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CoolEdit

梁尚俊子 2010年8月8日

人声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录音篇——CE录音混缩其实很简单

一般电脑的集成声卡或者非专业声卡,CE都无需单独设臵的。默认的就是系统的默认声卡驱动程序。

打开CE,多轨状态下,默认的采样率是你系统声卡的默认采样率,通常是44100,当然也有个别是48000HZ的,那么对于一般的44100采样率的伴奏就没法插入,那么需要你点击菜单栏的文件--新建工程--选择44100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图片1:

还是多轨状态下选择第一轨,点击插入--音频文件,文件类型选择所有文件,图片2:

选择你要唱歌的伴奏,点击确定。图片3:

接下来,从第二轨开始录起。多轨录音就要多发挥多轨录音的优势。很多朋友录歌的时候从前奏开始一直录到结尾。然后中间哪几句不好就重录那几句。对一般配臵的电脑来说,从头录到尾对内存负荷是很大的。不如试试我这种录歌方法。前提:把歌曲挺熟练熟,前奏找到进唱前的一个点,不至于让你听很久才开始唱。如图4:

你可以一直录到这一段结束,也可以在你唱的不满意的地方停止,然后在下一轨,继续录音。如图5:

第一段结束,可以直接到第二段进唱前一点开始录音,如图6:

按照这种方法直到你录完录满意为止。需要加和声的轨道一定要单独另起一轨,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搞混。有时我录和声复杂的歌就会录到十几轨。最后,把光标黄线拉到0:00最开始的地方,保持刚才录音时的状态,保持安静,录一小段噪音样本,时间大约5秒就足矣。如图7:

基本录音过程完成。下面进入降噪阶段。

降噪篇

降噪是一个最基础的步骤,别看过程简单,但其实可以应用的范围很广,不光可以降你录音环境的噪音,就连爆破音都可以消除的,重要的还是多实践,多动手,举一反三,这样才可以练就一手好手艺。

我的降噪方法跟网上其他人的不太一样,可能10年来已经习惯这样了,而且一直用的不错,大家可以去听我的歌曲鉴定一下。

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在你录音完毕后,保持话筒及其他各方面状态不变,屏住呼吸,另起一轨,光标齐头,录制一段(5-10秒即可)噪音样本。如图1:

进入这段噪音样本的单轨状态,从头听一遍,注意最下面分贝状态栏的两条绿线状况,选取噪音最为平稳的一段,而且这段噪音必须是你录音过程中始终都包含的噪音,否则你会损失你的人声。如图2:

打开降噪器默认的就是你刚刚执行过的噪音采样。如图3:

关于先把干声混缩成一轨再降噪还是先降噪再混缩这个是个习惯问题,我习惯于后者。先进入你录音的第一轨,单轨状态,首先把前面或者后面一些不该要的噪音段都静音,如图4:

选取音频波形,打开降噪器,把降噪级别降至65%-85%。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降噪级别大小要根据你选取的噪音样本的具体情况,有些人的设备噪音特别大,特别是电容麦克(坐麦),因为它的接收范围要比动圈麦克大很多,所以噪音样本也会相对粗很多,这时候降噪级别的大小就需要你自己好好试听,好好验证了,总之,降完听听不满意,就Ctrl+Z,撤销上一步后重新降,知道你觉得满意为止。原则

是宁肯降噪降小了也不能降大了,降小了还可以再想办法,或者伴奏音乐也把它可以覆盖掉,但是降多了直接损失掉干声音质,那就白搭了。如图5:

降完之后的波形,明显要干净很多,如图6:

回到多轨状态下,依次将其他波形按照上一个步骤降噪。如图7:

下面把干声混缩成一轨,按住Ctrl键,鼠标左键点击你要混缩的波形,然后选择编辑--混缩到空音轨(音轨*)--选择波形,如图8:

混缩完干声后,先不要急着把刚才的录音原始音轨删除掉,先把原始音轨静音,听一下混缩好的新音轨有没有什么纰漏。如果没有就可以删除原始音轨了。如图9 、10:

音段静音。如图11:

压限、激励、混响篇

上期说到了降噪完成。下一步就该压限了。压限的工具用过好几种插件,但个人感觉还是不如CE本身这个来的简单直观,就是动态处理,只要设臵好了图形参数,用起来还是蛮好的。但关键就在这个设臵上。很多人吵着不会设臵,不懂参数,那么我就给你一个大概的图形,左右都不要超过太大就好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耳朵听!边听边拉动图形,而且你应该把图形拉动到几个极端,辨认出声音的走势、变化,这样你就会清楚自己的声音在什么图形状态下最合适了。

在做动态处理之前,要先看下整体波形的大小,如果波形过小,是不适宜直接压限的,可以先对整个波形做下音量标准化,到80%-90%即可,如图1:

接下来选中整体波形,打开动态处理窗口,图形参数如图2所示,边调试边监听,确定好最佳图形,点击确定:

处理完的波形见图3:

下一步激励,用的是bbe插件,左起第一个旋钮是低音增益,中间的是高音增益,最右边的是整体音量调节。

根据你干声的特点,低音重了就抬高高音增益;高音重了就抬高低音增益;中音太实就把低音高音都抬高、边调节边试听,最后的图形还得由你自己定。监听,永远是后期种最重要的!

如图4:

调节完的波形见图5:

下面这个是我自创的EQ均衡参数图,适合我的干声,大家可以借用一下,压掉一些人声中不该有的低音,增强1K 左右的和8K左右的声音,会让干声听上去既清脆又温暖。如图6:

做完后波形如图7:

下一步混响。个人习惯用CE自身的完美混响,具体类型参数见图8: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电话音该怎么处理,顺便说一下,在滤波器的FFT滤波器,图形参数可参考图9:

回到多轨状态下,听听效果如何,如果不满意可以再次进入人声单轨,ctrl+Z撤销之前的动作,重新设臵参数。在多轨状态下,可调节伴奏与人声的音量,使之协调。想改变哪一轨的音量,右键点击,选择--调整音频块音量如图10,11:

调整音量也需要你的耳朵发挥关键作用,要反复监听调试直到达到预期目的。接下来就剩最后的混缩了,文件-混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2.1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 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 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 (1)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 固体>v 液体>v 气体.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知识点3 回声 (1)回声的产生: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 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参考资料]:要想听到回声,声源距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呢? 我们可作如下分析:人要听到回声,则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 以上,在此过程中,声音在人和障碍物之间运动了一个来回.因此声音从人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 0.05s 2 t t '= =,取声速为340m/s ,则340m/s 0.05s=17m s vt '=>?.可见,要想听到回声,声源与障碍物间的 距离至少为17m .平常我们在教室里时,由于教室的长、宽均小于17m ,所以在教室里听课时听不到回声. (3)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2 t t '= ,则2 t s v =?,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 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2020年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doc

2020年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物理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下面是我带来关于20xx 年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初二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1、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素质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尽可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3、教材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

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 "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加强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熟悉MATLAB环境(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学院诚毅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09 姓名学号时间2012.10.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学会简单的矩阵输入和数据读写。 3、掌握简单绘图命令。 4、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5、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1、数组的运算:已知两个数组A=[1 2 3 4] ;B=[3 4 5 6];求以下数组: C=A+B; D=A-B;E=A .*B; F=A ./B; G=A .^B; 用stem语句画出其中6个数组(向量)的离散序列图(即杆图)。 图-1 A数组图-2 B数组图-3 C数组 图-4 E数组图-5 F数组图-6 G数组

2、序列的产生:(绘杆图,标注横轴、纵轴和标题) a. x(n)=0.8n ;n取0-15。 b. x(n)=e n(0.2+3j);n取0-15。 图a 指数序列图b 复指数序列:模相角 c. x(n)=3cos(0.125πn+0.2π)+2sin(0.25πn+0.1π) n取0-15。 图C 复合正弦序列 d. 把c.的x(n)周期化,周期16点,绘4个周期。 e. 把c.的x(n)周期化,周期10点,绘4个周期。 图d-16点周期化图e-10点周期化

3、序列的运算: x(n)= [1,-1,3,5 ] 计算y(n)及p(n)并绘杆图(y(n)为有限长7点,P(n)为9点)。 a. y(n)= 2x(n+2)- x(n-1)-2 x(n); b. p(n)= ∑nx(n-k),求和k=1,2,~5 图a y(n)序列图b P(n)序列 4、绘时间函数的图形:(在x轴和y轴以及图形上方应加上适当的标注)。 a. x(t)=sin(2πt);t取0-10秒 b. y(t)=cos(100πt) sin(πt) t 取0-4秒 图a x(t) 正弦信号图b y(t) 调幅信号

声音的特性 练习题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知识提要] 物理练习 一.填空题 1.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悠扬、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声音称为乐音。乐音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3.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4.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5.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二.选择题 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它们都不同 2.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S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5.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6.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7.下列乐器中,不属于 ...最常见的三种主要类型的是() A.打击乐器 B.弹奏乐器 C.弦乐器 D.管乐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2013 四川遂宁二中期中)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列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2.(2012 广西桂林中考改编)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来判断的;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2012 山东烟台中考改编)为了探究声音的三要素与什么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 验,如图所示,其中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探究响度的是。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4.(2012 内江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 当用筷子轻轻敲击两个杯子时,两个杯子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发出声音。 5.(2013 四川遂宁二中期中)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 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上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①是在处控制噪声;②是在中控制噪声;③是在 处减弱噪声。 6. 【新闻再播】 中山公园的乐音 当我再次步入中山公园,看到苍松翠柏在风中摇曳,心中的喜悦依旧徜徉在心间。 提起中山公园,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那位革命先行者的名字,对于喜爱音乐的人而言,随后便会脱口而出“中山音乐堂”。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伴随着松柏沙沙的摇曳声徐徐传来,啊!我不由得一惊,今天那英也来中山音乐堂了,我紧走了几步,随即又停了下来,不对,这个地方高音没有上去,不是那英唱的,这是谁模仿的?真像……

2020_2021学年第一学期广东省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八年级10月份月考试卷(解析版)

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出卷人: 审核人: 说明: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问8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3.本卷分"问卷"和"答卷",本试卷选择题部分必须填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学生在解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方框)内,写在其他地方答案无效,"问卷"上不可以用来答题; 4.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生解答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用铅笔作答的试题一律以零分计算; 6.选择題要求用规定型号铅笔填涂,涉及作图的题目,用题目中规定型号的铅笔作图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小张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7dm B.学生书桌高约200cm C.眨眼一次所用时间接近1s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某种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振动600次,其频率是( ) A. 600Hz B. 60Hz C. 6 Hz D.10Hz 3.为了测量学校课室的课桌有多高,应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准确( ) 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 量程2m,分度值1mm C.量程3m,分度值1dm D. 量程30cm,分度值1mm 4.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匀速行驶)D.空中悬停 5.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有关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词语“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B.可以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和月球间距离 C.拉二胡时演员调节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发出声音的响度 D.生活中人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2 .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3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C.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 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的有效方法 4 . 古诗词中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这首诗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能分辨乌鸦声与钟声是由于音色不同 B.悠长的钟声是由于大钟的振动而产生 C.“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以钟声为参照物 D.悠长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5 . 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的乐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 6 . 几只大小不同的瓷碗装入不同量的水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如图所示,这就是民间艺术“碗乐”,这是因为这些碗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量 7 .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C.“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山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D.“小小竹排江中游”—以竹排为研究对象,, 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船上的人

第二章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1、知道声音的不同决定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 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4、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2、频率:振动物体叫做频率。单位:。 3、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问题:硬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想: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 检验:(1)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 (2)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振动幅度相同) (3)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音调。 你的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 _______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______。 4、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2)通过看课本我们可知自然界的许多活动能产生次声波如、、、等。这些次声波多数对人类有害。 二、响度 我们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也就是响度)。 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大、小),发出声音响度

熟悉MATLAB环境(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 学院 诚毅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 熟悉MATLAB 环境 、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 的主要操作命令。 2、 学会简单的矩阵输入和数据读写 3、 掌握简单绘图命令。 4、 用MATLAB?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5、 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实验内容 1、数组的运算:已知两个数组 A = [1 2 3 4] ; B = [3 4 5 6];求以下数组: C = A+B; D = A — B ; E = A .*B; F = A ./B; G = A .A B; 用stem 语句画出其中6个数组(向量)的离散序列图(即杆图)。 图一1A 数组 图一2B 数组 图一 3C 数组 班级 电子109 时间 2012.10.

图一4 E数组图一5 F数组图一6 G数组

2、序列的产生:(绘杆图,标注横轴、纵轴和标题) a. x(n)=0.8 n;n 取0—15。 b. x(n)=e n(0.2+ 3j) ;n 取0— 15。 图 a 指数序列图 b 复指数序列:模c. x(n)=3cos (0.125 n n + 0.2 n) + 2sin (0.25 n n+ 0.1 n) 相角 n 取0—15。 d. 把 c. 的x(n) 周期化,周期 e. 把 c. 的x(n) 周期化,周期 图 C 复合正弦序列16 点,绘 4 个周期。 10 点,绘 4 个周期。 图d—16 点周期化

图e—10 点周期化

3、序列的运算: x(n)= [1 , - 1, 3, 5 ]计算y(n)及p(n)并绘杆图(y(n)为有限长7点,P(n)为9点)。 a. y(n)= 2x(n + 2)—x(n —1) — 2 x(n) ; b. p(n)= 刀nx(n —k),求和k = 1, 2,?5 图 a y(n) 序列图 b P(n) 序列 4、绘时间函数的图形:(在x轴和y轴以及图形上方应加上适当的标注)。 a. x(t)=sin(2 n t) ;t 取0—10 秒 b. y(t)=cos(100 n t) sin( n t) t 取0— 4 秒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实验报告

基于MA TLAB的语音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综合计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器设计,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利用MATLAB作为工具进行实现,从而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从实践上初步实现对数字信号的处理。此外,还系统的学习和实现对语音信号处理的整体过程,从语音信号的采集到分析、处理、频谱分析、显示和储存。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1.进一步学习和巩固MATLAB的使用,掌握MATLAB的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在windows环境下语音信号采集的方法。 3.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原理和基本方法。 4.掌握MATLAB设计F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方法。 5.学会用MATLAB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实验内容 录制一段自己的语音信号,(语音信号声音可以理解成由振幅和相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正弦波构成。人的听觉对声音的感觉特征主要包含在振幅信息中,相位信息一般不起作用。在研究声音的性质时,往往把时域信息(波形图)变换得到它的频域信息(频谱),通过研究频谱和与频谱相关联的特征获得声音的特性。)并对录制的信号进行

采样;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给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采用窗函数法或者双线性变换设计滤波器,并画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然后用自己设计的滤波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画出滤波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并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发生的变化;回放语音信号。 四.实验的实现 (1).语音信号的采集 采用windows下的录音机或者手机、其他的软件,录制一段自己的话音,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然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自己的话音进行采样,记住采样的频率和采样的点数。通过实现wavread函数,理解采样的频率、采样位数等概念。下面介绍wavread的使用方法: Wavread函数调用格式如下: y=wavread(flie),读取file所规定的wav文件,返回采样值放回y中。 [y,fs,nbits]=wavread(file),采样值放在向量y中,fs表示采样频率(Hz),nbits表示采样位数。 y=wavread(file,N),读取前N点的采样值放在向量y中。 y=wavread(file,[N1,N2]),读取从N1点到N2点的采样值放在向量y中。 (2)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 首先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然后对话音信号进行频谱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19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特性》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2.(2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⑴”“ruai⑵”“mi⑶”“fa⑷”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D)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甲、乙、丁D.丙、乙、甲、丁 3.(2分)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4.(2分)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振幅不同 5.(2分)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6.(2分)08年3月文化部举办的CCTV歌手大奖赛,有一道听辨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是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7.(2分)(09成都)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8.(2分)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A.频率高,振幅大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D.频率高,振幅小 9.(2分)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10.(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调的不同来判断的 C.“响鼓要用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余音绕梁”是声波经过多次反射造成的. 多选题 11.(2分)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2.(2分)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13.(2分)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14.(2分)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二、填空题 15.(3分)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分辨的。 16.(3分)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振动 ,使变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B.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C.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要求的是()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A.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B.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C.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D.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6.下列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C.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D.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经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物质”的二级主题的是() A.能量守恒B.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C.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D.新材料及其应用 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机械能、内能、电磁能;c声和光;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能量守恒;h电和磁;其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下的二级主题的有( ),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同步测试

2.2 声音的特性 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2.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5.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

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改变?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2.2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征为、和。 2、声音的____ _____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_____ _ ___,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声音音调的高低 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_(高/低),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_(高/低),声音的音调低。 4、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C、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D、物体振动次数叫做频率 5、闻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7、听熟人讲话,即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能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发声的____ ____不同的缘故。 8.小李在学了有关声音的特性以后,对知识点进行了归纳,请把下列现象与有关的知识用连线连接起来。 音调频率 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声 音色振幅 9、牛的叫声与小鸟是不同的,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_____比较高; 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另外两者的________也不相同。 10、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发出 声音的不同;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根据________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 11、下面装置中用来加大声音的响度的是()

声音的特性提高巩固测验

1 / 7 一、双选题 1.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 )。 A. 这首歌声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B. 引吭高歌 C. 她是唱女高音的 二、单选题 2.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再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3.学生做课间操时,体育老师利用扩音器喊口令是为了 A. 提高音调 B. 增大响度 C. 改变音色 D. 增大声速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 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 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5.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 .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大 6.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 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 吉他声具有能量 7.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8.初中男生经过变声期后,声带变长、变宽,说话时声音变得浑厚低沉.变声期后的男生说话时,下列对其声带振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C. 振幅变小 D. 振幅变大 三、实验题 9.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___。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10.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结论: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___,音调越低。 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第十三中学雷雨 使用日期:2012年9月2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完成助学中三个知识点的预习,带着问题在课下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各组小组长检查课前预习。 器材准备:钢尺、锣、木鱼、鼓、音叉、乒乓球、水瓶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音乐导入【播放音乐】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 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始新课。 【提出问题】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同为男声,听起来 却有如此大的高低区别呢? 【问题呈现】 1、声音为什么会有高低不同?什么因素决定 音调的高低?是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人们都能听到呢? 2、同学们都知道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 声音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大小呢? 3、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我是根据什 么因素来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声音高低差别,活跃课 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的呈现,让学生明 确本要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聆听,感受声 音的差别,用语言 进行描述: -----浑厚、低沉 -----尖锐、高昂 小组长检查学生 预习情况,明确自 己已知道的知识和 困惑; 学生预习题见附 件一 二、新课讲授 1、音调【教师演示】 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 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声音高低的不同 (设计意图:简单,直观,学生很容易将音调的 高低与振动的快慢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上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注意分辨声音 高低的不同 学生分组利用 钢尺探究音调和频 率的关系

初二物理上册辅导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辅导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 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 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 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 课题: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 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 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 长针走一圈是30 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 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 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 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 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 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 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 时间为2 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 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学习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了解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 想想议议:1、夏天蚊子和苍蝇泛滥,不用见到他们单凭声音就能辨别出谁是苍蝇、蚊子。它们是怎样发声的呢?它们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一样? 2、弹吉他时拨动不同的琴弦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调?仔细观察过琴弦的振动快慢吗?(吹笛子、往暖瓶里加水、敲打不同水位的瓶子) 1、实验探究:探究音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频率的概念) 2、超声波和次声波 实战演练 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音调越;振动越慢,频率越,音调越 . 3、多数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叫__________,高于20000Hz叫__________。 下面是小雨用一把钢尺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过程方法如图所示,通过改变钢尺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听振动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此时应注意两次的__________大致相同。实验表明:钢尺振动越快,__________。本实验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系,且物体振动越__________,音调越高。

知识点(二)响度 响度:声音的强弱 想想议议: 1、听歌或者录音时,我们会看到播放器软件的波形图,随着声音的时大时小起伏。这是为什么? 2、在鼓面上放有沙子,随着鼓声的变大,沙子跳的也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 实验探究:探究声音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战演练 人耳听见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且振幅越__________,响度越大。 【随堂练习】 1.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2.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3.请设计实验证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器材:音叉、小锤、系在绳上的泡沫球) 知识点(三)音色 想想议议:1、分别敲击桌子上的两个不同的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分别敲击桌子和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在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即使看不见歌手,也知道唱歌的人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唱歌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唱歌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唱歌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唱歌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