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2011年浙江省

衢州市柯城区龙头企业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 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 1 概况

项目单位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由股东洪雨根、王晓红共同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 年 6 月 4 日成立,前身为衢州康乐畜牧业有限公司,有二十多年畜牧业生产发展历程。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衢州市农业科技型企业、柯城区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使企业在生猪产业方面迅速崛起。公司以生猪养殖和市场流通为主营业务,下属2 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现有猪舍14000 多平方米,1 个自配饲料生产车间,1 个生猪合作社。公司生猪科技示范场,积极从国内外引进猪场环境净化先进技术并取得成效,已成为目前全省设施先进的生态养殖场之一,2009年被浙江农业厅评定为首批“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现有职工42 人,有大专以上学历兽医、饲养技术人员8 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产品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及全国各地市场,2009 年企业生猪出栏2 万多头,公司拥有的“柯盛”生猪是消费者心中的“放心品牌”,并为196户生猪养殖户

代销生猪1 万多头,帮助农民增收110万元。公司按照现代企业

制度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具有较强的技术开

发能力,十分注重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公司长年与与浙大、农

科院所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且有市区畜牧局、

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

1. 2 财务状况

根据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财务审计报告,2008 年

企业资产总额 613. 7 万元,2009 年末企业资产总额合计 1243.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538. 8 万元,流动资产421万元,所有

者权益613 万元,实收资本500 万元,2009 年完成销售收入1204. 2 万元,实现净利润95. 1 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5. 5%,企

业资产负债率50.7%,财务状况良好。

1. 1. 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企业法人代表郑卸腩,43岁,大专学历,

从事生猪养殖二十

多年,具有丰富的畜禽养殖、管理和营销经验,品行端正,专心

创业,吃苦耐劳,诚信经营,无破产、银行欠资记录,善于生产

经营管理,开拓创新能力强。为衢州市生猪养殖业发展作出了积

极贡献,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养殖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带

领周边200余户农户从事生猪养殖,为农户提供养殖、管理、防

疫等技术服务,深受当地农户信任和支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

头作用。

1. 2 项目基本情况

1. 2. 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衢州市3000头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

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下石埠村

1. 2. 2 产品方案及规模

1. 2. 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建设种猪繁育养殖基地,从全球最大

最优秀的种猪公司——

托佩克公司引进T系祖代种猪。使公司年繁育优质种猪3000头,成为种猪繁殖、培育的示范基地。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衢州市畜牧兽医局和托佩克种猪中国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连续均衡的生产饲养工艺,进行高标准的繁殖生产。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相应的单体限位栏、产仔床、育仔床、畜牧空调、进口自动喂料设备、水帘降温设备、排风扇等设备,并建设相应的给排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

1. 2. 4 土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拟新建种猪舍、母猪舍、育成舍、

隔离舍等

猪舍4630 平方米,管理房600平方米,以及蓄水池、沉淀池、绿化等附助工程。

1. 2. 5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13 个月,2010 年12 月至2011 年12 月。

1. 2. 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87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22万元,建设期借款资金占用费0 万元,流动资金65 万元。

资金来源:总投资:687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

万元;省财政资金80 万元;市区地方财政配套20元,企业自筹487万元。

1. 2. 7 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公司年繁育优质种猪3000 头,商品小猪7000 头,年销售收入875 万元,总成本690. 6 万元,利润138. 3万元,投资利润率20. 1%,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 73年,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27. 18%,财务净现值(税后I =8 %)527 万元。

2、社会效益项目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猪产

业优化升

级,提高良种覆盖率,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在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项目新增农业就业人口25 人,可直接带动养殖农户1000 户,农民的数量3000 人,项目涉及农户可增加收入345 万元,效益十分明显。

1.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3、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 2020)

4、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畜禽养殖园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2年)

4、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关于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衢州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

5、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及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和规范

6、企业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 4 综合评价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经济中最大的行业,种猪是生猪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浙江省有关生猪生产发展产业政策,项目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对带动衢州市养猪业的稳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符合衢州当地资源开发及畜牧业发展规划,项目通过繁育养殖基地建设和引进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将有效提高种猪的数量和质量,将有利于当地种猪改良,提高品种质量,并以“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本地区周边农户从事养猪生产,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实现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项目的生产技术工艺、市场、经济财务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认为项目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 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

′-119°20′,北纬28°14′-29°30′。全市总面积8837平方公

里,辖 1 市 3 县 2区。衢州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素有“四省

通衢”之美称,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

全市行政区划辖1 市 3 县 2 区,总人口247. 7万人,农业人

口196. 2 万。衢州市 2008 年全年生产总值580. 05 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61. 7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7. 85亿元,第

三产业增加值 200. 49 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10. 6:54. 8:34. 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23362 元,合3360

美元。现有耕地面积153. 6 万亩,林地929万亩。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96. 3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71元。全市已建成优质粮

油基地20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56万亩,笋竹两用基地35万亩。目前已形成了柑桔、粮油、生猪、蜂产品、茶叶、用材林、花卉苗木、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

柯城区为市委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府山、信安、花园、白

云、荷花、新新、双港7 个街道办事处,姜家山、万田、黄家、

石室、华墅、沟溪、九华、七里8 个乡,航埠、石梁2 个镇,30

个社区居委会,310 个村委会。总面积609 平方公里,人口42 万。2008 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 2 亿元,财政收入2. 8 亿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 2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

亿元,出口总额6502 万美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8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

2. 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衢州市是浙江省生猪重点产区之一,养猪业

是当地农村的传

统产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肉类消费习惯也以猪肉为主。近年来,衢州市政府畜禽养殖业列为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之一,把养猪业作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来抓,通过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全面提升养猪生产水平,有力推动了养猪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2002 年衢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畜禽养殖园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随着规模化养殖扩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种养业立体开发,以及全价饲料和良种推广,全市养猪业加快从传统养殖方面向现代养殖方式迈进,养猪业步入一个新的健康发展时期,生猪养殖从农村

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成为衢州市畜牧养殖业第一大产业。

衢州市2008年生猪存栏量 184. 2 万头,出栏344. 48 万头,

全市生猪养殖业实现产值17. 17亿元,养猪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

值的22%。全市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9700多户。

生猪养殖现状是分散饲养数量较多,品种质量不高,饲养环境较差,防疫体系不够完善。

2.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求项目建

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求,符合浙江

省和衢州市“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属于衢州市“345”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提高种猪自给率,确保生猪生

产平稳发展所需的种源基础,有利于保障我国种猪产业安全,保障13 亿多人口的猪肉消费需求;也可以减少种猪进口带来的生猪疫

病传播隐患,降低动物疫病对生猪产业持续平稳发展造成的危害。

(2)项目建设有利于从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链随着生猪产业化、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养殖者对生长速度、

瘦肉率、猪肉品质、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对种猪质量、生产潜能的要求也越发突出,持续的品种改良成为

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增强衢州当地养猪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

(3)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需要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农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由温饱型向优质、

营养、保健、安全型转变。通过推广良种、无公害生态化生产技

术及对周边农村示范和带动,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提高农产品市场

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养殖收益。

(4)项目建设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

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生猪产业方面迅速崛起成为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淘汰原有生猪种群,引进良种繁育。本项目的实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一条现代高效、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之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项目实施,不仅可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利用本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能带动衢州及周边地区畜牧业以及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对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 1 建设地点选择本项目选址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下石埠村丘陵

山地,土地

类型为黄红壤,来源方式为租赁,占地面积300亩。四周有山丘阻隔,自然隔离条件非常好,场地通风条件优良,1KM范围内没有居民村庄、工厂和学校,基地栽植香樟、松柏树等绿化树木,空气和水质均达到较高标准,生态环境良好,是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的地区。发展“种、

养、加”一体化的无公害养殖基础条件良好,有充足的水源和较

便利的交通条件,电力供应条件良好,因此是较为理想的良种繁

育养殖小区建设地点。

项目位臵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村庄、交通要道均有

一定距离,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猪场所排放的污水,经厌氧

沼气发酵处理畜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浇灌场区内果树,不会

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2 建设条件

3. 2. 1 自然条件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市域范围在东径118°01′-119°20′,北纬28°14′- 29°30′之间;地处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西端,浙、皖、赣、闽四省交界处,北与杭州市及安徽省为邻,西与江西接壤,南与丽水地区和福建省相接。衢州位于钱江源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9%。

(1)气候衢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量充

沛。年平均气温17. 3℃,极端最高温度40.5℃,极端最低温度

-10.4℃,无霜期251-261天。年降水量1632毫米,年平均日照

时数1713.2h,全年主导风向东北偏东风,占29.65%,次主导风向

为东风,占12.02%。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7-80%。适宜项目产

品的的规模化生产。

(2)水资源

衢州市河流绝大部分属于钱塘江水系,市境属钱塘江水系

的流域面积8332. 6km2,占市域面积94.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

面积515. 8km2,占市域面积5.8%,境内河流属雨源型山溪性河

流。全市入境水量26. 2 亿 m3,出境水量124. 77 亿m3,水源来自

山中清泉和林间小溪,水质良好。

(3)土壤、地形项目区处于浙江南部的华夏古陆和北部的钱

塘江凹陷带之

间的过渡地带,以晚古生代时期的细中砂岩和石灰纪的碳酸盐沉

积岩为主,经各种地质运动的影响,形成地式古盆地,项目区位

于盆地南侧,主要为低丘缓坡。土壤以黄红壤为主,还分布有紫

色土、粗骨土等。

3. 2. 2 资源、科技支撑条件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2007年版),第

一类鼓励类一、农林类、18.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国家非常重视生猪生产,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等

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提出能繁母猪补贴制度、保险制度和财政补贴、扶持发展规模生态养猪、解决生猪生产“用地难”的问题、加大生猪养殖的信贷支持力度等六条扶持意见。衢州市政府把生猪养殖列为市农业特色产业“453”规划,并给予政策资源方面的支持。

衢州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浙江省重点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猪基地。衢州农村劳动力充足,适合从事生猪饲养。衢州有十

分丰富的黄土丘陵资源,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牧草,饲料供应充足粮食生产不仅给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饲料用粮,而且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交通方便,饲料粮、商品猪运输成本低,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粮食市场—浙西粮食市场,玉米和豆粕等饲料供应方便,成本价格相对较低。

养猪业是衢州市农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完善的运销网络,生猪产业链俱全,产品市场优势明显。企业在养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和一支丰富的饲养员队伍,有大专以上学历兽医、饲养技术人员8人,以《现代生态生猪养殖技术》为核心技术,形成“草一猪—沼—林果”,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的现代生态生猪养殖模式。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十分注重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公司长年与与浙大、农科院所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且有市区畜牧局、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2. 3 基础设施条件项目所在地区位条件优越,素有“四省通衢”

之称,交通方

便快捷,距离沪、杭、宁等大中城市很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消费市场容量非常大。205、320 国道和四条一级省道公路纵横贯通,市域范围公路交通已经基本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杭衢高速公路与沪涌、杭宁高速公路相连接,衢州直达

上海仅需四小时。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

项目建设地根据政策规定可以维持原农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办理临时用地许可,符合土地利用条件。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原有配套设施完备,对项目的建设有保障,能满足项目建成后的正常经营需要。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 1 市场分析

4. 1. 1 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一猪肉消费大国,近

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肉类

产品中,猪肉比重所有下降,但在近20年内,我国的肉食消耗中猪肉仍将占70%左右,生猪的市场需求仍将十分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加工和出口总量的增加,生猪需求总量将会进一步上升,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为特色的生猪,在香港、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生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2008 年全国生猪存栏4. 63 亿头,出栏6. 1 亿头,猪肉产量4620. 5万吨。生产水平明显改善,生猪存栏率提高到2008年的131.7%,胴体重提高到76.5千克;育肥猪出栏周期缩短到180 天左右;生猪配合饲料转化率与“八五”时期相比提高了20% 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建设了4478个原种猪场、扩繁场,

年供应种猪810万头。2009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910万头,由于大部分规模养殖户母猪的使用年限约为3. 5年,同时,大多数散养农户饲养的母猪更新不规范,周期较长。综合考虑,实际的年种猪需要量约为960万头,其中纯种约120万头、父母代母猪840万头。按目前发展速度,2010年,母猪存栏5000万头,年需要种猪数量1000万头。

养猪业发展到今天,我国种猪行业虽然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资源、技术等分散,繁育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选择方法落后,真正进行种猪选育的厂家很少,难以建立一体化的团队,发展后劲不足。优良种猪产业化没有形成,部分杂乱种猪充滞市场,合格优良种猪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构层次不清晰,没有形成纯种选育、良种扩繁和商品猪生产三者有机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种猪质量参差不齐,多数种猪场销售的种猪没有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信息,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种猪,种猪育种工作长期处于“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落后被动局面,阻碍了我国种猪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种猪必须实行、也只有实行产业化生产,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系、新品种和配套系,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衢州市全面实施“生态建园、优质安全”的畜牧大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和发展品牌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安全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根据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 年全市生猪规模600 万头左右,母猪存栏27万头左右,母猪的使用更新年限约为3. 5 年,年需要种猪数量8- 10万头,对种猪需求量非常大。衢州市现有种猪场8个,规模参差不齐,种猪质量差别较大,种猪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种猪数量和质量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已不能满足生猪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养猪业需要引进高水平的种猪,有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龙头企业来带动。

2009 年至2010年上半年生猪价格的低位运行和大幅波动,生猪养殖业再次进入大面积调整阶段,大部分规模养殖场都在淘汰劣势母猪,并保持基本母猪数;一些扩大规模的新建猪场需大量引进后备母猪,项目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浙江鸿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为浙江省和周边地区,在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为衢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良种猪,同时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可见,项目建设顺应了生猪产业市场需求,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4. 1. 2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产品质量优势种猪优势,该项目计划从全球最大最优秀的

种猪公司——托

佩克公司引进T 系祖代种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引进全套育种及管理技术。项目建设将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种畜生产性能

和繁殖性能,在肉质、风味、安全等方面发挥优势,另外项目实

施单位已取得无公害生猪产地和产品认证,项目产品质量优势明显。

2、生产技术优势企业在养猪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多

年探索,已形成

“草一猪—沼—林果”综合利用的典型现代生态养殖模式,2009

年公司石室生猪产业示范区列入浙江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

示范区。近年来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和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饲养员队伍。同时积极与浙江大学动科院、农科院畜牧所协作,对良种猪的繁育和推广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3 设施设备优势本项目是高标准、高起点,拟建设标准化猪舍,

技术、设备

先进;配备目前先进的养猪设备仪器,全面实施哺乳母猪,保育

猪高床饲养。设有先进供料饮水、新一代自动通风空气过滤、畜

牧空调水帘降温、污水处理系统,确保猪群的健康成长,可深受

广大养殖大户和农户的信赖。

4、价格优势从国外企业引进种猪一直处于较价格时期,目前

种猪的报

价,50 千克左右的祖代种猪高的每头超过5000 元每头猪,纯种猪在3000元以上。本项目将按照优质、低价(1600-1800元/头),为

农民服务的原则向养殖场、农户提供纯种猪,同时推动人工授

精推广,具有价格性能优势,有利于提高农民养殖良种覆盖率和科技含量。

4. 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本项目种猪销售以省内为主。在原有

的产品销售市场的基

础上,充分发挥无公害生猪产地和“柯盛”产品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信誉,进一步巩固树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以直接销售、代理销售相结合的形式,倡导绿色、健康养殖的营销策略,逐步扩大销售网络,进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与规模生猪养殖单位签订种猪供应合同书,除了继续与现有养殖企业和大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外,下一步将积极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开辟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健全完善销售网络,充分利用省内及周边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建设以生猪重点生产区为主种猪销售网络。4. 3 市场风险分析

4. 3. 1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建设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猪疫病风险,包括猪高热病、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二是市场风险,包括生猪价格和饲料价格的市场波动对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

4. 3. 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1、树立动物疫病防控意识,确保猪群安全无疫。控制好生猪疫病是养殖场正常经营的关键,要严格按照生猪饲养

管理准则加强消毒等日常饲养管理。严格分阶段饲养,合理营养,做好消毒工作、强化免疫工作,预防疾病。各个生产环节技术操作必须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

2、树立市场风险意识。根据市场的波动规律和猪群结构及生产能力,调整优化母猪群结构、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等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实现母猪的年产窝数、窝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的提高。从“良种、良料、良法”的关键养殖环节入手,开展饲养管理制度化,实现饲料、用药、饲养、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提高种猪科学繁育水平。

3、树立协作意识,形成优势互补。通过与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各类协会和合作组织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了解市场变化,组织生产,调整养殖规模。建立生猪保险保障机制,有效规避和补偿养殖风险。

第五章建设方案

5. 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根据总体设想,项目建设种猪繁育养殖

基地,存栏原种基

础母猪500头,从全球最大最优秀的种猪公司——托佩克公司引进T 系祖代种猪。使公司年繁育父母代优质种猪3000 头,成为种猪繁殖、培育的示范基地。

5. 2 建设规划和布局

种猪繁殖培育基地,根据饲养要求,结合场地的地形、地势、交通运输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功能分区合理,物流运输通畅,建(构)筑物布臵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做到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管理。种猪培育基地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臵,管理区位于东北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本刊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猪焚烧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猪场与外界应有专门道路相连通。

5. 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1、生猪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2、无公害生猪养殖标准(NY5031- 2001)

3、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2001)

4、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商品猪生产技(G B/T17824.5-1999)

5、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17824. 3- 1999)

6、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2001)

7、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1-2001)

8、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32-2001)

9、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5033-200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号)以及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监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是指承担监理任务的单位受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监理委托单位)的委托,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对本办法规定的应当进行监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审定的项目扩初设计和施工设计图、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监理委托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原则上应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建设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 有监理资格的单位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经国家认可的专业监

理单位;有监理能力的单位是指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的法人,其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名,有承担同类工程的建设监理或质量监督工作经验,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完成监理任务。 第四条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 第二章监理范围及内容 第五条国家立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中,年度财政投资万元以上(含万元)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防渗渠道、机耕路、桥涵闸等,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者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对于上述范围以外的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是否需要进行监理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决定。 第六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单位的具体工作应包括:审查项目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下同)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审查与控制工程建设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对不能满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建农业合作社 联合社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己任,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企业+农户+超市的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市场连接型、龙头带动型、专业协会引导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镇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镇现拥有耕地面积75000亩,旱地面积10000亩,山林13000亩,河流总长度368公里,渔船总数348艘。我镇虽然在保障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较大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龙港的农业与工业间、城乡与城区间的发展仍有差距,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传统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农户缺乏对土地流转法律观念的了解,农田抛荒现象屡有出现,粮食生产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营销人员缺乏,销售信息不畅,出现流通环节多,中间销售资金份额大的问题。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产品生产附加值不高。

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最基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保鲜贮藏室,形不成商品经济。 二、创建农业联合社的重要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联合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的整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和作用 (一)完善组织,创新模式 我镇以联合社为龙头,以“企业+农户+超市”的模式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着力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发展新模式,努力落实上级有关文件政策要求。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各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资金互助,逐步扩大生产领域,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构建适应我镇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经济实体体系。着力提高联合协作,共同辅设致富路。作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跨实体的联合性团体组织,以扎实工作作风,有效的服务理念,积极联合,吸纳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涉农经济组织和经济股份加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

关于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d68977247.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建设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概况 (12)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自验报告

农七师一二四团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 枸杞加工烘干筛选精包装项目 自验报告 农七师一二四团 二0一0年十二月 一二四团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枸杞加工 筛选烘干项目自验报告 124团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枸杞加工项目现已完工,依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要求,团成立了竣工项目验收领导小组,小组由开发办、计财科、工交商建科、生产科、纪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组成,决定对124团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枸杞加工项目进行验收检查,验收检查工作如下: 一、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情况 124团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枸杞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0万元,团场自筹资金210万元。 二、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实际投资完成情况 124团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完成枸杞加工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完成投资276.14万元。其中:其中:中央财

政资金90万元,团场自筹资金186.14万元。通过招投标结余资金23.86万元,主要工作量如下: (1)建设生产车间500.65平方米,烘干房255.93平方米,室外供水120米、室外电缆80米,室外排水工程110米。地坪1500平方米,完成投资133.29万元。 (3)设备购置色选机、小型筛选机、自动化包装生产线、烘干机、除杂机各一套,目前完成投资110万元、设备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2.7万元。 (4)前期工作费用目前已完成投资10.15万元。 三、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查情况 2010年11月30日,团组织开发办、财务科、基建科、生产科、纪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对我团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枸杞加工项目进行了自查验收,检查组通过对今年我团枸杞加工工程的厂房建设及配套设备、内页资料等进行检查,经联合检查结果综合评定,该项目工程符合验收标准,达到验收的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 检查组通过对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检查,大家从总体上认为工程完成的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加工厂四周土施工作业面清理不够细致、未及时进行平整;二是施工方施工资料未及时提交项目办,经联合检查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现施工方已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以下简称部门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规定,结合部门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部门项目是指为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示范、服务、保障作用,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供销总社(以下简称中央农口部门)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三条部门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第四条部门项目分为两类: (一)土地治理类项目,主要是为提高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实施的项目,包括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土地复垦,水利部组织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农业部组织实施的良种繁育,林业局组织实施的林业生态示范。 (二)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包括农业部组织实施的优势特色示范,林业局组织实施的名优经济林等示范,供销总社组织实施的新型合作示范。 第五条部门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土地治理类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 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 第六条地方各级农口部门应与同级农发机构建立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合作机制,共同做好部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农口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沟通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部门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扶持重点 第七条部门项目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确定各自的重点扶持区域。项目原则上安排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前景和措施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在 90 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后变得日益突出。二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农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农业政策、农业投入以及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如果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具体化,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与工业品的比价关系这一影响农业比较利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专业化分工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农业效益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这些已经为我国农村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山东省自 1993 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1.3 万个,连接 700 万个农户,带动基地 5500 多万亩,全省已确立 18 个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山东农业出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全面增长。过去农民只得到生产环节的收益,而实行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流通利润中分享一部分。而黑龙江省由于近年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如双城雀巢公司投资4.3 亿元,日处理鲜奶530 多吨,带动了全市27 个乡镇和附近市县乡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海南省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淡水养殖几个主导产业,组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产加销有一体化,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运输流通环节严重妨碍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难点,推动了海南市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比较利益大为提高。实现了农业增加值、农业纯收入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粮食连续三年夺丰收。 近年来政府尽可能地采取了一些支持、加强农业的措施,但是,目前我国财政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可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地方小气候”,但是从全国广大农村以及庞大的农垦系统来看,至少在近期内是不可能得到这种资金投入的。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主要应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来实现。可以说,事实证明,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农垦企业的兴旺发达是确定无疑的。 (二)、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广东垦区自改革开放后,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加速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 “八五”以来,进一步实施“巩固提高农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速度有较大较快的扩大及进展。 1 、建立了一批区域商品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环节,也是“龙头企业”依托和赖以生存的条件,目前,已建成或初步建成的区域性基地有:湛江垦区的糖蔗、剑麻、橡胶、水果茶叶和禽畜饲养、养殖基地,茂名垦区的水果、橡胶、蔬菜、茶叶、禽畜饲养和水产养殖基地,阳江垦区的水果、橡胶、海水养殖和生殖和生猪饲养基地,揭阳垦区的水果、高档茶生产基地,汕尾垦区的海水养殖、优质稻生产基地,总直的乳制品、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等。其中大部分“基地”可以为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奠定得天独厚的基础。 2、“三高”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至 1997 年底,其累计面积达到 106.05 万亩,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养猪场 13 个,万头以上的猪场 5 个,生猪饲养量 44.2 万头,鸡 300 万只,饲养奶牛 2000 头,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 文献综述 (2012届本科) 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 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则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营形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将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1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的研究情况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但是,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 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 简称农工综合体[1]。它是以

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

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

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 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为扶持对象,以贴息、补助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为手段,坚持公开竞争择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努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地要按照当地编制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扶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优先扶持以基地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

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1.1.2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1.3 经营情况 1.1.4 带动情况 1.1.5 财务状况 1.2 项目建设方案 1.2.1 项目名称及项目负责人 1、项目名称: 2、项目负责人: 1.2.2 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 1、建设性质: 2、建设地点: 3、建设期限: 1.2.3 产品方案及规模 1.2.4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1、产品品种 2、技术

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3、主要设备名称、数量 1.2.5 土建工程 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投资结构: 2、资金来源: 1.4 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6 综合评价 1.6.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条件 2、项目原材料可行性分析 3、项目可行性 4、项目运营期可行性分析 1.6.3 风险评估 1.6.4 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1.6.5 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赵泽红 沾益县农业局 655331 摘要:本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应对入世挑战,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近些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公司、农户等市场主体在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充分体现了农业合作经济的本质。农村改革以来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公司根据客户的需要,组织指导农户种植养殖,并负责产品的推销,起到了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作用。事实上,公司与农户的结合是所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定义,农业合作经济,就是农户联合起来办企业为自己服务。这个企业可以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是农产品销售企业,也可以是农业生产资料购销企业,或者综合经营的企业。公司是合作组织成员联合投资、共同拥有并民主管理的,可以说是“农户+公司”,许多国家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农户+公司”;我国目前的产业化经营中,公司是农户以外的市场主休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是“公司+农户”。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做大,所联系的农户越来越多,如果龙头企业与每一农户都签订合同,运作成本就会很高,还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一个中介服务组织,协调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正因为这个现实的需要,目前我国有众多的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已从“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如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走上通过饲养“草原兴发羔羊”、“草原绿鸟鸡”脱贫致富的道路。“农户+公司”中的公司,是农户投资兴办的,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实行传统合作经济的原则,形成“共享、共担”机制。“公司+农户”中的公司,投资主体不是农户,完全采用合作经济原则是不切实际的,但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如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无偿或低偿地向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确定保护价,包销农产品等,使公司与农户形成“共享、共担”机制。本文主要讨论“公司+农户”这一组织形式。 2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有一些地方农村经济一直依靠烤烟、油菜等有限的支柱产业,而烤烟的指导性种植计划和指令性收购计划两种体制矛盾十分尖锐,油菜价格偏低。一些地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经果林种植及畜禽养殖等,而届时如没有相应的贮运、加工及营销企业的拉动,难免会出现种果园到毁果园等隐忧。谷贱伤农。某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或冷或热的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一年。做好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要点是: 一、以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等要求,切实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继续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中央财政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倾斜,项目安排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集中。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省份要进一步集中资金,重点加大对本地区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粮食生产大县(市、农场)的扶持力度,支持其集中连片地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促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二)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投入的比重,确保达到75%以上,重点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除少数生态建设任务较重的省(区、市)外,其他各省(区、市)安排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财政投资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总投资的

农业经营新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一、CSA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CSA的概念是不要中间商来操纵当地的食品经济。它可以恢复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CSA的重要原则是农民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业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是“股东”,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等。CSA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CSA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每个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因此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通常,CSA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消费者一般都关心自己的食品、健康和环境。他们承诺支持一个或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价格应该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自己的农场。 优点:1、城市社区居民一次性交付一年的菜钱,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增强彼此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城乡交流。 2、农民预先收到订金,有利于农业资金运转。 3、社区居民直接从农民手中预订蔬菜,解决了农村蔬菜的销路问题。 4、方便社区居民更直接的吃到清洁绿色有机蔬菜。 二、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

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优点:1、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生态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物质和能量损耗,使相同的生产原料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2、通过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增大生产效益。 3、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生产出的农产品更清洁无公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优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 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 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 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 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 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 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 下列不属于超大建立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是? A. 统一提供水果和蔬菜良种 B. 统一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D.统一品牌认证 A. 经营规模大 B. 经营的成本比较低 C. 产出比较高 D. 投入比较大 A. 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运行 B. 改革创新管理的技术 C. 全面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D. 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提高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1. fi- C.统一销售渠道 2.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有高效益原因不包括?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珠海模式的特点?

4 现代农业的特征,下列错误的是? .

A. 生产要素不断变化 B.有商标 C.有品牌 A.产量高 B.效益好 C. 立体种植,创新性强 D. 具有普遍性 A. —个企业群 B. 两大市场 C. 四大企业 D. 五大基地 A. 无机农业研发团队 B. 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C.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和研发系统 D. 遍布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A. 科学规划 B. 加强技术 8. 寿光模式的特点不包括? fi- D.有统一价格 5. 韩国高产辣椒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6. 梧州模式的1245实验工程不包括? 7. 超大模式建立的保障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14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14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编写参考大纲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正文控制在50页左右)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1.1.2财务状况 近两年项目单位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净资产、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销售(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等。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年龄、学历、职称、业绩以及主要社会兼职等,有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社会形象和诚信问题等。 1.2 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如,种植项目之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畜禽养殖项目之畜(禽)舍面积,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等。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等。 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或数量等。 建设期限。 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4 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6 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及理由(如区域经济、项目单位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项目在当地农业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及作用,完善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选址原则、依据,地理位置;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等。 3.1.2自然条件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 如果是扩建、改建项目,特别是申报连续扶持的,须对原有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运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详细说明。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 市场分析 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 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龙头企业与农

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资源比较优势战略的影响,不容易把握市场需求。②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③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对市场的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②较好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与市场大的矛盾。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有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不考虑农民利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农办〔2004〕48号)中对草原(场)建设的相关标准 在牧区实施的草原(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人工草地、天然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划区轮牧、饲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和畜牧基础设施等建设内容。 一、综合标准 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天然草场成片面积在5000亩以上,人工草地在1000亩以上;人工草地覆盖度达到95%以上,亩产优质青干草达250kg以上;天然草场退化草地改良治理后,优良牧草占40%以上,牧草产量在原基础上提高30%以上,草地覆盖度达到90%以上;沙化草地经治理后,草地覆盖度达到90%以上,优良牧草占40%以上,亩产青干草达到150kg以上;天然草场划区轮牧,牧草产量增加20%以上,载畜量提高0.8倍以上;饲料基地亩产青贮饲料2500kg以上,精饲料200kg以上,多汁饲料3000kg以上;草籽繁育基地亩产草籽18kg以上。 二、水利措施 1、灌溉人工草地、饲料基地和草籽繁育基地,有可靠的水源和配套齐全的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灌溉人工草地灌溉保证率在50%以上,饲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灌溉保证率在75%以上。 2、天然草场改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小塘坝、集雨工程等,以适时对退化及沙化草地实施灌溉。

3、划区轮牧区的牧道和饮水点设置合理,一般轮牧区采用固定和移动饮水方式,固定饮水点与放牧场适宜距离为1.5km左右。 三、草业措施 1、围栏。网围栏符合ZBB92001-003环扣式镀锌钢丝网围栏标准,围栏高度在1.1~1.3m;生物围栏采用密实种植,宽度l.5~2.0m;划区轮牧小区利用网围栏、太阳能、风能围栏或活动围栏进行分隔保护。 2、耕作。选择适宜的播期、播深和播量,精耕细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旱作人工草地原则上采用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3、良种。选择适合当地水土条件,抗旱、抗寒、抗逆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牧草种籽和饲料作物种籽的纯净度达到85%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1000亩以上的草籽繁育基地,根据需要配置仓库、晒场和种子精选设备。 4、畜牧基础设施。标准化棚圈符合当地统一设计标准,砖木结构,建筑面积按一个羊单位0.5㎡计算,但不少于150㎡;配套活动场院面积按一个羊单位3㎡计算,但不少于600㎡;配套贮草棚面积按一个羊单位0.6㎡计算,但不少于180㎡平方米;青贮窖就地取材,坚固耐用,内壁光滑,防冻,不透气,青贮体积按一个羊单位0.1立方米计算,但不少于30立方米;药浴采用洗浴池和移动淋浴式,洗浴池坚固耐用,防冻,长度在15m以上。 5、牧业机械化。地势相对平坦的草场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小丘陵和沙丘作业实行机械和人工相结合。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企业+农户); 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1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1.2 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 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1.3 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 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 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