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5
r1023678
分类号
UDC密级
单位代码10094
诃4£;;;手苗天学
硕士学位论文
(同等学力)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关系研究
弓兰秀
指导教师姓名:白晋荣副教授
专业名称:基础心理学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二oO六年9月8日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
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自尊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
系统中的情感成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人格
对建立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作用。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消极情感和行为(如焦
虑、抑郁、问题行为等)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对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以河北省某高校大一、大二67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家庭环境量表中文
版(FES.CV)、总体幸福感量表(SWB)、自尊调查表(SEI)和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
tf表为测查工具。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环境、主观幸福感、自尊在人121统计学变量上的
j异以及家庭环境对主观幸福感、自尊的影响作用两个问题。一方面充实该领域的研究
容,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1、家庭环境因予中的知识性因子在是否独生、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
::职业、母亲职业、经济收入、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娱乐性因子在父亲文化程度、母
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经济收入、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成功性因子在是
否独生上差异显著;控制性因子在是否单亲上差异显著;亲密性、情感表达、组织性在
母亲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
2、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专业、是否独生、是否单亲、
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经济收入、所在区域上没有显著差异。
3、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独立性、道德宗教性、
组织性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矛盾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亲密性、
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成功性因子与自尊有显著
正相关,矛盾性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与自尊有极显著JE相关。
4、亲密性、独立性、娱乐性三个变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亲密性、矛
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对自尊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尊:
家庭环境Abstract
Subjectivewell-beingisaintegratedappraisaloflife—satisfactionandself-emotionstates,anditisaveryimportantintegratedpsychologicalindexofmeasuringself-lifequalitiesSelf-esteemisakindofemotionalexperienceaboutself-worthandself-competence,which
belongstotheemotionalcomponentsofself-systemwit}IsignificanceofappraisementAsthe
positivepsychologysprings,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effectofpositiveemotionalexperienceandpositivepersonalityondevelopinghi班qualitysocietyandself-life.Muchofpreviousresearchesrestrictedinnegativeemotionsandproblems(eganxiety、
depression、problembehavioreta1.)andthefactorsthatmaycausethesephenomena,butresearchesonpositiveemotionalexperiencesandpersonalitiesarerelativelyfew
Thisresearchtake675collegestudentsfromacollegeofHebeiprovinceasparticipantsandusesFES—CV、SWB、SEIasmeasuringtools.Theobjectofthisresearchistoprobein
boththedifferencesoffamilyenvironment、subjectivewell-beingandself-esteeminthe
demographicalvariablesandtheinfluenceoffamilyenvironmentonthesubjectivewell-beingandself-esteem.Ononeside,itenrichestheresearchint11isfield,ontheotherside,it
providessomeadvicetothe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
1Theintellectualandculturalfactorh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onlychildand
non-onlychild、thefathers’andmothers’intellectuallevel、thefathers’andmothers’
vocations、familyincomeandlocation:Theachievementfactorh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onlychildandnon-onlychild;Thecontrollingfactorhas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onlyparentandnon-onlyparent;thecohesion、expressiveness、organizationfactorshavea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mothers’intellectuallevel.
2SuNeetivewell-beingandself-esteemhaveasignificantdifferenceingender.butnotin
grade,profession,whetheronlychildandnon—onlychild,whethersingleparentornot,theparents’intellectuallevel,theparents’vocation,income,andregion3Thecohesion、expressiveness、intellectualandculturalfactor、active·recreationalfactor、
moralandreligiousemphasisandorganizationhave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k;nswithsubjectivewell—being,buttheconflicthasasi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swithsu,hjective
well-beingThecohesion、expressiveness、independence、jntellectualandcultured
factor、active-recreationalfactor、moral—religiousemphasis、organizationandachievementfactorhaveasignificantpositiverelationswithself-esteem,buttheconflicthasasignificant
negativecorrelation、Ⅳitllself-esteem.Subjectivewell—beingandself-esteemhave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
4Thecohesion、independenceandactive—recreationalfactorcansignificantlypredictthesubjectivewell-beingThecohesion、conflict、independence、intellectual—culturalfactorandactive-recreationalfactorsignificantlypredictself-esteem.
Keyword:coHege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self-esteem:familyenvironment
iIl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关系
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
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乡汐秀
w稿年”月泐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确认书
学生弓兰秀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主观幸福感、自尊
的关系研究》,是在本人的指导下,由其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该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
眇绛f/月弘日1研究综述
1.1幸福感研究状况
1.1.1幸福感的概念与结构
在心理学上,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
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往的研究大多限于对幸福
的定性描述,直到1967年Wilson对幸福的研究上升到了理论水平。他对个体在幸福来
源上的差异提出了两点假设:(1)需要的及时满足能够产生快乐、幸福,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不快:(2)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满足感,有赖于个人的适应或期望水平,而个人的适应或期望水平又受过去经验、与他人的比较、价值观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Wilson(1967)的这一假设极大地推动了对幸福领域以后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有关幸福感的文献便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根据Diener(1984)报道,1968年至1993年共发表了
600多篇相关论文【11,主观幸福感从80年代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之后,便涌现了大量
的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用“主观幸福感”、“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做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结果表明从199铲—_2006年共有631篇相关文献。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从生活质量角度,一是从心理
健康角度【2】。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力图找到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
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而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力图找到一种对人们健康
状况进行评价的标准。而事实上这两种取向的总的目标是一致的。
综合上述两种取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国外学者Diener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
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第二,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
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第三,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11。
主观幸福感由三今不同的维度组成,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认知水平。虽然这三
个维度存在共同变化的倾向,但有时变化又可能不一致。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相对独立,其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个人在积极情感上的得分并非必然预示出他在消极情感上的得
分,反之亦然。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作为认知因素,是更有效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