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

绪论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功能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职业

二、教育

三、职业教育

四、职业教育学

五、职业教育的特性

六、职业教育功能

七、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问题1:职业

一、职业的定义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二、职业的特征

1.目的性特征

2.社会性特征

3.稳定性特征

4.规范性特征

5.群体性特征

三、职业分类

1. 中国职业分类

1999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八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4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小类,1个细类。

2. 国外职业分类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

(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和层次进行分类。可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

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

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些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

(3)《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共分四个层次:大类、小类、细类和职业项目。

大类主要分为:

①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人员;

②专业人员;

③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

④职员;

⑤服务人员和商店与市场销售人员;

⑥农业和水产业技术工人;

⑦手(工)艺人和有关行业的工人;

⑧设备与机械操作工和装配工;

⑨简单劳动职业者;

⑩军人。

四、职业的演变与发展

1. 创造全新的职业;

2. 经过更新的职业;

3. 经过分化的职业;

4. 消失的职业。

问题2: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明确的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性,在阶级社会里还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二、教育的组成要素

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教育中介和受教育者三个方面。

三、教育的主要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问题3:职业教育

一、国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

1.狭义(如前苏联)

这种观点把职业教育局限于培养工人和农民的范畴,认为这类人才的培养不需要接受高等层次的教育,把职业教育归为中等教育范畴。

2.广义(如南斯拉夫)

这种观点把职业教育定义得非常宽泛,认为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它是相对于文化基础教育而言的,因为所有专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都要从事职业岗位的工作,都有一定的职业倾向。

3.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中国等)

这种观点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它包括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两种形式,前者是培养工人和农民的教育,后者为培养技术员、工程师的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含义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职业教育的不同称谓

1. 技术和职业教育

指包括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入门教育、准备从事某项职业的职业技术准备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三个阶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4年10月17日至11月23日在巴黎召开的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修订方案)》

2.职业教育(德国、美国等)

泛指除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以外的为培养职业能力而进行的教育。

3.我国历史上对职业教育的称谓

实业教育、百工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1996年5月15日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目前基本上将“职业技术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其内涵与职业技术教育完全一致。

(1)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对职前、职后的各级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总称。包括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的技术教育以及着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技术和职业教育” 同义。)

技术职业教育是我国台湾对此的提法,简称“技职教育”。

(2)技术教育

一般把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培养技术人员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以区别于运用科学规律阐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发生、发展的科学教育。

(3)职业教育

一般把着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称为职业教育。

问题4:职业教育学

一、学科性质与地位

“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下属的17个二级学科之一。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二、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职业教育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三、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 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

2. 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3. 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掌握职业教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素养。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同时为学生学习职业教育的其它学科奠定基础。

五、职业教育学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含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职业教育功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

第二部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含实践性教学等);

第三部分: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含德育论、职业指导等);

第四部分:职业教育工作(含教师、班主任以及职业教育科研等)

问题5:职业教育的特性

一、社会性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是指把职业教育置身于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使学校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这种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规模、办学形式、培养人才的周期、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任用、教学组织安排等都要体现市场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职业性

指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性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以就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特点。

三、实践性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是指职业教育应从应用和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特点。

二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四、终身性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欧洲形成了终身教育思潮,其主要倡导者是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处长,法国的保罗·郎格郎。他认为,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贯穿人的一生。今后的教育应当使处于各年龄阶段的人们,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期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了他的终身教育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同。此后,终身教育思想就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

教科文组织在第1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修订方案)》充分“考虑了当前必须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因此,“对职业和技术教育进一步理解为: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某一职业领域就业准备的手段;是继续教育的一个方面。”

问题6:职业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又称“教育作用”或“教育职能”,是教育本质的一种体现。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47

职业教育功能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职业教育功能内容主要包括:

个体的育人功能

政治功能

社会功能

对社会的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二、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即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德育”和“智育”两种主要的手段来实现的。

1. 职业教育德育

职业教育德育包括以下内容:

行为道德规范、遵守法令、职业观、职业道德以及陶冶情操等内容。

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外出参观、现场实习等方式进行职业教育德育。

2. 职业教育智育

职业教育智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术和技能。

三、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

政治系统对教育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利用政策、法律、拨款等手段决定它的发展方向、确定教育方针,以及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

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运用教育的力量可以把特定的政治意识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逐渐适应并自觉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

四、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1.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特指它对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更具体地说就是开展职业教育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促进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

2.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即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3.社会流动

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分层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它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参与社会流动的条件与机会。但对个体而言,职业教育是促进向上流动的作用是有限的。

五、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从理论上说,专门化的教育应当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因为这是一项与形成劳动力有着直接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投资效益主要是通过将特定生产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物化到受教育者身上,即“生产固定资本”的形式来实现的。

“职业教育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学校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别或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究竟谁的效益更高?”

六、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的内涵

一定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表现

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世界观、风俗、传统等。

3.文化的载体

生产和生活设施、工具、建筑物、人造环境等。(物的载体)

文学作品、艺术品、道德准则、政治制度、科技成果等。(精神载体)

教育的一般文化功能

1. 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 活化文化功能;

3. 文化选择功能;

4. 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5. 文化的更新和创造功能。

问题7: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职业教育

文字尚未产生,人的教育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教育者多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长者。

(二)奴隶社会职业教育

社会分工已有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较为发达,分工较细。根据史载当时有30多个工种,故称“百工”。这些工人就是手工业奴隶。朝廷设置了专门管理农业、建筑业和手工业的官史。

职业教育主要面向两类人:

各种职官:农官、司工、史官、礼官等;

百工:“父教子学,世代相传”。

“各守其职,各安其业。”

(三)封建社会职业教育

农牧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发达,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细化。各行各业开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

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学校教育、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二、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清末的洋务运动。清末至民国初期(1862-1902年),技术学堂和实业学堂尚未形成学制,新教育与当时奉行的科举教育制度交织在一起。设立的学校是零星和分散的,无系统可言。学校多为单一专科,以适应某一方面应用人才的需要。学生入学无文化界限要求,学校无明显的等级,入学后学习年限也无统一标准。

学校按其性质与科类可分为两大类:文科性质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即“西文”)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即“西艺” )的学校。具体可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培养外交翻译人员以学习“西文”为主的学校。

北京同文馆(1862年,中国最早的新教育学校)、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上海同文馆,1869年改名)、广州同文馆(1864年)、新疆俄文馆(1887年)、台湾西方馆(1887年)等。

第二类:国防工业技术学校,系为国防需要和陆海军装备相关的技术教育。

首批创办的除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器学堂(1867年,于1874年改操炮学堂,1898年改工艺学堂)、福州电气学塾(1876年,即电报学堂)等、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等。

第三类:军事学校。

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广东黄埔鱼雷学堂(1886年)、广东水师学堂(1887年)等。

第四类:农工商业实业学堂。

这类学堂大多是戊戌变法期间举办的。如杭州蚕学馆、温州瑞平化学学堂(1899年)、湖北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1898年)等。

第五类:综合性学习一般科技与西文的学校。如北京通学堂(1898年)、绍兴中西学堂(1898年,相当于中学)等。

以上学校的创办,最初侧重于国防军事,后趋向于农工商实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用以适应国防、外交与发展农工商各业的需要。

三、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2.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然要求

3.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方式

5.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方式

6.是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7.是扶助弱势群体,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8.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9.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方法

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技工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理论函授培训作业册答案 《职业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 2、职业教育: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人们对未来职业教育前景的理想期望。 4、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学生毕业以后所受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5、生计教育:是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各阶段,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进入职业领域并不断进步而实施的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 6、培养目标:就是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内容及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 7、素质: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教育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层次更高。 8、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指对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总要求,适用于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各种门类。它是制定下一级培养目标的依据。 9、学生观:是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怎样认识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态度和办法对待学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 10、学生管理:是从管理对象角度分类的一种管理类型,是对学生的管理活动,即为高效率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 11、“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 12、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一个教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13、教学工作技能:在教学行为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等,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教学行为方式。 14、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15、专业:在教育上,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化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 16、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原则:指职业学校工作者在专业设置中所依据的基本要求,是专业设置工作的指导思想。 17、学科课程:也称为分科课程,是一种以人类各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 18、综合课:综合几个学科内容,把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综合在一起,也可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科目。 19、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指导教学行为和活动,是对教学的价值追求。 20、“一体化”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技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对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子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解决人民温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向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大力增强国力,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和社会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必将影响其质量水平。二十一世纪各国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在其背后,是劳动者素质和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类人才做起,迎头赶上。这可以说是我们当前急迫的任务。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 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是有广大干部和教师负责任地去完成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十五”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初中毛入学率已达95%,高中毛入学率已达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300万人,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1%的入学率意味着还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大学。虽然招生数每年都略有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摘要: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并以任务驱动整合模式、“教学做合一”整合模式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方法。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式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编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是当前高职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种通用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1)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前两“段”都是属于理论知识板块,占70%—80%的比例,同时理论知识教学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比较模糊,不够完善。(2)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4)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践行。(5)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2.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衡。从时间的总体分配看,现行高职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但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l]。 3.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整合。考察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有三:(1)时间整合不科学。依据前述,高职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大打折扣。(2)展开顺序不科学。“三段式”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切人点,难免有错位之嫌。(3)方法整合不科学。现行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的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只是被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而且实践课还在实际操作中被“矮化”和“窄化”。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整合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两类课型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其所形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课程观念失去准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奉行的却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问题在于随着知识增长和频变的加快,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人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四在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7978289.html,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四在理念” 作者:龙卫平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年第01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厂在校中。强调职业院校要有“厂”元素,要与产业相结合。我们可以直接把企业、企业车间或部门引入校内,成为既生产又教学的“厂”;也可以按企业文化、生产模式、工作情景建设 学校实训基地或专业工作室,使之成为具有生产功能的“教学工厂”;或者按企业要求将专业班 级定为“XX企业班”,以“微企业(厂)”接受企業人员管理、指导和教育;也可以直接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企业文化编进教材,或直接把企业生产过程编进训练工作页,引“厂元素”入校,实现“厂在校中”。“厂在校中”就是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与产业相结合,依托企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 学在厂里。强调职业院校学习要“真学”,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指学习。一方面指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或部门学习,也可以在“教学工厂”学习;另一方面指学 习的方式,我们可以用企业真实产品、真实项目进行真刀实战学习,也可以在真实生产场景、氛围中进行体验学习,或者用企业真实技术编写的教材学习。“学在厂里”就是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生产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产在学中。强调职业院校教学要“真教”,要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产”指“产品”或“技术服务项目”。职业学校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这就必须坚持“以产施教”,以“产品”施教,以“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教,让学生学到真技术、真本领。“产在学中”就是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在教学中有生产(产品),在生产(产品)中有教学。 才在产中。强调职业院校人才评价要“真评价”,要与企业需要的真本领相结合。“才”是指“才能、才华、才干”或“技术、技能、技艺”,“产”是指“产品”或“生产”。产品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学生专业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最直观的体现。用“产品”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以产施教、产教融合的直接体现,它建立了“唯能力”“唯操作”“唯素养”的综合评价。“才在产中”就是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总之,“四在理念”是职业院校落实“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念,是促进技能人才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理念,它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具有新的指导作用。

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男,广东潮洲人,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 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

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 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 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 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我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我对职业教育得瞧法 我就是大学生,我自己对职业教育得瞧法。我得大学口号就就是“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它有了自己得特色,也有了职业教育得内涵。 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只有重视能力建设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为社会输送既有较强得综合职业能力与基本得科学文化素养,又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技能得高素质劳动者,从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才得需要。 目前社会上都讨论,中国目前最缺得就是技术性人才。首先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不用心,混日子,几年读下来,什么都没学成,所以将责任推向了学校;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学艺不精,加之缺乏必要得实战经验,而对就业岗位得要求又太高,不能脚踏实地得工作,反而责怪学校不负责任。还有就就是社会招生人员搬弄就是非,严重影响了本应纯净得招生环境。还有社会招生员受到利益诱惑,而部分生源不佳得学校又以高额回报诱之,所以以赚取人头费为目得得社会招生员,便对所宣传得学校大肆吹捧。结果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得环境与所宣传得大相径庭。巨大得落差使学生不能安心学业,而又将矛头转向学校,进而转向整个职业教育。再有就就是家长得口舌相传。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尽了那九年义务,考不上高中,便再也不想给自己增加负担了。而往往部分孩子还就是想上中专学门技术得,这时家长便发话了“读中专有什么用!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总之一条,打心里就不想送,还到处去把职校说得一无就是处。还有得家

长对学校得期望值太高,认为自己得孩子学了几年一定就能找一个称心如意得工作。稍不满意便将矛头指向学校。殊不知,职教阶段得教育方法与模式与小学初中就是完全不同得。一旦孩子变坏了,学校就就是罪魁祸首。更可气得就是,家长们不但不反省自己得过失,追究孩子得责任,反而到处宣扬学校得不好,读中专无用,使那些本想送孩子读书得家长望而却步,产生了极坏得影响。 这就说明社会上对于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得职业教育得评价并不就是如此得肯定,特别就是人们现在还普遍固守着一种“初中—高中—大学”得人才成长模式,认为这才就是正道。而选择职业学校仅仅就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得办法,只有学习不好得学生或类似原因得学生才到职业学校就读。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只能尴尬地在夹缝中生存。 我们得观念认为高中读大学为正统。中国人向来爱面子,子女得求学也就成了父母荣辱家庭兴衰得一个重要得标志。相对于大学来说,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能算就是新生事物,大多数群众还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及至每一个家庭,似乎更愿意用“大学”这个词来鞭策自己得孩子们。尤其就是邻舍之间谁得孩子考了高中上了大学,则家长对孩子得期望值就更高了。不顾子女得实际情况一定要与之较个高低,哪怕就是花钱买名额,也要进高中,进不了重点,只要就是高中便成,高中在有得家长眼中仿佛成了衡量孩子智力、前途一个最重要得风信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确实就是为父母在读。一就是固守“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打心底里排斥职业教育,认为这就是浪费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技能性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瓶颈。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责任重大,前景广阔。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好、更多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历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办学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学生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生职业特点和就业适应能力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和订单教育。学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此确定专业,设计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学校将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了解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安排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出的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排出名次;倡导的是“全民健身”,而不是“竞技体育”;实施的是成功教育,收获的是教育成功。 二、树立和强化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目前教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教师培训材料之一) 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国家的资源利用者、开发者、管理者的技能不断更新,它使整个社会的技术含量、智能含量和精神价值的含量不断提高,它使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民族素质从中不断获益和增强。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职业教育新理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一切行为。为此,笔者参考诸多资料,归纳如下,仅与大家学习参考。 一、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之所以先进,取决于他们先进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很受重视,被当作全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西方被一些人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由此,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也随着职教的发展得以不断翻新。 (一)职业教育以人文精神的培训为先 人文精神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对受培训者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受训者树立了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韧不拔、知难勇进的勃勃向上的精神,这使得受培训者在技能培训上更易超越常人,更易在自身的职业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它不但使个体的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而且还将使整个社会随之而兴旺发达。 在我国企业工作者看来,德育教育的培训是占首要地位的。 (二)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受培训者 发达国家把受培训者看作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的主体不再是培训者,这对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中国人的职教理念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在职业教育中,人是职业教育的中心。而职教中的人包括两部分:培训者和被培训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三)目标任务。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培养目标/整合/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现代职业、现代人的内涵共生和交织,表现为职业教育既要准确地反映和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人的要求,又要为现代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研究和确定。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注:[美]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刘昕译.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它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的需要,也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关系体现为就业和转业两方面。其间,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一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二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三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这三项任务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组成密切相关。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第一种又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不要求任何特殊的知识技术和严格的准入条件;这里的劳动力与经济的低技术部分联系最紧密;雇主通常找寻那些用最少量的训练便能工作的工人,且不一定存在长期合约;工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水平低,个人升迁机会极少。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则针对不同的产业及其中的不同职业,它要求劳动力拥有产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进入此市场必须具备从经过认可的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市场管理非常严密,工人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 显然,对于一级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教育及其资格认定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又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和培训对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职业的向上流动性都有积极影响。这已被一些实证研究所证实。(注:Ron Dekker,Andfies de Grip,Hans Heijke.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overeducation on career mob ili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2,V ol 2 No.2.P106-12 5,P112-113.)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事实上成为使劳动力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流动,不断获得提升机会的推动力。 从总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市场的流动,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准确定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结构。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迈向以知识和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成绩论文题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韩少鑫 院系:西葡语系 年级:11级4班 姓名:王颖 学号:1101508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决定》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决定》中吸引我的两点有:一是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认为这将大幅度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养成拥有理论与技能的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做将会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与技校毕业生受市场青睐的尴尬反差。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 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将本国职业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对于职业教育下的众多人才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甚至想尽办法为这些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以保持他们参加本国各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对一位教育专家的采访,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机器的人员,是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工人员水平不高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与发明,又如何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为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有着中,职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的尴尬情况,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我身边的同学中就不乏有例子。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抽象思维较弱,学习理论知识相较于动手操作更难,如果高中毕业后选择去职业学校将会很有希望拥有顺利的个人职业前景,但是由于父母对职业学校有偏见,觉得只是“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校,怕职业学校生源差进而耽误孩子成长,终究逼子女和众多学子一起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选择在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子女并不擅长的理论性学科。不出意外的是,同学学习起来不仅没有兴趣还很费劲,如今面临就业关口竟是不知何去何从。 《决定》的颁布预示了政府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我们期待着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概念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概 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什么是职业的培养目标 (一)职业培养目标的概念 所谓的培养目标,就是各级各类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应达到的规格所提出的要求。概言之,就是职业教育的培育目标。从定义划分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培养方向,也就是学生在未来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二是培养规格,即学生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应达到的相应资质和水平。对于前者,因其是由的最终目标所决定的,所以没有太大的改变。更值得关注的是培养规格方面,因为培育规格的内容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教学体系等各个环节,决定着我们需要培养一个拥有怎样素质的人,而这恰恰也是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容 人才规格是培养教学方针详细、客观的组织。我国职业教育规格方面的目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如早期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一是用于和个性之发展;二是准备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促进生产力之准备。20世纪80年代,随着职业教育的重新规复,国家提倡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工作的“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专门人才”。 200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具体说来,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三大要素。 知识要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知识的一部分,有人提出,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原则和目前的知识就够了。我认为这个提法是不够完善的。先不说这个提法是否合理,但它提到的“足够”这个词容易产生歧义。在实践中,不同层次的老师的理解会产生严重的误解和偏差。“足够”是很难把握其程度,很难以量化评估的词语。所以我不主张这一原则。职业教育,实现全面和可持续的人类发展,我们不能忽视人们专业理论和学习文化的基础知识。 能力因素:包含详细的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适用于全部职业的一般性职业能力也就是关键能力。其主要功能一般包括自我保健和自我约束,学习和发展,交流的能力和协作的能力,收集能力和处理信息,和完成任务,耐寒和抗挫折能力的能力,以及应急反应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否发展成一个“工具”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劳动者。不仅要有生存的能力,还要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关注人发展和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素质因素:包括道德和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我们的文化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自我修养的精神。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该热爱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连接起来;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修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必要的创业能力;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本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