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管理学 教学大纲

档案管理学 教学大纲

档案管理学 教学大纲
档案管理学 教学大纲

档案管理学

Science of Archive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BJ2202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数】4 【先修课程】文书学

【学时数】68 【编写日期】2013年2月27日

【适用专业】档案学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

档案管理学是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档案管理诸环节的具体原则和技术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原理和技术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上,通过一定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对档案进行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档案概论 6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讨论2学时)

主要内容:档案的定义及其基本含义

档案的作用、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的涵义、实质及其组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讨论档案的概念及定义。

(二)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 6学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档案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档案工作的组织体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档案工作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第三章档案收集工作 6学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档案收集工作内容、地位与要求

机关内文件的归档

档案馆对档案的接收和征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档案收集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四)第四章档案整理工作 22学时(课堂讲授8学时+课程实验和实习14学时)

主要内容:档案整理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全宗及全宗构成的条件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档案整理的原则、要求和整理的具体方法

编目

档案整理新规则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档案整理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档案整理实验;GD2000操作;参观考察档案馆档案整理情况

(五)第五章档案鉴定工作 6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讨论2学时)

主要内容: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意义

分析档案价值的基本观点和具体方法

档案保管期限表

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和组织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档案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讨论档案价值。

(六)第六章档案保管工作 2学时(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档案保管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档案保管的基本物质条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档案保管的理论与方法。

(七)第七章档案检索工作 8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课程实验2学时)

主要内容:档案检索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档案检索工具

档案著录

档案标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档案检索的理论与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填写档案著录卡片;向档案管理系统录入数据、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检索档案和档案信息。

(八)第八章档案编研工作 6学时(课堂讲授5学时+课程实验1学时)

主要内容: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档案的几种参考资料的编写方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档案编研的内容,掌握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写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实验课):大事记和组织机构沿革的编纂。

(九)第九章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6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验和讨论2学时)

主要内容:档案提供利用的地位和作用

提供利用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

档案的开放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档案提供利用及档案开放的内容,掌握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档案提供利用在档案工作中的地位、网络利用在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地位、档案开放体现公民主权利、开放档案的理由和意义、档案开放与保密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档案整理,教学方法为理论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实验结合法。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方式为“考试”,成绩评定为百分制,实验课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档案管理学基础,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档案学概论,吴宝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3. 档案管理学,邓绍荣、陈智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6年

修(制)订人:唐小林审核人:黄世喆

2013年 3 月7 日

档案管理学考试复习

档案的定义P6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定义的基本含义内容:P7 (一)档案来源的广泛性。档案形成者的三种类型:(1)官方性质的各种机关;(2)半官方或非官方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宗教、公司等)(3)一定的个人(著名人物、著名家庭和家族) (二)档案是由文件材料有条件转化而来的。 第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保存,正在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三种情况:一、文件中所说的事情需要近期办理的;二、文件中所指的事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办完或者需要长期执行的,只要将文件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之后,也算办理完毕;三、不需要具体承办的文件,只要经过收发、圈阅等文件处理手续结束,也算办理完毕。】 第二,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活动有一定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第三,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三种划分种类:1、载体材料;2、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3、表达方式】 (四)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是最本质的属性】 国家档案全宗P23 国家档案全宗是指归国家管理、监督和控制的一切档案财富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全宗的构成,根据当和国家的有关文件,按历史时期划分为量两大部分: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档案;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档案:革命政权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档案工作的性质P27 (一)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的工作 (二)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三)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P34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 (一)国家全部档案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分别集中 (二)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统一地、分级分专业负责地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实行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二、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1、维护档案的完整,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的齐全;另一方面,从质 量上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和历史真迹,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2、维护档案的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物质撒花功能力求档案不遭受损害,尽量 延长档案的寿命。另一方面要保证档案的政治安全,档案机密不被盗窃、不丢失、不泄密。 三、便于社会根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4个要求)P49 (一)及时、全面地把档案收集进馆(室)【衡量工作档案工作的标志:馆藏是否丰富,档案是否完整】 (二)加强馆(室)档案来源的调查研究【保证入馆和归档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档案管理教案 绪论

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活动的日益扩大,档案的内容和种类也日益丰富。档案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案例:2002年,欧盟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反倾销申诉,指控中国生产的一次性燃气打火机在欧洲市场上倾销。当年6月27日,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得知此消息后,浙江温州、宁波等地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在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准备应诉,并向欧盟申请市场经济地地位和提出“产业无损害抗辩”。应诉中的关键环节是提供公司生产、内销、外销、财务等各方面的材料和原始单据,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合同、协议、企业章程、董事会决议记录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提供近三年来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等一套完整的档案材料。 由于这些应诉企业平时注重生产、销售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因此,所需要的档案齐全、证据充足。于是,经过应诉企业、代理律师等长达15个月的工作,2003年9月,在针对中国产品的众多反倾销调查案中,一次性打火机生产企业的应诉取得了胜利,成为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简析: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时,档案是否完整甚至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并且,在一个单位仅有档案是不够的,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才是档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绪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演变 一、起源诸说: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许多历史事实表明,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并非是随人类的出现就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物质实体。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是靠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思想,凭记忆贮存信息。然而,语言、动作的传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记忆也难免有遗忘和失真。所以,人们创造了“结绳记事”和“刻木为契”等方法来贮存和备用信息和知识。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上不同的结子,以结绳大小、多寡、位置的不同、以及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记录表示不同的意义。所谓“刻木为契”,就是在木(或竹子、骨)片上刻上各种记号,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这些结绳和刻契起着记录、备忘、凭证和守信的作用,具有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结绳和刻契是档案的前身或最原始的档案。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扩大;文字的发明,为档案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使用文字记录,并且将这些文字记录保存起来便形成了档案。 档案起源于何时?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怎样?历来众说纷纭。中外档案学家和有关学者,关于档案起源有诸多不同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认为文字是产生档案的必要条件。他们认为,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就开始用文字记录社会活动,并将这些记录保存下来,成为档案。 文字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出于记事和传递、贮存信息的需要在群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在文字起源的传说中,有些总是将仓颉造字和保存文书记录联系在一起。现在一般认为,《尚书》是上古历代文书的汇编。《尚书》保存了有关虞、夏特别是商周的重要史料,它是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也是重要的文书档案。

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档案检索效率是指在检索过程中满足利用者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其中能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准确程度的是() A、查准率B、查全率C、检索效率D、漏检率 2、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比较多,将著录条目连续排列并装订成册的检索工具是()A、馆藏性检索工具B、书本式检索工具 C、查找性检索工具D、介绍性检索工具 3、大事记的种类很多,记载国家或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的大事记是()A、机关工作大事记B、国家或地区大事记C、专题大事记D、个人生平大事记 4、档案展览和陈列的性质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能表现档案内容,能更具吸引力并能受到良好服务效果的是() A、现实性B、思想性C、艺术性D、翔实性 5、对档案数量、存在与保管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登记的形式有多种,其中详细登记每一个全宗情况的形式是() A、全宗名册B、卷内文件目录C、档案登记簿D、全宗单 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的不同类型,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因某一特定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统计点调查是() A、综合性调查B、抽样调查C、专门调查D、随机抽样调查 7、编写组织沿革可以有多种方法,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组织概况的是() A、阶段法 B、系列法 C、编年法 D、系统法 8、档案文摘汇编的编辑、出版形式比较灵活,根据社会某一方面问题汇编公布的档案文 摘是() A、学术论文文摘 B、科技成果文摘 C、现行文件文摘 D、专题档案文摘 9、档案标引步骤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确定被标引档案主题概念过程的是() A、主题因素 B、主题分析 C、概念转换 D、标引规则 10、为了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有三个指标应该掌握,其中能确认档案所有程度的是() A、标引的专指度 B、标引的一致度 C、标引的网罗度 D、标引质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10%)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1、档案的萌芽时期是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形成时期是原始图画,成熟时期是原始文字,总之,档案的产生以文字为条件,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推动了档案的发展成熟。 2、我国档案演变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 3、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按照一定规律以备查考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基本含义1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的多样性。4档案具有特有的原始记录性。 4、文件与档案的关系:第一,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延伸;第二,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升华;第三,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5、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一般属性是知识属性和信息性。6、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 7、档案的作用:第一,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第二,政治的必要工具;第三,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第四,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第五,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第六,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8、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第一,档案的时效律和扩展律;第二,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递增律;第三,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第四,档案价值共享律。 9、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外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2)社会档案意识 第二,内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价值的实现;(2)档案管理的手段现代化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3)档案管理状况,即物质保管条件。 10、国家档案全宗是指一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11、我国“国家档案全宗”按历史时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机关、部队、团体、人民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国家征集或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的档案;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 班级管理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3、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学生观。 4、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5、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6、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德鲁克。 7、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8、小学班主任工作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 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生操行评定、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9、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对优等生 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5、要贯彻德育原则。 10、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1、简述班主任的工作: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1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制。 1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5、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1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 康的班级风气。主要功能是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17、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18、群众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1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 21、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 好形式。 22、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专断型、民主型。勒温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 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2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 24、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25、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 义。 26、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27、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8、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2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课堂气氛。 30、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1、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 32、校级晨会包括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33、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34、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5、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

教育教学管理档案

教育教研管理制度 为了在全校营造一个浓厚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学大纲、学教材、学教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增加教书育人科技含量,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积极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建立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为主线的教研管理体系,在教研活动中实施教研组长负责制,蹲点干部要协助支持教研组长工作。 2、教科室、各教研组每学期要根据市、县教研室要求及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化。 3、学校实行周教研、月教研、阶段教研制。周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①集体备课:讨论确定近期教学内容的处理意图和安排意见,重点及突出重点的办法,难点及突破难点的办法,知识点及消化知识点的办法等;②组织年级内同行教师随堂听课,评议年级内的公开课;③公布周签情况及分析测试情况等。月教研的主要内容:①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和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前沿信息及教学经验;②听、评全校性的公开课、达标课、研讨课等。阶段性教研主要内容总结大型考试的情况,修正教与学的具体计划。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二有:(有活动项目,有过程记录)。 4、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随意迟到缺席,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作好记载,每迟到二次,缺席一次将从年终的教学质量奖中扣5元,对于到会不发言的教师,视为缺席。(查教研组长笔记) 5、教师投身于教研教改活动之中,每学期必须写一篇高质量的教改经验总结或教改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对教研成果在县、市获奖的教师将按城关二中教研成果奖励方案进行兑奖,对于不能按要求参加教研活动,一学期里没有教改成果,对县、镇、校及教研组分派的教研任务不积极接受或不能认真完成的教师扣5元。 6、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校级领导每周听课不少30节,中层干部不少于25节,教师不少于20节,每少一节在年终常规教学考核中扣1分。 7、按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安排讲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达标课等,凡不能按要求一次扣5元。 8、加强课题实验管理,落实专题研究常规,所有课题必须做到: ⑴每个专题要有一份专题研究总方案,每学期要有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专题名称、实验阶段、目的、研究活动日程安排) ⑵每个专题要按阶段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⑶每个专题小组每周要进行一次专题活动,活动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做两有,即有活动项目、有过程记录。 ⑷每学期各专题小组理论学习或评专题研究课不少于8次,每位专题研

浙江10月自考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511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5 分 ) 1.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 他各种方式和__________的历史记录。 2.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八项,简称: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__________、 统计工作。 3.归档制度主要包括:__________归档时间、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归档手续等内容。 4.组织全宗内文书档案常用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 5.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__________出发 ,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 的观点评判档案的价值。 6.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主要指:库房、装具、设备、卷皮和卷盒、__________ 等物质装备。 7.在著录档案文件时,置于多个文件编号之间、多个责任者之间的标识符号为:__________。 8.在档案用户需求心理的求便规律中,__________是决定档案用户是否利用档案服务的重要因 素。 9.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提高档案馆(室)_______的一个重要途径。 10.档案工作登记主要涉及档案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情况和一些基本的工作行为、 __________ 、数字。 11.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分类、复制、技术加工、排序编号、编制卷 内目录、 __________、书写卷名、检查验收。 12.会计档案具有广泛性、__________ 、稳定性三大特点。 13.照片档案文字说明由事由、时间、地点、__________ 、背景、摄影者等 6 个要素组成。 14.档案保管中的八防是指:防火、防水、防潮、__________、防虫、防光、防尘、防盗。 15.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可采用实时方式。其__________ 归档应定期完成,归档时 间可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归档的规定办理,即管理性文件在次年年初归档,技术文件在项目完成后归档。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1

档案管理学考试试题

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档案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档案的要求是() A.保持全宗的完整性 B.保持全宗的逻辑性 C.保持全宗的实践性 D.保持全宗的互补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发布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91年 D.2005年 3.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门档案 D.政务档案 4.《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85年9月6日 B.1987年1月1日 C.1990年7月1日 D.2000年6月1日 5.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A.直接鉴定法 B.实用主义鉴定法 C.逻辑主义鉴定法 D.现实主义鉴定法 6.档案12-16-8-11中的8代表() A.页号或件号 B.目录号

C.案卷号 D.全宗号 7.主题词表中"大连会议(1959)"一项的注释属于() A.含义注释 B.事实注释 C.限定注释 D.意义注释 8.一份文件办理完毕后是否需要归档,主要取决于() A.文件的形成组织 B.文件的外在形式 C.文件的内容质量 D.文件本身的保存价值 9.报道性的档案检索工具包括() A.全宗卷 B.全宗介绍 C.全引目录 D.全宗单 10.档案实体分类方法的选择应具有() A.普适性 B.逻辑性 C.人为性 D.主观性 11.记录和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文件应当() A.保存10年 B.保存20年 C.保存30年 D.永久保存 12.珍贵档案的存放方式是() A.竖放 B.平放 C.卷放 D.折叠竖放

档案管理实务教案(精华版)

档案的历史沿革 ?甲骨档案 ?定义:殷商统治者在迷信活动和政务活动中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 ?组成: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及基本涵义 ?一、定义 ?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基本涵义 ?1、形成者2、形成原因3、形成方式4、基本形态5、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 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2.对今后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3.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能理解为一切文件都要把文 件中所说的事情全部办完,才算办理完毕。情况有以下三种: ?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如国家的法律、条约、契约、合同、经济远景规划等,只要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也算办理完毕。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二)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三)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第三节档案的作用 ?档案最重要的作用有两方面; ?一是凭证作用 ?档案具有凭证作用,中国人常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口为空,字为宗”。 ?二是参考作用(或情报作用)。 ?档案的作用有时也被称作档案的价值,即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或情报价值)。 二、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 ?1.档案作用扩展律(第一价值—第二价值)2.档案机密程度递减律 ?一般说来,档案机密性逐渐弱化是一种总的趋势,档案机密性的强弱与档案保存时间的长短成反比例。3档案科学作用递增律 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 ? 4.档案作用的条件律A、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B 、受公众对档案认识水平的限制C 、受档案管理水平的限制 档案分类 ?四、根据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划分 ?根据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可以分为 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音像档案又可以划分为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档案分类 ?七、其他常见分类方法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皇史宬就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就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与档案的载体。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编目的实质就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就是党与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客体就是社会上各种档案信息的利用者。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就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全宗理论就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室建立情况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基本统计内容。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与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理。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填空1、《文件整理规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13)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5、A4型纸的成品幅面尺寸为(210X297)mm。 6、全宗号用(4)位代码标准。 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归档)。 8、立卷说明是对档案的补充和概数,具有资料积累和(检索)的双重功能。 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左右。 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鉴定法。 13、档案代理卡又称(代卷卡)。 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七)项。 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馆藏档案情况介绍)。 、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资料分类目录)。17. 18、照片档案主要由底片、照片及(文字说明)构成。 19、档案著录时,时间项一律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0、档案著录的结果是(条目)。 单选 1.档案著录的结果是(D)。 A卡片B记录C目录D条目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发的界线,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B)。 A 10种 B 13种 C 15种 D 18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D)。 A B5 B十六开 C B5 D A4 5.A4纸的成品尺寸为(A)。 A 210x297mm B 210x265mm C 184x265mm D 225x156mm 6.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B)。 A 13-16℃ B 13-15℃

健康管理第三章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了解)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与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了解) 分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小结: 预防医学的特点: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着眼于个提及确定的群体(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三、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熟悉) ·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 特征和遗传因素 2.卫生服务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 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4.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交通运输产生的 有害物质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决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而影响健康的?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自身特征,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会对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健康。 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 四、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五、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一季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档案学概论》和《档案管理学》考研复习专题整合讲义

《档案学概论》和《档案管理学》考研复习专题整合讲稿 目录 第一节:术语概念整合 (1) 第一组:实体性术语 (1) 第二组:操作性术语 (2) 第三组:理论性术语 (4) 第二节:模块专题整合 (5) 第一组:规律专题整合 (5) 第二组:特点专题整合 (7) 第三组:原则专题整合 (8) 第四组:作用专题整合 (10) 第五组:意义专题整合 (11) 第六组:要素专题整合 (12) 第七组:措施类型整合 (14) 第三节:档案重点整合 (15) 重点一:档案价值的形态 (15) 重点二:文件中心 (15) 重点三:档案网站建设 (16) 重点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 (16) 重点五:档案保管期限表 (16) 重点六:三大基本理论 (17) 第四节:复习模式总结 (19) 第一节:术语概念整合 第一组:实体性术语 一:档案、文件、电子文件 ◆档案: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 史记录。 ◆文件: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中形成的各种形式 的信息记录。 ◆电子文件: 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 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记忆模式: 二:公务档案、私人档案、公共档案、历史档案、现行档案 ◆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 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 中的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 档案。 ◆记忆模式: 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音像档案 ◆文书档案: 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科技档案 : 反映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基本建设等活动的档案。 ◆专门档案: 反映专门领域活动的档案。 ◆音像档案: 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记忆模式: 四、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甲骨档案: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来记录事情的档案。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是迄今我国 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金石档案:将文字刻在金属器皿或石头上的档案。 ◆简牍档案:是指用笔墨书写在竹木等质地较硬材料以及刻画在竹木上的档案。简牍档案、 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艺术、清朝大内档案被称为五大发现。 ◆简帛档案:缣帛作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材料,比起竹木简牍显然更为进代。 五: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档案室、档案信息中心、文件中心、档案事务所 ◆档案馆: 集中管理特定范围档案的专门机构。 ◆档案室: 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内部设置的集中管理本单位档案的 专门机构。 ◆档案信息中心 : 集中管理若干档案馆、档案室特定范围档案资料目录并提供检索 服务的专门机构。 ◆文件中心: 介于文件形成机构和档案馆之间的中间性或过渡性文件管理机构。 ◆数字档案馆: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 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一个有序的 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的一种虚拟机构。 记忆模式: 六:专门档案馆、综合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七:原件、复制件、文稿、手稿、文种、文本 文本: 可分为正本、副本、试行本、修订本、各种文字文本等。 第二组:操作性术语 一、档案整理环节:档案整理、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档案分类、立档单位

档案职称重难点速记档案事业概率第三章

第三章档案法治建设 档案法治建设,是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法治建设应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总要求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档案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档案法规体系;二是档案行政执法,维护档案法律权威,严格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三是档案行政救济,确保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四是档案法治宣传,营造自觉守法的法治环境。本章主要阐述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救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档案立法工作 一、档案立法的概念 档案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档案法律文件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的活动。通常所讲的档案立法一般是从广义上理解。这一概念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一)档案立法是立法主体依法定职权所进行的活动 档案立法的形式主要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职权立法是指立法主体依照我国《宪法》、《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的档案立法。授权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授权所进行的档案立法。 (二)档案立法是遵从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所进行的活动 立法主体在档案立法活动中要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如国家档案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通过法律案、公布法律等阶段;档案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分为规划、起草、审定、发布等阶段;档案规章制定程序分为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解释与备案等阶段。立法程序的系统化、规范化,为实现档案立法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证。 立法技术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活动中为实现立法目的所运用的操作方法或技术性规则,在任何一个国家,立法主体都必然会运用一定的立法技术来表现阶级的意志,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发挥法的作用,实现立法的目的。 (三)档案立法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的活动 档案立法,包括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以《档案法》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教学档案(含教学成果档案)是教研室开展工作的历史记载,同时是总结经验、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教研室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好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特备是当资料管理人员变动时,要做好资料交接工作。为保障教学档案规范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一、医院要责成专人(兼职)负责管理教学档案。 二、根据文件、资料分类设卷,集中保存。 三、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建立协作关系有关申请、批文、协议书,本院机构设置、床位配置、教学设备、师资队伍情况。 2、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河北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等协作院校和医院下发的有关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 3、教学文件:有关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医院各年度教学日历、实习安排。 4、见习带教教学材料 ①、教案首页及教案:重要的教学文档资料,学期结束后按讲课顺序装订成册。 ②、见习教案:学期结束后按讲课顺序装订成册,并于册子首页附上本学期见习课授课计划。教案与计划必须统一一致。 ③、听课记录:脱产教师必须听本专业大课,并做好详细记录。其根本目的为:更合理的安排见习内容,使见习内容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④、集体备课记录:为本教研室相关教师更好的完成某一次教学活动而组织的集体讨论记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课堂授课的集体备课:一般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参加人员含各年资教师。即在教研室主任主持下,各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该教师的授课安排提出修改意见,并最后形成统一,形成最终的课程安排,即教案首页定稿。二、见习带教的集体备课:脱产教师组织相关人员结合听课记录讨论见习内容并形成见习教案。 ⑤、教学总结(含教研室总结及脱产教师个人总结):脱产教师结束后,教师于科教处处领取相关表格,一式两份填写后经教研室主任签字,分别存档。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 一、判断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依据档案的定义,档案与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作用的区别之一,是价值往往揭示档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档案作用则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 3.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二价值具体包括文件的证据价值和文件的情报价值()。 4.中国最早的档案教育始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先设档案管理教习,后办档案管理讲习班,1940年以后改为档案专科班。() 5.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规定,上级档案馆对下级档案馆即具有业务上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又具有行政领导权。() 6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正式成立,我国国家档案局1980年正式成为该会的甲类会员。( ) 7. 我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8“来源原则”的起源归功于“荷兰手册”。() 9“自由来源原则”的创始者是德国的布伦内克。() 10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核心是“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档案鉴定的相对价值标准告诉我们,文件个体的价值的大小与其群体数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档案的真实性可分为为档案的()()()()() A.内容真实 B.载体真实 C.信息真实 D.历史真实 E.价值真实 2.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一价值具体包括文件()()()()() A.行政管理价值 B.法律价值 C .财务价值 D.科研价值 E.咨询服务价值 3.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具体包含()()()()() A.档案的管理 B.档案的行政管理 C.档案教育 D.档案宣传 E.档案科学研究 4.在我国新型的档案机构包括()()()()() A.文件中心 B.专业档案馆 C.档案寄存中心 D.档案事务所 E.信息管理中心 5.档案工作的性质包括()()()()() A.管理性B.服务性C.政治性D.科学性E.文化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档案室的业务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9分) 2简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9分) 3档案价值的扩展律有哪几种表现形式?(10分)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33分) 1.综述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18分)

档案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档案的收集:档案的收集是接收、征集档案和有关文献的活动。 2、制发档案复制本:是档案部门根据自己的设备条件和利用者的申请进行的,首先由申请者提出所要复制的档案,并说明复制的要求,份数和用途等,然后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加以复制。 3、人事档案的转递:人事档案随着干部任免权限的改变、员工主管单位的变化,要及时转至新的主管部门,这就形成了人事档案转递工作。 4、文本文件:在计算机上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在磁质上生成的文件。 5、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地区或专业系统的体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变革情况的参考资料。 6、利用效果登记:是全面、系统地记录档案提供利用情况的综合性登记形式。它既是档案机构纪录、掌握提供利用情况的一种登记形式,同时又是档案机构向利用者具体提供档案时履行交接手续的一种交接凭证。 7、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制作”阶段,即对经统计调查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归类、审核、计算等处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活动。 8、统计选样法:是运用统计学抽样方法,在同质档案总体中抽存部分档案,用以反映该总体全部主要特征的方法。在不可能同时全部保存所有档案的情况下,应用本方法,就能使选出的样本少受主观因素制约而最具代表性。 9、分类排架法:是最常用的排架方法,它完全按照档案实体自身的分类体系、结构,按全宗群、全宗、系列和系列内案卷原有的次序分类典藏(保管)档案。 10、档案统计指标:指标是说明同类社会现象某种数量特征的范畴。档案统计指标则是对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反复出现的具体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加以概括而成的基本概念(如全宗、案卷、馆藏、咨询、保管期限等),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现实数量的综合表现。 11、借阅服务:是应用最普遍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它是由用户提供明确的查档调卷线索,而服务人员则据此直接去库房调卷的服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档案人员可以无需了解用户的查询课题和要求,也不需为此特意去进行检索或者只需进行简单的检索,参与程度最浅。 12文件生命周期:从现行文件到历史档案的的整个转化过程。(或表述为“文件从形成到消亡或转化为历史档案永久保存的完整过程。”)它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文件的制作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文件发挥现行作用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文件的暂时保存阶段,此时文件的现行性已消失,但其第一价值仍居主导地位并还要继续向下阶段运动而具有过度性、中间性;第四阶段是文件的保存阶段,主要具有历史或科学文化价值,应藏入档案馆保存。 13、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形成的,能够说明全宗历史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由于以全宗为单位组成专门案卷,故程“全宗卷”。全宗卷是档案管理活动的档案,也程全宗历史演变情况的真实凭证。 14、档案证明:是档案部门根据用户的询问和要求,证实某重事实在档案内有无记载如何记载而编写的书面证明材料。出具档案证明是一种重要的书面咨询服务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