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

解释下面加点文言实词、虚词或短语在句中的意思。

第一册

【选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

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13、唯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

(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破:)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也。(亲:)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谒:)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邑: )

2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穷困:)

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愿:更:)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深:)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念:顾:)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

27、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

..之耻除矣。(然则:见:陵:)

28、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忤:)

2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

30、请辞.决矣!(请:辞:)

3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

32、终已不顾.。(顾:)

3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34、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拒:比:

如:贡:)

3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使: 使:)

36、唯.大王命.之。(唯:命:)

37、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设:)

38、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

39、群臣怪.之。(怪:)

40、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

...于前。”(顾:谢:鄙:少:假借:,使:,毕:使:)

4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

42、自引.而起,绝.袖。(引:绝:)

43、拔剑,剑长,操.其室.。(操:室:)

44、剑坚.,故不能立拔。(坚:)

4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还,,走:)

46、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意:,度:)

47、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废:引:提:)

48、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创:)

49、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约契:报:)

50、轲自知事不就.。(就:)

(以上是《荆轲刺秦王》中的句子)

51、沛公军.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军:未得:)

52、旦日飨

...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飨:为:)

5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好:)

54、妇女无所幸.。(幸:)

55、素善

..留侯张良。(素:善:)

56、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具.告以事(乃:驰:之:具:)

57、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奈何:)

58、张良曰:“谁为.1大王为.2此计者?”(为:1 2、)

59、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料:当:)

60、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奈何为之?”(固:)

61、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有故:)

62、张良曰:秦时与臣游.。(游:)

6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64、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

65、吾入关,秋毫无所近.,籍吏民

...,封府库,而待将军。(近:籍:吏民:)

66、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

..也。(所以:出入:非常:)

67、日夜望将军至,岂敢

..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岂敢:愿:)

6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6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击:)

70、不如因善遇

...之。(因:善:遇:)7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从:

谢:)

72、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戮力:)

7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意:破:)

74、不者,若属

..皆且为所虏。(若属:)

75、臣请入,与.之同命。(与:)

76、臣死且.不避。(且:)

77、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

78、道.芷阳间.行。(道:间:)

79、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

80、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谨:再:)

81、沛公安.在?(安:)

82、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督过:)

(以上选自《鸿门宴》)

第二册

【选文】《氓》《孔雀东南飞》《兰亭序》《游褒禅山记》。

83、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贸:蚩蚩:即:)

8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

8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以:)

86、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

87、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咎:)

88、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贿:)

89、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

90、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贰:)

9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

..夜寐,靡有朝矣。(靡:夙兴:)

9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宴:晏晏:旦旦:)(以上选自《氓》)

93、大人故.嫌迟。(故:)

94、非为

..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非为:难为:)

95、妾不堪

..驱使,徒.留无所施.。(不堪:徒:施:)

9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

相:)

97、女行无偏邪,何意致

...不厚?(何意:致:)

98、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忿:自由:)

99、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

100、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

101、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

...苦辛。(作息:伶俜:萦:)

102、人贱物亦鄙.,不足

..迎后人。(鄙:不足:)

10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但:)

104、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遗:会:因:)

105、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教训:兼:)

106、念.母劳家里。(念:)

107、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却:)

10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扶将:)

109、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相,)

110、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见:录:)

111、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逆:)

112、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拊掌:图:)11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图:)

114、便言

..多令.才。(便言:令:)

115、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应:)116、恐此事非奇

..。(非奇:)

117、自可断来信.,徐徐

..更谓之。(信:徐徐:)118、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

119、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

...兄意,那得

..自任专!(谢:处分:适:那得:)

120、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虽:要:渠:)

121、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适:不举:)

122、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念:复:全:)

12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相:交通:)

12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忘!(谢:)

(以上选自《孔雀东南飞》)

12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咸:)

126、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列坐:次:)

127、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极:信:)

128、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相与:)

129、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趣:万殊:)

130、及其所之.既倦,请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系:)

13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犹不能以之兴.怀。(向:陈迹:兴:)13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期:)

13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兴:)

134、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悼:喻:)

13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固:一:齐:妄作:)13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以上选自《兰亭集序》)

13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

138、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仆:独:其:识:)

139、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言:盖:)

14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则:)

14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

142、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且:)

14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盖:不能:)

144、盖其又深,则其

..至又加少矣。(则:其:)

145、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方是时:)

146、既其

..出,则或咎其

..欲出者。(既:其:咎:其:)14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其:极:)

148、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

149、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夷:以:则:)

15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非常:观:)

151、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相:)

15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于:)

153、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志:;

其:)

15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于:悲:;谬:名:)

155、何.可胜.道也哉!(何:胜:道:)

156、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学者:)

(以上选自《游褒禅山记》)

第三册

【选文】《蜀道难》《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157、危.乎高哉!(危:)

15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

159、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尔,塞:)160、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当:横绝:)161、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162、但.见飞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但:)

163、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16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去:盈:)

16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乎来哉!(胡为:)

16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

167、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虽:)

16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

(以上选自《蜀道难》)

169、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左迁:)

170、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

171、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因:为:歌:言:命:)

172、低眉信手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信手:续续:)

173、银瓶乍.破水浆崩,铁骑突出

..刀枪鸣(乍,突出:)

174、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故:)

175、老大

..嫁作商人妇。(老大:)

176、去来

..江口守空船。(去来:)

17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独倾:)

178、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179、莫辞

..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

...《琵琶行》。(莫辞:为:翻作:)18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却:转:)

181、凄凄不似向前

..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向前:;掩泣:)(以上选自)《琵琶行》)

182、锦瑟无端

..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

18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惘然:)

184、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卜:)

(以上选自《李商隐诗二首》)

185、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

...。”(于:焉、耳、矣:)

186、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凶:河东:于:)

187、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察:之:无如:)

188、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之:加:何也:)

189、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好:请:喻:)19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然:之:既:接:而:走:跑,)

19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

19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

19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是:)

19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如:无:于:)

19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胜:)

196、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以:)

19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树:衣:)198、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之:无:)

199、百亩之.田,无夺.农时。(之:夺:)

20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之:申:悌:义:)

201、颁白

..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颁白:负:戴:)

20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20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涂:发:)

20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斯:)(以上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205、青,取之于.1

蓝,而青于.2

蓝。(于:1、介词,从;2、介词,比)

20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中:)

207、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虽:复:挺:)

208、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厉则利。(就:)

20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则:)

210、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致:)2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绝:)

21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焉:)

213、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无以:)

2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

215、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之:)

(以上选自《劝学》)

21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据:之:;

固:)

217、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固:以:)218、外连横而斗.诸侯。(斗:)

219、蒙.故业,因.遗策。(蒙:因:)

220、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肥饶之.地。(爱:;之:)221、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222、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约:离:)

223、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

..之谋.。

(属:;为:谋:)

224、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乐毅之徒通

..其意.。

(徒,通:其:

意:)

225、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制:)226、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扣.关而攻秦。(扣:)

227、秦有余力制.其弊.。(制:弊:)

228、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因:)

229、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烈:振:策:御:)

230、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乃:却:)23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以:)

23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践:因:据:)

23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

23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既:殊:)

23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

236、赢.粮而景从。(赢:)

237、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抗:)

238、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向:)

239、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度:絜:则:)

240、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241、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作难:)

24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以:致:)(以上选自《过秦论》)

243、古之学者

..必有师。(学者:)

244、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

24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孰:)

246、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而:其:终:解:)24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从:师:)

248、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

知:)

249、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25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

25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

252、犹且

..从师而问焉。(犹且:)

253、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其:)

254、爱其.(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其:)身也,则.(则:)耻师焉。

255、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或:)

256、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相若:)

25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

258、君子不齿.。(齿:)

25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乃:其:)

260、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则:),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故:不必:于:攻:)

26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介词:)时,学于.(于:)余。

余嘉.(嘉:)其能行古道……

(以上选自《师说》)

第四册

【选文】《刘永词两首》

262、异日图.将好景。(图:;将:)

263、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

264、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便:;纵:更:)【选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26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良:)

26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为:;伐:;破:)267、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268、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

(遗:愿:请:易:)

269、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谋:;予:;徒:;见:)

270、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来。(即:;患:)

27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计:;得:)

272、王问:“何以

..知之?”(何以:)

273、对曰:“臣尝有罪,窃计

..欲亡走燕。”(窃:;计:)

27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赵王,故燕王欲结于.(于:)君。(幸:于,)275、今君乃.亡赵走燕。(乃:)

276、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

...矣。(幸:则: 得:;

脱:)

277、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以:;易:)

278、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许:答应)

27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均:;宁:;负:)280、相如曰:“王必.无人(必:)”

28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示:;美人:;左右,)

28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

..()王。”

283、相如因.持璧却.立。(因:;却:)

284、(相如)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谓……

曰:;发:;悉:)

28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负:;以:)286、议.()不欲予秦璧。

287、臣以为布衣之交尚

..()不相.()欺,况.()大国乎?288、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故:;逆:;)

289、拜送书于.庭。(于:)

29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修:;敬:)29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也。(必:;急:;俱:)29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都予赵。(乃:就;

辞谢:婉言道歉;以:到;有司:官吏的通称;案:通:“按”,审察,察看)

29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度:揣测、估量;特:只、不过;乃:副词,就)

294、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今:现在;宜:应该;于:介词,在;乃:副词,才)

295、遂(就)许斋戒五日,舍(动词,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

296、相如度秦王虽(即使)斋,决(必定)负约不偿城,乃(副词,就)使其从者衣褐。297、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

29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坚守)约束(约定、契约)者也。

299、故令人持璧归,间(小路,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至赵矣。

300、今以(凭着)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怎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301、臣请就(动词,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汤镬。

302、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的语气)大王与群臣孰(通“熟”,仔细)计议之。303、左右欲引(牵,拉)相如去。

304、不如因(由此,趁此)而厚(优厚)遇(招待)之。

305、赵王岂(难道)以(因为)一璧之故欺秦邪?

306、卒(终于)廷见相如。

307、相如既(已经)归,使不辱于(介词,到)诸侯,拜(任命)相如为(担任、充当)上大夫。

308、其(代词,这)后秦伐(进攻,征伐)赵,拔(攻下、攻取)石城。

309、赵王遂(于是)行。

310、廉颇送至境,与王(告别)曰。

311、以(目的连词,来、以便)绝(断绝)秦望(念头)。

312、请奉盆缶,以(目的连词,来(互相)娱乐。

313、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趁势)跪请秦王。

314、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请允许我)得(能够)以(介词,拿)颈血溅大王矣。”315、左右欲刃(名词用作动词,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退却)。

316、相如顾(回头)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317、秦群臣曰:“请以(介词,用)赵之十五城为(介词,给)秦王寿(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

318、秦王竟(完毕)酒,终不能加(动词,凌驾)胜(名词,胜利)于赵。赵亦盛设兵以(连词,表示目的,来)待秦,秦不敢动。

319、而蔺相如徒(只)以(介词,凭借)口舌为(立下)劳(功劳),而位居我上。320、且(连词,况且)如素(向来、本来)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321、宣言(扬言)曰:“我见相如,必(一定)辱之。”

32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

323、已而(过了些时候)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引导,率领)车避匿。

324、于是舍人相与(一齐,共同)谏曰:“臣所以(……的原因,……的缘故)去(离开)亲戚(父母兄弟)而事君者,徒(只)慕先生之高义也。”

325、廉将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过分)。

326、且.(连词,即使)庸人尚羞.(意动用法,以……为羞)之,况.(何况)于将相乎?327、臣等不肖

..(不才),请.(请允许我们)辞.(告辞)去.(离开)。

328、蔺相如固.(坚定,坚决)止之

32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比……怎么样)秦王?

330、曰:“不若.如也。”

33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哉:难道……吗)?

332、顾.(只是,不过)吾念.(思考,思虑)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

..(用兵)于.(介词,对)赵者,徒.(只)以.(由于)吾两人在也。

333、今两虎相斗,其.(代词,那)势.(形势、趋势)不俱.(一起,异同)生。

334、吾所以

..(……的原因,……的缘故)为此者,以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国家之急而后.(意动用法,以……为后)私仇也。

33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介词,通过,经由)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选文】《苏武传》

336、少以.(因为)父任.(职任),兄弟并.(都)为郎。

337、稍.(渐渐)迁.(升迁、升任)至栘中厩监。

338、时汉连.(接连)伐胡,数.(屡次)通使相.(互相)窥.(窥探)观。

339、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340、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副词,就)曰:“汉天子我丈人

..(对老人和长辈的

尊称)行.(辈)也。”

341、武帝嘉.(赞许)其义.(宜,做事合乎情理)

342、乃.(副词,就)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丰厚)赂.(赠送礼物)单于。

343、答.(回报)其.(他的)善.(好)意。

344、既至匈奴,置.(备办)币.(财物)遗.(赠送,送给)单于。

345、单于益.(更加)骄.(倨傲),非汉所望.(期望)也。

346、方.(正)欲发.(打发)使送武等,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密谋)反.(反叛)匈奴中。

347、后随浞野侯没.(陷没)胡中。

348、阴相与.(共同)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349、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相熟识,有交情),私.(私自)候.(拜访)胜曰。350、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蒙受,得到)其赏赐。

351、张胜许.(答应)之,以货物

..(指一般财物)与常。

352、后月余,单于出猎,独.(只有)阏氏子弟在。

353、单于发.(派)兵与战。

354、虞常生得

..(被活捉)。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

355、恐前语发.(揭露,暴露),以.(介词,把)状.(情况)语.(告诉)武。

356、见犯

..(受到侵犯)乃.(副词,才)死,重.(更加)负.(对不起)国。

357、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

358、左伊秩訾曰:“即.(假使)谋单于,何以

..(用什么)复.(再)加?”

359、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即使)生,何面目以归汉!”

360、引.(拽,拔出)佩刀自刺。

361、凿地为坎,置熅火,覆.(使……背朝上卧在……)武其上。

362、单于壮.(形容词意动用法,钦佩)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问候)。

363、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364、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判处)死。

365、举剑欲击.(击杀)之。

366、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

..(说什么)相坐?”

367、君因.(介词,通过、经由)我降,与君为兄弟。

368、且单于信汝,使决.(判定)人死生

369、乃幽武置大窖中,绝.(断绝)不饮食。

370、若.(你)知我不降明.(明明),欲令两国相攻。

371、终不得归汉,空.(白白地)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相当于“何”,译为,哪里)所见.(通“现”,表现)乎?

372、且陛下春秋

..(年纪)高,法令亡常

373、武曰:“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献出)死

于前

..(在您面前死去)。”

374、独.(只,仅仅)有女弟

..(妹妹)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又,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375、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376、因.(于是)泣下霑巾。

377、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欺骗说)武死。

378、后汉使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一起,一同),得夜见汉使,具.(完全)自陈.(陈述)道.(说明)。

379、“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介词,依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

380、凡.(总共,一共)随武还者九人。

381、武以.(介词,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选文】《张衡传》

382、衡少善属.(属:连缀;属文:写文章)文.,游.(游,游历、游学)于.(介词,在)三辅,因.(于是)入京师。

38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之情。(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骄尚:骄傲自大)

384、常从容

..(举动稳重,神态淡泊)淡静,不好交接俗人。385、永元中,举.(提拔,推举)孝廉不行(没有去),连辟.(召)公府不就.(就职,赴任)。

386、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

..(没有谁不……)逾侈。

387、衡乃拟.(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介词,凭借)以.(介词,用)讽谏。

388、精思傅会

..(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十年乃.(副词,才)成。

389、大将军邓鸷奇.(引以为奇,看重)其才,累.(屡次)召.(征召)不应.(不应召)。

390、安帝雅.(雅:素常;雅闻:常听说)闻衡善术学,公车特.(特意)征拜

..(征召)郎中,再.(第二次)迁.(升任)太使令。

39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多)年不徙。

392、遂.(连词,于是)乃.(副词,就)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助词,的)正.(道理)。

393、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介词,用)精铜铸成。

394、施关发.(拨动)机。

395、张口承.(承受)之。

396、验.(检验)之以.(介词,用)事.(事实),合契

..(合契:符合、相合)若神。

397、京师学者咸.(副词:都)怪其无征.(没有应验)。

398、自此以后,乃.(副词:就)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发生)。

399、衡因.(连词,于是)上疏陈事。

400、衡乃.(连词,于是)诡对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诡,虚假)而出。

401、阉竖恐终为其.(代词,自己的)患,遂.(连词,于是)共谗之。

402、衡常思图.(图谋)身.(自身、自己)之.(助词,的)事。

403、乃.(于是)作《思玄赋》以宣.(表达)寄.(寄托)情志。

404、永和初,出.(离开朝廷)为河间相。

405、又多豪右

..(豪族大户),共为不轨

..(超越常规,不合法度)。

406、衡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治.(整治、治理)威严,整法度,阴.(暗中)知奸党名姓。

407、视事

..(指官员到职工作)三年,上书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征.(征召)拜.(授予官职)尚书。

第五册

【选文】《归去来兮辞》

408、余家贫,耕不足以

...(不够用来)自给。

409、幼稚

..(小孩)盈.(满)室,瓶.(盛粮的器皿)无储粟,生生.(名词,凭借)所资,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410、亲故多劝余为.(做)长吏,脱然

..(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没有)途.(门路)。

411、家叔以余贫苦,遂.(连词,于是)见.(介词,被)用于小邑。

412、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

..(什么道理呢)?

413、冻饥虽切.(急迫),违己交病。

414、因.(连词,因为)事遂心,命.(命名)篇曰《归去来兮》。

415、田园将芜胡.(疑问代词,何,为什么)不归?

416、既.(连词,既然)自以心为.(介词,被)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奚.(疑问代词,何,为什么)惆怅而

独悲?

417、悟.(觉悟,醒悟)以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418、实.(确实)迷途其.(副词,表示猜测的与其“大概”)未远,觉今是.(正确)而昨非。

419、问征夫以.(介词,向)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420、乃.(连词,于是,然后)瞻衡宇,载.(助词,加强语气,不译)欣.(高兴)载奔。

421、僮仆欢迎

..(欢快地迎接),稚子候门。三径就.(动词,接近)荒,松菊犹存。

422、引.(举、端起)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

423、倚南窗以寄傲,审.(明白)容膝之.(助词,不足音节,不译)易安。

424、园日涉.(走)以.(连词,同“而”表示结果)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25、策.(拄着)扶老

..(扶老:拐杖)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流.(周游)憩.(休息),时矫.(举)首而.(连词,表示目的,来)遐.(远)观。

426、云无心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译为“……地”)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译

为“……地”)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徘徊)。

427、归去来兮,请息交以.(连词,表示并列,译为“又”或不译)绝遊。

428、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助词,无意)兮焉求

..(焉求,宾语前置,应为“求焉”,译为“追求什么”)?

429、悦亲戚之情话

..(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

430、农人告余以.(介词,把)春及

..(春天到了),将有事于.(介词,到)西畴。

431、或.(连词,有时)命巾车,或棹孤舟。

432、木欣欣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译为“而”,或省去)向荣,泉涓涓而.(和前面的“以”用法相同)始流。

433、善.(喜好,羡慕)万物之得.(顺应)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结束)。

434、已矣乎

...(算了吧)!寓形

..(寄托身体)宇内复几时!

435、曷.(代词,何,为什么)不委.(顺从、随从)心任去留?

436、胡为

..(为什么)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望、期求)。

437、怀.(留恋)良辰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同“而”)孤往,或.(代词,有时)植杖而耘耔。

438、登东皋以.(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舒啸,临.(面对)清流而赋诗。

439、聊.(姑且)乘.(顺随)化.(造化,自然)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问代词,什么)疑.(怀疑)!

【选文】《逍遥游》

440、北冥有鱼,其.(代词,它的)名为鲲。

441、鲲之大,不知其.(代词,它)几千里也。

442、鹏之.(助词,的)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43、《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444、《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拍打)三千里,抟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445、去.(离开)以.(介词,用,凭借)六月息者也。”

44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

447、其视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矣。

448、且.(况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449、覆.(倒,倒出)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450、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

...(然后才开始)今培风;

45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计划)南。

452、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触,碰)榆枋而止

453、时或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454、适.(往)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455、之.(代词,此,这)二虫又何知

..(知道什么)?

456、奚以

..(宾语前置,即“以奚”,根据什么)知其然也?

457、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以……为:把……作为……)。

458、而彭祖乃.(副词,表示转折,却,反而)今以久特.(副词,独)闻,众人匹.(比)之。

459、汤之问棘也是.(代词,这样)已.(通“矣”)

460、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长)者,其名为鲲。

461、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如同,像)垂天之云。

46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背对)青天,然后图.(计划)南,且.(将要)适南冥也。

463、而彼且奚.(何处)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464、故夫知.(才智)效.(功效,这里是“胜任”之意)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通“耐”,能)征.(信,这里是“取信”之意)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像,如同)此矣。

465、且举.(全)世而誉之而.(连词,却)不加劝.(勉)

46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定.(认清)乎内外之分.(分际),辩乎荣辱之境.(界限),斯.(代词,此)已矣

..(至此而已)。

467、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拼命追求的样子)也。虽然

..(即使如此),犹有未树.(树立)也。

468、夫列子御.(驾驭)风而行,泠然

..(轻快的样子)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469、彼于.(介词,对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470、此虽.(虽然)免乎行,犹.(仍然,还是)有所待.(动词,凭借)者也。

471、若夫

..(至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以游无穷者,彼.(他)且恶乎待哉

....(凭借什么呢)?【选文】《陈情表》

472、臣密言:臣以.(介词,由于)险衅,夙.(早时)遭闵凶(不幸的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弃我而死去),行年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

473、祖母刘悯.(悲痛、怜惜)臣孤弱,躬.(亲身)亲.(躬亲:亲自,亲自去做)抚养。

474、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成人自立)。

..(不能走路),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75、既无叔伯,终鲜.(本指“少”,这里是“无”的意思)兄弟,门衰祚.(福分)薄,晚有儿息.(子)。

476、外无期功强近

..(勉强算做接近的)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童仆),

47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478、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废止)离。

479、逮.(及、至)奉圣朝,沐浴

..(蒙受)清化

..(清明的教化)。

480、前太守臣逵,察.(考察,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

..(优秀人才)。臣以.(因为)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481、诏书特.(特地)下,拜臣郎中,寻.(不久)蒙国恩,除.(授予官职,任命)臣洗马。

482、猥.(谦词,犹如“鄙”)以.(由于)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83、臣具.(详尽)以表闻.(使上闻),辞.(推辞)不就职。

48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有意回避,怠慢上级);

485、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介词,比)星火。

48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病重),欲苟顺私情,则.(连词,但)告诉

..(不被允许)。

..(申诉)不许

487、伏惟

..(俯伏思量)圣朝以.(介词,用)孝治天下,凡.(一切,所有)在故老,犹蒙矜育,况.(何况)臣孤苦,特.(更)为尤甚。

488、且.(而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怜惜)名节。

489、岂敢

..(怎么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只)以.(因为)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想)夕。

49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终余年,

491、祖孙二人,更相

..(因此,所以)区区不能废.(废止)远。

..(交互)为命,是以

492、乌鸟私情,愿.(希望)乞终养。

493、臣之辛苦

..(并不仅仅)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察)。

..(辛酸悲苦),非独

49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任,这里指准许、成全)臣微志。

495、庶(或许)刘侥幸,保卒.(终)余年。

496、臣不胜

..(不尽)犬马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连词,来)闻。

高中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实词、虚词分册分类整理练习

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汇在句中的含义 第一册 1、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 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4、是.寡人之过.也。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 ..。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8、焉用亡郑以陪.邻。9、尝为.晋君赐.矣。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夫晋,何厌.之有? 12、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13、唯君图.之。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5、以乱易.整,不武。 16、吾其.还也。亦去.之。 (以上为《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 17、秦将王翦破.赵。 18、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 燕南界。 19、今行无信,则秦王未可亲. 也。 1 / 27

2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2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5、吾每念.,常痛恨于骨髓,顾. 计不知所出耳! 2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26、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 ..之耻除矣。 27、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 二,杀人,人不敢忤.视。 2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9、请辞.决矣! 3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31、终已不顾.。 3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3、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 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3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 ..以闻。 35、唯.大王命.之。 36、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37、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 进。 38、群臣怪.之。 39、荆轲顾.笑秦武阳,前为谢. 2 / 27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文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合纵)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 2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1

高中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

重要实词&虚词 贰:从属二主(且贰于楚也) 军:驻军(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辞:推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犹不如人) 许:答应(许之) 缒(zhuǐ):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夜缒而出) 济:渡河(朝济而夕设版焉) 肆:延伸、扩张(肆其西封) 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 因:依靠(因人之力而蔽之) 与:结交,亲附(失其所与,不知) 易:替代(以乱易武)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君图之) 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吾其还也) ~\(≧▽≦)/~~\(≧▽≦)/~~\(≧▽≦)/~~\(≧▽≦)/~~\(≧▽≦)/~~\(≧▽≦)/~ 略:夺取(进兵北略地)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秦兵旦暮渡易水) 谒:请(臣愿得谒之) 购:重金征求(秦王购之金千斤) 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收为奴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转折(顾计不知所出耳) 揕(zhan):刺(右手揕其胸) 拊(fǚ):槌胸,形容非常痛心(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濡:沾湿,浸湿(血濡缕) 忤视(wǚ):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人不敢与忤视) 竖子:对人的蔑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瞋目:形容发怒时候瞪大眼睛的样子(士皆瞋目) 比:并,列(比诸侯之列) 谨:特别(谨斩樊於期头) 陛:殿前的台阶(至陛下) 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引: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 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倒下(荆轲废) 创: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尺兵:尺寸之兵,指代各种兵器(不得持尺兵)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o(>_<)o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常见文言虚词归纳复习

近几年高考常见文言虚词归纳复习 为今年高考复习准备 依据2011年的高考《考试说明》,需要理解的常见文言虚词是15个(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现结合历年高考题对常见文言虚词作归纳复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⑥而今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⑧会其怒,不敢献。 A 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 C.③⑤⑦⑧ D.①④⑤⑧ ①中的“之”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②中的“之”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③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的意思,这里代指“璧”。④中的“其”是表揣测的语气词。⑤中的“之”是人称代词,代指“诸侯”。⑥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⑦中的“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意思,亦即前文中的“师”。⑧中的“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意思,即项羽和亚父。正确答案是C项。 2、下列句中的“则”与“则忧其民”中的”则”的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A.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渚河,则在舟中矣。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项中的“则”处在对举句中,相当于“就”,其意义和用法如题干中的词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及“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则”。B项中的“则”是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却、可是”。C顶中的“则”相当于表转折意味的“原来已经……”。D项中的“则”可译为“就是”。答案是A项。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题干中的“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因而”。D项中的“以”也是因果连词,与题干中的“以”义同,因而选D项。A、B、C三项中的“以”都是“来”的意思,是顺接连词。 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若堕业者: A.你对正事怠惰 B.如果对正事怠惰 从表面看,似乎是在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实际上,本题是在考查虚词“若”。根据文意,全文没有郑善果“堕业”的介绍,倘此处译“若”为“你”,就成了对郑善果“堕业”已成事实的指责,这显然与文意不符。此处的“若”如果解释为“如果”,则是郑善果母亲对儿子的劝诫,且本句并非专指某一人,既可指前文中的“王后、大夫、士妻”,也可指“吾”,因而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35.坐贻聋瞽瞽:瞎子 36.远罹构害罹:遭受 37.项掣金锁掣:拴 38.不遑辞候遑: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 2.之二虫又何知! 3.彼且奚适也? 4.其自视也。 5.彼且恶乎待哉? 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7.是何可否之谓乎? 8.洞庭君安在哉?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用法18個常見文言 虛詞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文言虚词大全

文言虚词大全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十八个虚词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18个虚词的用法 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 本文是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感谢您的阅读!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蒲松龄《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柳宗元《捕蛇者说》)(若: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司马光《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虚词整理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古汉语副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在句中一般充当状语、补语,偶作谓语。 古汉语副词的数量很多,用法复杂,表义广泛。根据意义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敬谦副词 一、程度副词 (一)表示程度高、深 殊、良、甚、颇、孔、重、至 可译为“很”、“十分”、“非常”、“特别”、“格外”、“极”等。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 ②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 ④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世说新语·惑溺) ⑤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方苞《狱中杂记》) 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 ⑦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⑧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二)表程度稍深少、稍、略、微、颇一般可译为“稍微”、“略微”等。 ①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四) ②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③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汉书·王莽传) ⑤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⑥皆取史籒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 ⑦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汉乐府《陌上桑》)注意 “稍”在先秦主要表示“渐渐”、“逐渐”的意思,唐宋以后才分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 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史记·殷本纪)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黔之驴》) (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愈(俞)、益、加、弥、兹(滋) 一般可译为“更加”、“越发”等。 ①主上愈卑,私门益尊。(韩非子·孤愤) ②辞俞卑,礼俞尊。(国语·越语下) ③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汉书·食货志上)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⑥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 注意:现代汉语中“加”单独只作动词,不作副词。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范围的词。 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 (一)表总括 毕、举、悉、咸、率、尽、俱(具)、并、既、共、凡①列侯毕已受封。(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③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⑦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秦始皇本纪) ⑧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⑨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 ⑩共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二)表限止 表示范围仅仅限于某个方面,相当于“仅”、“祇” 但、第(弟)、特、徒、直、唯、止、独、仅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③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④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⑤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 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⑦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⑧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⑨独其为文犹可识,曰“华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⑩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注意“独”还可以用作语气副词,表示一种反问语气。 “仅”字先秦、两汉时期,用法和现在一样,极言其少,但汉代以后,尤其是在唐代,是“差不多达到”的意思。它是极言其多,不像近代的“仅”字极言其少。如: ①“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 ②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三)表互相“相” 1.一般可译为“互相”,表示主语不是单一的,双方既施行同一动作,又都受对方动作的支配或影响。例如: ①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2.“相”还可表示“递相”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一个接着一个实现。例如: ①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相”还可以表偏指,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 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③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虚词整理 (教版) 劝学 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说 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述语气。如是而已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 (1) 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高考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高考复习)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 实词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例: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以: [介词]把;用;拿 ①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②輮以为轮(《劝学》) 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依据,凭借;按照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④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②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介词]在+时间、处所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介词]相当于“与”,译为“和”“跟”“带领”等 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 [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修饰、承接或递进关系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②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以致,以便 ①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④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认为,以为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副词]通“已”,已经 ①及以至是(《报任安书》) 【以为】?①认为②把……当作或看作。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高中文言文必备实词整理

文言文词语整理(注意:词语熟悉常用的义项不做整理) 白云语晓喻谕 收系执幽羁縻囹圄缧绁 分、虞度拟逆 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陈陈相因因势利导因利乘便因其不备卒然击之因人之力而敝之由于于是就 干 过:拜访如:过故人庄 方:比拟;正在;将要 拟:忖度;准备,打算;比,比拟;比量,比划;模仿 匹:相等,相当; 存(顾):思念; 看望,问候;抚恤;养老存孤 坐:因为;因……判罪;判罪(连坐)如:蒙毅当高罪死 婴:环绕妇幼婴城 治:社会安定 贼:伤害,残害;祸害;敌人,犯上作乱;偷窃的人 审:详细,周密;稳重,慎重;确实;审查,弄明白 革:皮;改变;除去 摄:整理(衣冠);辅助;代理 抑:低下;控制;或者 劝:勉励 乘:登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省:查看,检查;探视,问候;宫禁;官署名;行政区域 录:审查纪录囚犯的罪状;逮捕;记住;录用任用 乖:偏执;不驯顺;坎坷 购:悬赏捉拿 廉:正直;不贪;查访 狱:案件 科:法律条文;征税;判刑;作奸犯科;金科玉律科首 就:趋向;靠近;完成;即使(就能破之尚不可首也);广泛 此、是:代词这、这些 次:临时驻扎;住宿;住宿处;次序军次江北 薄:靠近;如:日薄西山;夜薄敌营 却:退后;推辞,不接受;去掉(却盾而前);还(却话巴山) 得:能够;完成 竟:整个(虚中竟日);完毕,终了(看书既竟);终于;究竟,竟然 卒:士兵;最终;通“猝”马上;死 简,拔,擢:提拔 典:卖典当;掌管 微:如果没有 盍:何;何不 干:河边;冒犯;干预,干涉;冲;谋求;才干(干谒)

疾:重病;痛苦;缺点;厌恶;妒忌;快,急促 忌:憎恨;嫉妒;畏惧;忌讳 病:得病;筋疲力尽;担忧(君子病无能);毛病弊端; 勒:笼头;强制;率领;雕刻 给:丰足;提供;供给 笃:深情;病重病笃笃情 舆:车;抬,举 布:布施;布化 化:以教育感化,民心民俗;大自然的功能造化;风俗风气 治:太平,与“乱”相对 攻,治:研究术业有专攻 捐:抛弃,除去,(细大不捐,捐身飞赴国难);捐献 负:依仗;背叛,辜负 荷,蒙:受 里:二十五家为一里,可译村里、邻里 脱:免去;如果脱有祸,固所不辞 让:谦让;责备大礼不辞小让 假:借(久假不归);借助;非正式的(假王) 仕:做官;官场 阕:宫殿,朝廷 客:外来的人;寄居他乡;门客食客 一:全部;竟然(一至于此乎) 剧县,剧职:难治理。任务繁重 向:先前如失向来之烟霞 归:出嫁;返回;归附; 引:拉开弓;率领;避开退却;取过来招引;引用;承担; 乘:登上;欺压;追逐;趁着 殆:危险;几乎;大概;通“怠” 贷:借出;借入;宽恕,推卸如严惩不贷责无旁贷 事:侍奉;效力 比:一个挨一个;并排,如比家;近来 害:嫉妒;妨碍 忌:憎恨;嫉妒;畏惧;忌讳,禁忌 嫉:嫉妒;憎恨 憾:遗憾,不满意 恨:遗憾“怨恨”连用是仇恨的意思 怨:埋怨,责备;恨,仇恨 营:经营;制作;谋求营利如:狗苟蝇营 徇:四声:示众;掠去;巡行特指巡行占领之地;通“殉”以身徇恩;二声:顺从 部:统率;官署,行政机关;部分,类别 幸:去某地;宠幸;幸而 多,许:赞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