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中考历史复习全解专题五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3中考历史复习全解专题五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3中考历史复习全解专题五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3中考历史复习全解专题五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2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五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选择题

[2012·南京]右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

意图,图中“①”处应为

A.长安

B.涿郡

C.临安

D.广州

[2012·山东泰安]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的共同影响是

A.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B.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交往

[2012·江苏宿迁]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A.班超B.张骞C.玄奘D.郑和

[2012·深圳]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012·成都]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南方丝绸之路

[2012·广西贵港]西汉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

A.和亲之路 B.丝绸之路C.反击匈奴路线D.出使西域路线

[2012·恩施自治州]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日交往有文字记载始于

A.秦朝B.西汉 C.东汉 D.唐朝

[2012·江苏省连云港]“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

[2012·滨州]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

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012·聊城]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2012·梅州]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12·山东临沂]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2012·江苏省连云港]“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ww w.xkb1 .c om

[2012·烟台]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2012·兰州]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日本

[2012·安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2012·江苏宿迁]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A.尊王攘夷政策B.休生养息政策C.君主专制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2012·兰州]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A.英勇抗金,中君爱国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2012·德州]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X kb1. c om

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2012·盐城]郑和与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远航活动

A.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都途经非洲好望角

C.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

D.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2012·河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

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2·广西贵港]下列关于明朝表述正确的是

A.1368年朱元璋在北京称帝,建立明朝 B.明朝建立后在中央撤行省,废丞相

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美洲 D.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

非选择题

[2012·重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1)(×)(2)(○)(3)(√)(4)(○)(5)(√)

[2012·湖南怀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1分)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4分)

(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分)

(4)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1分)

(1)张骞;

(2)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理即可)

[2012·株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后来,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人民反抗。1812年,他率军入侵俄国,惨败而归。欧洲大陆的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封建国家和英国乘机围攻法国。在1813年秋天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失败。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X k b1. c o m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清军入关后,沙俄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领土,作为其侵略据点。1685年,康熙帝派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俄军被迫投降。但清军撤走后,沙俄又重返雅克萨。1686年,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2年4月10日,因菲律宾军舰欲抓扣我渔民,引发中菲南海对峙。针对这一事件,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一是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让步。二是和谐稳定是中国要维系的大局……。应该说,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处理争议,仍是当前解决黄岩岛问题的最佳路径,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将这种努力进行到最后一刻。……”——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

(1)请回答材料一中“他”是谁?(2分)

(2)根据材料一回答,“他”发动的对外战争性质有何变化并导致了什么结果?(4分)https://www.doczj.com/doc/d18512452.html, (3)根据材料二回答,你如何认识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2分)1689年,清朝与沙俄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

(4)依据材料二、三回答,康熙帝处理领土争端和当前中国政府对待南海争端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4分)

(1)拿破仑(2分)

(2)由反侵略战争演变成了侵略战争。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4分)

(3)捍卫中国主权或维护领土完整的战争(反侵略的战争亦可)(2分)《尼布楚条约》(2分)(4)一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二是直接谈判平等协商。(4分)

[2012·湘潭]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1分)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⑵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1分)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1分)

⑶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1分)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

⑷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⑴祖国边疆(海疆)安宁(1分)抗击倭寇(其它答案如与俞大猷配合,荡平沿海地区的倭寇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计分,共2分)

⑵荷兰(1分)澎湖巡检司(1分)

⑶沙俄或俄国(1分)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如只答签署《尼布楚条约》计1分。共2分)

⑷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计分,2分)

[2012·岳阳]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开辟的、连接亚欧大陆的陆上通道是什么?请你列举两例当时通过这通道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或手工业品。(4分)

(2)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盛况空前。日本先后13次派往唐朝访问、学习的使团名称是什么?中日友好交往对日本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起了推动作用?(3分)

(3)明朝时,明成祖派谁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对南洋(东南亚一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1)丝绸之路

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任选其中两种)

(2)遣唐使日本大化改新

(3)郑和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2012·岳阳]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引发了国人对海防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二: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关闭了其它对外贸易港口,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海国图志》是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考订、扩编而成的。《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被奉为“海防宝鉴”。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清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

(3)材料三中《海国图志》的编著者是谁?他在该书中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1)表达了他“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2)闭关锁国政策。 在一定程度了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取到了自卫作用。

(3)魏源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或: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用以抵御外国的侵略。

[2012·泰州]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7分) 探究一 奇异的悲歌

明朝时期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语)。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紧闭国门……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更深的危机,清帝国终于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1)“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2分)

探究二 奋进的乐章

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2)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行?(2分)

探究三 激荡的交响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3)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

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年 份

项 目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624 20 370 102 398 421 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43 1 826 7 073 28 762

(4)综合上述探究,你如何认识“对外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分)

(1)闭关锁国(1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落后挨打(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1分)。

(2)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0.5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0.5分);改革开放(1分)。(3)加人世界贸易组织(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4)闭关国衰,开放国兴(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12·泰州] 2012年5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黄岩岛事件表示,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停止一切挑衅。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诗句涉及哪两位民族英雄?(2分)

材料二

(2)图片中

的历史人物都曾

英勇抗击外来侵

略,请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表格。(2

分)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林则徐①销烟

邓世昌黄海海战

左宗棠收复②

材料三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此战役有何重要意义?(2分)

材料四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香港问题专程来中国访问。英国坚持过去的条约有效,

并不想归还香港。邓小平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又

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即由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等荒谬说法,均遭到邓小平的严正驳斥。

(4)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坚决维护中国哪一根本利益?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2分)

(1)戚继光(1分);郑成功(1分)。

(2)虎门(1分);新疆(1分)。

(3)台儿庄战役(1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分)。

(4)国家主权(1分);一国两制(1分)。

[2012·滨州]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林则徐邓世昌左宗棠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右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1)商鞅变法;(2分)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1分)

(2)曲辕犁;(1分)筒车。(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分)

(4)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2012·陕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臵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臵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

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

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此以来,完事休

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

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⑴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重用人才。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行政,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明朝(朝代)被废除。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

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藩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

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

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促进发展是个时代的共同主题,各民族对祖国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2012·山西]材料一南洋海禁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生活,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材料二莎士比亚(1564—1616)的作品内涵丰富,洋溢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和时代精神;牛顿(1642—1727)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发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伏尔泰(1694—1778)等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行径,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清初“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3分)

答:表现: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举例: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表现和举例中任意三点均可得3分。

(2)说说“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有哪些?(2分)

答:导致商人和渔民破产;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社会动荡不安。(2分)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

(3)归纳17、18世纪西方取得的成就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答:文学;(1分)科学或自然科学(物理学);(1分)思想(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角、18世纪东方落后、西方进步的原因。(2分)

答:东方:闭关锁国所致。(1分)西方:科学文化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1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X k b1 .c o m

[2012·山西]看图说话

(1)根据右边地图写出丝绸之路或新航路的起止点。(2分)

答:丝绸之

路:起点:

长安(1分)

终点:

大秦(欧洲、

古代罗马)

(1分)

新航路:起

点:西班牙(1分)新课标第一网

终点:古巴、海地(巴哈马群岛、美洲)(1分) 评分说明:答出一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即

可。 (2)张骞通西域和哥伦布远航在作用上有何异.同.?(2分) 答:同: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1分) 异: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等。(1分) 评分说明:答案与上述意思相符即可;不同点答出

任意一点均可。

[2012·济宁]中华民族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

统。但当遭到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会奋起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困境和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不退缩,不屈不挠,直至最终 胜利。

材料一 见右图

1.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决定用武力捍卫领土主权的皇帝是谁?(1分)

康熙或康熙帝、清圣祖、玄烨。

2.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最终同清朝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 《尼布楚条约》或《中俄尼布楚条约》。

材料二 1840年至1901年的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是生了深刻变化。

3.完成下表:(4分)

战争

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战争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部抗战;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本题答案含有两层意思,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这两层基本含义,即可得分。

[2012·恩施自治州]材料解析。(8分)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12年5月13日电,本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了中国,为普京总统6月上旬访华做准备。拉夫罗夫在与杨洁篪外长会谈时表示,俄中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快速发展”。中俄同为世界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撑。

材料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1年10月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了中俄两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友好邻邦。但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上,俄国曾先后入侵过我国。请写出17世纪末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1分)

(2)列举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沙俄侵略中国的史实。(3分)

(3)根据材料二,说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你认为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1分)

(1)《尼布楚条约》。(1分)

(2)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承认阿古柏政权;强占伊犁地区;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评分说明:答对1点得l分,共3分。

(3)①都发生在1 9世纪60年代。②国内背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③方式: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④从改革内容看,都涉及到了土地问题。⑤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⑥客观效果: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⑦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⑧结果:都成功了,但都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且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评分说明:答对1点得l分,共2分。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或《临时约法》;(1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平等、共和的观

念深入国人心中;深切缅怀先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学习和弘扬辛亥志士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强大、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言之成理即可,1分)

[2012·浙江](12分)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

历史时期对外交往状态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道路典型事例

汉朝

对外开放陆路为主丝绸之路

唐朝海陆并举1.玄奘西行印度2.①

宋、元、明前期海路为主1.海上“陶瓷之路”2.②

明中后期、清③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分)

(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

(3)鉴古知今,根据我国古代不同对外政策的后果,谈谈当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4分)(1)①鉴真东渡日本、②郑和下西洋、③闭关自守(6分)

(2)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2分)

(3)对外开放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4分)

[2012·毕节]材料一: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发动了长约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势力—再美化、歪曲、否认侵华战争,隐瞒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参拜靖国神灶,篡改教科书,发表错误言论等。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⑴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列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2分,列举两例)

⑵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2分)

⑶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4分。各列举一例)

⑷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⑸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分)

⑴A.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通好;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等。

⑵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⑶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指挥:李宗仁;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

⑷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

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⑸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此题为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历史阶段特征 一、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十二年间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九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十三年。……在前一个时期,除开始七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两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两次大的挫折。 这十三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远远超过前二十九年的成就,在这期间,也有些小的曲折,但是党总是能够及时纠正偏向,解决问题,取得新的经验。实践证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阅读材料,筛选有效信息,为中国现代史划分阶段,整理出分期框架表。 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8年以后 二、链接中考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材料二: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回答; 1.材料一中“取得胜利是辉煌的”,主要内容是指: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______、______、1950年开始的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的____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2)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________,到1957年超额完成; 1954年9月,___________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由_______________过渡。 2.依据材料二的论点,运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哪些弯路(失误)?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全局性、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是___。 4.依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举事例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对外交往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各列举一事例) 三、依据史实,得出结论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1949---1952年) 材料一: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项目工业产量农业产量粮棉花钢煤 全国总产量 1.1亿吨44.4万吨15.8万吨0.32亿顿50%25%27%49%83%48% 比历史最高 年产量下降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 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 1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 1、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1) 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2) 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③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 2. 手工业 (1) 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 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 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 (1)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宗法制 (1)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汉字 (1) 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2) 商朝时,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 汉字按照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 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 中国画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中考历史备考简明精华笔记 中国古代史1北京人,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2半坡人,黄河流域,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 3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杆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4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随从作战,镇守疆土 5商鞅变法;为了富国强兵,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允许土地私有,鼓励发展个体小农经济,建立县制。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六国。 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货币——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监察地方;统一五铢钱;董仲舒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8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促进我国西部地 区的开发和发展;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9三国鼎立:统一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1)迁都洛阳。(2)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3)用汉政治制、学汉礼。促进民族融合。 11贞观之治:(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免赋税、徭役。 (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 12科举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创进士科;唐朝完善。以才华为标准,相对公平,促进文化发展。 13唐朝与吐蕃: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14遣唐使,日本派人到唐朝交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推动大化改新 15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教,写成《大唐西域记》, 16鉴真东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文化。 17宋代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大城市,城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夜市繁华,最早出现纸币 交子。 18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强化君权; 19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揽大权,速、密、勤;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 20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友好交流。 戚继光抗倭: 21清朝对西藏治理: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22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3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4青铜器:商朝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中国近代史: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南京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影响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完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5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俄、英、德、日等国拼凑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中小学资料】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5 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习题

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 (2016年12题;2011年1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五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举措的影响。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 ——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临时政府是在怎样的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2. 法治是近现代国家治理的发展主流,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并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

(课标通用)甘肃省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五)试题

阶段检测(五) 世界现代史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①章西女王②拿破仑③圣马丁④玻利瓦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英雄;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共同领导了南美民族解放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选C 项。 2.某文件指出:“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上述内容出自( ) A.《宅地法》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因此,答案为B项。 3.某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答案:C 4.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专题

专题复习 专题一:近代化的历程 专题二: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专题三:祖国的统一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专题五:大国崛起的历程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

专题一:近代化的历程 所谓的近代化: 1、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 2、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思想:科学化——新文化运动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器物(科学技术):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清朝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运动,外: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为了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自强”、“求富”。 5、形式: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师夷长技) 6、措施: (1)前期:——“自强” A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B组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C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2)后期——“求富” D开办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结果:没有实现强兵富国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8、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 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经济的工业化)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因此,注定失败。 考点6: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898年) 一、维新派的形成(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2、“公车上书”:1895年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4、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强学会 二、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变法共持续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2、开始的标志:光绪皇帝颁布一系列变法令 3、内容: A、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D、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1、原始社会: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 2、奴隶社会:世袭制(禹传启,家天下) 3、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科举制(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㈠发展历程: 1、萌芽:战国、法家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初步建立: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3、正式建立:秦朝表现:政治上“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 设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 4、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确立儒思的正统地位。 5、完善:隋唐⑴实行“三省六部制”。⑵实行“科举制”(创立:隋炀 帝,进士科。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考诗赋。衰落:明朝八股取士。废除:清朝。影响:改善用人制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6、新发展:宋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 书省,简称“行省”,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7、强化:明清⑴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废中 书省、丞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削藩、迁都北京。⑵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㈡发展总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三:清明统治(封建治世)1、文景之治(西汉):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2、贞观之治:勤政爱民;轻徭薄赋; 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人才和重视纳谏。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4、开元盛世: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5、康乾盛世。 中国古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1、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思想界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 统一。)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第一篇:历史中考复习范文 一、指导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

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原始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氏族的特点之一是() A.按贫富组成 B.按血缘关系组成 C.按性别组成 D.按非血缘关系组成 2. 在陕西发现的与北京人同属猿人时期的古人类是() A.郧县人 B.和县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3.半坡氏族的婚姻形式是() A.族外婚 B.族内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 4.下列文化中,以玉器而闻名的文化是() A.大汶口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5. 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 A.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B.父系氏族社会前期 C.父系氏族社会中期 D.父系氏族社会后期 6. 下述不属于原始宗教观念的是() A.上帝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自然崇拜 二、填空题 1. 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在湖北_____________县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约____________年。 2. 古史传说和文献记载中反映,在我国文明社会前夕,于东部、南部和中原地区分布着三大部落群,分别是东夷、苗蛮和_______________部落群。 3. 考古发现中,代表史前制陶业高峰的是发现于____________文化遗址中的“蛋壳黑陶”。 4. 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 原始社会末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文献记载中被称为“四岳”的_____________。 6. 地处西安市东郊的_____________遗址是保存最完好的仰韶文化遗址。 7. 大约在距今_________左右,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 三.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 1. 我国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遗址为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 2. 原始社会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 四、名词解释 1. 禅让 2. 图腾崇拜 3. 族外婚 六.简答题 1. 略说原始社会组织演进过程中婚姻形态的变化过程。 2. 简述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各自的特点。 1

2018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必备】

2018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 总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必备】 (机密) 时期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

(完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时间轴总复习必备

中考历史复习 时间轴

左宗棠挥师入新疆1876 除伊犁外的新疆回归1878 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1884 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1894.9 公车上书1895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4 商务印书馆成立1897戊戌变法1898年6-9月《明定国是诏》1898年6 京师大学堂开设1898 八国联军入侵1900年6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900年8 《辛丑条约》签订1901中国同盟会成立京张铁路开始建设废除科举制度1905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09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年底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 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 《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1919年6月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 黄埔军校成立1924年大革命时期北伐开始1926年7 国民政府自武汉迁往南京,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 中共八七会议8月7 秋收起义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0 朱毛井岗会师1928年4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0 长征开始1934年10 遵义会议1935年1中央、红一方面军和陕北在吴起镇会师1935年10 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936年10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 中共七大1945年4月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美军在日本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毛泽东发布《对日寇最后一战》1945年8月9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 侵华日军递交投降书1945年9月9驻台日军总督向中国投降1945年10月25 .本茨制成三轮汽车 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 月,巴黎和会,6月,签署《凡尔赛和约》 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1-192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上台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 年9月慕尼黑协定 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 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二战胜利 转折点 年4月苏军进攻柏林 年5月8日德军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抗日战争

专题五抗日战争 201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而每年的9月18日,在沈阳都会敲起警钟,让世人记到中国的“国耻日”。为此,我们回首这段历史。 一、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经过: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会叙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4、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根本原因是要集中力量镇压国内人民革命)。 张学良遵照执行,东北军撤入关内。 5、结果: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6、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7、局部抗战的表现: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③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二)、西安事变 原因(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

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听建议,反而调军围攻红军。 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出发点),主张和平解决(态度)。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问题: 1.中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它是怎样来的吗?请你为大家讲一讲。 2.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九一八事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历史地位?

中考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封战国:()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建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权至高无上; 专秦朝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地方推行(); 制焚书坑儒,加强()。 主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义设立三省六部制 中隋朝开创()用人之权收归中央。 央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发展了隋代开创的()制 集宋太祖通过(“”)的方式解除石守信等武将的兵权; 权北宋实行文治,消除地方分裂因素。 政实施行省制度,中央设(),地方设(); 治元朝中央设(),管辖西藏和少数民族事务; 的 建在中央:朱元璋罢中书省,废宰相制,权分(),设殿阁大学士 立明朝明成祖时设内阁; 与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 加思想上:规定科举考试采用() 强清朝:在中央:雍正时创立()、乾隆时撤消()。 思想上:大兴()。 目的:加强对各地统治。 地西周:分封制办法:周王对贵族“授民授疆土”。诸侯与周王关系为效忠和接受效忠。 方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统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地方。 治秦朝:实行郡县制度,郡守、县令管理地方,都由皇帝任免并听命于皇帝。 与西汉:汉武帝采取了削弱侯国实力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行隋唐:地方上设州、县,隶属于尚书省。 政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措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分别管理地方行政、司法、军事 施三权相互牵制,统于中央)。 (六)、难点互动 1、秦朝和隋朝,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朝代。比较一下,它们还有哪些相同点? (1)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如秦朝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开创了科举制。 (2)都兴建了一项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秦修长城,隋建大运河。 (3)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4)都因统治者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教训。西汉、唐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繁荣局面。

2013年汕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3年汕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考纲要求: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史实。 1.孔子: ⑴历史地位: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②其学说成为封建文 化的正统四想。 ⑵政治上: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③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⑤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⑷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中。 2、百家争鸣: 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 ⑵流派及思想主张: ①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 支持正义战争。 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以“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利用。(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思想主张: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批评孔子在晋国 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思想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出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⑤兵家:代表人物:孙武(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思想主张:“知彼知已,百战 不殆”。 秦王扫六合——秦实现统一、巩固统一 考纲要求: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 二、实现统一 1、统一原因: ①社会基础:局部统一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②经济(主要)商鞅改革后秦国成为最强大国家。 ③主观(个人)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④历史趋势:人们渴望统一。 军事基础:秦灭六国关键战役:长平之战 3、秦统一与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距清亡时间1912—(-221)﹣1=2132年)统一与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 4、秦朝统一的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②统一对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意李白诗句的主题) 5、划时代(开创新时代)的意义(历史地位):创建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历程中,国家曾经出现过几次分裂局面,但更多的仍是统一时期,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和统一 1、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概况 政治分裂时期四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九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 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注意:北宋的统一是局部性统一,只是完成了中原汉族地区的统一。在中国范围内,还存在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2、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分裂的原因和王朝统一的条件 分裂时期分裂原因 统一 王朝 统一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发展的必然 结果,加上周王室东迁 以后,王室衰微,诸侯 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 令,各诸侯国之间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 秦朝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 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 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 统一战争的条件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制定出正确地统 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割据 势力的恶性发展;少数 民族南下,民族政权之 间长期混战不休 隋朝 (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的条 件成熟(2)北方经济的恢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 济基础 (3)隋文帝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力,并且加强军队建设,制定正确的 战略策略 (4)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 五代 辽宋夏金元时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的发展;少数民族政权 的崛起 元朝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 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大的军事武装 (3)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4)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3、中国古代史上四个大一统王朝 朝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