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育种学

育种学

育种学
育种学

1.详细阐述杂种后代处理方法中的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的概念、工作要点及其优缺点;(10分)

、答:

(1)衍生系统法:

①概念: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及其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衍生系统法。(1分)

②工作要点:(2分)

A.F2或F3选单株;

B.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及其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

C.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

③优缺点:(2分)

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不同程度上消除了两法的缺点。

选择的可靠性高:先选遗传力高的性状再选遗传力低的性状。

发挥了系谱法的长处(早代选株,按株系种植,尽早获得株系材料);弥补了系谱法的缺点(不会使所处理材料在若干世代内增加太多,又可保存较大的变异)。保存了混合法的优点(大大减少工作量);克服混合法的缺点(减少在混播条件下群体内出现不同类型间的竞争问题;集中精力在有希望的材料中进行选择。)

(2) 单籽传法:

①概念:杂种早期世代,每株只收一粒种子,混合播种,到了后期世代,才选择单株,分株收获,进行株行、株系比较试验方法。(1分)

②工作要点:(2分)

A. 从分离世代开始,每株收获一粒种子,混合保存;下一世代稀植前一世代所收获的种子;

B. F5代开始选择性状较好的单株,当选单株收获全部种子;

C. 前一代单株种子种植成株行,选择好的株行;

D. 种植株系试验,选择优系。

③优缺点:(2分)

A. 尽可能保存杂种群体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B. 有效地加速杂种群体世代进展。在最小的面积内,利用最少量的人力,产生大量的株系或品系,供进一步比较试验用。

C. 品系的纯化和稳定情况不及系谱法

D. 如要改进的目标性状的表现受一定环境条件的限制,则利用温室或加代繁殖会有一定困难

E. 缺少田间评定,而且只经一次选择,故要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后期工作量大。

F. 如果没有加代条件,育种群体优劣不齐,分离较大,最好不用单籽传法。

2..什么是系谱法、混合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1)系谱法即多次单株选择法,是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杂交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杂交后先按组合进行种植,从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并分别种植成株行,每个株行成为一个系统(株系)。以后各世代都在优良系统中继续选择优良单株,直至选到整齐一致的优良系统,便

不在选株。继而进行鉴定、品比试验,最后育成品种的方法。……………………………….3分

(2)混合法,就是在自花授粉作物杂种分离的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进行选株,只淘汰杂株、劣株,直到估计杂种的遗传性状已趋于稳定,纯合个体数达80%的世代(约在F5—F6),才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种成株系,选择表现优异、

(3)系谱法和混合法的比较:

①对质量性状或遗传力较高的数量性状,用系谱法在早代选择,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育种工作者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优良的系统,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这是系谱法的优点。………………………………………………1分

②混合法混合种植多年,才进行个体选择,建成系统,群体中选择要比在系统中选择要困难得多,选择数量大,系统选拔工作繁重,花费年限长,这是混合法的缺点。……………………………………………………………………1分

③系谱法从F2代严格选择,不少优良类型被淘汰;混合法可以保存更多的类型,有更多的机会选到高产、性状优良的系统。………………………………….1分

④混合法可以在同等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类型的植株。…………….1分

5.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1分)

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1分)

花粉管伸入柱头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1分)

花粉管不能到达子房;(1分)

雌雄配子不能结合。(1分)

4.作物抗虫性机制有哪些?(5分)

(1)抗虫性与植物形态学的关系(1分)

植物的某些形态特征与害虫的偏嗜性密切相关,并能影响昆虫的取食、消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活动。(1分)

(2)抗虫性和植物解剖学的关系(1分)

抗虫品种一般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高、组织坚硬,害虫难以侵入和取食。(1分)

(3)抗虫性与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1分)

简述纯系学说的主要观点(5分)

答:在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繁殖,可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表明原始品种为各个纯系的混合群体,通过个体选择分离出各种纯系,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在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简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

答: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亲性因素在结构上、生理上的差异,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的亲和性与双亲的基因组成有关。

简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

答: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2分)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的某性状的实测值与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2分)

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答:(1)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1分(2)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1分(3)自交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1分(4)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1分(5)异交增强后代生活力。……………………………………………….1分2.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单产?

答:(1)扩大群体数量;……………………………………………………….1分(2)有效利用水肥;……………………………………………………….1分(3)增强抗倒伏能力;…………………………………………………….1分(4)提高收获指数。………………………………………………………..2分3.何谓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什么要求杂交双亲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答:(1)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品种(自交系)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2分(2)特殊配合力是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1分配合力高低是选择杂种亲本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杂种的产量,只有配合力高的亲本,才能配制出高产的杂种。所以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要求双亲具有较高的配合力。………………………………………………………………………2分4. 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

(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

补;………………………………………………………………………………2分(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1分(3)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1分(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1分5. 杂种优势的利用有哪些主要途径?

(1)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1分(2)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1分(3)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1分(4)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1分(5)F2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1分(6)雄性不育性利用。……………………………………………

6. 试析抗病性的一般机制。

①避病,感病品种因某些原因没有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1分)

②抗侵入,寄主凭借原有的和诱发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主关系。(2分)

③抗扩展,病原菌侵入寄主后,遇到寄主的抑制而难以扩展。(1分)

④耐病,当寄主被病原菌侵染并发生了典型的症状,但受害程度较轻。(

引种的工作环节(程序)

(1)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引种目标(2)收集引种材料(3)加强检疫工作(4)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

5、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利用作物品种群体的自然变异和纯系学说。

(1

通过单株选择繁殖,可以分离出若干个不同的纯系,表明原始品种为各个纯系的

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因为同一纯系的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是不能稳定遗传的。它把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即环境的变异)。

(2

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

6、选择的基本方法及特点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1)单株选择,即从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小区(行),根据各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特点:选择效果好,得到纯合的系统,但工作量大,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2)混合选择,即从品种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相似的个体,混合后加以繁殖,与原品种进行比较,从而培育新的品种。

(3)特点:选择效果不如单株选择,但可保持群体异质性和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引起生活里衰退,方法简单,选择的效果体现目标性状的平均数得到提高,比原始群体较为整齐。适合于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改良,增加群体的优良基因或基因型的频率。

6、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的工作内容

(1)原始材料圃:种植从国内外收集来的原始材料,分类型种植,每份种几十株。

(2)亲本圃:种植每年从原始材料圃中选出合乎杂交育种目的的材料亲本。(3)选种圃:种植杂交组合各时代群体。

(4)鉴定圃:主要种植从选种圃升级的新品系。条播,种植密度接近大田生产,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及性状的进一步评定。

(5)品种比较试验:种植由鉴定圃升级的品系,或继续进行试验的优良品种。(6)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对若干表现突出优异的品种,可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将品种送到服务地区内,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试验,以便使品种经受不同地点和不同生产条件的考验,并其示范和繁殖作用。

基本概念:回交育种、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

回交育种:两个亲本杂交后,以F1回交于亲本之一,根据育种目标从回交后代中选择特定植株仍回交于该亲本,如此连续进行若干次,再经自交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就称为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受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用的亲本,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又称供体亲本。

2、回交育种的作用和要求作用:(1)用于改良品种的个别缺点,而保持其优良性状,是抗病育种的有效手段。(2)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用来改良自交系,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3)用于远缘杂交,克服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等问题。(4)打破基因连锁。(5)用于选育近等基因系和多系品种。

3、如何选择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轮回亲本必须是各方面农艺性状都很好,只有个别缺点需要改造的品种,最好是在当地适应性强、产量高、综合形状好,经数年改良后仍有发展前途的推广品种。非轮回亲本必须具有改进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需的基因,要求所要输出的性状必须经回交次数后,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同时其他性状也不能有严重的缺陷。非轮回亲本被转移的性状最好是简单的显性基因控制的,这样便于识别选择。如果希望通过回交而转育的是一个质量性状,应该选择一个其他性状和轮回亲本尽可能相类似的非轮回亲本,这样可以减少为了恢复轮回亲本理想性状所必须的回交次数。

1、基本概念:远缘杂交、歧化选择

2、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进行杂交,叫远缘杂交。

3、歧化选择:即选择群体中两极端类型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形成新的群体后再选择的方法。这样可增加两亲本间基因交换的机会,有利于打破有利性状和不利性状间的连锁,使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发生充分的重组,释放潜在的变异,获得较大幅度的超亲类型,进而选育成新类型或新品种。

2、简述远缘杂交育种的作用

(1)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2)(2)创造新作物类型;

(3)(3)创造异染色体系;

(4)(4)诱导单倍体;

(5)(5)利用杂种优势;

(6)(6)研究生物的进化。

3、远缘杂交的四大困难及其克服办法

四大困难:(1)杂交不亲和,即交配不易成功;(2)杂种生活力弱,容易夭亡;(3)杂种结实率低,甚至完全不育;(4)杂种后代强烈分离,分离范围广,时间长,中间类型不易稳定。

克服办法:(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办法:1)亲本选择与组配应注意:a、以栽培种为母本;b、以染色体数目多的作物为母本;c、以品种间杂种为母本;d、广泛测交,选择适当亲本组配。2)媒介法(桥梁法):当远缘亲本直接杂交不易成功时,可寻找能分别与双亲杂交的第三种做媒介,使杂交获得成功。3)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如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射线处理等。4)染色体预先加倍法。5)

理化因素处理,如温度、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提高杂交亲和性。6)利用柱头手术、子房受精与试管受精等。(2)克服杂种夭亡、不育的办法:1)幼胚的离体培养;2)杂种染色体加倍法;3)回交法;4)延长杂种的生育期;5)其他方法,如嫁接。(3)克服杂种后代分离的办法:1)F1染色体加倍;2)回交;3)诱导单倍体;4)诱导染色体异位。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的特点及其克服办法

4、分离特点:(1)分离规律不强;(2)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5、单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法诱导方法:(1

养;(2)远缘杂交;(3)染色体消失;(4)异质体;(5)孪生苗;(6)半配合生殖;(7)辐射诱导;(8)化学药物诱导。鉴定方法:(1)进行细胞学鉴定,即检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情况,这是较为可靠的方法。(2)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单倍体与相应的双体正常植株相比,有明显的“小型化”特征,细胞及器官变小,植株矮小。(3)鉴定花粉的育性,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6、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缩短育种年限;

(2)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3)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

(4)合成育种新材料。

3、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的遗传特点及相互联系。

方法:三系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系选育,也就是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用来作为配制杂交种的亲本。第二阶段是杂交种的的选配,也就是选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作亲本配制成杂交种进行观察比较,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最佳杂种品种及其亲本组合。

4、优良“三系”的要求(技术指标)

不育系:(1)不育度高且稳定,不育度和不育率达到或接近100%;(2)具有良好的开花习性,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花期长,每朵花开放时间长,柱头外露等,有利于接受父本花粉,提高制种产量。(3)综合性状良好,配合力高,品质好,抗性强,易配置出强优势组合。

保持系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保持系就有什么样的不育系,所以对优良不育系的要求也是对保持系的要求,在选育工作中应该先按要求选育保持系然后再通过保持系传递给不育系。

恢复系:(1)恢复系是一个群体整齐性状一致结实正常的纯系;

(2)它能使不育系的不育性完全恢复正常;

(3)它的恢复性不因世代的增加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4)恢复力强,配合力好,具有高产潜力,优良性状多

(5)遗传基础丰富,能与不育系保持较大的遗传距离;

(6)株高稍高于不育系,花期较长,花粉量大,有利于异交结实

(7)品质好,抗性强

1.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0.5分),既特异性(0.5分)、一致性(0.5分和稳定性(0.5分)。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2分)

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2分)

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

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2分)

1.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4.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6.自交不亲和性: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

7.侵袭力: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的速率和强度;

8.异附加系:在某种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1.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3.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4.复交: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毒性:毒性指的是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

6、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7、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8、初生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又称原生起源中心。

9、半同胞轮回选择:用一个或几个自交系作为测验种,与轮回选择群体的优选单株进行测交,再以其测交种的平均表现决定优选单株好坏的轮回选择方法。10、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

2. 高不育系(high male sterile line)

答:在雄性不育系中,有少量花粉可育(不育花粉>90%),可自交产生少量自交后代,用以繁殖不育系。

3. 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指能够用于植物育种或其他研究的植物类型,包括地方品种、新选育的品种、突变体、染色体、甚至DNA片段。

4. 纯系育种(pure line breeding)根据纯系学说,对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

进行单株选择,单株脱粒种成株系,然后经过一系列产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实验选育品种的方法。

5. 垂直抗性(vertical resistance)和水平抗病性(horizontal resistance)

垂直抗性是指寄主品种对某些病原菌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或高抗,而对另外一些生理小种表现敏感。也称小种专化性抗病性。

6水平抗性是指寄主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都表现一致反应,没有专化性,又称非专化性抗病性。

杂交育种:利用不用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创造变异,并从中进行鉴定选择,培育成符合生产需求的新品种。

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势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

超亲育种: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1、基本概念:诱变育种、诱变剂、外照射、内照射、半致死剂量、临界剂量

2、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

方法。

3、诱变剂:可以诱发植物发生突变的因素统称为诱变剂。

4、外照射:指被照射的种子或植物所受的辐射源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如钴源、X射线源和中子源等。

5、内照射:将辐射源引入生物体组织和细胞内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

6、半致死剂量:LD50,即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

7、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8、染色体组:各种植物为了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

9、单倍体:含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10、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

11、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

12、异源多倍体:是指由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染色体组来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倍体的物种。

13、倍性育种:是指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基础的育种技术。

14、杂种优势:指两个或几个遗传特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种等诸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15、自交系:指从基础群体(原始材料)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株系。

16、一环系:指从地方品种、推广品种、各类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或人工合成群体和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通称为一环系。

17、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18、姊妹系:指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对来自同一个原始的基本株,按不同

的农艺方向选择所得到的遗传基础绝大部分相同,只微小差异的同胞自交系。

19、一般配合力(GCA):是指一个纯系(自交系)亲本与其他若干个品种(自交系)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它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为可以遗传的部分。

20、特殊配合力(SCA):是指两个特定亲本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又称为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它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

21、(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22、(2)杂交种品种:它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其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

23、(3)群体品种:其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的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或异质性。

24、(4)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25、(1)自交系品种:1)自花授粉加单株选择的育种方法2)拓宽遗传变异范围,在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26、(2)杂种品种:1)包括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贯穿于两个程序之间的关键问题是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2)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3)需要建立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

27、(3)群体品种:1)使群体品种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2)使群体品种能够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的多样性(4)无性系品种:1)利用无性系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2)选择优良芽变,培育新的优良无性系品种

28、广义的抗病性某一作物品种不感染或不发生某一病害,或发生病害,但程度较轻,或产量损失较小。

29、狭义的抗病性当作物遭到病害侵袭后,能够产生一种能动地反映,

去战胜病原菌,或减轻其为害。

30、作物的抗虫性寄主植物所具有的能抵御或减轻某些虫害侵袭或危害的能力

31、毒性:病原菌能克服某一品种的专化抗病基因,侵染这个品种的能力。

32、侵袭力:病原菌在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主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和强度。

33、病原菌的致病性:病原菌侵染某一特定品种,并在其上生长、繁殖的能力。

34、植物病理学上,把种内或变种内由一种生物型或一群生物型所有组成的能

侵染某个特定作物品种的病原菌群体称为生理小种

优势小种小种分化明显的病原菌群体,它是由若干毒性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大的小种,称为优势小种。其余的为次要小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书(2013.3)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实验指导书 黄桂香编著 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2013年3月

目录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3h) (3) (一)果树花粉生活力测定 (3) (二)蔬菜花粉生活力测定 (6) 实验二、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6h) (7) (一)果树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 (7) (二)蔬菜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 (8) 实验四、园艺植物品种描述及鉴别(3h) (10) (一)番茄品种描述及鉴别 (10) (二)荔枝品种描述及鉴别 (13) 实验五、种胚分离培养技术(3h) (16) 实验六、园艺植物选择育种(3h) (17) 实验七、园艺植物品种调查及育种方案的制订(6h) (20) 实验八、园艺植物花粉单核期观察(3h) (20)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生活力测定 内容一: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 一、目的要求 练习并掌握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技术 二、材料用具 供试花粉、氯化钙、硼酸、琼脂、蔗糖、凹玻片、棉花、染色瓶、蒸馏水、显微镜、计数器、天平、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镊子、水浴锅、玻璃杯、玻棒、冰箱、温箱、干燥器等。联苯胺、α—萘酚、碳酸钠、酒精、过氧化氢、氯化三苯基四氮吡、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量筒、量瓶、滴瓶等。 安全提示:因联苯胺、α—萘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为易制毒化学品,操作时要按规范要求,避免人体直接接触,注意安全。 三、说明 在有性杂交工作中,常因杂交亲本组合的花期不遇,或亲本植株异地而必须预先收集父本花粉,花粉应贮藏在低温(0—4℃),干燥(相对湿度0—4%)不受阳光直射(或黑暗)的环境下,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花粉的生活力,经贮藏或外地采来的花粉,在授粉之前,必须检验花粉的生活力,以确定花粉发芽的可靠程度,这对检验杂交后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花粉人工发芽的效果与培养基的配制是否适合有很大关系,培养基常用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琼脂1%及蒸馏水配制而成,不同果树的花粉对蔗糖浓度要求不同。一般柑桔花粉要求蔗糖浓度以10—15%为宜;苹果及梨以10—15%为宜,桃以10%为宜。通过控制蔗糖浓度的高低可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防止播种的花粉在培养基上发生破裂现象。培养基一般以微酸性为宜,pH值相应调整在6—5.2之间,发芽温度控制在20—25℃,并需要空气和较高的湿度。如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更可促进花粉发芽。 的硼酸和维生素B 1 测定花粉生活力,同样是检查花粉的质量,因为做花粉发芽试验时,操作较复杂,设备要求较高,需时也较长。为了简易而迅速地测定花粉的生活力,也有用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但此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有发芽力的花粉究竟有多少,因为即使染上色的花粉也不一定都具有生活力。所以一般常用而且较为可靠的方法仍然是采用花粉发芽试验,而染色法作为一种粗略的快速测定,还是比较简便的。 四、方法和步骤 (一)花粉发芽试验 (1)培养基的配制:在1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琼脂1克,蔗糖(按果树花粉种类不同的比例加入)和0.01g的硼酸共同置于烧杯中加热煮沸,使琼脂和蔗糖等充分溶解于水中,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必须加入失去的水分,才能保持准确的浓度,然后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或盛热水的烧杯中)备用,以防培养基冷却凝固 (2)发芽床的装置:用玻棒将冷却前(约50℃)的培养基滴入凹玻片的凹孔中(1—2滴),要求培养基表面必须园正,待其凝固后用作播种花粉之发芽床。 (3)播种花粉用接种丝或头发沾上花粉(花粉事先收集使之干燥,贮藏于干燥器中置于冰箱内)少许,均匀地播种于培育基表面,播种时要防止花粉成团堆集

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大白菜育种的总的目标为优质、丰产、抗病和抗逆。 5、目前大白菜育种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优势育种。 6、四倍体大白菜具有品质优良、抗病性、抗逆性强及耐贮性好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创造优良的四倍体材料是四倍体育种的关键技术之一。 7、目前,大白菜生长期至少有六大病害,为害程度依次为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病毒病、白班病和黑腐病。 设计白菜有性杂交技术规程。 8、甘蓝按叶色和叶形可分为白球、红球和皱叶三个类型。 9、萝卜属于多型种,包括二年生大型肉质根和一年生类型及油料萝卜。 10、萝卜普通种包括3个变种:短细长萝卜、黑萝卜、及中国一年生油料萝卜。 11、萝卜属近缘植物有4个种:长角萝卜、陆地萝卜、海萝卜、野萝卜。 12、以鲜食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是:色泽青绿、刺瘤少,果实中型,肉质嫩脆,品质佳。心室小,皮薄,瓜把短,生食、煮食均适宜。早熟、丰产,种子多。耐贮运,抗病力强。 13、生物技术在番茄上的运用。P67 某一优良番茄地方品种,但不抗病毒病,如何选育出抗病的新品种?设计育种方案 14、番茄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 15、按植物学划分,一般将茄子划分为三个变种:圆茄、长茄、矮茄。 16、茄子的主要病害有:黄萎病、褐纹病、早疫病、病毒病、青枯病。 17、豇豆主要质量和数量性状遗传如下:荚色遗传、荚长、籽粒颜色、生长习性、熟性、光周期、豇豆龙性不育的遗传、营养成分。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1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实习指导 前言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校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以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一个既与理论课有一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由基本到提高到开放实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强调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授简明扼要,重点讲授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意义,演示关键操作方法。 (3)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 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严格要求和指导学生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强调科学求实精神;重视随堂考查,讲评学生实验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3 1.考核内容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⑴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总结记录书写情况; ⑵平时作业(实验过程)的认真程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情况;遵守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2.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记分制。 4 实验一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各种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调查,了解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主要特点,熟 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调查的主要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园艺植物因自身发育特点不同其开花习性也不相同。此项调查可作为识

8育种学资料整理

8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6X3’=18’) 1.嵌合体:组织发生层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由此发育形成不同遗传背景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2.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自然条件与原产地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方式 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4.自交不亲和性:指在两性花植物中,雌雄配子都有正常的授粉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性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5.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6.多倍体育种:利用各种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园艺植物表现优良的倍性群体。 7.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物质的变异,经过选择和鉴定,培育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自交系: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0.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选育出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内株间授粉不亲和的自交系。 11.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定型新品种的一条育种途径。 12.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园艺植物现有品种的改良以及培育优良新品种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13.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14.种质:是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15.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 16.繁殖系数:指种子繁殖的倍数。在生产上常用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的用种量之比来表示。 17.普通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18.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 19.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类型之间的杂交,即物种以上分类单位之间的杂交,如种间、属间、科间的杂交。 20.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过程中,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21.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为4个,先进行成对杂交获得两个单交种,两个单交杂种间再进行杂交。 22.添加杂交:先用两个亲本进行成对杂交获得单交种,用单交种或从其后代中选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个体,再与第三个亲本杂交,其杂种或后代还可以再与第4、第5个亲本杂交,每次杂交只增加一个亲本。 23.亲本选择:是指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24.亲本选配:是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哪两个(或哪几个)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 4.果树辐射育种工作中,应怎样选择原始材料,才能有利于获得期望的突变类型?答:选择诱变处理的材料应考虑以下原则:(1)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丰产、优质、成熟期适宜、抗病害的品种)(2)亲本材料综合性状优良(3)处理的材料避免单一化(4)选择敏感性强的品种或器官作辐射材料(5)选用单倍体、原生质体等作诱变材料。 5.亲本选配的原则:(1)亲本性状互补(2)不同类型的

育种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牧草田间性状鉴定和亲本选配 一:目的和意义 学习牧草和草坪草田间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测定的方法。能够设计育种计划,选择适宜的亲本,进行亲本选配。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已做过的实验内容,了解本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二:材料和用具 1.材料 不同种属、不同生活年限的豆科、禾本科或其他科人工草地饲料作物地。2.用具 电子天平、斤秤、镰刀、菜刀、线绳、塑料袋、剪刀、钢卷尺。 三:方法 豆科、禾本科、其他科牧草的田间农艺性状测定 (一)产草量的测定:刈割法 在牧草地取样4处,每处0.25~1m2,用镰刀或剪刀齐地面(生物原产量)或距地面3~4cm(经济产量割下)或剪下牧草并立即称重得鲜草产量,从鲜草中称取1000g装入布袋阴干,至重量不变时称重即为风干重。再从风干或鲜草中称取500g,放入105℃烘箱内经10min后降温到65℃,经24h,烘至恒重,即为干物质重(绝干重)。因为测定的目的不同,时间规定也不一样,按时间特征来归纳,可以有3种产量的测定: (1)平均产量是在人工草地利用的成熟时期测定第一次产量,当牧草生长到可以再次利用的高度时,再测定其再生草产量。再生草可以测1次、2次乃至多次。各次测定的产量相加,就是全年的产量,再除以次数,即为平均产量。 (2)实际产量也叫利用前产量,即比测定平均产量早一些或晚一些所测定的产量叫实际产量。第一次测定后每次刈割或放牧时重复测定产量,各次测定的产量之和,就是全年实际产量。 (3)动态产量是在不同时期测定的一组产量。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在一定的地段,设立有围栏保护的定位样地,在样地上根据设计并预先布置样方,进行定期的产量测定。动态产量的测定可按牧草的生育期,也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10d、15d、1个月或1个季度测定1次。 生育期是指刈割时的生长发育阶段。 (二)种子产量测定 (1)选定样方6~10个,总面积为6~10m2 (2)调查每样点有效株数,平均之,再求每亩株数。公式为: 每亩株数=取样点平均株数(株/m2) (3)调查每株平均粒数(代表性植株20株平均)。 (4)通过千粒重的测定,求出每千克粒数。公式为: 每千克粒数=1000(g)/千粒重(g)×1000 (5)根据下列公式求出每公顷草地种子产量: 种子产量(㎏/h㎡)=每公顷株数×每株平均粒数/每千克粒数 或者将样方内植株全部刈割后脱粒、称重再折算成公顷产量 (四)植株高度和生长速度的测定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英文):Genetic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 课程编号:14241048 课程学分:0.5 课程总学时:1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主要包括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染色体组型分析、几种主要园林树种花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的观察、花粉的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园林植物单株选择、园林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等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动手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教学是其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深化。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其实验课教学主要以基础实验技术的训练及介绍新技术为目标,着重于园林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因此该实验课的教学愈显重要,要求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力求创新。 四、学时分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 3 验证性实验 染色体组型分析 2 验证性实验 几种主要园林树种花的生物学特性及 2 验证性实验 花粉形态的观察 花粉的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 2 综合性实验 园林植物单株选择 3 设计性实验 园林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3 设计性实验 合计15 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课程总计0.5学分,安排6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47%,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53%。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验证性实验 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对树木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包括临时片和永久片;(2)熟悉和巩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丝分裂全过程及其典型特征;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作物育种学》综合实验指导书

《作物育种学》综合实验指导书 作物育种教研室 2004年2月6日

综合试验: 春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的综合评价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的调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品种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几个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 三、实验内容: (一)春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及评价 1、春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生育期调查 作物自出苗到完全成熟的整个时期称为生育期。作物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是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它直接影响到各栽培作物品种的分布范围、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丰产性和稳定性。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品种生育期不符合要求,即使该品种具有很多的优良性状,也难以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生育期鉴定一般都是通过物候学的观察和记载进行的。 在育种过程中,对于农作物进人每一发育时间的日期,以及该时期内各种特征和特性的表现,结合当时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观察记载,即称为生物气候学的观察记载,简称为物候学记载。通过物候学记载,有助于了解品种阶段发育的特点与外界综合作用的关系;了解各个品种在各个发育时期的不同特点。因此,物候学记载,对于各品种的阶段发育的分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候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是因作物的种类而不同的。 春小麦生育期记载的主要项目有: 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月、日(以下凡“期”均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全区有50%以上幼苗芽鞘露出地面l厘米时。 分蘖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的第一分蘖露出叶鞘时。 拔节期:拔节期的特征是植株的第一节间(近地面节间)开始伸长,茎节伸长至离地面1.5—2.0厘米时(亦以全区有50%以上为准)。测定时可用手指由主茎基部向上摸的方法来决定。 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穗子顶端(不连芒)由旗叶(剑叶)叶鞘伸出时,密穗类型可按其穗身自叶鞘侧面露出一半为抽穗期。 成熟期:又分为乳熟期、腊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我们只观察腊熟期,其标准是全区有50%的植株达腊熟。腊熟期籽粒的胚乳呈腊状,易于用指甲划破,籽粒的大小、颜色接近正常,腹沟尚带绿色。植株下部叶子均已死掉,上部叶子呈黄色。全株只有上部2—3个节尚绿色。 2、小麦主要栽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 (1)株高:株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株与群体的抗倒伏能力,而倒伏的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林木育种实验报告

林木育种学实验报告 姓名: XXX 班级:林学XXX 学号: XXX 指导老师:付顺华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花粉生命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间接法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了解其原理。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毛笔、标签、玻璃铅笔、显微镜、测微尺、培养皿、蔗糖、琼脂、联苯胺、α-萘酚、碳酸钠、30%过氧化氢等三、实验材料: 油茶、茶叶、枇杷等树种以及各种花卉的新鲜花粉;杉木、马尾松等树种的贮藏花粉。 四、实验说明: 在使用经贮藏或外地来的花粉时,为保证杂交工作的成功,应预先进行花粉生命力的测定,如花粉的生命力已丧失或只有极弱的生命力时(发芽率在5%),就不能用于杂交,否则必遭失败,花粉生命力的测定是杂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二类,前者是指把花粉直接受在同种植物的雌蕊上,以后观察果实发育情况或通过解剖,检查花粉的发芽情况,以确定花粉生命力,后者又有两种方法,即培养基法和染色法。 五、实验步骤: (一)发芽法(培养基法) 把花粉播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当的温湿条件下,使之发芽,以鉴定花粉生命力,常用的培养基是由蔗糖、琼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不同的树种花粉,对糖浓度要求不同,培养基的pH值一般调整到6-5.2之间,如果在培养基上加入少量的硼酸和维生素B1,更利于花粉发芽。 1、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1-2g琼脂,置烧杯中,隔水加热,煮开,使琼脂溶解(加热过程中用培养皿盖在烧杯上,以防水分蒸发丧失),然后加入10-15%蔗糖,溶解后即为10-15%糖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 趁热及滴管吸取培养基液(或直接手玻棒)滴1-2滴于载玻片的槽内,冷却后即成固体培养基。 2、播种花粉 用解剖针粘取少量花粉,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也可用小棉花球粘取少量花粉,用口轻轻一吹,使花粉均匀播洒在培养基上,播种花粉量不能太多,以每一视野(4×10)中的均匀分布100-200粒左右的花粉为宜,播种成团的,或数量过多的,必须重做,否则发芽后难以计数。 3、培养 以播好的载玻片置于或垫有湿润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以保湿,放在20-25℃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或更长时间(不同的花粉培养时间不一样,应隔不同的时间在显微镜下连续检查花粉发芽情况,直至花粉发芽粒数不再增加为止,花粉发芽的标准是花粉管伸长超过花粉直径为准)。 1、观察

最新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书(.3)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书(2013.3)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实验指导书 黄桂香编著 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2013年3月

目录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3h) (3) (一)果树花粉生活力测定 (3) (二)蔬菜花粉生活力测定 (6) 实验二、三园艺植物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6h) (7) (一)果树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 (7) (二)蔬菜开花习性观察及有性杂交育种 (8) 实验四、园艺植物品种描述及鉴别(3h) (10) (一)番茄品种描述及鉴别 (10) (二)荔枝品种描述及鉴别 (13) 实验五、种胚分离培养技术(3h) (16) 实验六、园艺植物选择育种(3h) (17) 实验七、园艺植物品种调查及育种方案的制订(6h) (20) 实验八、园艺植物花粉单核期观察(3h) (20)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粉发芽试验及生活力测定 内容一: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 一、目的要求 练习并掌握果树花粉发芽试验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技术 二、材料用具 供试花粉、氯化钙、硼酸、琼脂、蔗糖、凹玻片、棉花、染色瓶、蒸馏水、显微镜、计数器、天平、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镊子、水浴锅、玻璃杯、玻棒、冰箱、温箱、干燥器等。联苯胺、α—萘酚、碳酸钠、酒精、过氧化氢、氯化三苯基四氮吡、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量筒、量瓶、滴瓶等。 安全提示:因联苯胺、α—萘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为易制毒化学品,操作时要按规范要求,避免人体直接接触,注意安全。 三、说明 在有性杂交工作中,常因杂交亲本组合的花期不遇,或亲本植株异地而必须预先收集父本花粉,花粉应贮藏在低温(0—4℃),干燥(相对湿度0—4%)不受阳光直射(或黑暗)的环境下,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花粉的生活力,经贮藏或外地采来的花粉,在授粉之前,必须检验花粉的生活力,以确定花粉发芽的可靠程度,这对检验杂交后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花粉人工发芽的效果与培养基的配制是否适合有很大关系,培养基常用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琼脂1%及蒸馏水配制而成,不同果树的花粉对蔗糖浓度要求不同。一般柑桔花粉要求蔗糖浓度以10—15%为宜;苹果及梨以10—15%为宜,桃以10%为宜。通过控制蔗糖浓度的高低可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防止播种的花粉在培养基上发生破裂现象。培养基一般以微酸性为宜,pH值相应调整在6—5.2之间,发芽温度控制在20—25℃,并需要空气和较高的湿度。如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硼酸和维生素B1,更可促进花粉发芽。 测定花粉生活力,同样是检查花粉的质量,因为做花粉发芽试验时,操作较复杂,设备要求较高,需时也较长。为了简易而迅速地测定花粉的生活力,也有用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花粉生活力,但此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有发芽力的花粉究竟有多少,因为即使染上色的花粉也不一定都具有生活力。所以一般常用而且较为可靠的方法仍然是采用花粉发芽试验,而染色法作为一种粗略的快速测定,还是比较简便的。 四、方法和步骤 (一)花粉发芽试验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专业用) 园艺园林学院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蔬菜和园林观赏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及品种的概念及其特性;育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要求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性质、范围和基本任务的相关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一.园林植物范围 园林植物包括蔬菜、园林植物和观赏植物,有时也将茶叶、经济植物和芳香植物等列入其中。 二.变异、遗传和选择 达尔文义认为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植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品种概念及其特性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物学特性符合生产的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主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品种:都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和时间性等特性。

品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辩认的标志性状。 品种一致性:品种一致性是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品种稳定性:品种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品种地区性:品种的地区性是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 品种也有一定的时间性。一定时期内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 3.园林植物良种的作用 园林植物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在下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改进产品品质 C.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D.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 F.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 G.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四.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园林植物育种学从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等园林植物的育种特性的角度阐述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与方法、诱变育种的理论与应用、良种繁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现代园林植物育种已不仅限于单纯利用自然界现有变异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还将根据需要,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优势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

育种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区别:⑴在于选择主体和进化方向,自然进化过程的选择主体是人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人工进化的主体是人,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⑵在进化原料方面自然进化完全依赖自然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人工进化除了利用上述变异以外,还通过各种诱变手段提高突变频率和按人类的需要促使在自然界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的重组,乃至通过生物技术导入外源基因丰富进化原料。⑶在隔离方面,人工进化可以超越由空间距离和山丘、海洋等形成的隔离条件,创造各种人为的隔离环境、以促使新类型的形成。⑷在选择的目的性和进化性等方面自然进化没有目的、计划可循,和人工进化由初期的无目的,无计划的无意识选择发展到有目的选择。⑸在时间上,人工进化比然进化所需要的时间短。 第二章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1.自花授粉植物遗传特点(1)由于长期自花授粉和定向选择,自花授粉植物品种群体内,绝大多数个体基因型是纯合的,而且个体间基因型是同质的,其表现型整齐一致的。(2)在自花授粉植物群体中通过人工选择产生的纯系的一致性,在以后各个世代中,不通过人工自交都能较稳定的保持下去。(3)自花授粉植物具有自交不退化或退化缓慢的特点。 2.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特点(1)群体内个体的基因型杂合,个体间在基因型与表现型上不一致(异质)。(2)从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后代总是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出多样性,优良性状难以稳定遗传下去,为获得稳定的纯合后代和保证选择效果,必须在适当控制授粉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选择。(3)异花授粉植物自交会导致生活力显著衰退,称为自交衰退。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 1.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1)新品种必须符合生产和市场的需要(2)新品种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育种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要大(4)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5)处理好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的关系 2.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客观需要、主观条件、最佳效益、竞争优势 第四章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面临迅速流失的重大威胁:森林覆盖率下降、过度放牧和盲目滥恳、大面积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育种业发展迅速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五章引种驯化 1.引种作用:克服资源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丰富品种类型,引种需时少,见效快,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手段 2.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是引种材料在本身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即在迁移适应的过程中,未改变本身的遗传性。引种时,可直接引进无性繁殖材料。简单引种,遗传型未发生改变,但并不等于其表现型不发生改变。 3.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驯化引种是植物向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必须要改变植物的遗传型,才能使植物的适应范围扩大。引种时,必须引进种子。引进种子播种的原因是种子是通过有性过程形成的。具有多种复杂的基因型重组类型,通过播种,可以从中选择适应性最强的重组类型。 4.引种的方式、方法和引种试验:(1)引种的前的准备(2)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3)引种材料的检疫(危险病虫害;疫区植物的消毒处理;隔离种植)(4)引种试验(试种观察;种源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5)引种试验的观测指标(观赏特性;物候期;抗逆性指标;适生环境)(6)栽培性试验和推广(品种繁殖;栽培技术推广;品种评价和品种管理;引种驯化的基本

(整理)遗传育种实验作物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适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艺系 2005年8月

实验一分离现象的观察和分离规律验证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玉米籽粒性状和花粉特性分离的观察,验证分离规律;观察花粉直感现象和玉米籽粒构造及其在遗传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分离规律的理解。 二、材料及仪器 1、仪器:供实验用的玉米籽粒和果穗;固定好的玉米雄穗;显微镜、载玻片、解剖针、镊子。 2、药品:碘一碘化钾溶液等。 本实验用于观察配子分离所用的碘一碘化钾溶液配制方法是;先将3克碘化钾溶液溶在5毫升热蒸馏水中,然后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里,加蒸馏水至300毫升,装入茶色细口瓶里,置于暗处备用。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玉米籽粒构造及花粉直感玉米籽粒包括胚、胚乳和果皮三部分。其中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直接产物,所以一些胚和胚乳的性状,如胚乳的颜色、性质等在杂交当代的母本果穗籽粒上就能发育出父本性状来。例如,以白色胚乳玉米作母本与黄胚乳的父本杂交,在当代母株果穗上就能发育出黄色籽粒(已是F1的种胚),这种现象叫花粉直感。 2、玉米籽粒几种相对性状及其遗传差异 (1)果皮及种皮是由子房壁及珠被发育而成,属母体组织,它的性状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不表现花粉直感。果皮颜色有红色、棕色与无色等差异。当用红皮玉米与白皮莱米杂交后,同株高、叶色等植株性一样,在F,表现株间分离。 (2)胚乳是一个精子与二个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表现花粉直感。杂合体在同一果穗的籽粒间发生分离。遗传学上常用下列性状进行遗传实验: 实验1-1玉米籽粒构造示意图 1.淀粉层(3n) 2.糊粉层(3n) 3.果皮(2n) 4.胚(2n)

育种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主要农作物有性杂交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农学专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技术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l.以水稻为练习材料,熟悉水稻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2. 通过练习,掌握水稻有性杂交的方法与技术 3. 熟悉水稻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4.了解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和有性杂交关键技术 二、实验原理 1.花器构造 水稻(Oryza sativa,L.)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稻穗属复总状圆锥花序,由主轴、枝梗、小枝粳组成。在小枝梗上着生小穗,每个小穗由基部的两片退化颖片(通常称为副护颖)、小穗轴和3朵小花构成。3朵小花中,顶端一朵为完全花,其下两朵均退化,仅见两片不孕外稃(通称为护颖)。可育小花有外稃(通称外颖),内稃(通称内颖),2个浆片(通称鳞被)、6枚雄蕊和1枚雌蕊。雌蕊位于颖花基部的中央,子房一室,内藏一个胚珠;花柱先端分开成羽毛状柱头。雄蕊6枚,花丝从子房的基部生出,花药四室,长形,每个花药内约有1000粒花粉。子房与外颖间有两个小鳞片,鳞片呈圆形、白色、肉质,起着调控颖花开放的作用。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端的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成对护颖,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化。 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苞叶,中部为一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 小麦(T. aestivum L.)属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每朵小花自外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鳞片2个;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呈羽毛状分裂。外颖顶端有芒或无芒。 花生(Arachis hypogaea)属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Faboideae),落花生属(Arachis),落花生( A. hypogaea),自花授粉作物。花生的花是两性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

育种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名词解释: 1.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2.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3.纯系:对突变和杂交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群体。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光温敏雄性不育:由光、温诱导的雄性不育。 6.回交:两亲本杂交后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的方式称为回交。 7.基因聚合: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8.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 9.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1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其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 1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 的某种作物的群体。 12.双交种:通过双交的杂交方式培育出的种子称为双交种。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 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 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16.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8.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决定,为可遗传的部分。 19.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 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0.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21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作物新品种在

园艺植物育种学2实验指导2

《园艺植物育种学2》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园艺 齐齐哈尔大学 2014年4月

实验一园艺植物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调查 一、实验目的 1.花是有性杂交的主要材料,了解不同园艺植物开花习性的特点,是准确选择杂交用的花朵和决定采集花粉,去雄、授粉时间的主要依据。 2.掌握园艺植物花开花习性的主要观察项目和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园艺植物因自身的发育特点不同其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也不相同。此项调查可作为识别品种,制定杂交计划的主要依据,如准确选择杂交用的花朵和决定采集花粉,去雄、授粉时间。 主要包括花期、花型、花性、花梗、花托、萼片、花朵、雄蕊以及雌蕊等调查项目,如花梗的长短、花托的形状、萼筒的颜色和形状、花瓣的颜色、大小、形状、雄蕊的数量和形状以及雌蕊的数量和形状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花器特征来确定其传媒类型。 三、材料 每人选取3种不同园艺植物(连翘、榆叶梅、黄刺玫、丁香、绣线菊、番茄、李、苹果等),每种园艺植物选取木本植物2株,草本植物要选取5株作为观察材料。 四、用具 放大镜、镊子、卷尺、记录本等。 五、方法步骤 观察项目主要包括: 1.园艺植物种类、科属及观测地点 2.花芽的类型 纯花芽、混合花芽 纯花芽内只有花器官,芽萌发后,只开花结果,不抽生枝条,多数花卉属于此类;混合花芽在芽内除有花器官外,还存在枝叶或叶的原始体,开花的同时可抽生枝条,如悬铃木等。统计花芽的类型。 3.花型或花序类型 包括单瓣、重瓣,大花、小花等。花型的表现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结实会产生影响。统计花型,指出是单花还是花序。 4.花性(性型): 包括雌雄异株、雌雄同株异花和雌雄同花(两性花)。有些植物在一个植株上既有两性花又有单性花;还有些植物尽管具有两性花,但表现为雄蕊或雌蕊退化。统计花性(性型)。 5.花瓣:花瓣的颜色、形态等表现往往与植物的传粉方式和授粉习性有较大的关系。如开花时花瓣紧闭者(金鱼草等)一般采用自花授粉。统计花瓣的颜色、形态、花瓣数目、花冠直径、花蕾颜色。 6.雄蕊和雌蕊: 雄性和雌蕊的生长发育状态、着生方式与植物的授粉特点、结实能力等有很大的关系,观察记录雄性和雌蕊的生长发育状态、雄蕊和雌蕊的颜色、着生方式测定花柱长度、花丝长度、花丝数目、花柱数目、花柱是否开裂(几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