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基本要点: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2.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流程;

3. 理解常用检测器的原理、适用的分析对象及适用范围;

4. 理解各种分离方式的原理及选择原则。

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一、概述

液相色谱法是指流动相为液体的技术。早期的液相色谱(经典液相色谱)是将小体积的试液注入色谱柱上部,然后用洗脱液(流动相)洗脱。这种经典色谱法,流动相依靠自身的重力穿过色谱柱,柱效差(固定相颗粒不能太小),分离时间很长。

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克服了经典液相色谱法柱效低,分离时间很长的缺点。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 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二、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 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第二节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

一、液相色谱速率理论—影响色谱峰扩展因素

1. 涡流扩散项He

A = 2λd p

其含义与其相色谱法相同。

2.纵向扩散项H d

H d=C d D m/u ( 注:对GC: B/u = 2γDg/u)

式中C d为常数。由于分子在液相中扩散系数比气相中要小得多,一般小4~5个数量级。故在液相色谱中,此项可以忽略不计。

3.传质阻力项

可分为固定相传质阻力项H s和流动相传质阻力项。

a. 固定相传质阻力项H s

H s=C s D f2u/D s

式中:C s为与k有关的常数,D f固定液的液膜厚度,D s试样分子在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它与气相色谱法中传质阻力项的含义相同。

b. 流动相传质阻力项:

i.流动的流动相传质阻力项H m:

当试样分子随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时,靠近固定相颗粒的分子流速较慢一些,中央的分子流速较快一些,从而引起色谱峰型扩张。

H m=C m d p2u/D m

式中:C m为与k有关的函数,d p固定相颗粒直径,D m组分在流动性中的扩散系数。

ii. 流动相传质阻力项H sm:

由于固定相是多孔的,部分流动相分子可能进入固定相的微孔中而滞留固定相中的某一局部,滞留在固定相微孔中这部分流动相一般是停滞不流动的。流动相中的试样分子要与固定相进行质量交换,必须先自流动相扩散到滞留区。因此,固定相的颗粒体积越大,微孔越深,传质速度越慢,峰型扩张越严重。

H s=C sm d p u/D m

式中:C sm为一常数,d p固定相颗粒直径,D m组分在流动性中的扩散系数。要降低H sm,应采用颗粒小,微孔浅,孔径大的固定相。

综上所述,柱内各种因素引起的塔板高度H为:

H= 2λd p+ C d D m/u +( C s D f2/D s + C m d p2/D m + C sm d p/D m)

可简写为:H=A+B/u+Cu

上式与气相色谱的速率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其主要区别在于纵向扩散相可以忽略不计。

提高柱效的途径:减小填料粒度以加快传质速率;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

二、影响分离的因素——流速

由图3-1知,液相色谱H-u曲线与其气相色谱不同,是一段斜率不大的直线,只是因为分子扩散相对H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液相色谱中,使用较高流速,柱效不会明显下降,有利于实现快速分离。

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 .液—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达到平衡时,服从于下式:

式中,c 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 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V s—固定相的体积;V m—流动相的体积。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a.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 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 液—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2 .液—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其作用机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 (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

X m + nS a ====== X a + nS m

式中:X 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 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 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 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

K=[X a][S m]/[X m][S a]

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讨论:K越大,保留值越大。]

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IEC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以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其交换过程可表示如下:

X-(溶剂中)+ (树脂-R4N+Cl-)=== (树脂-R4N+ X-)+ Cl-(溶剂中)

当交换达平衡时:

K X=[-R4N+ X-][ Cl-]/[-R4N+Cl-][ X-]

D X=[-R4N+ X-]/[X-]= K X [-R4N+Cl-]/[Cl-]

[讨论:D X与保留值的关系]

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4 .离子对色谱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

离子对色谱法是将一种 ( 或多种 ) 与溶

质分子电荷相反的离子 ( 称为对离子或反离

子 ) 加到流动相或固定相中,使其与溶质离子

结合形成疏水型离子对化合物,从而控制溶质

离子的保留行为。其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X+水相 + Y-水相 === X+Y-有机相

式中:X+水相--流动相中待分离的有机离子(也

可是阳离子);Y-水相--流动相中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对(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氢氧化十六烷基

三甲铵等);X+Y---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

当达平衡时:

K XY = [X+Y-]有机相/[ X+]水相[Y-]水相

根据定义,分配系数为:

D X= [X+Y-]有机相/[ X+]水相= K XY [Y-]水相

[讨论:D X与保留值的关系]

离子对色谱法(特别是反相)发解决了以往

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诸如酸、碱和

离子、非离子混合物,特别是一些生化试样如核酸、核苷、生物碱以及药物等分离。

5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

用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以电导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为消除流动相中强电解质背景离子对电导检测器的干扰,设置了抑制柱。试样组分在分离柱和抑制柱上的反应原理与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同。

以阴离子交换树脂(R-OH)作固定相,分离阴离子(如Br-)为例。当待测阴离子Br-随流动相(NaOH)进入色谱柱时,发生如下交换反应(洗脱反应为交换反应的逆过

程):

抑制柱上发生的反应:

R-H+ + Na+OH- === R-Na+ + H2O

R-H+ + Na+Br- === R-Na+ + H+Br-

可见,通过抑制柱将洗脱液转变成了电导值很小的水,消除了本底电导的影响;试样阴离子Br-则被转化成了相应的酸H+Br-,可用电导法灵敏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是溶液中阴离子分析的最佳方法。也可用于阳离子分析。

6 .空间排阻色谱法(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 (gel) 为固定相。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溶质的流动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孔穴旁流过。在试样中一些太大的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受到排阻,因此就直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一些很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留值最大,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

第四节液相色谱法固定相

上节讲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本节介绍一下各种类型液相色谱所用的固定相。

一、液—液色谱法及离子对色谱法固定相

与GLC类似,LLC的固定相也是在担体上涂渍一层固定液构成,或使用化学键合相。

1.担体

所用的担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1) 全多孔型担体:

a. HPLC早期使用的担体与GC类似,是颗粒均匀的多孔球体,如有氧化铝、氧

化硅、硅藻土等制成的Φ 100 μm全多孔型担体。其缺点是:填料的不规则性和较宽的粒度范围会导致填充不易均匀,柱效低;填料孔径分布不一,并存在“裂隙”在填料深孔中形成滞留液体(液坑),溶质分子在深孔中扩散和传质慢,使色谱峰变宽,柱效下降。

b. HPLC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使用Φ〈10 μm全多孔型担体,它是由nm级的硅胶微粒堆积而成Φ为5 μm或稍大的全多孔小球。其优点是:颗粒小而均匀,传质快(距离短),柱效高。

(2) 表层多孔型担体(薄壳型微珠担体):

它是直径为 30 ~ 40 μm 的实心核 ( 玻璃微珠 ) ,表层上附有一层厚度约为1~ 2μm 多孔表面 ( 多孔硅胶 ) 。其优点是:孔穴浅(固定相仅为表面的一薄层),传质速度快,易于填充均匀,柱效高。其缺点是:柱子容量低、需要配用高灵敏检测器。

这种担体目前应用较为普遍。

2.固定液

液—液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因此要求两相要互不相溶。在液-液色谱中常用的固定也只有极性不同的几种,如β,β'-氧二丙腈、聚已二醇-400和角鲨烷等。

3.化学键合固定相:

将固定液机械的涂在担体表面上构成的这种固定相,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不少缺点,20世纪60年末发展起来了一种新型的固定相---化学键合固定相。

即用化学反应的方法通过化学键把有机分子结合到担体表面。根据在硅胶表面(具有≡Si-OH基团) 的化学反应不同,键合固定相可分为:硅氧碳键型 ( ≡ Si-O -C ) ;硅氧硅碳键型 (≡Si-O-Si-C ) 硅碳键型(≡Si-C)和硅氮键型(≡Si -N)四种类型。

化学键合固定相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ⅰ . 表面没有液坑,比一般液体固定相传质快得多;

ⅱ . 无固定液流失,增加了色谱柱的稳定性和寿命;

ⅲ . 可以键合不同官能团,能灵活地改变选择性,应用于多种色谱类型及样品的分析;ⅳ . 有利于梯度洗提,也有利于配用灵敏的检测器和馏分的收集。

二、液-固吸附色谱法固定相

采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仍可分为全多孔性和薄壳型两种,其特点如前所述。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固定相

1.薄膜型离子交换树脂:即以薄壳玻璃珠为担体,在它的表面涂约 1% 的离子交换树脂而成。

2. 离子交换键合固定相:用化学反应将离子交换基团键合在惰性担体(如微粒硅胶)表面。

树脂类别:(1)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弱酸性);(2)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弱碱性)。

四、排阻色谱法固定相

1. 软质凝胶:如交联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等,适用于水为流动相,在常压下使用。

2. 半硬质凝胶: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共聚凝胶(交联聚苯乙烯凝胶),

是应用最多的有机凝胶,适用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3. 硬质凝胶:如多孔硅胶、多孔玻璃等,多孔硅胶是用得较多的无机凝胶。

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流动相性质影响小,可在较高流速下使用。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控孔径玻璃微球,具有恒定孔径和窄粒度分布。用它固定相,色谱柱易填充均匀;柱压、流动相流速、pH值或离子强度对分离的影响小,适用于较高流速下操作。

第五节液相色谱法流动相

在气相色谱中,载气是惰性的(与组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常用的只有三四种,他们的性质差异也不大,所以要提高柱子的选择性,只要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即可。但在液相色谱中,当固定相选定后,流动相的种类、配比能显著的影响分离效果,因此,流动相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选择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洗脱剂)时应注意下列几个因素。

(1) 流动相纯度:防止微量杂质长期累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2) 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或损坏柱子。如在液-液色谱中,流动相应与固定液互不相溶,否则,会使固定液溶解流失;酸性溶剂破坏氧化铝固定相等。

(3) 对试样要有适宜的溶解度:试样在流动相中应有适宜的溶解度,防止产生沉淀并在柱中沉积。

(4) 溶剂的粘度小些为好:否则,会降低试样组分的扩散系数,造成传质速率缓慢,柱效下降。

(5) 应与检测器相匹配:例如,当使用紫外检测器时,流动相不应有紫外吸收。

在选择溶剂时,溶剂的极性是选择的重要依据。例如,采用正相液-液分配分离时:首先选择中等极性溶剂,若组分的保留时间太短,降低溶剂极性,反之增加。也可在低极性溶剂中,逐渐增加其中的极性溶剂,使保留时间缩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除此之外,在选择溶剂时,溶剂的极性是最重要的依据,有时还需要采用二元或多元组合溶剂作为流动相,以灵活调节流动相的极性或增加选择性,以改进分离或调整出峰时间。选择时要参阅有关手册,并通过实验确定。

第六节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的出现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但这种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应用也十分广泛。其仪器结构和流程也多种多样。典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构和流程可用下列方框图表示(See Fig.3-4)。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具备贮液器、高压泵、梯度洗提装置(用双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恒温器、记录仪等主要部件。

1 .高压泵

HPLC使用的色谱柱是很细的(1~6 mm),所用固定相的粒度也非常小(几μm到几十μm),所以流动相在柱中流动受到的阻力很大,在常压下,流动相流速十分缓慢,柱效低且费时。为了达到快速、高效分离,必须给流动相施加很大的压力,以加快其在柱中的流动速度。为此,须用高压泵进行高压输液。高压、高速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之一。

HPLC使用的高压泵应满足下列条件:

a. 流量恒定,无脉动,并有较大的调节范围(一般为1~10 mL/min);

b. 能抗溶剂腐蚀;

c. 有较高的输液压力;对一般分离,60×105Pa的压力就满足了,对高效分离,要求达到150~300×105Pa。

(1). 往复式柱塞泵

当柱塞推入缸体时,泵头出口(上部)的单向阀打开,同时,流动相进入的单向阀(下部)关闭,这时就输出少量的流体。反之,当柱塞向外拉时,流动相入口的单向阀打开,出口的单向阀同时关闭,一定量的流动相就由其储液器吸入缸体中。这种泵的特点是不受整个色谱体系中其余部分阻力稍有变化的影响,连续供给恒定体积的流动相。

(2)气动放大泵

其工作原理是:压力为p1的低压气体推动大面积( S A)活塞 A ,则在小面积( S B)活塞 B 输出压力增大至p2的液体。压力增大的倍数取决于 A 和 B 两活塞的面积比,如果 A 与 B 的面积之比为 50 : 1 ,则压力为 5 × Pa 的气体就可得到压力为 250×Pa 的输出液体。这是一种恒压泵。

2 .梯度洗提

类似于GC中的程序升温。已成为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中部缺少的部分。

梯度洗提,就是载液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载液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载液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以提高分离效果。梯度洗提可以分为两种:

a. 低压梯度(也叫外梯度):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程序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混合后,再用一台高压泵输入色谱柱。

b.高压梯度 ( 或称内梯度系统 )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设定的比例送入梯度混合室,混合后,进入色谱柱。

3 .进样装置

(1).注射器进样装置:进样所用微量注射器及进样方式与 GC法一样。进样压力<150×105Pa,当进样压力>150×105Pa时,必须采用停流进样。

(2).高压定量进样阀:与GC法用的流通法相似,能在高压下进样。

4 .色谱柱

色谱柱是色谱仪最重要的部件(心脏)。通常用后壁玻璃管或内壁抛光的不锈钢管制作的,对于一些有腐蚀性的样品且要求耐高压时,可用铜管、铝管或聚四氟乙烯管。

柱子内径一般为1~6 mm。常用的标准柱型是内径为 4.6 或 3.9mm ,长度为

15 ~ 30cm 的直形不锈钢柱。填料颗粒度 5 ~ 10μm ,柱效以理论塔板数计大约7000 ~ 10000 。

发展趋势是减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5 .检测器

(1).紫外光度检测器

它的作用原理是基于被分析试样组分对特定波长紫外光的选择性吸收,组分浓度

与吸光度的关系遵守比尔定律。

最常用的检测器,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

特点:

a.灵敏度高:其最小检测量10-9g·mL-1,故即使对紫外光吸收很弱的物质,也可以检测;

b. 线性范围宽;(比尔定律)

c. 流通池可做的很小(1mm × 10mm ,容积 8μL);

d. 对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可用于梯度洗脱;

e. 波长可选,易于操作:如,使用装有流通池的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可变波长检测器)。

缺点:对紫外光完全不吸收的试样不能检测;同时溶剂的选择受到限制。

(2).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的重要进展;阵列由1024个光电二极管阵列,每个光电二极管宽仅50μm,各检测一窄段波长。如图所示,在检测器中,光源发出的紫外或可见光通过液相色谱流通池,在此流动相中的各个组分进行特征吸收,然后通过狭缝,进入单色其进行分光,最后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得到各个组分的吸收信号。经计算机快速处理,得三维立体谱图。

(3).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器。

对多环芳烃,维生素B、黄曲霉素、卟啉类化合物、农药、药物、氨基酸、甾类化合物等有响应。

荧光检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荧光光度计相似。

(5).差示折光检测器

除紫外检测器之外应用最多的检测器。

差示折光检测器是借连续测定流通池中溶液折射率的方法来测定试样浓度的检测器。溶液的折射率是纯溶剂(流动相)和纯溶质(试样)折射率乘以各物质的浓度之和。因此溶有试样的流动相和纯流动相之间折射率之差表示试样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5).电导检测器

其作用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某些介质中电离后所产生电导变化来测定电离物质含量。

第七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

要正确地选择色谱分离方法,首先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样品的有关性质,其次必须熟悉各种色谱方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选择色谱分离方法的主要根据是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极性和稳定程度以及化学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

1、相对分子质量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一般在200以下),挥发性比较好,加热又不易分解的样品,可以选择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在200 ~ 2000的化合物,可用液固

吸附、液-液分配和离子交换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000,则可用空间排阻色谱法。

2、溶解度

水溶性样品最好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液液分配色谱法;微溶于水,但在酸或碱存在下能很好电离的化合物,也可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油溶性样品或相对非极性的混合物,可用液-固色谱法。

3、化学结构

若样品中包含离子型或可离子化的化合物,或者能与离子型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化合物(例如配位体及有机螯合剂),可首先考虑用离子交换色谱,但空间排阻和液液分配色谱也都能顺利地应用于离子化合物;异构体的分离可用液固色谱法;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同系物可用液液分配色谱法;对于高分子聚合物,可用空间排阻色谱法。

第八节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用实例

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1. 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

固定相:薄壳型硅胶(37 ~50μm)

流动相:正己烷

流速:1.5 mL/min

色谱柱:50cm?2.5mm(内径)

检测器:差示折光检测器

可对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

2. 稠环芳烃的分析

稠环芳烃多为致癌物质。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化键合相

流动相:20%甲醇-水~100%甲醇;线性梯度淋洗,2%/min

流速:1mL/min

柱温:50 oC

柱压:70 ?104 Pa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3.阴离子分析

双柱;薄壳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柱(3×250mm),

流动相:0.003mol·L-1 NaHCO3 / 0.0024 mol·L-1 Na2CO3,流量138 mL/hr。

七种阴离子在20分钟内基本上得到完全分离,各组分含量在3~50 ppm。

第九节液相制备色谱

色谱法最大的优势是高效分离性能,是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色谱基本理论、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试样进入色谱柱后各组分能否分离,所用的色谱柱叫做分析型色谱柱(目的是分离,微量样品)。但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时要求我们不仅把试样中各组分分离开,而且要获得某些组分的纯品,这就是制备色谱。所制备色谱的目的就是利用色谱分离技术获得试样中需要组分的较大量纯品,相应的色谱柱叫做制备型色谱柱。获得高纯物质(色谱纯)的有效方法。

原则上,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都可以作为制备的手段,但液相色谱分离条件温和(试样无需气化)、分离和检测中一般不会导致试样被破坏,且易回收原物,因而受到重视。

分析型色谱柱:内径一般为1~6 mm。常用的标准柱型是内径为4.6 或 3.9mm (长度为15 ~30cm);

制备型色谱柱:内径很大,从直径约为10mm的实验室半制备柱到直径为500mm 的工业制备柱。

在什么情况下用半制备柱(内径8mm,长度15 ~30cm,一次制备量0.1~1mg)?在什么情况下用工业制备柱?例如,如果想知道某个组分的化学结构,而鉴定一个未知组分的化学结构,需要采用NMR、IR、MS、元素分析等手段,这是必须获得mg级的纯品(Page97,Table 3-4);有时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要制备几十mg甚至g级的纯品(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纯品叫色谱纯)等,像这些情况,可采用直径为几十mm的半制备柱;在工业上,如果想获得大量的纯品供工业生产或商品出售,这是要用直径可大至500mm的工业制备柱。当然制备色谱一般要配大流量的高压输液泵。

本节仅对制备色谱涉及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1.色谱柱的柱容量(柱负荷)

柱容量又叫柱负荷,对分析柱:指不影响柱效时的最大进样量;对制备柱:指不影响收集物纯度时的最大进样量。

下面以液固色谱为例来说明分析型分离柱和制备型色谱的一些差异。

分析型分离柱:进样量〈1mg/g吸附剂(固定相),严格说〈柱容量的1%,保留值(k)和柱效(H)不随进样量变化。

制备型色谱柱:进样量≥柱容量,即超载。此时,随进样量增大,柱效迅速下降,峰变宽,R减小。制备型色谱柱允许超载,超载可提高制备效率,但以柱效下降一半或容量因子k降低10%为宜。

2. 液相制备色谱的方法

液相制备色谱可能出现图3-26所示的几种典型情况。

a. 欲分离组分呈一个峰;

b. 两个或多个主组分;

c. 较少的组分是欲分离制备的化合物;

对于第一种情况(图3-26a),可按图3-27所示的方法处理。①.首先在分析型HPLC上进行试验(图3-27a),选择出最佳的分离条件,亦即获得最大的R值(图3-27b);

②. 增加进样量,直至峰刚好开始重叠(图3-27c),此进样量即为柱子的最大负荷;

③.如果需要的纯品的量不是很大,可以将柱径及最大进样量(最大负荷)按比例扩大,同时,扩大输液泵流量,即成为制备色谱。其分离方式同图3-27c;如果需要更大量

的纯品,可使柱子超载运行,此时峰出现部分重叠,用中心切割法收集部分馏分,用薄层色谱检验纯度,多次制备合并馏分。

对于第三种情况(图3-26c),较少的组分是欲分离制备的化合物,即欲分离的物质是试样中的微量或痕量组分,使用的制备方法如图3-28所示。①. 可用前述方法达到最佳分离度后,利用超载进行富集(图3-28b), 多次制备富集合并馏分;②. 富集后的馏分,欲分离的组分成了主组分,可再次按第一种情况(图3-26a)处理(分离制备)。

例1.See Fig.3-29.

3. 制备型液相色谱仪

典型的制备型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及流路如图3-30所示。:结构与分析型一样,但泵流量大(20~100mL/min)、进样量大、采用制备柱(内径20~50mm,柱长50cm);在检测器后增加自动馏分收集器。

返回

薄层层析

开放分类:层析层析硅胶化工

boceng cengxi

薄层层析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又称薄层色谱。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

分析程序将样品溶液用毛细管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置密闭槽中,加入适宜溶剂为流动相。由于毛细管作用,溶剂被吸上,沿板移动,并带动样品中各组分向前移动,这个过程称为展开。由于各组分性质不同,移动距离不同,展开一定距离后,即得互相分离的组分斑点。可用适当方法使各组分在板上显示其位置,如组分本身有颜色,即可直接观察,否则可喷显色试剂或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等办法确定斑点位置。通常用比移值()表示组分移动的特性,其定义为:

[56-01]在流动相、固定相和展开条件固定时,值是组分的特性,可用以进行定性鉴别。实用时也常将样品与已知纯物质同时展开,比较二者移动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方法可分为洗脱测定法和原位扫描法:

①洗脱测定法,将展开后的组分斑点处的吸附剂刮下,用适宜溶剂将组分洗脱溶出,然后用适当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常用方法为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可用电化学分析法等。

②原位扫描法,将展开后的薄层板放在光密度计内,以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同时使斑点移过光路,由于斑点对光的吸收,可绘出峰形曲线,由峰面积与标准样品的吸收相比较而求出含量。

薄层层析法以吸附层析使用最为普遍。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氧化铝等。薄层层析和其他层析法一样,除吸附法外,也可进行分配、离子交换、分子排阻等机理的层析,即将铺制薄层的材料相应换为涂以固定相的载体、离子交换剂、凝胶等,其操作与吸附法基本相同。

制板铺制薄层板时,要求基底板洁净平整,可用干法或湿法铺制。现常用湿法制板,即将吸附剂和粘合剂(如烧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调匀,用涂布器将此匀浆缓慢地移过基底板,放置晾干,再经适当烘烤活化后即可使用。如不加粘合剂和水,直接将吸附剂均匀地铺成薄层,则为干法制板。现在市场上已有各种制好的薄层板出售,统称预制板。

展开有多种方式,以上行法最为常用。将薄层板垂直或倾斜放置,将展开溶剂加于低部,使之自下向上移动。下行法则为用滤纸将溶剂引至薄层上端,使其自上向下流动。平行展开时,将板平放,溶剂被吸上至薄层板点有样品的一端,进行展开。使用圆形薄层板时,将样品点在圆心附近,使溶剂自圆心向圆周方向移动,称为环形展开或径向展开;将样品点在圆周位置,使溶剂自圆周向圆心移动的为向心展开,适用于f值大的组分的分离。将点样品处附近的吸附剂刮去,使溶剂只能通过样品点附近的较窄部分前进展开,因而溶剂前缘呈弧形的展开方式,也称径向展开,这种方式对较难分离的组分可能效果好些。

展开一次后取出薄层板使溶剂挥发,再用同一溶剂或换用其他溶剂再次沿此方向展开的称多次展开。将样品点在方形薄层板的一角,先沿着一个方向展开,然后将板转动90°,再沿着另一方向展开的为双向展开。多次展开和双向展开都可加强分离效果。

特点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除光密度计外,不需特殊设备,分离效果较好,时间较短,一块板上可同时分离许多样品。除低沸点物质外,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都可进行分离。

应用和发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生化等方面。样品用量一般为几至几百微克,是一种较实用、有效的微量分离分析方法。此法也可用于分离制备较大量的样品,即使用较大较厚的薄层板,将样品溶液在起始点处点成条带状,这样可以分离毫克量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微细颗粒得到高效分离的办法,也已用于薄层层析。使用5~10微米的吸附剂制板,可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与一般的薄层层析法相区别,称为高效薄层层析。其优点是样品量少(只需纳克量样品)、展开距离小、展开时间短,是薄层层析法的一个重要发展。

薄层层析又叫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本人孙琮莘所提交的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本人孙琮莘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李* 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 论文作者:时间:2018年6 月日 指导教师已阅:时间:2018年6 月日 本文着重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对于天然药物、抗生素、手性药物、毒性药物、违禁药物、体内药物的分析及杂质检查,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药物分析;应用 天然药物结构复杂,种类众多,其分析研究往往极具挑战性,HPLC不仅能快速鉴定天然药物成分,还能快速筛选出多种未知成分,为分析复杂的天然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狄志彪等利用HPLC测定了不同发酵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含量,采用了Welch Ultimate XB-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为进一步研究液体发酵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张晓霞等应用HPLC同时测定中药梅花中的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以岛津Inertsil ODS-4作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 1 mL·min-1,检测波长为355 nm,为制定梅花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参考。六味地黄丸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和茯苓六中药材组成的补肾名方,王灵霞等建立了HPLC测定3种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中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为提高六味地黄丸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适用于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 2 学习液相色谱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3 掌握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能够通过HPLC分离测定来对目标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二、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法采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质量交换,使溶质间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放大的效果,达到分离分析和测定的目的。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分离不可挥发而具有一定溶解性的物质或受热后不稳定的物质,这类物质在已知化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确定了液相色谱在应用领域中的地位。 高效液相色谱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更多适用于分析中、高分子量、高沸点及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80%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目前以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检测、石油化工等行业。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类 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 高效液相色谱至少包括输液系统、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 1 输液系统: 包括贮液及脱气装置、高压输液泵和梯度洗脱装置。贮液装置用于存贮足够量、符合HPLC要求的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颗粒比较小,通过柱子的流动相受到的流动阻力很大,因此需要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2 进样系统: 将待测的样品引入到色谱柱的装置。液相色谱进样装置需要满足重复性好、死体积小、保证柱中心进样、进样时引起的流量波动小、便于实现自动化等多项要求。进样系统包括取样、进样两项功能。 3 分离柱: 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心脏、柱效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是对色谱柱的一般要求。商品化的HPLC微粒填料,如硅胶和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氧化铝、有机聚合物微球(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等的粒度通常在3μm、5μm、7μm、以及10μm。采用的固定相粒度甚至可以达到1μm,而制备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粒度通常大于10μm。HPLC填充柱效的理论值可以达到50000/m~160000/m理论板,一般采用100-300mm的柱长可满足大多数样品的分析的需要。由于柱效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使色谱柱达到其应有的效率。应尽量的减小系统的死体积。 4 检测系统: HPLC检测器分为通用型检测器和专用型检测器两类。通用型检测器可连续测量色谱柱流出物(包括流动相和样品组分)的全部特性变化。这类检测仪器包括示差折光检测器、介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具体应用以及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药物分析;联用技术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drug discrimination, drug impurity test,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pharmaceutical analysis,hyphenated techniques 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HPLC在国内和国外的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HPLC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HPLC 在药物的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1];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在药物鉴别中的应用 在HPLC 法中,药物组分的保留时间与其结构和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药物由于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不同,是定性的重要参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色谱”一词是由俄国科学家斯威特提出的。色谱法是基于补充物质在相对运动物的两相之间分布时,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微小的差异而使混合物相互分离的一类分离或分析方法。发展与上世纪初,飞速发展于五十年代,有超过30位科学家家因为它而获得诺贝尔奖,其有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有众多的应用领域。 色谱法常见的方法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柱色谱:柱色谱法是最原始的色谱方法,这种方法将固定相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常见的洗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一种是自下而上依靠毛细作用洗脱。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分子。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气相色谱: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结果是在载气中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正比。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气相色谱图了。气相色谱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量复杂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_龚时琼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龚时琼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hig h perf ormance liquid chr omato gr aphy ,H PL C)在高等院校、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叙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针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异常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异常峰;缓冲液 中图分类号:O 657.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56(2010)06-0037-02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unusual peaks in analysi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Gong Shiqio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 l Eng ineering.H uazhong U 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 he hig h perfo rmance liquid chro matog raphy (H PL C)is increasing ly w ide in application,for ex am -ple,colleges and universit ies,medicine health,fo od,env iro nmental pro tect ion,and so o n.T he buffer solution was cho sen and unusual questio ns w ere pro cessed. Key words:hig h per for mance liquid chr omato gr aphy(H PL C);unusual peak;buffer solution 收稿日期:2009-06-17 作者简介:龚时琼(1969)),女,湖北省仙桃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大 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研发与管理维护. E -mail:370749606@https://www.doczj.com/doc/d09125398.html,;gongs hiqiong@https://www.doczj.com/doc/d09125398.html, 高效液相色谱(H 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高沸点、大分 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以来,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1]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已成为化学、生化、医学、工业、农业、环保、商检和法检等领域中重要的分离技术,是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用于解决各种实际分析和分离课题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因各种原因会经常出现异常峰形,严重影响对结果的分析。 1 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由溶剂贮液器、高压泵、进样器、色谱分离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高压泵从溶液贮液器中抽走流动相,流经整个仪器系统,形成密闭的液体流路。样品通过进样系统注入色谱分离柱,在柱内进行分离。柱流出液进入检测 器,使已被分离的组分逐一被检测器收集,并将响应值转变为电信号后经放大被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峰,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对记录的峰值进行存储和计算,从而完成整个分析过程 [2] 。 2 异常峰分析 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在此仅对其中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2.1 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 某个单组分样品的大峰附近带小峰,如图1中的第3个峰右下的小峰以及图2中第2个峰左下的小峰。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针对不同情况可采取具体的措施是完全可以解决此种异常峰的。 (1)样品不纯。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2)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此情况较常见,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3] 。对色谱柱再生和 ISS N 1002-4956 CN11-2034/T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Ex perim ental Technology and M anagem ent 第27卷 第6期 2010年6月Vol.27 No.6 Ju n.2010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范文

异常峰分析 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 , 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 , 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 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 样品不纯。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 ,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 , 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此情况较常见 ,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对色谱柱再生和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当长时间使用后 ,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 不大的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用强洗脱能力的溶剂清洗色谱柱 , 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 , 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和裂分现象。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 流动相不恰当。此情况较罕见 , 有些样品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的动态平衡 , 而出双峰 , 这种双峰是无法分离完全的 ,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是p H 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不稳定的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他物质而出现双峰。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 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 , 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 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进行排气处理 ,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 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 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重新配制样品 , 用与流动相一样的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3.前沿、拖尾峰分析 拖尾:1 干扰峰,优化条件分离;2 色谱柱塌陷,更换色谱柱; 3 流动相pH 不合适,调节pH值;4 管路没有接好,存在较大的死体积,可以重新接一下。 前沿:1 溶剂选择不合适,选择合适的溶剂;2 样品过载,降低进样量; 3 柱温太低,升高柱温;4 色谱柱损坏,更换色谱柱; 图谱前沿和拖尾的原因主要是流动相选择不合适,可以相应调整流动相的极性,或者适当加入酸来调整,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一般来讲,酸碱在流动相中对于前沿和拖尾影响较大。柱前沿是可能因为柱超载,拖尾是可能因为样品被污染,选择合适的流动相,调节好PH能够改善这以情况。 前辈们总是会告诉我们,拖尾峰与柱子有关,可能是过载,稀释样品再做,或换新柱做。有时候托尾峰往往是有机性相近杂质没有分开,此时,可以优化分析方法,或更换柱子试一试;也可能由于柱子使用时间太久柱效下降出现塌陷等原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地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地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地. ①液固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地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地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地溶质分子(液相)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地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液相)(吸附)<>(吸附)(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液相)和溶剂分子(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地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地平衡常数为: 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地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地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地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地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液固色谱法地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地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地作用力很弱,分配比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地作用力很强,分配比大,保留时间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流动相地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地检测 常用地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地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地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地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地不同地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地同系物选择性不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地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地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地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地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固液 值大地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 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 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 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 通过检测器时, 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也叫高压液相色谱(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速液相色谱(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分离度液相色谱(high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HPLC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侧物所含有的物质。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发展历史

16种塑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16种塑化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塑化剂超标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伤害免疫和消化系统,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塑化剂进入人们的视野最初是2011年的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的“起云剂”事件,当时他们是在产品中恶意添加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自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含量超标以来,陆续出现多个品牌白酒的塑化剂超标,其中包括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许多品牌塑化剂超标甚至高达200%以上,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恐慌。对此次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上海谱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高度关注,并携手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发出检测16种常见塑化剂的分析方法。 本方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定性分析,可以检测在样品中是否含有16种塑化剂的某些成份,检出限为1ug/ml,并根据可能的存在成份选择第二部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第二部分用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分离度好、基线平稳、重现性好等特点,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一.定性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仪:LC100 二元高压梯度系统(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色谱柱:Pntulips TM BP-C18, 5um, 4.6×250mm(上海谱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流动相:梯度

3 100 0 21 50 50 45 30 70 60 0 100 67 0 100 68 100 0 波长:UV, 242 nm 温度:柱温30℃ 进样量:20ul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量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用乙腈配制成浓度为100ug/ml的标准溶液。流动相A的配制:准确量取200ml乙腈和300ml水,混合均匀,超声脱气5min。 流动相B的配制:准确量取200ml乙腈和300ml甲醇,混合均匀,超声脱气5min。 按出峰顺序: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 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

实例解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

实例解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一、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尺寸排阻)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二者相对运动时候,物质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得物质得到完全分离 二、适用范围 高沸点、热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化合物、离子型样品、生化样品三、特点 高压、高效、高灵敏度 四、仪器组成 流动液贮存提供脱气,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控制记录系统贮液瓶、高压泵、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记录仪 五、仪器选择 由实验条件确定是选用二元高压还是四元低压、一般来说,二元高压的准确度较高。四元低压是先将样品按比例混合再泵入,而二元高压是先泵入不同比例的溶剂再混合。确定采用的脱气系统,一般采用在线脱气。确定进样方式,人工手动六通阀进样,还是进样针自动进样,一个适用于少量样品,一个适用于大量样品。 选择检测器,如果是有较强的紫外吸收的可用紫外可见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如果是芳香族化合物,可选用荧光检测器,对于离子可采用电导检测器。 六、实验条件优化 配置待测物质的标准溶液 1、色谱柱的确定 分析样本确定是采用何种类型的色谱柱 (1)分配色谱,两项间分配系数 流动相选用极性的物质(甲醇、乙腈、水)则固定相选择非极性物质。一般用 C18 ODS柱。 (2)吸附色谱, (3)离子交换色谱 各种离子与树脂上交换集团的交换能力不同。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 为无机酸、无机碱。常用于分离离子或者可解离的化合物 (4)排阻色谱法 配置含待测物质的标准品溶液,采用不同C18柱分离,检测,对照不同色谱图像,可得到分离效能最高的色谱柱 2、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的确定 梯度洗脱:按照一定的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中个溶剂组成的比例以改变流动相的 极性。将色谱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 配置不同的梯度洗脱方案,用标准溶液进行试验,并选取能达到最高分离效能的梯 度洗过方案作为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3、流动相的确定 在分离效能相似条件下选择更经济、毒性小的流动相 4、流速确定 流速太大,待分离组分来不及与固定相充分作用,故其中的组分较易被洗脱下来,出峰时间变短,而且柱压比较高,会引起泵负荷的增加,进而导致色谱柱的使用命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方法

生效日期20140101 负责姓名职位签名/日期 起草何瑞清QC 审核梁天静QC主管 批准张小伶质量部经理 分发部门: 部门份数部门份数QC室1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 3 职责 3.1QC人员: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3.2QC主管:严格按本程序检查 4 内容 4.1 定义及概述 4.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 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 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 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 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 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 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

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 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 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 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 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 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4.1.3 仪器的组成和一般要求: 4.1.3.1 仪器的组成:高压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打印机。 4.1.3.2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 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按各品种项下的规 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健合硅 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 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 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 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 谱等。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 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 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紫外 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用1cm石英吸 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 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收度。溶剂和吸收池 所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 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 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 上时不得超过0.05。)

高效液相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现代分析化学中最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近几年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天然化合物的开发,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高效液相色谱由于其高灵敏度、高效、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环境中各物质的监测。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的组成、基本原理,列举了目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脂、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条件及分离结果。展示了这项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有机污染物;环境分析;发展前景 Abstrac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paration methodsis in the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natural compounds ,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its high sensitivity, high efficiency, and fast analysis speed has widely applied in the monitoring environment substance. The composi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basic principle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And at the mom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is used in the organic pollutants determination conditions and separation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such as phenolic compounds, PCBs, phthalic acid ester, organic pesticides and so on.It show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n the fiel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technology . Keywords :HPLC ; Organic Pollutants ;Environmental analysis; Development prospect 1.前言 目前,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天然化合物的开发,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据报道,被确认为环境污染物的已超过350 种[1],人们能在水中、空气中、污泥里、鱼、禽体内发现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它们将进一步污染肉类、蛋类、粮食、蔬菜等。环境

液相色谱仪的简介及使用

液相色谱仪的简介及使用 柴旭锋食工1105 一概念 英文:Liquid Chromatography 利用混合物在液-固或不互溶的两种液体之间分配比的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先分离,而后分析鉴定的仪器。 二简介 液相色谱仪根据固定相是液体或是固体,又分为液-液色谱(LLC)及液-固色谱(LSC)。现代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信号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与经典液相柱色谱装置比较,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特点。 对高沸点、难气化合物的混合物通过色谱柱和淋洗剂并以实现分离。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学、石油化工等部门 三工作原理 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特点。 1进样系统 一般采用隔膜注射进样器或高压进样间完成进样操作,进样量是恒定的。这对提高分析样品的重复性是有益的。 2输液系统 该系统包括高压泵、流动相贮存器和梯度仪三部分。高压泵的一般压强为l.47~4.4X10Pa,流速可调且稳定,当高压流动相通过层析柱时,可降低样品在柱中的扩散效应,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这对提高分辨率、回收样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一种以高压输出的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凭着其自身显著的优势,在基础理论、仪器装置和色谱柱等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现在已成为化学学科中最有优势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特征及类型,探讨其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字:高效液相色谱法环境应用固液色谱法 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简述 1.1概念 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液,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也称现代液相色谱。HPLC对流动相的要求是:纯度高,黏度低化学稳定性好,对样品有合适的极性和选择性,与检测器匹配。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

阻色谱法。 1.2.1液固色谱法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 1.2.2液液色谱法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1.2.3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1.2.4反相色谱法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1.3 基本原理 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废液流入废液瓶。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 目录 1引言 (1) 引言 (1)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1) 2.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1) 2.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 (1) 2.3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2) 2.3.1吸附色谱 (2) 2.3.2分配色谱 (2) 2.3.3离子交换色谱 (3) 2.3.4凝胶色谱 (3) 3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 (4) 3.1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4) 3.1.1测定原理 (4) 3.1.2试剂和溶液 (4) 3.1.3.测定方法 (4)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梅花、枝、叶中绿原酸类化合物 (5) 3.2.1 对照品溶液配制 (5) 3.2.3 青梅样品的测定 (6) 4结论 (6) 参考文献 (7)

1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以经典的液相色谱为基础,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过程。通常所说的柱层析、薄层层析或纸层析就是经典的液相色谱。所用的固定相为大于100 μm的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等)。这种传统的液相色谱所用的固定相粒度大,传质扩散慢,因而柱效低,分离能力差,只能进行简单混合物的分离。而高效液相所用的固定相粒度小(5 μm-10 μm)、传质快、柱效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近年来,在保健食品功效成分、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类、蛋白质的分离测定等应用广泛。世界上约有80%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HPLC来分析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2.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废液流入废液瓶。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2.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 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 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资料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基本要点: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2.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流程; 3. 理解常用检测器的原理、适用的分析对象及适用范围; 4. 理解各种分离方式的原理及选择原则。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一、概述 液相色谱法是指流动相为液体的技术。早期的液相色谱(经典液相色谱)是将小体积的试液注入色谱柱上部,然后用洗脱液(流动相)洗脱。这种经典色谱法,流动相依靠自身的重力穿过色谱柱,柱效差(固定相颗粒不能太小),分离时间很长。 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克服了经典液相色谱法柱效低,分离时间很长的缺点。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 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

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二、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 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