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集技术原理

分集技术原理

分集技术原理
分集技术原理

分集技术原理

一、分集技术诞生背景

无线通信环境比较复杂,存在着大量的直射波、反射波和绕射波等,由于信号经过多条路径打到接收端的时间、幅度和相位不同,导致叠加后的信号幅度急剧变化,从而产生多径衰落。针对多径效应,人们曾提出了一系列的抗衰落的技术以减小多径衰落的影响,如抗衰落性能好的调制解调技术、扩频技术、功率技术、与交织结合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以及分集接收技术等。其中分级接收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落结束,其基本思想是发送端采取某种方式通过相互独立的衰落新到传送同一信号的多个副本,降低信号分量同时陷入深度衰落的概率;在接收端在对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进行处理,合理地应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二、分集概念

分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接收到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由于多个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就不会相同。接收机使用多个副本包含的信息能比较正确的恢复出原发送信号。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在噪声受限的条件下,发射机必须要发送较高的功率,才能保证信道情况较差时链路正常连接。在移动无线环境中,由于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反向链路中所能获得的功率也非常有限,而采用分集方法可以降低发射功率,这在移动通信中非常重要。分集接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把接收的多径信号分离出来使其互不相关,二是将分离出来的多径信号恰当合并,以获得最大信噪比。

单天线信号与采用最大比合并方式的分集接收后的信号比较

三、分集方式

分集分为宏观分集和微观分集两大类。宏观分集也称为多基站分集,其主要作用是抗慢衰落。例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上(如蜂窝小区的对角线上),同时发射相同的信号,小区内的移动台选择其中最好的基站与之通信,以减小地形、地物及大气等对信号造成的慢衰落。微观分集的主要作用是抗快衰落。理论与实验都证

明,当信号在空间、频率及时间等方面分离时,都会呈现出互相独立的衰落特性,由此按路径分离的不同,微观分集可分为以下几种:

3.1空间分集

我们知道在移动通信中,空间略有变动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场强变化。当使用两个接收信道时,它们受到的衰落影响是不相关的,且二者在同一时刻经受深衰落谷点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这一设想引出了利用两副接收天线的方案,独立地接收同一信号,再合并输出,衰落的程度能被大大地减小,这就是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是利用场强随空间的随机变化实现的,空间距离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接收场强的相关性就越小。这里所提相关性是个统计术语,表明信号间相似的程度,因此必须确定必要的空间距离。经过测试和统计,CCIR建议为了获得满意的分集效果,移动单元两天线间距大于0.6个波长,即d>0.61,并且最好选在l/4的奇数倍附近。若减小天线间距,即使小到1/4,也能起到相当好的分集效果。

空间分集分为空间分集发送和空间分集接收两个系统。其中空间分集接收是在空间不同的垂直高度上设置几副天线,同时接收一个发射天线的微波信号,然后合成或选择其中一个强信号,这种方式称为空间分集接收。接收端天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波长的一半,以保证接收天线输出信号的衰落特性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某一副接收天线的输出信号很低时,其他接收天线的输出则不一定在这同一时刻也出现幅度低的现象,经相应的合并电路从中选出信号幅度较大、信噪比最佳的一路,得到一个总的接收天线输出信号。这样就降低了信道衰落的影响,改善了传输的可靠性。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3.2频率分集

频率分集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频率间隔的微波频率同时发送和接收同一信息,然后进行合成或选择,利用位于不同频段的信号经衰落信道后在统计上的不相关特性,即不同频段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功能。实现时可以将待发送的信息分别调制在频率不相关的载波上发射,所谓频率不相关的载波是指当不同的载波之间的间隔大于频率相干区间,即载波频率的间隔应满足:

式中:

△f为载波频率间隔,Bc为相关带宽,△Tm为最大多径时延差。

当采用两个微波频率时,称为二重频率分集。同空间分集系统一样,在频率分集系统中要求两个分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小(即频率相关性较小),只有这样,才不会使两个微波频率在给定的路由上同时发生深衰落,并获得较好的频率分集改善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个微波频率f1与f2相差,即频率间隔△ f=f2-f1越大,两个不同频率信号之间衰落的相关性越小。

频率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其优点是在接收端可以减少接受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量,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带资源,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带内(频带内)分集,并且在发送端可能需要采用多个发射机。

3.3时间分集

时间分集是将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区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时间间隔足够大,则各次发送降格出现的衰落将是相互独立统计的。时间分集正是利用这些衰落在统计上互不相关的特点,即时间上衰落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的功能。

若移动台是静止的,则移动速度v=0,此时要求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才为无穷大。这表明时间分集对于静止状态的移动台是无效果的。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占用时隙资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3.4极化分集

在移动环境下,两副在同一地点,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呈现出不相关的衰落特性。利用这一特点,在收发端分别装上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就可以得到2 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所谓定向双极化天线就是把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副接收天线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中,通过极化分集接收来达到空间分集接收的效果,所以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其分集支路只有2 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只需一根天线,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接收效果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的信号功率损失。分集增益依赖于天线间不相关特性的好坏,通过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天线位置间的分离来实现空间分集。

而且若采用交叉极化天线,同样需要满足这种隔离度要求。对于极化分集的双极化天线来说,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的正交性是决定微波信号上行链路分集增益的主要因素。该分集增益依赖于双极化天线中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是否在相同的覆盖区域内提供了相同的信号场强。两个交叉极化辐射源要求具有很好的正交特性,并且在整个120“扇区及切换重叠区内保持很好的水平跟踪特性,代替空间分集天线所取得的覆盖效果。为了获得好的覆盖效果,要求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均具有高的交叉极化分辨率。双极化天线在整个扇区范围内的正交特性,即两个分集接收天线端口信号的不相关性,决定了双极化天线总的分集效果。为了在双极化天线的两个分集接收端口获得较好的信号不相关特性,两个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通常要求达到30dB以上。

四、发射分集

概念:利用线性系统的互易性,将在体积和复杂度严重受限的移动台上难以实现的分集接收技术,搬至基站发射端来实现。、

4.1 开环方式(空时分组码):

发射端不需要知道信道信息

无反馈回路,典型的空间发射分集

4.2 闭环方式(利用信道状态信息):

(1)发射端需要知道信道信息

(2)利用上行信道从移动台向基站及时报告信道信息,用于发射加权。

(3)闭环发射分集信号在接收端的平均SINR是开环发射分集信号在接收端的平均SINR 的两倍

方式一:只对发射天线的相位进行调整,不对发射天线的幅度进行调整

方式二:既对发射天线的相位进行调整,也对发射天线的幅度进行调整

闭环发射分集发射端

闭环发射分集接收端

五、信号的合并(接收分集)

5.1最大比合并

在接收端由多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在接受端各个不相关的分集支路经过相位校正,并按适当的可变增益加权再相加后送入检测器进行相干检测。在做的时候可以设定第i个支路的可变增益加权系数为该分集之路的信号幅度与噪声功率之比。

最大比合并方案在收端只需对接收信号做线性处理,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即可还原出发端的原始信息。其译码过程简单、易实现。合并增益与分集支路数N 成正比。

5.2等增益合并

等增益合并原理——等增益合并也称为相位均衡,仅仅对信道的相位偏移进行校正而幅度不做校正。等增益合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最佳合并方式,只有假设每一路信号的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在信噪比最大化的意义上,它才是最佳的。它输出的结果是各路信号幅值的叠加。对CDMA系统,它维持了接收信号中各用户信号间的正交性状态,即认可衰落在各个通道间造成的差异,也不影响系统的信噪比。当在某些系统中对接收信号的幅度测量不便时选用EGC。

当N (分集重数)较大时,等增益合并与最大比值合并后相差不多,约仅差1dB 左右。等增益合并实现比较简单,其设备也简单。

5.3选择式合并

选择式合并系统——采用选择式合并技术时, N 个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先送入选择逻辑,选择逻辑再从N 个接收信号中选择具有最高基带信噪比的基带信号作为输出。每增加一条分集支路,对选择式分集输出信噪比的贡献仅为总分集支路数的倒数倍。

5.4性能比较

分集技术-合并方式性能比较

这里比较的主要是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选择式合并三种方式。

三种合并方式性能比较

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合并方式中,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最好,选择式合并的性能最差。当N较大时,等增益合并的合并增益接近于最大比值合并的合并增益。

教育技术学理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工具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本质是科学知识或其它系统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类型1.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2.智能形态的技术(观念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二讲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3)表现媒体。(4)存储媒体。(5)传输媒体。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1)文本素材。常见格式为doc、txt、rtf等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材料。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钟播放24帧到30帧就能够产生平滑连续的画面效果。5)动画素材。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通常8帧/秒以上),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感觉,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 第三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直观教学(17世纪-19世纪末)夸美纽斯《世界图解》,直观形象;(2)视觉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本,利用视觉材料作辅助,以使学习经验较为具体化 (3)视听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技术史有声电影、广播、电视、录像等技术。(4)教育传播系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芬恩;(5)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第四讲没有 第五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课分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等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三大原理。(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如何教”的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基于行为训练的教学1.示范-模仿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程序:(1)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迁移。2.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 a小步子原则: b积极反应原则: c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e低错误率原则: 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 1.加涅“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2)明确学习目标. (3)回忆相关旧知。(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2.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预备;(2)呈现;(3)联系;(4)统合; (5)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1.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困难(2)问题(3)假设(4)验证(5)结论2.发现教学法。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 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建筑施工技术 理论

1.流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答:内因:取决于土的性质,当土的孔隙比大、含水量大、粘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均容易产生流砂现象。因此,流砂现象极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和亚粘土中;外因:是地下水在土中渗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当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内排水所形成的水位差较大时,动水压力也愈大,当Gd≥γ(土的浮重)时,就会推动土壤失去稳定,形成流砂现象。 防治措施:①枯水期施工法: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小,就不易产生流砂。②打板桩:将板桩沿基坑打入不透水层或打入坑底面一定深度,可以截住水流或增加渗流长度、改变动水压力方向,从而达到减小动水压力的目的。③水下挖土:即不排水施工,使坑内外的水压相平衡,不致形成动水压力。④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如采用井点降水法使地下水的渗流向下,动水压力方向也朝下,防止流砂现象并增加土粒间压力。⑤抢挖并抛大石块法:分段抢挖土方,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在挖至标高后立即铺竹、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将流砂压住。此法适用于治理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6.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灌注桩法。在基坑周围灌注一道钢筋混凝土的连续墙或圆形桩,以承重,挡水,截水从而防止流砂现象。 2.常用的土方施工机械有哪些?试述其工作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推土机施工:推土机操纵灵活、运转方便、所需工作面小、行驶速度快,能爬300左右的坡,适用于场地平整、开挖深度1.5m左右的基坑、移挖作填、填筑堤坝、回填基坑和基槽土方、为铲运机助铲、为挖掘机清理集中余土和创造工作面,修路开道、牵引其它无动力施工机械,大马力推土机还可犁松坚岩。铲运机施工:铲运机操纵简单、运转方便、行驶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是能独立完成铲土、运土、卸土、填筑、压实等全部土方施工工序的施工机械。适用于坡度为200 以内的大面积场地平整、大型基坑开挖、填筑路基堤坝。挖掘机施工:挖掘机主要用于挖掘基坑、沟槽、清理和平整场地,更换工作装置后还可进行装卸、起重、打桩等其它作业,能一机多用,工效高、经济效果好,是工程建设中的常用机械。按工作装置分为正铲、反铲、抓铲、拉铲。其它土方施工机械:⑴装载机: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与砂石类散装物料,也可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⑵平地机:利用刮刀平整地面的土方机械。刮刀装在机械前后轮轴之间,能升降、倾斜、回转和外伸。动作灵活准确,操纵方便,平整场地有较高的精度,广泛用于公路、机场等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大型基坑整体开挖以正铲为主;小型基坑及管沟开挖以反铲为主。) 3.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含水量的影响:当含水量较小时,土质疏松,水少气多,水膜作用不明显,土粒不易发生相对位移,压实效果差;当含水量过大时,压实功能的部分被水抵消,压实效果降低;当土壤在最佳含水量时,能获得最大密实度。2.压实功能的影响:实际施工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及压实密度要求和压实机械决定压实遍数,当土偏干时可加大压实功能,对松土先轻碾再重碾可获得较好效果。3.铺土厚度的影响:铺土过厚,土体所受压实作用力小于土体本身粘结力和摩擦力,土粒不易相互移动,无论压多少遍,填方不被压实。4.土质的影响:土质不同,其干密度和含水量就不同,因此施工时应根据不同土质分别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泥浆护壁的原理? 答:泥浆在桩孔内孔壁上形成泥皮,将土壁上孔隙填渗密实,避免孔内壁漏水,保持护筒内水压稳定;泥浆比重大,加大孔内水压力,可以稳固土壁,防止塌孔。泥浆有一定的粘度,通过循环泥浆可将切削碎的泥石渣屑悬浮后排出,起到携砂,排土的作用。同时,泥浆还可以对钻头有冷却和润滑的作用。 5.砖砌体的质量要求? 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6.钢筋的连接:绑扎,焊接,机械连接。钢筋焊接:1.电弧焊:电弧焊在现浇结构中的钢筋接长、装配式结构中的钢筋接头、钢筋与钢板的焊接中应用广泛。2.电渣压力焊:多用于施工现场竖向或斜向钢筋的焊接接长,如柱子中钢筋连接。3.闪光对焊:必须提前焊接然后放置对应位置或实验室中。4.点焊:利用焊机进行交叉钢筋的焊接,钢筋骨架成型应优先采用点焊。5.气压焊:利用氧气和乙炔气,适用于各种位置钢筋焊接但对焊工要求严,焊前对钢筋端面处理要求高。 7.钢筋下料长度计算。课本P129。 8.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模板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 答:1.要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及相互间位置的正确性。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符合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工艺要求。4.接缝严密,不漏浆。 9.对柱子,墙等竖向构件,在施工时首先浇一层水泥砂浆,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梁的侧模板应盖在底模的外面,次梁的模板不应伸到主梁板的开口里面,亮的模板亦不应伸到柱模板的开口里面,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口均不得遗漏;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模板,必须按设计要求起拱,模板安装好后应卡紧撑牢,不得发生不允许的下沉与变形,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与答案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2. 静态视觉图像中,(B)结构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A. 横线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斜线结构 D. 曲线结构 满分:5 分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D)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满分:5 分 4.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和(B)的技术。 A. 精神形态 B. 智能形态 C. 神化形态 D. 物质形态 满分:5 分 5.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D)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满分:5 分 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D)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满分:5 分 7.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D)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满分:5 分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B)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C)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10.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C)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11. 支架式学习是指(B)

SDN与NFV技术介绍

ABCD 1、BGP协议的MED属性使用范围是什么?B A.AS内部 B.AS之间 2、如果下一跳地址为 1.1.1.1,下列默认路由配置正确的是(A)。 A.iproute0.0.0.00.0.0.01.1.1.1 B.iproute0.0.0.01.1.1.10.0.0.0 C.iproute1.1.1.10.0.0 .00.0.0.0 D.iproute,1.1.1.10.0.0.01.1.1.1 3、二层交换机的所有接口在一个(),路由器每一个接口是一个(B)。 A.冲突域,广播域 B.广播域,广播域 C.冲突域,冲突域 D.以上都不对 1、EVPN(EthernetVPN)即MP-BGPEVPN,其基本功能()ABCD A.EVPN可以实现VXLAN隧道的自动建立 B.EVPN可以传递租户间的主机MAC信息 C.EVPN可以传递租户间的主机ARP信息 D.利用VXLAN作为数据的转发面实现流量的转发2、OSPF是一个二层体系的路由协议,由骨干区域和分支区域构成,要求分支区域必须与骨干 区域相连,如果不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的网络如何解决网络连接。(CD) A.桥接技术 B.路由技术 C.虚链路技术 D.隧道技术 1、内存软件虚拟化GVA->GPA->HVA->HPA,两两之间前者到后者是由(B)完成的。 A.前两步 Host机的系统页表完成,中间两步由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后面两步则由虚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B.前两步由虚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中间两步由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后面两步则由Host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C.前两步由 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中间两步由虚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后面两步则由Host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D.前两步由VMM定义的映射表完成,中间两步Host机的系统页表完成,后面两步则由虚拟机的系统 页表完成 2、SRIOV与OVS谁的转发性能高B A.OVS B.SRIOV C.一样 D.分场景,不一定 3、MANO中主要用于虚拟资源管理的是(A) A.VIM B.NFVO C.VNFM D.NFVI 1、针对虚拟化网元的管理,NFVO+将()功能纳入进来AB A.FACAPS管理 B.NFVO C.VIM D.VNF 2、虚拟化的优势有()ABC A.降低运营成本 B.提高应用兼容性 C.动态调度资源 D.资源独立 1、对于RIP协议最大的cost为()跳。B A.10 B.15 C.20 D.25

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 任何技术的实施都可能取得经济效果,即技术经济效果。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和发展遵循以下原理。 1、技术经济矛盾统一原理 (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 (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 (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 2、经济效果原理 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 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 = 效益经济效果费用损失 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 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 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 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 3、经济增量原理 在经济活动中,技术经济效果总是有增量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增量效果

与投入的多少有三种关系: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减;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递增,后递减。因此,任何技术的投入要求适度,不是越多越好。 4、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和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当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必定要放弃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逾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 机会成本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 5、时间效应原理 技术经济效果和时间的关联如下: (1)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相同数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近期的总比远期的大得多,因为有时间价值。 时间效应原理是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6、合力替代原理 任何技术方案都是由六种要素合力组成的,合力是指人力(劳动人员)、物力(能源、原材料)、财力(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运力(运输量、运输周转量)、自然力(水、土地、矿产、生物资源)和时力(时间)。不同技术方案归根到底是由于六大合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技术经济效果大小随合力变化而变化。六大合力可以互相替代,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这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6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6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溜槽施工技术 01、技术原理 大体积底板位于基坑底部,混凝土从基坑边沿向下输送,泵送施工是最常见的混凝土底板浇筑方法。对于超大体积的底板,当需要大方量浇筑时,则需要布置多台混凝土泵。例如:北京央视大楼的大体积底板施工同时使 用了20台拖泵和2台汽车泵,上海中心的大体积底板施工同时使用了12台汽车泵、4台拖泵和2台车载泵。缺点:这需要很大的施工场地,用以 安放混凝土泵,并停放混凝土罐车。对于通常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的超高层建筑工程,由于其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造成了很大的施工困难。另外,泵送混凝土对混凝土性能要求比较高,要求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特别是压力沁水率要符合要求,否则极易引起堵管现象,对骨料粒径和级配也有很高要求。泵送混凝土的施工速度也有很大限制,单泵通常只能达到 30m3/h。 溜槽是从基坑边到底部架设的具有一定斜度的槽,混凝土在槽内靠自重流淌,输送到底板浇筑工作面。利用溜槽输送混凝土是一种快速浇筑法,混 凝土浇筑速率可大于300~500m3/h。 溜槽施工的优点: (1)溜槽浇筑混凝土属于非泵送范畴,可以大大调低混凝土坍落度,减少单位用水量,避免混凝土干缩现象。(2)采用溜槽浇筑混凝土,更有利于夏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散热,降低入模温度及水化热。(3)溜槽浇筑混凝 土能避免常规施工泵管堵塞现象发生,工效更高,可保证大体量混凝土连续浇筑。 溜槽施工适用范围:

(1)基坑有一定深度,溜槽搭设长度L为基坑深度H的2.5~3.5倍,该范围内的底板混凝土可利用溜槽有效覆盖。(2)底板厚度达到1m以上,面积大,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约1万m3。溜槽为混凝土浇筑提供的临时施工措施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架体需进行拆除,如果浇筑方量较少,采用溜槽相对费用较高。(3)基坑顶部有场地设置卸料口,且混凝土罐车可以停放。 02 设计要点 溜槽的平面布置需同时满足混凝土罐车的快速卸料、浇筑面覆盖整个底板(局部边角可以通过地泵收面)、相邻下料点间的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等条件,具体如下: (1)主溜槽数量设置: 主溜槽数量的设置与底板面积、混凝土浇筑方量、基坑顶部场地均有关系,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受 早晚高峰期限制,可根据每个溜槽按照平均400m3/h进行浇筑,可以测算出需要的溜槽数量。 (2)溜槽方向及间距: 溜槽设置保证基坑底部卸料点间距大于15m,保证基坑顶部每个卸料点位置有两辆混凝土罐车等候;基坑内下料点间距宜为12~18m,充分考虑混凝土在底板内流动性以及工人振捣操作面的需要。 (3)分支溜槽及串筒设置: 在满足浇筑时间限制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分支溜槽及串筒扩大溜槽的覆盖范围。 溜槽的搭设保证混凝土输送与管理人员检查的人行通道需要。溜槽宽度的选取满足混凝土罐车下料宽度及操作要求,溜槽沿线设置人行通道,为保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及原理

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及原理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桥的问世时梁式桥梁的跨度飞速增长。在当前全世界的 桥梁中,有70%以上都采用了预应力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桥梁中的地位已经非常的重要。本文就预应力施工工艺作简要说明。 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缓解混凝土先天上对抗拉力不足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制作梁、地板以及常规钢筋混凝土难以建造的大垮距的桥梁。预应力混凝土利用钢索(通常是高抗张力钢索或者是杆件)来提供两端的压力去抵抗和抵消由弯距产生在混凝土部份拉力,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则是把钢筋直接置入浇筑了的混凝土之中。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和高强度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抗裂能力强、抗渗性能好、刚度大、强度高、抗剪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好的特点,对节约钢材(可节约钢材40%~50%、混凝土20%~40%)、减小结构截面尺寸、降低结构自重、防止开裂和减少挠度都十分有效,可以使结构设计得更为经济、轻巧与美观。 基本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人们对预应力原理的应用却由来已久。也有利于恢复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如中国古代的工匠早就运用预应力的原理来制作木桶。木桶的环向预压应力通过套紧竹箍的方法产生。只要水对桶壁产生的环向拉应力不超过环向预压应力,则桶壁木板之间将始终保持受压的紧密状态,预压应力通过两端锚具传给构件混凝土。木桶就不会开裂和漏水。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虽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预应力筋可先穿入套管也可以后穿。通过对预期受拉的部位施加预压应力的方法,就能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弱点,达到利用预压应力建成不开裂的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基本原理 (a)预应力作用;(b)使用荷载作用;(c)预应力和荷载共同作用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复习进程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其参考答案 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弹性:指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其大小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hsyjjy 2004-11-20 下午 07:27:52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他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他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 我们知道,大众传媒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迅速、广泛”。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播过程,因此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他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他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现在一般将传播看做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传播过程 一般把教育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来描述: 1.传播的准备:目的、对象等的确定、提出系列传播任务、进行教育传播决策。教育传播的对象群是确定的,但是存在着多样性和动态性,因此应有预测性分析研究。 2.教育传播的实施:信息的开发、收集、加工、发送等。 3.教育传播作用于学生心理:教育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感觉通道中消化和筛选,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或行为出现反应。

4.教育传播的调整:根据传播效果的分析,及时调整传播进程或进行补救。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 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之为教育传播媒体,他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中介物。人们把他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他们在教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为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于是我们得到如图1所示的教育传播系统四元模型。实际上,四元模型是由三元模型的衍化,因为我们把学习材料看做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这四个组元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图1 教育传播系统 (三)教育传播模式 20世纪40年代,数学家香农提出了一个关于通信过程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最初是单向直线式的,不久,他与韦弗合作改进了模型,添加了反馈系统(图2),此模型后来被称为香农-韦弗模式,在技术中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任友群_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的方法、实践与理论的再思考

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的 方法、实践与理论的再思考
任友群 2010年10月16日 yqren@https://www.doczj.com/doc/d75019839.html,
1

一、以科学的、实证的方法指导研究; 二、以技术设计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和装 备发展; 三、逐步规范地构建理论体系。
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本质上应该和教育学一样以 “教育的科学研究”作为自己在方法上的终极追求。
因为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至少在现阶段, 教育技术学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囊括至教育学领域之中。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开放而多维的。
由于教育学归根结底研究的是人的学习与发展活动,而人的活动 是整体的、多层次的 。 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急剧加快,几乎所有重大 的教育问题都只能通过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 案。 我们似乎不应该对教育技术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开放性过于紧张, 而应该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其他学科的或者新兴的研究方法,并使之 能够为我所用。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二: 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强调。
在追求“教育的科学研究”的众多努力中,实证研究是能够运用比 较严格的、系统的、客观的程序来获得可靠的、有效的信息与知识的 方法。
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2年出版的《教育的科学研究》一书中的六条原则: 提出有意义并能通过实证来研究的问题; 将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 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 进行有条理的、明确的逻辑推理; 实施重复验证和研究推广; 发表研究结果,鼓励专业人士的审查与评论。
5

SDN与NFV技术介绍上课讲义

S D N与N F V技术介绍

单选题: 1.BGP协议的Community属性作用是什么? (A) A. 灵活标记路由 B. 记录AS路径信息 2.用户PC访问某域名时,进行域名解析的第一步是( A ) A. 查找本地的host文件和浏览器缓存 B. 向递归服务进行查询 C. 递归服务器会向根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 D. 递归服务器继续查询顶级域服务器 3.在OSPF协议中其他分支区域与骨干区域相连的路由器叫( B )。 A.内部路由器 B. 区域边界路由器 C. 自制系统边界路由器 D. 骨干路由器 4.内存软件虚拟化GVA -> GPA -> HVA -> HPA,两两之间前者到后者是由 ( B )完成的。 A.前两步Host 机的系统页表完成,中间两步由 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后 面两步则由虚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B. 前 两步由虚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中间两步由 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后面两 步则由 Host 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C. 前两步 由 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中间两步由虚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后面两步则 由 Host 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D. 前两步由 VMM 定义的映射表完成,中间两步Host机的系统页表完成,后面两步则由虚 拟机的系统页表完成

5.MANO中主要用于虚拟化网络生命周期及资源调度管理的是( B ) A. VIM B. NFVO C. VNFM D. NFVI 6.以下对于NFVO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全局资源视图,全局资源调度 B. 网络服务、虚链路 C. 网络拓扑 管理 D. NFV管理和调度 7.()需要手工配置路由条目,不能感知网络的情况。( A ) A. 静态路由 B. 动态路 由 C. 默认路由 D. 混合路由 8. 防火墙是在()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组硬件和软件系统。( B ) A. 单个网络内 B. 两个 网络之间 C. 单个VLAN内 D. 都不对 9.()划分VLAN,用户物理位置移动,VLAN不必重新配置。( B ) A. 根据端口 B. 根据 MAC地址 C. 根据网络层 D. IP组播 10.要使端口组到达其他VLAN上的端口组,必须将VLAN ID设置为( B ) A. 80 B. 4095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艺过程及技术特点: 1 快速成型介绍 RP技术简介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又叫快速成形技术,(简称RP技术); 英文: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技术),或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EING,简称RPM。 快速成型(RP)技术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是为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的一项关键共性技术, 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RP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类似于数学上的积分过程。形象地讲,快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 RP技术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它可以在无需准备任何模具、刀具和工装卡具的情况下,直接接受产品设计(CAD)数据,快速制造出新产品的样件、模具或模型。因此,RP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由传统的"去除法"到今天的"增长法",由有模制造到无模制造,这就是RP技术对制造

业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2、它具体是如何成形出来的呢? 形象地比喻:快速成形系统相当于一台"立体打印机"。 快速成型属于离散/堆积成型。它从成型原理上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维模型,即将计算机上制作的零件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并存储,对其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各层截面的二维轮廓信息,按照这些轮廓信息自动生成加工路径,由成型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选择性地固化或切割一层层的成型材料,形成各个截面轮廓薄片,并逐步顺序叠加成三维坯件.然后进行坯件的后处理,形成零件。 快速成型的工艺过程具体如下: l )产品三维模型的构建。由于 RP 系统是由三维 CAD 模型直接驱动,因此首先要构建所加工工件的三维CAD 模型。该三维CAD模型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ro/E , I-DEAS , Solid Works , UG 等)直接构建,也可以将已有产品的二维图样进行转换而形成三维模型,或对产品实体进行激光扫描、 CT 断层扫描,得到点云数据,然后利用反求工程的方法来构造三维模型。 2 )三维模型的近似处理。由于产品往往有一些不规则的自由曲面,加工前要对模型进行近似处理,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由于STL格式文件格式简单、实用,目前已经成为快速成型领域的准标准

教育技术学专业读书笔记

总结报告 一、读书笔记(巩固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万明高著读书笔记: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的演变过程: a.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的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学与教的过程的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的。 b.AECT1970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用系统化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支持供给和利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 c.英国Mac.Kenzie和Eraut1971 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的系统化研究。 d.AECT1972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以利于人类的学习。 e.AECT1994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翻译一: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翻译二: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f.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 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g.AECT2008定义 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我对以上的定义中选了几个我认为典型的定义做了比较如下:

SDN与NFV技术介绍考试题

BGP协议的local preference属性使用范围是什么? FLOW table 软件定义: 802.1: 以下属于块存储: 关于标准列表: Openstack和VMWare都可以作为VIM,() OpenStack是由控制节点,计算节点,网络节点,存储节点四大部分组成: OpenStack系统的部署架构

网络虚拟化功能最小单元是多少个: 内存软件: 新型电信设备采用( ) 实现软硬件分离,电信网元功能将以软件形式承载在统一资源池上形成电信云。 如果下一-跳地址为1.1.1.1 ,下列默认路由配置正确的是( ) 。 中国移动的SDN混合组网方案,虚拟化部分采用( ) 作为SDN接入,非虚拟化部分采用( ) 作为SDN接入。 SDN数据中心采用( ) 四层架构,实现多租户业务自动化开通、部署能力。

内存软件虚拟化GVA-> GPA-> HVA-> HPA,两两之间前者到后者是由( )完成的。 下列虚拟化技术属于半虚拟化技术的是( ) 要求高性能的应用,如数据库需要高IO , 一般使用( ) 存储技术。 MANO由哪几部分组成 NFV具备的特征有哪些 ( )划分VLAN ,用户物理位置移动,VLAN不必重新配置。 NAT地址转换在出方向.上转换IP报文头中的( )。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路由器的路由的过程有( )。 要使端口组到达其他VLAN上的端口组,必须将VLAN ID设置为() qemu-kvm是QEMU和KVM的结合,指用户态()模拟器+内核态()模块所构成的一套完整的虚拟化平台 hypervisor-种运行在(0的中间层软件可以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共享一套基础物理硬件 通过vMotion迁移包含几个阶段

建筑施工技术

高纲098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895 建筑施工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一般规律,各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和工艺过程,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工程建设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及毕业后从事工程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教学内容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述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工程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工艺原理和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掌握拟定施工方案的基本方法,并能对各种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分析。 2.了解我国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政策,对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有所了解。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多,其前修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测量、建筑机械、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原理、方面和应用技术。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后续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地介绍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学习要求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实践性强,而且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应用所学施工技术知识来解决实践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本课程的技术发展及现状; 2、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土方工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土方工程的施工、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和调配、土方工程质量标准与安全技术以及爆破工程。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土方工程施工的施工特点及土的性质;能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能正确选用土方开挖时边坡的支护方法;能根据土方工程施工条件正确选择降水、排水方法;能正确选择土方施工机械,正确选择地基回填土的填方土料及填筑压实方法;分析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掌握填土压实质量的检查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土方工程质量标准与安全技术,爆破工程原理、方法及安全措施。 2、掌握:正确理解边坡条件、支护方案对土方工程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施工排降水的设计理论。 3、熟练掌握:土的工程性质对施工的影响,土方边坡,施工排降水,土方的填筑和压实,基坑(槽)的土方量计算,土壁支护方案,土方机械选择;了解土的性质、场地平整与土方调配。 第二章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的类型、施工工艺及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适用范围、施工要点和质量检查;掌握浅埋式基础的施工要点;理解桩基础的施工工艺、质量要求,掌握桩基础的质量验收标准及检测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地基处理及加固与桩基础的质量验收标准。 2、掌握:预制静压桩、钻孔灌注桩的适用特点及正确选择,准确理解关键工序的重要作用。 3、熟练掌握:地基处理及加固的方法;基础类型;预制静压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施工原理,准确理解各工艺过程对工程质量的作用及要求。 第三章 砌筑工程 (一)课程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