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行业类】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汽车行业类】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汽车行业类】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汽车行业类】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汽车行业)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壹机械工业部部标准

JB2864—81

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及其附件等产品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1本标准包括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硬度和耐蚀性等。

电镀层厚度和化学处理层厚度是指零件的主要表面上的最小值。主要表面是指装配后零件在产品中使用时容易受到腐蚀的、磨损的或其他工作表面。

对通常条件下不容易达到规定厚度的表面,如深孔内部、深凹处等,壹般不作为主要表面。如有特殊厚度要求时,应在技术文件上注明。

壹、镀锌层

2镀锌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3镀锌层镀后均应经彩虹色钝化处理。

二、镀镉层

4镀镉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注: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不采用镀镉层。

5镀镜层镀后均应经彩虹色钝化处理。

三、镀锡层

6镀锡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7稳定接触电阻钢件镀锡时,必须镀以5微米铜层为底层。

8接触镀锡(H·Sn)不规定镀层厚度。

9熟浸镀锡(J·Sn)不规定镀层厚度。

四、镀银层

10镀银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11镀后必须进行抗暗处理。

五、镀铅层

12镀铅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

13钢件镀铅时,必须镀铜作为底层。。

六、镀铜层

14镀铜层的厚度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

15防止渗碳镀铜部位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6,如其光洁度低于▽6时,则应适当增加镀层厚度,以保证防止渗碳的质量。

16接触镀铜(H·Cu)不规定镀层厚度。

七、镀镍层

17镀镍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

八、镀硬铬层

18镀硬铬层的厚度和硬度要求应符合表8规定。

九、镀松孔铬层

19镀松孔铬层的厚度。松孔层深度及硬度要求应符合表9规定。

注:镀层厚度和松孔层深度不包括磨削量。

20镀后必须去氢。

十、防护装饰性镀铬层

21防护装饰性镀铬层的镀层等级应符合表10规定。

22防护装饰性镀铬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11规定。

23允许选用不同镀层组合和厚度,但耐蚀性能必须符合该等级规定的指标。

24评定等级应以3~5件的平均值计算。

十壹、镀铅锡合金层

25镀铅锡合金层的厚度要求应符合表12规定。

26镀层中锡含量为6~9%,其余为铅。

十二、铝及铝合金电化学氧化处理

27铝及铝合金电化学氧化处理的厚度、硬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13规定。

28装饰件的装饰氧化(D·Y·Z)后着色,其颜色标记按

GB1238—76《金属镀层及化学处理表示方法》标注。

十三、化学镀镍层

29化学镀镍层的厚度及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14规定。

30钢基体金属化学镀镍时,其镀层厚度为6微米;必须镀以5微米铜层为底层。

十四、钢铁件的化学处理

31钢铁件的化学处理的标记及使用条件应符合表15规定。

32氧化和防蚀磷化零件的腐蚀试验及其评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室温(18~25℃)下,把未经涂油的氧化零件浸入3%(重量比)

的CuSO4·5H20(化学纯)溶液中,经30秒钟后,如不出现置换铜,即为合格

(棱角除外)。

(2)在室温(18~25℃)下,把未经涂油的防蚀磷化零件浸入3%(重量

比)的NaCl(化学纯)溶液中,静置2小时,如不出现锈点,即为合格(棱角除外)。33氧化及防蚀磷化后均应防锈处理。

十五、锌合金钝化处理

34锌合金钝化处理的耐蚀性要求应符合表16规定。

35镀锌、镀镉或镀银的弹性零件和镀硬铬零件镀后必须驱氢以消除氢脆者,应

在技术文件上注明。

十六、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

36镀层厚度的测定应符合JB2114—77《金属覆盖层厚度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JB2115—77《金属覆盖层厚度检验方法计时液流法》、JB2116—77《金属覆

盖层厚度检验方法薄铬镀层点滴法》、JB2118—77《金属覆盖层厚度检验方法

阴极溶解法》和JB2119壹77《金属覆盖层厚度检验方法磁性法》的规定。

37中性试雾试验应符合JB1606—75《电工产品盐雾试验方法》的规定。

对于镀锌层和镀镉层,中性盐雾试验仅用于检验其钝化膜的质量。

38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应符合JB2109—77《醋酸盐雾试验方法》的规定。

39腐蚀试验结果的检查和评级应符合JB2108—77《阴极性金属镀层腐蚀试

验结果的保护性评价方法》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