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晶化学第四章作业

结晶化学第四章作业

结晶化学第四章作业
结晶化学第四章作业

结晶化学第四章作业

一、基本概念

1.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2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3.六方密堆积与立方密堆积

4.同质多象、类质同象和多型

5.鲍林规则

6.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

二、判断题

1.等径球最紧密堆积中的空隙类型只有两种: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基本形式只有两种,即FCC和HCP。

3.等径球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也属于最紧密堆积。

4.密堆立方结构的格子类型为面心立方。

5.密堆六方的格子类型为体心六方。

6.等径球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格子类型为体心立方。

7.等径球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格子类型和氯化铯的格子类型相同。

8.等径球简单立方堆积结构的格子类型为简单立方。

9.等径球简单立方堆积结构的格子类型和氯化铯的格子类型相同

10.一般而言,堆积因子大的晶体其空隙率大、密度小。

三、计算题

1.试计算等径球密堆积结构中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的半径。

2.试计算等径球FCC、HCP、BCC、SC堆积结构的堆积因子。

3.试分别计算等径球FCC、HCP、BCC、SC堆积结构中的晶胞参数。

4.碱金属元素为电负性很小的典型金属元素,而卤族元素则为电负性很大的典型非金属元素,两者可形成典型的离子晶体。假设Na离子、Cs离子和Cl离子的半径分别为r Na+=0.097nm;r Cs+=0.167nm;r Cl-=0.181nm,请问NaCl晶体和CsCl晶体中金属阳离子的配位数是多少?配位多面体是什么形状?

5.C有三种重要的同质多相晶体:金刚石、石墨和C60,金刚石和C60均为FCC结构(结构基元分别为2个碳原子和60个碳原子),石墨为简单六方结构(结构基元为4个碳原子)。金刚石的点阵参数为a0=0.356nm,C60的点阵参数为a0=1.415nm,石墨(2H型)的点阵参数为a0=0.246nm,c0=0.680nm。假定C原子的半径在三种晶体中均为0.077nm,请计算三种结构的堆积因子。和单原子结构基元的FCC与HCP结构的堆积因子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认识。

6.有一理想二元离子晶体,其离子半径分别为r+=0.01nm,r-=0.04nm,试分析以阳离子为中心的阴离子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的形态;若r+=0.016nm,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是否发生变化?当r+=0.017nm时,情况又如何?

7.试证明在HCP堆积结构中c0/a0=1.633

四、综合题

1.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格子类型、空隙类型、空隙半径、空隙数目各为何?

2.晶体结构也可以看成是由配位多面体以某种方式连接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同时又可以看成由晶胞堆砌而成,能否说这种配位多面体单元为晶胞?两者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3.试述鲍林规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你自己对其的理解与分析。

4.有等轴晶系几种典型的二元离子化合物晶体,其化学式为AB、AB2,试分析正负离子可能采取怎样的配位。

5.试对以下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氯化铯晶体、石盐晶体、萤石晶体、闪锌矿晶体、纤锌矿晶体、金刚石晶体、石墨(2H型)晶体、金红石晶体。

6.什么是等径球密堆积理论?这一理论最适合解释那类晶体的结晶化学问题?为什么?

7.试分析等径球FCC、HCP、BCC、SC堆积结构中的密排面、密排方向,并分别用面网(族)指数和方向(族)指数表示之。

8.NaCl和CsCl晶体均为碱金属和卤族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为什么NaCl的阳离子为6次配位,而CsCl的阳离子为8次配位?

9.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萤石的晶体结构:格子类型、所属晶系、空间群、原子坐标、晶胞分子数、以阳离子为中心的阴离子配位数、配位多面体形态及配位多面体连接方式。

电路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2 试用外施电源法求图题4-2 所示含源单口网络VCR ,并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解:图中u 可认为是外加电压源的电压。 根据图中u 所示的参考方向。可列出 (3)(6)(5)20(9)50u i i A V A i V =Ω+Ω++=+ 4-5试设法利用置换定理求解图题4-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何处划分为好?置 换时用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为好? 解:试从下图虚线处将电路划分成两部分,对网路N 1有(节点法) 11 11967 (11)u u u u i ???+-=? ?+????-++=-? 整理得: 1511714u i =- 对网络2N 有 2 5 1133u i i i =?+?= 解得3i A =,用3A 电流源置换N 1较为方便,置换后利用分流关系,可得: ()121031V 1V u +=??=

4-9 求图题4-7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已知0.99α= 解: 施加电源t u 于输入端可列出网孔方程: 12335121(25100)100 (1) 100(100100101010)100.990(2)t i i u i i i +-=-++?+?-?= 将(2)代入(1)得135t i u R i ==Ω 4-14求图题4-10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路。 解 解: 图(a):因电压的计算与路径无关,所以

[5(1)]4(13)4ad ac cd ad ab bd u u u V V u u u V V =+=---=-=+=--=- 图(b): 流出a 点的电流(521)8a i A =++=,流入b 点多的电流(541)8b i A =+-=。 所以ab 之间的等效电路为8A 的电流源,电流从b 端流出。 图(c):导线短接。 4-23 电路如图题4-15 所示,已知非线性元件A 的VCR 为2u i =。试求u ,i ,i 1. 解: 断开A ,求得等效内阻:1o R =Ω 开路电压a u 所满足的方程: ()(11)12111/21 c a c a u u u u +-?=???-?++=?? 求得2a u V =,最后将A 接到等效电源上,如上图所示。 写出KVL :220i i +-=12A i A ?=-或 当1i A =时,1u V =,21120.5,[2(0.5)1] 1.52i A A i A -==-=---= 当2i A =-时,4u V =,21421,[212]32i A A i A -===-+= 4-25 试求图题4-17所示电路中流过两电压源的电流。

化工原理答案第四章 传热

第四章 传 热 热传导 【4-1】有一加热器,为了减少热损失,在加热器的平壁外表面,包一层热导率为(m·℃)、厚度为300mm 的绝热材料。已测得绝热层外表面温度为30℃,另测得距加热器平壁外表面250mm 处的温度为75℃,如习题4-1附图所示。试求加热器平壁外表面温度。 解 2375℃, 30℃t t == 计算加热器平壁外表面温度1t ,./()W m λ=?016℃ (1757530025005016016) t --= ..145 025********t =?+=℃ 【4-2】有一冷藏室,其保冷壁是由30mm 厚的软木做成的。软木的热导率λ= W/(m·℃)。若外表面温度为28℃,内表面温度为 3℃,试计算单位表面积的冷量损失。 解 已 知 .(),.123℃, 28℃, =0043/℃ 003t t W m b m λ==?=, 则单位表面积的冷量损失为 【4-3】用平板法测定材料的热导率,平板状材料的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水冷却,同时在板的两侧均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若所测固体的表面积为0.02m 2 ,材料的厚度为0.02m 。现测得电流表的读数为2.8A ,伏特计的读数为140V ,两侧温度分别为280℃和100℃,试计算该材料的热导率。 解 根据已知做图 热传导的热量 .28140392Q I V W =?=?= .().() 12392002 002280100Qb A t t λ?= = -- 【4-4】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层材料构成:耐火砖层,热导率λ=(m·℃),厚度230b mm =;绝热砖层,热导率λ=(m·℃);普通砖层,热导率λ=(m·℃)。 耐火砖层内侧壁面温度为1000℃,绝热砖的耐热温度为940℃,普通砖的耐热温度为130℃。 (1) 根据砖的耐热温度确定砖与砖接触面的温度,然后计算绝热砖层厚度。若每块绝热砖厚度为230mm ,试确定绝热砖层的厚度。 (2) 若普通砖层厚度为240mm ,试计算普通砖层外表面温度。 解 (1)确定绝热层的厚度2b 温度分布如习题4-4附图所示。通过耐火砖层的热传导计算热流密度q 。 绝热砖层厚度2b 的计算 每块绝热砖的厚度为023m .,取两块绝热砖的厚度为 习题4-1附图 习题4-3附图 习题4-4附图

化工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传热 一、名词解释 1、导热 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与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得热运动而引起得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导热)。 2、对流传热 热对流就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质点相互掺混所引起得热量传递。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之中, 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辐射传热 任何物体, 只要其绝对温度不为零度(0K), 都会不停地以电磁波得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 同时又不断地吸收来自外界物体得辐射能, 当物体向外界辐射得能量与其从外界吸收得辐射能不相等时, 该物体就与外界产生热量得传递。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辐射。 4、传热速率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得热量(W/m2) 5、等温面 温度场中将温度相同得点连起来,形成等温面。等温面不相交。 二、单选择题 1、判断下面得说法哪一种就是错误得()。 B A 在一定得温度下,辐射能力越大得物体,其黑度越大; B 在同一温度下,物体吸收率A与黑度ε在数值上相等,因此A与ε得物理意义相同; C 黑度越大得物体吸收热辐射得能力越强; D 黑度反映了实际物体接近黑体得程度。 2、在房间中利用火炉进行取暖时,其传热方式为_______ 。 C A 传导与对流 B 传导与辐射 C 对流与辐射 3、沸腾传热得壁面与沸腾流体温度增大,其给热系数_________。 C A 增大 B 减小 C 只在某范围变大 D 沸腾传热系数与过热度无关 4、在温度T时,已知耐火砖辐射能力大于磨光铜得辐射能力,耐火砖得黑度就是下列三数值之一,其黑度为_______。 A A 0、85 B 0、03 C 1 5、已知当温度为T时,耐火砖得辐射能力大于铝板得辐射能力,则铝得黑度______耐火砖得黑度。 D A 大于 B 等于 C 不能确定就是否大于 D 小于 6、多层间壁传热时,各层得温度降与各相应层得热阻_____。 A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没关系 7、在列管换热器中,用饱与蒸汽加热空气,下面两项判断就是否正确: A

第四章 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4. 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 解:初始化:(1,0,119), (0,1,67) 1:Q=119/67=1,(0,1,67) , (1,-1,52) 2:Q=67/52=1,(1,-1,52), (-1,2,15) 3:Q=52/15=3,(-1,2,15), (4,-7,7) 4:Q=15/7=2,(4,-7,7), (-9,16,1) 所以67-1 mod 119=16 10.设通信双方使用RSA加密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是(e,n)=(5,35),接收到的密文是C =10,求明文M。 解:由n=35,易知35=5×7,进而?(n)=?(35)=24, 由RSA加密体制可知,ed≡1 mod ?(n),即5d≡1 mod 24,所以d=5 ∴M=C d mod n=105 mod 35=5 11. 已知c d mod n的运行时间是O(log3n),用中国剩余定理改进RSA的解密运算。如果不 考虑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代价,证明改进后的解密运算速度是原解密运算速度的4倍。证明:RSA的两个大素因子p,q的长度近似相等,约为模数n的比特长度log n的一半,即(log n)/2,而在中国剩余定理中要计算模p和模q两个模指数运算,与c d mod n的运行时间规律相似,每一个模指数运算的运行时间仍然是其模长的三次幂,即O[((log n)/2)3]= O(log3n)/8,这样在不考虑中国剩余定理计算代价的情况下,总的运行时间为两个模指数的运行时间之和,即O(log3n)/8+O(log3n)/8=O(log3n)/4,得证。 12. 设RSA加密体制的公开钥是(e,n)=(77,221)。 (1) 用重复平方法加密明文160,得中间结果为 1602(mod 221)=185,1604(mod 221)=191,1608(mod 221)=16,16016(mod 221)=35,16032(mod 221)=120,16064(mod 221)=35,16072(mod 221)=118,16076(mod 221)=217,16077(mod 221)=23, 若敌手得到以上中间结果就很容易分解n,问敌手如何分解n 解:由以上中间结果得16016(mod 221)=35=16064(mod 221), 此即16064-16016=0 (mod 221) 即(16032-1608) (16032+1608)=0 (mod 221) (120-16)(120+16)=0 (mod 221) 104×136=0 (mod 221) 由gcd(104,221)=13及gcd(136,221)=17,可知221的分解为221=13×17 (2) 求解密密钥d d=e-1mod ?(221)=77-1 mod 12×16 由扩展Eucild算法可得d=5。 13.在ElGamal体制中,设素数p=71,本原根g=7, (1)如果接收方B的公开钥是y B=3,发送方A选择的随机整数k=3,求明文M=30所对应的密文。 解:C1=g k mod p=73 mod 71=59 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所以密文为(59,29) (2)如果A选择另一个随机数k,使得明文M=30,加密后的密文是C=(59,C2),求C2解:由C1=g k mod p得59=g k mod p=7k mod 71,即k=3 而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14.设背包密码系统得超递增序列为(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试对good night加密。 解:由A=(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

复变函数习题答案第4章习题详解

第四章习题详解 1. 下列数列{}n a 是否收敛?如果收敛,求出它们的极限: 1) mi ni a n -+= 11; 2) n n i a -?? ? ? ?+=21; 3) ()11++ -=n i a n n ; 4) 2i n n e a π-=; 5) 21i n n e n a π-= 。 2. 证明:??? ????≠==>∞<=∞→1111110a a a a a a n n ,,,,lim 不存在, 3. 判别下列级数的绝对收敛性与收敛性: 1) ∑∞ =1n n n i ; 2) ∑∞ =2n n n i ln ; 3) ()∑∞=+0856n n n i ; 4) ∑∞=0 2n n in cos 。 4.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 每一个幂级数在它的收敛圆周上处处收敛;

2) 每一个幂级数的和函数在收敛圆内可能有奇点; 3) 每一个在0z 连续的函数一定可以在0z 的邻域内展开成泰勒级数。 5. 幂级数()∑∞ =-02n n n z c 能否在0=z 收敛而在3=z 发散? 6. 求下列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1) ∑∞ =1n p n n z (p 为正整数); 2) ()∑∞=12n n n z n n !; 3) ()∑∞=+01n n n z i ; 4) ∑∞=1n n n i z e π; 5) ()∑∞=-??? ??1 1n n z n i ch ; 6) ∑∞=??? ? ?1n n in z ln 。 7. 如果 ∑∞=0n n n z c 的收敛半径为R ,证明()∑∞=0n n n z c Re 的收敛半径R ≥。[提示:()n n n n z c z c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四章.doc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 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0.045 g,能溶解N2 0.02 g。现将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购进原材料60000元,款项未付。该笔经济业务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是()。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以上均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因为该业务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所以应该编制转账凭证。 【该题针对“转账凭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2、原始凭证有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B.退回,不予接受 C.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D.本单位代为更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原始凭证单位的印章。 【该题针对“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508.00 B.¥86.00 C.人民币伍拾陆元捌角伍分整 D.人民币柒拾陆元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照规定,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所以,B的写法不正确;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或“正”字。所以,C的写法不正确;“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所以,D的写法不正确。 【该题针对“原始凭证的填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4、关于会计凭证的保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B.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C.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印 D.经单位领导批准,会计凭证在保管期满前可以销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知识点进行考核】 5、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可能登记的科目是()。 A.预付账款 B.银行存款 C.预收账款 D.其他应付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付出现金或银行存款的业务需要编制付款凭证,所以贷方科目可能为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该题针对“付款凭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6、下列不属于自制原始凭证的是()。 A.领料单 B.成本计算单 C.入库单 D.火车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火车票属于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简称自制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入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限额领料单、本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等。 【该题针对“原始凭证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7、下列业务中应该编制收款凭证的是()。 A.购买原材料用银行存款支付 B.收到销售商品的款项 C.购买固定资产,款项尚未支付 D.销售商品,收到商业汇票一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应该编制付款凭证,CD应该编制转账凭证。 【该题针对“记账凭证”知识点进行考核】 8、根据连续反映某一时期内不断重复发生而分次进行的特定业务编制的原始凭证有( )。 A.一次凭证 B.累计凭证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doc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 篇一:演讲与口才参考答案 《演讲与口才》作业一 (第一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传播者、媒介、受传者、效果五个环节。 3、公元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写出的《修辞学》可以说是演讲术的逐步完善和形成时期。 4、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 5、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叙述性演讲,以逻辑论证为主的论辩性演讲,以解说注释为主的说明性演讲,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性演讲几类。 6、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内容和材料。演讲活动的实质就是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7、一篇演讲一个主题 8、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揭示主(原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d79184741.html, 小草范文网: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和

象征比喻型。 9、演讲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得直接材料,二是获得间接材料。 二、名词解释 1、演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演讲: 道德演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一种演讲。 三、问答题 1、简述演讲的特点。 答:1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 2独白式的现实活动言态表达。 3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2、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 答: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2经济活动的思想筹码。 3鼓舞士气的战争号角。 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 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

第四章习题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和()。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和()。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 -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 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时给定的。当轴 实际尺寸为()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公差与()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 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 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 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 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 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 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 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 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11.Ф90G7( )的最大实体尺寸为(Ф90.012)mm ,最小实体尺寸为(Ф90.047)mm 。 12.圆跳动公差根据跳动的方向不同,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13.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公差带形状相同),不同点是(前者公差带轴线 位置浮动而后者轴线的位置是固定的)。 14.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圆柱度的公差带形 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5.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 ,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 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6.包容要求的使用在于可以用 (尺寸)公差来控制 (形状)误差。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线轮廓度既有可能是形状误差,又有可能是位置误差。√ 2.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 则该零件不合格。√ 047 .0012 .0++

综合指标习题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无关。 2、只要本期的实际完成数等于或大于计划任务数,就意味着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3、总体单位总量有可能变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4、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5、人口总数是时点指标,人口平均数是时期指标。 6、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7、相对指标实际上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它们之间必须同质。 8、由于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只有无名数一种表现形式。 9、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10、利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是一个精确的数值。 11、某地区2003年人均粮食产量1650千克,这是一个平均指标。

12、总量指标是统计中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13、结构相对指标一般采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 14、在实际中,一般用当年价格GDP或GNP 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15、平均差是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 16、如果根据组距式分组资料计算全距,则计算公式为:全距=最高组的下限-最低组的下限。 17、各变量值的次数相同时,众数不存在。 18、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19、所有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大。 20、当变量的次数分布完全对称时,则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21、当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时,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22、如果两个变量数列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二、单项选择题: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统计学》_第四章__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五)计算题 例1、某集团公司所属各拖拉机厂某月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厂别类型每台马力数产量(台) 第1厂履带式3675 履带式18105 轮式28400第2厂履带式7585 轮式1594 轮式12150第3厂履带式4540 履带式7525 轮式2450 要求按产品类型和功率核算有关总量指标。 解:【分析】通常总量指标中首选核算实物量。 这里可以核算自然实物量、双重单位实物量和标志单位实物量。 从下面两表看出核算的过程及结果: (1)按自然单位和双重单位核算: 产品类型产量(台)产量(台/马力) 履带式330330/14640 轮式694694/15610 合计10241024/30250(2)按标准单位核算(以15马力拖拉机为标准单位): 产品类型与功率产量(台)换算系数标准台数(1)(2)(3)=(1)÷15(4)=(2)×(3)履带式

18马力105126 36马力75180 45马力40120 75马力110550 小计330—976轮式 12马力150120 15马力9494 24马力5080 28马力400747 小计694—1041合计1024—2017 例2、下面是某市年末户籍人口和土地面积的资料: 单位:人 户籍人口数 2001年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1343599 682524 661075 1371588 695762 675826 已知该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数。 解: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2001年2002年人口总数13435991371588

男 女 (1)男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性别比例(%)男:女 (4)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人口增长速度(%) 682524 661075 103 858 — 695762 675826 102 876 在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1)、(2)为结构相对数,(3)为比例相对数,(4)为强度相对数,(5)为动态相对数。 例3、某服装公司产量如下: 单位:万件 2002年 2003年 计划 实际 重点企业产量 成人的 儿童的 合计 计算所有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解:下面设计一张统计表,把所计算的相对指标反映在表中: 2002年 2003年 2003年比2002 年增长 (%) 产量 比重 (%) 计划 实际 产量计划 完成 (%) 重点企业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 产量 比重 (%)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人的 儿童的 56 44 61 39 61 39 65 35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第四章)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第四章)

第4章 传热 4-1、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材料构成: 耐火砖的热导率为,K m W 05.111 --??=λ 厚度 mm 230=b ;绝热砖的热导率为1 1 K m W 151.0--??=λ;普通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93.0--??=λ。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C 10000 , 耐火砖与绝热砖接触面最高温度为C 9400 ,绝热砖与普通砖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C 1300 (假设每两种砖之间接触良好界面上的温度相等) 。试求:(1)绝热砖的厚度。绝热砖的尺寸为:mm 230mm 113mm 65??; (2) 普通砖外测的温度。普通砖的尺寸为:mm 240mm 1200mm 5??。(答: ⑴m 460.02=b ;⑵C 6.344 ?=t ) 解:⑴第一层:1 1 2 1λb t t A Q -= 第二层:2 2 32 λb t t A Q -= ? ()()322 22111 t t b t t b -=-λλ ?()()130940151.0940100023.005 .12 -=-b ?m 446.02 =b 因为绝热砖尺寸厚度为mm 230,故绝热砖层厚度2 b 取m 460.0, 校核: ()()3 940460 .0151.0940100023.005 .1t -=- ?C 3.1053 ?=t ; ⑵()()4 33 3 2111t t b t t b -=-λλ ?C 6.344?=t 。

4-2、某工厂用mm 5mm 170?φ的无缝钢管输送水蒸气。为了减少沿途的热损失,在管外包两层绝热材料:第一层为厚mm 30的矿渣棉,其热导率为 11 K m 0.065W --?? ;第二层为厚mm 30的石棉灰, 其热导率为1 1 K m 0.21W --??。管内壁温度为C 3000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C 400 。管道长m 50。试求该管道的散热量。无缝钢管热导率为1 1K m 45W --?? (答:kW 2.14=Q ) 解:已知:11棉K m 0.065W --??=λ,1 1灰 K m 0.21W --??=λ 查表得:1 1K m W 54--??=钢 λ ()3 4 323 2 1 2 1 4 1ln 1ln 1ln 12d d d d d d t t l Q λλλπ++ -= 其中:0606.016.017.0ln ln 12==d d , 302.017.023.0ln ln 23==d d , 231.023 .029.0ln ln 34==d d ()1 m W 28421 .0231.0065.0302.0450606.0403002-?=++-=πl Q , kW 2.14W 1042.1502844 =?=?=Q 。 4-3、冷却水在mm 1mm 19?φ,长为m 0.2的钢管中以1 s 1m -?的流速通过。水温由88K 2升至K 298。求管壁对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答:1 2 K m 4260W --??) 解:设为湍流 水的定性温度K 2932 298 288=+=t , 查表得:1 1 C kg kJ 183.4--???=p c , 1 1 K m W 5985.0--??=λ, s Pa 10004.13 ??=-μ,

第四章 习题答案说课讲解

第四章习题答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四章 习题答案 4-1 已知烟煤的干燥无灰基组成(%)为: 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 82.4 6.0 9.2 1.7 0.7 测得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 =3%,灰分A ad =15%,收到基水分M ar =5%,计算: (1) 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空气干燥基煤、收到基煤时,各为多少? (2) 收到基时该烟煤的组成百分率。 解:(1) 将干燥无灰基换算成空气干燥基后碳的含量为: 57.674.82100 315100C 100M A 100C daf ad ad ad =?--=--= 令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x kg 空气干燥基煤,根据碳含量相等,则有 %57.67%4.821?=?x 得x =1.22kg 。 将空气干燥基换算成收到基后碳的含量为: 18.6657.673 1005100C M 100M 100C ad ad ar ar =?--=--= 令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y kg 空气干燥基煤,根据碳含量相等,则有 %18.66%4.821?=?y 得y =1.25kg 。 (2) 由(1)可知,空气干燥基该烟煤的组成为: 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M ad 67.57 4.92 7.54 1.39 0.57 15 3 则收到基该烟煤的组成为: 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A ar M ar 66.18 4.82 7.38 1.36 0.56 14.69 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4-2 已知重油组成(%)为: C H O N S M A 87.0 11.5 0.1 0.8 0.5 0.07 0.03 设某窑炉在燃烧时空气系数α=1.2,用油量为200kg/h ,计算: (1) 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Nm 3/h); (2) 每小时实际湿烟气生成量(Nm 3/h); (3)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解:(1) 燃烧每千克重油理论需氧量为: 100 4.22)32O 32S 212H 12C (V 0O 2?-+?+= 重油kg /Nm 271.21004.22)321.032 5.02125.111287( 3=?-+?+= 燃烧每千克重油理论需空气量为: 重油kg /Nm 813.1021100271.221100V V 30O 0a 2=?=?= 燃烧每千克重油实际需空气量为: 重油kg /Nm 976.12813.102.1V V 30a a =?=α= 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为:h Nm /2.2595976.122003=? (2) 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 21 79V 1004.22]28N 32S )18M 2H (12C [V V V V V 0O 0N 0SO 0O H 0CO 022222?+?++++=+++= 21 79271.21004.22]288.0325.0)1807.025.11(1287[?+?++++= 重油kg /Nm 466.113= 因为空气系数α=1.2,故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 重油kg /Nm 629 .13813.10)12.1(466.11V )1(V V 30a 0=?-+=-α+= 则每小时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h Nm /2726 629.132003=?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