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25、伯牙绝弦(绝:断绝)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鼓:弹。

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一样。

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广大。

译: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之:伯牙心中所想到的。

译: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

复:再,又。绝:断绝

译: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

再弹琴。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意浅解】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 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意浅解】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 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 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意浅解】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

六年级文言文知识汇总

同通假字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山市》) “乌”通“无”,没有。 古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2、走 古义:“跑”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及答案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教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1.预习提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21 文言文二则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⑧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乃厚赂发之。 (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④鬻(yù ⑦逆旅:客栈。⑧遽(jù):立刻,匆忙。⑨曼声:拖长声调。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 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1.C 2.善于,擅长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3.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十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 4.示例:弦外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等。

画鱼捉獭(tǎ)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ěi dé)。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 cháng)也。” (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魏晋南北朝卷》)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 (2)帝甚嘉.之。() A.夸奖 B.欢乐 C.善,美 (3)臣未尝.执笔。() 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 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é cháng 2.(1)C (2)A (3)B 3.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 4.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 (一)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的字。⑥伯阳,即老子,姓李。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⑧奕(yì)世,累世。⑨了了,聪明、懂事。⑩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1.判断画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A.诣门者——登门拜访的人() B.乃通——(看门人)才肯通报() 2.“人以其语语之”句中,“其”指代(),“之”指代(),第一个“语”是()词性,第二个“语”是()词性。 3.结尾处陈韪为什么“大踧踖”?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二)孙权谕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①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②,非复吴下阿蒙③!”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注:博士:古代学官名。②才略:才干见识。③吴下:指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吕蒙。]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精彩片段

《伯牙鼓琴》精彩片段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锺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 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清晰响亮,字正腔圆,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 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 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 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板书:1.借助注释)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板书:2学会变通) 三、范读引路: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 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板书3反复诵读) 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请四人小组朗读。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 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 四、研读交流: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绝弦.()善哉.()洋洋兮.()谓() 2、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志在高山 ....() 善.哉()终身不复鼓.()峨峨 ..()善哉.() 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洋洋 ..兮.若江河()() 3、用“ / ”划分句子的停顿 a)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本文通过的动人故事,赞扬了俞伯牙。 7、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 A.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C.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D.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E.伯牙心里所想的内容,钟子期全部都得到。 F.伯牙所念叨的,钟子期一定能想到。 G.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弹奏出来。 8、钟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9、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10、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11.各句所标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B.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C.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D.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2.读文言文要注意其节奏和韵味,下列朗读停顿最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B、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C、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D、峨峨兮/若泰山/。 1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伯牙善鼓琴()善哉()心怀不善() 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14、成语_________ ___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_______ __ 是______ _的知音,用“”划出 表现二人互为知音的句子。 15、伯牙绝弦的故事,赞扬了( )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世说新语》节选 [注释] 甚:非常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 乃: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 曰: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 (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1、(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 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 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p8-9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日积月累p14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单元p16 第5课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日积月累p3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第三单元 日积月累p50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单元 日积月累p64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p82-83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日积月累p96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p98-99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乎哉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乎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日积月累p108 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臵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1.(1)量(2)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臵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

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30篇

六上课外文言文30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 (苏秦)潦倒而归。妻不下絍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②自刺其股③,血流至足。后卒④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根据《战国策》改写)【注释】①絍(rèn):织布帛的纱缕。②锥(zhuī):一头尖锐,可扎窟窿的工具。③股:大腿。④卒:最后。 11.解释加点字:(2分) (1)引.锥自刺其股()(2)血流至足.()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怎么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得到的人呢? B.怎么有让君王感到高兴却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C.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 D. 哪里有对别人家的主子讲话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 13.苏秦“发愤读书”的具体表现是“”。(2分) 14.苏秦从“潦倒而归”到“佩六国相印”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发?(3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 11.(2分)(1)取过来,拿出(1分) (2)脚(1分) 12.(2分)C 13.(2分)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4.(3分,意近即可) 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 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下定决心,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要怕暂时的失利,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面对生活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要勇于自省,下定决心,发奋图强,百折不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②得不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③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②既:已经③用:采纳 11.对“既得不出,其人以为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部编版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 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1.(1)量(2)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 3.对比,立志。 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1.解释字义。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望驿台【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②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④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⑤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①见:现。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③发:出发。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①新市徐公店:地名。②篱落:篱笆。③径:小路。④阴:树叶茂盛浓密。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释】①陂(bēi):池塘。②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④漪(yī):水波。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⑥腔:曲调。⑦信口:随口。⑧池塘:堤岸。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陋室铭》原文及解释 原文 山不在⑴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⑷是陋室,惟⑸吾德馨⑹。苔痕上⑺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可以调素琴⑽,阅金经⑾。无丝竹⑿之乱耳⒀,无案牍⒁之劳形⒂。南阳⒃诸葛庐⒄,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⒅?”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成为名山。 (3)灵:这里用为动词,成了灵异的水。 (4)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只。 (6)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8)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不加装饰的。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指佛经) (12)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

六年级的上册语文文言文.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文言文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学的加分点,那么有哪些文言文课文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呢?我整理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课文及学习方法,希望对六年级同学有帮助。 课文 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之《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之《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

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之《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之《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之《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之《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六年级上册古文汇总(包含注释及翻译)

《负荆请罪》古文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①口舌而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汪欲争利。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②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之交。 注释: 素:平素,向来徒:只是 以:①凭借②因为驽:比喻人没有才能 颈:脖子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子:古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视:认为俱:共同 贱人:身份卑微的人 翻译: 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占城池作战旷野的

大功劳,而蔺相如本来就是身份卑贱之人,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凭借口舌之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蔺相如的门客感到羞耻。蔺相如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铁杵成针》古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杵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全集汇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文言文两则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启示: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