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重点词语名言警句积累法;

3.对比阅读法:

《诫子书》、《朱子家训》节选、《曾国藩家书》节选三则家书对比阅读。

【教学目标】

1.知句意,积词汇,诵名句。

2.《诫子书》、《朱子家训》节选与《曾国藩家书》节选,对比阅读明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知句意,积词汇,诵名句。

2.《诫子书》、《朱子家训》节选与《曾国藩家书》节选,对比阅读明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诫子书》,看他是如何智慧的教诲与劝勉年仅八岁儿子诸葛瞻。

二、译读

1. 质疑问难,读出句意:

预设:

(1)重点字词句理解

静:屏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

俭:俭朴。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险躁:轻薄与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句式理解

①双重否定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对称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句读分明,读出节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含有文中关键词语的名言警句积累

①静:(屏显)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魏子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王永彬

安静是生命的皇冠。——英国谚语

上善若水,静水流深。——老子

②志:(屏显)

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③学:(屏显)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读一书,增一智。——古谚语

④时:(屏显)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叔本华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三、悟读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1)静——俭——学——才——志——时

(2)明确诸葛亮诫子书行文思路:

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鼓励他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以坚定的志向,在宁静专一中,增长发扬才干,并告诫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

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字句句乃心中真话,读来格外令人动容。

2.句读分明,悟读真情:(屏显)

(1)诸葛亮谆谆教诲之深情,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辞恳意气切,读来颇有慈父形象。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叮咛。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诸葛亮正话反说以示警戒,意欲制止:放纵怠慢、偏激急躁乃人生大忌,万不可此。倘若不能勤学苦练,宁静致远,人生的结局定然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淫慢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殷殷期盼之厚望:希望儿子在宁静中修养身心,静思反省,唯如此,方能“心骛八极,驰思万里”,为自己才思寻得最适合的佳境。也唯有静,才可能在修身养性中吸纳天地灵动之气,谋定而后动,奋发向上、成人成才、励精图治、建功立业。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

四、比读

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请大家读一读另外两篇家书节选,三则家书内容与写法有相似之处。请大家进行对比阅读,说说它们在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异同。

第一篇:曾国潘《戒子书》(屏显)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

第二篇:朱柏庐《朱子家训》(屏显)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

自奉必须俭约,居身务期质朴。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预设:

1.相同点:(屏显)

(1)内容有相同:

都谈到勤:体勤,业勤。

都谈到俭:俭以养德;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自奉必须俭约,居身务期质朴。

都谈到求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都谈到修身做人,立志济世,成人成贤。

(2)写法有相同:

叙述议论兼具。

2.不同点:(屏显)

(1)写作的动机不相同:《朱子家训》集中表达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一般用于悬于厅堂之上,对子弟起警戒的作用。诸葛亮和曾国潘的家书均在自己即将离世写给子辈的遗训,具有告诫劝勉之意。

(2)写作形式不相同:曾国藩的戒子书旁征博引,范例比较多。另两篇语句对仗工整,讲究语言的精美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呼成诵。

3.在三篇家训中,句句真情,声声叮咛,你读出了什么?(屏显)

爱子心切,祝福情长,期待子辈,成人成才。

三篇家训都是(屏显):

拳拳父母心,殷殷教子情。

修养得真性,习得济世才。

智慧恒如诗,人生恰似歌。

追思逐远方,祝愿美名扬。

此中有真意,终生不能忘。

五、推荐阅读:《周公诫子》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16.《诫子书》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诫子书》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和人生智慧。 3.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文,读准字音停顿,体会诗文韵律 2.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文章,聆听先哲智慧,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要求能快速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和停顿。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资料了解诸葛亮及《诫子书》。 4.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言词语进行分类识记。 6.能熟练背诵全文,并能从中汲取生活和人生智慧。 【教学活动设计】

诫子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5诫子书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导入一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是谁?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导入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

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导入三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 收获!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进步知识学习题集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2)淫慢() (3)遂成枯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 (4)遂成枯落()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校级公开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顺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莱州市双语学校潘伟萍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虚词,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内涵。 3.学会修身立德,传承良好家训。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静”的涵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 同学们,悠悠华夏,从先秦到明清,流传下来的家训汗牛充栋,这些家训是家族的昌盛、民族繁衍的基石。今天让我们走进经典中的经典,学习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诫子书》。 二、出示目标:(幻灯片2)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内涵。 3.学会修身立德,传承良好家训。 三、走近名人:(分享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及武侯祠题词的资料) 下面让我们走近诸葛亮。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故事、俗语以及诗句你了解多少?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幻灯片3、4)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总结。) 四、整体感知: 1、展示才华。(幻灯片5、6、7) (1)请大家带着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和易错的字。 一个学生强调,其他学生在空白处写一写。 强调:夫fú,是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议论或说明; 遂,有两种读音,suí,半身不遂;suì有“顺、如意”的意思,如遂心遂意;还有“于是、就”和“最终”的意思。

(2)哪位同学读一读?师评价 (3)请听名家朗诵,同学们要认真倾听,低声跟读,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播放徐涛的朗读视频) (4)哪位同学挑战一下,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2、串:文章不厌百回读,特别是这样的经典,更应该多读。如果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了作者对儿子寄托的情感,就会读的更好,更有味道。 (1)下面同学们自己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有疑难之处与小组同学交流商讨,小组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标注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对照注释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师: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同学们在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解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感叹于我们同学合作的力量!除了大家交流的之外,老师再强调几个字:(幻灯片8、9、10) “非志无以成学”的志,原来是名词,志向,现在是动词,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的“广”,是增长的意思。 “淫慢则不能励精”的“励”,是振奋的意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应该是“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双重否定句,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老师出了几道小题考考大家。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④非学无以广才 ⑤非志无以成学⑥淫慢则不能励精 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⑧多不接世 2、温故知新:(互动——提问——选择题—发布试题。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操作,当堂答题后,提交答案,当堂批阅,查看答题情况,根据正确率,当堂讲评。) ①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16 诫子书

16.《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人物,千百年来,他也是广为人民称颂的神话般的英雄,你知道他有哪些神奇的故事?(学生畅谈)古往今来,还有不少诗人也写下了称颂他的诗篇,你知道吗?老师引用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等诗。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深谋远虑,几次远征,最后死在五丈原。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 (2)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 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 难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 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 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 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 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 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新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案)【

【新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 案)【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修改,直接打印!) 《训诫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要记忆和积累课文中的文言文内容词和虚词,可以用注释和参考书来翻译课文(2)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3)欣赏精彩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过程和方法 反复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体验作者的情感,积累警句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现了作者与他的教子的深入交谈,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个性和魄力,提高了他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文,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大意[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主旨,欣赏精彩要点 [教学法]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收集关于诸葛亮的诗歌、成语或典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1,形势介绍,由标题 “三个月的战火过后,一条来自家乡的消息抵得上一吨金子“信件,作为维系千里之外的亲戚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你知道中国古代和现代有什么著名的家训和家书吗? 曾国藩的家书、郑板桥的家书、范思训的家书、傅雷的家书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诸葛亮著名的劝诫信,这是我们儿子的家书。标题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这是他自身修养经验的结晶,也是对修身养性、管理家庭之道的总结。谨慎、告诫、规劝儿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籍、信件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当时他54岁。目的是告诫他的儿子要注意修身和节俭,以培养他的道德品质,表达他对子孙后代的厚望。 2,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在心里谈论诸葛亮 课件展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山东卧龙县琅琊县杨度(今山东沂水县)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隐居在隆中,后来成为蜀国的宰相。在他的一生中,他被授予吴侯祥的称号,后来被称为诸葛武侯。《诸葛季梁》的作者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当时他54岁。目的是告诫他的儿子要注意修身和节俭,以培养他的道德品质,表达他对子孙后代的厚望。 3。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意思

16 诫子书

16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他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著作有《诸葛亮集》.

本文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务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家信告诫诸葛瞻.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俭.以养德( ) 非淡泊 ..无以明志(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遂.成枯落( ) 悲守穷庐.( )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 (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一词多义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 公开课《诫子书》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 (板书)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提示长句停顿。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教师领读,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1)巩固强化: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诫子书教案公开课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翻译全文。 情感目标: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体会家道文化;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和教诲。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法、学法设想: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泰戈尔和冰心先生对于母亲的思念和回忆,这一节课我们看看一位父亲对于孩子的殷切期盼和教导。平时你们的父母亲和你们教导哪些?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高人,他即是父亲又是博学多闻的智者,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 2、点拨存在的问题,看视频。 注意(1)生字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2)停顿 3、划分停顿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全文翻译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思考:夫的翻译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像这种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不做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如:也、为、以、所、因、而、且、与、则、何、乎、其、之、于、者、若、乃、焉 提问:这一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个修辞手法有什么特征? 明确:对偶的修辞,对偶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

诫子书教案(人教部编版)

诫子书教案 学习目标 1. 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3. 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 知识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学法指导: 1. 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 “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常识积累】1. 填空,补充文学常识。 诸葛亮( 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字词梳理】2. 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淡泊: 无以: 明志: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躁: 枯落: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朗读练习】3. 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 本文很明显是一篇议论性文章,作者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的?作者的主要观点为何? 2. 请你谈谈对“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这句话的看法 、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 由文章可见,“静”可谓是把握与理解文章的关键因素,那么它一定不似表面上的意思 那么简单。请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到底该如何理解文中的“静”? 2. 在《论语》十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修身与治学,在本篇文章中,依然强调的是修身治学,这真是件怪事,为何修身与治学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请同学们关于此话题展开讨论,探讨修身与治学之间的联系,并思考该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堂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并在翻译过程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16 诫子书

《诫子书》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1.自主校对字音并熟读; 2. 借助工具书,翻译《诫子书》; 3. 简要了解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生平。 教学目标: 1.朗读:音正声响 2.解读:入文入理,结合诸葛亮生平,体会《诫子书》传达的智慧 3.诵读:入情入境,掌握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要领 4.悟读(一脉相承),了解传承家风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欢迎同学们走进卢老师的德育课堂,正己教人《诫子书》。《诫子书》是家书中的名篇,也是国学中的经典,饱含一代贤相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诫子书》,看一看诸葛家风。 一、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音正声响) 2.解读(入文入理) 3.诵读(入情入境) 4.悟读(一脉相承) 二、朗读(音正声响)

1.明确要求:(1)读音正确(2)声音响亮(3)吐字清晰(4)语句流畅(5)语速适中 2.学生范读,检验预习成果,完成朗读要求 三、解读:入文入理 1.结构探究:根据你的预习成果,找到《诫子书》“起承转合”,并说说理由。明确:起,是开头,要平直 承,是过程,要舂容(从容舒缓)转,是转折,要变化合,是结尾,要渊水(深沉)(尊重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 预设: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内容探究:小练笔 句式要求:诸葛亮给儿子上了一堂()之课,他告诫儿子(),我从(原文某句)看出。 (填空,2分钟思考时间,写在预学案空白处) 2.深入思考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最终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来回答)预设:君子;接世。 3.四、诵读:入情入境诵读要求: 1.入情入境:“君子之行”:身正,书正;文乐合一。 2表达感情的方法: ①节奏: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②语气:语重心长③重音:重读和轻读 ④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但要连。声音停止,但气息未停止。 五、悟读:一脉相承 1.思考与交流(1)父亲为何从立功立德两个方面劝诫儿子? (2)他的儿子诸葛瞻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两分钟交流时间,交流材料和想法)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6诫子书 考点1内容理解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2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基础积

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淫.慢() ,则不能 ,精,年与时 ,险 ,则不能治性 ,成枯落,悲守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 (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感受传统文化,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言警句。 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传统文化,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 二、解题:“诫子书” 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 这样一看,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 三、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等。 【知识链接: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 中国著名的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 四、预习检查 1、字词学习 夫( fú)淡泊( dàn bó)淫慢( yín )

16《诫子书》》

诫子书 教学目示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诸葛亮(181 -234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倶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6诫子书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关键词句,疏通文章内容,读出文章音韵美。 2.梳理课文层次,把握文章主旨,读出文章理蕴美。 3.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读出家书情韵美。 4.展示名家家训,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 本深入文本。 2.通过搜集相关家训资料,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 理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盼望之情,同时汲取精神养料,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都不够了解,故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 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

时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只考虑自己,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不理解父母。本 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 期盼之情!教学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文言的音韵,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 读出一位父亲谆谆告诫之音和殷殷期望,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学时重点 学时重点: 1、词句翻译,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2、梳理文章层次,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2学时难点 学时难点: 1、疏通文本内容,读出文言味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郝斌中学高培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3通过品读课文,培养古典文学素养,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品读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黑板: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 解题:诫子书 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

这样一看,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 二:聆听《诫子书》 (一)、生听师范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师强调正音,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古文中有些字的音和含义到了现在已经不常见了,所以有些字的读音容易出错。 第一句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第三句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的“夫”就有两个音。 fū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 Fú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显然,通过辨析,夫在这两句中,都读二声fú 三:朗读《诫子书》 (一)、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二 )学生示范有节奏的朗读正停顿 例如: 第二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读出句式的强调 这封书信不仅后人交口称赞,据说诸葛亮自己也甚为自得,他曾经书写其中两句,悬挂在书房。同学们猜一猜,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觉得可能是哪两句?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师也谈选择的依据: “淡泊”,就是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他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本无意于功名利禄,刘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