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摘要: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结合喷药保护。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防治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一带和南方稻区发生较普遍。此病为害叶鞘、叶片,致叶片枯死,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达50%以上。南方稻区由于此病普遍而常发,其引致的总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成为水稻稳产高产的严重障碍。

在东北地区,辽宁省发生较重,已成为当地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也有所发生。稻株受害后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则损失更大。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茎秆。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互相联合成云纹状大斑。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至灰绿色后变灰白色。潮湿肘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病鞘常因组织受破坏而使其上的叶片枯黄。

叶片上病斑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部扩展快,呈水渍状污绿色,最后枯死。剑叶的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植株于抽穗后,如穗颈受侵染,则病斑呈灰绿色,并直接造成谷粒不实和秕谷增加。

纹枯病严重发生常引致植株倒伏或整丛枯死。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至灰白色蛛丝状菌丝,并且还可在病部见到白色至暗褐色菌核。菌核扁球形,直径1.5~3.5mm。粘附在病斑的部分扁平并略凹陷。菌核大小似萝卜子,或不规则形。菌核借少量菌丝联系于病斑表面,易脱落。发病中后期有时可见病组织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有性子实层,当气候干燥或其他环境不适时则很易消失。

2 病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