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 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 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 的怀念。喻守真以为 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 长相思 本意 ,此说有其道 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 绵。真有 人比黄花瘦 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 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 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本文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d72336477.html,/shenhuayulecheng/2.html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案三

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理解诗作主旨,品味诗作意境。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4、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参及其相关资料、课件制作、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板书课题:山居秋暝,齐读一遍课题)。解题。“暝”(ming)

“傍晚、夜色”的意思。“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板书:山水诗) 二、了解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四、知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 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五、析题目,初步感知: 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 明确: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 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诗仙”李白最经典的40首诗,每个人都应该背下来

“诗仙”李白最经典的40首诗,每个人都应该背下来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极富浪漫气息,他的诗歌气魄宏大、想像力丰富,读来,如登仙山。 李白共留下几百首诗歌,其中,有很多传世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依然吟唱不绝。 今天,推荐李白最经典的40首诗歌,首首经典,一起来感受“诗仙”的浪漫与才华。 【五言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长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诗意: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赏析: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以往学习的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学生畅所欲言。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介绍诗人背景。 二、学习词 1.教师介绍什么是词。 2.出示生字认读。 3、检查朗读 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正读音) 指导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三、学习这首词 1、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同学们,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味道来。 (对学生朗读给出评价) 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1.默读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长相思》上半阙,听着听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诗人纳兰了吗?他在哪儿?他在

干什么?(配乐范读上半阙)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2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漫长艰辛的征途?(长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3、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一等侍卫随皇上从北京出发,出山海关去长白山祭祀,初春时节出发,现在已经到了寒冬时节,这期间他们岂止翻过一座山,跨过一道河,他们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这千里迢迢的旅程谁来读给我们听。 4、夜深千帐灯,读到这儿,老师产生了疑问,将士们白天舟车劳顿,疲惫不堪,为什么夜深还不休息? (评价:护卫皇帝,有使命感强。/思乡睡不着,) 5.词的下阕告诉了我们答案。同学们,自由朗读下阙,让我们走进营帐、走近纳兰性德,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风雪交加。) 6、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看到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7、同学们,出现我们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词人。(板书:心系故园) 他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然而他那颗心,却在故园,在家人身上。 8、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配音乐,教师范读)你们看到什么了? 大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纳兰性德。这是在征途中的词作者,让我们把画面切回他的故园,想象一下在他魂牵梦绕的故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你的笔把这幅美景这下来。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他多么希望可以,梦回故园,感受这份温馨、宁静、祥和,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一个大大的“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作文

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作文 诗歌鉴赏:李白《长相思》 长相思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学赏析: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

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啊,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

李白《长相思》有感

李白《长相思》有感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词》,这两首非同时所作,李集中分排在卷三和卷六。但异曲同工的是,这两首诗不仅题目相同,连内容也在似乎相互映唱,仿佛是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之间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一映一和,成为李诗中最温柔的一篇。 第一首先以“长相思,在长安”直白的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思恋的人在长安。然后开始描写环境:“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此处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在动词后用虚词加以补充,起到强调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诗人思之不得,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繁星稀,寒气逼人,秋意越发浓了,这样的相思让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于是诗人只好望着月亮空自长叹。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恋谁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原来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 既有如此刻骨的相思,该怎样去遣怀呢?诗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先用一句浅显的对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氛围中,然后紧接一句“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尽致,且看: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二人相隔天长地远,连魂魄飞来飞去都极为辛苦,何况隔着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相见就更加艰难!原来爱到极至,连做梦都是如此期盼相见,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魂魄也会不辞劳苦的来回飞越。然而,怕只怕“梦魂不到关山难”,因为险阻,梦中的魂魄也越不了关山,使二人不得相见,如此相思,长久下去,岂不让人摧折心肝?于是末一句用“长相思,摧心肝”来结束全篇,让人感觉话已毕而情未尽,胸臆直抒,荡气回肠!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长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

长相思五十首

长相思五十首 1《长相思》 彩蝶飞,柳絮飞,花谢花开翠叶垂。闲萧弄玉吹。痛伤悲,苦伤悲,弱水三千心恋谁。瘦腰风雨摧。2《长相思》画西楼,醉银楼,兰芷香飘绕锦舟。疏风灌寂愁。水轻柔,手心柔,浅笑娇颜含媚羞。枕春思念稠。3《长相思》叹红尘,怨红尘,劳燕分飞万事昏。梧桐夜雨频。闭梨门,锁清门,一盏孤灯空等君。疾风裁紫裙。4《长相思》柳附风,水附风,何处花开比艳红。长廊梦境中。夜朦胧,月朦胧,抱枕斜依春色浓,黛眉藏旧踪。5《长相思》燕缠绵,鸟缠绵,春水悠悠不羡仙。残香绕枕边。左三年,右三年,古柳苍苍蝉影迁。可怜红粉斑。6《长相思》醒也香,梦也香,因爱成痴夜不央。相思比水长。笑飞扬,意飞扬,瘦影蹁跹常吻伤。抚琴思绕梁。7《长相思》翠幌飘,幻影飘,横枕罗衣蝶梦遥,桐花半亩娇。步轻摇,紫裙摇,一曲清音山外飚,断弦谁又调。8《长相思》夜色撩,柳意撩,寒院无人把月邀,柔情似火烧。恨春宵,怨今宵,莫笑伊人憔损腰,抚琴弹寂寥。9《长相思》雨作料,露作料,常煮花魂对月聊,凄凉景莫昭。望廊桥,画廊桥,淡墨残痕鱼信消,怎堪思念辽。10《长相思》夜雨寒,枕也寒,多少柔情缱绻间,西窗月影残。日三

竿,瘦成竿,一梦天涯清泪涟,怅然幽恨漫。11《长相思》 彩蝶缠,岸柳缠,花语无声独自看,春来燕子欢。寄红笺,盼红笺,古渡轻舟何日还,月光披满肩。12《长相思》 晓月悬,老树悬,移步池塘夜色阑,蝉鸣水不闲。倚栏杆,画栏杆,满腹相思如碧泉,问天怜不怜。13《长相思》 画扇眠,落叶眠,帘外秋风吻菊仙,拈花煮酒轩。醉魂牵,手难牵,对镜梳妆谁敢瞒,倦容相看厌。 14《长相思》 露井潺,断水潺,回首梅花映雪山,空庭犹似前。抚心弦,五更弦,一曲琵琶摧裂肝,冷香千里传。15《长相思》落叶飞,大雁飞,愁对西窗冷雨霏,朱颜镜里颓。夜寒饥,酒肠饥,淡饭粗茶谁暖衣,梦舟何所依。16《长相思》笔不停,梦不停,多少柔情泼墨倾,兰心任你评。句含情,字含情,爱恨情仇无永恒,恰如萤火明。17《长相思》等也累,盼也累,秋雨潇潇空冷帏,伊人对镜悲。影难追,梦难追,守候三生心怎违,断魂千里随。18《长相思》 鹊桥仙,鹊桥仙,痴守银河又一年,金风玉露燕。见君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1附答案

5 古诗词三首习题五年级上册(附答案) 基础过关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 shù húpàn wén zhàng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三、下列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城里/见/秋风 B.风/一更,雪/一更 C.京口/瓜洲/一/水间 D.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上“√”,错的画“×”。 1.“欲作家书”中的“书”是“信件”的意思。( ) 2.“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 ) 3.旧时夜间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夹着雪,刮了两个小时。( ) 探究应用

五、理解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 《秋思》纳兰性德宋 《静夜思》张籍清 《长相思》李白唐 七、课文回眸室。 1.三首古诗都表达了______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但表达的方法各异:《______》是写景抒情,《______》是叙事抒情,《______》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______的思想情感。 2.《秋思》一诗写的是______(填季节),作者此时正在________(填地名),见到了________,于是“欲作家书” 八、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______________”既是词的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 2.“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

李白诗歌全集

李白诗歌全集 「远别离」李白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梁甫吟」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zj屼当安之。 「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战城南」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行游且猎篇」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鶬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飞龙引二首」李白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长相思》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 《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

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三首》

诗词赏析:李白《长相思三首》 长相思三首 唐代: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注释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李白长相思三首原文及赏析

李白长相思三首原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的《长相思三首》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长相思三首》李白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⑹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⑺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⑻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⑼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

塞北。 ⑽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⑾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⑿闻余:一作“犹闻”。 ⒀落:一作“尽”。 ⒁湿:一作“点”。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

2019《长相思》词三首课堂教学实录语文

《长相思》词三首课堂教学实录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明】张煌言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 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长相思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这一起上两节课,学三首《长相思》。看于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写课题。)读一读。(生读:《长相思》。) 师:(屏幕出示)“长相思”是词牌名,36字,前后阕各4句。前人多用以写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这段话引自《唐宋词鉴赏词典》。后来我看了好多《长相思》,发现人们果然多用它来写思念之情的。今天要学的这三首《长相思》,不知同学们预习过了吗?谁来读一读第一首?(生很有感情地读:汴水流,泗水流……)

师:真好,听了他的朗读,感觉到这首词的意思他基本上懂了。谁接着读第二首?(生感情朗读:秋山青,秋水明……)真有味道!谁接着读第三首?(生读:一声声,一更更……)师:万俟咏的“万俟”是复姓,字音都变了,要注意。再来一遍。(生读。) 师: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种程度,于老师很满意。下面请同学们参照这三首词的“注释”自己先自学,看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自己读,可以出声音,可以默读。(生读三首词,师个别指导。) 师:大家学得很专心。通过看“注释”,是不是基本上弄懂了这三首词的意思?(生点头。)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们知道汴水和泗水吗?谁说给老师听听? 生:汴水河南,流经徐州。 师:汴水发源于河南。 生:汴水发源于河南,流经徐州;泗水发源于山东,流经徐州。 师:这两条河到徐州就汇合了,它们一起流入运河,然后又经运河瓜洲这个渡口流入长江。现在这两条古老的河早就没有了。 师:“月明人倚楼”,这首词中的“人”指的是谁? 生:指的是这首词中的妇人。 师:对。白居易写的是一位妇人。这个“人”指的是词中的

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创作背景】 《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

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

李白唐诗三首赏析

李白唐诗三首赏析 《望庐山瀑布》年代: 唐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分类标签:山水诗小学 【品评】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 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 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 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年代: 唐作者: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诗词《长相思·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长相思·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长相思·其二》 唐代: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欲素一作:如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断肠一作:肠断) 【韵译】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注释】 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赏析】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节、时间、环境、情绪全出来了。春日的一个黄昏,日色将尽,夜幕降临,花辨上也似乎含着缕缕烟雾,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明如镜、皎如绢,一种淡淡的愁绪让她开始感到闷倦,难以安眠。这样一烘托,一幅温婉细腻的场景率先浮现在了读者面前。 紧接着一副工整的对仗“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古代赵国的妇女善鼓瑟,故称赵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传司马相如曾奏蜀琴来挑逗卓文君。诗人用这两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从字面上来看,赵瑟刚弹过,凤凰状的瑟柱停下来了,又不知不觉的拿起蜀琴,准备开始奏起鸳鸯弦。而凤凰、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种见证!哦,原来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爱人了。 再来看下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极呐喊“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一片如火之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