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配套K12】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 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精编版

单元课题: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标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产生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强调观察描述技能以及根据经历做出解释能力的发展,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同的声音》四课内容构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在前课已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介质和效果及传播方向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有一些肤浅的认识,面对于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传播效果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声音产传播的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声音传播的方向及现实应用。 课时课题:《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知道固体传声效果是最好的。 3、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向及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所设计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适当增减,以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传播效果及传播方向为重点,制作“土电话”可设置为课后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铃铛、球形瓶、胶管、酒精灯、音钹等。 学生准备:装入了米、水、空气的塑料袋或气球,也可以用袋装牛奶代替水。 [教学流程]

四年级科学上册 3_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

《第五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来到这里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2、师:那咱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心情好吗?(师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师生边欣赏边跟着做动作。) 3、师:同学们,我们从走进这个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唱歌时拍手的声音。 生:走路的声音。 生:同学们唱歌的声音。

生:唱歌时同学们跺脚的声音。 生:老师讲课的声音。 4、师:同学们,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白天我们能听到汽车的叫声,同学们的读书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自己的心跳声,甚到能听到骨骼运动发出的声音。那这些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一)音叉声音的传播 1、师:(出示音叉)能使音叉产生声音吗?(会)怎样让它产生声音呢?(敲一下)你能示范给大家看一下吗(学生上台示范) 2、师:看来同学们让音叉发出声音都没问题,现在我可要加大难度了。我们要用击打过音叉轻轻地触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出现。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吧。 3、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小锤击打音叉,把击打过的音叉轻轻地触及水面,看水面有什么现象出现) 5、有不同意见吗? 6、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你还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6、分组实验 7、交流:师:水面有什么现象出现? (生: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师: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你能细致地描述出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吗?

(整理)微课程《用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教学应用实录文本

微课程《用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教学应用实 录(文本) 本节课我所设计的这段微视频资料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课中新授、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现将课中新授环节的教学应用实录(文本片段)汇总如下: 一、在“生活应用”环节—— (师播放视频),同学们你还记得王亚平阿姨主持的空中课堂的内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小段视频资料。 观看结束后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宇航员如果不借助无线电设备,声音还能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吗? 学生集体大声回答:不能。 师追问:为什么呢? 生1:因为没有空气。 生2:因为声音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 生3:真空环境下也就是没有空气的环境下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师: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呢,谁能来点评一下。 生:他们说的都对忙都非常有道理。 师:这四位同学说的都非常棒,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可见他们的课前预习工作做的非常棒,现在我们全体同学一起来再次观看这段视频资料,看看你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播放微视频资料《用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观看后师提问:通过再次观看这段微视频资料,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生1:我注意到真空罩内的空气抽走后,电铃的声音真的是无法传播出来。

生2:我也同意他所说的,并且我还观察到电铃的小锤始终在敲打,说明声音一直都在产生,只是无法传播出来而已。 师点评:这两位同学观察的都非常仔细,描述的也非常科学合理。通过视频中演示的科学实验,我们发现当空气被一点点抽走的时候,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完全听不见,但可以看到电铃还在振动。当空气又进来的时候,声音又逐渐恢复正常,这充分标明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验证了同学们刚刚说得都非常正确,值得赞赏。 二、在“课后拓展”环节——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 传播,关于声音的传播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像了解的吗? 生1:我想自己亲自动手验证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师:你很有探索精神,希望你能够做出这样的器材,并带到课堂上为我们进 行现场展示。 生2:我想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哪个传播的速度会快一些? 师:你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科学研究的意义。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这个问题继续展开研究。还可以将这节课我们所播放的这段微视频资料和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分享,让你身边的人也可以收获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期待你的精彩表现。我们下节课再会!

(完整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 中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教案

清江小学艾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 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土电话、水槽、音叉 生——水槽、音叉、木尺、铝箔尺、棉线、尼龙绳、记录单、土电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老师这里有个玩具,见过吗?看看是什么?土电话怎么玩的? 预设: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个玩具,玩的时候老师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安静,观察最仔细。谁不安静就算谁输了。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绳子要绷紧,但不能使劲绷,小心绷断了。说话声音不能大,要小声。周围要保持安静等。 师:师:每个组的两位同学先玩,不玩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谁有新发现哦。好,开始。 2 小组活动 3 交流: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土电话把声音从一边传到了另一边,传声时绳子将振动传到了另一头,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 师: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预设:如水、塑料管等(可以举例说明)(将其归纳为液体、固体) 师:我们面前的桌子能传声吗?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子弟学校樊永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发声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波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器材:(教师演示用)收录机、泡膜小球;音叉、小锤、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鼓、鼓锤;闹钟、玻璃罩、抽气机。 (学生活动用)学生文具盒、尺子;“纸盒土电话”、课桌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1)把收录机平放在讲台桌上并播发乐曲,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喇叭上,提醒学生注意听音乐并观察;

(2)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同时拿细线吊着的泡膜小球靠近并接触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阻挡 音叉,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3)用鼓锤敲击鼓面使其发声,把一些泡膜小球放在鼓面上,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并观察;接着用手触摸鼓面,提醒学生 注意听声音并观察。 二、分析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我们刚才听到了收录机、音叉、鼓发出的声音,有优美的乐曲、尖细的金属声、粗矿的鼓声,这些声音引 起我们的听觉不同,它们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发现,在这些声音出现时都能引起泡膜小球的跳动或弹起,这说明这些声音出现时相应的物体都在振 动;同时我们还发现,用手阻止物体振动,小求也停止 跳动,声音也消失了,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用手触摸自己的喉部,同时讲话,感觉一下我们说话与不说话时有什么不同?可以证明我们以上分 析是正确的。 (板书):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 体的发声也停止。 三、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使闹钟闹铃,然后用玻璃罩把闹钟罩好,学生 仍能听到闹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

实验报告

23.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怎样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然后轻轻击打看能不能发出声音?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然后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吗? 3、用力拉伸橡皮筋然后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能发出声音吗? 观察现象: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物体不振动,发不出声音;轻轻击打锣、鼓,锣、鼓,物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 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24.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2.观察水面变化。 观察现象: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波纹出现。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25.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强弱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 观察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26.实验名称: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 实验步骤: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2、重复实验3次。观察 观察现象:1号杯子发出的声音低,2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低,3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高,4号杯子发出的声音高。 实验结果: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27.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尺子的音高变化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灏、成立敬测量时间 张海涛发声 贾兴藩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 17∶30 温度 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1)探究影响声速的因素,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2)学习、掌握空气中声速的测量方法 3)了解、实践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测量方法。 4)三种声速测量方法作初步的比较研究。 实验仪器: 1)超声波发射器 2)超声波探测器 3)平移与位置显示部件。 4)信号发生器: 5)示波器 实验原理: 1)空气中: a.在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 v88 (式中8088cp cV (1) 称为质量热容比,也称比热[容]比,它是气体的质 量定压热容cp与质量定容热容cV的比值;M 是气体的摩尔质量,T是绝对温度,R=8.314472(11.710-6)Jmol-1K-1为摩尔气体常量。) 标准干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st =28.9668710-3kg/mol b.在标准状态下(T088273.15 K,p88101.388kPa),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为v0=331.5m/s。在室温t℃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 v88v0 (2)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 和固体中传播。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长绳子、教学课件(声波演示及资料)、蜡烛、音响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 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 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 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 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 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声波 ②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 2.实验: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演示实验:高低不同的4组蜡烛围在音响周围。 观察:当音响不发声时,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子?(静止、直立)猜想:当音响发出有震撼力的音乐后,火焰会是什么样子?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提问:当音响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音响周围蜡烛的火焰随着声音在不断地振动) 思考:什么原因使火焰颤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火焰为什么会随着声音振动) (4)讲解:(课件辅助)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课件演示声波) 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音响发声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时,就会引起火焰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虽然“声波”是无形的、看不到的。可以通过“水波”的演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感受“声波”的传递方式,从而把无形的“声波”转化为一种有形的效果!

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实验改进

声音产生、传播、声波的自制教具 声音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但声音是以物体振动发生的并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这对初中学生来说非常抽象。 许多教材是用音叉的振动引起附近悬挂的小球的振动,说明发声体的振动现象。由于音叉和小球靠近时,摆球的固有振动频率(0.5Hz左右)与音叉的策动频率(几百赫兹)差距很大,"球"的振动与音叉的振动往往不合拍加上音叉振动引起的空气传递的能量较小较难使泡沫塑料球起振,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材料可以使声现象简便明了,化抽象为形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声音的产生 ①器材与装置 低压电源1只,功率15W、电阻为60的低音喇叭1只,喇叭的鼓纸上方放一些泡沫颗粒。 ②设计意图

当喇叭的鼓纸振动时,用泡沫塑料颗粒将振动放大,使学生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直观地看到颗粒在"跳舞"。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使实验生动、直观、新奇。 ③步骤与现象 如图1所示在喇叭上放一些泡沫颗粒(或膨胀米花,可染成各种颜色),接通喇叭的交流电源(如电压2V ~ 8V),就能听到喇叭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到彩色米粒不停地跳动,切断电源,发声夏然而止,颗粒跳动也随即停止。 2.声音的传送 ①器材与装置 用一只两端都无底的柱形透明塑料筒,在一端张紧保鲜膜作底,再在保鲜膜上面撒一些米粒。

②设计意图 喇叭发声时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保鲜膜,引起保鲜膜的振动,保鲜膜的振动带动米粒跳动,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声源处振动的能量,能够被空气等介质向外传播,建立声波的模型。 ③步骤与现象 如图2所示,柱形的透明塑料筒水平放置在喇叭口上方,接通喇叭的交流电源,便可在听到喇叭发声的同时观察到米粒在跳动。慢慢地把透明塑料筒水平地离开喇叭口上方(如10cm处),可观察到彩色米粒依然在跳动,继续远离喇叭口,观

多媒体实验报告: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声音采集与处理 学院:传播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王志强 报告人:刘立娜学号: 2012080286 班 级:4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3.03.30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数字化的理解。 2.学会正确连接耳麦以及设置录音和放音的方法。 3.掌握声音录制方法并从网上下载音频文件。 4.掌握一种数字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1.实验方法:运用以前了解到的知识内容,在通过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实验步骤 ①Audition的启动与退出 ②录制音频、播放音频、导入音频 ③音频的剪辑 ④音频的特效 三、实验过程及内容 1.Audition的启动与退出 Audition是集声音录制、音频混合和编辑于一身的音频处理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录音、混音、音频编辑、效果处理、降噪、音频压缩与刻录音乐CD等,还可以与其它音频软件或视频软件协同合作。 Audition提供广泛的、灵活的工具箱,完全能够满足专业录音和专业视频用户的需求。利用Audition,可以录制多轨文件、编辑音频文件、创建原始音乐文件、混缩无限的音频轨道。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后,可以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中的“开始”在弹出的开始菜单中,将鼠标指针移到“所有程序—Adobe Audition3.0”菜单命令上,单击即可启动。或把 Audition快捷方式一到桌面上来,单击即可。

图2.1Audition应用程序窗口 如果要退出Audition,可以选择“文件—退出”菜单命令,或按Ctrl+Q组合键,也可以直接单击Audition应用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在退出之前,如果有已修改的但未存盘的文件,系统会提示保存它。或者点击左上角的“文件—保存”。 图2.2保存提示图2.3 “另存为“对话框 2.录音、播放音频、导入音频 1)录音的操作过程:(单轨录音)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这时会出现“新建波形”会话框,如图 2.4所示。选择适当的采样频率、采样分辨率和声道数,如选取44100Hz,16-bit和立体声就可以到达CD 音频效果。 图2.4“新建波形”对话框 2.单击“传送器”控制面板中的红色“录音”按钮,开始录音。对准话筒进行录音,完成后单击“传送器”控制面板的“停止”按钮即可。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时间长短来录音,在编辑视图中,选择“选项”菜单中的“时间录音模式”命令。在“传送器”控制面板中单击“录音”这时会出现“定时录音模式”对话框,如图2.5所示。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录制的时间长短和开始录音。设置完毕,单击“确定”开始按设置进行录音。 图2.5“定时录音模式”对话框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之“一案三单”(1)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红山中学 课程名称:物理 内容主题: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张晓东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问题导读单 1、声音的产生 利用你身边的器材如:直尺、音叉、锣、鼓以及自己说话发出声音,来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 而产生的。 2、声音是如何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 3、介绍声音的速度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这部分资料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生成------评价单 1、自己做做看: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锣、鼓等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该实验说明了: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1)试猜想在月球上的宇航员,能不能象我们在地球上一样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呢?并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 方案设计: (2)(表一)试猜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还可以传播声音?并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实验与实例可知:①______ 、______ 和______ 都可以传播声音。 ②______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到人耳就是回声。)

问题训练拓展单 1、将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填“能”或“不能”) 2、运动会上同学们敲锣打鼓,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3、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能够传声,“隔墙有耳”表明______也能传声。 4、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______次击管声,这是因为______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 5、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酒精B.氢气C.棉花 D.真空 6、用玻璃制造的封闭的电话亭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C声音在玻璃中不易传播D.以上说法都正确 7、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8、王强面对以高山大喊,4s后他听到自己的回声,请问王强距高山有[ ] A.340m B.1360m C.170m D.680m

声音的传播 教案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难点】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教学准备】 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打电话)导入,产生疑问 (1)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啊,老师就和同学们做个游戏!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教师: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声音的传播,学完了老师相信你们就知道原因了!好不好? (二)探究问题 一、观看几段视频,看看声音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教师: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那么效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看看。 活动1: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敲击的距离也要一样。(先用笔做一个敲击的记号)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不能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记录员要认真填写活动记录。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2.声音的传播 泾县城关二小:许彍 一、教学设计思路 《声音的传播》是《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要通过空气来传播开始,以钟罩里的收录机实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对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传播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在猜测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从中知道声音要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在本课中,教材从最难的证明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的实验开始,给学生示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传播声音,从难至易,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第一个活动是演示实验,后一个活动是学生实验,2个活动引导中,主要是训练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比较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方法证明预测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接着,通过做个“土电话”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并学会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巩固之前的声音传播的规律。 由于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我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重组,也打乱了课本的顺序安排,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操作,在活动中探究出声音传播的一些规律。 二、教案 授课人许彍学科科学学校泾县城关二小 课题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doc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不会写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的朋友,下面请看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灏、成立敬——测量时间 张海涛——发声 贾兴藩——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17∶30 温度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1)探究影响声速的因素,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2)学习、掌握空气中声速的测量方法 3)了解、实践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测量方法。 4)三种声速测量方法作初步的比较研究。 实验仪器: 1)超声波发射器 2)超声波探测器 3)平移与位置显示部件。 4)信号发生器: 5)示波器 实验原理: 1)空气中: a.在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 v88 (式中8088cp cV (1) 称为质量热容比,也称"比热[容]比",它是气体的质 量定压热容cp与质量定容热容cV的比值;M 是气体的摩尔质量,T 是绝对温度,R=8.314472(1±1.7×10-6)Jmol-1K-1为摩尔气体常量。)

标准干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st =28.966�8�710-3kg/mol b.在标准状态下 (T0�8�8273.15 K,p�8�8101.3�8�8kPa),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为v0=331.5m/s。在室温t℃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 v88v0 (2) (T0=273.15K) c.然而实际空气总会有一些水蒸气。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r时,若气温为t℃时饱和蒸气压为pS,则水汽分压为rps。经过对空气平均摩尔质量 M 和质量热容比8�0 的修正,在温度为t、相对湿度为r 的空气中,声速为 (在北京大气压可近似取p�8�4 101kPa;相对湿度r 可从干湿温度计上读出。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ps可用 lgps�8�810.286�8�2 d.式(3)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超声声速真值可能有一定偏差。 引起偏差的原因有: ~状态参量的测量误差 ~理想气体理论公式的近似性 实验方法: A. 脉冲法:利用声波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计算声速 实验中用脉冲法测量,具体测量从脉冲声源(声发射器)到声探测器

小学科学2.3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后,通过科学家们曾经做过的真空铃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三、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是很迷茫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四、教学设计思路《声音的传播》是《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要通过空气来传播开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对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传播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在猜测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从中知道声音要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六、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 径有哪些。 七、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八、教学方法:操作演示、课件展示、分组探究、讲述解惑。 九、课时安排:1课时 十、教具、实验情况 1.分组材料:若干分份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子、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 2.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水、沙子、塑料袋、水槽、石块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置境,导学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