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最新范文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最新范文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最新范文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最新范文

生态安全评议方式

摘要:本文运用PSR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三层的济宁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济宁市2005-2009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年来济宁市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综合指数最低,仅为0.3042,处于中警(较差)状态;2007、2009年综合指数较高,处于较安全(良好)状态,2006、2008年处于警戒状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济宁市生态安全状况变化的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济宁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PSR模型;生态安全;济宁

近些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保证全球及区域的生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1]。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济宁市的生态安全作出评价,并对2005-2009年济宁市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维护和改善济宁市生态安全的建议。

1研究区概况

济宁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区域范围为115°52′E~117°36′E,34°26′N~35°57′N。济宁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亚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平均199天。济宁市地貌总体特征是自西向东逐渐增高。本文研究区域为整个济宁市(辖12县市区),面积11,000

平方公里,人口831万。

2济宁市生态安全评价

2.1生态安全评价的模型框架

本文采用的是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的PSR概念模型(图1),在PSR框架内,某一类环境问题可以由3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类型来表达:即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压力指标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如人口增长、工业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等;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如污染物排放浓度、粮食产量、失业率等;响应指标表征人类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它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2],如能源利用率、环保投入占GDP的比值、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基于该框架模型,总体上可将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的层次结构体系。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济宁市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了解,从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综合考虑相关研究成果[3-5],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指标选取的原则,制定了济宁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体系分3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包括济宁市生态安全指数,即我们所要求出的结果;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响应;第三层为指标层,共21个指标,其中压力、状态、响应指标各7个。

2.3济宁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利用所建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指数,并选择一定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计算出区域生态安全度,据此确定此区域生态系统所处的安全状态[6]。

2.3.1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项评价因素指标数据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量纲,算法各异,为了便于评价计算,采用归一法分别对正指标和逆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7]。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标准化方法:;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标准化方法:。其中xi为该项指标的原始值,xmax 为该项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Y为该项指标标准化值。

2.3.2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就是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指标越重要,其权重就越大。本文主要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于某项指标,指标值间的差距越大,表明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如果差异为零,表明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设有m个调查对象,n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矩阵为:X=(xij)m×n,标准化后的矩阵为:Y=(yij)m×n,信息熵值ej为:(其中:k=(lnm)-1取常数),指标权重:,用熵值法求得的济宁市生态安全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

2.3.3综合评价指数的确定

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济宁市生态安全状况

进行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可用如下模型描述:

式中,U为济宁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Wj为各子指标的权重,yij 为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经过计算可知济宁市2005-2009年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见表3。

2.4评价结果分析

2.4.1状态分析

在对济宁市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时,本文采用表4所示的标准进行,计算的结果越接近1,城市生态越安全,计算的结果越趋近于0,城市生态越不安全[8,9]。由表3可知,2005-2009年济宁市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3042、0.4078、0.6134、0.5536、0.6385;所处的生态安全状态分别是:中警、警戒、较安全、警戒、较安全(表5)。

2.4.2趋势分析

根据变化趋势图(图2)分析,尽管生态安全指数在2008年出现了微小的波动,但总体上是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济宁市的生态安全状态在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讨论

由表3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5年中,2005年的生态安全指数最低,2009年的生态安全指数最高,其状态、响应指数也是5年中最高,而压力指数是5年中最低的。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济宁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GDP的提升,减轻了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2008年的生态安全指数低于2007年,主要是因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率上升,社会压力加大,同时政府降低了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

的投资。

从压力方面来看,济宁的压力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压力在持续加大。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济宁市人口的增加,从2005年的805.78万增加到2009年的831.31万人;建设用地扩大导致耕地资源减少,2005-2009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33.34m2;失业率也从2005年的3.2%增加到了2009年的3.8%,2008年时甚至达到了3.9%。从状态来看,济宁的状态指数除了在2008年有波动外,总体趋势还是上升的。这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产值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均公共绿地和人均住房面积均有增加。从响应来看,济宁的响应指数是稳中有升,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加大了环境监管的力度。其中2006年的响应指数是最低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保护投资是5年中最低的。

2009年的响应指数最高,主要是由于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率是5年中最高的。

4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PSR概念模型指导下,从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三层的济宁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的0.3042增长到2009年的0.6385,安全级别从中警(较差)状态转到较安全(良好)状态。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2005-2009年期间,仅有2年(2007、2009)处于较安全状态,其它大部分年份还处于警戒状态(一般状态)。由分析

得知,影响济宁市生态安全的限制因素主要有:登记失业率;全社会用电量;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

充分考虑了影响济宁市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给出以下建议:(1)解决就业问题,缓解资源压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吸收劳动力的作用;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范围。(2)加强节能宣传,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鼓励建立节能服务公司,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进绿照工程,使用节能工具。(3)加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投资。改善政府投资结构,响应中央改善民生的号召,加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