互相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互相理解,把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消除掉,互让一步,海阔天空,心情舒畅。 2、给父母打电话。 老师打电话前,应做好留守儿童的指导工作。他们打电话,往往父母还未听其言,就先问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戈主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邓金平 副组长:王文林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1-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2-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294-69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XX年8月—XX年6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 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 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 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 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 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

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困境和社会工作介入

专业代码:030302 学号:XXXXXXXXX 贵州师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困境 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年级:2009级 姓名:铭雄 指导教师:国胜老师(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3年4月15日

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专业:社会工作级别:2009级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困境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铭雄 中文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不仅影响着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存在教育弱化、学业负担重;安全存在隐患;心理健康让人担忧;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有必要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摆脱社会化困境,使其走上正常的成长发展轨道。 中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社会工作介入 Abstract:Socializ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not only affects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mselves, family harmo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social progres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pres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weakening, the heavy academic burden; Safety hidden trouble; Mental health concern;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etc.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help socializ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get rid of the trouble, make it to the normal growth trajectory.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ocialization;the invention of social work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1.4亿①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有很多为人父母,由于我国建国以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体制性因素,加上农民工职业变动较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和生活不稳定等各种因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原户籍地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数量较为庞大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时间较长,自己在户籍所在地农村(或于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亲人)生活的,需要依靠父母保障自己的生活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相关资料显示,教育部有关座谈会在2004年就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1000万。国家城调总队省城调队根据对省鲁山、叶城等四个乡镇500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概率测算出全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②《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25日在《留守子女渴望亲情:来自中国打工第一镇的调查报告》一文中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①引至《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第1页。 ②引至叶敬忠:《留守中国: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第7页。

2013__201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寸塘口小学2013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团委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2020年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2017年鸟塘铺完小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

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秦华国 副组长:冯顺华颜君 组员:唐海霞何礼科唐艳陈霞陈蜜李佳伦郑孟君秦玲萍秦思远唐苗秦超要艾洁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班主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 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3、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 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的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

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的人认为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学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学分析 2012-7-3 14:43:39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7期 王晓艳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探索改变留守儿童成长现状的途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本地就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城市为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提供保障;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学分析 作者简介:王晓艳(1975-)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办公室,助理馆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田间,到城镇务工。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也因此使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此,全社会应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队伍庞大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学者按0.95%的抽样比例测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仅以2000年为界就已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和海南6省的就占到留守儿童比例的55.2%,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从2000年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恰恰处于最快的发展期,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绝不止2300 万,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了30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2、多数留守儿童目前的生活状态令人堪忧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表现出冷漠、行为孤僻,暴躁、冲动易怒,缺乏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导致个性发展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人身安全无保证。由于缺乏家长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还面临其他安全隐患,例如农村学校分布的重新规划,使多数孩子上学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 (3)违法违纪现象增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空白,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乏正确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还有人染上毒品甚至走上贩卖毒品的不归路。家庭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X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的教育方针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措施: 1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1)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 (2)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 (3)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3.留守儿童联系制度。 (1)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以班级为整体,统一思想,统一主题,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 (2)家长会上班主任及有关任课教师均应准时参加,向家长汇报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各科教学情况,并适时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

的问题。 (3)建立家校联系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在家的各种表现,以便共同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4)对来访的家长,教师应热情接待,态度诚恳,如实汇报学生在校的情 况,并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善于接受家长提供的合理的教育教学建议。 (5)—学期,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家访至少一次,并有家访记录。 (6)家校联系活动的情况及时记录,并作资料存档。 4.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工作组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家长和代理监护的基本情况等。 (2)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帮扶人与“留守儿童”填写结对帮扶卡,鼓励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义务委托监护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建立义务辅导队伍。立校外义务辅导员,教师每人就近负责1-2名“留 守儿童” ,了解“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情况,定期与学校沟通联系,做好“留 守儿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 (4)定期开展情况通报,思想交流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帮扶人、“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沟通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和管理。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龙车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北碚西南大学小分队针对北碚区龙车村这个地方对其留守儿童做了一项调查。 龙车村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然而外出务工人员任然很多,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就不在少数。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调查,现有“留守儿童”258人,占全乡总数的3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 (二)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 (三)不会理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四)应有不均衡。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

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而产生的独特群体。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对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分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采取积极有效地对策解决这一问题,不但可以保护儿童的权利,而且也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镇化发展以及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务工,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根据全国妇联2013 年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1/5,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超过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还有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18%-22%。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学习滞后,易出现辍学或逃学等现象 陪伴留守儿童生活的亲属大多是知识水平不高的长辈,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一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力很差,很容易被外界的不良诱惑所影响,便极易出现辍学、逃学等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优等生只占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7.1%;中等成绩的占41.5%;成绩较差的大约占12%。 (二)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指导,易导致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有72%的留守儿童出现过抑郁倾向,认为自己易怒、爱发脾气的占60%。留守儿童在缺少家庭温暖和教导条件下,也会存在性格内向、冷漠等问题。由于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有的孩子还会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现象。 (三)留守儿童极易存在品行失范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社会、学校等的关注和指导,在品德和行为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通过对某村关于留守儿童犯罪情况调查,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达到80%,其中与父母一方或者隔代亲属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占一半以上。 (四)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管,易导致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长教育和疏管,也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出现。调查显示,在被拐卖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高。另外,照顾孩子的监护人身体状况不佳或年纪过大,对

2018年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2018年走马坪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

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彭文波 副组长:钟小鹏彭峰 组员:各班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班主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