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化学平衡分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分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分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分析

第三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_________下,既能向______________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

注意:可逆反应的重要特征是转化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也就是反应一旦开始,那么,就不可能只存在反应物,或只存在生成物。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反应里,_______和_______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_______,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和由18O 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前,18

O 存在于( )

A 、只存在于氧气中

B 、只存在于和SO 3中

C 、只存在于SO 2和SO 3中

D 、SO 2 、SO 3 、O 2中都有可能存在。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 2和H 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 、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减小等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2“动”:即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是指 ,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4“定”:由于v v 正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 5“变”:外界条件改变导致 ,原化学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平衡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和判定

某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它们的标志可以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来进行衡量

1.V 正=V 逆,它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主要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针对反应体系中的 。由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才使这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可逆反应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另一个主要标志。如果反应混合物中某一种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对气体而言)等保持一定,都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方法总结:反应中的“变量”,即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当“变量”不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

态。可能的变量有:密度、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在恒压下讨论)、体积分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压强、质量、温度、颜色、转化率。

注意事项:在研究化学平衡时注意各物质的状态,和左右两边气体系数和是否相等。

在做题时注意用公式推出结论,再进行讨论。在此要注意哪些是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

随堂练习:

1.在2NO 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υ正=υ逆≠0时的状态 B. 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

C.c(NO2)=c(N2O4)的状态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下列哪个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 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形成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物质的量

4.可逆反应N 2 + 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相等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6、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键断裂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

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

7、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五、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研究的对象: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被破坏,进而在新的条件下平衡,这个原平衡向新平衡的转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2、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4、催化剂能够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移动,但是可以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随堂练习:

1、FeCl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Fe2++2H 2O Fe(OH)2+2H+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溶液由浅变深

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3H2+N2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 .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B. 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 .恒温恒压充入氦气3.在HNO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NO2 H++NO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NaOH溶液 B.硫酸溶液 C.NaNO2溶液 D.NaHSO4溶液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5.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7.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8.在一密闭容器中,应a A(g) 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D.a>b

六、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1.解题的方法及思路

(1)看懂图像:一看面(图像形状,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线(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四看是否需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浓度的变化,温度变化)

(2)联想规律: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3)作出判断:根据图像中表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相对比,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原则:

“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原则:含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到达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大或压强较高。aA(g)+bB(g) cC(g)

(1)

图1 图2

在图1中,P1 P2 ,a+b c(填“<”“>”) 在图2中T1 T2,正反应为反应(吸热或放热)

(2)“定一议二”原则:在含量与温度、压强变化图像中,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

关系。即定温看压强或定压看温度变化,由曲线的高低走势,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和指定的可逆反应,确定平衡的移动方向,反应的热效应,反应两边气体体积的大小等。

mA(g)+nB(g) qC(g)+qD (g)

图3 图4

图3中正反应为反应,m+n p+q;图4中,正反应为反应,m+n p+q。

随堂练习:

1.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N H

22

3

+2924

3

NH kJ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

A B C D

2.下图为PCl5(g) PCl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A.降温 B.降压

C.增加PCl5的量 D.增加PCl3的量

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

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4.已知反应mA g nB g

()()

+xC g yD g

()()

+,A的转化率R

A

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m n x y

+>+

B.正反应吸热,m n x y

+<+

C.正反应放热,m n x y

+>+

D.正反应放热,m n x y

+<+

P

A% 500 ℃

200 ℃

1.01*107 Pa

1.01*106 Pa

A

T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气)+N(气) R(气)+2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6、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5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5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图中压强上大下小)

图5 曲线图mA(g)+nB(g)pC(g)+qD(g)A.正反应吸热,m+n>p+q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D.正反应放热,m+n<p+q

7、对气体反应:mA+nB eC 温度(T)、压强(P)、时间(t)

与生成物的体积百分数C%的关系如右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m+n<e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m+n>e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

课时跟踪检测(九) 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平衡常数K 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 平衡常数K 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 2.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在t ℃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 为( ) A .K =c (C )·c (H 2O ) c (CO )·c (H 2) B .K =c (CO )·c (H 2) c (C )·c (H 2O ) C .K = c (H 2O ) c (CO )·c (H 2) D .K = c (CO )·c (H 2) c (H 2O ) 解析:选D C 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 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2HCl K =1017 ③H 2+Br 22HBr K =109 ④H 2+I 2 2HI K =1 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A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 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 2(g) 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 件的变化中,能使K 值发生变化的是( )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 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5.某温度下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K =c (A )·c 2(B ) c 2(E )·c (F ) ,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 低,F 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修4_化学平衡_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 ”表示。如:H 2 + I 2 2HI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溶解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V(正)=V(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 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⑴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⑵ 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 V(正)=V(逆)>0 ⑶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 ⑷ 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 保持一定 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 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 ⑴微观标志:V(A 正)=V(A 逆) >0 ——实质 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⑴基本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⑵常见方法:以xA +yB zC 为例 ①直接的 Ⅰ、速率:???a 、υ(A 正) ==υ(A 逆) b 、υ(A 耗) ==υ(A 生) c 、υ(A 耗) ∶υ(A 生) == x ∶y d 、υ(B 耗) ∶υ(C 耗) == y ∶ z ②间接: ???a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b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 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V(正)=V(逆)的关系被破坏,使V(正)≠V(逆), 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V(正)=V(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 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V(正)、V(逆)的影响哪个大些 ⑴V(正) >V(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 ⑵V(正) <V(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3《化学平衡状态》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第七章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

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4.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5.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016,卷甲27T(1)(2);2016,卷乙27T(2);2016,卷丙27T(2)(4);2015,卷Ⅰ 28T(4);2015,卷Ⅱ 27T(3);2014,卷Ⅰ 28T(3);2014,卷Ⅱ 26T(2)(3)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 [知识梳理]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1)二同:①相同条件下;②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2)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反应符号用“”表示。 二、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点 [自我检测] 1.向含有2 mol 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反应:2SO2+O2催化剂 △ 2SO3,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 2.(教材改编题)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选B。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A为固体,不能用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反应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反之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4)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2017·成都模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3B(g)2C(g),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中A的体积分数为() A.50%B.60% C.70% D.无法计算 [解析]设起始和转化的A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和b mol A(g)+3B(g)2C(g) 起始(mol):a a 反应(mol):b3b2b 平衡(mol):a-b a-3b2b 混合气中A的体积分数为(a-b)÷(2a-2b)×100%=50%。 [答案] A (1)如果将方程式中C的化学计量数改为1,则答案选什么? (2)如果将A的体积分数改为A的转化率,则答案选什么?

第二节 化学平衡(二)

第二节化学平衡(二) 一、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新化学平衡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实质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时,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若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则使化学平衡向移动。 (2)解释:化学反应处于原平衡时,V正V逆;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V逆,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当增大生成物浓度时,V正V逆,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经过一定时间,V正V逆,反应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例1.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适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 .........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

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 (3)如果平衡混合物存在固体或液体,由于它们几乎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规定它们的体积为“0”。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体系的温度,平衡向的方向移动,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移动。 例2.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1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例3.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分别是0.2mol/L 、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为0.4mol/L ,O 2为0.2mol/L B .SO 2为0.25mol/L C .SO 2、SO 3(g)均为0.15mol/L D .SO 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 ,同时生成3n molB 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 2(g)+I 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 2、I 2、HI 的浓度相等 D. I 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 、B 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C 、 D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 %,若此时A 的转化率为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若x=1,则P >a B .若x=2,则P <a C .若x=3,则P=a D .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7.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 3N 2+3H 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也为a %的是( ) A .3molH 2+1molN 2 B .2molNH 3+1molN 2 C .2molN 2+3molH 2 D .0.1molNH 3+0.95molN 2+2.85molH 2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g),起始时SO 2和O 2分别为20mol 和 10mol ,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SO 3的转化率分别为( ) A 10mol 10% B 20mol 20% C 20mol 40% D 30mol 80% 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第二章 第三节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 。 c m(A)·c n(B) 注意: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且不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4.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只受温度影响。 (1)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2)K 值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3)K 值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 (4)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条件使K 值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方程式中的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 答案 (1)× (2)√ (3)× (4)√ (5)√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g)+3H 2(g) 2NH 3(g) K 1=______________; 12N 2(g)+32H 2(g)NH 3(g) 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 3(g)N 2(g)+3H 2(g) K 3=______________; 由K 1、K 3可知,同一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由K 1、 K 2可知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12 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2(NH 3)c (N 2)·c 3(H 2) 3132222NH (N )H ·c c c ()() c (N 2)·c 3(H 2)c 2(NH 3) 互为倒数(或K 1·K 3=1) 变为原来的12次方(或K 2=1 21K ) 2.某温度下:已知 ①CH 4(g)+H 2O(g) CO(g)+3H 2(g),K 1; ②CH 4(g)+CO 2(g) 2CO(g)+2H 2(g),K 2; ③CH 4(g)+2H 2O(g)CO 2(g)+4H 2(g),K 3。 则K 3=________(用含K 1、K 2的式子表示)。 答案 K 21K 2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时跟踪检测(九) 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平衡常数K 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 平衡常数K 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 2.可逆反应:C(s)+H 2O(g) CO(g)+H 2(g)在t ℃下达到 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 A .K =c C ·c H 2O c CO ·c H 2 B .K =c CO ·c H 2c C ·c H 2O C .K =c H 2O c CO ·c H 2 D .K =c CO ·c H 2c H 2O 解析:选D C 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 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 2HCl K =1017 ③H 2+Br 2 2HBr K =109 ④H 2+I 22HI K =1 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A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 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 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 值发生变化的是 ( )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 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5.某温度下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K =c A ·c 2B c 2E ·c F ,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低,F 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c (A)、c (B),K 增大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高中化学2_3化学平衡第4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平衡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授课班级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过程 与 方法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 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严 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 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他: 集体备课教案个人备课教案 1.直接判断法 (1)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 (2)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2.间接判断法 (1)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3)各气体的体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为例来说明混合物体系中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平衡教学回顾与反思

各成分的含量分数、质量分数一定 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③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即υ(正)=υ(逆) 平 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的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υ(正)=υ(逆) 平 衡 ③υ(A)∶υ(B) ∶υ (C) ∶υ(D)=m ∶ n ∶p ∶q,υ(正)不一 定等于υ(逆)(平衡与否 该式都成立) 不 一 定 平 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的同时消耗了q mol D,均指υ(逆) 不 一 定 平 衡 压强①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 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 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 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①当m+n≠p+q时 平 衡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第二节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结合图像考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判断与比较。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判断 反应进行的方向。 5.理解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 般规律。 6.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以图像题综合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以及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8.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自查(理一理)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 应放出的热量 ,体系能量 得也 ,反应越 。可见, 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变与反应方向 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 的 。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 增大的倾向。 a .熵的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 的物理量。用符号S 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 般规律是:S (g)>S (l)>S (s) b .熵变的含义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 ,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 于反应 。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 因此,要正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 与 。在恒温、恒压时,①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 能自发进 行;②如果反应的 ,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③如 果反应的 或 ,反应是否能自 发进行与反应的 有关。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依据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 mol·L-1增大到0.19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 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能力提升] 9.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 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m+nq C.x点的混合物中v正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2讲化学平衡状态作业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2讲化学平衡状态作业 A组基础题组 1.(2017北京东城期末,5)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生成副产物HCl,利用下列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上述反应,能充分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B.氯化氢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C.断开4 mol H—Cl键的同时生成4 mol H—O键 D.n(HCl)∶n(O2)∶n(Cl2)∶n(H2O)=4∶1∶2∶2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混合气体的压强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对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若扩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2的同时,消耗2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2v正(H2)=3v逆(NH3) 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

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1 mol B进行反 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生成0.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 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5 L,C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 C.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353 5.(2017北京房山期末,12)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3CO(g)+Fe2O3(s)3CO2(g)+2Fe(s),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A.增加Fe2O3固体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B.减小容器体积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C.该反应的正反应的ΔH<0 D.当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不能标志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6.(2017北京房山期末,18)在一定条件下,将H2与CO2分别按n(H2)∶n(CO2)=1.5、2投入某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6H2+2CO2C2H5OH+3H2O,测得不同温度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中两条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达平衡时,6v正(H2)=2v逆(CO2) B.正反应的反应热:ΔH<0 C.平衡常数:Kb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 ),用符号K 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 注意: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且不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也叫 )。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反应物转化率越 ;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反应物转化率越 。 4.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 只受温度影响。 (1)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2)K 值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3)K 值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 (4)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条件使K 值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方程式中的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g)+3H 2(g)2NH 3(g) K 1=______________; 12N 2(g)+3 2H 2(g)NH 3(g) 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 3(g) N 2(g)+3H 2(g) K 3=______________; 由K 1、K 3可知,同一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由K 1、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

课时跟踪检测(九)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选D平衡常数K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2.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t℃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A.K=c(C)·c(H2O) c(CO)·c(H2) B.K= c(CO)·c(H2) c(C)·c(H2O) C.K=c(H2O) c(CO)·c(H2)D.K= c(CO)·c(H2) c(H2O) 解析:选D C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值分别是 ①H2+F22HF K=1047 ②H2+Cl22HCl K=1017 ③H2+Br22HBr K=109 ④H2+I22HI K=1 比较K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D.无法确定 解析:选A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体系的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与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g)均为0.15mol/L D.SO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A、B、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H2、I2、HI 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 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 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A.40%B.50% C.60%D.70% 7.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H2+1molN2B.2molNH3+1molN2 C.2molN2+3molH2D.0.1molNH3+0.95molN2+2.85molH2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g),起始时SO2和O2分别为20mol 和10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SO3的转化率分别为() A 10mol 10% B 20mol 20% C 20mol 40% D 30mol 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