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西经的研究对象

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2:经济体制①自给自足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经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给关系)第二节:需求曲线

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需求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人数等。

①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

③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

④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

⑤关于消费者人数的变化。一个商品市场上消费人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

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价格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

4、线性需求曲线

5、线性需求曲线的特点

①向右下方倾斜②斜率为负值③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三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提供和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对该商品既有提供出售的愿望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给)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生产者的人数等。

①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越低则提供的越少。

②生产技术水平:一般来说,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跟多的产量。

③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商品供给。相反若是悲观的,则会减少商品供给。

④生产者人数:一个商品市场上生产者数量增加会使市场上该产品的供给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3、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商品自身价格作为自变量)

一、供给表和供给函数

1、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供给表

3、供给曲线

4、线性供给曲线

5、线性供给曲线的特点

①向右上方倾斜②斜率为正值③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1、定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2、均衡点: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图示如下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动。

第三章消费者的选择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⑴基数效用论者把效用区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①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②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

量的增量

⑵相关公式:

①总效用函数:

②边际效用函数:

⑶边际量

①定义: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②公式:

⑷效用曲线

注:①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曲线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⑸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通常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断递减的,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3、消费者均衡

⑴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⑵在基数效应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⑶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其中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表示商品的既定价格,X表示商品的数量,MU表示商品的边际效用):

其中①式是限定条件②式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⑷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针对的关系分析详见书62页

4、需求曲线的推导

⑴基数效用论指出,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应该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地说,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反之效用越小,则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低。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低,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越开越低。这意味着,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⑵利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来解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只考虑购买一种商品)

消费者均衡条件公式为:

该式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该式还意味着: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不断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公式()均衡条件的形成,在货币效用λ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⑶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而且说明了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5、消费者剩余

⑴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取决于这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但是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

⑵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⑶图示说明

①对于单个消费者,图(1)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形式给出它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根据图(1)消费者为购买Q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即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OABQ ;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即总价格),等于市场价格P乘以Q ,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BQ。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AB,就是消费者剩余。

②对于整个市场,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市场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2 图中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和Q,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表示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③消费者剩余公式:

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右边第一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设定

准确的说,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任何两个商品组合所做的一个排序。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

第一偏好的完全性,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详解见书67页)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2、无差异表及无差异曲线图

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和商品2的数量X ,曲线I 、I 、I 、顺次代表与无差异表a、b、c、相对应的三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表详见书67页)

3、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式中X 和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表示效用水平,在此基础上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函数为:

式中U 为常量,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该效用函数有时也被称作等效用函数。

4、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

⑴离原点越远的②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⑵同一坐标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⑶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下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⑴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⑵公式:

式中ΔX和ΔX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由于ΔX是增加量,ΔX是减少量,所以为使结果为正值就加了负号

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就为:

由此可得: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所品需要放弃的另一

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递减的。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3、图示分析(由图可知每增加一单位商品1所需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是递减的)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1、完全替代品(图1)

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因此,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 就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则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式中x 、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常数a、b>0。而且在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保持不变,即均有MRS =a/b

2、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指两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同时被使用是情况。因此,在完全互补的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则相应的效用函数通常为:

式中,x 、x 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常数a、b>0;符号min表示效用水平由括号中最小的一项决定。只有在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两种互补商品按固定比例被消费。所以,在任何一种关于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都有U=ax =bx

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一、预算线

1、预算线

⑴定义: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⑵图示

图中预算线的纵截距OA和横截距OB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即和。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价格之比的负数值即

2、预算线的变动

预算线的变动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⑴两商品的价格P 和P 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如图1所示,若消费者收入I增加,则预算线AB向右平移;若消费者收入I减少,则预算线AB向左平移。

⑵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 和P 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如图1所示,若P 和P 的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AB向左平移;相反,若P 和P 的同比例下降,却使得预算线AB 向右平移。前者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而后者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上升。

⑶当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1的价格P 发生变化而商品2的价格P 保持不变。

这时预算线的斜率会发生变化,横截距发生变化而纵截距不变。如图2所示。

同道理商品2的价格P 变化而商品1的价格P 保持不变时再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⑷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 和P 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这时预算线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此时预算线斜率和预算线横截距和纵截距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效用最大化和消费者选择

1、消费者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组合。

第二,最优的商品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2、如图可得,只有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 的相切点E,才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线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由于无差异曲线的绝对值就是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由此在均衡点E处有:

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它表示:在一定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 ),应该等于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

注:关于均衡条件的具体分析详见书76页

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图示如下(其中:曲线U表示无差异曲线,曲线AB表示预算线,点E表示均衡点。)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1、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量。

3、图示如下(其中:曲线U表示无差异曲线,曲线AB表示预算线,点E表示均衡点,商品X 的价格发生变化)

三、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想联系的消费职责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图示如下(其中:曲线U表示无差异曲线,曲线AB表示预算线,点E表示均衡点,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图a: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a)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图b: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例如,收入低时,土豆是正常品,收入高时,土豆就变成了劣等品。)

3、①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商品需求量也增加,反之则减少。

②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反方向变动,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却减少,反之则增加。

四、恩格尔曲线

1、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自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是X= ,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2、图a:图中的商品1是正常品,商品1的需求量X 随着收入水平I的上升而增加。

图b: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图中的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或者说,在较低的收入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在较高的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1、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总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①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应水平。

②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收入效用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二、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用

1、对于正常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正因如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具体分析如图(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其中直线AB、AB 表示预算线;直线FG表示补偿预算线;曲线U 、U 表示无差异曲线;点a、b、c表示均衡点;横纵轴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详见书81页

三、正常品和劣等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1、正常品和劣等品的区别:正常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劣等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收入效应: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例:某正常品的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会增加对该正常品的需求量);劣等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例:当某劣等品的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劣等品的需求量)

四、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具体分析如图(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其中直线AB、AB 表示预算线;直线FG表示补偿预算线;曲线U 、U 表示无差异曲线;点a、b、c表示均衡点;横纵轴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详见书84页

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被称为吉芬品

2、吉芬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作为劣等品,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吉芬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3、具体分析如下图(假定商品1的价格下降。其中直线AB、AB 表示预算线;直线FG表示补偿预算线;曲线U 、U 表示无差异曲线;点a、b、c表示均衡点;横纵轴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详见书84页

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

1、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2、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还依赖于该市场中消费者的数目。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经济学专业认知体会范例集锦

经济学专业认知体会范例集锦【篇一】 1.课程学习感受 经济学专业针对经济研究的不同方向,设置的必修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等。经济学的专业课为我们解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模型和工具,带领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同学们对社会发展、经济问题的独立思考。 从总体上看,经济学专业的学习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包括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总结概括梳理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通过经济学的学习,同学们的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成为职场中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2.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经济学有数学的简约之美,却非纯粹的数理推导,比数

理更重要的是经济逻辑;它有哲学的洞穿事物本质的能力,却更贴近现实。看似简单的概念,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我学习经济学的最深感受。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于经济学基本是什么都不懂,但是现在回头看自己的选择,我觉得很正确,学习经济学给了我很多思维的训练。 大学的前两年主要是针对经济学的基础训练,上的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大一会花一年的时间学习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相当于你在大学四年所有课程的一个导言,勾勒出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引导你对整个经济学学科是什么以及整体框架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当然,由于经济学原理涵盖了大学四年要接触的所有内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对一些问题会感到一知半解。但是这些让你疑惑的问题都将在后面的学习中一一得到解答。经济学原理的课本一般都是采用非常经典的教材,例如萨缪尔森的版本到目前已经出版了19版,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还有两门经济学基础的课程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是针对国家或者整个经济体的研究;而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主要可以通过联系现实经济现象促进理解,而微观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上课有问过)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有三个: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个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资本匮乏才是束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能吸收劳动力。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歇尔计划。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发展经济学课程总结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查论文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考查科目:发展经济学 考查类型:论文考查时间:2015.11.22 学院专业数字与信息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姓名李日成学号201430340216 总分 评阅人王广深 论文题目:学习《发展经济学》课程回顾与体会 论文内容: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要求用主客体的对称分析代替纯客体的线性分析,用五维空间分析代替平面二维分析,用复杂系统论分析代替还原论分析,用规范分析代替实证分析,用规模分析代替边际分析,用“边际效益分析”提升“边际效率分析”,用价值经济学代替价格经济学,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用国民福利体系代替GDP增长体系,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科学发展代替增长。秉持线性思维方式不可能建构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而我为什么会选择这门课程当做选修,是因为,是如今经济与社会紧密相关的时代下,掌握了正确的经济的发展动向,便可以是自己在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中先得游刃有余而不是一无所知。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庞大的复杂的经济结构体,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参透这里面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来是自己对经济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投资理财方面也可以有着更好的发展。 当然,见证着人类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在课上,我们不但回顾了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庞大构体,也认识到了经济是由多个方面所影响的并且是很多方面综合到一起的共同产物。市场作用、资本配置、经济体结构的变化、投资的变化,都是发展经济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收货和体会:发展经济学让我从其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这些历史追溯而来,让我体会到了发展经济的过程的艰辛,与在其中种种的解决问题的创意迸发。目前,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通过发展经济学,我也可以了解与研究一些当初那些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学习的地方,对一些问题有着具体的分析,例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可以让我在以后对于投资一类行情有着更加清楚明确的认识。 在老师给我们讲解到了二元一体经济的时候,我也了解到了中国部分地区的经济不发达的问题严重性与发展的失衡性,让我认识到了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经济崛起的大国仍是一条艰辛的路程。如今房地长市场的泡沫化,各行各业的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想要加入股票大军这个行列,如果不能够有合理的方法进行

发展经济学最新整理重点

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自由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不一定大致发展和人类发展(自己论述)。实际上来讲,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与人类增长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够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如;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自由与发展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按照森的分类有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机会。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保护性障碍。(自己论述五种分类方法) 将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提出来意味着自由不仅仅理解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五个方面的自由,从自由中产生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人们权利发展的过程。 赠送补充: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确定了8项发展目标,这8项目标的实现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它与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低收入国家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这说明要实现人类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目标也是难以达到。 索洛模型与哈德罗—罗马增长模型 实在不好整理,具体请见武大出版社郭熙保的书P38-P41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含义 ? I (t ) = S (t ) ? K (t+1)=(1-δ)K(t) +I(t) ? S (t ) = s Y (t ) ? K (t)= θ Y(t) ? θ Y (t+1)=(1-δ) θ Y (t) + s Y (t ) ? g=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 ?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及含义 ? Y=F (K,L )= K α L 1-α 其中0<α<1 ? 方程两边同除以L ,即得到一个人均生产函数 y=k α ? 公式中,y=Y/L, k=K/L 。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产出是资本的增函 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 K sY dK ?=-;/n L L =?;()k sy n d k ?=-+ (1)()()Y t Y t s g Y t δθ+-==-

发展经济学讲义

D e v e l o p m e n t e c o n o m i c s 《发展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发展经济学》——增长与发展经济学译丛 [美]Debraj ray着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黄景贵院长教授博士 孙建军副教授博士 目录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经济发展:概览 第三讲经济增长 第四讲新增长理论 第五讲历史、预期和发展 第六讲经济不平等 第七讲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相互的联系 第八讲贫困与营养不良 第九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十讲农村和城市 第十一讲农业中的市场:一个初步的介绍 第十二讲土地 第十三讲劳动 第十四讲信贷 第十五讲保险 第十六讲国际贸易 第十七讲贸易政策 第十八讲贸易政策的多边方法 序言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本讲义提供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介绍。 本讲义主要面向高年级的本科生,帮助他们学习初级或中级经济理论、运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统一分析框架对各种发展问题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尤其在方法论上,本讲义结合近年来经济理论在不完全信息、契约理论、博弈论和新增长理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讲义将对学生数学的要求降到了最低。具体而言,不使用微积分,而尝试主要通过语言、图表来说明问题,有时也使用基础代数来讲解有关理论。 第一讲导论 一、两个定义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变的学科(debraj ray,2002)。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人均年收入低于9000美元的国家,而高于9000美元的国家称为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世界发展报告(world bank,1996) 二、本讲义的思维框架——贯穿两条主线: 1、或多或少地远离一个传统观点:即发展中国家问题只有在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 2、关于方法论的,尽可能用统一的分析方式来研究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可能性方面取一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 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 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 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低 (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 (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 (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4、购买力评价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 思考题 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 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 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 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 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 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 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不利: 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 有些地方比较贫困。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 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二元经济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共20页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完整word版)发展经济学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4分x5题=20,简答5分x4题=20,计算与说明5分x6题=30,论述15分x2题=30 一.名词解释 短缺点 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极 线性发展阶段论 刘易斯拐点 新型工业化 金融深化 货币化率 黄金律稳态 二元经济 循环积累因果机制 刘易斯拐点 初始利益棘轮效应 二.简答题 不发达经济体的共性 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主要观点。 世界反贫困战略有哪几种。 贫困的恶性循环机制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倒U理论假说及其成因 大推进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简述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主体内容。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主要理论学说及其机制 简述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内容框架 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育的现状和推进金融市场深化的主要步骤 简述经济全球化对宏观发展的推动作用 贫困的恶性循环机制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的评价指标 托达罗模型的经济思想与主要内容 计算和说明 1.存在某一经济,其产出总量为Y,且服从储蓄等于投资的凯恩斯宏观均衡。假定技术不变、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θ、折旧率δ、人口增长率n。1),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推导该经济的增长率g与上述经济参数的关系。

答:Y dY g =,Y S s =,I S = dY dK Y K ==θ,k nk I dk δ--= 解得,n s g --=δθ 2)假定该经济体进入人口老龄化期间,人口增长率为-0.1%,折旧率为0.5%,为保证增长率维持在3-5%的平稳区间,则储蓄率s 与资本/产出比率θ的比值应保持在什么水平。 答:3.4-5.4% 2. 考虑一个二元经济(如下图),OL 表示总人口,A MP 和I MP 分别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边际生产率。其中,现代产业的制度工资是LN ,传统产业的制度工资是OC 。根据二元结构转化的有关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现代产业的就业规模如何确定,并用图中记号标明 答:在制度保障下,执行工资LN ,就业规模为HL 。 2) 传统产业的就业规模如何确定,并用图中记号标明 答:FH 处人口被迫在传统产业中就业,工资率降到很低,就业人口为OG 。 3) 此时是否存在剩余劳动力,如果存在,请予标明;如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答:增加人口数,传统产业边际收益为0,存在剩余劳动力GH 。 4) 理论上现代部门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为多少。 答:KNP S 论述题【大部分都是上网查新闻凑出来的,不要见怪】 1. 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我国经济当前及未来发展的作用机制。 答:(1)当前:①工业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过程。②工业化使一切非工业生产方式转化为工业生产方式。③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也包括农业的机械化与现代化。④工业化的实质是高效率的工业部门比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范文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0%

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 ___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20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 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

HND-Economics-2-The-World-Economy世界经济学报告[1]

Economics 2: The World Economy

Content Introduction----------------------------------------------------------------3 Section 1: International Trade Three gains from trading internationally---------------------------------------3 Free Trade--------------------------------------------------------------------------3 Absolut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3 Protectionism----------------------------------------------------------------------4 Barriers to trade-------------------------------------------------------------------4 WTO and EU----------------------------------------------------------------------5 Section 2: International Financ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General trends in UK Trade----------------------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14 Single Currency------------------------------------------------------------------15 Effects on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 of the Euro-----------------------------15 Section 3: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Characteristics of a LDC--------------------------------------------------------16 Current issues that face LDCs--------------------------------------------------16 The impacts of multinationals on LDCs and NICs--------------------------16 Conclusion-----------------------------------------------------------------16 References------------------------------------------------------------------17

2019年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3)

2019年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3) 1、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的种类: (1)直接税; 主要是由个人或公司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税等税种所组成的。的特点:直接以纳税人作为对象来实行征收。主要是按照人头来征税。所以原则上不能转嫁税负,比如个人所得税。 (2)间接税; 主要是由营业税、商品销售税和其它税种共同组成的。它主要是对商品或劳务的买卖的流转额作为课征的对象。它的特点是能够实行转嫁。如营业税、商品税 (3)关税; 主要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当前地区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事了大量的国际贸易活动,由此产生关税。一般是对于进口产品所征收的税种。 关税的征收可从两个方面: (1)它可按照所进口的商品的数量——从量税 (2)可从价值角度——从价税 2、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特点: (1)在发展中国家的税收中,直接税比重比较低; 根据教材中图表看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所得税在各种税收中的份额逐步上升。在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国家,所得税的比重也比较大。在发达国家,所得税是政府税收的主要税种。有些发达国家的直接税的比重甚至高达90%,与此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直接税的比重只占了30%左右。特别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中,所得税的比重最低。社会

保障税的比重在最不发达国家中更是低的可怜,只占总收入的1、6%. 所以,能够预期,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升, 直接税的比重可能会随之增长,所以直接税所包括的各种税是发展中 国家需要增强的主要税种。 (2)发展中国家对关税收入的依赖比较明显; 关税收入,包括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和劳务所征收的关税和规费收 入在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最不发达国家组中,关税收入占所有收入的41、6%,而在工业化国家组中,关税收入只占3、7%.进口税的比重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水准密切相关。对外贸易 发达、经济开放水准高的国家进口税的比重自然比较高。但是,发展 中国家关税收入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关税收入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所 能够征收到的主要是税收收入。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来说,进出 口业务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政府的税收收入自然集中在关税收入上。 但是与发达国家关税收入的比重比较,能够想见,随着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征税水平逐步提升,国内税收征收和管理逐步走上正轨以后,关税收入的比重会逐步降低,而国内其他税种的比重可望上升。 (3)间接税是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发展中国家中,通过税收来提升储蓄率的潜力很大,但实际情 况却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一方面,从直接税的角度来说,绝绝大部 分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都太低,因而不在课征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和 农民所从事的仍然是那种仅能维持生存的传统经济活动。当经济规模 狭小,人口十分分散,绝大部分劳动者仅仅在为糊口而实行生产时, 确定和测量税基、课征和积聚税收收入都是十分不易的。所以,在收 入水平低、管理和征收税收收入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要 提升税收水平主要是依靠间接税。 3、发展中国家税收的特点: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所谓的“经济史”,它能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国情来制定出科学的经济政策,并随着发展适当的调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 今天的中国,就是通过自身的国情来进行经济的发展,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政策,经过了不断的努力、通过了解放、注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在这些年来不断飞跃的根本原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外,我们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方针,这样的方针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内,我们通过努力建立、完善“健全社会保障“的体系,以“时刻关注民生”为导向,国内的社会秩序不仅得到了改善,还保证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开始以经济的建设为中心,经济学这门学科也逐渐的受到了重视,成为了一门显学。但对于经济史来说,它只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真实的经济现象。另外它还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性质,因为它的研究是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的。 “经济、经济史、经济学”这三个概念的区分是学好经济史的前提、基础。经济史是以经验的归纳法和历史的分析法来对人类的活动以及历史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社会生产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规律。对于它的研究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修养,还能激发人们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史和经济学这两门学问是相得益彰的,经济史的学习可以有效的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经济史的内容中有着反对脱离事实的抽象,这有助于让经济学真正回归到社会科学这一类来。现在很多经济分析中犯下的错误,说着是因为其他条件的欠缺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发展经济学学习总结 斗转星移,这学期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课程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问题,更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的开始。这门课是我们进入了经济学世界钥匙,带领我们进入了知识的海洋。 所谓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这样一个很热问题:为什么在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学完了这门课程,我已经可以运用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经济理论解释这一问题了。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规模巨大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和农业的低收入.由于国家重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引起了各项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恶化.这是农民外迁的直接原因;农业的高失业率.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大,农业的就业容量增长潜力有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农业失业率过高的压力,形成农村贫困,农民纷纷外迁,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外迁的重要原因;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平,也是引起农民大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的分散,不利于提高收益,使原本很低的农业收入更难提高;而生产资料的分配不 公平,在一部分人可以发财的同时,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 得不外迁.当然上述原因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 起初学习这门课让我对发展经济学的体系感觉不是那么深刻,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与自学,我对于该学科整体的体系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总体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到了书中的理论更应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中,并尽量用我们说学到的经济理论解释它、分析它,这样这门课程才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学习这门课的日子像溪水一样匆匆流过了,老师所讲的知识面涉及的很广,而且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希望这门课以后可以涉及更多的有关中国经济中的问题,让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了解中国的经济、世界的经济。在教学手段上,传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