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方法

企业如何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公司管理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中国公司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长期的管理咨询经历中,经历了各个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咨询,我们认为:虽然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基于不同行业商业模式的不同而有差异之外,在财务控制及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总结如下:

1.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弱化;现在财务核算或管理软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各个层次或功能的财务管理或核算软件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很好的提高效率和确保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目前公司的基础财务管理水平却与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财务资料的内部控制标准、职位分离原则的实施、审计、权限管理、决策数据支持、战略管理和业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财务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期望的效果。这也是很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认为财务并没有很好的监管及控制业务的进行,而是流于形式和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程序;

2.财务管理功能缺乏,明显缺乏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工具及内部控制工具。在实践管理过程中许多工具和技术并没有获得公司管理人员的执行或是运用,比如预算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内部控制标准、财务预警机制等。在公司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财务数据收集、整理、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方面,并没有在财务数据分类、成本削减、业绩管理、预算控制、战略管理等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是退缩于只是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支持者的角色。

3.公司整体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和标准,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给公司带来的利益。在很多跨国公司中纷纷建立了规范和齐全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将内部控制标准融入到流程设计和流程改进中,大量的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将内部控制标准深入到所有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以降低公司的商业风险和规避在商业中出现舞弊和欺诈等非正常商业行为的发生,以维护良好的公司社会形象和维护股东利益;

4.由于中国公司的外部环境并没有要求公司强化内部控制标准,这种不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方式导致公司并不关心内部控制标准对公司能够带来的经济及社会利益,公司认为所谓的走“擦边球”似的路线能够帮助公司获得期望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对公司的造成的损害可能致命的,我们从“安然”事件中可以看到内部控制失效后对公司所带来后果。

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一般指:

1.对公司内部运做流程的审视和检测;内部控制具体执行时需要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公司各个运行程序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检测,包括运用必要的审计手段,比如分析性测试、内部控制水平评估、调查、现场查看等,需要完备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管理报告,并对公司管理层报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管理意见;

2.流程管理的修正器和轨道;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公司具有比较完善的运营流程和流程操作手册,在实际审计及检测过程中依据公司运营流程和操作手册能够很好的判断实际与期望及事前规定的差异,能够发现流程运营过程中的冗余和不增值部分,并规范它。

3.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基础和奠基,公司所有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都需要纳入内部控制标准的范围以内。

内部控制的利益:

1.有助于我们达到主要创意和最佳公司目标,在我们进行内部控制标准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公司股东及战略目标,除了基础的控制措施以外,对于战略管理等方面内部控制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实现战略目标。

2.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财产和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许多原则能够帮助公司维护资产和信息、技术的安全,比如良好的复核验证程序、定期的报告和记录程序、权限管理等方式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维护资产、信息、技术完整。

3.有助于确保我们提供可靠和及时的经营报告和财务报告,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在维护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技术和手段,也是将内部控制标准作为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控制部分,因此有理由相信内部控制标准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的维护和完善是非常有效的。

4.有助于我们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惯例,避免损害公司声誉和地位,在内部控制标准中,我们专门对公司对于外部环境,特别是法律法规,惯例等的维护放置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失效和执行不好而造成公司在违反法律和商业惯例方面而该给公司造成的损害,包括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社会利益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沉痛案例。

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第二层次是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借鉴美国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每一个要素又可以再分为更多的项目,例如控制环境要素涵盖的项目就有操守及价值观、执行能力、董事会、管理哲学及经营型态、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行等。至于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公司保

证其已针对“使公司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标准设计流程:

在设计内部控制标准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环境。

在进行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

1.股东的利益需求;

2.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

3.国家及地区的法律法规;

4.证券交易委员会具体法律要求及其他要求;

5.客户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

1.财务政策、工作程序;

2.公司内部审计要求;

3.公司外部审计要求;

4.员工行为准则等;

在现代公司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内部控制不是单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

一般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1.员工行为准则;

2.内部控制标准培训;

3.工作程序准则;

4.财务准则;

5.电子资讯安全标准;

6.公司的其他标准及政策。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各种流程进行分析及重新设计。依据管理咨询项目我们对公司前期的调查和诊断,并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确认存在以下问题:

1.流程控制混乱,各个流程设计不清晰;特别在涉及到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流程,比如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存货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等方面,造成公司在资金管理和流动资金流转速度不能够满足公司对于资金的要求;

2.公司没有内部控制标准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所有的控制都存在于各个管理人员零星的自主活动中;无法依据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内部管理;

3.部门之间联系业务流程混乱,造成部门之间的业务配合不协调和迟滞,信息交流不通畅;

4.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比如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及资料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基本核算业务流程不合理、财务功能缺失,必要的信息收集和来源渠道和记录没有设立等问题;

5.财务人员需要获得实用的财务软件系统来降低财务核算过程中的工作量和压力;(这一点可以通过购买外部软件供应商的适合软件来解决)

6.财务人员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没有依据财务内部控制标准或是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进行财务监督和审核,沦为各个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并由于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问题而导致财务部门在公司中倍受批评;

7.公司缺乏统一的财务政策,造成财务人员在实际执行业务核算和业务监督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也在业务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师出无名。

咨询顾问和公司财务部门变革小组成员共同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排序,依据重要性原则依次制订解决方案。

1.在每个行动之间我们设计了详细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内容包括:

2.行动目的;

3.行动范围;

4.行动方式;

5.行动步骤;

6.重点关注领域;

7.实施内容;

8.行动实施成果。

该计划内容需要和公司负责该工作的管理人员达成一致;在咨询过程中一般将相关流程和内部控制标准的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改进团队,以充分获得各个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知识及解决方案。

综合考虑公司内部控制各个关键因素的要求后,确认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一般采用最佳实践作为参照(最佳业务实践:应该是公司策略,业务流程,支持系统和组织结构的组合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它必须能够对一整套关键绩效指标(KPI),例如成本,服务质量和投资回报率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给公司带来最大价值。Adersen咨询公司定义)。

我们在选择最佳实践时一般采用:

1.本公司过去的先进水平;

2.本行业的先进水平;

3.类似流程的其他行业先进水平;

4.确认内部标准设计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5.采购流程;

6.存货控制流程;

7.财务报告;

8.计算信息系统危机处理及控制;

9.专有资讯保护;

10.财产实物保护及内部控制;

11.成本内部控制;

12.实物盘点及清理内部控制;

13.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现金内部控制;

14.法规、法律内部控制。

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和最佳业务实践,确认在每个内部控制环节(上述环节)我们的内部控制标准,这个标准的设计非常艰难。在设计该内部控制标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

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包括:

1.内部控制标准对有关资源保护、经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遵守法律和惯例等事项,

2.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保证。

3.合理保证我们可以认为控制成本不应该超过可产生的效益。

4.忠诚不渝、良好的业务判断以及一种良好的控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5.实施控制是一个合理、良好的业务判断,而不是固定的模式,任何公司和核算单位都可以照搬的。

6.内部控制更强调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对结果的处理。

7.未雨惆缪,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杜绝在没有发生之前。

所有的内部控制标准的设计需要符合内部控制矩阵的要求,以下四条原则是非常重要和必须在设计内部控制标准中使用:

1.授权

2.记录

3.安全/保护

4.验证

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和最佳业务实践,咨询顾问和管理人员共同编制业务流程图和业务流程设计分析,并标注每个关键控制点,并确认每个控制点我们的内部控制方法及手段,以及必要的管理报告系统;并将所有的内部控制程序文件和流程图汇总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文件。

依据内部控制标准和最佳业务实践,咨询顾问和公司管理人员共同对流程进行调整,消除流程中不增值部分,缩短流程运行时间,提高效率。

在流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从工作的目的出发而不是工作的过程出发定义岗位职责;

2.剔除对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都不增值的部分;

3.在流程设计中融入内部控制标准;

4.建立流程设计过程中的业绩考核体系;

5.成本和效益的配比分析,提高成本效益比;

最后步骤,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和流程设计是密切联系的,因此需要公司在实施该标准的前期首先对公司的员工进行长期和大范围的培训和教育。

一般培训方式包括:

1.正式培训,包括培训班、临时培训、职业培训;

2.职业教育大学,资格教育;

3.演示及过程展现;

4.设计易辨认的图示标牌或是简易的说明文字,流程图;

5.局域网上发布或是网上学校;

6.散发资料,定期考核等;

7.定期的检查和反馈会议。

在进行内部控制标准实施之间,如果该部分的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话,将对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该过程中,获得员工的认可和理解,以及理解内部控制标准对公司的重要作用及个人的作用都将会对内部控制标准的顺利实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成熟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不清。企业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用以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或者是用以应付有关部门及主管单位检查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认为有关的职责分工、审批授权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完成有关部门或主管单位所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工作,就是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潘秀丽,2005),对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建设而不重视制度执行,缺乏对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效果的考核与评价。而按照COSO的ICIF框架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目的在于实现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应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COSO框架强调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控制过程,要围绕五要素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制度亟待整合。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或机构,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分别出自财政部、国资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部门。政出多门造成这些规范形式多样、标准不一,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控制目标的确立、应遵循的控制原则、内部控制要素的构成等重要内容均有不同的解释和规定。这既增大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成本,又增大了各内部控制规范之间的协调成本。而且,由于没有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也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推进,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按照COSO的ICIF框架,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第一要素,被视为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按照ICIF框架的定义,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企业的基调和氛围,对内部控制形成外部约束,并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企业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授权和职责分工方法,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开发,董事会的关注和指导力度等。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生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环境的失效必然会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由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大股东或关键人控制问题,内部控制环境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企业还未开展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管理层关键人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内审部门无法肩负起监督职责等。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虽然都将控制环境列为内部控制规范的要素之一,但也仅仅是对COSO的ICIF框架内容的简单移植。要使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得到完善,并发挥内部控制环境应有的作用,还需从改进公司治理、更新管理层经营理念、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等基础工作做起。

(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基础之上,否则就谈不上风险管理体系框架的完善。美国COSO于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文件中,专门阐述了ERM 框架与COSO于1994年修订后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IF框架)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被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拓展了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将风险评估要素进一步细分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对策等,比内部控制内容更广泛,更加关注风险。而且,COSO在ERM框架中声明,虽然ERM框架涵盖并拓展了ICIF框架的主体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ICIF框架,ICIF框架仍然有效,仍然是符合SOA法案规定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依据。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尚未成完整的系统,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虽然在内容上广泛吸取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在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现实环境下,其实施缺乏可依赖的坚实基础,显得有些突兀,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改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议鉴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现实状况,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我国内部控制规法建设:

(一)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要象宣传新会计准则、新税法那样,对内部控制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改变目前人们普遍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一项制度性建设的错误观念,使企业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控制过程和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从而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二)整合现有内部控制规范,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为了改变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中各自为政的现状,建议由财政部牵头,由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具体负责,对现有财政部、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和机构制定出台的内部控制方面的规范、制度、指引等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统一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要素、原则、程序、评价标准等基本内容,制定出适用范围宽泛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作为各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参照标准。各部门或机构在履行其各自管理职能时,可以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提出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建设内部控制所依据的规范框架应该是统一的。

(三)改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法人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运行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并且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产生影响。企业应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改善股权结构,解决我国企业股权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在改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管理层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这些基础性工作,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将内部控制的重点逐渐转向风险管理,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仍然是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要务。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的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和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内控简答题

简答题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 答: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建立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是基本依据。 内部控制目标规定了五个方面,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规范同时规定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制衡性原则;四是适应性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基本规范还规定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占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把握哪些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把握的原则包括: (1)全面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制衡性原则。(4)适应性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 全面性原则强调全程控制、全员控制和全面控制,重要性原则要求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强调重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实施的成本,即成本效益原则。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包含哪五个要素?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包括: (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环境在最底部,这说明内部环境属于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监督在最顶部,这表示内部监督是针对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风险评估,它是采取控制活动的根据。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这就是控制活动要素。 信息与沟通在这五个要素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关键地位。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以下介绍了内部控制的10种基本方式。 一、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单位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组织规划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 文件记录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 风险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 电算化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

模式。 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 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 ②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 ③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案例简介——教委:小小出纳员也能贪污200万元 周某在A区教育局财务科作出纳员,15年工作经历使得周某对教育局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职务原因,周某可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他亲自处理,可随时加盖支票印鉴。

在每月同会计对帐时,周某同他们只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帐核对。另外,周某挪用公款时,银行帐上有反应,但银行对帐单由周某自己保管,这样单位很难发觉。正是这种职务存在的漏洞,让周某3次挪用、贪污公款211万元。周某虽然以受刑罚,但200万元的教育资金却难以收回。 警钟长鸣:这一案例说明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将导致单位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支票签发、支票审批、支票印章保管为同一人;其次,银行对帐单的保管人与现金支出办理人为同一人; 最后,会计只和出纳核对总帐,忽视明细帐核查,未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分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 ①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

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现金的安全无损、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收付制度,严格执行现金结算纪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 第二章使用现金范围 第三条:使用现金范围 (一)职工工资、津贴; (二)个人劳务报酬; (三)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及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差旅费; (七)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结算起点为1000元; (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现金收付原则 第四条:现金收付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坐支)。 第五条:提取现金应由财务部部长签字盖章,经制单会计编制记帐凭证后方可提取现金。 第六条:不得超出库存限额存放现金,不得超出“现金使用范围”支付现金。第七条:严禁擅自挪用、借出现金,不准白条顶库。 第八条:严禁未经授权批准支付现金。 第九条:严禁保存帐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第四章不相容岗位要求

第十条:办理货币资金的出纳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 第十一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票据管理、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二条:货币资金总帐记录与现金日记帐相互分离,由二人记录;保管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账相分离; 第十三条:货币资金业务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岗位相互分离由多人担任,业务经办与审查、记账相分离;严禁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全过程; 第十四条:票据购买、票据管理、票据填写和印章保管岗位相互分离分人担任。票据保管与银行存款记账人员相分离; 第十五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第十六条:出纳岗位工作时限为3至5年、应定期轮岗。 第五章授权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现金支付及审批 (一)、支付申请:各部门或个人因公需要支付现金,必须填写具有明确用途、金额的支付申请。 (二)、支付审批:(1)部门负责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的用途、金额以及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在预算范围内的支出,经部门负责人审批。(2)超出预算支出的经企业经理审核后签字批准,对不符合规定的现金支付业务,财务部应当拒绝支付。 (三)、支付复核 财务部稽核岗位的会计人员负责对经审核批准后的支付业务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如下: (1)现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 (2)付款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全,报销单据是否真实、合法、金额计算是否准确。 (3)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企业规定。 (4)业务经办人、部门部长、财务部长、企业分管经理、企业企业经理是否已

xxx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xxx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机关,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查找、梳理、评估xx业务工作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对xx业务工作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及机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市本级xx业务中政策法规管理、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会计业务管理、机关决策运转及信息系统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内部控制活动。 第四条xx工作内部控制目标: (一)合法性。各项政策与规定制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xx业务活动遵循法定程序与工作纪律。 (二)安全性。各项xx工作在预定流程中运行,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最大限度保障资

金和干部安全。 (三)效率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履行xx职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四)效益性。科学配臵xx资源,提高xx资金的有效性,实现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条内部控制主要因素: (一)内部环境。包括管理结构、机构设臵及职权分配、内部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机关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分析工作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信息沟通。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委内以及我委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应用。 (五)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督促改进。 第六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各项xx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科室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任何决策或业务均应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

库存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库存现金管理内控制度 (1)钱账分管制度。注意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库存现金开支的审批制度; (3)库存现金日清月结; (4)库存现金保管制度,注意限额内的库存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入保险柜中。 会计凭证的假账手法之白条顶库 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就不得不知道会计常见的造假方法。只要知道了这些方法,才能更好的审查公司账务。白条顶库,就是公司常见的一种会计凭证作假方法。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主要手法有: 1、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2、以收据代替发票 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3、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使用“白条”报账的情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商品,支付劳务费用没有取得正式发票,而以收据或手写白条入账;有的单位个人通过一些借口借用单位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由于种种原因,钱花掉了,又无正式发票,为了弥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的短缺,大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白条”(如由业务经办人员写一纸说明,有的甚至经办人员都不签字而由会计人员作一说明等)顶库,对“白条”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严格审核和把关。例如,有的单位为了给职工多搞“福利”,由经办人以付给某公司劳务费2万元名义取出现金,直接发给职工,但并未从对方公司取得劳务费发票,而是由其出具一说明并加盖总经理办公章印章入账。 招待费审计的窍门 招待费审计的窍门主要有: 首先,要进行纵横比较,分析发现是否存在支出异常现象。 在审计初期,对账面反映的招待费支出先要进行比较分析,所谓“纵”是指将被审计期间的招待费发生数额与以往年度数额进行比较;所谓“横”是指将被审计单位的年度招待费发生数额与情况类似的其他单位比较。通过比较,查看是否有突然的增减变化,借此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要跟进资金流向,查找是否存在转移资金进行吃喝。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19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研究和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以下介绍了内部控制的10种基本方式。 一、组织规划控制 组织规划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单位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就是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组织规划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 文件记录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 风险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 电算化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

模式。 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 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 ②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 ③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案例简介——教委:小小出纳员也能贪污200万元 周某在A区教育局财务科作出纳员,15年工作经历使得周某对教育局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职务原因,周某可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他亲自处理,可随时加盖支票印鉴。 19

在每月同会计对帐时,周某同他们只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帐核对。另外,周某挪用公款时,银行帐上有反应,但银行对帐单由周某自己保管,这样单位很难发觉。正是这种职务存在的漏洞,让周某3次挪用、贪污公款211万元。周某虽然以受刑罚,但200万元的教育资金却难以收回。 警钟长鸣:这一案例说明了不相容职务不分离将导致单位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支票签发、支票审批、支票印章保管为同一人;其次,银行对帐单的保管人与现金支出办理人为同一人; 最后,会计只和出纳核对总帐,忽视明细帐核查,未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分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 ①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 19

教学设计 国有资产管理制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含关键管控点).doc

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梳理 第一章资金管理 为加强我单位的资金管理,合理合规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现金管理 (一)现金支出范围: 1、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2、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3、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收款方无银行帐号不能办理转账结算和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结算。 4、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需要支付现金的其它支出。 (二)管理规定 1、办理工作需要预借现金的,由经办人持处室负责人、分管主任签批的通知或其他支付通知到财务室填写《借款单》。借款金额由所在科室报经分管副局长、局长同意后,到财务室按规定程序办理借款手续。借款人应提前一天将批准的借款手续送交财务室,由财务人员到银行办理提款手续,非因公借款一律不予办理。 2、因公借款,借款人应于公务结束后一周内到财务报账结算。 3、提取现金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保险柜存放现金不得超过限额,严禁以白条顶现金。 4、预借款逾期未报销归还且无正当理由的,由会计室核算中心通知其所在科室限期办理报销手续;限期内仍未报销的,借款从本人工资中抵扣。

5、现金出纳人员必须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 6、清点库存现金发现有现金溢余、不足或有伪钞时,要及时查明原因,不能查明原因的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 7、出纳人员不得将自己的现金与单位库存现金混用,不得为他人或自己套取现金。 二、银行存款管理 (一)、银行支票的使用规定: 1、办理公务需要领用支票的,经办人可持经科室负责人、分管副局长、局长签批的经费支出申请报告填制《支票领用单》。支票领用手续;由科室负责人分管主任签字、报分管副局长同意并报局长签批后,办理借款手续。 2、出纳签发银行支票前,必须要求领取支票的业务人员在银行支票使用簿上签字,登记银行支票号码、金额、收款人、领用人。 3、签发银行支票必须按照要求对各项目内容填写完整,包括出票日期、大小写金额、收款人、用途等,不得签发空白支票、空头支票或项目填写不完整的支票。 4、领用的支票必须按预定用途支出,不得随意改变支出用途。 5、已按规定领用支票的,应在一周内持发票和相关附件到财务室结算,以便及时报账;对未使用的支票,应及时交回财务室。 6、所有支票的签发必须是本单位业务人员或经办人员,不得由外单位人员直接领取支票。 (二)、银行支付凭证的管理 1、银行支票等银行支付凭证应由出纳人员妥善保管,除此外,任何人不得代为管理银行支付凭证。

(内部管理)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二零零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3) 第二章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13) 第三章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 (17) 第四章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20) 第五章成本与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22) 第六章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24) 第七章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28) 第八章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 (31) 第九章筹资内部控制制度 (34) 第十章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 (37) 第十一章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制度 (41) 第十二章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44) 第十三章财务报告编制 (48) 第十四章信息披露 (51) 第一章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及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第三条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1、使内部组织结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并完善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逐步实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2、保证国家法律、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及公司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 3、建立健全全面预算制度,形成覆盖公司所有部门、所有业务、所有人员的预算控制机制; 4、保证所有业务活动均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促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 5、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有效发挥作用,防止毁损、浪费、盗窃并降低减值损失; 6、保证所有的经济事项真实、完整地反映,使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 7、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帐面资产与实物资产核对相符;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建立的内部控制时,应当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公司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主要内容与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主要内容与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报告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增强内部控制透明度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具有层级化, 其报告重点应集中体现在单位层级以及业务活动层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 其报告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程度、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报告编制水平等,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落实内控责任主体、优化内控队伍、规范编制内控报告、强化内控意识, 以提高内部控制报告质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报告; 近年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使我国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处于发展阶段,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日益显现, 政府部门等单位违法违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继2015年12月印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 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3月1日开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2]。不难看出,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越来越得到重视, 规范内部报告的使用、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内容。 内部控制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表现, 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有效机制, 是证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公正廉明运行机制的合法依据[3], 能及时、有效、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 以便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更深入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 实现有效的

监督。因此, 文章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对内部控制报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主要内容 (一) 本单位内部控制状况 一是关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情况。这一层面主要是对单位负责人、领导机构、职员、岗位和信息系统几个方面来进行报告。具体来说就是, 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是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来担当的;内部控制领导机构是否存在于单位内部;单位职工是否在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担任重要职位;岗位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 是否建立权力制衡机制;是否将内部控制要素及建设要求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4]。 二是关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情况。对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业务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其他与资金管理活动有关的过程[5]。 (1) 预算业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是否具有充分性、合理性, 是否与单位资产配置情况相结合, 是否与单位具体管理活动相适应, 是否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预算, 执行进度是否合理, 执行过程中是否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执行, 预算结果是否合理、可靠等等。

第二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强调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B.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当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C.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D.被动的遵守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参与主体的是() A.企业董事会 B.企业监事会 C.政府对企业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 D.企业全体员工 3、关于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对控制目标的实现作用不大 B.企业目标的实现除了受制于企业自身限制外,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C.内部控制无法作用于外部环境 D.内部控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不包括() A.事前控制 B.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与监督评价 C.事中控制 D.事后控制 5、在下列内部控制目标中,属于企业获利的基础,同时也是持续经营基础的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C.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6、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是() A.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B.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C.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D.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7、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C.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8、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C.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9、在下列原则中,强调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

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XXXXXX国有资产管理,有效防 控资产管理活动风险,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国XXX《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X号)、《XXXXXX关于印发XXX气象部门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两个暂行办法的通知》(XXXX号)等相应管理规定,结合局机关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国有资产,是指本局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本局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拨给本局的资产,本局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 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 的资产;按价值形态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 外投资等。 第三条本局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 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 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 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产权登记、纠纷调处管理等环节。 第四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目标 (一)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 (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充分有效利用; (四)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任务 (一)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的审批程序,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配置、使用、处置相互协调和良性循环的执行程序; (二)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三)建立产权清晰、配置合理、处置规范、管理有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效能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模式。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第七条局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机制,资产管理股室、资产使用股室各司其职、共同保障资产的完整与有效利用。 第八条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

单位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的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年度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不搞赤字预算。 2.财务预算是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财力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安排所需资金,是学校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 3.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学校基础信息是做好财务预算的根本保障,各部门有义务向财务部门提供其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基础信息负责,对于重大数据差错,要追究其责任。 5.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尽可能排除收入的不确定因素,不将上年非经常性的收入作为预算年度的收入依据。收入预算的编制按来源测算: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根据有关政策法规、人员工资

标准及北京市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编列;在编制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时,应根据具体的收费项目确定,凡明确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要根据有关基数和收费标准计算编列;在编制其他收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结合上年情况编列。 6.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参照上年度本部门各项实际开支,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先自行做出本部门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后编制学校年度预算草案。 7.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支出预算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 8.编制基本支出时,应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三个两部分:人员支出应按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无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9.项目支出的预算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其安排要做到“量力而行”,对于不能短期完成的项目要制定项目规划,分步实施。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分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及时上报财政局。项目支出实行项目管理,要有执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4、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9、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10、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北京大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校发[2002]111号 一、总则北京大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通知》(财会[2001]41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清理检查资金往来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教财[2002]2号)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资金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条本制度包括以下单位: (一)学校财务部 (二)实行会计派驻制的非独立核算单位 (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四条校、系办企业等法人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建立本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条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二、北京大学财务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审核办公室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条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审核岗位和复核岗位不得由一人承担。 第二条审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并编制记账凭证,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内容真实完整、金额准确无误、原始凭证张数与实际张数相符。严禁超支或赤字支付。 第三条审核人员应在填制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加盖本人印章。

第四条审核人员要依法履行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核责任,对因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审核责任而导致的损失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复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审核人员编制的记账凭证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会计分录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摘要是否准确;有无超支或赤字支付。 第六条凡有上述问题的,复核人员有权退还给审核制单人员,要求更正或重新审核。 第七条复核人员要对重大、特殊的经济业务加强检查力度,除认真审核记账凭证外,还要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重点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室主任。 第八条复核人员在复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上签字或加盖本人印章。 第九条各岗位人员应当根据业务需要和具体情况定期轮岗,同时具体分管不同经济业务的审核人员也应当定期轮换,期限暂定为两年。 第十条贯彻有效的内部报告制度,逐级审批,层层把关。凡涉及到大额资金业务时,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北京大学关于大额资金使用审批的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己的职责授权范围内按照具体审批内容办理。对于超出本岗位权限和重大的经济业务,应该层层向上级主管请示报告,在获得授权批准之后方可执行,不得超越审批权限擅自做主处理。 第二章出纳办公室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第十一条货币资金的收支 (一)出纳人员应根据有审核、复核人员签字或盖章的记账凭证,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并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发出支票时,银行出纳应在“银行支票发放表”上盖章。 (二)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第十二条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和保管 (一)出纳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购买、保存。出纳领取支票时,应在“领用支票登记簿”登记。 (二)现金支票由现金出纳保管,领取现金时,现金出纳将现金支票交银行出纳逐项打印、填写,后经室副主任盖章。银行出纳应在”支票登记簿”上记录经

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监督

【摘要】本文就监控和内部监督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监控;内部监督;设计缺陷 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均规定监控为其构成要素。监控这一概念实际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内部监督的概念是一致的。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控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使用的监控的概念,是指对内部控制在一定时期内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监控是通过持续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两者的结合实现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控。通过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价的结合,能够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 (一)持续监控活动 持续监控活动发生在经营活动过程之中,内含于企业管理活动之中,它包括日常管理和监控活动,以及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所采用的其他行动。持续监控活动嵌入企业日常的重复的经营活动之中,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实时的监控,能够动态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持续监控活动涉及内部控制各个要素的主要方面。持续监控活动通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相对于个别评价更为有效。 (二)个别评价 个别评价是从某一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它直接关注内部控制的系统有效性。个别评价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程序的有效性,对于应对优先考虑的风险的内部控制和对降低风险最为重要的内部控制,一般应当经常地进行评价。在企业主要战略或管理层发生变更、进行重大的收购或处置,或者经营或财务信息处理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此时应当关注企业所有重要活动有关的每一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其评价范围应当根据所需要实现的内部控制目标来确定。 个别评价通常采用自我评价形式,即由负责某一业务或职能的人员负责对其活动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个别评价。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将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作为其常规性的职责,或根据企业董事会等上级机构的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 《内部控制框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评价者应当了解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以及所针对的内部控制的每个构成要素,掌握内部控制体系实际运行情况,并分析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测试的结果。此外,《内部控制框架》还要求对评价过程进行合理的记录,并强调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编制和保存内部控制相关记录的情况,为有效性评价提供支持。 (三)报告缺陷 对内部控制进行监控所发现的问题应当向上报告,其中严重的问题应当及时上报企业管理层和董事会。《内部控制框架》将内部控制体系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状态定义为缺陷,明确了报告缺陷的内容,要求不仅要报告特定的交易或事项,更需要报告重新评价可能发生错误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监控 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控概念相同,监控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之一,在企业风险管理中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以及两者的结合,对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 持续监控活动存在于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之中,它实时地、动态地应对企业变化的情况,并植根于企业之中。持续监控活动一般由经营管理人员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实施。 个别评价是用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而进行的评估活动。持续监控活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公司正常的业务运作,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内部 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公司法》等法 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公司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 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本公司下属的各办事处、经营单位等独立核算的会计实体。 第四条本制度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各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本制度。 第五条公司负责人对本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第六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的贯彻执行。 第七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以下主要基本原则:(一)内部会计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任何个人都不 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任何业务都不得 超越内部控制程序处理。 (三)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部门、岗位应合理设置,其职责权限应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 分离,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 约、相互监督。 (四)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应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内部会计 控制制度。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第八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二)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三)对外投资内部会计控制。 (四)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 (五)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案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案 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按照公司****年审计工作计划,对****开展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审计。为确保审计有效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审计目的 通过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查找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范围为20**~20**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可延伸审计其他年度。 三、审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2.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3.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四、审计内容及重点 在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一)预算管理 1. 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是否制定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可行,是否与上级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一致; 2. 预算编制和审核:预算编制是否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审批”的程序;预算是否涵盖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营业务活动,重点关注除电费收入外的其他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审核是否有专业人员的参加;预算项目是否细化,是否存在预算项目过粗,不利于执行和考核的情况(如其他费用支出过大);是否根据年度预算编制月份预算或季度预算;预算审核时是否考虑公司发展目标和资产经营目标。 3. 预算执行和调整:经审核批准的预算是否进一步分解细化到各部门(单位),并形成预算责任体系;是否按照预算目标,并结合实际业务活动逐月编制月度资金预算;是否建立预算管理台账;是否按资金预算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预算外支出是否按照制度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预算调整是否经过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审批。 4. 预算分析和考核:是否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对月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