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自然在说话》思政课教学设计

《大自然在说话》思政课教学设计

《大自然在说话》思政课教学设计
《大自然在说话》思政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狐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崇他人,宽饶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远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例外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挚、友情、良善、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永远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 (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 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教案

思想政治课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1.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2.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情感: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2.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 行为:1.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2.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关基本要求设置的。尊师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进行过多次。本课教育的重点在:从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上认识为什么要尊敬老师,以及学会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一教育重点是符合该年级学生实际的。十二岁左右的学生,知识面扩大了,独立性增强了,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抓住上述重点对他们进行尊师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的尊师行为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之上。本课的引入部分“述说”:“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说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的。”这一“述说”与学生贴得近,每个同学都可以讲出一些,同时这也与三至五年级的尊师教育相衔接。在教学中,要多请几位学生发言,以激发大家对

老师的情感。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1.老师可敬可爱。 2.尊敬老师的主要要求。本课的练习共有三个栏目。 教法建议:1.帮助学生认识老师工作的社会意义,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要按照上述层次逐步展开,并需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充满感情地进行讲解。2.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在教学中要按照课文中讲的三个层次一步步推进,并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三层次上。可以举一些事例尤其是本校、本班学生中的实例,来说明当老师有错时学生应怎样正确对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向教师致敬 教学目标 认知:1.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2.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情感: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3.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 行为:1.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 2.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学过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小学思政课教案

小学思政课教案 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

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导入:视频<最美逆行者> 师: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抗击疫情的时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守护着、温暖着我们,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播放视频,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为什么? 生: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责任,那我们该怎样像这些发光发热的人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二节:做负责任的人。

板块一:我的责任我选择 活动一:说一说 小龙的选择 小龙想竞选班委,但听到三种不同的说法后,自己陷入了犹豫。 妈妈:负责班委工作,会占用你一部分学习时间,对你的学习造成影响,你何必凑这个热闹? 爸爸:作为班委,你得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但有的同学可能不会理解和支持你,甚至还会抱怨。对于这些,你能承受吗? 同桌:我们几个帮你拉票,选上班委后,我们有什么事,你可得帮我们“打掩护” 师:作为班委会成员真的会面临如此大的压力吗?我们一起走进实话实话环节。 作为班级普通一员,请你回答: 1、班委会同学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每一次都如你所愿? 作为班委,也请你回答: 1、作为班委会一员,你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2、在承担这种责任时,你曾经的苦恼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作为班委会的一员,你比其他同学超出的付出有哪些? 4、作为班委会成员,自己在工作中,收获了什么呢? 总结:如果说班干部付出的是一滴辛勤的汗水,那么回报他的就是一泓清凉的甘泉。所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活动二:试一试 师:假如咱们班里,有同学脚扭伤了,需要有人背他来上学。你会怎样选择?(如果没人举手,问一个同学为什么不背。再找一个身体最强壮、高大的同学。问他愿不愿意背,让他尝试背同学围教室走一圈。) 学生活动谈感受 活动三:看一看 播放视频《同窗情谊暖人心:五年风雨无阻轮流背同学上学》 思考:1、陈华、刘才背同学上学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 2、在他们背着同学上学的时候,他们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还付出了什么? 3、陈华、刘才承担起这份责任,他们有什么收获吗? 4、陈华、刘才承担背着同学上学的责任,就是为了获得这些回报,得到这些荣誉称号吗?他选择承担这份责任究竟是为了什么? 总结:是的,五年里,风雨无阻。他门用行动诠释了:我们一旦对责任做出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责任有代价有回报,但陈华、刘才不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代价,也不在乎自己有多少回报,他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起了对同学的责任。 结论:1、做负责任的人,要对选择负责 2、做负责任的人,要不言代价与回报

【K12学习】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什么是友谊。友谊的作用。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第六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解读 解读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解读分析和研读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忠于课程标准,第二基于高于课本,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参的关系 二.解读的基本方法: 1.第内在性解读,用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 2.外在性解读,超越教材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解读,第二,联系教参解读,第三,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解读,第四,联系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解读,第五,联系对立面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矛盾点. 3.探究性解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探究教材背景和教材文本精神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动态关系 第二,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钻研教材 第三,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 二了解学生和社会搜索信息材料 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生活热区,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了 了解社会;教学内容多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出现,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战情景有一定距离,因此要做到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材料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兴趣越高,学生越容易接受. 三整理分析信息材料,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对搜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类 第二提取主要的倾向性的信息 第三,确定教学的重点 第四,确定教学的难点

第二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 一思想政治目标设计 必须做到: 第一,目标设计内容要全面,并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要具体到对本校本班学生 第二,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可以完全可以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是关于事实和规律的纯粹学问,它对事实和规律的叙述已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它是被意义化的价值化的事实和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价值性主观性的特点,以及内容的生活化,决定了其学习过程具有体验性情景性和个体性特点,决定了其目标设计不能完全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不能完全作为教学过程之外的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 第三,情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 第四,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体明确,有可测评性。 二思想政治方法设计 四大类教学方法 三思想政治过程设计 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 第三,教学过程要体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两次飞跃的过程范式进行设计。 第四,方案要弹性化,粗线条 第五,一般采用活动单元设计法进行设计 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组织设计 第一,教学方略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认真考虑放在什么时间段进行教学,安排多长时间,如何保证时间。 第二,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设计。基本要求有:情境要蕴理含情社会化形象逼真,形式新颖;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有机结合,尽量多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恰当的道德行为要求;保持情景的关联性连续性递进性;情境要与问题相关联,有互动性。 第三,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股票债券和保险》生活化设计:于老汉买彩票中奖500万,遇到了种种困惑,扣除100万,保险公司推销员向他推销保险,银行向他拉存款,儿子要钱买股票。他对这笔钱如何处理?

思政课教案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备注:参加比赛用的 【背景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法治”就是强调公民在公共场所要有规则意识、法治意识。 【教材分析】 《大家排好队》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3课。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人们行为的观察,帮助学生学会准守班级规则和公共场所规则,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集体生活需要大家来维护,在公共场所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常规。 …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行为规范方面、纪律方面、学习生活方面都有待常规化。这就要求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所以,他们需要了解社会公共场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则。 【设计理念】 统编版教材倡导生活德育、儿童为本、立德树人理念,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成为社会人,幸福得活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把静态的教材变为儿童主动参与的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小组讨论、观察反思等环节来引发、增强和拓宽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实际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内化品德习惯。 【教学目标】 1、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 2、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排队的快乐,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3、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 【教学重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学会排队,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教学难点】 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形成基本规则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结合章节: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意义: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实施: 案例: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结合章节: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意义: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实施: 案例: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 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教学效果评价 案例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励他们说假话。他们慢慢 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思政教案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上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系上,儒家传统伦理认为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得思义”和“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的思想行为。这些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着有益的作用,对提高我国现实的道德水平仍有积极作用。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

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上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思想,这有利于协调家庭、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也能够由强调整体利益而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力量。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们的精神需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它是对自己所信仰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对他人、对社会作贡献而不是向社会索取。儒家传统伦理思想把道德上的“理想人格”,作为学习的根本要求。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应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它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墨子“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牺牲精神,作为人生最值得的追求。以上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又总是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态度相联系。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重视修养践履,通俗地说,就是强调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志气、养心修身、变化气质,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人格的目的,这就是通常说的成“仁”。为到达道德的理想境界,要“克己”、“养心”、“慎独”,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强调对自己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人行必有我师”,“见善如不及,见不善为探汤”;孟子讲“养性”、“养气”,认为通过自己的“持其志”的修养功夫,可以涵养成一种“塞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宋代朱熹强调“道问学”和“尊德性”,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爱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等,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并一直为人民所传颂并实行。此外,还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杀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懂得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 2:理解我国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为什么也要实行以德治国方略。 3:我们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二、【课堂预习】 (一)、预习内容: 1、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是什么? 2、填表: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3、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是什么?由此给我们国家的治理有何启示?给我们青少年又有何启示? (二)、预习检测: 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2、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或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一定或不一定)违反法律。 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三、【课堂教学】 【知识点】 知识点一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知识点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知识点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知识点四学了本节课后获得的启示(要求从对国家、个人两个角度去谈启示) 【总结】 相同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区别启示: 联系 四、【课堂练习】 1、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前面建设小康社会B发展生产力 C保证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之所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二者() A表现形式不同B实现方式不同 C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D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联系表明,努力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 A加快经济建设B自觉守法护法C团结协作D掌握科学技术4、怎样理解“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同时违反法律。” 五、【课后拓展训练】 1、当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这说明()

高校思政课教案模板

高校思政课教案模板 思政课教案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第一框 同学·朋友 一、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

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13931255.html,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张译 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在我国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就如何在专业课程当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就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以“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程为例,解剖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以期待能够解决“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当中的教学设计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学背景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的主战场一直以马、列、毛、邓等单一课程担任。加之思政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课程训练,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多觉得该部分的知识不如专业课有趣,且晦涩难懂,学生们亦感觉这部门知识与自己未来的工作难以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对思政课的兴趣。因而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就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实际上,专业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因为只重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教书育人中“育人”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因此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还要对学生授之以德。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工作的技能,标准,还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做事,必先学做人。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无缝衔接。 (二)实施现状 从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这也是专业课“课程思政”萌芽阶段。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1]但是一直到2014年才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理念。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大多对于这个概念还没有能够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研究,缺乏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及教学方法的摸索。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时候处理上非常生硬,苦于难以找到结合点。而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来源于高考大军中的末班车部队,他们中有一部分来自于中职院校,更多的是源自于学习不够努力,没能考上本科院校的成绩较差迫不得已选择读高职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弱,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行为有待规范,他们对于专业课学习有的都较为敷衍。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受众,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也有相应的困难。 (三)“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