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肥力特征和自净作用。

2.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3.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

4.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5.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他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的场所,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6.道库恰耶夫:他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土壤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7.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8.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

10.土壤剖面:由地表向下做一垂直切面,这种垂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11.正常剖面:分布最广的土壤剖面构造类型,具有代表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12.有效酸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

13.潜在酸度: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

酸。

14.土壤质地: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15.土壤结构:是土壤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16.土壤孔隙度: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一的空间是土壤孔隙。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即土壤孔隙度。17.土壤环境容量: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四种作用使土壤具有容纳消化污染物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之为土壤环境容量。

18.硅铝铁率:是风化物、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Fe2O3+AI2O3的摩尔比率。

19.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初始物质,简称母质。它是地表岩石的风化产物。

20.土被结构:在各种土壤带或地区的不同地形部位上所分布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之间,是有规律的,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型。这种有规律的土壤组合称之为土被结构。

21.土壤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发育程度。

22.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即处于厌氧状态,从而产生较多的还原性物质,其中高价铁、锰转化为低价铁、锰,从而形成蓝色或青灰色的过程。

23.白浆化过程: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铁锰的高价离子被氧化成低价离子,并随水侧向或向下移动,经多次重复,在腐殖质层下会形成粉沙含量较多、铁锰贫乏的白色层的过程。

24.黏化过程:土壤中由于次生层状硅酸盐黏粒的生成或经淋移、淀积而导致黏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25.富铝化过程:潮湿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矿物高度风化而使铁、铝氧化物富集的成土作用,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

26.铁铝化作用:热带、亚热带地区原生铝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土壤中形成和聚积次生铁铝氧化物的过程。

27.土壤分类:客观存在的土壤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或系统将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讲不同或相同或相近的进行划分、归类。

28.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29.诊断特性: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30.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31.富铝土: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32.钙积土:是指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明显累积的土壤。

33.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统称。

34.湿成土:是指成土过程中长期或季节性受到水分浸润或饱和的土壤。

35.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36.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由于土壤地理分布与地理位置存在着内在联系,这种在位置上相连或相邻的土壤便构成了一定的空间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称之为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37.土壤复区:在小范围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土壤,间或有其他非土壤物质,呈有规律的变化所构成的制图单元。

38.土壤资源: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类型、组合及其性质特征。

39.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保持生物生产力、维持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

40.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

学的和生物特征的过程。

简答题:

1、简述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发生分类和地理分布规律,并进行土壤调查和制图,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信息库。

2、简述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威廉斯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指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

3、简述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包括哪些类型。

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4、简述土壤中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矿物(氧化铁矿物、氧化铝矿物、氧化锰矿物、氧化硅矿物)、次生铝硅酸盐矿物(1:1 型矿物、2:1 型膨胀性矿物、2:1 型非膨胀性矿物、2:2 型矿物、混层矿物)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有效性: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土壤中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呗植物吸收,即由凋萎系数(有效水下限)至田间系数(上限)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

① 土壤空气储存于土壤孔隙中,互不相连,而各个孔隙中的空气成分是不相同的,在局部孔隙中,发生气体的反应,将影响土壤空气的成分。② 土壤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远较大气为高。③ 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而氧的含量比大气低。

7、简述矿物质化作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有机质的分解阶段。即有机物质在微生物分泌的体外酶的作用下,

逐步降解成为构成复杂有机物的基础有机化合物。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分解形成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吸收至体内,一部分用来建造微生物的自身躯体;另一部分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一一CO2 H20、NH3 H2PO4八和S04八2-,微生物同时获得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8、简述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

① 干冷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含量较多② 湿热气候条件下多铁、铝氧化物

9、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第一,是植物的养料来源第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第三,是植物生长的激素

10、简述土壤系统的功能包括哪几方面。

植物的肥力库、能量的转化机、去污的净化器

11 、简述土壤胶体的特性。

① 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②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③ 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和分散作用

12、为什么说壤土是农业上比较理想的一种土壤?它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故通气透水性良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黏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13、简述土壤净化的方式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14、简述自然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15、简述土壤系统形成的内因物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同时存在,相互作

16、土壤系统动态有哪些表现方式(至少列出四种)。原始成土过程、灰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渍化过程、碱化过程、泥炭化过程、腐

殖质过程、白浆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等

17、简述土壤分类的目的

A、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工具

B、是土壤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C、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D、是国内外土壤学术交流的媒介

18、简述土壤分类的意义理论上:反映土壤科学水平实际上:为保护生态环境

和农业生产服务

19、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

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结合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20、简述土壤发生学分类优缺点优点:贯彻发生学原则,各级分类单元,按土

壤的发生演变规律来划分,

采用演绎法,逐级细分。

缺点:① 侧重于成土因素,对土壤本身属性注意不够,分类指标不具体;② 侧重研究中心地带的典型土壤类型,对过渡地带土壤类型注意不够,还只停留在定性描述或半定量阶段;③ 对耕作土壤虽所重视,但重点仍放在自然土壤上。④ 土壤命名仍采用连续命名法,有冗长之弊,不便应用。

21、简述xx 土壤系统分类的基本观点分类所依据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22、简述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土壤分类的历史进程是从发生学分类到形态学分类再到诊断学分类,目前正向子自动化数值分类方向发展。今后的土壤分类应当以发生学原则为基础,以诊断属性为依据,以定量化为手段。

23、简述xx 铝土的成土过程

富铝化过程和生物富集过程两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

24、简述荒漠土的成土过程腐殖质累积作用微弱,石灰的表聚作用明显,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砾质化、弱铁质化作用。

25、简述改良碱土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在于以交换性钙取代交换性钠来减小ESP改良物理性状。

26、简述变性土的成土过程

形成经历了蒙脱化过程和开裂过程。

27、变性土在农业和非农业利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农业:在动力机具和灌溉条

件下发挥农业生产潜力,适于种植淹水作物,

不宜种植用材林;非农业:长出现许多工程上的问题,道路、房屋、管道等会受土壤膨胀的影响而唯一和扭曲,应十分注意。

28、什么是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是指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热量差异为主)、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土壤大致沿纬线呈东西向延伸的带状变化。

29、什么是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其是指因海陆分布格局影响大气环流,导致不同陆地位置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候(水分差异为主)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大致沿经线呈南北向延伸的带状变化。

30、什么是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增而在超出该高程后递减,并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有规律更替,呈垂直分带的特性。

31、谈谈对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的正确认识:

①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的定义(见上题)② 其他考点:1 】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一致的土壤带,称为基带。2】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