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古诗二首》说课稿

2《古诗二首》说课稿

2《古诗二首》说课稿
2《古诗二首》说课稿

2、《古诗两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两首》。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特色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2、教材简析:《古诗两首》是由《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组成,《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两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渴望和喜悦之情。

3、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共有四篇课文组成《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这两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景物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两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力目标

背诵两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四、说教法、学法。

古诗的学习以诵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来读,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将播放一段鸟语花香、绿柳飘扬的初春景象的视频。让学生谈所见所感。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句子来描绘春景。

我们另一位诗人也用他的文笔勾勒出这么一幅初春景象,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在贺知章笔下的——咏柳。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伊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愉快地进入课堂,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春光中,在学生情感的小河上激起涟漪,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期盼愿望和关注的心理,更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思考:《咏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掌握学生认字情况。

3.检查诗文朗读情况。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4.最后我再请学生说说《咏柳》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 1、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情境,为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评议做铺垫。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遵循了阅读教学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三)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1.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默读古诗,找出诗人抓住了哪些特点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划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准确、生动的字词,再在小组内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

2.通过结合诗文理解了碧玉妆成的柳树娴静之中展现无穷生机,感悟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妙处,再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

3.做完这些,我小结本段的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这样落实了训练重点,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1、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推敲斟酌,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2、《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落实在个体感悟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3、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感情,把感情送进文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在诵读中感受春天杨柳依依、百花齐、争奇斗艳的情景,激起学生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向往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试着背诵。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和春天有关的词语或者诗句,让学生在心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五)布置作业

作业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我设置了以下的作业:

1、我能背诵古诗。

2、我能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古诗介绍给同学家人。

3、结束语: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的老师曾送给我一句话,今天我想把它送给大家: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六、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碧玉妆成

绿丝绦色彩、形态

咏柳谁裁出赞美春天

春风似剪刀想象、动态

“碧玉、绿丝绦、裁出、剪刀”这几个词是本首词内容的精华所在,写出了静态美、和动态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说教学特色: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以旧引新

1、复习背诵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

2、同学们,春天是美丽的,诗人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赞叹,他们用自己的诗句把春天描绘地绚丽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的名篇,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3、简介作者。

(二)范读激趣,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请学生读,随即正音。“泗”“滨”“紫”齐读。滨—宾紫—柴—系(形近字对比记忆)

(二)范读激趣,初读正音

学生领会、感悟诗歌,我精心组织范读。接着在古典乐曲的伴奏下深情吟咏,以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此时音乐继续)读完就顺势问:“喜欢吗?喜欢就大声地读读吧!”在充分的自读之后,再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请学生读,随即正音,再划分节奏读,齐读。之后,对比记忆文中的三个字。

(三)入诗境、悟诗情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引导法、点拨法和想象法。在教学中加入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因文字简练出现的情景空白,引出学生对诗歌上下联的衔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并有感情地诵读,教师随时启发点拨,相机指导。

我先引导学生:“大地回春,万紫千红。诗人朱熹满怀激情,走出户外欣赏春天。哪个词点明作者在寻找春天?这一天是什么样的日子?作者是在哪里春游赏春呢?”学生回答后,(板书:寻芳——泗水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作者到水边赏春,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春景?”学生很容易答出“无边光景”。我继续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上联:“无边光景说明美景范围宽广。如此宽广的美景竟然能一时新,春姑娘的双手多么神奇啊!请问,“一时”这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回答出春天来临之快范围之宽,并体现作者喜爱激动的心情,(板书:光景——一时新。喜春)。再让学生诵读这两句,并想象当时情景及作者心情,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诗境中,领悟作者“喜春”的感情。接着我又启发引导,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说话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下联:“美丽的春天,多么令人喜悦兴奋呀!你能读读最后两句,想象一下春风吹拂、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景象,再说给我们听听吗?”然后让学生想象,说话,写出来也行,教师鼓励评价。然后用多媒体演示一段配乐的鲜花盛开、绿草青青、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板书:春风吹拂——万紫千红)。我继续启发点拨:“啊!东风扑面,花开满地,万紫千红!如此美好的春天,作者的心情难道还仅仅是喜爱兴奋吗?请大声朗读最后两句,你还读

出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此时的学生很容易读出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之情。(板书:赞春)(四)诵读深化,谈感受

拓展阅读理解诗意情感的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想象意境诵读,并要求突击背诵。检查背诵后,再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美好的春天,在你心中,认为她象征着怎样的事物呢?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呢?”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并板书:春天象征一切美好事物,我们应该珍惜美好事物,珍惜美好时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最后,我再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关于春天的词句、古诗,积累语言。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精品说课稿

15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说学情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晓、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2.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重点) 2.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二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 说课稿

12 古诗二首 池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两首《池上》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诗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学情分析:由于近一年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即:一、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重点留预习内容。让他们通过长期的预习课文内容来并进行批注等的方法,使他们到课上学习时能得心应手,也能够由此形成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能力。课前的预习是浅层次上的读懂课文,上课再梳理文章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矛盾就会产生火花,而火花就必定会引发思考,所以就会深层理解文章,而合作探究正是为达

到让他们交流彼此学习经验,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功感和博采众家所长的目的而进行的。三、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天天说不如日日记来得更有效果。对于艺术而言,很多时候灵感转瞬即逝,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灵感与疑惑也是转眼间就不见,只有抓住这灵感与疑惑就能走近答案的边缘。这也是自我学习成功感的体验。三者紧密相联,可以顺向相生,行成良性循环,也可以逆向相克,造成恶性阻力。我班学生由于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上三点。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古诗二首-咏柳》说课稿

《古诗二首——咏柳》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了解字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投影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垂:翘舌音,读“chuí”,声母不要读成“c”。 裁:平舌音,读“cái”,声母不能读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好像”的意思。 丝、碧、剪:要读准字音,同时用部件法记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习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然后同桌练习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丝:上下结构,上部左右两部分不要写成“幺”。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笔画多,容易写长,书写时注意处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难写的字,教师应字字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三)词句教学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二年级下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

二年级上语文十八课古诗二首(说课稿)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一、说教材 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此诗的教学目的是: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2.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敕勒歌 一、说教材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概括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语言美和诗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是: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1古诗二首说课稿语文S版

古诗二首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7个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

古诗二首说课稿

祁丰学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三级六步”模式 比较探究说“战争” ——《十五从军征》《出塞》 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十五从军征》《出塞》。 说教学目标: (一)三级目标 一级目标: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二级目标:1. 读通读懂诗句 2.使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意 3. 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三级目标:1. 理解字词的意思 2. 了解《乐府诗》以及王昌龄、边塞诗 3. 使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古诗 4. 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二)教与学思考目标 1.培养学生语文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2.使学生理解语言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 (三)解决问题目标 1.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2.使用简单的方法实行创作的水平。 说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说学法指导: 诵读法、吟诵法、合作交流法、导学法 说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教与学互动互进,把课堂看做是一种活动、交往、沟通、合作的平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2.教法及课堂组织策略采用“比较探究”的方法、目标式教学法、自我测评法、“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情景法、激励法等多种教法实行教学。 3.学法及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实行 说教学课时:1课时 说课堂类型:新授课拓展阅读 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十五从军征》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 导语: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十五从军征》。 2. 题目中那个字说明了这首诗与战争相关? 3.《十五从军征》选自《汉乐府诗集》,谁了解汉乐府? 二、建构与探究、明确方法 1..默读导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这首诗中有很多生字比较难读,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 出示课件,指生读,齐读。 3. 指名读。 4. 生齐读 三、合作对话,交流提升 (一)合作学习,知诗意 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意思,完成导学案“思考交流,合作对话”的讨论。 2. 交流讨论 A说说古诗的意思 B下面老师说诗句的意思,你看老师描述的是那句? 兔子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从梁上飞来飞去。 远远看去,松柏之间,坟茔相连的地方,便是你的家啊。 饭和菜一会儿就熟了,却不知有谁陪我一起吃啊 (1)《十五从军征》反应主人公从军时间长的诗句是: 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最能表现主人公悲哀的诗句 是。 《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C古诗语言的含韵,意境悠远,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古诗。(二)深入诵读,悟诗情。 1. 同学们,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 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 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个字知道哦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咏柳》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咏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 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

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习。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1.激趣——入画 课前我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入手,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2.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3.品读——入境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说课稿

说课案 《敕勒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扫清语言障碍,指导读通诗句,整体感知诗句。

第三环节: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先读懂前4句,再读懂后3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全诗。 第四环节: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似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六、说教学板书设计 敕勒歌 似庐笼苍茫 草原的大、美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 七、教学效果预测 诗歌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携手进行的一次审美之旅。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不断前行。相信现代教育手段合理的运用,会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本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说课稿

7.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登鹳雀楼》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诗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1.能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 2.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20.古诗二首(说课稿)

20 《古诗二首》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

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教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2.古诗二首(说课稿)

池上 一、说教材 古诗两首《池上》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做过那些有意思的事交流一下吧! 2.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伟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顽童在做些什么吧。﹙板书课题﹚《池上》 3. 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

《古诗二首》说课稿

《古诗二首》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本第四册第六课《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这一课安排了《春晓》和《草》这两首古诗。两者相比,《草》难度较之《春晓》稍大些。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按照课文编排顺序,先教《春晓》再教《草》。而我却认为,把难度稍大的《草》提前教学更合适。因为,在学《草》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突破了有些字的古今义有所区别这个难点,那么让学生再学《春晓》就可以迎刃而解。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夜宿山寺》。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由此可见,学好古诗《草》是这课教学的关键。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草》这首古诗。(出示图片并板书:草) 《草》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锄禾》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字词的古今义基本一致。而《草》这首古诗中,一些字词的古今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离离”这个词,在古诗中是指野草茂盛的样子,而现在“离”则是分离或距离等意思,字义完全不同。像这样古今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在学生今后所要学习的古诗中还有很多。那么,了解字词的古今义有所区别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草》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全诗共四行,前两行诗句描写了春草茂盛的样子,揭示了一岁一枯荣的规律;后两行诗句歌颂了野草不可摧毁的顽强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诗句含义的理解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那么,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赞美野草的情感。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我制定了以下5个教学目标: 1.掌握4个生字:离、荣、烧、尽,着重理解“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意思。这个目标也是针对课后练习1的要求制定的。根据课后练习2、3的要求,我又制定了接下去两个目标: 2.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 3.能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了解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赞美野草的情感。 5.初步了解学习古诗可以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诵诗句”

2《古诗二首》说课稿

2、《古诗两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两首》。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特色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2、教材简析:《古诗两首》是由《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组成,《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两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渴望和喜悦之情。 3、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共有四篇课文组成《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这两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景物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两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细叶、光景、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力目标 背诵两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四、说教法、学法。 古诗的学习以诵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来读,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将播放一段鸟语花香、绿柳飘扬的初春景象的视频。让学生谈所见所感。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句子来描绘春景。 我们另一位诗人也用他的文笔勾勒出这么一幅初春景象,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在贺知章笔下的——咏柳。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伊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愉快地进入课堂,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春光中,在学生情感的小河上激起涟漪,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期盼愿望和关注的心理,更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人教部编版

《夜宿山寺》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二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二首·村居》说课稿

《村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 (一)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说课稿2(2020年春季)

《古诗二首》之《池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天真可爱的男孩隐瞒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说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四、说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诗歌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美妙的动画课件,先从视觉上感受诗歌所描绘情境,再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因此整体要遵从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想象中读、在读中感悟。 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诗歌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唐朝著名的诗人不少,但你知道写诗最多的是谁吗?他就是白居易。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有一次他到荷塘边游玩,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